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中國評劇院哪些演員演過電影

中國評劇院哪些演員演過電影

發布時間:2022-12-13 04:43:36

1. 評劇的旦角流派創始人一覽

評劇,起源於唐山,廣泛流傳於周圍地區,在北京,天津,河北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群眾追捧。評劇在不長的歷史中,產生了一大批流派創始人,這些流派創始人對評劇的豐富與完善做出許多的貢獻,也為民族文化的傳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 戲曲大全 之評劇的一些評劇旦角流派創始人的簡介。

小白玉霜(1922——1967),評劇新白派創始人,20世紀50、60年代評劇屆的領頭羊。原名李再雯,山東人,5歲隨父逃荒到北京,被白玉霜收為養女。經李文祉啟蒙,繼承了白玉霜的演唱風格。14歲登台演戲,在京津一帶享有盛名。她的代表劇目有《玉堂春》《臨江驛》《打狗勸夫》《勸愛寶》《珍珠衫》《紅娘》等。小白玉霜的演唱圓潤雋永、低回婉轉,講究節奏的變化及快慢、輕重的對比,富有獨特風韻。曾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評劇院藝委會主任等職。

一九五零年全國第一次協商會議上受到毛同志親切接見。她在傳統戲里扮演過許多古代婦女角色,如《朱痕記》中趙錦棠、《鬧嚴府》中的嚴蘭貞、《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蓮》中的秦香蓮>等這些性格鮮明、形象各異的舞台藝術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蓮》,在表演上吸收並借鑒京劇、梆子、曲藝等兄弟劇種的長處,豐富了自己的表演藝術。代表作《秦香蓮》被拍成電影。

在演出中,她努力塑造出一批風采各異、性格生動的新婦女藝術形象。特別是她在《小女婿》中扮演的楊香草,堪稱膾炙人口,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小白玉霜把評劇白派藝術提高和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新鳳霞(1927——1998),評劇新派創始人。原名楊淑敏,天津市人。6歲學京劇,12歲學評劇,14歲任主演。1949年後歷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作家。全國第七屆協商會議委員。6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作品。新鳳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新派藝術在眾多的評劇流派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了評劇革新的代表。她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致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形象,從而將新派藝術推向了高峰。這出劇目拍成電影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東南亞各國放映後,新派藝術又一次風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

這一時期新鳳霞主演了《志願軍的未婚妻》、《會計姑娘》、《春香傳》、《乾坤帶》、《金沙江畔》、《無雙傳》、《楊乃武與小白菜》、《鳳還巢》、《三看御妹》、《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阮文追》、《調風月》、《六十年的變遷》等幾十齣劇目。她所塑造一系列的藝術形象為評劇畫廊增添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篇章,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她也被評選為亞洲最傑出藝人,榮獲首屆中國金唱片獎。

鮮靈霞(1920——1993),評劇鮮派創始人。原名鄭淑雲,生於河北省文安縣豐各庄。姊妹三人,她最小,一家五口全靠父親租地生活。1923年鬧水災,她隨母親逃荒到天津。鮮靈霞的家在南市大舞台對面,聚華昇平倆戲院又在附近,幾年間,她這種「捋葉子」的方法,學會了不少出評戲。後鄭淑雲改名換姓叫鮮靈霞。
1934年,正式拜著名評劇前輩劉寶山和劉兆祥為師。鮮靈霞的嗓音高亢響亮,音域寬廣,清脆響亮,橫豎兼備,音韻醇厚,扮相光彩照人。她在唱腔上花了大量的功夫,一方面對李、劉兩派劇目中原有的唱腔進行加工潤色;另一方面為一些劇目重新設計唱腔。她在不斷的舞台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自然灑脫、高亢激越,朴實豪放,以情傳聲、聲情並茂的藝術風格。

她善演的劇目有《井台會》、《王二姐思夫》、《杜十娘》、《包公三勘蝴蝶夢》、《夫人城》、《鋸碗丁》等。1954年參加天津市首屆戲曲匯演時,鮮靈霞演出《井台會》榮獲演員一等獎。1956年赴朝鮮演出慰問志願軍。1959年應邀赴長春拍攝戲曲電影片《包公三勘蝴蝶夢》。她曾任天津評劇院副院長。

韓少雲(1931——2003),評劇韓派創始人。畫家。是河北玉田人,她9歲入梨園,新中國成立前後已在唐山一帶走紅,1950年參加了東北實驗評劇團(後為沈陽評劇院)。1952年她主演的《小女婿》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表演一等獎,因唱腔新穎,表現自然而享譽全國。
在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她排演了近200出戲。她所扮演的「五四」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婦女典型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她唱腔圓潤醇厚,吐字清新,齶(疙瘩)音運用尤佳,為評劇藝術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她主演的《小姑賢》於1953年在「東影」拍成電影,它是我國建國後第十部戲曲片、第一部評劇藝術片、《人面桃花》先後錄製成電影片、電視片,在全國播放。10多出劇目的唱段、選場或全劇錄成唱片和盒帶,部分唱段收入沈陽音樂學院等幾所院校的教材中,部分唱段選入《中國戲曲藝術家唱腔選。韓少雲專輯》。

