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竺水招柳毅傳書電影演員表

竺水招柳毅傳書電影演員表

發布時間:2023-01-04 11:03:19

1. 建國後我國拍攝的越劇電影都有哪些

1948年《祥林嫂》
啟明公司
原著:魯迅 改編、導演:南薇 攝影:董克毅、董紹泳
演員:袁雪芬 范瑞娟 徐天紅 張桂鳳 吳小樓 項彩蓮 張雲霞

1949年《越劇精華》
文華公司
導演:桑弧 攝影:黃紹芬
包括:
范瑞媚、傅全香的《樓台會》;
徐玉蘭、王文娟的《販馬記》中的《寫狀》;
袁雪芬,徐玉蘭、筱小招、吳小樓的 《雙看相》;
竺水招、戚雅仙的《賣婆記》。

1949年《相思樹》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程述堯
編劇:鍾 泯 邵慕水
袁雪芬 魏鳳娟 金艷芳 陳金蓮 高劍琳

1950年《石榴紅》
中國電影實驗工廠
導演:韓義
編劇:沈默
徐天紅 戚雅仙 焦月娥 高劍琳

1953年《梁山伯與祝英台》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徐進、桑弧 導演:桑弧、黃沙 攝影:黃紹芬
布景設計:胡倬雲、張曦白
根據華東戲曲研究院舞台劇本改編
袁雪芬 范瑞娟 張桂鳳

1958年《情探》
江南電影製片廠
編劇:田漢、安娥 導演:黃祖模 攝影:李生偉 美工:盧景光
演出:上海越劇院
傅全香、陸錦花

1959年 《西廂記》
香港文華電影公司
金寶花、張茵、高佩

1959年 《追魚》
天馬電影製片廠
改編:集體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 美工:葛師承 副導演:丁然
演出:上海越劇院
徐玉蘭、王文娟、鄭忠梅、周寶奎

1960年《斗詩亭》
天馬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 導演:應雲衛 攝影:馬林發、任志新 美工:葛師承
演出:浙江越劇二團
根據浙江省越劇二團演出本改編

1961年《雲中落綉鞋》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61年《王老虎搶親》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導演:金庸
編劇:金庸
夏 夢 李 嬙 配 音 畢春芳 戚雅仙等

1962年《紅樓夢》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金聲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徐進 藝術指導:朱石麟 導演:岑范 攝影:陳震祥美工:胡倬雲、張曦白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徐玉蘭 王文娟 金采風 呂瑞英 周寶奎 徐天紅 孟莉英

1962年《碧玉簪》
海燕電影製片廠、香港大鵬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導演:吳永剛 攝影:羅從周、彭恩禮 美工:張曦白 副導演:趙煥章 舞台導演:黃沙
演出:上海越劇二團
根據上海越劇院演出本改編
金采風 陳少春 周寶奎 姚水娟 錢妙花

1962年《三看御妹劉金定》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2年《柳毅傳書》
長春電影製片廠
改編:南京市越劇團創作組集體,計大為、葉至誠執筆
導演:蔡振亞 攝影:吳國疆 美工:崔永泉、陳德生
演出:南京市越劇團
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

1963年《毛子佩闖宮》
珠江電影製片廠、香港鴻圖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裘鳳 導演:斯蒙 攝影:李生偉 美術:葛興萼 副導演:黃丹彤
演出:武漢市越劇團
金雅樓、筱靈鳳

1963年《金枝玉葉》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胡小峰
夏 夢 丁賽君 李 嬙 馮 琳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65年《烽火姻緣》
香港長城影業公司拍攝 上海越劇院配合
編劇:李萍倩
夏 夢 丁賽君 配 音 陳 琦 徐涵英

1974年《半籃花生》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半籃花生》創作組 導演:朱文順 攝影:常彥 美工:汪滔
演出:浙江越劇團

1978年《祥林嫂》
上海電影製片廠、香港鳳凰影業公司聯合攝制
改編:吳琛、庄志、袁雪芬、張桂鳳 導演:岑范、羅君雄
攝影:蔣錫偉 美工:胡倬雲、謝棨前
袁雪芬、金采鳳

1982年《花燭淚》
浙江電影製片廠
編劇:胡小孩、謝枋、天方 導演:殷子、陳蟬
攝影顧問:石鳳歧 攝影:龔國良蓖、周榮震 美工:駱德灝
演出:浙江越劇一團

1983年《莫愁女》
南京電影製片廠
編劇:張弦 導演:周予、吳秋芳 攝影:馮秉鏞、單興良 美術顧問:張曦白 美術:胡榮法
竺小招、林婷婷

1984年《五女拜壽》
長春電影製片廠 編劇:顧錫東 導演:陸建華、於中效
總攝影:王啟民 攝影:李俊岩 美術:徐振鵾
演出:浙江省小百花越劇演出團
董柯娣、徐愛武

