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誰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張曼玉。張曼玉是獲得演員榮譽最多的華語電影演員。
B. 張曼玉的隱退,是華語電影最大的遺憾
文丨April
華語電影圈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張曼玉巔峰隱退。
1992年,二十八歲的張曼玉憑藉此片獲得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銀熊獎,一戰封神。
能夠主演《阮玲玉》這樣的傳記片對於任何一個女演員來說都是極其幸運之事。她是這部影片的絕對中心,是導演關錦鵬和編劇邱剛健創作的核心用力點,其餘一眾大小人物都要陪襯她烘托她,圍繞著她打轉,彷彿各人都有一道光打在她身上,照見她的不同面向。
就人物精雕細琢的程度及其所折射的光華而言,《阮玲玉》之於張曼玉不亞於《霸王別姬》之於張國榮。影片中的數場戲中戲(尤其是復演《神女》中點煙的那組鏡頭),影片接近結尾處的那場交際舞,以及貫穿影片始終的大量特寫,都顯示了表演者讓人嘆為觀止的肢體和表情的表現力和控制能力。
但這還不是這部影片的表演之魂。作為一名女演員與另一名女演員隔著半個多世紀的對話,《阮玲玉》借張曼玉之力在華語電影中重新詮釋了女演員的性感。一個死於「人言可畏」的女星,在這種重新詮釋中散發出一種主體性的光芒。
在影片的紀錄部分,張曼玉說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阮玲玉身上「騷到骨頭里」的魅力和迷人的笑,我們被《阮玲玉》吸引,恐怕首先是被張曼玉表演出來的性感吸引。
在文本層面,這種性感參考的是好萊塢的德裔女演員瑪琳·黛德麗(參見影片中阮玲玉和蔡楚生的對話),在表演層面,張曼玉將一種具有攻擊性和殺傷力的性魅力潛藏在綿柔溫潤的外表之下,於無形中俘獲他人的慾望,而避免成為慾望的對象。
無論中外電影中,女演員的性感普遍難逃一種被凝視被觀看的客體性,「性感尤物」和「花瓶」這樣的修辭,指向的都是這種客體性。但觀眾絕不會將這樣的詞用在張曼玉的阮玲玉身上,她的性感極具張力又同時拒絕男性凝視,這是阮玲玉這一角色的反抗性和《阮玲玉》一片的反叛性的影像核心,雖然是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傳達出來的。
《阮玲玉》在張曼玉的職業生涯中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此前她已經累積了近五十部影片的表演經驗,距離《旺角卡門》這部對她的表演具有啟蒙意義(用她自己的話說是「開竅」)的影片也已過去三年時間。人們已經在她的數部作品中,並將在她更多的作品中看到一個天才演員的層層蛻變和步步成長。
我們能從張曼玉身上觀察到一個天才女演員和香港電影之間復雜的互相影響。
其一,是香港電影工業對女明星個人的千錘百煉,既包含了高強度和高產量,也包含了「花瓶」這種性別刻板角色的重復性輸出,在這種工業中,絕大多數女演員,尤其是在工業中被歸類為性感的女演員(比如王祖賢、鍾楚紅)都不可避免地重復花瓶的命運,以巔峰期一年十部影片左右的產量生產著類型角色,並在人到中年後退出行業。張曼玉在剛出道的四五年間,也一直掙扎在「花瓶」的帽子下;
其二,是香港電影在藝術維度上對天才演員的發掘和滋養。是王家衛發現了張曼玉身上天才的一面,並指點了她,同樣,也是王家衛啟蒙和指點了梁朝偉(參見《阿飛正傳》結尾兩分鍾的長鏡頭)。
王家衛對張曼玉的指點,其實就是提供給她足夠的表演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演員可以擺脫「動作——反應」的工業慣性,使表演成為表達。於是有了《旺角卡門》里那場著名的告別戲,僅靠肢體和表情深入地表達一種極致的情緒,這是一個天才演員的表演特質,這種特質將逐漸形成風格,成為張曼玉日後作品的標簽。
其三,是天才的特質得以確認後,作為一種新鮮的能量反哺電影工業。
張曼玉曾說,自從《旺角卡門》讓她開竅後,角色仍舊是那些角色,但對她而言一切都不同了。
這仍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今天的人很難想像,張曼玉出演《阮玲玉》的同一年,她一共拍攝了十部影片。《阮玲玉》拍了三個月,是張曼玉第一部同一時間只拍一部戲的影片,之前都是兩三部同時拍。而她以這樣的速度產出,質量仍然高到不可思議。
1993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張曼玉有兩部風格迥異的影片同時提名,從而出現了自己跟自己競爭的凡爾賽局面。一部是這部非常安靜的《阮玲玉》,另外一部則是非常熱鬧的武俠片《新龍門客棧》。
如果說張曼玉是《阮玲玉》的絕對中心,那麼到了《新龍門客棧》中,她則展現了一種將所有注意力霸氣地拉向自己的能量。她扮演的人肉饅頭店老闆娘金鑲玉,八面玲瓏艷光四射,綜合了黑色電影中「致命女郎」(femme fatale)的危險性和徐克電影的活潑性,再次拓寬了性感的邊界。如果說《阮玲玉》拒絕男性凝視,《新龍門客棧》則是在調戲和挑釁男性凝視。華語電影到目前還找不到一個能超越金鑲玉的「類型角色」。
下一年,張曼玉和徐克導演再次合作,出演《青蛇》。《青蛇》仍然關乎性感,張曼玉此次詮釋的是一種兼具天真和野性的蛇妖的性感。這個角色在片尾時陡然嚴肅,她在正面特寫鏡頭里用介於悲憫和輕蔑之間的目光凝視著已經喪失五感的許仙,通過這種主體性意味濃厚的長久凝視,張曼玉讓觀眾在瞬間感受到了小青的覺醒,以及覺醒後面的傷痛。這是一種對男性凝視的報復。