2. 王全有的介紹

王全有,河北省高碑店市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評劇院生角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員。1991年,在全國評劇青年演員評比演出中獲得青年演員獎。11993年,在動作電影《方世玉2:萬夫莫敵》中飾演玉面閻羅。21998年,因主演古裝劇《水滸傳》而被人們所關注。2001年,主演音樂詩劇《紅岩詩魂》並獲得第二屆中國評劇藝術節演出表演獎。12004年,主演評劇《樂家老鋪》並獲得第二屆「中國戲曲演唱紅梅大賽」銀獎。12005年,因在戰爭劇《亮劍》中飾演丁偉而被人們所熟識。32010年,與陳小春領銜主演神話劇《碧波仙子》。42011年,主演諜戰劇《我是真的》。52013年,在古裝傳奇劇《神醫喜來樂傳奇》中出演田奎。62014年,主演由黃力加執導的電視劇《家宴》。72015年,主演電視劇《靚麗主播》。

3. 我國評劇的4大代表人分別是( ),( ),( ),( ).

評劇的「四大名旦」,因為不是評選出來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地點,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四大名旦的名字出現共有七人。

李金順(1892—1952)女,武清縣王慶坨人。出身貧苦,14歲隨母赴津謀生,初隨跟小元元紅學河北梆子,後柏諸葛春兆為師習京韻大鼓,16歲跟東發紅(孫鳳鳴)學唱蓮花落子。後轉藝多師,融會眾長,形成「李派」演唱藝術,為奉天落子主要代表人物。居於四大流派創始人之首的李金順,早年曾學過河北梆子和京韻大鼓。加盟到評劇隊伍中後,對平局的演唱銳意改革,不僅豐富了評劇聲腔表現力,而且對於樂隊樂器配備與伴奏方法也作了改革。然而她的革新起初並不被聽慣老評劇聲腔的觀眾所接受。又一年到營口演出,有的觀眾甚至往台上扔椅墊轟她下台。後來她的新穎唱腔逐漸被觀眾接受,風靡一時,所到之處,劇場上十分活躍,曾廣泛流傳觀眾為了她的演唱而將斟滿熱茶的水杯置於嘴邊忘記飲用。一直到她唱完,茶水已涼才想起飲用,即「唱涼茶水」的故事。她熱心評劇改革。在原有四大件樂器伴奏同時,增加了笙、管、蕭、琵琶、三弦、二胡、四弦等。以烘托音樂氣氛。精心設計唱腔,劇本上畫滿了各種記號。表演亦獨具匠心,唱、做兼備。李派藝術哺育了白玉霜、劉翠霞、喜彩春、喜彩蓮等著名演員。1928年不懼漢奸、軍閥威脅,演出愛國時裝戲《愛國華嬌》。1933年退離舞台。1951年欣然接受天津市文化局培養評劇青年演員的任務。翌年冬,心臟病復發去世。
白玉霜(1907—1942年)原名李慧敏,又名李桂珍,灤縣人。評劇演員,有評劇皇後之譽,白派藝術的創始人。白玉霜自幼隨父親唱戲走江湖,10歲開始學唱京韻大鼓,十二三歲就登台演出,後拜師孫鳳鳴學習評劇,當時人稱「蹦蹦戲」,成為孫家戲班的主角。師父給取的名字叫桂珍,所以早年戲報用的是李桂珍的名字,成名後才改為白玉霜。白玉霜唱紅後,她母親就拉班成立了玉順評劇團,挑大軸的自然是白玉霜。1928年白玉霜利用舊有劇團組建成華北戲社,活動於京、津一帶達數年之久。白玉霜戲唱紅了,人出名了,麻煩也接踵而至。1934年北平市長袁良請白玉霜吃飯,白玉霜則婉言謝絕了,市長大人覺的沒面子,便借口白玉霜的戲內容不健康,有傷風化,而把她驅逐出境。白玉霜便來到上海,這一時期她的藝術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在上海期間,白玉霜先是與鈺靈芝、愛蓮君合作,演出的主要劇目有《花為媒》、《空谷蘭》、《桃花庵》、《馬震華》、《珍珠衫》等。後又與京劇名角趙如泉合演京、評兩腔的《潘金蓮》大獲成功,白玉霜也聲譽日隆。白玉霜的演唱藝術不僅折服了上海的觀眾,也使文藝界對她刮目相看。《時事新報》上刊登了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洪深、田漢的文章,贊譽白玉霜為評劇皇後,也有報紙稱她為評劇坤角泰斗。1936年,明星公司推出了白玉霜主演的電影《海棠紅》轟動了大江南北,不僅提高了白玉霜知名度,也擴大了評劇的影響。1937年白玉霜離開上海,回到北方。主要往返於京津兩地。不久蘆溝橋事變爆發華北淪陷。戲雖然照樣唱,但日子更不好過了。哪一方面應酬不周就要吃苦頭。這一時期上演的主要是一些舊戲,偶爾也排練點新的,如《潘金蓮》、《玉堂春》、《杜十娘》、《可憐的秋香》、《孔雀東南飛》等。這是她藝術上最成熟的時期。1942年陰歷六月二十九日,年僅36歲的白玉霜患子宮癌,在天津逝世。
