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首楞嚴演義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首楞嚴演義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0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首楞嚴演義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❷ 首楞嚴演義中的女生音樂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0
❸ 《首楞嚴經》電影的純音樂叫什麼
阿彌陀佛,您能提這個問題,說明您是一位有大善根的人,與《楞嚴經》有很深的法緣。
《首楞嚴演義》電影有多個音樂,我不知道您說的是哪一個,現將我知道的分享如下:
插曲:
《取水偈》編曲:馬騰飛,演唱:王千予
《娑毗迦羅》編曲:馬騰飛、張迪,演唱:王千予
《戒池清涼》編曲:馬騰飛,演唱:張迪
《征問詰討》編曲:馬騰飛、張迪,演唱:桑吉平措
片尾曲:《楞嚴咒咒心》
配音專輯:
《Buddha Spirit》編曲:Anael & Bradfield
《大乘天》編曲:程池。
《鳳蝶》編曲:梵天Bonten
並願您精進修行,明達佛理,早成正覺。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❹ 電影首楞嚴演義開頭的法師拋臂取經書,那位法師念的什麼經
好像是梵音的楞嚴咒。南無阿彌陀佛!
❺ 釋迦牟尼佛述著的經典有哪些
金剛經,楞嚴經,華嚴經,圓覺經,地藏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等很多。
佛教的骨髓《楞嚴經》
摘自《宣化上人開示錄·四》
若沒有〈楞嚴咒〉,佛法就沒有了;沒有《楞嚴經》,正法就消滅了。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四日晚間開示於萬佛聖城
我們生在這個末法時代,離佛遠了,可是法還沒有滅盡,大家還可以依照佛法來修行,還有希望開悟證果成佛。
身為出家人必須要抱定一貫的宗旨,即使橫逆交加,仍然百折不撓。不管誰來破壞我們的宗旨,都不被搖動,只要認識清楚自己所行所作是一條光明正大之路,就勇猛邁步前進。
在末法時代,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魎、山妖水怪,所最怕的就是〈楞嚴咒〉。〈楞嚴咒〉是破邪顯正的神咒,而《楞嚴經》就是為〈楞嚴咒〉所說的一部經,是佛教的骨髓。人若無骨髓,一定會死;佛教裏若沒有《楞嚴經》,也可以說就沒有佛法了。所以在這個末法時代,護持正法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楞嚴經》能背誦出,〈楞嚴咒〉更要能背得出,我們要能背誦、能讀念,念得滾瓜爛熟,盡量發揮《楞嚴經》的妙旨,一一為人演說。
❻ 首楞嚴演義中的楞嚴咒是誰唱的
這個楞嚴咒應該是諸佛所說,後來文殊師利菩薩持咒救度阿難
❼ 首楞嚴演義怎麼下架了
沒有下架。電影《首楞嚴演義》是中國首部佛陀經教電影,以真人演繹的方式將佛教經典拍成電影,帶領觀眾回歸佛陀往事的古印度,飽含浪漫的宗教文化情懷,並沒有下架,可以前往百視TV進行觀看。
❽ 首楞嚴演義電影怎麼看
該片基本上是按照經本及圓瑛法師的註解來進行的,可以說是對初學楞嚴者的寶貴參考資料。當然影片由於篇幅限制不能講得很詳細,但這並不影響它的初級入門先導作用。只是可惜,剛到要十番顯見,影片就結束了,所以說好戲還沒真正開始,盼望著賢者們能繼續創作,為初級入門學者製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❾ 首楞嚴三昧禪定才得到無上菩提摩訶般若嗎無上正等正覺和摩訶般若什麼關系
(一)
1 在這個世間,不覺的人多,覺的人少。宗教家覺了,為什麼說他覺了?他曉得人生苦,他希望來生能生到天上去,希望來生能比這一生更好。一般人還沒有想到來生,他能夠想到來生,可見得他覺悟了。
2 哲學家、科學家,他們也覺,雖然覺,在佛法里講,他只有覺,還沒有到正,他還不是「正覺」。要怎樣才能正覺?覺裡面沒有煩惱,這個覺才能叫正覺。
3 我們看看那些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他有沒有煩惱?他還有煩惱,換句話說,雖然覺,不能叫正。為什麼?只要他有煩惱,他不能超越六道輪回。
4 六道輪回是從哪裡來的?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閻羅王造的,也不是佛菩薩造的,而是你自己造的。自己怎麼造?是你自己的煩惱造的。
(二)
1 什麼樣的人才叫正覺?在佛家裡說,阿羅漢、辟支佛,這才叫正覺,這是佛法里小學畢業。阿羅漢以下的雖然覺,不叫正覺。
2 再往上面去到中學了,中學就是「正等正覺」,「等」跟誰等?跟佛等,他的思想見解等於佛,但是還不是佛,這是菩薩,菩薩是正等正覺。
3 正等正覺裡面,有四十一個階級,好像念書,一年級、二年級,它有四十一年級——《華嚴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像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這都是等覺菩薩。
4 「無上」只有一個位次,就是佛,佛才能稱「無上正等正覺」。《華嚴經》上說得非常清楚,修任何法門都可以得到正等正覺;但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一定在西方極樂世界,這是說明念佛往生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千萬不能疏忽!
