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26國際禁毒日幾天的啊
6月26國際禁毒日沒有幾天的要求,6月26國際禁毒日是一個節日,禁毒是永久的。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由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並與會代表一致同意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
26日會議結束時,參與會議的代表一致通過決議,從1988年開始將每年的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全國各地對毒品問題的重視,同時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解決毒品問題。
歷屆主題
1992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毒品,全球問題,需要全球解決」。
1993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實施教育,抵制毒品」。
1994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女性,吸毒,抵制毒品」。
1995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國際合作禁毒,聯合國90年代中禁毒回顧」。
1996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濫用毒品與非法販運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後果」。
1997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讓大眾遠離毒品」。
1998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無毒世界我們能做到」。
1999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親近音樂,遠離毒品」。
2000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Facing Reality: Denial, Corruption and Violence。(面對現實,拒絕墮落和暴力)」。
2001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體育拒絕毒品」。
2002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吸毒與艾滋病」。
2003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讓我們討論毒品問題」(2003年中國「626」國際禁毒日的宣傳主題為「遠離毒品,關愛未來」)。
2004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抵制毒品,參與禁毒」。
2005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珍惜自我,健康選擇」。
2006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毒品不是兒戲」。
2007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抵制毒品,參與禁毒」。
2008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控制毒品」。
2009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毒品控制了你的生活嗎?你的生活,你的社區,拒絕毒品。」
2010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健康是禁毒運動永恆的主題」。
2011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青少年與合成毒品」。
2012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全球行動共建無毒品安全社區」。
2013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讓健康而不是毒品成為你生命中『新的快感』」。
2014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希望的信息:葯物使用障礙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2015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抵制毒品,參與禁毒」。
2016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無毒青春,健康生活」。
2017年國際禁毒日主題:「無毒青春,健康生活」。
2018年第31個國際禁毒日主題:「抵制毒品,參與禁毒」。
2. 禁毒片 明天 觀後感1000字以上
其一: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吸毒在全世界日趨泛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面對這一嚴禁形式,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了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抵禦毒品的危害,
今年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國際禁毒日」,今年是開展禁毒斗爭的第17個年頭了,今年禁毒的主題是:「抵制毒品,參與禁毒」。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向毒品宣戰。
為了迎接「6.26禁毒日」我們學校專門開了一個報告會,特意邀請了戒毒所的一名教官和學員來為我們獻身說法。
那名學員是一位正處在花季的少女,但她已經被毒品摧殘的體無完膚了,她每天都在與可怕的毒魔作斗爭,而她那雙腿也在毒魔的侵襲之下變得千瘡百孔。當她每次看見與她同齡的少女們穿著漂亮的裙子,自信的走在大街上的時候,她都感到非常難過,因為她那雙被毒魔「親吻」過的腿已經不可能示人了。而她自己也再也無法像正常的人們一樣生活,當她自己走在大街上時,她都覺得自己是異類,而這一切一切的痛苦都是因為她接受了毒魔的邀請。
在她的自述中,我們知道了她是多麼悔恨自己當初的無知,她希望可以用她的親身經歷來告誡我們,讓我們知道毒品的危害,也讓我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親情之外所有其他的東西都要付出代價。
同學們想想,一位花季少女,遠離學堂和親人,第二次進了戒毒所,在四面高牆中獨自忍受著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還失去了自由……,那是我們無法去想像的地獄生活,所以我們要遠離這個可惡至極的毒魔,珍愛自己的生命。
而在最後,我真心的希望這位女孩可以戒掉毒癮,能夠重新開始,回到那個原本屬於她的家庭和生活,我想她一定會迎來自由的那一天的。
讓我們共同「抵制毒品,參與禁毒,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向毒品宣戰」吧!
