① 美國影片《紅》簡介
不是美國電影 是法國電影 紅
藍白紅三部曲之紅 Trois couleurs: Rouge (1994)
又名: 紅 / 紅色情深 / 三色之紅色篇 / 三色:紅 / 紅色 / Three Colors: Red
女學生瓦倫丁(伊蓮娜·雅各布 Irène Jacob飾)是個兼職模特,男朋友遠在英國。盡管她非常珍惜這段感情,卻無法阻止男友對自己的猜忌。
退休法官(簡-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飾)年輕時經歷過銘心刻骨的情傷,愛人的背叛讓他不再相信這個世界。唯一的樂趣,就是竊聽鄰居的電話,看人與人之間是如何充滿欺騙。認識瓦倫丁之後,他冰封多年的情感開始融化。
法律系學生奧古斯特(簡·皮埃爾·洛里 Jean-Pierre Lorit飾)前程錦綉,卻不得不面對戀人感情的出軌。他決定前往英國一段時間,以擺脫痛苦的心情,在客輪上遇到了同往英國尋找男友的瓦倫丁。
輪船遇到強對流天氣,暴風雨過後電視新聞上播放著輪船遇險的消息。一百多人罹難的同時,瓦倫丁和奧古斯丁雙雙倖存,他們覺得對方似曾相識……
② 求紅色電影影評800字作文
地道戰,描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一段經典故事。
一開片,黑白畫面和嘹亮的紅歌,深深地吸引了我。黑白之間,透露著閃亮的精神,是現在缺少的一種淳樸的韌勁;嘹亮紅歌,唱響的是那一代的風貌,將我們引領進那段歲月,感受那段歲月人們經歷的過往,或滄桑,或澎湃,或凄涼,或美好。但,那一段剪影卻讓我們看到了彼時中國革命的朝氣蓬勃,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勇敢與團結。
這是在1942年,高老莊的人民群眾為了保衛祖國,集智集勇,最終殲滅了敵人。在消滅敵人的過程中,高老莊的人民在戰爭中學習,在戰爭中進步,雖然經歷了許多困難,但是,堅持就是勝利的精神支撐著他們,勇敢的力量在支持著他們。
最初,高老莊人民為了藏身,開始挖地道。村裡動用了全村男女老少的力量,初建成了地道。剛建成沒多久,黑風口的日軍就來襲擊高老莊的人民,老村長為了全村人的安全去敲警鍾而犧牲了自己。這正是保衛祖國,保衛人民,把自己放第二位的思想的體現。老村長是勇敢的,無私的。
但是,由於地道工作不夠完善,戰術不夠成熟,地道被破壞。區長及游擊隊的及時趕到讓人民倖免於難。通過這次教訓,高老莊的人民吸取了經驗和教訓,採用了地上打和地下藏相結合的戰術,來攻打和防禦。
③ 求一篇紅色電影的影評,800字
《建國大業》 影評
《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可謂是「風雷激盪」「巨變迭起」。其間,著名歷史事件之多、相關歷史人物之眾、人物、事件互為因果相互牽扯的關系之復雜,遠遠超出了一部電影的容量。同時,絕大部分觀眾對這段歷史的了解只是個皮毛而已,因此,要在一部電影里把這段歷史清晰地表述出來,對編導是最大的考驗。由於眾多歷史事件和人物內在的關系太過復雜,因此編劇在盡量簡化、明晰歷史脈絡時,採取了抓住標志性事件的辦法。比如關於宋教仁被暗殺導致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其間的紛爭糾葛足以另拍一部電影甚至是電視劇,但編劇在暗殺前,讓陳其美在宋教仁提出建立國民黨演說時意味深長地點評了一句,暗殺後,用字幕打出「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當然,盡管採取了刪繁就簡的策略,《建黨偉業》在涉及史實的部分還是相當嚴謹,因此觀眾若能事先對中國近代史多做點功課,將有助於看懂電影。
人物處理慎重還原歷史面目《建黨偉業》採取了多線敘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毛澤東的人生軌跡,從參加新軍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歷史思潮,主要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辜鴻銘等人的事跡串聯。其間涉及不少歷史教科書中的反面人物,《建黨偉業》並沒有簡單地將他們臉譜化,很多細節上更接近這些人物的本來面目。
