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年電影 > 2016柏林國際電影節

2016柏林國際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2-06-16 07:31:50

㈠ 戛納電影節是什麼,只要是明星就能去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不是所以明星就能去,需要入圍之後受到邀請才能去。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影片的質量卻並沒有同步前進。國際三大電影節上的主競賽和重要競賽單元,中國導演的身影越來越少,2016年在戛納則徹底消失。戛納選片負責人蒂耶里·弗雷茂證實2016年報名的中國影片數量不在少數,可惜入圍名額有限。

他表示可以直接反映戛納電影節和中國關系密切的參數——戛納市場的中國公司注冊人數,以及電影創作者、電影報道記者的人數不斷增加,則從另一側面表明了戛納和中國越來越緊密的聯系。

㈡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亞洲獲獎

1982年: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阿達《三個和尚》
1983年:第33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許雷《陌生的朋友》
1988年: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張藝謀《紅高粱》(首部「金熊獎」華語電影,首部華語片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
1989年:第39屆銀熊獎:吳子牛《晚鍾》
1990年:第40屆銀熊獎:謝飛《本命年》
1991年:第41屆國際兒童青年中心大獎 :鐵凝《哦,香雪》
1992年:第42屆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張曼玉《阮玲玉》(首位華人柏林影後,首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華人最佳演員)
1993年:第43最佳影片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並列)
1994年:第44屆提名表彰獎:吳子牛《火狐》
1995年:第45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李少紅《紅粉》
1996年:第46屆金熊獎:李安《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太陽有耳》
1997年:第47屆銀熊獎:徐立功《河流》
2000年:第50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第51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最佳導演:林正盛《愛你愛我》,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愛你愛我》
2003年:第53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特別藝術貢獻獎:李楊《盲井》
2005年:第55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孔雀》,特別藝術貢獻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嚴宇/李一凡《淹沒》,青年論壇卡里加利獎:劉佳茵《牛皮》,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青年論壇):劉佳茵《牛皮》
2006年:第56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伊莎貝拉》,傑出電影藝術創新:張元《看上去很美》
2007年:第57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王全安《圖雅的婚事》,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短片):陳駿霖《美》(同美國一起),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張楊《落葉歸根》
2008年:第58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小帥《左右》
2010年:第60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全安、金娜《團圓》,第60屆柏林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一頁台北》,第60屆新生代單元水晶熊最佳影片獎:《歲月神偷》(香港)
2014年:第64屆《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導演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廖凡,第一位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中國男演員),最佳藝術成就獎《推拿》(曾劍,攝影師),國際評審團特別提及獎曹保平《狗十三》
2016年:第66屆《長江圖》攝影師李屏賓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 中日韓三國歷年入圍「主競賽單元」影片中國1957:亡魂谷1981:燕歸來1982:鄉情1983:陌生的朋友1984:半邊人、血,總是熱的1988:紅高粱1989:晚鍾1990:本命年1991:大太監李蓮英1992:阮玲玉1993:喜宴、香魂女1994:火狐1995:女人四十、紅玫瑰白玫瑰、紅粉、歸土、日光峽谷1996:太陽有耳、麻將1997:色情男女、我愛廚房、河流、埋伏1998:愈快樂愈墮落、放浪、天浴1999:千言萬語2000:我的父親母親、有時跳舞2001:十七歲的單車、愛你愛我2003:英雄、盲井2004:20 30 402005:孔雀、天邊一朵雲2006:伊莎貝拉
2007:圖雅的婚事、蘋果2008:左右、文雀2009:梅蘭芳2010:團圓、三槍拍案驚奇2012:白鹿原
2014:《白日焰火》、《推拿》、《無人區》 日本 1953:看得見煙囪的地方1954:生之欲1956:白蛇傳1957:嵐、大菩薩嶺1958:純愛物語1959:戰國英豪1960:哥哥、女經1961:懶漢睡夫1962:小早川家之秋、Mitasareta seikatsu1963:武士道殘酷物語1964:日本昆蟲記、她和他1965:牆中秘事1967:Lost Spring1968:初戀:地獄篇1969:愛奴1970:大地的群像1971:再愛一次1972:約束1973:悲傷的顛茄1974:朝之詩1975:望鄉1976:本陣殺人事件1978:遙遙長路1981:流浪者之歌1982:謀殺·下山事件、再見吧,可愛的大地1983:野獣刑事1984:南極物語1985:瀨降物語1986:槍之權三1987:海與毒葯1989:城市英雄1992:光蘚1993:夢中的女人1996:夢之村1997:瀨戶內月光小夜曲1998:感官新世界1999:刑法第三十九條2000:獨立少年合唱團2001:睡蓮、狗神2002:千與千尋、綁架金大中2003:黃昏清衛兵2005:隱劍鬼爪2008:母親2010:芋蟲
2014:小小的家 韓國 1959:鍾閣1960:雲彩流動1961:馬夫1962:直到生命盡頭1963:烈女門1972:石花村1973:小島的尊嚴1985:烈日驕陽1986:吉牛蓬1994:華嚴經1995:太白山脈1996:美麗青年全泰壹2001:共同警備區2002:壞小子2004:薩瑪利亞女孩2007:機器人之戀、邊界2008:夜與日2011:愛,不愛2013:惠媛