禁毒作文
在人生中,我們會被各種各樣的善與惡包圍著,我們必須分清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當壞人千方百計誘惑你時,不要被一時的假象蒙騙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1840年,鴉片和大麻首先來到了中國。鴉片戰爭從此爆發。鴉片是由提煉纓素而成,可作葯用,但含有大量麻醉性毒素,一抽上癮,人就變得瘦柴如骨,精神萎縮。中國人吃了鴉片後,屢戰屢敗,使鴉片成為了洋鬼子一大功」。毒品害處多,吸毒就等於自毀前程。1985年,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勇奪兩金一銀的健將阿惠因吸毒變得骨瘦如柴,形如『老嫗』。碩士研究生江濤因吸毒傾家盪產,變成了社會上的一個廢物……許多例子告訴我們毒品是可怕的,是一個害人的壞蛋。新中國成立後,海洛因又到來了,弄得走私案一樁又一樁,中國人民痛苦不堪。盡管中國建立了許多座戒毒所,但是吸毒者和販毒分子就更聰明了,更隱秘了。
在這些信息中我們知道:吸毒是不好的,有些人也想戒毒,可沾染容易戒時難啊,大家都在電視里看過,只要毒癮一來,如果沒有在吸毒品,那種痛苦將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多少意志堅強的人都忍受不了。我在各種禁毒宣傳畫上看到,甚至有的人用各種方法來分散注意力,有的用刀割自己的,有用頭撞牆的,有把牙刷望鼻孔里塞的等等。難道他們不痛嗎?他們也是沒辦法的,有的人就索性不去忍受,去向父母或親戚騙錢。騙不到了就去偷、搶、去殺人。有些人吸毒不是故意的而是在毒品販子的煽風點火下,或是在朋友的推薦下:「你就試一下而已,再說你意志力不是很強嗎?沒事的。」這樣就會有人也這么想結果就去試一試。就是因為這么一試出大事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杜絕毒品。
其二:
150年前的英吉利人,帶著貪婪的慾望,用鴉片敲開了中國的大門,既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屈辱的一頁。一日數次,從不間斷,不然涕淚齊下,渾身癱軟,最後在痛苦的煎熬中耗費掉所有的家財,落魄地死去。曾經以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的中華民族,居然在這東西的作用變得國弱民衰,任人宰割,落得個「東亞病夫」的恥辱稱號。有識之士如林則徐者,禁煙,繳煙,銷煙,終在歷史的舞台上留下應有的尊嚴。不亦快哉!不亦快哉!
曾經在新中國的建立後消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的毒品「貿易」,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如幽靈般地重新回來。成千上萬倍的利潤,令不少想快速致福而動了歪心的人趨之若騖,鋌而走險,海洛因,大麻,搖頭丸,越來越多的花款被走私進了中國;又有多少先福起來的人為了追求所謂的新鮮刺激,所謂的潮流,又或者過分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從而走上了家破人亡的不歸路!?
靈魂在吶喊,耳邊卻只剩下魔鬼的聲音在回響;意志在掙扎,身心卻早被噩靈所摧殘!多麼可悲的現實!一旦被魔鬼所纏上,將靈魂交給了魔鬼,便幾乎永無翻身之日;活生生的一個人,竟然成了行屍走肉般的傀儡,身不由己,為了滿足到自己一旦發作的慾望可以做到拋妻棄子,六親不認,為了籌集昂貴的毒資,可以打家劫舍,偷訛拐騙,無惡不作。
嗚呼!嗚呼!前車可鑒!前車可鑒!君豈能在金錢的誘惑下忘記到歷史的悲劇?君豈能為片刻的無盡歡愉而忽略長期的痛苦?禁毒之舉,刻不容緩,宜重宜嚴啊!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前進,但我們絕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重蹈覆轍。這可不是小問題,而是關乎到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興衰啊!在我們走在看得見曙光的光明大道上的時候,可不能被魔鬼的呼喚所吸引,走上亡家亡國的不歸路啊!禁毒之舉,利在當世,功在春秋啊!
魔鬼是會化了裝出現的。當美好的外表,新奇的噱頭吸引著我們的視線,鼓勵著我們去嘗試的時候,多一個心眼,自覺抵制魔鬼的誘惑,否則隨時會為自己的好奇心付出慘重的代價啊!
在金三角,在哥倫比亞,有朝一日當一大片一大片靚麗的嬰粟花被其他植物所取代,魔鬼不再著附其身,離我們而遠去的時候,世界定必會變得更美好……
前一段,學校組織我們看禁毒宣傳片,那一幅幅不堪入目,血淋淋的圖片令人心驚膽戰,毛骨聳然.從一幅幅圖片里,我知道了許多觸目驚心的事實.有人因吸毒而導致家破人亡,有人因吸毒而瘋狂地殺害了自己的母親,為了有錢買毒品,他們偷,搶,甚至殺,嚴重地危害了社會治安。我看見吸毒的人個個在生死邊緣掙扎,他們骨瘦如柴,像狗似的蜷縮在地上,生不如死,他們的慘象是多麼可怕啊!
