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國傳奇演員讓保羅·貝爾蒙多去世,他生前在演藝界是個怎樣的人物
法國有很多很厲害的演員,而讓保羅·貝爾蒙多是其中最著名的演員之一,他一生出演過八十部左右的電影,他的演員生涯可以說是法國電影的一個縮影,他是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演員之一,也是法國的國寶級演員。
讓保羅·貝爾蒙多從年輕到中年,最後到老年,這期間他出演了一個又一個的電影,塑造了許多各式各樣的形象,因此他的演員生涯是法國電影一個時期的縮影,同時也因為他的長相普通,但是在電影中又極具魅力,所以也被人們稱作“法蘭西最丑的美男子”。
當然了,讓保羅·貝爾蒙多的輝煌時期離我們還是比較遠的,大多數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他,但不妨礙我們去哀悼這位偉大的演員。
㈡ 請介紹一些法國喜劇演員路易德菲奈斯
喜劇之王 ,這是去年法國媒體為了紀念這位老人逝世二十周年用的贊美之詞,是不是王我們不去苛求,但他作為喜劇演員的偉大勿庸置疑。Luc也是從小看他的《La Grande Vadrouille》(虎口脫險)長大,對法國第一印象就來自於他的表演。法國鐵桿影迷戲稱菲奈斯為「菲菲」(Fufu ),他們為了一個共同熟悉的人聚在一起,暢談那些不知笑過多少次的電影橋段和故事。
一
1914年7月31日,菲奈斯生於一個西班牙裔中產階級家庭。菲奈斯出生時,戲劇家莫里哀逝世271年,電影之父路易斯•盧米埃爾50歲,列寧44歲,卓別林和希特勒都是25歲,希區柯克15歲,法國喜劇演員讓·迦本和塔蒂分別只有10歲和6歲,奧地利的費迪南大公剛剛被刺,而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領袖戈達爾和特呂弗都還沒有出生。
菲奈斯成長在歐洲歷史上最乾燥、惶恐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當二戰結束時,菲奈斯已到而立之年。在這期間,菲奈斯想在戲劇上有所發展,但他沒能在動盪的歲月找到合適的起點。而是在皮貨店裡撿別針,照相館里當小工,最討厭數字的他還當過會計。1936年,戈爾曼·艾洛蒂(Germaine Elodie)嫁給了在巴黎一間又一間酒吧跑來跑去彈鋼琴的菲奈斯,這是一場歷經6年的失敗的婚姻。酒吧的生活雖然苦,至少在餓的時候可以吃飯店剩下來的東西,爵士樂自由輕松的風格排遣掉了彌漫在被佔領的巴黎夜空中的陰雲。
離婚之後,菲奈斯在朋友的勸說之下決定演戲。他用一幕莫里哀的戲劇通過了當時著名的雷米·西蒙的表演學校的考試。菲奈斯沒有錢支付學費,雷米找他談了一次話,允許他免費學習。在那裡他結識了達尼埃爾·格蘭(Daniel Gélin),這個演藝成績平平的演員最早介紹菲奈斯出演了第一部電影《巴比松的誘惑》,從此他開始了10年跑龍套和小角色的生涯。
如果說顛沛流離的生活環境、煩惱的婚姻以及在追求戲劇和音樂的道路上懷才不遇,算是人生必修課,那麼,與菲奈斯同時代涌現的傑出電影人之多,風格之多樣,發展之迅速則顯得難以預料了。
菲奈斯的年代是法國電影界風起雲涌、人才輩出的年代。與菲奈斯同齡兩位著名的喜劇明星讓·迦本和塔蒂都比他成明早,迦本曾經在40年代因成功地扮演了法國著名偵探小說家西默農筆下的「法國版福爾摩斯」梅格雷探長而成名,塔蒂則因他輕松滑稽的生活輕喜劇而成為法國人心中的偶像,還有菲奈斯最崇拜的喜劇明星費南代爾(Fernandel),加上當時年輕有為喜劇新秀安德烈·布爾維爾(André Bourvil),50年代成了法國電影院里笑聲最多的年代。60年代初,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運動「新浪潮」湧起一批法國新導演,戈達爾,雷諾阿,特呂弗和馬勒,這是一批才華橫溢的電影天才,在菲奈斯演藝生涯最重要的時期,他們都拿出了自己在電影史上叫得響的代表作,法國電影也因而進入了繼「默片時代」後的第二個黃金時期。而新浪潮運動倡導的嚴肅、簡約和寫實的電影風格,恰恰與菲奈斯的誇張諷刺喜劇格格不入。
無論怎麼看,這樣一個時代,對一個腦袋已經謝頂的靠跑龍套出身的喜劇演員來說,都是生不逢時的,但菲奈斯用自己的不懈的努力和獨特的喜劇天賦在這樣的時代脫穎而出。1965年,菲奈斯與導演烏里和同伴布爾維爾合作的《虎口脫險》,在法國新浪潮電影沉重的現實主題與左岸派晦澀模糊的影像中灼灼而立,成為歷史上最好看、最受觀眾歡迎的戰爭喜劇,影片中那個自私尖酸的指揮家和老實愚笨的油漆匠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無以計數的笑聲。
二
從影40年的菲奈斯,因為跑過太多龍套以致於無法統計他到底演過多少部電影,在第一部電影中他演一個天堂的看門人,接著是酒吧服務生,銀行職員……,他在成名前60多部電影中演了無數令人難忘的配角,最終他在最輝煌的六七十年代以一種「激進的諷刺」風格彌補了喜劇青黃不接的電影空白,塑造了一系列「費奈斯式人物譜」。
芳托馬斯是法國最有名的江洋大盜,他在電影中的出鏡率比「法國版福爾摩斯」梅格雷探長都高,默片時代著名導演路易·菲亞德(Louis Feuillade)在1913到1914年間,用5部電影講述了記者方道爾(Fandor)和警察局長吉弗(Juve)共同追捕大盜芳托馬斯的故事。在影片中,芳托馬斯是一個善於喬裝改扮殘忍狡猾的罪犯,從事暗殺、詐騙和搶劫,警官吉弗(Juve)則是芳托馬斯的剋星,他冷靜,足智多謀,幾次將芳托馬斯送進監獄。後來有很多人先後翻拍芳托馬斯故事,但都不成功。直到導演安德烈·胡奈貝爾(André Hunebelle)決定讓菲奈斯出演警官吉弗,芳托馬斯的故事甩掉了「驚悚現實主義」的陳舊路數,重新給這個傳奇故事點燃了爆笑的喜劇氣息。「菲奈斯版本」的芳托馬斯故事裡,他把吉弗演成了一個自負刁蠻的小老頭,使他比傳說的更生活化,更具有現實的諷刺意義,這個願意打口哨招呼下屬,絲毫不具備當警察的身體素質的局長,對芳托馬斯憎恨不已,卻總成為芳托馬斯耍來耍去的活寶。
作者: mtsjj 2006-7-21 09:03 回復此發言
--------------------------------------------------------------------------------
