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年電影 > 闖東北電影2018

闖東北電影2018

發布時間:2022-07-18 16:21:14

㈠ 闖關東好看嗎

近日正在中央1台的黃金時間播出的電視劇《闖關東》,是一部講述在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命運變遷的大劇。從已經播出的近三分之一看,基本概述了山東人闖東北的辛酸心路歷程,再現了當年山東人「闖關東」的悲壯歷史。無論是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也無論是生活場景還是民俗以及時代背景,都象磁鐵一般牢牢地吸引住了人們的視線。

電視劇《闖關東》之所以一開始就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部戲的題材所至。

據記載,在過去的300多年間,約有2000多萬山東人遷移到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艱辛創業。有一個說法,建國初期,每三個東北人,就有兩個是闖關東的山東人或山東人的後裔,而在山東,闖關東者幾乎遍及每個村莊。「闖關東」是特定歷史背景下被迫進行的民族大遷移。為了生存,大批山東人背井離鄉,踏上了關東那片遼闊的黑土地。

從某種意義上說,《闖關東》就是為這些生活在東北的山東人拍的一部電視劇。當年闖關東的人,誰的心裡沒有一把辛酸史呢?離鄉背井,遙望故鄉,哪個流浪在異鄉的遊子不是承擔著身體與精神的雙層壓力呢?所以,電視劇首先就贏得了當年闖關東的人以及他們的後代的青睞是不難理解的。

《闖關東》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全劇以主人公朱開山一家人的復雜、坎坷的命運為線索,講述了朱開山一家在黑土地上的生存與奮斗的故事。電視劇拍得很厚重結實,一掃當今熒幕上層出不窮的浮誇與曖昧之風。雖然故事描寫的是山東人闖關東的那段歷史,但人物在艱苦的環境下不屈不撓的鬥志,卻具有更大范圍內的教育意義。所以,吸引住那些喜歡浩然正氣文藝作品的人的目光,是順理成章的。

作為具有史詩色彩的大戲,《闖關東》的故事情節可謂盪氣回腸氣勢磅礴。劇中人物眾多,身份地位不同,各個又性格鮮明。以山東人朱家一家為主線,逐漸引出沒落格格、商人、藝人、土匪、惡霸、土豪、鄉霸甚至日本人等,眾多三教九流的人物,演繹出一段又一段脈絡清晰而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劇中再現了當年闖關東人放排、伐木、淘金、采礦等大場面,使得該劇有了較強的可看性。所以,吸引住眾多喜歡聽故事、看風俗的大批觀眾,也就不足為奇了。

近年以東北為描寫對象的許多電視劇如趙本山的《劉老根》、《馬大帥》和高秀敏的《聖水湖畔》等,無一例外都取得了較高的收視率,這些電視劇把東北的風土民情推介給了全國觀眾,由此掀起了一股東北熱。那麼,這部同樣以東北為故事主要發生地的《闖關東》能獲得較高的收視率,或許與這股東北熱有著極大的關系。高粱地、茅草屋、土炕、雪爬犁,場景與道具都呈現出了濃郁的東北地方特色。特別是時常出現的「二人轉」,更是給電視劇增添了華麗的音符。

《闖關東》吸引觀眾的還有那些具有強大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主人公朱開山的扮演者李幼斌,自《亮劍》後,以他深厚的表演,儼然成了當今中年男演員的佼佼者。在這部劇中李幼斌塑造了一個不同於「李雲龍」的英雄式人物。他在劇中的那種滄桑感彷彿是與生俱來的,無痕跡的表演,自然得到觀眾的認可。如果說《闖關東》是一部交響樂,那麼李幼斌無疑就是引導出主旋律的音符,而他的老伴與三個兒子,無疑就是樂曲中厚重的和聲。扮演他老伴的莎日娜,是近年熒屏上優秀的「媽媽」演員,這次,又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媽媽。在這部交響樂中,還有一個可圈可點的人物,這就是小宋佳扮演的鮮兒。鮮兒是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她經歷了很多坎坷,是劇中戲份最重的女性角色。她的出現,令這部「交響樂」中多了許多亮麗的色彩。還有眾多如牛麗、丁嘉麗等明星的加盟,都給這部「交響樂」增添了各種音色。有如此眾多的明星,你說電視劇能沒有吸引力嗎?