㈢ 科恩兄弟的從業經歷

畢業後,喬爾一直在擔任製片人助理的工作,之後又做了電影剪輯。這些經歷為他的電影運作積累了一定經驗。
1984年,科恩兄弟花了80萬美元2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影片《血迷宮》。影片十分黑色,有許多評論人認為是希區柯克的復活,實際上是科恩兄弟自己的風格——特別而神秘的類型電影;復雜情節下的簡單劇情;扭曲和黑色的幽默;對於氣氛的出色把握。影片獲得第一屆聖丹斯電影節最佳影片,成為獨立製片史上的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影片。理所當然的,這部電影也獲得了獨立精神獎。而影片這些內容和形式上的基本特徵,甚至影響了以後很多的美國影片,尤其是90年以後出現的大量獨立製片作品,而在大約十年後成為一種潮流。
《血迷宮》的成功,當時只是表現在影片成本與票房的比例上,至於影片所產生的難以估量的重大影響,還要再等上幾年才能顯露出來。所以,接下來的兩年中,兄弟兩個只完成了一部《捉蟲殺人事件》的劇本,並沒有馬上開始下一部影片的製作。直到1987年,科恩兄弟才再度推出他們的新作《撫養亞利桑納》——這部電影是他們相對主流的一部作品。1990年他們又推出《米勒的十字路口》。三年一部作品,似乎難以滿足不耐久候的影迷,但每一部作品的推出,都令所有人無法忘掉兩個人展現出的驚人才華。在傳統影片題材范圍內,講述一個並不十分特別的故事,風格化的手法,陰暗的黑色調子,讓你在明白故事之後,又恍惚於迷離的手法。這一切,都使得所有看過這一對兄弟影片的觀眾和影評人,難以忘掉他們平和的怪異、溫柔的誇張和彬彬有禮的黑色幽默。
1991年的《巴頓芬克》,是科恩兄弟正式走上國際影壇的揚威之作。此前的三部影片,都僅僅是在想像與現實的疆界上逡巡,而從這部影片開始,科恩兄弟步入了二者之間廣闊的灰色地帶。即使《巴頓芬克》不是自傳,也無疑是來自科恩兄弟現實中的經歷,尤其是其中對於好萊塢大製片商的諷刺性描繪,則肯定是自《血迷宮》成名之後兄弟兩個最大的感受體現。在《巴頓芬克》一片中,不多的人物和場景都是提煉自生活,經過誇張處理,明顯帶有魔幻色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是西方文化自卡夫卡以來的現代派思潮在90年代電影領域的體現,形成科恩兄弟影片最大的特色。
影片還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獎,科恩兄弟從此躋身世界級大師名導行列。同時,這一對編、制、導全面合作的兄弟組合,更以其近乎傳奇的合作方式,為他們的成功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又是兩年多,科恩兄弟在《巴頓芬克》輝煌的成功之後,創作了一部近代都市童話輕喜劇,《金錢帝國》。這部閃亮著銀灰色質感的影片製作非常精美細致,顯然是《巴頓芬克》的成功給兄弟兩個帶來了足夠的製作資金。不過,影片由於過於精緻、過分注重故事的流暢和傳奇色彩,反而使這對習慣特立獨行和微妙想像力的兄弟難以盡展才華,令人多少有些失望。
在接下來的1996年,又是兩年以後,科恩兄弟又以一部恢復舊有風格之作《冰血暴》博得一片喝彩。略顯黑色的荒誕情節,接近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讓這部影片帶著難以描繪的特異風格。影片是近年來科恩兄弟最得主流認可的影片,不僅商業上更加成功,而且獲得了多項大獎,包括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戛納的最佳導演獎、奧斯卡的最佳原創劇本獎。同樣,在這次戛納頒獎禮中,喬爾妻子弗朗西斯也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
1998年,科恩兄弟的《謀殺綠腳趾》問世,影片仍舊有著一貫的,混含著黑色、喜劇、神秘、甚至是略帶矯揉裝飾的風格。男主角「督爺」傑夫·布里吉斯本來只是為了一條喜歡的地毯才向大富豪索賠的,但最後居然卷進一個神秘復雜的綁架故事。有點象是喜劇風格的卡夫卡或格里耶的小說。而片中大量關於美國政治歷史的暗示、隱喻、嘲諷,則更加晦澀。雖然當時只獲得了不溫不火的評價和一般的利潤,但後來卻被認為是一部絕對經典的作品。