看了這些宣傳片,我感觸很大,有很多青少年因一時的無知、好奇,在所謂的「朋友」誘惑下,吸上了毒品,誤入歧途,以至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毒品,就像一隻無形的魔手,甚至比任何猛獸更可怕。它不斷摧殘人們的身心、摧毀人們的意志,為了不受毒發之苦,他們去偷、去搶、甚至去殺人,走上犯罪道路,斷送了美好的一生,這值得嗎?毒品不但使吸毒者受到傷害,還令他身邊的家人朋友為他傷心。難道毒品的危害還不夠大嗎?我知道的阿麗姐姐,她很美麗,但因為一次好奇,吸上了毒品,從此過著毒品賜給的行屍走肉的生活。父母的傷心、也沒有使她回頭。是社會的關懷使她毅然走入戒毒所,重新迎接她新的生活。誤入歧途的朋友們,趕快離開這個可怕的旋渦吧,靠自己的堅強的意志,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
為了我們的明天,請珍惜生命,拒絕毒品,不要貪圖一時痛快,毀掉終身幸福!
各位青少年朋友,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不要做罪惡的犧牲品,讓我們斬斷魔爪,迎接光輝燦爛的明天吧!這奼紫嫣紅的,就是罌粟花。葯學家從它的果實中提煉出嗎啡、海洛因,是因為它們能為人類解除病痛。
陽光下也會有陰影。造福於人類的科學成果,在居心險惡者手中,也可能成為殘害人類的禍種。正如這組從鮮花演變到骷髏的造型。
毒品,通常指鴉片、海洛因、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前面提到的鴉片、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等,是毒品;而某些醫療應用葯物,如嗎啡、杜冷丁,當它們被非法濫用時,也成為毒品。請大家看展板和展櫃里的實物。
毒品為什麼能夠害人呢?為什麼一旦沾染上就難以戒掉呢?
任何人,只要沾染上毒品,都會產生雙重依賴。
一是身體依賴。毒品,比如被濫用的阿片類葯物,進入人體後,會使人的機體發生適應性改變,建立起新的葯物作用下的平衡。一旦停止用葯,生理功能就會發生紊亂,出現一系列嚴重反應:不安、焦慮、忽冷忽熱、起雞皮疙瘩、流淚、流涕、出汗、惡心、嘔吐、腹疼、腹瀉等症狀,痛苦萬分。吸毒者為了緩解痛苦,就必須定時攝取毒品,並不斷加大劑量。吸毒者因此再也離不開毒品。
二是精神依賴。正常人腦內和體內的一些器官里,存在著內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體。當人體攝取毒品後,內源性阿片肽受到抑制,阿片受體只能靠不斷攝取阿片類毒品才能調節精神平衡。毒品作用於人的神經系統,還會出現一種精神效應,使人對毒品產生強烈的渴求。
人體一旦出現身體和精神依賴,就是通常所說吸毒成癮了。即使經過脫毒治療,要完全康復原有生理功能,至少需要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更為嚴重的是,要消除對毒品的精神依賴十分困難。許多吸毒者經戒毒治療後仍一而再、再而三地復吸,就是這個原因。這也是目前世界醫葯學界尚待解決的一個難題。
毒品對人的摧殘,觸目驚心。它會對人體的免疫功能造成損害。這是吸毒者大腦、肺部發生病變的情況;這是一組把吸毒者變成行屍走肉的真實寫照。
靜脈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的吸毒方式,最容易傳染各種皮膚病、性病,甚至艾滋病。據統計,吸毒者因使用不潔注射器而被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感染率高達22%和68%;截至1998年3月,我國檢測發現9970例艾滋病感染者,其中66%是使用不潔注射器的吸毒者。
大家看,這是一個感染艾滋病毒的吸毒者的雙腳,他的皮肉一層層地脫落,眼睛裡流出的是渾濁的膿液,小腿爛得像流淌的火山熔岩。
她叫張福娟,曾在電視片《中華之劍》中露過面的吸毒者。《中華之劍》拍攝時,她是惟一同意把自己毒癮發作的慘狀暴露在攝像機鏡頭前的人,目的是為警示他人,千萬不可沾染毒品。這張圖片是她注射毒品感染後,全身潰爛;那時,長春電影製片廠來昆明選演員,她是候選人之一。
一些吸毒成癮又搞不到毒品的人,在「白色魔鬼」驅使下,用切手指、砍胳膊、煙頭燙等自殘方式來緩解毒癮。這位姓郭的男青年,吸光了20萬元存款及全部家產後,熬不過毒癮,用切腹方式自殺,被發現後送醫院縫了18針。這些是用上吊、撞牆、跳樓、牙刷插鼻孔等方式自殺的吸毒者。一個吸毒人員追悔道:「敲開了毒品的門,挖好了自己的墳!」
搞不到毒品是一條死路,搞到了毒品是死路一條。許多吸毒者不得不靠一次比一次大的劑量來緩解毒癮發作帶來的痛苦,哪還顧得上過量吸毒會導致死亡。
她叫梁蓓麗,染上毒癮後,靠賣淫維持吸毒,終因吸毒過量而死於街頭,死時才21歲。