劉翠霞,河北省武清縣人,生於1911年。13歲被賣到大連學習梨花大鼓。一年後,它的親屬借錢將她贖回,十四歲開始跟藝人趙月樓學唱評劇。十八歲唱紅天津。她擅演青衣,也演花旦。拿手戲有《綉鞋記》、《打狗勸夫》、《玉鐲記》、《孟姜女》、《王少安趕船》、《珍珠塔》、《楊三姐告狀》、《姐妹一家》、《空谷蘭》等。她嗓音清脆,以高調為基本唱腔,聲音嘹亮,調門高,底氣足,吐字真,創造了別具一格的高亢、鏗鏘的「劉派」藝術,在天津和東北影響很大。在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劉翠霞是天津最紅的評劇演員,號稱「評劇大王」,是有名的「金嗓子」,能一唱唱一個小時。她也是有名的不注重表演的演員,認為觀眾是來「聽戲」的,有時,一唱老半天,板著臉。全靠高亮的唱腔征服觀眾。天津人說:「聽了劉翠霞,勝似喝釅茶」。 劉翠霞為人溫存善良,誠懇厚道,1939年,洪水淹了天津市,她自己出錢買糧供大家吃飯。不顧個人安危,搬到國民戲院和大家共患難。她組織義演、募捐,為死後無處安葬的藝人捐了一塊墳地,稱為「義地」。即使在病重時,她仍然要人背著她到劇場演出,因為那時她不演出,戲院就要退票,藝人們就分不到錢,直到臨死,她仍然堅持演出。
但是,她個人生活相當不幸,因過多應酬、勞累和婚姻部美滿,她開始抽大煙、白面,以次麻醉自己,也變得開始愛發脾氣。1941年,年僅30歲的劉翠霞因煙毒和疾病去世。
喜彩蓮(1916—1997.2.7)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評劇喜派創始人,早期評劇「四大名旦」之一。原名張菡香,山東掖縣人,10歲拜蓮花落藝人吳壽朋為師,曾受李金順的藝術熏陶,18歲聞名於時。,曾在元順戲社任主演,後將社名改為蓮劇團在平津滬一帶演出。 30年代演出時裝戲,如《愛國橋》、《可憐的秋香》《楊三姐告狀》《宦海潮》等。同時她也移植京劇劇目,如歐陽予倩的《人面桃花》、《孔雀東南飛》及梅蘭芳的《鳳還巢》等。在上海她積極進行樂隊的改革,增添了琵琶、三弦、二胡等,把大梆子改成南梆子,並在舞台上增設了燈光、布景。由於這些創新與改革,戲劇家歐陽予倩、田漢、洪深等曾著文稱贊她是「時代藝人」。喜彩蓮的演唱藝術有扎實的功底。以後她吸收了京劇、梆子、大鼓、皮影等藝術成分,增強了自己演唱的藝術表現力,提高了評劇唱腔的品格。她的演唱新穎大方,華美抒情,穩中含俏,具有獨特的演唱風格。 新中國成立後她與音樂工作者合作,在演唱藝術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她不但主工青衣、花旦,且在老旦、彩旦方面做出了貢獻,她演出的《小借年》《桃花庵》《野火春風斗古城》《南海長城》《小女婿》《向陽商店》《馬寡婦開店》《包公三勘蝴蝶夢》《家》《包公賠情》等獲得了觀眾的稱贊。晚年從事教學工作,成績卓著。喜彩蓮自幼隨父到東北謀生,其時正值評劇在東北發祥時期,她從小喜愛評劇,11歲進復盛戲社拜蓮花落藝人吳壽朋為師學藝,12歲進元順劇社,藝術上受到了李金順的影響。17歲挑班主演並改劇社為陽春社。30年代初,評劇在天津崛起,一代女伶紛紛出現在評劇舞台上。年輕的喜彩蓮帶著《楊乃武與小白菜》、《貧女淚》、《可憐的秋香》以及從京劇移植過來劇目《孟麗君》、《白蛇傳》、《武則天》等劇目闖入天津。喜彩蓮的表演嫵媚多姿、爛漫天真、艷而不盪,不以低級趣味迎合觀眾,猶如一股清新的春風,給熟悉評劇的天津觀眾帶來了新鮮感。她在天津連續演出三個月,演出了名氣,打出了影響,從此確立了喜彩蓮評劇主演的地位。1937年5月,喜彩蓮將京劇《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改成評劇在上海一炮打響。喜彩蓮扮演卓文君,著名小生張潤時扮演司馬相如,在這出戲中,喜彩蓮大膽革新採用古裝仕女圖中的裝扮,使人物顯得清秀俊逸。在「聽琴」一場增加了布景,以明月、白雲、翠竹等景物渲染氣氛,取得了詩情畫意的效果,首開了評劇舞台使用布景的先河。在這期間,喜彩蓮首次引用並進一步改革了評劇的南梆子,這一改革適應了評劇粗獷的大口落子向細膩抒情風格的轉變。喜彩蓮還對評劇的伴奏進行了改革,增加了低胡、琵琶、月琴,並以南弦代替四股弦,從而豐富了評劇的伴奏,增加了樂隊的表現能力,這一系列的革新措施推動了評劇舞台藝術的發展。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後,喜彩蓮在上海演出了愛國反日劇目《愛國嬌》,在北京演出了《梁紅玉與韓世忠》,在劇壇引起了震動。由於喜彩蓮上演的一系列劇目緊貼著時代,反映著時代的要求,因而被譽為「時代藝人」,而與評劇名伶白玉霜、劉翠霞等並駕評劇之首。喜彩蓮的演出引起了戲劇界一些進步的戲劇大師歐陽予倩、田漢、洪深及京劇藝術家馬連良等人的注意。1940年9月,喜彩蓮在天津大觀園演出《孔雀東南飛》,天津報紙上出現了這樣的文字:「評劇早先不為人所重,多年保持原樣,自喜彩蓮首次來天津出演大觀園,把『蹦蹦』唱活了,轟轟烈烈地爭了一席地位……」。又載:「蓮劇團等亦能供與中上級人之賞識,於是不許登台的評戲,逐得揚眉吐氣,今日在戲劇界,佔有穩定之地位也……」。喜彩蓮的演出雅而脫俗,不斷提高評劇的藝術水平和演出格調,使評劇藝術的美符合了時代的要求,適應了觀眾的審美需求。在上海,評劇藝人喜彩蓮與戲劇大師歐陽予倩的交往是劇壇一段佳話。喜彩蓮上演了歐陽予倩的本子《人面桃花》並有所改動,但演出後卻一直未敢請大師來看戲。歐陽予倩偕夫人兩次不請自來到劇場看喜彩蓮的演出,親自給予指導並邀請彩蓮到家中做客,大師當著眾多京劇名家之面收喜彩蓮為徒,他語重心長地說:「評劇是一朵鮮花,需要我們大家為它澆水施肥……」,歐陽予倩大師對彩蓮的熱心扶植,是對評劇劇種的支持,是對中國戲曲事業的關懷。