即使放在世界電影里,像張曼玉這樣可以將性感演繹得千變萬化的女演員也鳳毛麟角。多數女演員只能表達一種性感,即她自身的性感向角色的溢出,而張曼玉表達性感更像是角色的靈魂附體。如果試圖找出這些千變萬化的角色的共同之處,那就是一種巋然不動的主體性。這是來自於張曼玉本人的主體性,這種主體性,也可以看作她的作者性。
與此同時,我們還能在這些角色身上看到一種高度精確高度控制的表達能力。自《旺角卡門》之後,我們很難在她的作品中看到失去控制和節制的時候。精確度和控制力,在某種程度上是黃金時代香港一流演員和一線藝人的共同的自我要求,為達到這種要求的必要努力和付出,通常被人稱贊為敬業精神。
張國榮去世後,張曼玉在《電影手冊》上追懷他時,有這樣一段回憶:
「記得《阿飛正傳》的某夜班戲,我特別注意到一件事,我們正准備拍當晚最後的一場戲,當時已臨近天光,那場戲講述我的角色回到那個傷了她心的男人家裡,執拾私人物品,鏡頭是向著我的,你只會看到他的背部,而最後他會離開鏡頭返回房間,當時每個人都很疲倦,我們心中只想著一件事,便是早點拍完可以回家睡覺,當工作人員忙於打燈及准備鏡位時,我看見Leslie獨個兒地在綵排,他要練到那走向走廊盡頭的腳步聲最准確為止。
「《阿》片是早期同步錄音港產片的其中一部,當時Leslie已經意識到這些細節對整部電影及演員的重要性,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我必須承認我已靜靜地向他偷了師,在我日後的電影中大派用場。」
《阮玲玉》之後,張曼玉徹底告別了花瓶身份。此時的她,對內,已經完成了從明星向演員的轉化過程(這一過程應該開始於《旺角卡門》,當時她認識到「明星只是一時,演員卻是永遠」),對外,開始以「獎在我手裡,你們講什麼我不理」的態度叱吒香港影壇。
她成為了華語電影中戲路最寬的女演員,什麼類型的影片和角色都能演,也不依賴任何導演,不和任何一位導演長期綁定。很多時候不是導演在加持她,而是她在加持導演。只要她出現在影片里,她就能自動成為影片的能量中心,牢牢抓住觀眾的視線。
1996年,張曼玉出演《甜蜜蜜》,那個又哭又笑地確認豹哥屍體的特寫長鏡頭將她的演技推向了神壇。
這個鏡頭她本人並不夠滿意,熟悉她作品的觀眾或許還能想起這樣一組譜系來,除了上面提到的《旺角卡門》和《青蛇》,還有《愛在別鄉的季節》里她終於拿到簽證後對著梁家輝喜極而泣的鏡頭,《滾滾紅塵》里她去陋室里看望林青霞、兩人相擁時笑中帶淚的鏡頭,以及《東邪西毒》里肝腸寸斷、彷彿生命在一寸寸枯萎的鏡頭。
導演們多喜歡用特寫長鏡頭來表現這些片段,這種鏡頭選擇或許未必是影片美學的內在要求,而是為了記錄下張曼玉表演的完整性,一種混合了爆發力和控制力、深度和豐富度的完整性,並將之作為影像上的華點。
在華語電影界,像張曼玉這樣戲路寬廣而表演風格又深而細的女演員,找不到第二個。即使在男演員中,能夠跟她對標的,似乎也只有一個梁朝偉。而這兩人,風格既可以對接,早年又同樣受益於王家衛的點撥,卻造化弄人般地在多部共同出演的影片中擦肩而過,一直要等到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才有了第一次對手戲的合作。
《花樣年華》是一部徹底的二人戲,所有的表演張力都要在兩個演員之間發生。影片的大設計是束縛感,用緊身的旗袍和西裝束縛住兩人的身體,將禁忌之戀的表達出口緊緊局限在微表情和微動作上。但在創作方法上卻是王家衛將王氏即興創作方法貫徹得最徹底的一部影片。
張曼玉在這部戲拍攝的前期可能遭受了《旺角卡門》以來最大的挫折,她以往的表演方法建立在對人物的完全掌握上,而這次在《花樣年華》的片場她對人物幾乎毫無掌握。
習慣了王家衛的梁朝偉則表示掌握過多的信息會限制創造力。在兩人的搭檔關系中,梁朝偉是更放鬆的那一個,是他的放鬆能力某種程度上幫助張曼玉進入一種即興創作的氛圍中。而張曼玉是能量更多的那一個,她能激發對方的創作熱情。這是一種互補的創作關系。
在張曼玉的作品譜系中,《花樣年華》應該是《阮玲玉》之後第二部精雕細琢的影片,而且雕琢程度有過之無不及(拍攝時間長達15個月)。影片展示了一對完全處於同一個交流頻率的靈魂搭檔,在極細微處來往碰撞的能量流動。這對演員來說,是一種巔峰體驗。
《花樣年華》的合作,因其難以超越而有一種 歷史 終結的意味。其實這部影片在很多層面都有一種 歷史 終結的意味。香港電影此時已經盛極而衰,黃金時代悄然落幕,《花樣年華》就像是落日余暉中最璀璨的一抹顏色。
張曼玉的藝術生命,很大程度上和香港電影的生命力共生,她本人的創作量已經從九十年代末開始劇烈減產,逐漸進入一種「永遠有檔期,又永遠無檔期」的令所有人都既期待又無奈的階段。已經拍過近八十部影片,演遍各種類型的電影和角色的她,對所有的演出邀請都報以審慎而挑剔的態度,她既因為語言問題拒絕過侯孝賢的《海上花》,也推辭過蔡明亮,更數次拒絕出演好萊塢電影中作為他者的花瓶角色。
就國際影響力而言,張曼玉在歐洲的知名度遠遠高於她在北美的知名度。1996年,她出演了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的獨立影片《迷離劫》,在一部虛構的關於電影的電影中扮演她自己。
這部影片在創作上的原動力來自於阿薩亞斯對張曼玉的迷戀,在他眼中,張曼玉的氣質既摩登,又有一種默片時代女明星的古典之美。《迷離劫》的故事情節是法國電影圈邀請香港女星張曼玉復演1915年的法國電影《吸血鬼》。
阿薩亞斯巧妙地張曼玉處理成一個鏡像角色,影片中法國人將張曼玉視為他者,這是一個東方演員在西方的真實處境。阿薩亞斯有意地暴露這種他者性,並以這名他者為鏡,反思法國電影文化的自我中心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迷離劫》是一名具有自省精神的西方電影作者以最有分寸的方式接近和理解一名東方女演員。
2004年,阿薩亞斯為張曼玉量身定做了一部《清潔》,張曼玉的形象在此片中得到了徹底的去他者化處理。
