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中國演藝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他就是中國電影皇帝——趙丹
趙丹,祖籍山東肥城,出生於江蘇揚州,在江蘇南通長大。是我國偉大的電影演員,自從20世紀30年代登上影壇以來主演了《馬路天使》《林則徐》《李時珍》等一系列優秀的影片。新中國成立後位列「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1995年,趙丹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2005年,趙丹獲得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獎。
趙丹原名趙鳳翱,後來因為參加革命,當時都時興穿紅色衣服,從大一到背心都是紅色的,於是便豪爽的改名叫作趙丹。
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老闆張石川和導演張倩萍一眼相中,從此進入電影界,一口氣參演了《上海二十四小時》、《時代的兒女》等七部電影,雖然所扮演的都是一些配角,但這些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角色,使他的演技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1937年趙丹和白楊共同主演了電影《十字街頭》,半年後,他又主演了《馬路天使》。趙丹從生活出發,塑造了醇厚質朴而又活潑俏皮的吹鼓手小陳。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歡迎。這兩部電影大獲成功,而年僅22歲的趙丹成為整個上海乃至整個中國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1937年抗戰爆發後,趙丹積極參加了抗日劇演出,從武漢一直演到重慶,他主演的《全民總動員》首映之後,一連七場,場場爆滿,觀眾多達上萬人次以上,之後他將表演所獲得的收入十多萬大洋全部捐給抗日救亡的戰士們。此時,趙丹已經確立了自己植根於生活的現實主義表演風格。
趙丹認為,電影中好的人物創造和角色表現,是演員表演水到渠成的結果,而不是概念的直接扮演。他說:「作為演員,要創造性的對待自己的角色,不要走抄襲別人的路。不妨給自己提出最難的題目,要對角色有自己的嚮往,使想像中的角色的魅力不斷引誘著自己,這將成為激勵自己不斷 探索 的動力,對深入角色有用。」
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中國民族的表演藝術體系」,趙丹決定到莫斯科藝術劇院學習「斯坦尼體系」。而當時正值抗日,局勢緊張,能夠進入蘇聯的只有新疆地區,於是,趙丹便帶著妻子和好友,前往新疆。而此時新疆是由獨裁軍閥盛世才控制的,一心宣揚進步民主的趙丹並沒有認識到盛世才的真面目,因此成為盛世才的肉中刺,眼中釘。1939年6月,盛世才以陰謀活動罪逮捕了趙丹,將他關進了監獄,而這一關就是5年,在獄中他受盡了非人的折磨,直到1945年才逃出監獄。
回到重慶後,他發現自己的妻子早已改嫁,自己的女兒也被送進了孤兒院。但是趙丹並沒有因此而墮落,應電影劇作家田漢的邀請,又重新投入到電影事業中,出演了《麗人行》《烏鴉與麻雀》等一系列優秀的影片。
新中國成立後,趙丹積極的參與於中國民族電影事業的發展。1950年,主演了對新中國電影發展影響深遠的電影《武訓傳》。之後,《武訓傳》受到批判,引發了長達半年的文藝整風運動。趙丹也被牽連進去受到無情的批判。1966年,文革爆發,趙丹深受「四人幫」反革命集團迫害,再一次被關進監獄5年之久。
趙丹曾說自己的一生「挺有意思」,為了追求「朦朧中」的「中華民族的表演藝術體系」,「做了兩次班房」。1973年春天,此時已被單獨監禁了5年之久的趙丹被假釋回家,然而一切早已不復曾經:「沙發早已破舊了,蒙著破布拼的布墊,只見他筆直的坐著,眼睛發愣,喘著大氣」。
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病逝世,永遠的閉上了自己的雙眼。縱觀趙丹的一生,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谷,然而他在面對低谷時堅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對祖國表演藝術的熱愛,支撐著他度過一次次的牢獄之苦,也因此被我們永遠所銘記。
『貳』 百年中國電影史上的10大女明星的演藝經歷
阮玲玉(1910~1935)是中國第一位得到社會廣泛贊譽的女演員。阮玲玉自1927年主演第一部影片《掛名夫妻》起,在29部影片中飾演角色。她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的電影表演藝術擺脫文明戲模式化表演桎梏、走向現實主義真實表演道路的開始。阮玲玉在短暫的一生中創造了舊中國各個社會階層的婦女形象,尤其是她在《神女》中飾演的那位被污辱被損害的女性,在表演上最為出色。當《神女》在國外重新展映,仍閃耀著不朽的藝術光彩。玩玲玉在表演藝術上,形成了自己真摯、朴實、自然、清新的獨特風格,她那飽滿的熱情、嫻熟的技巧、獨特的手法,使她達到了默片時代中國電影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
