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柏林電影節的最高獎項是什麼含金量有多高
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熊獎,與戛納電影節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世界三大電影節”由此可見,柏林電影節含金量是很高的。
柏林電影節在1951年創立,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並且柏林電影節關注的更多的是政治和社會現實相關的電影,柏林電影節的評獎流程一般由選片和評審團投票兩個部分組成。
隨著時代的進步,美蘇冷戰格局的結束,柏林電影節雖然還是以政治和社會現實為主題,但是也增加了很多其他獎項,最佳導演,演員,編劇,攝影,美工的銀熊獎還有優秀青少年,兒童片的水晶熊獎以及同志片的泰迪熊獎,總的來說,柏林電影節含金量是很高的,影片進入就至少是被得到認可了的優秀影片。
㈡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哪三個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
1、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
2、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或坎城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
3、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創立。
(2)柏林電影節2015擴展閱讀:
1、雙料主席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不同於美國奧斯卡金像獎、英國學院獎等等頒獎禮的千人投票制度,而是採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評獎。每一個競賽單元均設有獨立的「評委會主席」和「評委會成員」,以主席領導並在10人以下,通常邀請電影圈、文學界的權威人士,他們將在討論和論證中決定獎項的歸屬。
2、華人評審
截至2015年,擔任過評審團主席(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人共四位:鞏俐、王家衛、張藝謀、李安;擔任過全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評委(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人共三位:陳凱歌、鞏俐、張曼玉。
㈢ 求 45周年 百度網盤免費資源鏈接,謝謝
《45周年》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5Sc9qr64_TblwAG871gYwg
《45周年》是由安德魯·海格執導,夏洛特·蘭普林、湯姆·康特奈、多莉·韋爾斯、傑拉丁妮·詹姆斯等人主演的愛情影片。影片於2015年2月6日在柏林電影節首映。影片講述了凱特·莫塞爾與丈夫的45周年結婚紀念日到臨之際,一封意外來信將兩人婚姻推向進退兩難境地的故事。
㈣ 柏林電影節改為線上舉行,這個電影節有著怎樣的歷史和發展歷程
因為德國疫情的反彈嚴重,原定的2021年第71屆柏林電影節改為線上舉行,這是首次線上舉行的柏林電影節,形式和內容值得期待。柏林電影節具有很長的歷史,在世界電影節也有重要的地位,每一屆都備受關注。。
三.柏林電影節的地位
作為一個老牌的國際電影節,它的地位和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一樣,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最具權威的電影節之一,受到了國際上電影人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柏林電影節在地位上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代表了德國人的文化發展地位和政治傾向。
中國電影第一次取得柏林電影節上的金熊獎是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
㈤ 柏林電影節反響怎麼樣
北京時間2月25日凌晨,第68屆柏林電影節舉行閉幕頒獎典禮,揭曉了主競賽單元各獎項歸屬者。湯姆·提克威領銜的主競賽評審團將最佳影片金熊獎授予了羅馬尼亞影片《不要碰我》,該片同時也獲得了最佳處女作獎;影帝影後分別花落《祈禱》男主角Anthony Bajon、《女繼承者》女主角Ana Brun;韋斯·安德森憑借為本屆柏林電影節揭幕的動畫片《犬之島》獲最佳導演獎。
新晉影帝影後都是生面孔,影帝之前只演過幾次小配角,影後更是第一次演電影。雖說今年主競賽單元好片子不多,但畢竟演員方面還是有於佩爾阿姨這樣大咖坐鎮的,但最終柏林還是大膽地將桂冠授予了兩位新人。
㈥ 歷屆柏林電影節中中國獲獎的作品都有哪些這些作品有哪些共同點
柏林電影節是當今世界最頂級的電影節之一,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列。我國在歷屆柏林電影節中的作品非常多,比如:
第38 屆( 1988 年),張藝謀的《紅高粱》獲得金熊獎;
第43 屆( 1993 年) 謝飛的《香魂女》獲得金熊獎;
第57屆(2007年)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
還有眾多的銀熊獎、推薦獎等,獲獎作品越來越多。
02.特有的中國元素。我國電影題材中的動作片、科幻片、懸疑片、恐怖片等等非常多,仙人鬼怪、劍俠等系統給沒有見過的西方世界大大的沖擊,看的他們紅紅火火恍恍惚惚。這些作品的中國味帶來了很多成功,不斷刷新著近年來歐洲三大電影節華語電影入圍數量的新紀錄。國產片中也有很多的魔幻片,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無形地傳播了我國的道德想法,又給人緊張刺激的劇情,讓人非常喜歡。
㈦ 柏林電影節,王景春詠梅憑哪部電影得獎
憑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地久天長》獲獎。
《地久天長》是王小帥《家園三部曲》中的首部作品,與王小帥以前的作品相比,《地久天長》時間跨度更長,敘事背景也更為宏大。
影片講述了兩家原本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時同時結婚生子,後來兩個家庭因為一次意外而生縫隙,甚至其中一家由北方遠走遙遠的南方,相隔三十年後再度聚首。時代洪流下,每個人都歷經滄桑,秘密也終因年輕一代的坦盪而揭開。
導演王小帥曾經透露,《地久天長》2015年正式進入劇本創作,歷時4年。此前《地久天長》作為主競賽單元壓軸影片放映後,口碑很高,很多人預測該片可能會獲獎。
㈧ 有誰知道柏林電影節的由來,背景什麼的!