1985年《綉花女傳奇》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改編:包朝贊 導演:石嵐
攝影:瞿金樓 美工:葉明楠
演出:浙江省杭州市桐廬越劇團
根據江南民間故事改編

1986年《桐花淚》
上海電影製片廠
編劇:包朝贊 導演:沙潔 攝影:張珥 美術:秦柏松 副導演:史鳳和
演出:杭州市越劇二團

1999《紅絲錯》
浙江省電影公司、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聯合攝制
編劇:顧頌恩 導演:徐偉傑 攝影:瞿家振、李榮聖

2001年《唐伯虎》
茅威濤、何賽飛

2002年《醉公主》
中影集團、北京今古影視策劃有限公司聯合攝制
編劇:王雲根、錢勇 導演:森島 攝影:王健

2007年越劇電影
經典版《紅樓夢》
主演:鄭國鳳 王志萍
交響版《紅樓夢》
主演:趙志剛 方亞芬
總導演:韋翔東

正要拍攝的電影
《西廂記》《梁祝》
主演:茅威濤 顏佳

2. 柳毅傳書的演出史

1952年雲華越劇團首演於上海,導演韓義。
1954年由竺水招、商芳臣,筱水招擔綱首演。劇團歸屬南京後,由計大為重新改編,楊頎導演,竺水招飾柳毅,筱水招飾龍女三娘,商芳臣飾洞庭君,蔣鴻鰲飾錢塘君。
1956年赴京匯報演出。劇本於1959年收入《中國地方戲曲集成·江蘇省卷》。
1961年計大為、葉至誠改編為戲曲電影本,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成彩色戲曲片。

3. 京劇里像梅蘭芳男扮女角色的有哪些人

聽過很多人說過「崑曲雅,越劇俗」,似乎越劇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金庸在評價自己家鄉的戲曲時也說,「越劇是低級的,廣東的粵劇也是低級的,只有京劇是高雅的」。似乎連魯迅先生也是不甚喜歡他家鄉的社戲,他對越劇也沒有什麽贊溢之詞。然而,在我這個門外漢看來,戲曲藝術的生命力不在它的是雅是俗,而在於它的受眾族群廣泛與否。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欣賞芭蕾舞劇,但是幾乎人人都知道芭蕾舞劇是一門藝術。戲曲藝術的影響力正是伴隨著它的受眾族群擴大而擴大的。在某種意義上說,可以說是受眾越廣泛的戲曲越高級。這里的廣泛不以人數的多少為判斷,而以族群的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大小為標尺。

越劇,一百多年前起源於浙江嵊縣。起初不過是田間地頭的「落地唱書」和沿門乞討的「沿門唱書」。其「嘀哆板」的表演形式簡單而方便,是當地人在耕作之餘時的消遣自娛,或是窮困的花兒乞丐向人乞討時順口溜、急智歌。當時的越劇受眾族群可以說是相當狹窄的,所以說當時的越劇「低級」也是有道理的。然而經過短短百年的發展,越劇吸收各種表演藝術的養分而不斷成熟,發展成為今天的全國第二大劇種。民國時代,一門戲曲能否紅遍大江南北,關鍵看它能否進入上海灘並在上海站穩腳跟。而越劇戲班在上海的一炮而紅成為越劇發展的關鍵。上至社會名流,下至販夫走卒,越劇的受眾范圍一下子得到擴展。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其藝術樣式仍在不斷的發展成熟,並在八九十年代廣泛的與電影電視媒體相結合,其受眾范圍幾乎可與國劇京劇並駕齊驅。

越劇史上「十姐妹」共演《山河戀》轟動全城,這種與時代共進的精神氣概已可見其「高」了。京劇多有以男扮女,顯細膩柔腸;越劇是以女扮男,見豪邁鋼膽。我說今日的「新越劇」是高級的,因為它是建立在一批優秀劇本的基礎上的。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開越劇調、黃梅調之風。九十年代,繼越劇《紅樓夢》之後,一大批以中國古代歷史人物與故事為題材的越劇電視劇熱播全國。《珍珠塔》、《陳三兩》、《陸游與唐婉》以及《說岳》、《說唐》等一系列講忠孝節義、仁義禮智信的越劇,它們在劇本內容上都可以說是不拘傳統、勇於創新的。其表演題材的創新可以說一直走在全國之首。越劇《第一次親密接觸》盡然取材與台灣同名網路小說。南京市越劇院的新編「多媒體大型神話越劇」《柳毅傳書》在一九五四年經典劇目的基礎上開創性的將「豪華精美」作為越劇的藝術定位。近日聽聞韓非子的故事也將被搬上越劇舞台。越劇在表演內容上的豐富和創新,是連中國電影電視都無法企及的。