2000年,《逃獄三王》由原本的一個逃獄喜劇,改動為一個奧德賽式的關於美國歷史和信仰的神秘劇。和科恩兄弟的上一部影片《謀殺綠腳趾》一樣,影片對美國歷史和政治進行了隱喻式的探討,追尋著美國民主政治、宗教以及民眾心態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歷史性變遷,在這一點上,影片被稱為一部史詩當之無愧。而這部電影優秀的音樂更加為人稱道,甚至影響了一代美國民謠歌手——這部電影也讓喬治克魯尼的喜劇天賦得到發揮。
2001年,科恩兄弟將英國黑色驚悚小說《缺席的人》搬上銀幕。電影完全黑白拍攝,給人以壓迫和緊張感,也十分的非主流。
2003年,科恩兄弟拍攝了一部他們最為商業的片子《難耐的殘酷》,惹得評論界很是惱火。這基本上是一部屎蛋喜劇,有些人喜歡,有些人失望。影片收益基本和成本持平,對於一部好萊塢商業片這已經不錯了。
2004年他們重拍了經典老片《師奶殺手》。這讓他們獲得了他們這輩子收到的最冷淡的評論,沒人說他們好,也沒人說不好——總之翻拍經典確實限制了兄弟的想像力。
2008年,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驚艷奧斯卡。他們繼續以往的黑色風格,滲透對美國社會的隱晦思索,將科馬克·麥卡錫的這部小說內容發揮的淋漓盡致,一舉囊括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四項大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劇本,當然還有最佳導演,繼1961年傑洛米·羅賓斯和羅伯特·維斯的《西區故事》以來第二次有兩個導演同時獲獎。
2008年,伊桑還嘗試了舞台劇,創作了《將近夜晚(Almost an evening)》,獲得好評。 9月,他們與布拉德·皮特和喬治·克魯尼合作的喜劇《閱後即焚》上映。
2009年10月,編導作品《嚴肅的男人》上映,此片以科恩兄弟猶太人明尼蘇達州聖路易斯公園猶太郊區的童年為基礎,被提名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
2010年,小說改編作品《大地驚雷》上映,被提名包括最佳影片獎十項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3年,根據DavevanRonk生平改編作品《醉鄉民謠》於戛納電影節首映,贏得第66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也入圍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
2015年,伊桑·科恩和喬爾·科恩擔任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這也是戛納歷史上第一次由兩人同時擔任一屆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
2016年2月11日,他們作為嘉賓出席了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作品《凱撒萬歲》作為開幕片亮相 。2月28日,與馬特·查曼合作編劇的作品《間諜之橋》,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㈣ 生命里,總有一朵祥雲為你繚繞岀於哪部作品

出自莫言的《生命里,總會有一朵祥雲為你繚繞》

生命里,總會有一朵祥雲為你繚繞

作者:莫言

這個世界,總有你不喜歡的人,也總有人不喜歡你。這都很正常。而且,無論你有多好,也無論對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歡不喜歡是另一回事。

刻意去討人喜歡,折損的,只能是自我的尊嚴。不要用無數次的折腰,去換得一個漠然的低眉。紆尊降貴換來的,只會是對方愈發地居高臨下和頤指氣使。沒有平視,就永無對等。

也不要在喜歡不喜歡上,分出好人和壞人來。帶著情緒傾向的眼光,難免會陷入褊狹。咬人的,你不能說它是壞狗。狗總是要咬人的,這是狗的天性和使命。也就是說,在盯著別人的同時,還要看到自我的缺陷和不足。