2 紀念菲奈斯逝世二十一周年,偉大的喜劇演員
與芳托馬斯中那個傻里傻氣的警官相比,菲奈斯在「警察系列」電影中塑造的那個陰奉陽違、鬼頭鬼腦的警察局副局長路德維克就更加自私怪戾,這是一套先後拍攝了6部的法國喜劇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喜劇:《聖特羅佩的警察》、《警察在紐約》、《警察結婚記》、《散步的警察》、《警察與外星人》和《警察與女警察》,這一群法國富翁度假別墅最多的小城聖特羅佩的圍繞在菲奈斯的身邊不折不扣的鴕鳥警察,他們彼此吹吹拍拍,在各種奇遇中笑料百出,遇事相互推卸責任,領功封賞卻爭先恐後,經常糾纏在一些與破案無關的小事上逞口舌之能。似乎從此打下了一個「搞笑警察」的模子,一直到德斯利·尼爾森的美國「白頭神探」和後來的「的士速逮三部曲」。
如果沒有《虎口脫險》如此風光的國際聲譽,菲奈斯本人最喜歡的電影《雅各布教士歷險記》則是他名至實歸的代表作,使菲奈斯的演藝生涯達到了個高潮,上座率高達到7百萬。據說烏里在拍攝時經常因為笑得太厲害,致使攝影機劇烈抖動不得不重拍。影片講述菲奈斯的女兒即將嫁給將軍的兒子,他無意間捲入了一場「政治陰謀」,同時一個著名的猶太教士來法國參加宗教活動,結果從機場開始,警察、恐怖份子、年輕的總統、知名教士和菲奈斯女兒的婚禮就攪在了一起,該劇劇情緊湊,線索復雜,笑料百出,人物眾多且性格鮮明,不僅有許多的菲奈斯的拿手好戲,還緊扣當時法國社會重要的宗教分歧和種族主義,給以往菲奈斯誇張喜劇注入了浪漫的溫馨。至今劇中在口香糖加工廠那段戲仍然是許多喜劇效仿的經典橋段。
菲奈斯還演過用一根小棒指揮芭蕾舞女演員的指揮家(《指揮家》),對雇員吝嗇粗暴卻對客人百般諂媚的飯店老闆(《總統失蹤記》),嫌貧愛富阻止女兒自由戀愛的大資本家(《奧斯卡》)和西班牙國王的貪婪使臣(《瘋狂的貴族》),最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自導自演了夢寐以求的莫里哀名劇《吝嗇鬼》,塑造了法國電影史上唯一的阿拉貢。
三
今天的喜劇已經容納了很多表演之外的因素,比如戲仿,特效和漫畫,菲奈斯喜劇中雖然也有懸疑情節和動作場景做陪襯,但主要還還是在於演員的表演。他把舞台戲劇的喜劇手段搬上了銀幕:誇張的手勢,各種身體語言和聲音語言的運用以及對白的表情化。
與過去那些喜劇演員的重要區別在於,他成功地表現了喜劇中被諷刺的對象,並使一群可氣、可恨的人物成為喜劇主角,抓住了這些人的本質特徵挖掘了人性的可笑之處,因而他的諷刺是激進的,從市儈到名人,從小氣鬼到大資本家,從知識分子到小丈夫,人最卑微的品質套上了菲奈斯的外套竟然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哈哈鏡效果,人們在看到那些自私、蠻橫、驕傲、獨斷和格格不入的角色而反思日常生活,他的表演後來變成了巴黎一些戲劇學校入學考試的一道測試題。
菲奈斯平時非常謙遜,也經常在反思自己的表演方向和喜劇風格,他說:「在剛開始時,從未,我從不敢相信我能如此挑剔的觀眾笑了這么多年。我問我自己還能繼續讓人開心多長時間。它讓我害怕,就像腦袋上懸了一把劍。我讀過和聽過一些關於我的東西,我知道我不能永遠都只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有走得更遠。」
當他剛剛導演過自己的第一部影片後,1983年1月27日,他因心臟病發逝世,他給這個世界帶來太多太多的歡樂了,以致於上帝不捨得讓這個善良人在離去之前承受太多痛苦。斯人一去20載,我們卻還對著屏幕愣愣地以為他仍活著。去年1月各大雜志的封面以及書店電影專架上都刊登這個人的笑臉,算是對一種永恆笑聲的紀念,從法國國慶之夜開始,每周六在法國電視6台輪回播放菲奈斯電影,我們發現與菲奈斯同活躍銀屏上的還有別的知名喜劇演員,布爾維爾,考呂什,他們也同樣的優秀,但是被菲奈斯的笑臉給淹沒了,菲奈斯製造了一個時代。
十部菲奈斯電影:
1946年,《巴比松的誘惑》(La Tentation de Barbizon),菲奈斯的第一部電影。
1956年,《穿越巴黎》(La Traversée de Paris),菲奈斯的成名作,在影片中他與法國老牌影星讓·迦本(Jean Gabin)和布爾維爾(Bourvil) 共同合作,使法國觀眾發現了這個32歲的喜劇天才。
1964年,《芳托馬斯》(Fantomas),菲奈斯與讓·馬雷重新演繹芳托馬斯電影。
1964年,《聖特羅佩的警察》(Le Gendarme de Saint- Tropez),第一部也是最好的「警察系列」電影,該系列前後共拍攝了6部。
1966年,《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菲奈斯的代表作,是法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喜劇電影,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優秀的喜劇電影。
1967年,《長長的假期》(Les Grandes Vacances),與克勞德·讓莎(Claude Gensac)第一次在電影中扮演夫妻,之後他們先後在10部電影中扮演夫妻。
1967年,《奧斯卡》(Oscar),根據菲奈斯主演的同名戲劇改編的諷刺喜劇。
1973年,《雅各布教士歷險記》(Les Aventures de rabbi Jacob),菲奈斯本人最滿意的作品。
1980年,《吝嗇鬼》(L』Avare),菲奈斯自導自演了夢寐以求的莫里哀著名諷刺喜劇。
1982年,《警察與女警察》(Le Gendarme et les gendarmetees),菲奈斯最後一部電影作品。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老路易和阿蘭德龍無疑是認識最早,印象最深刻的法國演員。甚至對於國內的職業演員也影響頗深,Luc記得很多年前和魏宗萬談起,對他表演啟發最大的喜劇演員就是這個法國老頭。
㈢ 電影暴力街區里有一紋身女,她資料有什麼
Dany Verissimo(Ally Mac Tyana)
1982年6月27日生於法國
職業:演員、模特,前任seqing演員