柏林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 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1945 年的夏天,電影從德國人的生活中暫時消失了兩個月,德國多數大城市成了一片廢墟,柏林的建築倒塌了四分之三,許多人躲到地下掩體過夜,更多的人露宿街頭。盟軍雖然佔領了德國首都,還有更多的事要做,重建秩序,保障治安,捉拿納粹余黨,滿足居民日用供給。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文化場所都關門了,但衣食的匱乏也沒能阻礙老百姓對娛樂生活的需求,那一年的秋天剛剛來臨,歇業不久的電影院紛紛開張,奉獻出兩個小時的忘情投入和溫馨空間,是電影給了風雨飄搖中的德國人最後一點卑微的溫暖,即令國破家亡,德國電影人也在努力工作。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誕生的第一年,政府就對資助電影極為熱心,他們想到要搞一個大規模的國際電影節,就定在柏林,須知對於聯邦德國來說,西柏林是嵌入民主德國的一塊飛地,地理位置非常敏感。為什麼一定是柏林? 從柏林電影節誕生的第一天起,政治就是壓倒性的主題,至少電影藝術交流完全不在考慮之列。這是一個完全的冷戰產物。 對柏林電影節的創辦起到關鍵作用的其實是美國駐德的文化官員,他們一心要將電影節塑造成鼓吹西方文明制度,反對共產主義的文化橋頭堡。柏林這個曾經的東歐文化樞紐,此刻成為西德民主復興的象徵。 1951年6月,西柏林舉辦了第一屆電影節。因為預算不高,規模也不大,只有20個國家的來賓參加,這個被盟軍炮彈摧毀的城市顯然不是理想的旅遊之地,所有人都對糟糕的天氣和接待工作怨聲載道。柏林的濃 柏林國際電影節獎杯
厚政治色彩從一開始就和戛納、威尼斯等競爭對手注重商業性涇渭分明,其他歐洲電影節都十分依賴明星及圍繞明星的狗仔隊來獲得關注,滿街是兜售電影和計劃書的片商。但柏林卻依靠地緣政治的特殊位置,吸引了包括邁克爾·鮑威爾、羅伯托·羅西里尼和亨利-喬治·克魯佐在內的一流電影人光臨。參加電影節的國家和人數也逐年穩步上升,終於被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接納為國際A類電影節,加入了老資格的威尼斯和戛納的行列。
㈨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柏林國際電影節主辦方28日宣布,中國香港導演王家衛將出任第63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電影節主席迪特·科斯里克評價王家衛為「當代最著名的電影導演之一」,稱贊他的作品「特點鮮明、充滿詩意」。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柏林電影節一直將自己作為中國當代電影的一個展示平台,」科斯里克說,「這也是我們有幸邀請王家衛出任2013年(電影節)國際評委會主席的另一個原因。」
王家衛生於上海,長於香港。1988年,他執導的第一部影片《旺角卡門》在香港上映,1991年《阿飛正傳》在柏林電影節展映。此後,他執導的《重慶森林》《墮落天使》和《一代宗師》等影片先後在柏林亮相。1997年,王家衛憑借《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6年,王家衛成為戛納電影節歷史上首名來自中國的評委會主席。
獲知將出任第63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王家衛表示榮幸。他說:「很高興回到柏林,看到全球各地導演們最新的作品。這對於任何一名電影人都是一次充實的體驗。」
柏林國際電影節創始於1951年,以突出文藝色彩和鼓勵新人新作著稱,與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電影節」。第63屆柏林電影節定於2013年2月7日至17日舉行。