她扮演了一個嗑葯的搖滾歌手(同時也是一個為生活掙扎的母親),操練著熟練的英語和偶爾的法語及廣東話,以彪悍的姿態遊走在溫哥華、巴黎和倫敦之間。這是一個徹底國際化的形象,既跟移民問題和身份問題毫無關系,也跟東方性感毫無關系,人物由表及裡都以硬度與銳度見長。
影評人Roger Ebert說,僅從技術角度而言,世界上也沒有幾個女演員能勝任這樣的角色。張曼玉憑此片在戛納電影節封後,成為第一位獲得戛納最佳女演員的亞洲演員。
《清潔》是阿薩亞斯對張曼玉愛意深沉的表現(盡管兩人當時已經離婚),因為他盡最大的可能讓張曼玉在一部西方電影里實現了去他者化,讓世界(尤其是歐洲)認可了一位東方女演員非常硬核而純粹的演技。被他者化,基本上是華人女演員國際化之路的宿命。在華語電影史上,從上個世紀的黃柳霜到這個世紀的鞏俐和章子怡,如果想走國際化之路(尤其是進軍好萊塢),很難逃脫這樣的宿命。
張曼玉或許是華語電影中最高格的演員,任何時候都牢牢把握著自己的主體性,任何時候都不會降格以求。她是許多演員心目中的理想,大概只有演員同行才能真正心知肚明她曾經達到的遙不可及的專業高度,以及支撐這種高度後面的一顆強悍而自由的靈魂。
其實她還是很多人心目中做人的理想。不被盛名所累,從不重復自己,永遠活在他人對她的定義和期待之外。
她還曾說過「人不一定要美,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費人生」。當一個人追求自由和有趣時,很多東西都可以拋下,包括這個讓世界上多數女性尤其是女明星負累一世的對美的要求。
她甚至也已經拋下了電影,這或許是華語電影的遺憾,但卻不是張曼玉的遺憾。
C.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誰
我知道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張曼玉。張曼玉是獲得演員榮譽最多的華語電影演員。個人榮譽涵蓋十一個國際電影節,並以五屆金像影後和電影《甜蜜蜜》九項獎保持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後榮譽及主演影片獲獎項目最高紀錄,四屆金馬影後和電影《人在紐約》八項獎保持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後榮譽及主演影片獲獎項目最高紀錄。
她回答:「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我現在每天生活的時候,才覺得自己開始做人。演了無數次別人,終於可以做一回自己。」對於外界耿耿於懷的魚尾紋和細紋,張曼玉道:「為什麼非要年輕、沒有皺紋才是美呢?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費人生」。
D. 戛納首位華誼封後的女演員是誰
首位是鞏俐。
鞏俐,鞏俐是山東濟南人,出生在遼寧沈陽,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在她不到一歲時,由於父母的工作調動,隨父母搬到了泉城濟南;她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夢想著有一天能當一名歌唱家。鞏俐在濟南三和街小學度過了最初的6年學生時代,小學二年級時,她就被學校推薦到濟南人民廣播電台唱兒歌,當時在濟南十二歲以下的兒童中小有名氣。在濟南市第二中學鞏俐度過整整六年的中學生涯,當時是校文藝隊的一員,經常活躍在泉城中學生的舞榭歌台上。
1965年12月31日出生,電影演員,1989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聯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聯合國糧農大使。
1987年,鞏俐主演電影《紅高粱》而一舉成名;1992年,鞏俐憑借《秋菊打官司》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獲得威尼斯影後的華人;1998年,被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與文學勛章」軍官勛位。80年代至90年代期間,鞏俐主演的電影《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分別獲得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成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2000年,獲得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及藝術成就大獎;2004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紀念大獎;2010年,鞏俐被法國文化部晉升為「藝術與文學勛章」司令勛位。
E. 中國哪些演員拿到過戛納電影節的表演獎
第47屆(1994年):男演員獎:葛優《活著》。
第53屆(2000年):男演員獎: 梁朝偉《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中國香港 )。
第57屆(2004年):最佳女演員獎:《清潔》(Clean)(法國) 張曼玉。
華語電影獲獎名單:
至今唯一獲金棕櫚獎的華語電影《霸王別姬》
1959年,台灣話劇界元老田琛的《盪發與聖女》成為第一部正式參加戛納金棕櫚獎角逐的中國影片。
李翰祥(台灣導演):1960《倩女幽魂》、1962《楊貴妃》、1963《武則天》入圍」金棕櫚獎「。
