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96年上映的中國電影《大浪淘沙》有 這樣一個情節:上個世紀20年代,老師和學生一 起
材料涉及兩部電影的情節:第一個來自中國電影,老師對學生說要從拯救全體入手,只有拯救了全體才能拯救個人,因為一個人一個人去拯救是拯救不完的;第二個來自美國電影,二戰中因為辛德勒的幫助而沒有遭受屠殺的猶太人送給辛德勒一枚戒指,上面鐫刻著「拯救一個,就拯救了世界」的猶太人的名言,意思是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在審題立意上可採用提煉聚焦法,仔細閱讀所給材料,我們就會發現,兩個情節表達的意思本質上是不矛盾的,只是順序不同而已:東方文化認為應先從整體出發,然後達到拯救每一個人的目的;西方文化認為,每一個個體都是一個世界,拯救世界可以從拯救個體開始。由此可以得出材料的立意:①拯救一個和拯救世界同樣重要;②愛,沒有多少之分;③善行無大小;④幫助別人,從點滴做起。
㈡ 歌唱家王音璇在電影《大浪淘沙》中配唱的歌曲名叫什麼
「琴聲悠悠唱濟南」
電影《大浪淘沙》插曲(演唱:王音璇)
演員表:
1、於洋飾靳恭綬
2、杜熊文飾楊如寬
3、簡瑞超飾顧達明
4、劉冠雄飾余宏奎
5、史進飾趙錦章
6、王蓓飾謝輝
7、林嵐飾薛健白
8、郭藝文飾宋珠萍
9、吳慧明飾劉芬
10、於尤飾老張
11、談鵬飛飾李教官
12、王志義飾張大榮
13、李鏞飾孫教育長
14、林濤飾焦參謀
劇情:
該片根據朱道南的回憶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通過靳恭綬、顧達明、楊如寬等青年知識分子在革命大潮中的追求、奮斗和分化再現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畫面。
1927年5月,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烏雲刮到長沙、武漢,一貫偽裝革命的國民黨右派薛健白帶著余宏奎等潛往長沙策反。
一天,余宏奎遇到顧達明、靳恭綬,他想利用顧的忠厚,摸清軍分校共產黨的情況,遭到了對方的斥責。顧達明和靳恭綬立即將情況報告趙錦章。
趙預感到反革命將有行動,一再向領導提出積極防禦的建議,都遭到了右傾投降主義的反對。反革命叛亂的馬日事變終於在長沙發生了。
反動分子也在軍分校製造事端,企圖清洗軍分校的革命力量,他們大肆搜捕軍分校的共產黨員。已經加入共產黨的靳恭綬、顧達明奮不顧身救出趙老師。
他們牢記趙錦章臨死時的囑咐,懷著滿腔悲憤回到武昌,通過宋珠萍找到了黨組織,與謝輝、劉芬一起,在黨的領導下,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
而楊如寬在北伐失敗以後,於悲觀失望中當了逃兵。1927年7月,武漢反革命叛亂的前夕,匯集在武漢的革命力量在黨的領導下轉移農村,消滅了攔路截擊的反動武裝。
靳恭綬、顧達明槍決了叛徒余宏奎,跟隨革命隊伍,參加了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在革命的風浪中繼鍛煉成長。
㈣ 電影大浪淘沙什麼意思
這部電影也許很多人都看過,是以前珠江電影製片廠的《大浪淘沙》,電影里的主人公叫靳恭綬,是民國時山東的一個農民青年。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正是他逃命在外之日。
原來他的父親和當地的地主有某種債務糾紛,因他父親到期未還,和地主發生了爭執,也許是地主要債要得急了點,也許是靳老爹心路窄了點,到了晚上靳老爹居然上弔死了。氣得靳恭綬撫屍大哭。
「我也不是好惹的!」電影里靳恭綬向朋友們回憶往事時咬牙切齒地說道:「當晚我就去地主家放了一把火,還把地主一家給殺了。」
從此他浪跡江湖,結識了幾個類似的江湖朋友,悠閑之中還認識了謝暉、劉芬等漂亮MM。經謝暉介紹,幾兄弟一同去濟南報考了軍閥張宗昌的公費師范學校。張宗昌雖說是大字不識的軍閥,卻對知識分子格外敬重,學費全免外,還全額資助師范生讀書。說來也怪,這種學校不僅連我們現在政治審查都沒有,連身份證都不看,根本不管考生是不是在逃殺人犯就錄取了這些人。
按說靳恭綬等殺人犯被張宗昌收留,有吃有喝有錢花,擺脫了流浪生活,總該對人家感恩戴德了吧。可是恰恰相反,靳恭綬業余時間除了和漂亮MM謝暉談情說愛——「談人生,談理想,談宇宙」以外,都花在各種反對軍閥的政治活動上,甚至多次組織參與反對當局的油行四威,每當與前來驅散「不明真相的群眾」的警察搏鬥的時候,他總是沖鋒在前。最後這幾個人還嫌鬧得不解氣,乾脆一跺腳去了湖南報考軍校,穿上軍裝扛起槍,痛痛快快地干起了大事業,直到跟著毛主席上了井崗山。
影片從未對靳恭綬因債務糾紛殺人的事情有過任何指責和歧視,也不提倡什麼「殺人償命」、「依法治國」、「普法教育」,更未象現在某些自以為自己多麼理性網友那樣,動不動就很麻木地樣子說什麼:「凡是生命都應該珍惜」,「為什麼不去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啊?」要求被壓迫者單方面去體諒壓迫者,以換取所謂的「和諧」。相反,這部影片卻用這樣一個個情節證明了一個偉大的道理並大為贊揚,那就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以此說明靳恭綬作為勞動人民的代表,天生覺悟就那麼高,用刀子去處理債務糾紛,去報仇,處理得很對!