「人活一百,無奇不有。」經過百年發展的越劇藝術日臻完善,其國內外影響也超越任何一個歷史時期。越劇不低級,內容的通俗簡單是它的歷史特色,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戲曲的一般特色。如今的越劇流派紛呈、不斷超越,「低級」並不是越劇的標簽,而是大家對它的「老眼光」了。

〇二 我與蘇州評彈的初次相識

蘇州評彈分為「評話」和「彈詞」兩部分。我與評話的相遇應該是很小的時候了。小時候長和奶奶一起看戲,什麽戲都看過,京劇、越劇、川劇、豫劇梆子戲、黃梅戲、相聲、評書,對文學的最早喜愛也來自對戲曲的懵懂認知。記得當時家中有一本《白玉堂》,是蘇州評彈大師金聲伯先生整理編著的評話底本。我是先看了這本《白玉堂》,後來才看的《三俠五義》、《小五義》。在當時的我看來,《白玉堂》的精彩是任何連環畫、成語故事書無法比擬的。現在想來,那確是一種語言藝術的魅力。這可以說是我與蘇州評話藝術的第一次相識了。

然而唯一遺憾的是,對於彈詞,我僅僅是在電視上見過,它似乎永遠只出現在古代的茶樓酒肆之中。直到我進入大學,在蘇州大學的《戲曲評彈鑒賞》課上,我完成了與蘇州評彈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周明華先生評話《岳飛》、金麗生先生彈詞《楊乃武》、盛小雲女士教唱《蝶戀花》……蘇州評彈竟然可以離我這么近。

其後,我們盡來到蘇州評彈的大本營「光裕書場」,去親身體驗茶館里原汁原味的蘇州評彈。「社號光裕,說古道今,吐玉咳珠聆雅曲;堂名仁本,雕梁畫棟,浮嵐疊翠詠西山。」「七品書王御前彈唱」王周士於乾隆四十一年創建了光裕公所,開評彈藝術山門。駐足光裕書場,想當年先生們創業艱辛,先人已逝,不甚感念。所以又回想起兒提時喜歡的金聲伯先生《白玉堂》,一直希望能再次聆聽那「吐玉咳珠」的雅曲。

後來知道了中國評彈網,也第一次聽到了敬仰已久的金聲伯先生的原聲作品《斷太後》、《二俠游西湖》、《三試顏仁敏》。蘇州評彈的魅力像當年一樣征服了我。蘇州評話、彈詞,確是中國傳統曲藝中第一流的藝術,第一流的「文學」。

我與蘇州彈詞的初次相識,開始於十多年前,直道今日方算是真正相遇。人生短短數十載,與真正的藝術能夠不會擦肩而不識,可以說是一種幸運了。這確是我的幸運。

〇三 中國傳統戲曲的「舞台」在哪裡?

賴聲川老師的「表演工作坊」開台灣劇場舞台劇大興之風。

馮翊綱、宋少卿的「相聲瓦舍」使相聲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煥發出新的生機。

李翰祥的「黃梅調」電影在七八十年代享譽亞洲。

台灣布袋戲《中州儒俠史艷文》的熱播曾達到萬人空巷的地步。

……

黃梅戲《徽州女人》好評如潮,使黃梅戲演員韓再芬在戲曲界名聲大噪。

郭德綱「德雲社」在二零零七年紅遍中國,相聲再次受到廣泛的注目。

中國傳統戲曲真的沒落了嗎?再沒有人看戲了嗎?中國傳統戲曲的「舞台」在哪裡?

亞視十一套的《戲曲采風》節目曾在紹興小百花越劇團建團二十周年的特別節目中談到紹百的運營現狀:「紹興小百花每年送戲下鄉演出達一百次,人們對它從陌生到熟悉,如今人們都盼著紹興小百花送戲演出。市場的需求使紹興小百花占據了社戲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可見,傳統戲曲「不是沒有觀眾,而是沒有去培養觀眾」。江蘇省淮劇院李先鋒先生說,淮劇每年的表演次數是非常有限的,缺乏資金是最大的障礙。然而,當戲曲演員不再願意餐風冒雨的到舞台上演出時,那是它自己選擇了離開它的觀眾。時代不一樣了,人們的文娛生活不再像以前一樣單調,戲曲作為一種文娛活動如果不主動進入群眾生活,那麼它很容易被大家遺忘。時至今日,電影都不負當年的盛況,何況極具地域性的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其實是很難成為賺錢的工具。一方面,表演藝術的大環境每況愈下,市場份額會被其它各種藝術形式不斷剝奪;另一方面,劇院、演員無法承受做虧本的買賣,不去爭取,自然觀眾也在不斷流失。

中國傳統戲曲的「舞台」在哪裡?其實,從紹興小百花和台灣曲藝界的一些例子來看,堅持第一線的貼近普通民眾的演出,堅持第一時空維度的舞台創作方式,並利用現代傳媒的力量擴大其影響范圍,「既有大舞台,又有小屏幕」,也許這倒是條可行的路。