歐陽予倩還抽出時間為彩蓮重排了《人面桃花》,大師的幫助和教誨使喜彩蓮得益匪淺,終生不忘。喜彩蓮嗓音高亢、明亮,表演細膩准確。她在藝術上嚴肅認真,在舊社會她能拋棄低級庸俗的東西,不去迎合一般觀眾中某些小市民的口味,這實在是她藝術品質的可貴之處。譬如她在演《玉堂春》一劇時,她主演《起解》、《會審》,其它則是一帶而過。另外,喜彩蓮在藝術上的創新是與她強烈的事業心分不開的。她不僅在演出劇目上大膽創新,在唱腔上她也勇於創新,勇於借鑒,她學習了京韻大鼓、河北梆子、京劇、影調等姊妹藝術,並把它們揉到自己唱腔中來。喜彩蓮說:「我革新並沒有革到評劇以外去,讓觀眾還都承認我是評劇」,這的確是她革新成功之路。喜彩蓮以她新的劇目,新的面貌和獨具魅力的演唱風格形成了評劇的「喜派」,而著稱於劇壇。解放以後,在政府的關懷下,喜彩蓮與小白玉霜等評劇藝人成立新中華評劇工作團,之後與其它劇團合並成立為中國評劇院。喜彩蓮在劇院作演員,也作教師,從而開辟了新的藝術天地,創造了眾多新的人物形象。她的戲路寬,花旦、青衣、老旦、彩旦什麼都能演,觀眾既喜歡她早期演唱的《人面挑花》、《孔雀東南飛》、《十三妹》、《卓文君》等戲,也喜歡看她在解放後創作的「陳快腿」、「能不夠」、革命母親楊大娘、鍾阿婆以及付桂香等鮮活的現代人物形象。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一劇中喜彩蓮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革命老媽媽。其中「探監」一段唱則突出表現了楊母對黨忠誠不二,為革命勇於獻身的革命精神。在《南海長城》中喜彩蓮又扮演了一位在敵人面前凜然無畏的革命老媽媽。她在「護旗」一段唱中,充分發揮了她高音的特點,唱的剛勁洪亮,粗獷豪邁,力度很強但又瀟灑自如,很好地再現了鍾阿婆正義凜然的英勇氣概。《小借年》中的農村少女愛姐是喜彩蓮在49歲時演的人物,但她的唱和做依然活潑俏麗,充分展示了喜彩蓮的風格和韻味。她與小白玉霜、馬泰合作演出此劇,是完全為提協青年,以培養後起之秀。她在《袁天成革命》和《向陽商店》中分別塑造了兩個落後的人物,能不夠和付桂香,尤以付桂香的塑造為觀眾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在「好可惜的一雙手」這一段中,她以影調為基礎,發揮喜派半說半唱的特點,把一個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渣滓,沒落階級的人物塑造得真實可信,活靈活現,顯示了喜彩蓮極其深厚的演唱功力。喜彩蓮與魏榮元合作將京劇《赤桑鎮》改編,創作為評劇《包公賠情》完善了評劇的行當,豐富了評劇花臉和老旦的唱腔,這出戲成為評劇的名劇而得以流傳至今。在評劇界,喜彩蓮不僅是個資深藝高的表演藝術家,而且她還是一個辛勤耕耘、培養評劇接班人的戲曲教育家。她連任中國評劇院三屆學員班的班主任,為評劇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演員。
筱桂花,原名張麗雲,小名大俊。1903年生於我市容城縣東河村。由於家貧,從小學戲。評戲最初稱「落子」、「蹦蹦戲」,又叫「平腔梆子」。因上演的劇目多有「警世化人」、「評古論今」新意,遂改稱「評戲」。還有一種說法是李大釗和魯迅發動新文化運動,在唐山看了落子戲後認為有評論社會的內容。當時的平劇(即京劇),是因產生於當時稱北平的北京而稱。為了區分於平劇,李大釗在「平」字邊又加了「言」字旁,—命名落子戲為評劇。1917年,評劇藝人孫鳳鳴帶戲班在天津演出時,14歲的張麗雲拜孫鳳鳴為師,演青衣、花旦,改名筱桂花。莜桂花聰穎好學,他隨戲班到山東、東北等地演戲,很快成名。年僅20 歲的莜桂花在「岐山評戲社」,「警世戲社三班」領銜主演,長期在哈爾濱、沈陽等地演出,享有盛名。她擅演悲劇,積極創排新戲。演出了文東山編劇的《孟姜女》、《義烈奇冤》、《昭君出塞》、《貧女淚》等戲,作家蕭軍還專為她創作了《馬振華哀史》等,演出後給評劇舞台注入生機。她以高亢明朗、剛健激越的演唱風格,自成 一派。在30年代於李金順、白玉霜、劉翠霞並稱評劇「四大名旦」。30年代至40年代他曾赴日本東京錄制了《萬里長城》等20餘部唱片,回國後,又為百代公司錄制了《李蓮香買畫》等20餘部唱片。「9.18」事變後,莜桂花離開東北到天津演出,與李金順、白玉霜、劉翠霞、芙蓉花等名家相互汲取優長,使其各流派日臻完善.新中國成立後,筱桂花以極大的熱情致力於評劇藝術事業的發展,先後在北京、天津、沈陽、濟南等地演出,熱心主演《小女婿》、《柳樹井》、《羅漢錢》等現代戲。1953年在東北戲曲音樂舞蹈觀摩演出大會上獲優秀表演獎。1962年在北京與評劇四大名旦之一的白玉霜的女兒合作演出,展示了評劇兩大流派新的藝術生命和藝術情操,轟動京劇,受到藝術界和廣大觀眾贊譽。筱桂花曾任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病逝於四平市。