除了他的結義三弟余鴻奎而外,影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接受靳恭綬這么做,認為這么做「很正常啊」。只有那被塑為反面角色的三弟余鴻奎在和靳恭綬吵架時,忍不住罵了他一句:「殺人犯」。而靳恭綬被罵時不僅不懺悔,反而覺得受了污辱,反而覺得自己理直氣壯,氣得兇相畢露,動手打了余鴻奎一拳。最後這個反對報私仇的余鴻奎在影片當了叛徒,被兄弟們打死,而當過殺人犯的靳恭綬從未為那些被他殺掉的人去抵命,因為他後來已經從政了,刑事責任一筆勾銷。
靳恭綬在影片中被塑為英雄,可見,因一些小事去殺人放火報私仇,起碼在舊社會,乃至在拍攝該影片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是廣為傳頌並廣為提倡的,是一種英雄的象徵。我就不知道這事情要是發生在現在,民間和官方是怎麼看的?是否也一致認為,在受到冤屈時可以不經法律途徑自己殺人解決,或者在尋求法律要求賠償而不能如願後提倡這樣去自我解決呢?
我不知道人類的觀念在短短時間里怎麼會變得這么快?反正我是很羨慕以前的那種生活的,你看,江湖有那麼多供各路好漢的容身之所,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你看,國家有那麼多可以施展抱負的地方,不需戶口不需身份證,更沒聽說過暫住證,流竄犯也可以報考大學甚至軍校,由國家花錢供流竄犯讀書,流竄犯還可以隨時攜槍潛逃去「起義」。這在我們現在感覺不可思議的事情,在那時是那樣的簡單……
而現在的青年人呢?好象生活在籠子里,辦任何事情都要先辦好無數的證件,得被人審查無數遍才能考試,就是考上了還不一定有錢去讀,只好在家當「宅男宅女」。要是發生流竄犯考取大學隱藏起來的事情,會被當成奇聞登在新浪搜狐網易的首頁。
想到這些,我越發感到困惑了,我們這個社會是在前進呢?還是正好相反呢?難道活動范圍越來越小,才算是發展嗎?難道自由越來越少是前進嗎?難道法律越來越多,多得律師也記不住,一不小心就算犯了法才算是進步嗎?難道受了冤枉,法律解決不了,還不允許採取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公正,才算是文明嗎?