當今台灣相聲界的雙台柱馮翊綱、宋少卿兩先生的相聲作品《東廠僅一位》就曾進入唱片銷售排行榜的前十,與孫燕姿等偶像歌手唱片相角逐。看見,真正有魅力的藝術並不缺乏欣賞者。至於舞台在哪裡並不重要,只要貼近觀眾,貼近百姓,任何地方都是戲曲藝術的表演舞台。正如超市應該建在哪裡一樣——應該建在有人的地方。

〇四 「紅木傢俱當柴燒」的悲哀

第三十八集《評彈藝術》上刊載了老一輩評彈藝術家金聲伯先生的一段發言「紅木傢俱拆開當柴片賣」。金先生說:「評彈現狀不容樂觀,把老祖宗留下來的『紅木傢俱拆開來當柴片賣』,我覺得太可惜,感到痛心。」「評彈藝術的特點是:『說噱彈唱演』,『理味趣細技』……評彈的活力在『常說常新』,沒有基礎的說書,至多是『淡茶一杯』……評彈是不可以拆開來賣的!評彈的唱,『唱不過唱歌』;噱,『噱不過滑稽』。評彈有自己的藝術規律和特點。『說噱彈演唱』和『理味趣細技』。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盲目追求『政績』。」

如果把每一種民間表演藝術都比作一件精美的傢俱,那麼我們能夠去做的有兩種:一是將舊傢具修飾乾凈;二是仿照舊傢具加入新元素打造新傢俱,但切不可任意的在舊傢具上「雕花刻字」,更不能「紅木傢俱當柴燒」。任何一種老的曲藝都存在著各種問題,評彈的問題也表現出所有「紅木傢俱」的問題:「傳統書目,不少已經沒有人演出;有的書已經沒有人能說。書目失傳,藝術失傳,藝術質量不斷下降。有的演員不肯去書場說長篇,書場請不到演員,聽眾聽不到好書,更其對繼承創新的認識存在著誤區,那就是把『滑稽評彈』、『小熱昏評彈』、『唱評彈』、『無故事評彈』、『歌舞評彈』當創新。」藝術需要發展,當然離不開創新。但創新的根基是重傳統,重繼承。

自甲午以來,中國的各項事業都圍繞著「改革創新」而來,國人努力改變一切,甚至於為改變而改變,卻忘了改變的目的是什麽。「紅木傢俱」在今天也許已沒有多大的實用,然而切不可在太師椅上加彈簧來當沙發。

我們不反對用沙發,但沙發自有它的元素,紅木傢俱也自有它的價值,切不可「紅木傢俱當柴燒」!那會是時代的悲劇,藝術的悲哀,也是我們的悲哀。

〇五 大學生與戲曲藝術的未來

我一直認為,成熟的戲曲藝術必然是第一流的文學。古往今來中國有很多文學家、藝術家都是在小時候的聽戲中,培養了其文學藝術的胚芽。

鄉里胡適先生少時愛讀《水滸》、《七俠五義》,這些都是在說話人腳本的基礎上整理完善的。吳小如先生愛聽戲、愛談戲,戲里的故事、人物、唱白給他的文學研究提供了很多例證。更不用說一般的鄉間百姓,他們有關歷史文學的一點認識幾乎完全來自當地的地方戲曲。

戲曲正是一種廣義的文學。

大時代之下,歷史轉型期里,如今的大學生要麼是幾乎「恥」談戲的,認為那不「時尚」,不「摩登」,要麼就像痴迷於文學一樣認為戲曲是高深的不可窺探。大學生可以說應該是一個時代中最有認知慾望,最能兼容並包,最能欣賞藝術的一群人了。然而,中國傳統戲曲離大學生仍然很遙遠。文學已不再是這個時代的主流學科,戲曲也成為一般民眾文娛生活的次要選擇。文學與戲曲似乎都在不斷衰落,因為連大學生都不談戲,不談文學了,文學藝術還有人嗎?魯迅先生還曾嘲笑過當年青年學生的「晚上還要談談梅蘭芳之類的」,而今天我們可能要嘲笑的是青年學生竟然連魯迅也不談了。文學與戲曲藝術的一個重要社會功用就是增進個人人文修養,提升自我生活品味,即「UNTO A FULL GROWN MAN」。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這份正氣多在戲曲舞台展現,這類完人永遠是傳統戲曲的主角。

戲曲藝術,大學生的必修課。

戲曲藝術,人類靈魂的棲息地。

一學期的《戲曲評彈鑒賞》課即將進入尾聲,然而戲曲的魅力已經完全將我浸透,它的精神與影響將會伴隨我一生。戲曲藝術的未來,就是我們大學生的未來,民族文化的未來。

(25)