入圍名單當地時間12月13日,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公布首批入圍名單,格斯·范·桑特執導,馬特·達蒙編劇兼主演的《應許之地》入圍主競賽單元,並將在電影節舉行國際首映。夢工廠3D動畫《克魯德一家》進入非競賽單元展映,同時會在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禮。
《應許之地》的故事靈感源自曾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天然氣之地》,講述了兩個天然氣公司職員來到小鎮尋找天然氣的故事。這部針砭實事的作品也是今年好萊塢頒獎季的熱點影片之一,將於12月28日在北美上映。《克魯德一家》則是夢工廠在明年春季檔主打的力作,將於3月22日在北美上映。
此外,韓國知名文藝片導演洪常秀的新作《惠媛》也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奧地利導演尤里西·塞德爾《天堂》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作《天堂:希望》同樣在主競賽單元榜上有名。此前的《天堂:愛》與《天堂:信仰》分別入圍了今年戛納和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天堂》系列成為繼《藍白紅》之後又一套分別入圍三大電影節的三部曲電影。
2013年開幕的第63屆柏林電影節,目前已經公布了第一批入駐全景單元的影片名單,這個單元,將集結大量的來自歐洲、北美、亞洲和拉丁美洲的電人,為他們步入國際影壇提供平台。在已經公布的第一批影片中,約瑟夫·高登-萊維特的導演長片處女作《唐璜之癮》赫然在列,而講述《深喉》艷星琳達·拉芙蕾絲生平故事的傳記片《拉芙蕾絲》也將在參加完聖丹斯之後來到柏林。
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將於2013年2月7日至17日舉行。知名香港導演王家衛擔任評委會主席。
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作為第63屆柏林電影節開幕影片。
㈩ 柏林國際電影節
1.柏林國際電影節,每年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2.今年是第59屆,當地時間2009年2月5日-15日舉行。第一屆是在1951年舉行的。
3.第59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片單:
《電光冷霧中》(導演:貝特朗-塔維涅)
《甜蜜的沖動》(導演:安傑依-瓦依達)
《瑞奇》(導演:弗朗索瓦-歐容)
《梅蘭芳》(導演:陳凱歌)
《朗讀者》(導演:史蒂夫-戴德利)
《謝利》(導演:斯蒂芬-弗雷斯)
《喜悅之淚》(導演:米切爾-利希藤斯坦)
《倫敦的河》(導演:拉契德-波查拉)
《長毛象》(導演:盧卡斯-穆迪森)
《斯圖姆》(導演:漢斯-克里斯蒂安-施米特)
《希甘特》(導演:阿德里安-貝尼茲)
《關於伊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
《卡塔琳-瓦爾加》(導演:彼得-斯特克蘭德)
《信使》(導演:歐容-莫維曼)
《傷心的奶水》(導演:克洛蒂亞-洛薩)
《小士兵》(導演:安妮特-歐森)
《其他人》(導演:瑪倫-阿德)
《皮帕-李的私人生活》(導演:麗貝卡-米勒)
《憤怒》(導演:薩利-波特)
《我的唯一》(導演:理查德-隆克瑞恩)
獲獎名單:
金熊獎:《傷心的奶水》
評審團銀熊獎:《暗戀》、《其他人》
最佳導演獎: 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 (《關於伊麗》)
最佳編劇獎:《信使》
最佳男演員:塞米·鮑亞吉拉 Sami Bouajila(《倫敦的河》)
最佳女演員:貝吉特-米妮克美爾Birgit Minichmayr(《其他人》)
最佳藝術成就:《卡塔琳-瓦爾加》
終身成就獎:莫里斯-雅爾
電影處女作:《暗戀》
阿爾弗萊德獎 《暗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