以上,就是《闖關東》成功的主要原因。其它如音樂動聽、畫面優美等,也都是功不可沒的。

當然,這部戲也有它的缺點,比如傳奇色彩的濃烈蓋過了寫實主義的光芒,使得該片與歷史上的「闖關東」有著一定的距離。電視劇的主人公朱開山,一開始的身份就是義和團的將軍,不凡的身份使他的「闖」更多了幾份優越感。其實,生活中大多「闖」關東的,是那些最低層的農民,他們的「奮斗」與生存更加艱辛。記得在哈爾濱看過一幅當年山東人「闖」關東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挑著扁擔的山東人,挑著家當與孩子,赤腳走進了天寒地凍的世界……

畢竟電視劇不同於歷史書,考慮了可看性,勢必要增加一些離奇曲折的情節,何況在這個一切講究效益的年代。對這點,我們是應該給予理解的吧。

好了,電視劇還沒播完,讓我們繼續看吧。

㈡ 看闖關東 觀後感

電視連續劇《闖關東》觀後感!
52集電視連續劇《闖關東》播送近月以來,我和老伴一集也沒有脫,天天坐在電視機前,欣賞這部激動人心的佳作,簡直也把自己看成了戲中人,和朱開山一家歡樂而歡樂,為他們的焦慮而焦慮,為他們的成功而歡呼。電視連續劇《闖關東》昨晚播完了51、52最後兩集,我靜下來思考,從中可以學到許多東西。最主要的是,如下幾個字:闖、忍、誠、忠和恨。
闖,他們一家闖關東,闖世界,闖未來,闖生活,闖自由;他們一家為了逃避故鄉山東的災荒,尋找一條生路,他們闖關東,他們淘金、種田、經營飯館、搞貨棧、跑馬幫、開煤礦,為了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吃盡千辛萬苦,從不向困難低頭,這是在朱開山一家身上表現一種中華民族奮發向上,吃苦耐勞的精神。當前全國人民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人人需要有這股闖勁和創新精神。
忍,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民族存亡,國家利益面前從不含糊,就是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哈爾濱已經鬼子兵臨城下,炮聲震撼著法庭,朱家力爭打贏了甲子溝煤礦的官司,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但是,朱家對鄰里糾紛,如對潘五爺的一再糾纏;對親友的誤解,如對韓老海因兒女親事不順的怨恨等等,朱開山為了和諧相處,以忍對之,最後終於化解了矛盾。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在我們日常生活待人處事中,也是值得學習的。
誠,就是誠實、誠信。朱開山一家一貫以誠待人,以誠處事。反映了中國農民的品格。這里說兩個例子;一個是,朱開山曾經是義和團的頭頭之一,失敗後,在洋鬼子的屠刀下死裡逃生,來到關東的金溝淘金,結識了賀老三,成為拜榜兄弟。朱開山離開金溝幾年後,得知賀老三為人謀害,他二次冒險進金溝,查清楚賀老三遇害的情況,懲罰了元兇。又如,朱開山偶爾認識了震三江這個殺富濟貧的英雄人物,震三江當時被捕,震三江設法告訴了朱開山他竊得財寶的隱藏地點,朱開山和兒子一起找到這些財寶用以疏通環節,把震三江從獄中救了出來,若干時間後,震三江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這就是朱開山的性格,也是朱家人的性格,就連朱家人救了他一命,並在朱家長大的一郎也是這樣,當他發現被森田欺騙,損害了甲子溝煤礦的利益時,一方面設法把揭發森田物業的證據交給朱家,並且以死謝罪。
忠和恨,可以說朱開山一家的性格,雖然他們是闖關東農民,後來經商、開礦,但是他們胸中都跳動著一顆熱愛祖國的心!朱開山的二兒子後來成為東北軍一位團長的朱傳武,就是這樣一位人物,為了保衛哈爾濱,保衛祖國的每一寸國土,戰斗疆場,拉響集束手榴彈和日本鬼子的裝甲車同歸於盡。那些在前線和鬼子拼搏的英雄們也都是這樣。
他們藐視敵人,懷著滿腔的仇恨和鬼子戰斗。朱開山在森田被擊斃之前對他說:最後你們的結果,是滾出中國去,留下的是你們的屍體。
是的,朱開山預料沒有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中國人民經過14年的浴血奮戰,以中國人民的勝利,日本鬼子的徹底失敗,而寫完了這段血的歷史,留在中國大地上的,只有侵略者的屍體和人民對侵略者的仇恨。
《闖關東》是一部不屈的家國抗爭史,是一部中國移民的奮斗史,看了它撥動了民族精神這根心弦,勾起了一代代人的回憶。
連續劇《闖關東》也告訴我們,聽聽軍國主義分子森田的狂吠,雖然那是過去的事,但現在並不是沒有這樣的狂人。世界並不太平,依然要時刻准備著,枕戈待旦,睡覺也要睜著一隻眼睛。千萬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在奉行和平外交,以鄰為友的同時,為了國家的安全,必須時刻警惕著!