當然了,極致的喜歡,更像是一個自己與另一個自己在光陰里的隔世重逢。願為對方毫無道理地盛開,會為對方無可救葯地投入,這都是極致的喜歡。這時候,若只說是脾氣、情趣和品性相投或相通,那不過是淺喜;最深的喜歡,就是愛,就是生命內里的粘附和吸引,就是靈魂深處的執著相守與深情對望。

這是一場詭秘而又盛大的私人化進程。私人化的意思就是,即使無比錯誤,也無限正確。有時候,你的無數個回眸未必能看到一個擦肩而過。有時候,你拿出天使的心,並不一定換來天使的禮遇。

如果對方不喜歡,都懶得為你裝一次天使。誰也不需要逢場作戲。盡管,一時的虛情假意,也能撫慰人陶醉人,但終會留下搪塞的痛,敷衍的傷。

所以,這個世界最冒傻氣的事,就是跑到不喜歡的人那裡去問為什麼。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了,沒有為什麼。就像一陣風刮過,你要做的是,拍拍身上的灰塵,一轉身沉靜走開。然後,把這個不喜歡自己的人寂然忘掉。

一個人,風塵僕僕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要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活著。這才是最好的態度。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丟掉了快樂,然後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里忘記了快樂。

勉強不來的事情,不去追逐。你為此而累的時候,或許對方也最累。你停下來了,你放下了,終會發現,天不會塌,世界始終為所有人祥雲繚繞。

誰都在世俗的泥淖里撲騰著。有的人天生是來愛你的,有的人註定要來給你上課的。你苦心經營的,是對方不以為意的;你刻骨憎恨的,卻是對方習以為常的。喜歡與不喜歡之間,不是死磕,便是死擰。然而,這就是生活,有貼心的溫暖,也有刺骨的寒冷,不過是想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完整。

在遼闊的生命里,總會有一朵或幾朵祥雲為你繚繞。與其在你不喜歡或不喜歡你的人那裡苦苦掙扎,不如在這幾朵祥雲下面快樂散步。天底下賞心快事不要那麼多,只一朵,就足夠足夠。

(4)2016柏林國際電影節擴展閱讀

賞析

這世界上,是有太多的人不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的。就像莫言在文中所寫的:「這個世界,總有你不喜歡的人,也有人不喜歡你。這都很正常。而且,無論你有多好,也無論對方有多好,都渴求彼此不得。因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歡不喜歡是另一回事。」

現實就是這樣子,你喜歡別人,別人未必就喜歡你。只是,當一個人真心地愛極了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會把自己放到塵埃里,就像張愛玲所說的: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原來,愛一個人的時候,在他面前,你不由自主地就變得很低很低了。

可是,即使你再低,如果對方不在意你,也只是枉然。因為「刻意去討別人喜歡,折損的只是自我的尊嚴。」所以,莫言在文中還寫到「不要用無數次的折腰,去換得一個漠然的低眉。紆尊降貴換來的,只會是對方愈發地居高臨下和頤指氣使。沒有平視,就永無對等。」而且「有時候,你的無數個回眸,未必能看到一個擦肩而過;有時候,你拿出天使的心,並不一定換來天使的禮遇。

如果對方不喜歡你,都懶得為你裝一次天使。誰都不需要逢場作戲。盡管一時的虛情假意,也能撫慰人陶醉人,但終會留下搪塞的痛,敷衍的傷。」所以,無須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作繭自縛,撕心裂肺,最好是「一轉身沉靜走開」,「把這個不喜歡自己的人忘掉」。

黑格爾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無論是別人喜歡你還是不喜歡你,這都是自然存在的事情,你喜歡的人恰好也喜歡你是正常的,你喜歡的人從來就不喜歡你也是正常的,面對現實,走出悲傷的泥淖,正常生活,才不枉在世上走此一遭。也才不至於對不住周圍那些愛你的人。

實際上,無論你是白天鵝還是丑小鴨,世界總會有一朵或幾多祥雲在你的頭頂為你繚繞。與其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苦苦掙扎,真「不如在這幾朵祥雲下快樂散步。」