周璇(1920~1957)委婉、甜潤、動人的「金嗓子」和真摯、自然、感人的銀幕形象一直鐫刻在廣大觀眾的心裡。人們為她的藝術才華所贊嘆和迷戀;又為她凄苦的一生所哀憐和惋惜……她童年被賣為周家養女,1931年參加上海明月歌舞團,因主演歌舞《特別快車》而嶄露頭角。1934年在上海各電台聯合舉辦的歌星比賽中名列前茅,成為十大歌星之一,被譽為「金嗓子」。1935年從影,1937年拍攝的《馬路天使》,使周璇一躍而成為電影明星。給觀眾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的兩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
八一三事變後參加大型話劇《保衛盧溝橋》的演出。後隨上海劇藝社赴菲律賓宣傳抗日救亡。1938年任上海國華影業公司演員,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廂記》等近二十部影片。1943年在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漁家女》、《紅樓夢》等影片。抗戰勝利後赴香港,相繼主演《長相思》、《各有千秋》、《憶江南》、《清宮秘史》等影片。1950年回上海。周璇短暫的一生是凄慘的,她是舊社會最後一個犧牲品。然而,她所創造的動人的銀幕形象和優美的歌聲,將會長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上官雲珠(1922~1968)。一個眼神,幾個動作,能使一個小角色的性格在銀幕上熠熠發光,並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上官雲珠就有這樣的藝術功力。她是一位可塑性強、戲路子寬,有表演才華的性格演員。上官的表演「情於中,形於外」,有一種出自內心的魅力。雖然她個子矮小,可是上官善於揚長避短,藏拙顯優
,感情的流露分寸得當,能把角色的神韻細膩地表達出來。她在攝影機前一站,往往使導演感到她「神」了。在她短暫的一生里,她塑造了各種身份、性格、氣質迥異的人物形象,如《天堂春夢》里演漢奸的妻子、《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演「接收夫人」、《萬家燈火》中演含辛茹苦的家庭婦女、《舞台姐妹》中演人老珠黃的「戲子」和《早春二月》中演柔弱的寡婦、《南島風雲》中演抗日游擊隊的女護士符若華等,這些角色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秦怡(1922~)天生麗質,兩只大眼睛特別吸引人。著名劇作家吳祖光說:「她的美麗身姿和特別明亮的一雙眼睛把許多人吸引住了。」電影界漂亮的女明星不少,但像秦怡這樣有成就的不多。她從不以天生麗質為滿足、為本錢,她更注重勤奮進取,她的成功靠的是真本事。在抗戰時期,她就與白楊、舒綉文、張瑞芳,一起被稱為抗戰大後方的重慶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1947年,抗戰勝利後秦怡回到上海,作為特約演員,先後在《忠義之家》、《無名氏》、《遙遠的愛》、《母親》、《失去的愛情》等影片中飾演主要角色。
新中國成立後,秦怡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演員劇團副團長,曾主演《農家樂》、《馬蘭花開》、《兩家春》、《摩雅傣》、《北國江南》、《夢非夢》等影片,並在《女籃5號》、《鐵道游擊隊》、《林則徐》、《青春之歌》、《雷雨》、《海外赤子》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1983年由她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上海屋檐下》(兼任藝術顧問),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她那不同凡響的表演技巧和具有東方女性魅力的風韻。她參演過30幾部影片,無論是大角色、小角色,甚至是「跑龍套」的群眾角色,她都全心全意去演,以真實、自然,毫無矯揉造作的演技征服了幾代影迷。 林青霞(1954~),有著「台灣美人」之稱的她,是港台影壇賦盛名的女星之一,縱橫電影界20餘年,獲得台灣影後頭銜,卻選擇在40歲那年嫁給香港商人邢李源,從此淡出影壇,她戲劇性的生涯轉變,讓人印象深刻。林青霞18歲豆蔻年華之際,以電影《窗外》的女主角江雁容迅速走紅,成為影壇閃亮的一顆新星。1975年,21歲的她在中影《八百壯士》中,飾演泅水渡江為八百壯士贈旗的女童子軍楊惠敏,隔年獲第22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早期的她讓影迷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她演《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等瓊瑤小說改編的電影。雖然年紀輕輕就走紅,但林青霞一直很努力轉型,1980年赴美進修表演,1984年又到美國聖地亞哥國際大學進修表演的相關課程。1990年更以《滾滾紅塵》,獲得第27屆金馬獎影後。1991年, 林青霞出演《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掀起了反串的熱潮, 她的反串形象另人難忘。 林青霞塑造了無數經典形象,例如經典的東方不敗令人印象深刻,至今仍被台灣人奉為走下神壇的美人。 劉曉慶(1955~)曾經是中國最著名的電影明星,先後拿過6次「金雞」和「百花」獎,就是現在,她也還身處影視攝制第一線。她又不僅僅是一個電影演員,和同齡人一樣,她經歷過20世紀下半葉中國所有重要的歷史時段:三年自然災害、「文革」、改革開放,下過鄉,當過農民、工人、解放軍,比多數同齡人幸運的是,由於她的表演天賦、個人努力和機遇,劉曉慶成功地改變了個人命運,由一個普通的只受過中等教育的川妹子,成為眾所矚目的電影明星。作為女演員,她得到的評價是「表演戲路寬廣,善於捕捉形象,運用生活細節刻畫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