《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戛納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第17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俠女》奪得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的最高綜合技術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金棕櫚」大獎,侯孝賢《戲夢人生》獲評審團獎。
1994年《活著》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獲最佳男主角(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王》獲得戛納最高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獲得戛納最佳藝術成就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最佳導演獎。
2004年張曼玉獲戛納影後
2004年,張曼玉憑借法國電影《清潔》斬獲戛納最佳女主角桂冠(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
2005年,鞏俐獲得「戛納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得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江城夏日》獲「一種特別關注」單元大獎。
2007年,王家衛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同時成為開幕影片,這也是戛納電影節六十年來第一次以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
2009年,《春風沉醉的晚上》梅峰獲最佳編劇獎(繼王小帥《左右》柏林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編劇獎)
2010年,王小帥《日照重慶》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
2013年,賈樟柯的《天註定》獲得最佳編劇獎。
2015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宣布,「金馬車獎」授予中國導演賈樟柯(第一位華人導演獲該獎);台灣導演侯孝賢執導的《刺客聶隱娘》奪得最佳導演。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短片「金棕櫚」獎 。
2018年,中國導演魏書鈞短片《延邊少年》獲評審團特別提及獎。
F. 第一位獲得戛納影後的中國人
第一位獲得戛納影後的中國人是張曼玉。
2004年,張曼玉憑借法國電影《清潔》斬獲戛納最佳女主角桂冠,也是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
(6)首位嘎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擴展閱讀:
張曼玉獲獎記錄
1、國際A類電影節
2007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獲獎)
2005第2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電影藝術傑出貢獻獎(獲獎)
2004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清潔》(獲獎)
1992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阮玲玉》(獲獎)
2、國際B類電影節
1990第8屆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愛在別鄉的季節》(獲獎)
3、法國電影凱撒獎
2005第30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女主角獎《清潔》(提名)
4、台灣電影金馬獎
2000第3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獲獎)
1997第3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甜蜜蜜》(獲獎)
1992第2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新龍門客棧》(提名)
1991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阮玲玉》(獲獎)
1990第2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滾滾紅塵》(獲獎)
1989第26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人在紐約》(獲獎)
5、香港電影金像獎
2003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英雄》(提名)
2001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獲獎)