留一路的花香

蘇州大學 05新聞 楊婷 0501408029

自從上了「戲劇與評彈鑒賞」課程以來,見識到了很多戲劇、戲曲名家,尤其是那些女藝術家,那一朵朵女人花,在我們的課堂上絢爛地綻放,留下一路的花香。而我最喜歡的幾位女藝術家,是我自己命名的「三小」——竺小招、盛小雲、石小梅。

竺小招——竹露滴清響

「竺小招」——這是一個很好聽、很有詩意的名字。

講台上的竺小招眉梢眼角,盡是溫和盪漾的微笑。雖然只接觸了短短的90分鍾的時間,但仍然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天性平和散淡,開朗樂觀的女子。當她從你面前經過,就象清風拂過湖面,象小溪穿越林間,有一種清清爽爽的感覺,會感覺怎麼看她都很順眼耐看。而看了竺小招演的《莫愁女》《柳毅傳書》等越劇,便覺得有些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因為無法相信這樣的角色是由竺小招扮演出來的。

竺小招很和藹地在台上給我們講課,講她的母親竺水招,講講竺水招和尹桂芳的友情……看得出,她是很懷念她的母親竺水招的。也許在藝術造詣上,她無法超越自己的母親,但是我能感覺到,她能繼承母親的表演、唱腔,繼承母親的藝術,能感念母親一生情之所牽、魂之所系的越劇舞台,她就已經很滿足了。

竺老師講完一些越劇的基本知識後,便開始考驗我們聽課的效果,還給我們准備了禮物,包括自己的唱片。上課上到現在,她是唯一一位帶著禮物來的老師。

最後,竺老師還為我們演唱了《柳毅傳書》的片段,現在我已經詞窮了,無法再形容了,兩個字——好聽!《莫愁女》中的徐澄公子,《柳毅傳書》中的柳毅,竺小招扮演的小生都讓人過目不忘。她的身上,除了擁有豐厚的傳統戲曲魅力,也融合著現代飄逸的靈性,戲與觀眾的情感交流水乳交融。所謂一代演員一代觀眾,她的表演,還是神融於傳統的精華,而契合於當代。

我不知道竺小招老師演不演花旦,如果不演,真是越劇的一大損失!

盛小雲——看漫天雲卷雲舒

初識盛小雲,是在光裕書場。

場上,只有一扇刺綉的屏風,一桌兩椅子而已,好奇簡單的道具如何表現出「中國最美的聲音。」聽完盛小雲的評彈,便明白了,道具僅僅是道具。

單是看盛小雲往台上端莊地一座,這評彈的架勢就出來了。她的一舉步,一伸腰,一掠鬢,一轉眼,一低頭,乃至衣袂的微揚,裙幅的輕舞,都如蜜的流,風的微漾,讓人情不自禁地被吸引。 妙語連珠的把個武大郎初娶潘金蓮的故事講得一波三折、風趣逗人,有喜有驚,有哀有怒。

聽完盛小雲的評彈,就如劉鶚在《老殘游記》里所寫的那樣:「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一樣,無一處不服帖,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不暢快。」

再一次見到盛小雲就是她來教我們唱《蝶戀花》了。蘇州評彈的美是靠詞寫出來的,更是靠唱出來的。吳儂軟語,時而輕清柔緩,時而抑揚頓挫,悠揚時九曲十八彎,低吟時千回百轉,無限風韻盡在其中。

盡管大多數同學都不是蘇州人,也聽不懂蘇州話,但同學們興致都很高,非常熱情地參與學習,因為,我們也好久沒在課堂上學音樂了。我是典型的北方人,聽著自己的 「陰陽怪凋」的所謂蘇州話的發音,感覺真的很奇怪,盛小雲聽了我們的「蘇州話」也禁不住笑起來,台上台下笑成一片。在那個舉國哀痛的時刻,盛小雲老師給我們帶來了最溫暖的笑。

聽盛小雲唱《蝶戀花》的演唱,心中激情澎湃。「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她的演唱精妙無比,哀婉、激越、低回、高昂……

我們跟著盛小雲一字一句地學,雖然還是漏洞百出,但是在外行看來,唱得還是有模有樣了。下課後,我便打電話給高中時候的同學:「我今天學會唱評彈的開篇《蝶戀花》了!」然後好好地在電話里顯擺了一番。

感謝盛小雲,讓我們的口中又多了一首流行曲。

石小梅——暗香浮動

年齡對於女人,永遠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一般而言,過了四十歲的女人,更是諱莫如深,這個時候的她,眼角已爬上若隱若現的魚尾紋,身段看起來不再那樣婀娜輕盈,大腦的記憶力也逐漸減退,對生活缺少了新鮮感和激情,身體素質在逐漸走下坡路,各種疾病在悄無聲息中開始偷襲你……總之,女人的生活在逐漸走向低潮。