無論你喜歡她,還是厭惡她,認為她有個性也好,自大狂也罷,劉曉慶,這個二十多年來持續引起關注的電影明星,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張曼玉(1964~),「對於一個有實力的女演員而言,是不會在乎走在紅地毯上時的裝束的。」成為本屆戛納影後之後,張曼玉用優雅而溫情的方式記下「這一生中難忘的時刻」,美麗的自信卻呼之欲出。
張曼玉最大的優點就在於,能在塑造千面人物的同時又展示出屬於角色的特有魅力,而能做到其中的一點,就足以使一個演員獲得成功了。
也許我們已經不記得張曼玉獲過5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4次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以及柏林戛納雙料國際影後等其他大大小小的獎項,但《阮玲玉》里她的美麗哀愁、《滾滾紅塵》中她的靈動慧黠、《新龍門客棧》里的她潑辣狐媚、《花樣年華》里她的隱忍孤寂……張曼玉20年的演藝人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一句話:「所謂美女,是時光雕刻成的!」一個女人在歲月與鏡頭里不斷地修正著自己,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做不會隨時光被遺忘的風骨與美麗。
鞏俐(1965~)稱得上中國影壇的一個奇跡,由於與著名導演張藝謀的成功合作,在短短四五年的時間里,她從戲劇學院的學生成長為一名國際知名影星。她是中國女星的國際代言人。她創造了中國影人闖盪世界影壇的奇跡。她是第一個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女演員,第一個代言法國化妝品品牌歐萊雅的中國女星,榮獲法國騎士榮譽勛章,被「peoplemagazine」收錄為世界上最美麗的50個人之一,加拿大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上的特別獎,第51屆戛納電影節的特邀嘉賓,被奧斯卡委員會接納為會員,還是柏林、威尼斯、東京等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當年從紅花轎中走下來的九兒,呼啦一下就把這么多的耀眼光環都攬於懷中。
使鞏俐的表演邁向高峰的是1992年張藝謀執導的《秋菊打官司》,片中演員賦予角色的生活實感深深打動了觀眾,秋菊不僅使鞏俐榮膺「金雞」、「百花」雙料皇後,而且在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女演員獎,這是大陸女演員首次榮獲國際大獎。
『叄』 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
《趙一曼》。1949年,石聯星進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並主演了影片《趙一曼》,成功塑造了革命戰士趙一曼的英雄形象。
因為石聯星是一個老革命,她對趙一曼這樣的職業革命家十分熟悉,再加上她多少年積累的表演經驗,詮釋的「趙一曼」真實可信,這一藝術形象曾給當年的軍民以巨大的鼓舞。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石聯星調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也就是在這一年,她因主演《趙一曼》而榮獲國際電影節演員優等獎。
(3)新中國成立來中國電影演員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33年,女共產黨員趙一曼與她的丈夫老曹,受命在日軍佔領下的哈爾濱市電車工人中開展工作,組織工人罷工。敵人懾於群眾聲威,表面上佯裝讓步,暗地裡卻加緊部署鎮壓。趙一曼洞察此情,在罷工勝利後迅速組織轉移。老曹不幸被捕,不久即被殺害。趙一曼轉移到農村後,動員教育農民,組織起一支抗日隊伍,活躍在珠河兩岸。
1934年秋,他們又與王團長率領的一支抗日隊伍在珠河附近的山裡會師。1935年冬,傳來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的消息,部隊舉行聯歡晚會, 營地卻被敵人發現,敵人蜂擁而來,將整座山團團圍住。趙一曼當機立斷,囑王團長率部突圍,她帶著一個排留下掩護,終因負傷而被俘。
敵人對她誘降,被嚴詞拒絕。繼而又加嚴刑拷打,她仍不屈服。敵人得不到任何口供,又唯恐她傷重死去,斷了線索,便把她送入醫院。在醫院里,她對護士小韓和敵人派來監視她的看守反復講述抗日道理,曉以大義。 不久,他們兩人自動提出願與趙一曼一起逃走,投奔抗日隊伍。
某夜大雨滂沱,趙一曼等三人逃離醫院。中途被敵人追上,抓回獄中。臨刑時,她大義凜然,面無懼色,英勇就義 。
『肆』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演員是誰
是石聯星。