近日播出的電視劇《闖關東》,是一部講述在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命運變遷的大劇。從已經播出的近三分之一看,基本概述了山東人闖東北的辛酸心路歷程,再現了當年山東人「闖關東」的悲壯歷史。無論是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也無論是生活場景還是民俗以及時代背景,都象磁鐵一般牢牢地吸引住了人們的視線。

電視劇《闖關東》之所以一開始就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部戲的題材所至。

據記載,在過去的300多年間,約有2000多萬山東人遷移到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艱辛創業。有一個說法,建國初期,每三個東北人,就有兩個是闖關東的山東人或山東人的後裔,而在山東,闖關東者幾乎遍及每個村莊。「闖關東」是特定歷史背景下被迫進行的民族大遷移。為了生存,大批山東人背井離鄉,踏上了關東那片遼闊的黑土地。

從某種意義上說,《闖關東》就是為這些生活在東北的山東人拍的一部電視劇。當年闖關東的人,誰的心裡沒有一把辛酸史呢?離鄉背井,遙望故鄉,哪個流浪在異鄉的遊子不是承擔著身體與精神的雙層壓力呢?所以,電視劇首先就贏得了當年闖關東的人以及他們的後代的青睞是不難理解的。

畢竟電視劇不同於歷史書,考慮了可看性,勢必要增加一些離奇曲折的情節,何況在這個一切講究效益的年代。對這點,我們是應該給予理解的吧。《闖關東》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以主人公朱開山的復雜、坎坷的一生為線索,其中穿插了朱開山的三個性格炯異、命運不同的兒子在關東路上遇到的種種磨難和考驗。在劇本策劃階段就將其創作定位為:小人物成為大英雄的故事。

「闖關東」這種民族行為是中華民族特定歷史背景下被迫進行的民族大遷移,關東路上的闖盪需要經歷一次次的波折磨難,包括土匪、官兵、土豪、鄉霸、流氓、流民、善人、妓女、癮君子、礦工等等各色人物將陸續登場,給山東大漢製造各種各樣的困難,在苦難之下,朱家父子、兄弟、夫妻之間所產生的悲歡離合的故事。這一故事設計與好萊塢大片《指環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又與中國古典文學《西遊記》相似,由此可見中西影視文化在人性的本質這一問題上的基本認識是相同的,所謂高手過招,點到為止,摘花飛葉看似相似,其內功也自有獨得之妙。 作為具有史詩色彩的大戲,《闖關東》的故事情節可謂盪氣回腸氣勢磅礴。劇中人物眾多,身份地位不同,各個又性格鮮明。以山東人朱家一家為主線,逐漸引出沒落格格、商人、藝人、土匪、惡霸、土豪、鄉霸甚至日本人等,眾多三教九流的人物,演繹出一段又一段脈絡清晰而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劇中再現了當年闖關東人放排、伐木、淘金、采礦等大場面,使得該劇有了較強的可看性。所以,吸引住眾多喜歡聽故事、看風俗的大批觀眾,也就不足為奇了。