愛蓮君(1918---1939)早期評劇「四大名旦」之一,評劇愛派創始人。本名趙久英。天津市人。評劇女演員,工旦行。幼年賣與趙連琪做養女。12歲拜趙月樓學評戲,曾受師兄王錫瑞等教益。14歲成立愛蓮社挑班主演。16歲在津唱紅後,曾到山東、江蘇、上海等地演出。與白玉霜、鈺靈芝、朱寶霞等闖開了江南舞台,擴大了評劇的影響。在觀眾中享益一時。代表劇目有《於公案》、《蜜蜂記》、《燒骨記》、《庚娘傳》、《三趕韓梨花》等。30年代中期以來勝利、國樂公司為其錄制了不少唱片(現已收集20出戲的唱片近20張)。傳人有愛令君、愛幼君、蓮小君。宗其藝者有小摩登(錢玉舫)、筱玉芳、花淑蘭等。愛蓮君嗓音純凈柔和、甜美脆亮。鼻腔共鳴極佳,寬窄高低運用自如。唱念時吐字清晰、氣力充沛,並帶有較明顯的天津語音。她博採各家之長化為已用,實踐中形成了定調高(Bb調)、起腔高、行腔旋律低、柔美華麗、玲瓏巧俏的藝術風格、被稱為「愛派」。她在[慢板]唱腔結構中,首開了各分句之間和下句與上句之間加用過門(小墊頭)的形式而廣為流傳。旋律上則把皮黃腔、四平調等樂匯,及流行歌曲等融入自己的唱腔,並於腔中常運用五七度大跳,由此而產生了個性鮮明的音樂特色。演唱中多運用彈跳柔韌的「疙瘩腔」唱法,由此而形成了獨特的演唱風格。她在《於公案》中與琴師趙耀庭合作的一曲「八月中秋雁南飛」,30年代中期曾風靡一時。其間她對[反調慢板]也有較多運用。她唱的[垛板]字字鏗鏘、起伏跌宕,閃趕頓垛,節奏豐富多變。在個別戲中還用小人辰轍口演唱,俏皮活潑,深受觀眾喜愛。此外,她演唱的[反調搭調]和「迷子腔」較前在旋律上更為豐富多彩。