看過電影《長大成人》的觀眾朋友一定認得出,她就是該片女主角之一的扮演者朱潔。朱潔與著名演員江珊、徐帆、陳小藝等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同班同學,她的血管里流淌著愛新覺羅氏的皇族血統。在《長大成人》中,朱潔扮演了一個有吸毒經歷的人。誰也說不清,是為尋找角色的感覺,還是因為好奇,總之,她真的吸上毒了。結果沒等到電影公映,她已因吸毒過量而死亡。據導演介紹,《長大成人》的本意,是抨擊演藝圈內包括吸毒在內的頹廢現象。朱潔本該對導演意圖有更深的領悟,卻莫名其妙地用自己的生命做了反證。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毒品則是毀滅家庭的炸葯。
五十多年前,遭受鴉片禍害的武漢地區流傳著一副對聯:竹槍一枝,打得妻離子散,未聞炮聲震地;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
遼寧省鞍山市王寶岩、高靜夫婦,1991年開始吸毒,三年中,吸光了包括兩幢樓房、一輛計程車在內的百萬家財,為吸毒又借了80多萬元的債。這是他們年邁的老母親帶著輟學的孫子流落街頭。
圖片中被燒毀的是湖南長沙市府後街的一處住宅,一家三口吸毒,因不堪忍受毒癮發作,一起縱火自焚。
這是一隻10歲女孩的眼睛,眼角垂掛著欲滴未滴的淚珠。透過這只淚眼,我們彷彿讀出了這個女孩茫然的哀痛、悲憫和疑問。
僅僅幾年前,她還生活在一個殷實富裕的家境中。父母經營飯館、服裝,腰纏萬貫。作為掌上明珠的她,被父母呵護得無微不至。然而,暴富之後的失衡心態,使父母沾染上了毒品,幾乎一夜之間,曾經擁有的一切,都在縷縷輕煙中化為烏有。父親進了戒毒所,母親為尋覓毒品不知去向,只剩下這個孤零零的女孩,不知所措地站在家徒四壁的房間里,一日三餐也要靠好心鄰居的接濟。面對攝像鏡頭和記者的詢問,她茫然無語,許久許久,早已噙滿淚水的眼裡溢出了第一滴淚。
吸毒,不僅耗盡錢財,更扭曲人的天性。1997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北京市公安局的民警根據110報警電話,在和平里地區一套公寓中抓獲了兩名毒品持有者。當民警們搜查堆滿大量吸毒用的吸管、錫紙的一個角落時,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年僅3歲的男孩。他全身赤裸,雙手被綁,遍體燙痕,已經奄奄一息了。民警馬上把孩子送進醫院。
據兩名毒品持有者供稱,孩子的母親姓郭,外省人,在北京賣淫、吸毒多年。因沒錢償還欠下的毒品債,把親生兒子「丟丟」送來作抵押。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只要這二人毒癮上來,就把丟丟當作發泄對象,捆綁、踢打、煙頭燙、打火機燒……
經醫生檢查,丟丟全身大面積1度至2度燒傷並感染,門牙掉了兩顆,鼻子缺損,顱腦外傷,患有重度貧血和佝僂病,還伴有潰瘍性口腔炎。
《法制日報》女記者居楊將她拍攝的一組照片發表在《南方周末》上,許多北京市民和青年學生聞訊後帶著營養品和衣物趕來看望。
因非法吸毒和賣淫正被羈押的丟丟的母親也被民警帶到丟丟床前,看著遍身是傷的親骨肉,她冷冷地說:「我不認識他。」
三歲的丟丟看在眼裡,一聲未吭。母親離去後,他才對在一邊的記者說,他想要那張有媽媽的照片。
在兒童醫院特護病房裡住了三個星期,丟丟開始康復了。但醫院已經減半的5000元醫葯費卻沒有了著落。丟丟是民警送來的,住院卡上監護人填的也是民警,於是民警們又要為籌措醫葯費四處奔波。
丟丟出院時,來自民警及各地各界的捐助已近2萬元。許多善心的家庭表示願意收養這個失去母愛又飽受摧殘的孩子,負責監護他的北京市公安局卻無權對此作出決定。丟丟只好暫由北京一家敬老院里的爺爺奶奶們抱去。
民政部門終於作出決定,由丟丟母親戶口所在地民政局的一位幹部領養了這個孩子,並安排他進了當地最好的幼兒園。
廣西南寧市一位婦女,懷孕期間仍吸毒。孩子出世後忽而窒息,忽而痙攣。此後半年,母親哺乳前,必須先吸毒嬰兒才肯進食,否則孩子哭鬧不止。
吸毒耗資巨大,許多吸毒者在毒癮的驅使下走上刑事犯罪的道路。因吸毒而貪污,因吸毒而詐騙,因吸毒而盜竊,因吸毒而搶劫,因吸毒而敲詐,因吸毒而殺人……
劉瀾斌,雲南一家銀行的工作人員,染上毒癮後,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公款74萬元,被判處無期徒刑。
在他之前,「共和國第一大案」的主犯劉青山,也是因為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
這幅蒲松齡畫像,是畫家秦惠浪先生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時的作品,秦惠浪由此跨上個人事業的頂峰。然而,僅僅數十天後,1994年11月25日,他及他的一家四口,就被兩名破門而入的吸毒者殺害了。