生父是法國人,母親是馬爾加什人,童年時代在法國、美國和奈及利亞度過。
17歲時因為跟新繼父不和,而被母親趕出家門(從此開始追逐她的演員夢
然後被騙了多次
為了支付藝校的學費,她終於在18歲時加入了法國alt電影業,取藝名Ally Mac Tyana
在2001~2002的16個月里,她主要與法國著名alt片導演John B. Root合作,主演了《Ally》、《Xperiment》、《Explicite》(BLUE ONE), 《French Beauty》(MARC DORCEL),《Orgasmus》(Alkrys)
在那部《 Une nuit au bordel 中擔任副導演,有資料說她在裡面擔任了角色
她拍片大膽火辣,什麼花樣都敢嘗試
2002年她結婚後立即離開了色qing影業,轉入「軟性色qing」即所謂的yanqing片
取藝名Ally Verissimo,主要是加入alt電視節目的表演,與當時已經退役的前任大牌Mélanie Coste ,Clara Morgane進行合作。
而當她在2003年懷孕後,就徹底地退出了alt電影界。她的首次正規片演出是在法國電視警匪劇《Brigade des mineurs》中飾演角色,而在2004年她則被大導演Luc Besson慧眼識中,在動作片《Banlieue 13》(暴力街區)中飾演Lola
2005年從離婚的痛楚中恢復後,她繼續著演員和模特生涯,在2006年大導演Alain Robbe-Grillet的《C'est Gradiva qui vous appelle》一片中飾演Belkis,該片參加了9月的威尼斯電影節的角逐。
2006年5月,著名雜志Elle在戛納特別單元中評論Dany Verissimo:「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㈣ 有位很有名的法國喜劇演員叫什麼名字
路易·德·費內斯(Louis de Funès)
出生日期 1914年7月31日
逝世日期 1983年1月27日
出生地點 西班牙
國籍 法國
人物簡介
星座:獅子座
職業:導演,演員,劇作家
成 名 作:《穿越巴黎》
代 表 作: 《虎口脫險》
1914年7月31日,路易·德·菲奈斯(Louis De Funès )生於一個西班牙裔中產階級家庭。菲奈斯出生時,戲劇家莫里哀逝世271年,電影之父路易斯·盧米埃爾50歲,列寧44歲,卓別林和希特勒都是25歲,希區柯克15歲,法國喜劇演員讓·迦本和塔蒂分別只有10歲和6歲,奧地利的費迪南大公剛剛被刺,而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領袖戈達爾和特呂弗都還沒有出生。
菲奈斯成長在歐洲歷史上最乾燥、惶恐的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當二戰結束時,菲奈斯已到而立之年。在這期間,菲奈斯想在戲劇上有所發展,但他沒能在動盪的歲月找到合適的起點。而是在皮貨店裡撿別針,照相館里當小工,最討厭數字的他還當過會計。1936年,戈爾曼·艾洛蒂(Germaine Elodie)嫁給了在巴黎一間又一間酒吧跑來跑去彈鋼琴的菲奈斯,這是一場歷經6年的失敗的婚姻。酒吧的生活雖然苦,至少在餓的時候可以吃飯店剩下來的東西,爵士樂自由輕松的風格排遣掉了彌漫在被佔領的巴黎夜空中的陰雲。
離婚之後,菲奈斯在朋友的勸說之下決定演戲。他用一幕莫里哀的戲劇通過了當時著名的雷米·西蒙的表演學校的考試。菲奈斯沒有錢支付學費,雷米找他談了一次話,允許他免費學習。在那裡他結識了達尼埃爾·格蘭(Daniel Gélin),這個演藝成績平平的演員最早介紹菲奈斯出演了第一部電影《巴比松的誘惑》,從此他開始了10年跑龍套和小角色的生涯。
如果說顛沛流離的生活環境、煩惱的婚姻以及在追求戲劇和音樂的道路上懷才不遇,算是人生必修課,那麼,與菲奈斯同時代涌現的傑出電影人之多,風格之多樣,發展之迅速則顯得難以預料了。
菲奈斯的年代是法國電影界風起雲涌、人才輩出的年代。與菲奈斯同齡兩位著名的喜劇明星讓·迦本和塔蒂都比他成明早,迦本曾經在40年代因成功地扮演了法國著名偵探小說家西默農筆下的「法國版福爾摩斯」梅格雷探長而成名,塔蒂則因他輕松滑稽的生活輕喜劇而成為法國人心中的偶像,還有菲奈斯最崇拜的喜劇明星費南(Fernandel),加上當時年輕有為喜劇新秀安德烈·布爾維爾(André Bourvil),50年代成了法國電影院里笑聲最多的年代。60年代初,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運動「新浪潮」湧起一批法國新導演,戈達爾,雷諾阿,特呂弗和馬勒,這是一批才華橫溢的電影天才,在菲奈斯演藝生涯最重要的時期,他們都拿出了自己在電影史上叫得響的代表作,法國電影也因而進入了繼「默片時代」後的第二個黃金時期。而新浪潮運動倡導的嚴肅、簡約和寫實的電影風格,恰恰與菲奈斯的誇張諷刺喜劇格格不入 .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天外來客 (1981)
小泳者 (1968)
虎口脫險 (1966)
芳托馬斯 (1964)
魂斷黃河情未斷 (1954)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天外來客 (1981) .... 編劇
㈤ 《入殮師》電影嚇人嗎,怎麼樣
您好,我是澄山電影解說。我認為《入殮師》不算是一部恐怖電影,更多的是一部人性電影。非常值得一看。《聖經》中說道「你來自泥土,又必將回歸泥土。」一提及死亡,大家都退避三舍,彷彿只要觸碰到一點點,就會晦氣一輩子。然而,那都是對未知世界的恐懼。
前半段剛開始的時候,只有「 毛骨悚然 」四字可以形容我的感受。男主角的演技很精湛,電影沒有任何一個腐爛屍體的畫面,卻讓人像真正見到了一樣有惡心感。
也是通過這部電影,我才第一次體會到,原來入殮需要如此認真而細致的過程,每一處撫摸都承載尊重, 原來人死後,才會被如此珍重且小心翼翼地呵護一次。
然而,男主角小林大悟因無奈才選擇的這份與屍體打交道的高薪工作,可想而知,沒有什麼人能夠認可接受,親戚朋友十分介意他的職業,他向來溫柔善良的妻子也不例外。她說:「 別碰我,你不幹凈! 」——恐懼而無助的眼神,渾身顫抖。