作者資料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3年擔任網路文學大學名譽校長。 2014年12月,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017年11月,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年12月,憑借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的短篇小說獎。

莫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童年經歷

1955年2月17日,莫言(管謨業)出生在山東省高密縣大欄鄉平安庄。

莫言小學時便經常偷看「閑書」,在小學五年級時因「文化大革命」輟學,在農村勞動長達10年。在文革期間無書可看時,他甚至看《新華字典》,尤其喜歡字典里的生字。後來,莫言靠著《中國通史簡編》這套書度過了文革歲月,接著又背著這套書走出家鄉。

1976年莫言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幹事等職。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的四年時間里,莫言閱讀了大量的文學書籍,將圖書館里1000多冊文學書籍全部看過。他也看過不少哲學和歷史書籍,包括黑格爾的《邏輯學》、馬克思的《資本論》等。

1981年5月,莫言的小說《春夜雨霏霏》發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學雙月刊《蓮池》上,成為莫言公開發表的第一篇小說。

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懷中在解放軍藝術學院(現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創建文學系 ,他看到莫言的《民間音樂》後,十分欣賞,破格給了莫言參加考試的機會,莫言順利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成名之路

1985年初,莫言在《中國作家》雜志發表《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 同年,馮牧在北京華僑大廈主持莫言創作研討會,汪曾祺、史鐵生、李陀、雷達、曾鎮南都高度評價了《透明的紅蘿卜》。

1986年,莫言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畢業。同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引起文壇極大轟動。

1987年,莫言的中篇小說《歡樂》發表在《人民文學》雜志一、二期合刊上,由於當時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而遭到批判,《人民文學》雜志主編劉心武遭到停職調查,這期刊物也被收回銷毀。

1988年2月,由《紅高粱》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柏林電影節獲得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榮譽的中國電影。

1988年4月,莫言發表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後來這部社會批判作品受到當時的政治風波影響,一度只能在港台出版。美國著名漢學家葛浩文在看到這部小說後,感到非常震撼,決定開始翻譯莫言小說,葛浩文也成為了日後莫言作品走向世界的功臣。

1988年秋,莫言參加了中國作協委託北京師范大學辦的研究生班,在魯迅文學院期間,莫言創作了長篇諷刺小說《酒國》,被葛浩文譽為創作手法最有想像力、最為豐富復雜的中國小說。

1991年,莫言在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獲得文藝學碩士學位。

聞名世界

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英譯本中短篇小說集《爆炸》(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在美國出版,由Janice Wickeri和Duncan Hewitt翻譯。美國重量級文學評論雜志《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價說:「有如福克納,莫言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想像力鮮活豐富、圓滿自足的世界。」

1993年,由葛浩文翻譯的《紅高粱》英譯本在歐美出版,引起熱烈回響,被《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選為「1993年全球最佳小說」。《紐約時報》評論說:「通過《紅高粱》這部小說,莫言把高密東北鄉安放在世界文學的版圖上。

2000年,莫言憑借《酒國》獲得法國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 。同年,《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18位)。

2001年,莫言的《紅高粱》成為唯一入選《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選的75年(1927-2001)40部世界頂尖文學名著的中文小說。

2003年,莫言的短篇小說集《師傅越來越幽默》在美國出版,美國《時代周刊》評論說:「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遺珠。」

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當時獲獎的呼聲很高,最後以一票之差落選,無緣獎項。《檀香刑》的落選也再次引發了文學界關於茅盾文學獎的爭議。同年,莫言獲得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評委會贊揚他的作品「語言激情澎湃,具有無限豐富的想像空間」。

2006年,莫言獲得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成為繼巴金之後,第二個獲得該獎的中國作家。

2008年,莫言憑借《生死疲勞》獲得紅樓夢獎以及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2011年,莫言獲得韓國萬海文學獎,成為首個獲得該獎的中國作家,並且憑借《蛙》獲得茅盾文學獎。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諾貝爾獎官網摘錄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節,作為對莫言作品的介紹。

2014年12月,莫言獲頒授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6年11月30日,莫言一幅書法作品亮相拍場,僅以起拍價5000元人民幣落槌;2012年莫言獲諾獎後,莫言相關作品在拍場上最高成交價可達97.75萬元。

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8年10月13日—10月21日,莫言的首度書法個展《筆墨生活——莫言墨跡展》在北京博物館展覽,近百幅書法作品展示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書寫實踐。