這兩名吸毒者與秦家無冤無仇,甚至素不相識,他們深夜持刀闖入秦家,僅僅因為耐不住毒癮煎熬才鋌而走險。吸毒者在毒癮的驅使下,可能做出任何瘋狂的舉動,製造出一個又一個飛來的橫禍。
1995年4月11日,兩名殺害秦惠浪一家的罪犯周西民、白俊傑被依法判處死刑。臨刑前,這兩名罪犯彷彿剛從「迷狂」中清醒過來,他們分別懺悔道:「但願人們千萬別學我這樣」;「吸毒一口,掉入虎口!」
黑龍江大學孫景軍教授在銀行取款後被害,就是另一例證。
重慶市的這位母親,做夢也不會想到,在她頭上連砍28刀並且刀刀致命的兇犯,竟是自己不到19歲的親骨肉。19年來,母親天天用這把菜刀給兒子做飯,其間融入了多少母親的心血和期待?
是什麼使這位曾被母親百般呵護的兒子變得如此殘忍?如此喪心病狂?是毒品。
這是我國南方的一個農村,人,個個東倒西歪;地,片片荒蕪貧瘠。導演這幕人間悲劇的,同樣是毒品。
17世紀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強行在中國進行罪惡的鴉片貿易,使無數中國人墮入苦難的毒海。鴉片戰爭以後,這些毫無廉恥的列強,竟依仗著洋槍洋炮,血淋淋地將中國瓜分,迫使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割地賠款。這樣的奇恥大辱,我們民族背負了一百多年。
毒品不除,民不聊生;毒品不除,國無寧日
3. 禁毒電影鳳凰花開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在禁毒民警、毒販、吸毒者和戒毒者這一特殊人群中,所展開的一場較量。
由公安部宣傳局、上海東上海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的電影電影《鳳凰花開》,目前正在雲南省安寧市緊張拍攝之中,據悉,改影片取材於發生在雲南的真實的禁毒故事,影片於2015年6月26日上映,上映時間也是2015年國際禁毒日。
影片通過一系列情節安排、人物設計,講述了在禁毒民警、毒販、吸毒者和戒毒者這一特殊人群中,所展開的一場「摧殘與關愛、狡詐與智慧、犯罪與正義」的較量。影片熱情謳歌了常年奮戰在禁毒第一線公安民警的感人故事。
(3)2018年6月26日禁毒日電影擴展閱讀:
《鳳凰花開》的創作背景:
據電影主創人員介紹,電影《鳳凰花開》是一部融戒毒和緝毒於一體的新型禁毒類主旋律影片。劇中的「雨露社區」就是雲南省開遠市第十九社區——雨露社區。
而劇中女主角宋婷的原型就是開遠市雨露社區第一任居委會主任宋麗娜。該片以戒毒所民警的創新治理和關愛為主線,同時匯集了緝毒、卧底、槍戰、追捕、殺戮、情感多種影片創作元素。
許多禁毒題材影視作品不同的,著重表現的是一線戒毒工作,這樣的題材以往並不多見。像宋麗娜這樣工作在戒毒一線的幹警雖然不像緝毒警那樣需要出生入死,但他們也要面臨很高的職業風險、很艱苦的工作環境,卻並不一定不為外人了解。
4. 電影《黑白記憶》的主要內容
幾個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染上毒品所經歷的種種身心磨難。
《黑白記憶》是由金琛執導的劇情片,楊梓墨、馮雨參加演出。取材於真實故事,以幾個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染上毒品所經歷的種種身心磨難為主線,充分揭示了毒品給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給人以「毒品一次也不能沾,對毒品要堅決說不」的強烈警示作用。
同時,影片還深入挖掘其內心世界,揭示了這些孩子染上毒品的過程和原因,揭露了毒販們誘惑吸毒的常見手法,從而使青少年能學會一些拒絕毒品的基本技巧,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此外,影片巧妙地將毒品的相關常識和法律知識融入到具體的故事情節中,有利於增強觀眾禁毒意識。在表現手法上,影片進行了大膽創新,採用紀實性和警示作用。
(4)2018年6月26日禁毒日電影擴展閱讀:
《黑白記憶》創作背景:
《黑白記憶》是由國家禁毒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國禁毒基金會等單位聯合攝制的影片,該片通過大量事實素材揭示了毒品給個人,家庭及社會製造的危害。
通過觀看,可以使廣大群眾學習毒品的相關知識和法律常識,增強禁毒意識,讓青少年掌握拒絕毒品侵害的方法,加強自我表現保護意識。
為認真做好6·26國際禁毒日宣傳教育工作,營造「依法禁毒,構建和諧」的濃厚氛圍,6月25日陝西省禁毒辦與西安市禁毒辦在西安舉行6·26禁毒警示教育電影《黑白記憶》首映式。
5. 關於「禁毒」的電影作品有哪些最好近兩年的!