《闖關東》吸引觀眾的還有那些具有強大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主人公朱開山的扮演者李幼斌,自《亮劍》後,以他深厚的表演,儼然成了當今中年男演員的佼佼者。在這部劇中李幼斌塑造了一個不同於「李雲龍」的英雄式人物。他在劇中的那種滄桑感彷彿是與生俱來的,無痕跡的表演,自然得到觀眾的認可。如果說《闖關東》是一部交響樂,那麼李幼斌無疑就是引導出主旋律的音符,而他的老伴與三個兒子,無疑就是樂曲中厚重的和聲。扮演他老伴的莎日娜,是近年熒屏上優秀的「媽媽」演員,這次,又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媽媽。在這部交響樂中,還有一個可圈可點的人物,這就是小宋佳扮演的鮮兒。鮮兒是個敢愛敢恨的女子,她經歷了很多坎坷,是劇中戲份最重的女性角色。她的出現,令這部「交響樂」中多了許多亮麗的色彩。還有眾多如牛麗、丁嘉麗等明星的加盟,都給這部「交響樂」增添了各種音色。有如此眾多的明星,你說電視劇能沒有吸引力嗎?

以上,就是《闖關東》成功的主要原因。其它如音樂動聽、畫面優美等,也都是功不可沒的。

當然,這部戲也有它的缺點,比如傳奇色彩的濃烈蓋過了寫實主義的光芒,使得該片與歷史上的「闖關東」有著一定的距離。電視劇的主人公朱開山,一開始的身份就是義和團的將軍,不凡的身份使他的「闖」更多了幾份優越感。其實,生活中大多「闖」關東的,是那些最低層的農民,他們的「奮斗」與生存更加艱辛。記得在哈爾濱看過一幅當年山東人「闖」關東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挑著扁擔的山東人,挑著家當與孩子,赤腳走進了天寒地凍的世界……

52集電視連續劇 開年大戲 <闖關東>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以主人公朱開山的復雜、坎坷的一生為線索,其中穿插了朱開山的三個性格迥異、命運不同的兒子在關東路上遇到的種種磨難和考驗,力求真實還原那段悲愴、蒼涼、恢弘、悲壯的民族血淚史。書中將再現當年闖關東人放排、伐木、淘金、采礦等大場面,場景橫跨半個中國。而在細節上,作者延續了其擅長的在平淡人生中貫串人性關懷的思路,親情、愛情與故土情的糾結深入人心,對國事、家事、家鄉事的擔當感人至深。

闖關東,作為一種社會習俗而被廣泛接受。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一關之隔,卻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從背井離鄉的山東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19世紀,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滿清政府卻禁關令依舊。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懲罰危險,「闖」入東北,此為「闖關東」來歷。至1840年東北人口僅突破300萬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國人口達四億多。清末,沙俄侵略東北。清於1860年在東北局部馳禁放荒,1897年全部開禁,1910年東北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民國,「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前夕近4000萬人(數據來自《中國人口地理》,張善余)。 民國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1830萬,留住的山東人達 到792萬之多,「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 因此,現在東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屬於山東等省份---黃河下游地區的。
闖關東,清入關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嚴禁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頒布禁關令。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末路退往關東,雍正說「朕夷狄之君」「非中國人」。滿人傾族入關,東北人口劇減,借口「祖宗肇跡興王之所」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順治開始,滿境分段修千餘公里「柳條邊」籬笆牆---滿洲長城(柳條邊牆、柳牆、柳城、條子邊),康熙中期竣工。從山海關經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柳條邊曰「老邊」;自開原東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邊」(《辭海》)。故,在民間有「邊里人」、「邊外人」的說法。
闖關東-山東人-清代分三個時期:(1)、1644至1667年,《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23年間「魯民移民東北者甚多」,許多地區因移民而「地利大辟, 戶益繁息」。(2)、1668至1860年,為維護滿洲固有風俗和保護八旗生計, 康熙七年清廷下令「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對東北實行禁封政 策。(3)、1861至1911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邊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斷侵 蝕黑龍江邊境,清政府採納了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於咸豐十年( 1860)正式開禁放墾。
闖關東,從「流人」到「流民」,到東北「移民社會」 。清初民族矛盾尖銳,清朝統治者採取了極其殘酷的鎮壓手段。將「造反」者遣送邊陲「煙瘴」之地,山東觸犯刑律者多發配「極 邊寒苦」的東北,這種遣犯史稱「流人」。山東人是「安土重遷」的典型。人口壓力、天災人禍、 滿清政府的政策導向等構成了山東人闖關東的外因。以修築當時的中東鐵路為例,《東北開發史》 引日本人稻葉君山的話說:「中國苦力,如蟻之集,而勞力之供給地 之山東,更乘機輸送無數勞工出關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餘里之中東 路乃山東苦力所完成,亦非過言也。」 闖關東,東北是外敵侵擾之地,山東人卓絕的斗爭。吉林省渾江市《灣溝公社志》記載:「1921年間有一名叫王振邦的農民, 原籍山東,因逃荒攜妻及長女一家流落於西川一帶。1931年日軍侵佔 東北,王振邦與山東老鄉聚義百餘人抗日,1934年末,他們與日軍大小戰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戰績最佳,日軍死傷慘重,義軍為日軍所 膽寒。」
闖關東,由於東北為流放地,禁墾,邊牆西為蒙古貴族駐牧地。但覆滅的滿清殖民政府無力阻擋歷史潮流,滿清二百多年殖民統治,倒促進了滿蒙漢等族的大融合,即使「滿蒙獨立」運動、「偽滿洲國」等歷史滄桑,都沒能改變滿洲人成為中國的滿族人。山東聖人之鄉心態鄉土意識淡化,冒險精神增強最,促使流民春往冬歸轉變為在東北紮根。辛亥革命東北幾千萬關內漢人回到中國懷抱,「以至於人文地理學地圖表明該地區完全是中國人的」(《草原帝國》,法國,勒內.格魯塞)。
闖關東,是悲壯的歷史,是一次移民壯舉。存在特定的「闖關東」路線、存在「闖關東」的特定背景。因此,闖關東是一種社會歷史移民現象,有自發的客觀因素,有內在的政治影響深度。「山東人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 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滿洲旅行記》 中記載了當年真實的歷史畫面:「由奉天入興京,道上見夫擁獨輪車 者,婦女坐其上,有小兒哭者眠者,夫從後推,弟自前挽,老媼拄杖, 少女相依,踉蹌道上,丈夫罵其少婦,老母喚其子女。隊隊總進通化、 懷仁、海龍城、朝陽鎮,前後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 寢者皆山東移民...」。作為世界第一的大民族---漢族,幾百年來人囗壓力就使漢人不斷向周邊擴散:走西囗、下南洋,內蒙古和新疆也成為漢人移民地。那麼,闖關東便成了人口與經濟的平衡學。