但是,在課上,石小梅在閑談間告訴我們,她已經60歲出頭了!頓時,台下一片驚呼,接下來便是驚訝、贊嘆、佩服的掌聲。總覺得石老師這一生活得很精彩, 生命是一個自然進化的過程,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其精彩的一頁。而石老師有一個達觀而積極的心態,活的有滋有味。

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見石老師了,在去年的「戲曲走進大學生」的開幕式上,石老師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唱曲救場,就已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就覺得——這個女人不簡單。

而今再此有幸見到石老師,我早早就來到教室佔了前排的位置。在教室的講台前,石老師和她的搭檔現場化妝,穿戴上所有的行頭,石老師的小生扮相真是風流倜儻!突然覺得這好像一個魔術——一個60歲的女人變成20多歲的男人。我旁邊的女孩子們驚呼:「好帥啊!」可是她好像又意識到這是一位女性,便又改口:「好美啊!」,其實不管是「帥」還是「美」都不足以形容這個時候的石小梅。而後一段《玉簪記·琴挑》更是讓我見識到了石老師的演唱功底。

《琴挑》講述的是妙常秋夜彈琴,遇潘必正。兩人以琴探心情,潘郎言語挑動,妙常佯怒,但心下已是動情,埋下一段痴戀的故事。感覺石老師的表演,有感情,有生命,有聲有色,他的一舉一動,都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於丹教授曾經在一個節目中說過:「拉開崑曲這道帷幕,出入夢境之間,給我們今天的人生開了一扇窗戶:就在今天緊張繁忙的生活之中,在我們必須遵守的過分現實的秩序之外,是不是還有可能給我們一個夢想的空間?也許我們每個人在夢幻中可以觸摸到的是心靈最深處那份最真摯的情感。」

石小梅,展示給我們的,就是她心靈最深處那份最真摯的情感。

(26)

聽清風拂過耳旁

——重溫越劇

蘇州大學 0501408032 新聞 韋玉婷

小時候,跟著媽媽聽戲,最早接觸到的就是越劇。那真切細膩的表演、委婉動聽的唱腔、優美抒情的風格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漸漸長大的我們「遭遇」了流行文化,於是彷彿戲曲就成了老一輩的休閑消遣,而我們卻著迷於那似乎時尚感很強的青少年文化。

而這次越劇名角竺小招老師走進課堂來講課,彷彿一下子就喚起兒時自己對越劇的那份喜愛。兒時的我會跟在錄音機里播的曲調後面咿咿呀呀的學唱,走到哪總是哼著才聽到的小曲兒。現在,突然覺得對越劇有了種好久不見、突然相見分外親切的感覺。

越劇是浙江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曾稱「小歌班」、「的篤戲」、「紹興文戲」。發源於紹興地區嵊州、新昌一帶。流傳於浙江、上海、江蘇等地為主的全國十六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越劇最初是從曲藝落地書發展而來的。經過小歌班、男班紹興文戲階段、女班紹興戲階段、全面藝術改革階段發展為六個主要的流派:袁雪芬的「袁派」,她主要師承王杏花,唱腔純朴委婉,情真意切,表演上端莊沉靜,重視體現真情實感,塑造的多為善良、溫淑的女性形象。傅全香的「傅派」,她主要師承施銀花和京劇藝術家程硯秋,唱腔跳躍跌宕,表演活潑多姿,塑造的多是熱情、痴情的女子形象。戚雅仙的「戚派」,從「袁派」深化而來,唱腔迂迴沉鬱,表演自然大方,塑造的多是悲劇形象。尹桂芳的「尹派」,唱腔流暢深沉,表演瀟灑儒雅,塑造的多為風流倜儻的書生形象。范瑞娟的「范派」,唱腔富有男性美,質地醇厚,表演富有生活氣息,擅演耿直憨厚的男子。徐玉蘭的「徐派」,唱腔華麗奔放,表演充滿活力,以塑造深情的書生才子見長。經過多年的發展,越劇這一劇種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優秀的劇目。如《漢文皇後》、《魂斷銅雀台》等歷史劇和根據莎士比亞作品改編的《第十二夜》。隨著電視的普及,《孟麗君》、《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孔雀東南飛》、《紅樓夢》、《沙漠王子》等一批優秀劇目,都被攝製成電視片,有的還在全國評獎中獲獎。著名越劇演員有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范瑞娟、徐玉蘭、尹桂芳、竺水招、王文娟、張桂鳳、竺小招、茅威濤等。