近日,一部融戒毒和緝毒於一體的新型禁毒類影片《鳳凰花開》正在雲南多地加緊拍攝,並將於今年6月26日上映。記者1月23日從正在雲南安寧市進行拍攝的劇組獲悉,該片以戒毒所民警的創新治理和關愛為主線,匯集了緝毒、卧底、槍戰、追捕、殺戮、情感多種影片創作元素,謳歌了常年奮戰在禁毒第一線公安民警。
6. 微電影 毒戒 觀後感450字
一朝吸毒,終生戒毒——談戒毒所觀後感學工信息員2010-11-05 09:38 迎著颯爽秋風,伴隨著秋天的氣息,有幸代表學院參觀了無錫市強制隔離戒毒所,知悉了在我們無錫地區吸毒與販毒的事情,感到震驚、意外、和慶幸。
縱觀「癮君子」的落網,他們都有著共同點,每一位「癮君子」並不是生來就吸毒的,他們也同樣有著美好的曾經,幸福的過去,後來因為追求刺激,朋友的教唆,走上了無法回頭的道路,一次又一次的違背道德良知,欺騙親朋好友,淪落到妻離子散,為了吸毒,賣淫、騙、搶、偷,淡化了修養,扭曲了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走上了這條不歸路。 從「癮君子」的軌跡我們不難看出,當走向魔鬼的閘門一但打開,慾望猶如洪水決堤一瀉千里,無法停止。慾望來源於生理,由生理轉變為心理,一但生理上得到滿足必然會無止盡的去追求,就像一個氣球,慢慢的膨脹。如果心存僥幸,道德上喪失信念,慾望上的貪得無厭,生活上的腐化墮落,那終將落馬墜地。如果能在開始就耐的住誘惑,擋得住教唆,才能常到河邊走永遠不濕鞋。
我雖然是一個學生,但我深知道德的重要性,知道毒品的危害,必須敬而遠之,在戒毒所的領導教育下,得知交友也是一個大學問,不是和每個人都能教朋友的。很多在戒毒所中勞教的人都是因為在朋友的教唆下走上了不歸路。在外面,別人給的東西不能隨便吃、隨便喝,因為亂吃了別人給的東西而染上毒品的數不勝數,所以交友一定要慎重,誰也不會沒事去吸毒的。
經過一番講解,熟知了毒品的危害,而傳統毒品經久不衰,新型毒品又接踵而至。毒品家族不斷擴大自己的隊伍,而我們國家對打擊毒品也在加大力度。無錫強制隔離戒毒所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在江蘇省內乃至全國有著不錯的影響力。在戒毒所里,次數多的已達十幾年,年紀輕的則十六七歲也絕非罕見。看來毒品危害的范圍是相當的廣,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吸毒容易,戒毒難,在戒毒所幾次「回訪」的癮君子們不計其數,剛進來的就幾十個。為何戒了會又回來,絕大多數往往都是栽在「毒朋友」的身上,這是大家都有所了解的一個原因,而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則是:「身癮好戒,心癮難戒。」這一點在開頭就提到過,心理往往比生理更恐怖,毒品萬萬不能碰,若要吃禁果。那你心癮就永遠戒不掉了。很多朋友都是抱著吸一口以後不吸了就沒事的心理,其實則不然。經過這次教育深刻的體會到,吸毒是無法控制的,要是吸毒能靠自身的控制力去約束的,那都不叫吸毒,毒品是只要你沾上了,就不可能靠自身的控制去約束自己。在戒毒所治療區的牆角,有著深邃清晰的劃痕。那些都是戒毒者在夜晚寂寞、空虛、毒癮與之糾纏時痛苦的掙扎。在戒毒所想自殺輕身的人也是有的。所以在每個房間都有很好的保護措施,攝像頭是必不可少的。
在參觀完戒毒所後,我們還與戒毒人員進行了互動,與他們交流感受,談談他們的遭遇,現在的他們,一個個紅光滿面,精神抖擻。站在街上已然與正常人無差別。在這些戒毒人員的心中最大的顧慮並不是出來後會不會再吸毒。而是出來後社會會重新接受他們嗎?因為絕大多數企業是不會錄用曾經有吸毒史的人的。他們出來後本來充滿信心,但因為社會不接受,人們的排斥。從而使他們又墮落了下去,重返不歸路,惡性循環。在此我也呼籲人們要試著去給別人一個機會,人都會犯錯,何況他們已經勇於改正錯誤,我們應該去接受他們,給別人一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通過這次學習教育,我要以銅鏡為鑒,以人為鑒,以史為鑒,作為學生幹部,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抵制毒品,做一個清清白白的人,要耐得住寂寞、抑制住慾望,把握有度,不斷加強學習,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自律意識、道德意識。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一日吸毒,終生戒毒!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戒毒所觀後感