㈤ 電影 大浪淘沙
http://www.btchina.net/ N多好電影 電視連續劇
㈥ 電影大浪淘沙是在哪裡拍攝的
電影大浪淘沙拍攝地點:山東濟南
㈦ 電視劇《大浪淘沙》於5月11日播出,影片講述了什麼劇情
建黨100周年之際,獻禮劇層出不窮,《覺醒年代》為人們打開了歷史劇新的審美方式,《啊搖籃》通過戰場之後孕育紅色的托兒所,賺足眼淚,《光榮與使命》已經定檔,《大浪淘沙》也已經播出,備受期待。
演員陣容也是十分強大,保劍鋒、成泰燊領銜主演,保劍鋒飾演毛主席,成泰燊飾演陳獨秀,海清特別出演高君曼一角,王雯那、孫立石、杜子名、陳若軒、孟子義、王志飛親情加盟,海報中,同樣是大海礁石的背景,第一面是遙望未來歷史人物,翻開後一面是回想歷史的現代學生,也是意義深刻。
㈧ 《大浪淘沙》中女主角扮演者
電影《大浪淘沙》中女主角謝輝的扮演者是王蓓
。
1、角色簡介:
王蓓飾謝輝
正直,愛國,崇仰真理而充滿激情的女學生,1925年在山東第一師范學校結識了男主角等四名男青年,一起參與革命活動。聲援北伐。後來。謝輝和劉芬投考了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在黨的領導下,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堅決走上革命道路。
2、演員簡介:
王蓓(1931-
),原名王淑貞,1948年畢業於南京市師范學校,1931年生於南京,影視演員,出演過《烏鴉與麻雀》、《人民的巨掌》、《大浪淘沙》、《常青樹》、《紡花曲》等。
3、電影簡介:
《大浪淘沙》,1966年由珠江電影製片廠製作、伊林導演的一部再現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畫面的電影。主要演員有王蓓、史進、劉冠雄等。
㈨ 大浪淘沙電影演員演孫教育長的是誰
電影《大浪淘沙》中,李教官的扮演者是談鵬飛。1、《大浪淘沙》是1966年由珠江電影製片廠製作、伊林導演的一部電影,電影再現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
㈩ 大浪淘沙的電影背景
電影《大浪淘沙》是根據朱道南(1902――1985)的個人回憶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於1962年改編為電影劇本。 劇中的主人公之一顧達明的原型就是朱道南本人。電影中其他主要人物俱是朱道南的山東省立一師同學。朱道南是山東棗庄嶧縣人,山東省立一師學生,1926年冬由青島轉道上海再去武漢,考取了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六期)。1927年2月又考入湖南長沙黃埔第三分校。馬日事變後撤回武漢,返回中央軍事學校學習。1927年7月,武漢中央軍校的學生被編入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1927年11月,隨教導團參加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朱道南隨廣州起義余部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師任第十團排長,參加海陸豐地區蘇維埃土地革命。1932年夏天,與黨組織失去聯系的朱道南回到了家鄉──山東嶧縣任小學教師。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運河支隊政委、嶧縣抗日民主政權縣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魯南行署渤海留守處主任;1948年6月,任魯中南行政公署秘書長。1950年5月,魯中南行政公署撤銷,朱道南調到山東省人民政府,先後任省府辦公廳行政處長、省幹校黨委書記、省府辦公廳副廳長等職。1950年9月,朱道南調往上海,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華東行政委員會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上海市房地產管理局黨組書記、黨委書記兼副局長等職。1984年經中央組織部批准「按上海市副市長級待遇」離休。
《大浪淘沙》1966年已經被定調為「嚴重歪曲革命史實」的「反革命」影片和「十大毒草」影片之一,被迅速查封,不準公開放映。導演伊琳被劇組某些風派人物揭發批判,其實這部與陶鑄本人絲毫沒有關聯的影片,卻硬被說成是為陶鑄歌功頌德、樹碑立傳。導演硬被說成是陶鑄暗授機宜的內線人物,慘遭批鬥。「文革」運動轟轟烈烈、大張旗鼓地開始後,身體瘦削羸弱的伊琳卧病在床,他當時受到的嚴重打擊,使他的身體健康遭受到了極大的摧殘,體重還不到一百斤。可是,當權領導和造反派卻全然不顧,冷酷無情地把骨瘦如柴的伊琳,還是趕到了英德勞改茶場,去接受重體力的勞動改造。直到1972年的秋天,伊琳才得以返回廠里,但廠里堅決拒絕接收組織關系,其檔案只好暫時放在省文化廳。情形有所好轉後,伊琳強烈地表示在廠工作的願望,並親自主抓了描寫葉挺的《白馬將軍》和《革命母親李麗英》、《橫空出世》等劇本,都因各方面的排斥,而未能搬上銀幕。但他還是壯心不已,幫助導演劉欣拍攝了根據《漁島之子》改編的兒童故事片《小螺號》、指導於得水導演了粵劇戲曲片《沙家浜》等。1979年,蔡輝廠長傳達上級的命令,任命伊琳擔任珠影廠副廠長,此時,已經64歲的伊琳已在「文革」中折磨得身體難以支撐,當羅戈東副廠長前去看望重病在床的伊琳時,他激動地抓住羅廠長的手說:「我們曾經去上海找朱道南、於炳坤,修改《大浪淘沙》的劇本,現在總算有了結果,我們再來一次合作,再拍一部故事片。」這是伊琳投入工作激情的自然迸發,也是他的臨終遺願。當年11月27日,瘦弱的伊琳便告別了人世,姍姍來遲的任命,最終使伊琳抱憾而去。 一部《大浪淘沙》,一段中國電影在殘酷年代中的曲折史。然而,電影藝術的步履,卻永遠是那麼的匆忙而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