大悟因各方阻力想找社長辭職時,社長透露了自己如何送走自己的妻子,也用河豚魚子隱喻了自然規律。
看似十分殘酷,卻是世界運行的現實。他告訴大家, 其實屍體才不可怕,因為, 你天天都在吃 。
而且, 你覺得很好吃 。
是啊,死亡、屍體、墳墓,這些字眼彷彿直接與不詳掛鉤,此時我想起王開嶺在《談談墓地,談談生命》中寫道:「在心靈敏感的生者眼裡,墓地不是冷卻、凝固、窒息的存在,它擁有體溫,生者的愛可以賦予它一切,賦予它重新的呼吸、腳步、思想……在那裡,人們和曾經深愛的人再次相遇,互訴衷腸,重溫舊夢,消弭思念之苦。」由此看來, 死亡也是美的 。
我們本不必要對死亡如此恐懼,它是每個人乃至所有生物的必經之途,萬物的歸處。 正如影片呈現的,並不是每位死者身邊都流淌著淚水,也有笑著幫奶奶穿長襪並且和奶奶說byebye的孫女,也有在死去的父親臉上一人吻一個口紅印的圓滿畫面。 大可從容些 。
從此之後,大悟作為入殮師,已不是迫於生活無奈,而是源於 敬畏與尊重 。所以,他沒有去把離家出走的妻子追回來,也沒有繼續從事拉大提琴的工作,只是在電話響後及時 到位、擦拭、撫摸、上妝、祈禱、送行 ,只是在閑暇時候在野外拉拉大提琴,也好讓自己的夢發出點聲音。然而,在一次次的工作之後,大悟也因收到死者家屬的感謝而更加珍重自己的職業。
後來,開澡堂的老奶奶驟然離世,大悟的妻子陰差陽錯含淚目睹了丈夫入殮工作的全過程,終於理解了丈夫對這份職業的執著,並熱淚盈眶。
而最終,大悟收到的卻是三十年未曾聯系的父親的死訊。他恨拋棄了自己的父親恨了數十年,而在為父親入殮的時候才又一次看見他手裡緊握的石頭,是三十年前他給父親的。
他原諒父親了。好像在死亡面前,所有事都可以歸於零,所有事都可以被原諒、被埋藏。並不是因為「死者為大」的庸俗想法,而是, 論及死亡,人性最溫柔的一面才剎那浮現。
死亡是沉重和庄嚴。 「死」本身是一種「矗立」,和生命一樣有尊嚴,它巨大、唯一、磐重、凜然不可冒犯。它需要愛、需要呵護,需要垂青和眷顧,但拒絕虛假的欺騙和廉價施捨。你必須仰望,必須心存虔誠和神聖的敬意,你腳步要輕,表情要誠實,要用心靈的方式獻上自己的一份哀情、一份慟容、一份寂靜……
所以
且從容地活著吧。
或者,
從容地死去。
這部電影是不嚇人的,沒有很突出的突然的驚嚇的那種感覺,個人感覺不僅不嚇人,而且裡面還有好多美女哦!
電影《入殮師》講述的是本身為大提琴家的小林大悟因生活所迫改行做入殮師的事。
小林大悟是管弦樂團的大提琴家,因為樂團解散他不得不結柬演藝生涯,帶妻子返網了故鄉。求職無門之際,他看到一個招「旅行社導游」的廣告便去應聘,結果被佐佐木社長一眼相中,糊里糊塗地就干起了給死者擦洗、更衣、化妝的入殮師工作。盡管每次面對冰冷的屍體他的內心都要經歷掙扎與煎熬,盡管妻子不堪忍受。說他「臟」而拒絕肌膚之親,但是一次次地見證生死訣別,大悟對生命與死亡有了新的認識,用他那雙藝術家的手在逝者的身體上奏出裒美的旋律。經歷種種曲折之後,他終於贏得了妻子美香的理解及周圍人的尊敬。此時,突然傳來30年前拋妻奔子離家出走、音信全無的父親死亡的消息,從孩提時代就萌發的恨讓大悟的內心拒絕面對,但在為父親入殮時,卻發現父親的手中緊握著30年前的月夜與大悟交換的石頭,大悟感情的防線霎時崩潰。
(5)法國電影職業死人演員擴展閱讀:《入殮師》根據日本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門納棺夫日記》改編而成,由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山崎努、廣末涼子、吉行和子和{9野高史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8年9月10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該片曾獲第32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高大獎、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等獎項。
這部電影明星薈萃,吊足你的胃口
實力演員會聚 音樂大師助陣
本片會聚了一批實力派演員。除了本木雅弘之外,片中的老入殮師由演技不凡、存在感強烈的山崎努飾演,大悟的妻子美香則由如今已經脫去偶像氣質的廣末涼子出演,老牌名配角余貴美子、《武士的一分》中的笹野高史等也前來加盟。他們以多彩的演技出色地詮釋出這個深厚動人的故事。
音樂大師久石讓也為本片增色不少。他為影片譜寫了以大提琴為主要樂器的背景音樂。琴音時而激越、時而溫柔,彷彿主人公本木雅弘內心的 情感 之流。這樣的配樂與電影的舞台——山形縣庄內平野相得益彰,充滿自然氣息的四季風景在琴音的烘托下,顯得抒情怡人、格外美好。每個人都會成為送別之人和被送別之人。這是一部描繪生死這一普遍性主題的電影,它訴說著骨肉之情、夫妻之愛、朋友之義以及對工作的自豪,給人帶來笑、帶來淚,帶來一份別具一格的感動。
《入殮師》是一部日本電影,初看這部電影感覺很震撼人心,同時也有感人的地方。講述的是一個拉大提琴家小林大悟由於樂團經營不善,他不得不被迫做入殮師的工作的故事。
這部電影不是恐怖片,而是一部有關於人性的電影。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生老病死的自然現像,而每個人在生命的最後一程都想走得漂漂亮亮的,所以入殮師這個行業就必須得有人來做。
大提琴家小林大悟由於樂團的解散,不得不帶著妻子回到家鄉,重新找工作養家。他看到一則旅行社的招聘廣告,於是就去應聘,沒想到很順利,佐佐木社長一下子就錄用了他。等他知道是做入殮師的工作後,他有過心裡矛盾,由於他的家鄉工作機會不多,又面臨著急需掙錢養家的窘境,所以不得不勉強自己繼續幹下去,以後再換工作。
由於日本 社會 跟中國 社會 一樣,都是忌諱死亡的。所以的小林大悟的工作不被朋友,妻子接受,有時候還會被死者家屬埋怨,責罵。他自己也很苦惱,可是當他們幫忙幫忙把死者擦拭身體,換衣服,入殮完後,死者家屬對他們表示感謝!又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於是就堅持了下來。最後由於他的妻子無法接受他的工作,離開了他。