看完中央三套節目"回娘家"這場晚會,聽了孫新建導演總結了和體會了<闖關東>這一部大型的,轟動全國的這部連續劇,八個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高滿堂老師在這部連續劇體會到了求生存,求發展,求和諧.然而延續了其擅長的在平淡人生中貫串人性關懷的思路,親情、愛情與故土情的糾結深入人心,對國事、家事、家鄉事的擔當感人至深。

孫建業老師講了干什麼事不能浮躁,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講的很深!我很受啟發!

希望高滿堂老師能把14萬字的劇本寫得更精彩,更生動,更和諧!願<闖關東>劇組原班人馬永不動搖!在今後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㈢ 闖關東和走西口歷史上都是怎麼回事啊

闖關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口大遷移,走西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之一。

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關內中原大地,從明清到民國期間,以山東、直隸為主的關內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

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數量規模歷史最高。是時,義和團亂,帝國主義乘機瓜分中國,俄國獲得了東北地區大量特權,而日本經過日俄戰爭,迫使俄國把特權轉讓給日本。

走西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之一,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陝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3)闖東北電影2018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清代是中國人口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清初通過康雍乾三世的休養發展,到乾隆朝全國人口突破三億大關。人地矛盾尖銳,大量內地貧民迫於生活壓力,「走西口」、「闖關東」、"蹚古道"、「拓北庭」和「下南洋」,"赴金山",形成近代六股大的移民浪潮,都是以謀生為特點的非官方行為。

「走西口」是清代以來成千上萬的晉、陝等地老百姓湧入歸化城、土默特、察哈爾和鄂爾多斯等地謀生的移民活動。「走西口」這一移民活動,大大改變了內蒙古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

同時,占移民比例極高的山西移民,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將山西的晉文化帶到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使當地形成富有濃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晉文化作為農耕文化的一部分,通過人口遷移,與當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生存環境的惡劣迫使晉北很多人到口外謀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舊謠充分說明「走西口」者多為自然災害引起的飢民。

清光緒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現被稱為「丁戊奇荒」的近代最嚴重的旱災,甚至部分地區寸雨未下。自然災害引起的人口流遷,以忻州、雁北等晉北地區最為突出。晉北各州縣貧瘠的土地,惡劣的自然環境迫使大批百姓離開故土。