作為南京越劇團的著名演員,竺小招老師的表演功底也著實讓我嘆服。她一個人既可以唱尹派的風流儒雅的小生,又可以變換為委婉秀麗的竺派唱腔。在她三十八年的舞台生涯中,塑造了許多性格迥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雙玉蟬》中的沈夢霞,《莫愁女》中的徐澄公子,《柳毅傳書》中的柳毅,《玉蜻蜓》中的徐元宰,《八女投江》中的指導員冷雲,《秀才遇仙記》中的張鴻漸,《侯門之女》中的袁壽,以及她反串演出的《碧玉簪》中的李秀英等等代表之作。小招老師的演唱藝術是以繼承其母竺水招的「竺派」唱腔為基調,適量融合「尹派」唱腔的旋律,從而形成自己的唱腔特色的。於感情深沉中露灑脫,在韻味醇厚中含純真,聽來回味無窮,感人肺腑。「竺派」的唱腔和它的表演風格一樣:淳樸、大方、含蓄、流暢、質朴、簡練而內蘊剛毅、出字直、收音圓咬字准、音堅實。「竺派」唱腔的中板明快、流暢、高雅無華;慢板則含蓄、渾厚、迂迴舒展,特別是尾腔落句中的七度大跳,更顯示出她剛柔並濟的氣度神韻,是一種別具一格的落調腔。

此次,小招老師不僅帶來了她個人純厚的演唱藝術,也為我們講述了越劇十姐妹和《山河戀》的故事。尹桂芳、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筱丹桂、竺水招、徐天紅、張桂鳳、吳小樓這十個人的名字隨著那由法國大仲馬的小說《三劍客》改編的中國歷史題材的《山河戀》名播大江南北。《山河戀》演出時曾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鎮壓,越劇十姐妹們進行了頑強的斗爭,最後取得了勝利,《山河戀》在上海連續演出一個月。在用幻燈片一一介紹越劇十姐妹的時候,小招老師總會給我們唱上一兩句她們的唱腔。比如《紅柳夢》那段經典的寶哥哥和林妹妹的對唱: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青雲剛出岫;直到他腹內草莽人輕浮,卻原來骨骼輕奇非俗流;嫻靜猶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拂柳;眉梢眼角藏秀氣,聲音笑貌露溫柔……一剛一柔間讓我彷彿也置身於一個開滿桃花的園子,看一場兩個可人兒互訴心事。情感渲染力極強,彷彿就在不經意間將你帶入那景那地兒似的。

在這堂課的最後,小招老師為我們表演了著名的劇目《柳毅傳書》柳毅的唱段。這個劇目也是其母竺水招先生的經典之作。音樂起,「她如願如慕我心有愧,不由人…… 借花獻佛敬一杯」,小招老師立刻從講學的角色中進入柳毅的角色。聽唱腔可以感覺出來,此時柳毅的心情是如何的矛盾和無奈,接著又唱到公主的情公子的意,只因世俗的禮法又太多的約束,恐是枉費公主的一片痴心了,那流暢、明快的唱腔中滿是柳毅的無可奈何。老師在演唱中感情真摯,也鮮明的刻畫出了柳毅的性格,著實讓人贊嘆不已。

聽越劇,猶如清風過耳,縈繞腦際久難忘。重溫越劇,猶如回到小時那個單純的世界,滿是幸福的感覺。我想,我會繼續喜歡它,閑時捧上一杯清茶、聽上一曲,感受那沉醉在心底的美。

4. 50-60年代越劇電影有哪些

是袁雪芬啦,那個時期的越劇電影,我看過《追魚》《紅樓夢》由徐玉蘭,王文娟主演,《梁祝》由范瑞娟,袁雪芬主演,《碧玉簪》由金采鳳,陳少春主演,《柳毅傳書》由竺水招,筱水招主演,《情探》由傅全香,陸錦花主演,金寶花,張茵主演《西廂記》《越劇菁華》《相思樹》應該是解放前拍的,夏夢主演的《三看御妹》《金枝玉葉》《王老虎搶親》,

5. 越劇為什麼沒有竺水招的竺派

竺水招,女,原名竺雲華,1921年生於越劇故鄉嵊縣。青年時在上海演出,初演旦角,1947年組雲華越劇團,並改演小生,在越劇十姐妹中是唯一一位生旦俱佳的藝術家。1954年自滬遷寧。1962年攝《柳毅傳書》,是為絕品。1968年被迫身故。

竺水招生性淡泊,不善交際。她的越劇觀眾曾經很多,但是和她有接觸的戲迷非常少。竺水招從來很少與戲迷打成一片。竺水招長得特好看,她的身形並不很高,皮膚也並不是很白,不愛笑是她的性格,並非出於故意或存心,但是,對人非常親切、友好。她的言語、行為、神情,舉手投足待人接物都帶著一種天生的溫柔、體貼以及隨和。傅全香曾經說「整個越劇界呼尹竺為『大姐』而不名……」,這裡面有今天提起竺水招再也想像不出的分量。她在1954年底率團遷至南京,時間很早,是第一個離開上海到外地去的越劇知名演員。

竺水招少年時工小生兼學花旦,為女子越劇中少有的擅長武功的演員之一,戲路寬廣,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甚至老旦等行當,均能應工。