4. 趙麗蓉跨界之路:從評劇到影視、小品,61歲才火,患肺癌仍演出

199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上,趙麗蓉在小品《老將出馬》中演唱了一首英文版的歌曲《我心永恆》,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印象。 舞台上的趙麗蓉精神抖擻,喜氣洋洋,絲毫不像是一位已經71歲的老人。然而誰也不會想到,這首歌竟然是趙麗蓉老師在春晚舞台上的絕唱。

在小品《老將出馬》剛開始綵排階段的時候,趙麗蓉就表現出了咳嗽劇烈的症狀。最嚴重的時候,不得不把她抬到後台休息,央視領導特意為她開了貴賓休息室,可趙麗蓉卻說:

從1988年到1999年期間,從中國評劇院退休後的趙麗蓉反而迎來了自己演藝事業的最高峰,在喜劇小品的舞台上,綻放出了無與倫比的華彩篇章。

趙麗蓉曾經是一名備受觀眾喜愛的評劇演員,而她真正被全國觀眾所熟知,還是要從她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說起。在九十年代的央視春節晚會上,趙麗蓉表演的小品淳樸而感人,幽默且喜慶,她塑造出了眾多可親可愛的藝術形象。

趙麗蓉初次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是在1988年,在小品《急診》中,她演繹了一位值班大媽。 首次登台的趙麗蓉毫無緊張與羞澀,將劇情中的小人物塑造的生動、自然、接地氣,至今都讓我們記憶猶新。

趙麗蓉在這個小品中僅僅是作為一個配角的角色出現,當時並沒有使她成為全中國家喻戶曉的喜劇演員。但有了這次登台的經歷,「火遍全國」的機會也離她越來越近了。

1989年,趙麗蓉再度登上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她與侯耀文一起出演了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 這次能夠獲得出演春晚小品的機會,對趙麗蓉來說,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正是由於這部小品的編劇石林的極力推薦,當年的央視春晚導演張曉海才決定:讓剛剛從評劇舞台退休的戲曲演員趙麗蓉嘗試出演這個角色。

導演張曉海最初並不看好趙麗蓉,然而趙麗蓉的出色演技和豐富的舞台經驗,讓他很快就打消了心中的顧慮。

演出結束之後,趙麗蓉一夜成名,被廣大觀眾所熟知,而這年的趙麗蓉已經61歲了。

1992年,趙麗蓉在央視春晚中出演小品《媽媽的今天》,1995年的央視春晚出演小品《如此包裝》。1996年,趙麗蓉再次出演小品《打工奇遇》等等,這些春晚上的小品都成為了如今膾炙人口的佳作。 趙麗蓉一共參加了六屆央視春節晚會,她在小品表演中,把戲曲的表演技巧融入其中,為小品表演 探索 出了一條新的道路,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趙麗蓉的故鄉在天津寶坻區,在她出生之前,父親趙秉忠就逃荒到了東北沈陽,在當地做起了專門給人剃頭的營生。趙秉忠的剃頭手藝非常好, 並結識了當地的評劇女藝人「芙蓉花」。 從此,趙家人的命運與生活,就開始跟「曲藝」這個從來沒打過交道的行業緊緊連接在了一起。

在跟隨芙蓉花學藝的期間,趙麗蓉悟性很高,十七歲時嘗試登台演出,不久便成為了評劇名角兒。於是,趙麗蓉跟跟隨所在的芙蓉劇社,連同哥哥趙連喜一起進入了中國評劇院。

在中國評劇院的演出與生活中,與趙麗蓉合作最多且關系最好的就是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

自1952年開始,趙麗蓉與新鳳霞合作了數十年的時間,評劇《楊三姐告狀》、《劉巧兒》、《小二黑結婚》等等,都是她們合作演出過的經典作品。 其中,最為著名的劇目《花為媒》,更是象徵著趙麗蓉與新鳳霞二人在舞台上配合默契的典範。

在評劇的舞台上,趙麗蓉專攻彩旦的角色 (也就是在評劇中專門負責逗樂觀眾、表演帶有詼諧、幽默意味的喜劇角色) 。正是由於多年處在評劇這個行當里不斷摸爬滾打,精益求精,才能夠讓趙麗蓉跨過評劇舞台與喜劇小品舞台之間的鴻溝,在小品表演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在1988年初,趙麗蓉從中國評劇院退休,正式為自己的評劇生涯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趙麗蓉曾在一份工作成就總結中寫道:

雖然趙麗蓉退休了,但她並沒有放棄在藝術上的追求,此後的歲月中,心系觀眾的趙麗蓉將她所有的能量都綻放在了更多的舞台上面。

我們所熟悉的趙麗蓉,不僅僅是在小品舞台上,就連很多的影視作品中,也總能看得見她的身影。 早在1986年播出的電視劇《西遊記》中,趙麗蓉扮演了車遲國王後。 1989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電影版《紅樓夢》上映,趙麗蓉在劇中扮演的「劉姥姥」也是大受歡迎。

接連出演影視劇,而且還連續兩年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誰也不會想到,年過六十的趙麗蓉在退休之後,反而更紅了。她的觀眾也不再僅僅是局限於那些愛聽評戲的戲迷們,還有了更多的電影迷和小品迷。

趙麗蓉在退休的年紀反而聲名大噪,從一個評劇演員跨界到戲劇小品,甚至電影演員,這種巨大的轉變不得不讓趙麗蓉在時刻提醒自己,決不能在別人的一片誇獎中迷失了自己。

於是,她開始躲在家中,保持著一位經驗十足的老演員的冷靜與自省,閉門謝客。

就在趙麗蓉在家修養身心的這段時間,電影導演黃健中前來登門拜訪,邀請趙麗蓉主演將要執導的電影《過年》。 而隨著這部電影的上映,不單單將趙麗蓉的演藝事業推向高峰,還為中國的電影業在世界上的聲譽翻開了新的一頁。