例如「陽高地處北塞,砂磧優甚,高土黃沙,滿目低土,鹼鹵難耕……地瘠民貧,無所厚藏,一遇荒歉,流離不堪。」在貧瘠的土地,寒冷的氣候,無川流灌溉的惡劣自然環境里,晉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災歉,人們不得不流離失所,奔赴口外謀生。

㈣ 闖關東的關東是指哪到哪

主要指長城以北、山海關以東的遼寧、吉林、黑龍江東北三省地區。

關,指山海關。山海關城門,一關之隔,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卻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背井離鄉的山東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

所說的關東,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闖關東的人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

(4)闖東北電影2018擴展閱讀:

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數量規模歷史最高。是時,義和團亂,帝國主義乘機瓜分中國,俄國獲得了東北地區大量特權,而日本經過日俄戰爭,迫使俄國把特權轉讓給日本。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俄雙方發生大規模的海戰和陸戰,東北地區「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

而當九一八事變之後,闖關東變得更加艱難,很多山東人為了躲避日本人的統治,加上關內旱情的緩解,紛紛返鄉。

㈤ 黃二虎是哪個影視劇里的他最後怎麼樣了

黃二虎是電視劇《雪地娘子軍》中的一個人物,由演員曹磊飾演。《雪地娘子軍》是一部有著全新視覺的抗戰片,它以女性抗戰為本片的主要故事線。在《雪地娘子軍》中,黃二虎不算是本劇的最核心的人物,但是他威猛帥氣,對楊凱楠痴心付出,也非常有觀眾緣。

總體來說《雪地娘子軍》還是很不錯的一部片子,片中各個人物的刻畫都有血有肉。和同類題材的抗戰片相比較,因為切入點圍繞女性居多,所以即便是奮勇殺敵的抗戰畫面,還是有很多細膩內心戲的描寫,較之「炮火沖天」的戰爭畫面,這類細膩柔情的畫面無是更討女性觀眾喜歡的。

㈥ 看過《猛蟲過江》電影的,有什麼看法

小沈陽的處女作《猛蟲過江》票房貌似不錯,但是小編看完覺得這部片真的不是那麼優秀。電影主要講述東北農村青年沈福(小沈陽飾)和大雷(潘斌龍飾)遇見南方姑娘靜香(宋芸燁飾),經過機緣巧合去東北闖盪的故事。電影剛上映,我就想到了幾年前看過的《老男孩之猛龍過江》,那部電影無論是劇情,還是笑點以及最後主題的升華都非常優秀,過度也是分自然,這次的《猛蟲過江》,我不自覺的把他們進行了比較,結果挺讓人失望的。

㈦ 跪求好心人分享我的鏡頭2018年上映的由王小帥導演的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0JQMMB3UbVWNAeQEPm6phA

提取碼:rv3t

《我的鏡頭》

導演:王小帥

類型: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無對白

上映日期:2018-10-06(釜山國際電影節)

片長:90分鍾

又名:我的中國、ChinesePortrait、MyChina

繼《闖入者》之後,王小帥終於又有導演新作即將投入創作,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將執導他的首部紀錄片作品《MyChina》。日前,導演王小帥攜妻子、製片人劉璇亮相仁川DocsPort紀錄片創投會,王小帥向大家透露,這部紀錄片時長90分鍾,對導演來說是一場個人旅行儀式的影像作品,王小帥自己將首次作為主角出現在鏡頭前,用他的足跡與視線去追隨家族遷移和社會變遷,講述發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現實和歷史。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王小帥表示,「這一次,我是一個紀錄片『新人『,中國的變化太急劇了,很多東西馬上都會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紀錄片是一種見證和記錄,我感到義不容辭。」

從私人化的角度,王小帥說,他想用這部片子去展現一個普通中國家庭的演變史,一個是從父親一族的線索,從山東青島出發,到曾經隔著鴨綠江遙望北朝鮮的遼寧丹東,而後從東北南下,隨父親的腳步一路抵達安徽合肥;另...