今天,我們去了戒毒所,老師給我們介紹了毒品的種類和危害。使我們明白了,毒品不但危害自己,也會危害到整個家庭和整個社會。大人的防範意識提高了,毒品的魔爪便伸向了我們這些青少年。有些人只為了面子,便吸食了第一次毒品,從此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因此我們要拒絕第一次。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毒品種類很多,范圍很廣,分類方法也不盡相同。毒品帶給人類的只會是毀滅。舊中國,我們曾受鴉片的泛濫,而被稱為「東亞病夫」,使民窮財盡、國勢險危。吸毒於國、於民、於己有百害而無一利!毒品摧毀的不但是人的肉體,也是人的意志。每年的6月26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禁毒日。據聯合國的統計表明,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額達5000億美元以上,毒品蔓延的范圍已擴展到五大洲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且全世界吸食各種毒品的人數已高達2億多,其中17~35周歲的青壯年佔78%!
然而,這些在之前只是聽說,也總覺得離自己很遠很遠。但今天以後我便真正領會到它的恐怖了,才明白這些販賣毒品的人可能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拒絕第一次。不要因為某些事而一時沖動而斷送了自己以後的路。一些青年就是因為硬要面子而吸的毒。一些人在吸毒前,總想著只吸這一次,然而,毒品這東西是有癮的,不是說停就停的。也因此,眾多的人抱著好奇的心態去「嘗試」,最後便走上了這條路,最後便可能是死亡。我們要珍惜生命,保護自己。不要掉到毒品這個深淵里,否則,最終傷害到得不止有自己,還有自己的親人。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7. 我國禁毒日是幾月幾日
每年的6月26日就是國際/禁//日,也是我國/禁//日。
2018年國際/禁//日時間為,2018年6日26日。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由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的口號,並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品問題的重視,同時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解決//品問題。
常見//品種類
//品種類
/鴉/片/
又叫/阿/片/,俗稱大/煙/,是/罌/粟/果/實/中流出的乳液經乾燥凝結而成。因產地不同而呈黑色或褐色,味苦。/生/鴉/片/經過燒煮和發酵,可製成精製/鴉/片/,/吸/食/時有一種強烈的香甜氣味。/吸/食/者初吸時會感到頭暈目眩、惡心或頭痛,多次/吸/食/就會/上//癮//。
/嗎/啡/
是從/鴉/片/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生物鹼,在/鴉/片/中含量10%左右,為無色或白色結晶粉末狀,具有鎮痛、催眠、止咳、止瀉等作用,/吸/食/後會產生欣快感,比/鴉/片/容易成/癮/。長期使用會引起精神失常、譫妄和幻想,過量使用會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歷史上它曾被用做精神葯品戒斷/鴉/片/,但由於其副作用過大,最終被定為//品。
/海/洛/因/
化學名稱「二/乙/醯/嗎/啡/」,俗稱白粉,它是由/嗎/啡/和醋酸酐反應而製成的,鎮痛作用是/嗎/啡/的4-8倍,醫學上曾廣泛用於/麻/醉/鎮痛,但成/癮/快,極難/戒/斷/。長期使用會破壞人的免疫功能,並導致心、肝、腎等主要臟器的損害。注/射/吸/食/還能傳/播/艾/滋/病/等疾病。歷史上它曾被用做精/神/葯/品/戒斷//嗎/啡/,但由於其副作用過大,最終被定為//品。/海/洛/因/被稱為世界//品之王,是我國目前監控、/查/禁/的最重要的//品之一。
/大/麻/
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為有///大/麻/和無///大/麻/。無///大/麻/的莖、桿可製成纖維,籽可榨油。有///大/麻/主要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大/麻/類//品主要包括/大/麻/煙、/大/麻/脂和/大/麻/油,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氫/大/麻/酚。/大/麻/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麻/醉/作用,/吸//食後產生欣快感,有時會出現幻覺和妄想,長期/吸/食/會引起精神障礙、思維遲鈍,並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