小林大悟在經歷了種種曲折後,妻子終於回到了他的身邊,也贏得了周圍人對他工作的認可。特別是他以前的朋友,鄰居(經營澡堂的大媽)的兒子的認可。在這個過程中,小林大悟見過因不同原因死亡的人,有因叛逆騎摩托車出車禍死亡的,有屍體腐爛的孤寡老人,有正常病死的老人,還有自己病死的至親(他的父親)。當他第一次碰到腐爛屍體,讓他幾天都吃不下飯,那天他洗手都洗了好幾遍。也有正常死亡的老婦人,入殮時,她的孫女笑著幫忙穿衣服。到他面對自己的父親的死亡時,他的心情是復雜的。因為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他們母子,所以他對他的父親有些怨恨。但當他看到他父親手中拿著他送給他父親的鵝卵石時,他知道他父親還是愛著他的,於是他含著眼淚決定親自為父親入殮。
總之《入殮師》這部電影雖然看名字是有點恐怖,其實一點不恐怖。這裡面雖然有幫忙入殮一具腐屍,但是沒有拍到正面的鏡頭,也就是說沒有惡心的鏡頭出現。這部電影主要是告訴我們,死亡並沒有那麼的恐怖,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的現象。所以我們要從容淡定地對待死亡。正如電影裡面說的: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著一場旅行,由生至死,曾有人說出生時,我們在哭,周圍的人在笑,死去時,我們在笑,而周圍的人在哭。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死去的旅程到達何方,是悲是喜。那是一場註定孤獨的旅程,我想踏上旅程的人必定希望走的無所牽掛吧。他們只是希望曾經被這個曾經哭泣著到達的世界溫柔的對待過吧。
電影《入殮師》還可以,不嚇人的。
講述的是本身為大提琴家的小林大悟因生活所迫改行做入殮師的故事。
小林大悟是管弦樂團的大提琴家,因為樂團解散他不得不結柬演藝生涯,帶妻子返網了故鄉。求職無門之際,他看到一個招「旅行社導游」的廣告便去應聘,結果被佐佐木社長一眼相中,糊里糊塗地就干起了給死者擦洗、更衣、化妝的入殮師工作。
盡管每次面對冰冷的屍體他的內心都要經歷掙扎與煎熬,盡管妻子不堪忍受。說他「臟」而拒絕肌膚之親,但是一次次地見證生死訣別,大悟對生命與死亡有了新的認識,用他那雙藝術家的手在逝者的身體上奏出裒美的旋律。
經歷種種曲折之後,他終於贏得了妻子美香的理解及周圍人的尊敬。此時,突然傳來30年前拋妻奔子離家出走、音信全無的父親死亡的消息,從孩提時代就萌發的恨讓大悟的內心拒絕面對,但在為父親入殮時,卻發現父親的手中緊握著30年前的月夜與大悟交換的石頭,大悟感情的防線霎時崩潰。
這部電影我看到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以死亡和人們對待死亡的態度為主線
不知道日本大眾現在對待死亡是否如這篇電影一般重視,入殮師為去世的人好好清潔一次身體、化上妝,讓其體體面面離開,是喪事操辦的其中一個環節。
入殮師在工作當中冷靜、准確又懷有 情感 的讓已冰冷的人又重新煥發生機。在這過程中,喚起死者家屬對他們離去親人前所未有的注視,很多家屬第一次認真的看著他們的妻子、兒子、父親的臉龐,作者因此才找到做這份工作的真正意義。
這里有三個細節:
2. 開篇出現的男扮女死者也是,生前父母應該很不接受自己家的兒子變成這樣,男扮女、經常和人打架……去世後,他的父親追悔莫及道:「即使兒子變成女孩,他也是我的孩子啊……」看到這里真讓人淚目,我們為人父母,需要警惕,不因環境主流或個人期待來要求孩子,無論孩子狀態如何,TA始終是我們的孩子。
3. 男主角的父親去世,解了他多年心結。得知一直恨了30年的出軌父親的死訊,內心掙扎、不想去送終。同樣有拋夫棄子經歷的同事,哀求他一定要去送父親一程。這位同事的極力勸說,又何嘗不是在替自己贖罪呢?男主角對父親30年不聞不問耿耿於懷,同事的角度卻說離開之後想去看孩子但又無法去看,男主角便反駁,想看為什麼不能直接去看呀?!一方面是孩子的吶喊,另一方是成人的糾結……
離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各種理由離開孩子的父母們,要排除萬難和孩子建立各種聯系啊。
最後,還是和妻子一起去給父親送行,在給父親做入殮的時候,小時候記憶模糊的父親的那張臉越來越清晰,在父親手中發現一顆光滑的小石頭,(小時候父親和他說過送光滑的石頭表示對對方的感情穩定,送凹凸不平的表示對對方的擔心,家裡一直保存著父親送過的一顆大石頭),感動、痛哭……
二、涉及主流擇業觀
他辛辛苦苦學琴多年,後來回憶里說因父親的逼迫從幼兒園就走上學琴之路,到畢業進樂團,想必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天資似乎一般,進樂團4個月面臨樂團解散,自己知道能進其他樂團可能性不大,決定放棄。賣掉昂貴的大提琴支付當初購買時貸款的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賣掉琴之後,他整個人如釋重負。
但是後來在午夜時分抱著兒時的琴獨坐於老房子,是這把琴帶他走入兒時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帶來懷念的幸福;在老家田野上為大地演奏時,是琴幫助他與天地萬物相融;以及在聖誕節為同事們彈奏時的溫暖場面,都讓他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彈琴這件事,也許彈琴不能做為他謀生的手段,但能為他在日常生活增添很多樂趣和 情感 。
所以,逼孩子學琴(學這學那)這件事到底好還是不好呢?沒有絕對的答案,但 在雞娃的時候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很重要 。
他離開樂團說服老婆一起回到鄉下老家時,並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鄉下地方找工作不易,偶然在報紙上看到招聘啟事,以為是旅行社,興沖沖跑過去,老闆面試只問一句話:「會長期幹下去吧?」剛意思點頭,就說被錄用,並承諾給高薪資,得知工作內容時非常震驚,猶豫一下,為了生活還是決定留下。
當入殮師不久就遇到孤寡老太太去世2/3個月才被人發現,屍體腐爛、蛆蟲等讓他吐到懷疑人生……看到這里我不是很理解,為啥去做這樣的入殮不戴口罩呢?!