====================================
疏【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禪定波羅密。】
『禪』翻成中國意思是靜慮。靜就是沒有妄念,慮也不是無念,非有念非無念,非有念是沒有一切妄念,非無念是有一念,這一念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它比禪圓滿,比禪殊勝,這一點諸位能想像得到,比禪容易!它只是一句佛號,不需要用參究的功夫在里頭,這就是『禪定』,與禪家所修的沒有兩樣。諸位要是看看《六祖壇經》、禪宗語錄,他們所用的功夫跟念佛人完全相同,只是方法不相同,他們用觀心、參話頭,用那些方法,能達到這個境界,行住坐卧都是禪。
真正用功的人,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六祖在黃梅始終沒有進過禪堂。五祖給他傳法是在方丈室,也不是在禪堂。他那個禪在哪裡修的?在碓房修的,他一天到晚舂米劈柴,那就是他的修禪,他就在那裡修禪定。他一天到晚都要做事情,他是在修禪定。我們在這里要明了禪定是怎麼修法,不是盤腿面壁,盤腿面壁坐在那裡是做個樣子。
《壇經》對禪定這個定義,在「教授坐禪」那一章說得很明白,禪是什麼?不著相,定是什麼?不動心。「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叫做禪定。所以坐,因為一個人坐在這個地方,他是不動,取這個意思,不是叫你真的一天到晚坐在那裡,他是叫你不動心!心不動就是坐,心不著相就是禪。所以六祖一天到晚在那裡工作,一天到晚忙到晚,他就在那裡坐禪,為什麼?他不取相,他不動心,並沒有妨礙他的工作,這叫坐禪。念佛人這個功夫比他還容易,還要殊勝,二六時中行住坐卧,不管你做什麼工作,你心裏面只有一句佛號,那不是禪是什麼呢?真正一心不亂。所以這就是禪定般若波羅密。不但修禪定,而且是究竟圓滿的禪定。
當年李老師在台中講《楞嚴》的時候,那時候他在台中講經已經講了十一、二年。同修們心不定,以為跟著李老師這十多年,所聽的都是些小經,人家那邊講大經大論,都是講禪密,法門都是高水準的法門,我們在學老太婆教。所以一聽,自己心裡很難過,好像不如人,自卑感很重,看看別人是高不可及。所以李老師在那邊講個《楞嚴經》,大經。講《楞嚴經》,說:念阿彌陀佛就是修楞嚴大定。《楞嚴經》上做證明,二十五圓通二十五位菩薩統統修的是楞嚴大定,大勢至菩薩用念佛的方法修楞嚴大定。一天到晚念這句阿彌陀佛修楞嚴大定,自己還不曉得!所以你修不成功。
你要是真正曉得,對於一切法門,我們贊嘆,我們不學。為什麼贊嘆?因為是佛說的,我們贊佛;修那個法門的人,我們對他贊嘆,贊僧;法門我們贊嘆,贊法。我們贊嘆三寶,我們學不學?不學,我還是念我的阿彌陀佛。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達到目的地,你喜歡走那個路,好!我走這個路也沒錯,都好!我不勉強你走我這個路,你也不必勉強我走你那個路。我們各人走各人的路,看誰先到!能到得了都好,沒有不好的。所以我們要贊嘆三寶,決定不能毀謗三寶,要懂得這個道理。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五十四集)
❿ 佛經的《楞嚴經》和《楞伽經》,有什麼區別啊
兩者區別很大。
《楞嚴經》為大乘佛教經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是佛對阿難講的,主要內容有「七處征心、八還辨見、二十五圓通」以及修行過程中的偏頗指正。從指出人常識中的缺陷直到證入如來、修正法門、修行過程中會出現的種種偏差等都做了詳細的描述,可以說,單單鑽研一本《楞嚴經》就可以明白佛教修行的整個過程。
《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亦稱《入楞伽經》、《大乘入楞伽經》。
《楞伽經》是佛對大慧菩薩說的,主要講如來藏的含義。其中「一切佛語心」更是點名奧義。相對於《楞嚴經》,《楞伽經》更加難懂,參看有識之士的講義能幫助理解。
因此這兩部經區別在於楞嚴經重在見性修根的原理。楞伽經重在唯心分別境界的修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