電影《過年》講述的是一個大家庭在春節團聚時所發生的種種故事, 集聚了李保田、趙麗蓉、葛優、梁天、丁嘉麗、六小齡童等等眾多知名演員,可謂是巨星雲集,廣受好評。甚至有評論者認為這是中國大陸拍攝的第一部賀歲電影。

1991年的秋天,影片《過年》參加了東京國際電影節,劇情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平民的日常生活, 趙麗蓉在片中的表演真實、自然、幽默,特別受評委們的賞識,因此,她被評選為本屆國際電影節的 最佳女主角

1992年之後,趙麗蓉在喜劇小品舞台上越來越被眾多的觀眾所熟知、所喜愛, 她也終於遇到了小品舞台上的「黃金搭檔」鞏漢林。

鞏漢林的年紀比趙麗蓉小了足足29歲,他曾因小品《國粹異彩》而斬獲了「大連星海杯」創作表演三等獎。1990年,鞏漢林初次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並表演了小品《打麻將》。

但要說起鞏漢林真正達到演藝事業的高峰,還是在與趙麗蓉搭檔合作之後,多次登上央視春晚的小品舞台,這其中離不開趙麗蓉對他的提攜。

在中央電視台慶祝建黨70周年晚會時,節目組導演邀請鞏漢林與趙麗蓉搭檔演一個小品《母親的心》,能跟大名鼎鼎的趙麗蓉老師合作,他非常興奮。在小品《母親的心》創作之初,需要一個會說唐山話的演員來飾演趙麗蓉的兒子,有人就推薦了學過相聲,且能夠模仿口音的喜劇演員鞏漢林,他們兩人就這樣相識了。

在此後的時間里,他們兩人聯手為我們奉獻了一個又一個經典喜劇小品。

1995年央視春晚上,小品《如此包裝》臨近收尾時,趙麗蓉跳唱完之後, 「用手撐地」 的動作當時被觀眾認為是精心設計的包袱。然而,在春晚演出中,趙麗蓉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她的腿有多年的關節炎,小品中的「撐地動作」是趙麗蓉單膝跪地時的本能反應。 演出結束後,趙麗蓉是被鞏漢林攙扶著走下舞台,然後立馬就住進了醫院。

有了這次舞台上驚險的經歷,鞏漢林曾經勸過趙麗蓉,希望她多保重身體,第二年好好休息一下,就不要再上春晚了。 但趙麗蓉卻放不下她熱愛的舞台,放不下一直喜愛著她的觀眾們。

1996年,央視春晚編劇石林再次寫出了一個優秀的小品劇本《打工奇遇》,趙麗蓉和鞏漢林都知道,這個劇本非常適合他們表演。但是,鞏漢林擔心老太太的身體承受不住。

於是,在後來的排練中,鞏漢林提出在小品中添加一個女演員的辦法。 由於他自己本身就演繹著一個主角人物,無法在特殊的情況下去攙扶趙麗蓉,而這個女演員就起到了保護趙麗蓉的作用。所以,後來我們在小品《打工奇遇》中,就多了一個女演員金珠(鞏漢林的妻子),這樣一來,能夠讓小品劇情顯得更加合理。

在《打工奇遇》的結尾,趙麗蓉提筆寫下「貨真價實」四個大字,讓觀眾印象深刻 。當時很多人都以為趙麗蓉本身就有深厚的書法底蘊,所以才讓她現場寫這四個大字。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作為從舊 社會 走出來的藝人,趙麗蓉並沒有念過什麼書,而是在中國評劇院的組織下,她才參加了掃盲班,學習並認識了一些字。 趙麗蓉為了小品中的「貨真價實」四個大字,是她苦苦練習了十幾天的結果。

在1995年、1996年連續兩年登上央視春晚舞台後,趙麗蓉的身體終於熬不住了,就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她想要把自己的身體養得棒棒的,然後繼續將好的作品呈現給觀眾。

趙麗蓉並沒有失言,在1998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她再度與鞏漢林合作表演了小品《功夫令》。

1998年4月,風靡全球的電影大片《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主題曲《我心永恆》流行一時。幾個月後,一直為趙麗蓉量身定做小品的編劇石林又拿出了一個出色的劇本《老將出馬》,趙麗蓉便開始搭檔鞏漢林開始進行排練。

在排練過程中,大家突然有了一個新奇的想法,能不能讓趙麗蓉在小品里演唱這首英文歌《我心永恆》。 但是,讓一個70歲的老人家學唱英語歌,無疑是在難為她。

於是,趙麗蓉來到遠在義大利定居的小兒子那裡,讓他教自己唱這首英文歌。

學習英文歌的任務完成後,趙麗蓉匆忙趕回北京。就在這一年的春節前,她被檢查出患上了肺癌。

在199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趙麗蓉帶病表演了小品《老將出馬》,這也是她最後一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台,最後一次為全國的億萬觀眾帶來歡笑。

從1999年4月住進醫院治療,趙麗蓉也迎來了人生中最後的歲月。進入2000年之後,趙麗蓉的病情愈發嚴重,似乎已經進入到一種無法挽回的狀態。

2000年7月17日清晨7點30分,趙麗蓉在家中去世。 7月27日上午10點,趙麗蓉的追悼會和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現場聚集了許多著名的 娛樂 圈大腕以及成千上萬的觀眾,紛紛前來悼念並送別這位優秀的表演藝術家。