1998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宋家皇朝》(獲獎)
1997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甜蜜蜜》(獲獎)
1993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阮玲玉》(獲獎)
1993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新龍門客棧》(提名)
1991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滾滾紅塵》(提名)
1991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愛在別鄉的季節》(提名)
1990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不脫襪的人》(獲獎)
1989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旺角卡門》(提名)
1985第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緣份》(提名)
6、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2003第8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英雄》(提名)
2001第6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提名)
1998第3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宋家皇朝》(提名)
1997第2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甜蜜蜜》(獲獎)
7、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2003第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受歡迎女演員獎《英雄》(獲獎)
2001第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演員獎《花樣年華》(獲獎)
8、亞太影展
2000第45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提名)
1997第42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甜蜜蜜》(獲獎)
9、影評人協會獎
2001第2屆亞洲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獲獎)
1996第3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獎《甜蜜蜜》(獲獎)
1993第3屆日本影評人大獎最佳女主角獎《阮玲玉》(獲獎)
10、其他電影獎項
2007第14屆美國Chlotrudis獎最佳女主角獎《清潔》(提名)
2007香港特區十周年電影選舉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獲獎)
2005第3屆義大利在線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獎《英雄》(提名)
2005第28屆美國亞裔國際電影節演藝成就獎(獲獎)
2005第31屆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第二名《清潔》(獲獎)
2004第5屆美國Cinemarati獎最佳女配角獎《英雄》(提名)
2004第24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表演成就獎(獲獎)
2004第30屆西雅圖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第三名《英雄》(獲獎)
2002第9屆美國Chlotrudis獎最佳女主角獎《花樣年華》(提名)
2001第28屆巴西SESC電影節最佳外國女演員獎《花樣年華》(獲獎)
2001第22屆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花樣年華》(獲獎)
1992第28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阮玲玉》(獲獎)
11、時尚獎項
2008時尚COSMO年度女性大獎(獲獎)
2008《VOGUE》雜志時尚偶像大獎(獲獎)
2008英國WGSN「影響全球時尚界的十大明星」(獲獎)
2007ELLE風尚大典風格偶像獎(獲獎)
2006中國風尚大典風尚國際典範獎(獲獎)
12、綜合獎項
2015美國《娛樂周刊》「影史上被奧斯卡忽視的51個偉大表演」第43位(獲獎)
2014日本《電影旬報》「AllTimeBest百大外國影星」女演員第22位(獲獎)
2013美國德州mysanantonio網站「2013年全球最美女人93人」(獲獎)
2010《文史參考》影響歷史的100位傑出女性(獲獎)
2007美國《紐約時報》年度世界影壇22位偉大的表演者(獲獎)
2006OscarWatch網站影史百大最佳表演第29名(獲獎)