剛開始這份工作內容不敢如實告訴妻子和在澡堂遇到的同學鄉親們,鄰居們還在羨慕他能在東京的樂團拉大提琴。同學後來得知他在做入殮師讓家人都不要和他打招呼,並勸男主幹點什麼不好,要去做這個。自己的妻子也很不接受,覺得骯臟,賭氣回娘家,撂下「什麼時候辭職,什麼時候來找我」的話就走了。
如《優秀的綿羊》所說, 精英教育的年代,大家把成功定義的特別狹窄,導致這些精英孩子一直求穩,不敢犯錯,在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路上越走越遠,不敢回頭。大家保住目前的階層、保住臉面是最重要的。 從這里看出日本也一樣。男主顯然被迫突破這一點,但也沒有底氣告訴大家。
導演是否想讓大家藉此機會問問自己,工作真的有貴賤之分嗎?主流的好工作適合我們每個人嗎?為人父母還得想想, 我們的孩子們將來可以按照他們自己的意願選擇他們的職業嗎?
好在經過澡堂老闆娘和父親的死,讓同學、鄉親和妻子看到一位有愛、有情又有責任有擔當的入殮師,大家多少開始接受。
三、豐富的感情
愛意:
面試當天拿到薪水就買了妻子特愛吃的牛肉,對妻子心甘情願跟著他從城市回到鄉下,默默操持家裡的感謝都在行動上表達出來了。
理解與支持:
澡堂老闆娘和他的老婆悄悄說,要支持丈夫啊,他有什麼事都自己扛,小時候經歷父母分開,不曾在母親面前哭過,總一個人默默流淚。
默默承擔的人啊,特別需要理解。——互相理解、支持,是任何時候我們的夫妻關系裡都不可或缺的。另,家有如此賢德長輩是福氣。
與人與物:
公務員兒子多次勸說開一輩子澡堂母親去城裡享清福,被老太太斷然拒絕說,一想到要關掉澡堂,附近在這泡了幾十年澡的鄉親們該多寂寞啊。我想不僅是鄉親們需要這里,也許老太太自己更需要這個澡堂。想到,如今我們大部分進城的年輕人,希望接父母到城裡一起生活,讓他們享清福也好,請他們幫助也好,都要考慮老人家對生活一輩子的老家的人和物之間的感情啊。
還有:
主角對父親的想念(雖大部分在怨恨父親,但不是說,恨是更深的愛嗎?);社長對亡妻的追思;同事對拋棄了孩子的想念和糾結……世間的感情都在這部電影里了。
四、其他
入職初期,熟悉店裡的內容,其中一項是棺材,和同事的對話:「材質、花紋不同,價格不等,但燒起來一樣,躺起來也一樣,人這輩子的最後一樣東西是由他人決定的,多麼諷刺呀!」
起初做入殮師所有人不理解時,非常郁悶又無處訴說,跑去看逆流而上的魚兒們,看到努力上游的魚兒結局也不過是一死,為什麼還要努力呢?這么努力是為了死嗎?路過的老者輕飄飄的一句:「不過是自然規律罷了。」
入殮師工作中,會先看看死者生前的照片,盡量把妝容做到符合個人平常的氣質。在給澡堂老闆娘做入殮時,靈機一動把她生前最愛的絲巾圍上,好感動。這里我真的看到一個入殮師一心想要為死者送上最後一程的用心。值得我們的生活、工作當中借鑒。
最後,看了這部電影又看了《心靈的慰藉》這本書,讓我對死亡的理解比之前寬廣許多,下次再敘。
日系經典之作,值得一看:男主角拉奏提琴的容色有憂郁的神采及納棺前的謹慎嚴肅和精微的程序,對於逝去的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尊重了。
經典語錄:
1.「人一輩子買的最後一樣東西(棺材)是由他人決定的。」
2.「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3.「入殮師就是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
觀後三感:
1.入殮師對待往生者的敬意,舉重若輕,在這個過程感受到了謙卑,尊重和愛。願中國能有更多這么敬業的入殮師。
2.生者對死者的眷戀,和悔意,警醒我們要珍惜身邊人,莫等失去再後悔。
3.在這個物語橫流的金錢時代,對於工作的選擇要學會遵從並堅持自己的內心,莫被世俗一切向錢看的目光所干擾,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從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與 社會 價值相結合,從而達到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即使辛苦,艱難,那也是痛並快樂著(風雨過後終是彩虹)。
㈥ wwe退役和去世的演員
1、送葬者
送葬者(The Undertaker),1965年3月24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美國職業摔角選手,效力於WWE。
2017年第33屆WrestleMania,在對戰WWE超級巨星羅曼·雷恩斯中落敗後,送葬者逐漸淡出摔跤擂台。2020年6月22日,送葬者正式宣布退役。
1996年9月22日初次登台比賽,他的必殺技名為「世界最強摔(World's Strongest Slam)」,馬克·亨利(Mark Henry)的搭檔是「托尼·阿特拉斯」,並和BIg E組隊。曾獲得ECW冠軍、歐洲冠軍。
㈦ 電影演員法國的。演過警察系列,很搞笑。也是虎口脫險的男主角,請問他是誰,演過怎麼電影
路易·德·費內斯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著名的喜劇明星,他因主演以二戰為背景的喜劇片《虎口脫險》而被觀眾所熟知。說到這部影片,每個看過的人都能立刻回憶起這個可愛的法國小老頭,以及他在影片中表現的歇斯底里、在土耳其浴室里唱《鴛鴦茶》等等讓人過目不忘經典的鏡頭和搞笑的台詞。他的喜劇天賦和在影片中精湛的表演使得《虎口脫險》曾在法國創下票房收入過億的記錄,並使他本人也成為公認的法國頭號喜劇演員。
費內斯生於1914年,年輕時干過手工匠、會計之類的工作,這段生活為他後來的表演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在舞台劇中擔任喜劇配角,又為他磨練演技創造了機會。
雖然從1945年他就已涉足影壇,但一直演配角,直到1957年他43歲時,才成為主角,這時他已經是那個"法國小老頭"的模樣了。在他的表演生涯中,塑造了許多不同職業、不同時代的人物,但人物性格卻始終如一。他通過誇張的形體動作和表情,生動地刻畫出了法國市民階層的典型性格:善良熱情卻又自私多疑、精明能幹卻又狡猾多變。1983年1月27日,他因心臟病發逝世。(在此致以我個人對這位偉大的戲劇表演藝術家的深深默哀)
費內斯表演過的最為中國觀眾熟知的角色便是《虎口脫險》中的指揮家,那個矮小暴躁、小眼睛大嘴巴的禿頂法國小老頭,即便是穿起寬大的德國軍裝、戴上蓋到眼睛的鋼盔,也還是那副模樣。《虎口脫險》在我國公映已經是10多年前的事了。多年來觀眾通過電視一遍遍重溫這部佳作,其中很多精彩的對白直到現在還會時時在耳邊響起。