從1988年退休到2000年去世,在趙麗蓉人生最後一個輪回的12年中,她從傳統的藝術中走了出來,又時刻在藝術創新中不忘初心,在舞台上塑造了一個個鮮活而又深入人心的角色。

在這12年中,讓全國的觀眾永遠記住了趙麗蓉這個名字。

5. 丁偉是誰扮演

《亮劍》中的丁偉扮演者是:王全友。

王全有,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東馬營鄉大王莊,國家一級演員。中國評劇院生角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員。

1991年,在全國評劇青年演員評比演出中獲得青年演員獎。

1993年,在動作電影《方世玉2:萬夫莫敵》中飾演玉面閻羅。

1998年,因主演古裝劇《水滸傳》而被人們所關注。

2001年,主演音樂詩劇《紅岩詩魂》並獲得第二屆中國評劇藝術節演出表演獎。

2004年,主演評劇《樂家老鋪》並獲得第二屆「中國戲曲演唱紅梅大賽」銀獎。

2005年,因在戰爭劇《亮劍》中飾演丁偉而被人們所熟識。

人物評價

王全有是中國著名老生演員,評劇舞台形象深入人心。他不僅立足戲曲界,更是放眼影視圈,在評劇舞台上塑造了許許多多有血有肉的藝術人物,又在影視屏幕上打造了不少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

評劇演員出身的王全有天生就有著優越的條件,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都成就了他在影視劇中的出色表演。王全有被觀眾熟悉是因他成功塑造了《亮劍》中的丁偉,將丁偉富於思考,謀略,懂得人情世故的時髦將軍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6. 新鳳霞和吳霜的資料

1、新鳳霞

新鳳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鳳。祖籍江蘇,生於蘇州,人販入津。著名的評劇演員,傑出的評劇表演藝術家。曾飾演青衣、花旦,評劇「新派」創始人。全國第七屆政協委員。中共黨員。

6歲學京劇,13歲習評劇,15歲任主演。1949年後歷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

1998年4月12日,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在江蘇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歲。

2、吳霜

吳霜,新鳳霞之女。我國當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劇作家、畫家和作家。早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後留美6年學習西樂。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別為你的相貌發愁》《女人漂亮》、《父女驚魂》。著有《別問我的父母是誰》、《吳霜看人》、《我的舞台》等作品以及電視劇《新鳳霞傳奇》等。

《我的舞台》被編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最後一課。現北京藍氣球文化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6)中國評劇院哪些演員演過電影擴展閱讀:

人物作品:

1、新鳳霞

《志願軍的未婚妻》、《會計姑娘》、《春香傳》、《乾坤帶》、《金沙江畔》、《無雙傳》、《楊乃武與小白菜》、《鳳還巢》、《三看御妹》、《花為媒》、《楊三姐告狀》、《阮文追》、《調風月》、《六十年的變遷》等。

2、吳霜

《別為你的相貌發愁》、《女人漂亮》、《父女驚魂》(以上為吳霜喜劇光明三部曲)、《港島風雲》、《月牙》(以上劇作均已公演)、《古董攤》、《華麗車行》。

電影《風雪夜歸人》、《甘泉》(於2004年拍峻)、《煙村三月》(戲曲電影2005年拍峻)。

電視劇《開心胡同》(2000年中央電視台2頻道播出)、幽默電視短集《三人行》百集系列 (已完成首期四十集)二十集喜劇電視劇《明年見》、《新鳳霞傳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鳳霞

7. 關於新鳳霞的資料

新鳳霞的資料:

新鳳霞1927年1月26日生於蘇州,原名楊淑敏,小名楊小鳳。她6歲學京劇,13歲習評劇,15歲任主演。

1949年後歷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1998年4月12日,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在江蘇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歲。

(7)中國評劇院哪些演員演過電影擴展閱讀:

1949年北京解放後,新鳳霞來到北京組織了北京鳳鳴劇社擔任主演。1950年,在共產黨的戲改方針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實驗評劇團,新鳳霞任主演兼團長。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鳳霞懷著對黨深厚的感情和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到黨的文藝隊伍中,走上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藝術道路。

她親自執筆創作演出了以她個人經歷為題材的大型評劇現代戲《藝海深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目。在這出戲中,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並創造了有其自己特點的評劇疙瘩腔唱法。

《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人們通過《劉巧兒》了解了評劇,通過《劉巧兒》知道了新鳳霞,新鳳霞的名字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

新鳳霞演唱藝術從此確立並得到廣大評劇觀眾的喜愛,在《劉巧兒》的創作過程中,新鳳霞得到了許多文藝工作者的熱情幫助,新鳳霞和這些同志愉快合作。

首開了戲曲工作者與新文藝工作者聯手創作的先河,為戲曲藝術的革新與發展做出了示範。繼《劉巧兒》之後。

新鳳霞在根據魯迅同名小說改編創作的評劇《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會受盡摧殘迫害的勞動婦女祥林嫂的藝術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現了深層次的藝術魅力,進一步發展了新派演唱藝術。

閱讀全文

與中國評劇院哪些演員演過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