片中毛澤東的服裝要麼是筆挺的學生服,要麼是漿洗熨燙得沒有一絲褶皺的長衫,外加一根很五四青年范兒的長圍巾。編導顯然忘了,求學時期的毛澤東一直是個貧窮學生。《建黨偉業》是部全明星陣容電影,純屬「打醬油」的明星安排本應是非常簡單的,但黃建新導演顯然沒有意識到笑星一張嘴,正劇眨眼間會被消解為喜劇。馮鞏扮演的馮國璋和李菁扮演的袁克定開腔講話的那一刻,影院里笑聲一片。
④ 紅色電影觀後感200字-300字
去一些影評網站隨便參照一下自己很快能寫一篇,像豆瓣影評,大眾影評網等有很多的。
⑤ 紅色電影觀後感200字
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
這部影片在短短2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再現了我國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了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後勝利的光輝歷程。整部影片內容十分的飽滿、緊湊。
影片展現的新中國成立的艱難過程,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是多麼偉大,他們總是事事想著人民的利益,為了全國人民,為了解放新中國,他們不怕辛
⑥ 紅色電影影評
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在極寒嚴酷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扭轉了戰場態勢,打出了軍威國威。
影片《長津湖》的出現,毫無疑問是本年度國慶檔的一劑強心針,每日的票房成績以及各大影院的圖文消息都顯示了該片超強的人氣,當之無愧的年度爆款。
縱觀全片,影片能大獲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超強的製作水準。三大超一流的導演聯合執導,各方面的配合使得這部作品從各個角度看都成色十足,堪稱華語同系列電影中的天花板。
第二,扎實的劇本創作,全片基本沒有令人詬病的「神劇」橋段,很多劇情呈現都真實感人,場面宏大,意境深遠。
第三,主創人員的傾情出演。吳京、易烊千璽、朱亞文、唐國強等老中青三代演員匯聚一堂,各自在對應的角色演繹中呈現給觀眾不一樣的人物特徵和風采,令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長津湖》再次把英勇的軍人形象展示給了我們。那個年代的他們可能沒有那麼高的文化水平,也沒有富裕顯赫的家庭背影,但他們那顆不惜一切代價去守護祖國的心,對國土疆界堅決捍衛的行動卻值得我們永遠銘記與學習。向這些最可愛的人致敬。
⑦ 紅色經典影評(300字左右)
紅櫻桃
劇中德軍部分的人物台詞設定和人物性格塑造太棒了!把納粹心理剖析的很深!這是我對這部電影印象最最深刻的一點,其他除開不說,這部電影將納粹和兒童的關系展現的太棒了!獨裁主義施虐型性格的體現,這里表現的很精彩,再加上戰爭,蘇聯這幾個元素,劇情很精彩!
孩子逃跑被抓了回來之後,軍官說——原話怎樣我記不清了,反正意思是這樣:逃跑就必須得到懲罰,因為這是秩序,世界必須是有秩序的!
這句話乍一看上去有些人可能還會覺得有理,這是他左腦邏輯區的反應。事實上這是違背人性的。有人可能會說,這種話應該看從什麼人的嘴裡出來。但是這很機械化,這種話經常造成一種價值觀強行侵蝕掉另一種價值觀。如此機械化程式化的語言非常能體現出納粹精神。
到現在歐美很多主流商業電影還時常喜歡將納粹妖魔化,或者過分平淡化,但這部電影,當時的中國電影人能對納粹心理有如此深度的理解,很讓我出乎意料之外,很棒!
這部電影從出現的第一個納粹軍官開始就將當時歐洲人中的獨裁主義性格完美的展現了出來!那些行為,那些台詞!真的很厲害。
⑧ 紅色革命電影觀後感30篇
紅色革命電影觀後感:
1、《大國崛起》
「你是一片紅葉,飄拂在寂靜的遠山;你是一抹彩霞,映照著清朗的長天……」主題歌《遠山的紅葉》響起,不少觀眾為央視一套這部黃金時段的熱播劇深深感動,女主人公王瑛成了人們心中最璀璨的遠山紅葉——有官如此,百姓之幸!
