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6年,哪部電影的票房最讓你震驚
先來看下2016年國內電影總票房,數據來自網路。
2016年電影總票房457.12億。
前10名分別是:
《美人魚》 33.92億人民幣 上映時間,2月8號。
我並沒覺得《美人魚》是多優秀的一部作品,它在周星馳導演作品裡只能算中等作品,遠比不上《功夫》,但是還是要客觀說一句,星爺登頂票房冠軍,打破一系列紀錄,實至名歸。不是《美人魚》實至名歸,而是周星馳實至名歸。
這份榮譽並不等於說《美人魚》是星爺最好的電影,或者說它是觀眾當年最能接受的那個,只有周星馳,走上這個位置,才是所有人最能接受的那個,所帶來的爭議和質疑是最少的。
②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將達到490億嗎
據報道,10月20日上午10時中宣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五年來,中國電影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涌現出像《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狼圖騰》《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戰狼2》等一批「三性統一」、兩個效益俱佳的優秀影片。
據統計,連續三年以來,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國產電影的份額當中,青年人才所代表的中國電影新力量的創作已經占據了份額的60%以上,2016年底,我們的票房達到了492.83億,今年在去年的基礎上,又實現了兩位數的上升。
希望中國影視行業可以持續的發展下去!
③ 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386億美元是真的嗎
3月22日,美國電影協會發布年度電影市場統計報告說,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緩慢增長,比2015創造的全球總票房紀錄增加1%,達386億美元,再創新高。
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說:「電影票房收入的持續增長表明影院依然是人們欣賞精彩故事的首選場所,電影業的持續繁榮是因為該產業在包括製作、發行及放映等各個環節不懈創新,不斷把新故事搬上銀幕。」
④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究竟是多少
1、2016年,中國票房6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435.6億!
2、中國觀影人數13.6億!
⑤ 中國1年的電影票房是多少電影產值1年是多少
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年收入突破100億元人民幣,增幅達64%,創造了全球市場奇跡,票房總量超過英國,相當於世界最大電影市場——北美票房的1/7,已進入世界電影市場前10位。
51億元產值
⑥ 2016中國電影票房僅增長3.22%,到底怎麼了
能增長就不錯了,要不是12月份放出這么多米國大片,今年肯定是負增長的
⑦ 美國電影業年產值是多少
90年代,我們常聽說美國的電影出口賺錢僅次於航空業。這應該是事實。電影業作為美國僅攻於軍工企業的第二大產業,在1996年產值已高達600憶美元。普華永道的報告數據指出,2004年全球電影業的產值是780億美元。2000年後,美國影視和音像產品超過了航天航空業,成為第一大出口產品。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世界100部暢銷影片中,美國片共佔88部,穩穩占據壟斷地位。1994年,在美國影視娛樂產品高達180億美元的年收入中,有80億美元(44.4%)來自出口,同年,美國電影票房在海外市場的收入第一次超過本土市場。
⑧ 2016我國電影票房已居世界第二是怎麼回事
3月25日,10餘年來,電影改革不斷突破原有體制束縛,簡政放權,使電影產業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電影主管部門陸續取消了「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電影製片單位以外的單位獨立從事電影攝制業務審批」等10項行政審批。
電影簡政放權取得了顯著成效。2005年,我國故事片產量220部,全國票房20億元。到2016年,國產故事片772部,全國票房492億元,位居世界第二,城市主流院線銀幕數41179塊,躍居世界第一,活躍的電影拍攝主體達千餘家。
⑨ 電影票房分析及預測
在缺少衍生品市場的當下,電影投資主要以票房為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前期的票房預測就顯得十分重要,能讓投資者提前預判項目的大致受益,並通過合適的宣發手段來提高影片的關注度,以便提高最終的票房收入。
新傳智庫自主研發的票房預測系統就從去年11月份開始,以影片自身題材、主創陣容、大盤、檔期、口碑、對手、首日及首周市場表現等為主要依據,對部分上映新片進行票房預測。雖然仍與實際結果有一些出入,但部分結果卻做到了高度的精準,可以此為基礎詳細解釋一下票房預測的思路、要點等。
映前主創信息—模糊分類,預測票房起點
由於此時影片很多都尚在製作階段,一般意義上,只能按照影片的題材、主創陣容、演員明星等推測影片的題材與體量,僅能大致分為大型製作、中等製作、小成本三大類,但這一指標卻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且預測難度也是逐步上升。
大成本製作,一般都有著大筆特效投入、知名導演明星參與,有的還有著一定的IP基礎,無論哪一方面都能吸引到大量的關注,因此其票房成績總體已經維持在了一定的水平,票房起點應該在5億以上。