除了《虎口脫險》部片子外,費內斯還有幾部電影曾在我國公映:在《總統失蹤記》中他扮演尋找總統的餐廳老闆,在《歡喜冤家I》中他扮演唯利是圖的工廠主;而在《好漢還是孬種II》中他扮演的美食家,在該片末尾時失去了味覺,僅能靠眼睛來品評一杯酒,表演時費內斯表情嚴肅,目光炯炯地盯住杯中酒,滔滔不絕地說出酒的質量、產地,臉上不時閃過一絲滑稽的自負,絕好地展現了他的表演功力。
他的名作還有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拍攝的警察系列片,從第1集《聖·特魯佩斯的警察》到最後的《警察與女兵》共拍了6集。聖·特魯佩斯本來就是法國的旅遊區,被當作片中外景的那個警察局因此成了新的旅遊景點。
㈧ 電影」落葉歸根」中那個扮演死人的演員是誰啊
真人:洪啟文
本來是劇組的司機
扮演「僵屍」的日子
趙本山背了我兩個月
http://web.xwwb.com/wbnews.php?db=11&thisid=83685
㈨ 請問加勒比海盜里那個船長是誰演的
你好:
約翰尼·德普
明星檔案
中文名:約翰尼·德普
英文名:Johnny Depp
全 名:John Christopher Depp III
更多譯名:尊尼狄普、強尼戴普
昵稱:Mr. Stench(self-chosen)
性別:男
生日:1963年6月9日(星期日)
星座:雙子座
出生地:美國肯特基州歐溫斯波洛
身高:182 厘米
體重:70 公斤
家人:父親、母親、姐姐、弟弟
前妻:Lori Anne Allison (1983-1985)
妻子:Vanessa Paradis
兒女:女兒Lily-Rose Melody Depp、兒子Jack Depp
曾訂婚的女友:Sherilyn Fenn、Jennifer Grey、Winona Ryder
生平:
約翰尼·德普,1963年6月出生於美國肯德基州的一個中產家庭。小時候他不喜歡念書,經常一個人關在房間里苦練吉他,高中輟學後,他前往洛杉磯尋求發展,希望成為搖滾歌星。但陰錯陽差,一次偶然試鏡卻讓他與表演結了緣。他領銜主演的電視劇《龍虎少年隊》播出後,迅速成為美國青少年的偶像。1984年,約翰尼·德普進入電影圈,在恐怖片《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中飾演角色,隨後又在鬼才導演蒂姆·波頓(Tim Burton)的《剪刀手愛德華》中扮演主角,並憑藉此片首次獲得金球獎提名。拍攝期間,他與片中扮演女主角的維諾娜·賴德陷入熱戀並訂了婚,但這場婚約僅維持了三年便宣告破裂。1993年,約翰尼·德普以《帥哥嬌娃》一片再次獲得金球獎提名。一年後他與鬼才導演蒂姆·波頓二次合作了另類黑白片《艾德伍德》(《Ed Wood》),他憑借精湛絕倫的演出第三次榮獲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性格迷人和喜歡挑戰的約翰尼·德普曾與金獎影帝艾爾·帕西諾聯袂主演了《驚天爆》,與老牌演技派明星馬龍·白蘭度、費·唐納薇合演了《這個男人有點色》(《Don Juan DeMarco》),主演了著名導演吉姆·賈姆許(Jim Jarmusch)執導的《死人》(《Dead Man》),以及庫斯圖里卡執導的非主流電影《亞利桑那夢游》(《Arizona Dream》)。
1999年,約翰尼·德普與鬼才導演蒂姆·波頓三度合作,飾演《斷頭谷》(《Sleepy Hollow》)中的警探一角,給觀眾留下了至深印象。在《濃情巧克力》中,他扮演了一個彈奏吉他、高唱情歌的吉普賽浪子Roux,令觀眾耳目一新。隨後他又主演了《夜幕降臨前》、《來自地獄》、《墨西哥往事》等影片,塑造了性格各異的人物。2003年,他在大片《加勒比海盜》中以另類的表演風格獲得了觀眾和專家的好評,並贏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之後他又出演了這部電影的續集,票房大熱,德普那奇異的扮相和演技再次受到影迷的狂熱追捧,人到中年的他沒有像其他同齡演員一樣人氣下滑,反而更加如日中天。在《加勒比海盜》兩部電影的拍攝間隙,德普還抽空拍攝了不少影片,包括《浪盪子》《尋找夢幻島》和《秘窗》等。《尋》一片還為他帶來一個奧斯卡提名。當然,他也沒忘和老友蒂姆·波頓合作,除在動畫片《僵屍新娘》中獻聲外,還主演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扮演的是一個怪異的巧克力工廠的主人。接下來德普的片約大概可以排到2010年了。
除了演戲,約翰尼·德普在導演方面也顯現出了才華。他於1997年自編自導自演了《勇氣》一片,有大牌明星馬龍·白蘭度加盟提攜,影片奪得了多項獎項,讓他在好萊塢出盡了風頭。
約翰尼·德普除了別具特色的演技之外,引人注意的還有其戀愛史。與他談過戀愛的女星名單可列出一長串,從薇諾娜·賴德到雪琳芬·珍妮佛葛蕾,再到骨感名模凱特·摩絲,哪一個都非等閑之輩。性格剛烈的約翰尼·德普曾因與凱特·摩絲發生爭吵,憤而搗毀了紐約一個每晚兩千美元的飯店客房,並因此被捕入獄。1997年,約翰尼·德普愛上了法國女演員兼歌手凡妮莎·帕拉迪絲(Vanessa Paradis),2年後凡妮莎為他生下了女兒,取名百合玫瑰旋律德普(Lily-Rose Melody Depp)。此後,曾以頹廢形象定格銀幕的約翰尼·德普開始以慈父形象出現在各類報刊雜志,推著嬰兒車,拿著尿布,經常出入各種社交派對,這與他以往的形象可謂天壤之別。
自從20世紀80年代處就一直有文身,在他身上共有12塊文身。他身上的文身包括在他右前臂上文的 他兒子的名字、在他左胸心臟位置文的他女兒的名字、在他右前臂文的一個本土美國人的輪廓,他以次表達他對切羅基血統的敬意。
1995年《帝國》雜志評選最性感明星
1996年《人物》雜志評選最美麗的50人
1997年《帝國》雜志評選影史100位明星
2001年《人物》雜志評選最美麗的50人
2006年《Autograph Collector》最慷慨大方的名人
演員作品集:
萊姆酒日記 (2008)
Shantaram(2008)
罪惡之城3(2008)
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2007)
理發師陶德 (2007)
史特拉莫:未來尚未命定 (2007)
路的轉彎處聽見吉普賽 (2006)
加勒比海盜2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2 (2006-7-7)
深深的海洋(2006)