新中國成立後,石聯星積極獻身於年輕的人民電影事業。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石聯星不負眾望,塑造的趙一曼英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給億萬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她也因此獲得1950年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優秀女演員表演獎」,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電影節獲獎的女演員,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此後,她又主演了《湖上的斗爭》等影片,參加了中蘇合拍的《風從東方來》的導演工作。
石聯星逝世時間
20世紀50年代,石聯星調入北影工作,擔任演員、電影學校教員等職務。後來為了支持丈夫凌子風的工作一度退出影壇。1961年至1979年,她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擔任導演。重返話劇舞台後,她與歐陽山尊等同志合作導演了《漁人之家》《紅岩》《年輕的一代》《生活的彩練》等多幕劇。
十年浩劫之後,她帶病深入生活、寫劇本,一直沒有停止藝術創作。1984年8月1日.石聯星因病逝世,享年70歲。
『伍』 內地男老戲骨一覽表有哪些人
內地男老戲骨有:
1、游本昌:
焦晃,1936年7月8日生於北京。1959年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進入上海青年話劇團工作,出演了《秦王李世民》、《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和《美國來的妻子》等話劇作品。
『陸』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演員是那些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陳凱歌擔任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分別取材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祖國經歷的無數個歷史性經典瞬間。講述普通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聚焦大時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的關聯,喚醒全球華人共同回憶。
演員:
葛優、黃渤、任達華、王天辰、佟麗婭、張嘉譯、張譯、王千源、歐豪、劉濤、劉昊然、陳飛宇、惠英紅、杜江、宋佳主等。
『柒』 八位健在的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今昔對比,他們都在優雅中老去
正所謂艱苦的環境最考驗一個人的氣節,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很多人都把演員這行職業視為走向名利雙收的快速通道,以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和名氣最大化為終極目標。
如今年輕一代的演員他們根本想像不到過去的一些演藝界前輩們在飾演某個角色時先到實地體驗生活的情景,像於洋和楊靜當年就是在一起合作影片《衛國保家》時被導演安排體驗生活的時候相識和相戀了。
比如田華,她直接 參加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跟隨劇社冒著炮火到各地進行宣傳演出。又比如秦怡,她因為宣傳抗日救國而輟學,曾經到過抗美援朝戰場演出。
關於老一輩演員們的感人事跡實在太多了,對於那個時代的演員們,他們不單單塑造了一個個精彩難忘的人物角色,在他們身上更多的是某種精神所在。
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這個稱號誕生於1961年,他們便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一種精神的象徵, 一個新舊 社會 變遷的見證,一座 風清氣正 的銀幕畫廊高聳的豐碑。
60年過去了,當中有14人已經先後離世,如今仍然健在的僅僅只有8人,他們無疑是演藝界的國寶。
1,王曉棠,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全國最紅的女星就非王丹鳳莫屬了,而到了六十年代,王曉棠是當之無愧的國內第一女星。「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成為那個年代影迷們的心聲。
作為唯一一位擁有少將軍銜的演員,在王曉棠身上總有一種 英姿颯爽的氣質與魅力。今年87歲的她已經從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的職務退休了多年。
2015年9月19日,王曉棠獲得 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獎。2020年9月,獲得新時代國際電影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十佳電影女演員獎。