相比於大製作,中等製作一般是輕工業產品,可能會有一些名導與明星共同參與,題材內容方面貼近現實,一般多為喜劇片、愛情片、劇情片,缺少武俠、動作、科幻、奇幻等題材所需要的大場面特效的加持。
中等成本製作總體較難預測,票房區間從千萬級別到億元級別都有分布。此時演員、導演的因素一般會被放大,明星雲集的影片更容易在同類型中獲取更多關注,《我不是潘金蓮》、《擺渡人》等都屬此類;同時,喜劇片的成績普遍要好於愛情片、劇情片等其他類型,可適當加分,如去年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和《奔愛》都主打明星牌,但的8.14億和4751萬的成績卻有著天壤之別。
而小成本製作則相對即簡單有困難,從題材到主創的毫無新意使得其註定要成為徹徹底底的炮灰,票房成績也均在一千萬以下,多數進口批片、國產劇情片、恐怖片等都屬於這種行列。但其內部之間仍然有著較大的差異,根據大盤、檔期、對手等的變化仍有小幅的波動,很難利用現有指標精準預測其最終成績。不過對於此類製作而言,精準預測的意義也並不大。
映前第三方指數—縱向對比,預測票房區間
第三方指數(如貓眼想看指數、網路搜索指數等)反映的是觀眾對於影片的關注度與認可度,極有可能轉化為電影的實際票房支持,因此據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對於貓眼想看指數,一般從影片正式上映一個月左右,就可以作為有效的參考指數。
指數長期保持在高水平(一般日增想看指數維持在3000人以上)則是所謂的大片,其最終市場表現往往取決於口碑,口碑好的話會在一般水平上有所上揚,口碑不理想的情況下,自然就會有一定程度的縮水。
而映前短期內(一般為一周左右)相關指數暴漲的影片其更容易成為爆款,在預測這類影片票房成績時應適度擴大其預測值,但卻很難估測其最終的落腳點,最重要的是看同期競爭影片的表現。
對於每日日增想看人數僅在幾百左右的影片,則應已經註定了其票房成績難有起色。上周五上映的三部新片可以明顯的反映出這種趨勢(對於小成本而言,這一指標的參考意義並不大,相關平台一般缺少相關數據,難以以此做出有關的推論):
而網路搜索指數更多的是整體反應票房的大致趨勢,常用於與其他已上映影片的對比分析,以最近上映的三部進口大片《金剛狼3:殊死一戰》、《生化危機:終章》、《極限特工:終極回歸》為例,可以發現《金剛狼3》的映前的熱度明顯低於後兩這,因此其在票房上也難以達到兩者的成績。
第三方指數,僅用於初步判斷影片的熱度,最重要的意義來源於與相關影片的精準對比,數字本身與最終票房之間並沒有特別確定的函數轉換關系。
大盤趨勢與對手實力—小幅調整,縮小預測范圍
大盤的走嚮往往反映著整體的體量,約束著一段時期內電影市場天花板的高度,因此對於單個影片的影響程度較高,春節檔多方廝殺仍然平均分力,就在於市場容量的巨大,這也正是眾多影片搶占檔期的重要因素所在。
除了檔期以外,各月份也是有好有壞,3月、9月、11月等都是著名的淡季,全月的總體量在20——30億左右,萎靡的大盤難以被眾多影片平均分割,其票房成績自然也會有所下滑。但此時大盤的主要限制的是中等製作與小成本影片,大製作反而更因為觀眾選擇面窄小而獲利。而對大盤進行預測時,一般可參照去年同期的總量,並根據增勢做相應的調整。
除此之外,對手的實力也是影響票房的最重要因素。《功夫瑜伽》能夠力壓《西遊伏妖篇》登頂春節檔冠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西遊伏妖篇》的口碑不足。市場熱度和總量一定的情況下,重點影片的差評自然會催動其他影片成為「爆款」。
而同類題材也是重要對手,《金剛狼3》的成績不如《極限特工:終極一戰》、《生化危機:終章》;去年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遠低於《奇異博士》和《神奇動物在哪裡》等都有觀眾審美疲勞的原因在裡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影片口碑不俗,仍需調低票房預期。
上映首日排片、首周末票房——完全鎖定票房成績
以上的預測都處於前期階段,在影片正式落地之前,誰也無法比較精確的預測影片的最終票房成績,但到了影片正式上映之後,則一切都有了較為明顯和科學的依據。
雖然排片並不能決定一部影片的生死,但卻無疑有著極大的左右能力,限制著影片的市場發揮空間,是市場專業人士的預判。
一般情況下,排片佔比與票房佔比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一致性,但馬太效應明顯。通俗而言,占據市場4成左右排片的影片一般會貢獻出5——6成,甚至是7成的票房;排片在2成左右的影片,其票房成績與排片佔比大致相同,而排片在1成以下的影片,通常其票房貢獻量會低於5%。
多數影片都集中於周五上映,恰逢大盤最火熱時期(個別節假日及檔期除外),而首周末三天口碑已出、接下來的工作日整體低迷、周五面臨新片沖擊,因此已經可以看出其市場走向如何了。
總體而言,對於一般的大型製作,其首周末票房占總票房的比重一般會在40%——50%;中等成本因為其本身的不確定性,用此方法相對較難以預測,但首周末票房所佔的比例一般都會在60%——80%之間。而對於小成本,其首周末票房的佔比有時會高達90%。
以2016年票房過億的85部影片為例,其首周末票房佔比分布如下(已祛除部分上映日期異常影片):票房成績在10億以上的影片,首周末平均佔比為31.09%;5億——10億之間,為45.24%;1億——5億之間,平均為63.03%。
此時還需要考慮的一點就是後續長尾效應。多在於其上映的第二周有沒有強勁的足夠挑戰影片時長份額的大片上映,如果沒有的話,影片的影響力可能會持續,尤其是在下周末會引來一次小的高峰,幫助影片的總體成績提升。
⑩ 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是多少
在3月22日,美國電影協會22日發布年度電影市場統計報告說,2016年全球電影票房總收入緩慢增長,比2015創造的全球總票房紀錄增加1%,達386億美元,再創新高。
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表示,電影業的持續繁榮是因為該產業在包括製作、發行及放映等各個環節不懈創新,不斷把新故事搬上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