㈧ 解放前山東人,闖東北山東老家黃縣現在什麼地方

黃縣就是山東省龍口市,1986年9月23日撤銷黃縣,設立龍口市,由煙台市代管。龍口全市轄5個街道、8個鎮:東萊街道、龍港街道、新嘉街道、徐福街道、東江街道、黃山館鎮、北馬鎮、蘆頭鎮、下丁家鎮、七甲鎮、石良鎮、蘭高鎮、諸由觀鎮。市政府駐新嘉街道。據統計截止2020年初為全國百強縣第十位。

㈨ 旅順的闖關東影視基地為什麼要「闖」呢

在話要從闖關東的由來說起:
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關內中原大地,從明清到民國期間,以山東、直隸為主的關內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
在19世紀,中國黃河下游連年遭災,黃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闖入東北,數量規模歷史最高。是時,義和團亂,帝國主義乘機瓜分中國,俄國獲得了東北地區大量特權,而日本經過日俄戰爭,迫使俄國把特權轉讓給日本。
「闖關東」有廣義的與狹義的兩個概念。[1]有史以來山海關以內地區的民眾出關謀生,皆可謂之「闖關東」,此為廣義。狹義的「闖關東」僅是指從清朝同治年間到中華民國這個歷史時期內,中原地區百姓去關東謀生的歷史。我們通常所說的「闖關東」是狹義的。
闖關東從文化的角度看,中華民族是一個農耕民族。農耕民族的最大特點,就是喜歡固守一畝三分田,願意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平靜生活。要做一個離家的遊子,要到新世界去努力與開拓,確實需要極大的勇氣。闖關東,作為一種社會習俗而被廣泛接受。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背井離鄉的山東等地區的關內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清入關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嚴禁漢人進入東北「龍興之地」墾殖——頒布禁關令。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末路退往關東。滿人傾族入關,關東人口劇減,借口「祖宗肇跡興王之所」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關東實行封禁政策。順治開始,滿境分段修千餘公里「柳條邊」籬笆牆——東北長城(柳條邊牆、柳牆、柳城、條子邊),康熙中期竣工。從山海關經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柳條邊曰「老邊」;自開原東北到吉林市北曰「新邊」(《辭海》)。故,在民間有「邊里人」、「邊外人」的說法。借鑒網路。

後來《闖關東》這部由張新建、孔笙執導,李幼斌、薩日娜、小宋佳、朱亞文等出演的電視劇,濃墨重彩地描繪了清朝末年山東農民朱開山全家背井離鄉闖關東的故事,於2008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先後獲得過金鷹獎最佳長篇電視劇獎、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等重要級獎項。

朱開山一家闖盪關東的故事,是清末民初闖關東浪潮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計有3000萬人從中原地區歷經艱險闖到關東地區。他們之中相當一部分沒有成功,成為漂泊路上的累累白骨;一部分幸運者抵達目的地,紮根於白山黑水之間,繁衍生息。

旅順的闖關東影視基地建築風格以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關東建築為主,有濃郁的關東特色的山東大院,也有中式傳統的關東四合院王家大院,膠東半島典型的焦家大院,日式風格的幸福大院,還有貧民的棚戶區羅式圈子,以及警察署、憲兵隊、酒館、商鋪老街等相關建築群組成。是電視連續劇《闖關東》、《毛岸英》的拍攝地。電視劇《闖關東》中的老金溝採金場、黑丫頭酒館、「朱家大院」、「韓家大院」、「山東菜館」以及拍攝《毛岸英》部分場景每天都吸引著大批旅遊者來這里參觀、游覽。

朱家大院的拍攝場
清風小鎮
隨著《闖關東Ⅱ》拍攝基地在大連旅順的落成,「清風小鎮」以及大連闖關東影視基地的名字也不脛而走,悄然成為大連文化旅遊產業的新亮點。在此影響下,旅行社紛紛推出《闖關東Ⅱ》影視基地游線路,受到眾多遊客的歡迎。 旅順口區水師營街道三里橋的清風小鎮(大連闖關東影視基地),佔地2萬多平方米,由一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風格的建築群構成,為《闖關東》(中篇)的主要拍攝地,真實的再現了闖關東民情風貌的同時,也將關東京廣線民齊魯文化滲透在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韻味十足而親切自然。其中主場景有「山東大院」、「王家大院」、小酒店、憲兵隊、棚戶區「羅士圈」等。

閱讀全文

與闖東北電影2018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