在建黨61周年之際,中央電視台一套最近播出了「遠山的紅葉」,懷著對主人公王瑛無比崇敬的心情,觀看了《遠山的紅葉》,被王瑛的愛民之心、為民之志、惠民之舉深深打動。
漢中與南江巴山相連,也正是在這艱苦的巴山之間,王瑛憑著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以獨特的工作方法、堅強的人格魅力,把短暫的人生裝扮得生機盎然,用巴山紅葉凌霜傲雪的精神鑄就了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無盡關愛。
在觀看之時我又一次深切感受到了王瑛的「真」:真誠信仰。她在關鍵時刻和重大事件中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驗。她對紀檢監察事業的熱愛與忠誠、執著與堅定,彰顯了一名新時期紀檢監察幹部、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強政治本色、真摯追求。
多年來,她把清正廉潔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生活儉朴、淡泊名利。真情工作。她生前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干驚天動地的大事,她把所有的感情都融入工作中,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真心為民。
她為南江「背二哥」蓋被子、建公寓,為出行困難的村民修建「連心橋「,堅持不懈資助困難學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一樁樁、一件件,都折射出她真心愛民、為民、助民的公僕情懷」。
⑨ 紅色經典電影觀後感100字3篇
10月30日,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創建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裡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群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群。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盪」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現在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說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己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間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希望我們小學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二.《地道戰》全片的劇情是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日本鬼子從炮樓出來不斷襲擊鄰村老百姓,進村後,他們燒殺搶奪,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高家莊群眾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民兵隊長高傳寶的領導下,隨機應變,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敵人的炮樓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隊長率日軍在天黑之際偷襲高家莊,這事被老鍾叔發現了,高老鍾意識到鬼子進村將是老百姓的一場災難。面對凶惡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來到村中的老槐樹下,解開繩索,拉響了那口報警的大鍾,就在鍾聲回盪在高家莊的上空時,山田的槍聲也響了,這位忠誠的老鍾叔倒在了山田的槍口下……高家莊人民被激怒了,他們望著老鍾叔的遺體,立下了錚錚誓言,他們要為老鍾叔報仇!
鬼子一出炮樓就會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發現,他們連忙告訴村裡的老百姓,趕快下地道,敵人進村後,什麼也發現不了,可是,民兵連長高傳寶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戰斗准備,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明我暗,戰術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敵人在逃往炮樓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從地下向神兵一樣殺出,打得鬼子潰不成軍。最後,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隊長。高傳寶揪著小鬼子的衣領說:「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跡,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六十幾年後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里,高家莊的地道戰中的地道是奇跡,而我說冀中平原的勞動人民們才是奇跡!他們發揮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的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以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裡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於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鍾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現在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⑩ 紅色電影影評1600字
摘要 《紅色》這部電影非常好,導演很懂繪畫。這部電影其實是對抽象派畫家羅斯科(Mark Rothko)作品的一個解讀,其中黑人學徒扮演的就是導演本人,他就像一個心理醫生,拿著手術刀以哲學問答和思辨的方式把羅斯科從內解剖,將抽象畫派所倡導的感知上的「深度參與」作為切入點,以還原羅斯科創作的潛意識,非常精彩。電影以學徒「闖入」大師的畫室為開篇,象徵著貫穿全片的靈魂拷問即將開始。首先大師覺得學徒不懂藝術,讓他沉浸式的欣賞,想像從畫面深處噴涌而出的激情。學徒不明覺厲,把身體向前傾斜靠近畫布,正好這幅畫中間的形狀像個門,然後他問,「是要這樣欣賞嗎?」(欣賞只是一種身體前傾或崇拜的姿態嗎?) 接著大師列出一大堆殿堂級畫家,不停把自己的名字與各個古典大師做一並置處理:倫勃朗與羅斯科,透納與羅斯科,馬蒂斯與羅斯科,米開朗基羅與羅斯科…… 其實,羅斯科這種借解讀名家名作來闡釋自己作品的方式非常滑稽,他將自己比喻為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但對阿波羅的神諭「成為你自己」顯然知之甚少。從古希臘哲學的視角看羅斯科,羅斯科是個沉迷於SM之中不能自拔的黑武士。而這個劇本又恰好是個完美的古希臘哲學範本。鑒於從整體上把握這個劇本的需要,以及對該劇創作者報一欣賞的態度,我現在對電影裡面提到的畫家一個一個來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