/杜/冷/丁/
即鹽酸哌替啶,是一種臨床應用的合成鎮痛葯,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味微苦,無臭,其作用和機理與/嗎/啡/相似,但鎮靜、/麻/醉/作用較小,僅相當於/嗎/啡/的1/10-1/8。長期使用會產生依賴性,被列為嚴格管制的/麻/醉/葯品。
/古/柯/
/古/柯/是生長在美洲大陸、亞洲東南部及非洲等地的熱帶灌木,尤為南美洲的傳統種植物。/古/柯/樹株高1.5-3米,生長周期為30-40年,每年可採摘/古/柯/葉3-4次。/古/柯/葉是提取/古/柯/類//品的重要物質,曾為古印第安人習慣性咀嚼,並被用於治療某些慢性病,但很快其//害作用就得到科學證實。從/古/柯/葉中可分離出一種最主要的/生/物/鹼/--/可/卡/因/。
8. 為什麼要把禁毒日定於6.26
每年的6月26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20世紀80年代,毒品在全球日趨泛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面對這一嚴峻形勢,聯合國於1987年6月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了關於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的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並建議將每年的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共同抵禦毒品的危害。同年12月,第42屆聯大通過決議,正式將每年的6月26日確定為國際禁毒日。
2001年6月落成的緬甸仰光禁毒博物館
從1992年起,國際禁毒日每年都有一個活動主題,以達到國際社會關注和共同參與的效果。如1992年國際禁毒日的口號是:「毒品,全球問題,需要全球解決」;1998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無毒世界我們能做到」;1999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親近音樂,遠離毒品」;2000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Facing Reality: Denial, Corruption and Violence;2001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體育拒絕毒品」;2002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吸毒與艾滋病」。2003年國際禁毒日主題是:「讓我們討論毒品問題」 (2003年我國「6·26」國際禁毒日的宣傳主題為 「遠離毒品,關愛未來」)。2004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抵制毒品,參與禁毒」。2005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珍惜自我,健康選擇」。2006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毒品不是兒戲」,旨在呼籲國際社會重視對少年兒童的反毒教育,讓他們了解毒品的危害,保護少年兒童遠離毒品,為他們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
1990年2月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第17屆禁毒特別會議通過了《政治宣言》和《全球行動綱領》,並鄭重宣布將20世紀最後10年(1991年-2000年)定為「國際禁毒十年」。要求各國立即開展有效而持續的禁毒斗爭,促進《全球行動綱領》的實施。1998年6月,聯合國第二次禁毒特別聯大通過的《政治宣言》、《減少毒品需求指導原則宣言》、《在處理毒品問題上加強國際合作》等文件,就加強國際司法合作、控制興奮劑、減少毒品需求、打擊洗錢、鏟除非法毒品作物,為全世界建立一個「無毒品世界」制定了跨世紀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