2005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獲獎)
2005法國《Studio》年度最受歡迎外國女演員第五名(獲獎)
2005香港UA院線「全港最高票房電影頒獎典禮1985-2005」全港最高票房女演員第二名(獲獎)
2004香港星光大道首批表彰者(獲獎)
2004法國巴黎市政府頒發金質獎章(獲獎)
2004《大眾電影》「中國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女明星」(獲獎)
19911991年度香港藝術家年獎之銀幕演員獎(獲獎)
13、電影節評審
2010第10屆馬拉喀什國際電影節評委(獲獎)
2007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獲獎)
2004第24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獲獎)
1999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獲獎)
1997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獲獎)
G. 首位在戛納高分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她是誰呢
張曼玉 ,她的名氣非常的大,有過很多的作品,顏值也非常的高,所以非常的成功。
H.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鞏俐還是張曼玉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張曼玉。
2004年5月22日張曼玉憑借《清潔》獲得第57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亞洲影史首位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後。
張曼玉是獲得演員榮譽最多的華語電影演員,個人榮譽涵蓋十一個國際電影節,並以五屆金像影後和電影《甜蜜蜜》九項獎保持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後榮譽及主演影片獲獎項目最高記錄,四屆金馬影後和電影《人在紐約》八項獎保持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後榮譽及主演影片獲獎項目最高記錄。
1992年憑借《阮玲玉》奪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成為中國影史首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佳演員,2004年憑借《清潔》成為亞洲影史首位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後,曾出任五個國際電影節的評審。
I. 戛納影後有哪些
影後張曼玉是一個天才的演員,她對於各種角色都能駕輕熟就,在早期更是出演過很多搞笑幽默的角色,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難忘影像。張曼玉也是迄今華語影壇獲獎最多的電影演員,獎項涵蓋十餘個國際影展。她曾獲過5次台灣金馬獎,5次香港金像獎,一次柏林影展銀熊獎,一個戛納電影最佳女演員,至今都是亞洲唯一一個戛納影後,獲獎記錄迄今沒有人能與之持平。2004年5月23日,張曼玉憑借《清潔》榮獲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不僅宣告了亞洲首位戛納影後誕生,也是華語演員首次因主演西方作品而獲得國際大獎。戛納評審團主席昆汀·塔倫蒂諾給予評價:「張曼玉是當今世界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對於戛納影後給她幾乎沒有經過激烈的爭論,這是我們最容易做出的一個決定,她的表現毫無疑問值得這個榮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鞏俐在中國影壇可謂是獨領風騷,被譽為中國影後、「第五代電影繆斯女神」,是國內影壇最成功的女神之一,她出演過許多著名的電影,塑造了許多經典的角色,拿到過許多國際國內的大獎。她憑借《秋菊打官司》不僅榮膺中國「金雞」、「百花」雙料影後,還拿了威尼斯影後,她主演的電影《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分別獲得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成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她是奧斯卡委員會委員,她擔任過柏林國際電影節主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席、東京國際電影節主席和上海國際電影節主席,她是首位擔任三大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的華人。鞏俐被譽為「戛納的親女兒」,今年戛納電影節紅毯是開場嘉賓,法國官方電視台給了她兩分鍾的鏡頭。
J. 中國只有一人稱得上戛納影後,她是誰
她就是張曼玉, 2004年憑借法國片《Clean》獲得戛納電影節影後 ,同時她也是首位獲得戛納影後的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