僵屍新娘 Tim Burton's Corpse Bride (2005-9-23)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 (2005-7-13)
尋找夢幻島 Finding Neverland (2004-11-12)
The Libertine The Libertine (2004-9-16)
奈特·沙馬蘭隱藏的秘密 The Buried Secret of M. Night (2004-7-18)
秘窗 Secret Window (2004-3-12)
墨西哥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Mexico (2003-9-12)
加勒比海盜之黑珍珠號的詛咒/神鬼奇航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2003-7-9)
加勒比海盜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2003-6-28)
加勒比海盜:黑珍珠的詛咒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 (2003-1-1)
Crush(2001) Crush(2001) (2002-5-4)
坎城人 Cannes Man (2002-3-5)
救命吶!唐吉訶德 Lost In La Mancha (2002-2-11)
來自地獄 From Hell (2001-9-8)
大毒梟 Blow (2001-3-29)
當黑夜降臨 Before Night Falls (2001-1-12)
屠出地獄 From Hell (2001-1-1)
夜晚降臨前 Before Night Falls (2000-12-22)
縱情四海 The Man Who Cried (2000-9-2)
Sleepy Hollow: Behind the Lege Sleepy Hollow: Behind the Lege (2000-1-1)
夜幕降臨前 Before Night Falls (2000-1-1)
斷頭谷 Sleepy Hollow (1999-11-19)
第九道門 The.Ninth.Gate (1999-11-15)
無頭騎士 Sleepy.Hollow (1999-11-9)
太空異種 Astronaut's Wife, The (1999-8-27)
第九道門 The Ninth Gate (1999-8-25)
Stars of Star Wars: Interviews Stars of Star Wars: Interviews (1999-1-1)
宇航員的妻子 The Astronaut's Wife (1999-1-1)
恐懼拉斯維加斯 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1998-5-22)
春情花花鐵達尼 Femme de chambre Titanic, L (1997-10-24)
忠奸人 Donnie Brasco (1997-2-28)
千鈞一發 Nick of Time (1995-11-22)
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 Dead Man (1995-5-26)
這個男人有點色 Don Juan DeMarco (1995-4-7)
埃德·伍德 Ed Wood (1994-9-28)
不一樣的天空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1993-12-17)
亞利桑那夢游 Arizona Dream (1993-1-6)
夢幻剪刀手 Edward Scissorhands (1991-1-1)
剪刀手愛德華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12-7)
哭泣寶貝 Cry-Baby (1990-4-6)
猛鬼街Ⅰ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A (1984-11-9)
導演: director1 英雄少年歷險記 The Brave (1997)
編劇: writer1 英雄少年歷險記 The Brave (1997) ..... (screenplay)
製片:
procer1 Shantaram (2007) ..... procer
2 A Long Way Down (2007) ..... procer
3 萊姆酒日記 The Rum Diary (2006) ..... executive procer
全體團隊 crewmembers1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 extra special thanks
2 救命吶!唐吉訶德 Lost In La Mancha (2002) ..... special thanks
3 濃情巧克力 Chocolat (2000) ..... musician: guitar
謝謝
㈩ 法國著名演員讓保羅·貝爾蒙多去世,為何他被稱為「法蘭西電影的縮影」
法國巴黎新浪潮標志性電影《氣喘吁吁》的明星保羅·貝爾蒙多 (Jean-Paul Belmondo) 去世,享年 88 歲。貝爾蒙多的職業生涯跨越了半個世紀。在 1960 年代,他體現了一種新型男影星,其特點是純粹的男子氣概而不是經典的美貌。他繼續出演了 80 多部電影,並與多位法國大導演合作,從弗朗索瓦·特呂弗到克勞德·魯魯修和讓-呂克·戈達爾,後者的 1960 年電影“喘不過氣來”(原法語標題為“Au Bout de Souffle”)為兩人帶來持久的贊譽。
在他最後的音樂學院比賽中,陪審團未能給予他認為他應得的認可,所以他向評委做了一個下流的離別手勢。這位明星開始在省級小型劇院演出,並於 1958 年在巴黎吸引了有抱負的電影製作人戈達爾的注意,戈達爾邀請他出演一部短片。起初,貝爾蒙多並沒有把戈達爾當回事。貝爾蒙多扮演的對手是美國女演員讓·塞伯格,後者飾演一位街頭聰明的有抱負的記者,在電影的關鍵時刻。貝爾蒙多有時說他出演了戈達爾的第一部電影,並且會在他的最後一部電影中出演。但他並沒有隻將自己的名字與一位導演聯系在一起,而是與大多數法國頂級電影製片人以及許多歐洲最著名的女演員合作,包括讓娜·莫羅和索菲亞·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