2,王心剛,有紅色小生之稱的 他是老影迷心目中的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大帥哥,同時他還是實力派、演技派。這足以證明那時代對於「帥哥」的定義必須是陽光、英氣,有男子氣概的,如今的小鮮肉身上根本無法找到那種男性的氣質。
王心剛今年88歲,自從息影後他就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目前他和妻子 楊昭彩主要定居在北京,有時候也會回到家鄉大連居住一段時間。
3,秦怡,自從去年於藍離世之後,秦怡成為了目前健在的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當中最為年長的一位,今年一月份,秦怡過了她99周歲的生日。她是一位端莊秀美、溫柔賢淑、堅毅柔韌的上海姑娘,一生當中擁有輝煌無比的演藝事業。
然而生活生的秦怡實在坎坷,前夫 陳天國 出軌,後來 在病床邊照顧金焰二十餘年,兒子因為在某個時代受到驚嚇過度患上精神分裂症,秦怡為此照料了兒子幾十年,直到2007年兒子去世。晚年的秦怡孤獨一人,但是他卻展示出中國女性的無比美麗與剛毅。
4,祝希娟,當年因為 《紅色娘子軍》當中的吳瓊花一角一夜成為她獲評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的時候才23歲, 祝希娟今年83歲,相對與秦怡等人來說她還是年輕人。祝希娟頑強、 豪放、 健康 、 朴實、 剛健、深邃的形容也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8年 祝希娟獲得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如今的她仍然活躍在演藝圈當中,去年她出演了打拐題材電影《天下無拐》和劇情電影《 空巢 》。
5,於洋, 八路軍出身的於洋一直都給觀眾一種一身正氣的氣質,他參加過包括四平保衛戰、長春圍殲戰、渡江戰役等多場重要戰役在影視作品當中他也往往也軍人領導的形象出現。
今年於洋91歲,他的太太楊靜92歲。兩人在1950年合作電影《衛國保家》時一見鍾情,如今他們已經相愛超過70年。 2005年,他們的獨子於曉陽在籌拍電影《 北緯30度 》時候回家途中因為哮喘病突發而離世,年僅45歲, 後來他們兩夫妻在相互鼓勵下才慢慢減少喪子之痛。
6,謝芳, 1959年,參演人生第一部電影《 青春之歌 》,從此開展她的演藝事業。謝芳出生於書香世家,所以無論戲里戲外 謝芳 都散發著一種書香氣質,她被譽為新中國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謝芳今年86歲,她的丈夫張目是著名歌唱家, 國家一級演員,原 中國歌劇舞劇院 原歌劇團團長,她丈夫今年91歲。如今的謝芳同樣還活躍在影視圈當中,2021年2月26日,參加《 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元宵晚會 》,與田華、李光羲等演唱歌曲《到人民中去》。
7,金迪,當年金迪因為電影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當中的充滿青春活力、朝氣蓬勃的農村年輕女性 孔淑貞一角而一夜爆紅,她也因此 一躍成為新中國22大影星。金迪出演的電影不多,她的主要成就來自話劇方面。
自八十年代開始,金迪到了深圳電視台任導演,她曾一手打造過多台大型晚會、 大型歌舞、電視劇。如今88歲的金迪和89歲的丈夫 崔屹峰隱居在深圳,平時十分低調的他們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日子還過得十分幸福愜意。
8,田華,1950年,田華主演的電影《白毛女》曾經轟動全國,她的喜兒形象和陳強的黃世仁直到今天仍然被觀眾所銘記。1958年,田華 在 歷史 題材影片《 黨的女兒 》中塑造的李玉梅同樣讓人難以忘懷。
田華今年93歲,她的丈夫蘇凡是著名藝術家,是開國大典天安門舞美設計的負責人,蘇凡在2016年因為癌症去世, 她的兩位兒媳死於乳腺癌小兒子死於肺癌,讓人痛心不已。目前的田華身體還十分硬朗,今年央視元宵晚會她還出來獻唱。
『捌』 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什麼影片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趙一曼》的主演石聯星。
《趙一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沙蒙執導,石聯星主演,於1950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講述了東北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最後英勇獻身的故事。
石聯星以此片獲1950年第五屆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新中國成立後,石聯星積極獻身於年輕的人民電影事業。
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戰士趙一曼的英雄形象。此後,她又主演了《湖上的斗爭》等影片,參加了中蘇合拍的《風從東方來》的導演工作。
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
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
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