㈤ 地獄神探 裡面的加百利扮演者

㈥ 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在柏林電影節上獲肯定了嗎

第68屆柏林電影節已經閉幕,本屆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沒有華語電影的參與,而一部名為《大象席地而坐》的中國影片在電影節上獲得彌足珍貴的肯定。

德國當地時間2月23日,青年導演胡波(原名胡遷)遺作《大象席地而坐》獲得柏林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論壇單元)。次日,《大象席地而坐》收獲了第二份榮譽,「GWFF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及」。

曾由王小帥監制 後返還版權

2017年10月12日,29歲的胡波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當時他的這部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正在後期製作階段,影片的監制是導演王小帥。但似乎兩位導演對於電影的創作有所分歧。

胡波2016年參加FIRST影展的創投會,他的項目《金羊毛》獲得王小帥的青睞。影片經歷了兩次改名,王小帥在之前的采訪中也提及對青年導演的欣賞,以及一些建議。

從後來公開的一些信息推測,雙方最大的分歧應在於片長,胡波最先交出一個4小時的粗剪版,王小帥希望他把時長壓縮在2小時左右,但胡波的修改版僅僅剪掉了10分鍾。

除了電影的問題,貧窮潦倒,女友離去也是壓垮胡波的原因。除了導演,胡波還有一個作家的身份,出版過《牛蛙》、《大裂》兩本小說。《大象席地而坐》中的故事也是根據自己的小說改編而來。但微薄的稿費並不足以支撐他的生活。

㈦ 羅曼蒂克消亡史參加2016年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竟賽單元

導演程耳21日在京宣布,由葛優、章子怡、鍾欣潼(阿嬌)、杜淳、倪大紅、袁泉、淺野忠信等主演的諜戰動作片《羅曼蒂克消亡史》將於國慶檔期在全國上映。
程耳介紹,影片原名「浮生如夢」,故事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日本為侵華戰爭派遣大批間諜潛伏在上海,大批有志的進步人士和這批日本侵略者以及他們身邊的漢奸展開了較量……
程耳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99年的畢業短片《犯罪分子》就曾入圍法國克萊蒙-費朗德、韓國釜山、加拿大多倫多、西班牙等多個電影節,2006年長片處女作《第三個人》由高圓圓、徐崢主演,2012年編導的《邊境風雲》由王珞丹、孫紅雷、楊坤等主演,斬獲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第15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青年劇作獎、第4屆中國影協杯優秀電影劇本獎。
由程耳執導,葛優、章子怡主演,雲集了閆妮、韓庚、鍾漢良、袁泉、杜淳等眾多知名演員的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除了確定該片將定檔國慶,還曝光了電影預告片,章子怡透露了她將在電影中飈上海話,而葛優終於留起了頭發變成了小平頭。

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講述的是上世紀20年代,在上海的進步人士與日本間諜、漢奸之間的較量。據葛優透露,他在片中出演的是一個有錢有勢的人。回想葛大爺在《一步之遙》中塑造的探長項飛田、師爺馬邦德等熒幕形象,葛大爺這次真要當回大爺了。從預告片看,葛優在片中還留起了寸頭,搭配一件白色大褂。對這次的造型葛優表示「很滿意」。章子怡的造型則濃妝艷抹,衣著華麗,其角色名叫小六,至於這是個什麼人物,章子怡沒有透露。這也是葛優與章子怡繼電影《夜宴》中出演叔嫂後再次合作。[2]
楊受成:葛優喜歡劇本,我才投資

作為口碑獲得盛贊的《邊境風雲》導演,程耳的新片獲得了華誼兄弟和英皇影業的投資,英皇總裁楊受成坦言,在發布會當天其實是第二次見程耳導演,「第一次是在華誼活動上,王中磊向我推薦投資程耳的電影,我當時就說,最重要的是葛大爺喜歡這個劇本,他喜歡我就投資,結果葛大爺說非常喜歡,一定要拍,我也一定要投。」王中磊則表示,程耳的才華有目共睹,在圈內一直很有名,華誼只向他提供了各位演員的電話,他便用自己的劇本請到了如章子怡這樣的大牌優秀演員,「大家也都知道,徐崢開始會演戲就是演程耳的《犯罪分子》。」

閱讀全文

與2016柏林國際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