竺水招在學戲時學的是武生,滿師出科以後卻改了花旦,和尹桂芳走了個反向,尹桂芳是學的花旦,後來卻成了小生,這一個「行當變異」彷彿都是從沈家門那個戲班開始的。尹竺首次合作只有半年左右的時間,尹桂芳隨班輾轉於杭州、上海,竺水招走的地方可遠,是到了福建、江西等地,她那時不過十六七歲的年紀。當尹桂芳在黃岩一帶演出時,竺水招從江西回來,尹桂芳邀竺水招,這就有了第二次的合作,這一次合作就遇上了飛來之災,也是兩人結拜的契機由來。尹竺第二次分手以後,尹桂芳那時可能是在寧波一帶,從寧波再去上海的,而竺水招要比她晚得多了。所以越劇十姐妹之中,竺水招的年齡雖然較大,但她去上海是最晚的一個人。都說尹竺從41年就開始合作了,但真正意義上來講,可能應從43年算起。越劇界早期搭人時間都不長,這一對相應是比較長的,所以有一些稱號,叫做「舞台情侶」、「台上鴛鴦」,越劇界真正的黃金搭檔是從她們開始的。兩人搭檔的名劇《沙漠王子》一鳴驚人,從此成為尹派當家傳統戲。

關於竺水招的戲路,現在無影視資料可供查證,那麼從一些簡單的戲目表裡我們可以發現其一二。在和尹桂芳搭檔合演的戲中,看劇名好象一般都是大家閨秀,只有《葛嫩娘》比較例外,以前戲曲界演的《葛嫩娘》,和現在紹興小百花的《風塵英烈》相差極遠,那葛嫩娘是個年紀輕、武功好、性格開朗的女孩子,所以這是一個改變戲路的角色。此外,在《秋海棠》一劇中,竺水招是一趕二,同時飾演了羅湘綺和梅寶這兩個角色,至於現在都說羅湘綺是戚雅仙演的,就不知道了。

改演小生以後,她和戚雅仙演過一個戲,《白了少年頭》,這出戲竺水招飾的男角從年少演到年老,有沒有掛鬍子可沒聽說過。在《驪城烽火》中,竺水招飾演周幽王時期的一員武將。

剛解放時,越劇有一個大會演,這次會演中沒有尹桂芳,竺水招演出的劇目是令人目瞪口呆的,她和戚雅仙合作演出了《小放牛》,哈哈,想像一下嚴肅正直的柳毅,變成了調皮搗蛋的放牛娃,感覺如何?另外,她還與戚雅仙合演了《賣婆記》這一類鄉土氣息非常濃的小戲。戲路之寬,在這些劇名中亦可見一斑了。

為捐獻越劇號飛機越劇界聯合義演,這里頭彷彿是解放後竺水招唯一一次與越劇界其他人有聯系,當時演出的戲叫《杏花村》,尹桂芳演的一個角色名叫王強,是個打算去從軍的正經人,不知竺水招的角色是什麼,估計鴛夢未諧,她仍舊是以小生應工。

竺水招剛到南京時據說帶過去六部戲,其中一部就是《碧玉簪》。從某些文章看來,她在劇中飾演的李秀英,特別是《三蓋衣》這一場,其身段、步法在旦角中是屈指一流、無與倫比的。我實在是乏於想像,不知道每一步路走得都特穩重的柳毅,「輕移蓮步」起來,是怎麼個「翩若驚鴻 "法。但是她解放後多年演小生而不涉及花旦,卻在這一行仍有很好的口碑,基本上都從這出戲來的。

《桃花扇》是雲華赴寧後較有名的代表作,當時在南京是連演四十場,據說是創記錄的。而一出越劇,那個時候在上海演出的話,據載都可以演上個兩三個月沒問題。

說起老生,很多人一定想不到了,她演的老生戲多不多,我不知道,但有一出戲,誰都聽說過,只是想不到她身上而已,即《屈原》。

竺水招演的主角比較多,可是她也是越劇界唯一一位真正從言語到行動上都不計較角色大小的名角兒。

建國後她重組雲華越劇團,當時越劇界最有名的老生彷彿說是徐天紅。可徐天紅與戚雅仙組成了合作越劇團,改「老」為「小」,當尹桂芳回國以後,沒有老生,可敬的徐天紅很講義氣,又毅然地返「童」還「老」,去給尹桂芳做當家老生了,後來她也在徐玉蘭劇團里做老生,對比起來,還是在芳華的時候多。另外兩位,張桂鳳和吳小樓自然都是在上海越劇院,當時還不叫上海越劇院這個名字。我只知道吳小樓原是雲華的。——所以轉了一圈,竺水招就沒有老生了,於是她把當時差不多已經息影舞台的商芳臣請了出來。

竺水招與商芳臣及筱水招的合作達18年之久,她很尊重她的搭檔。無論商芳臣想演什麼戲,她都比較支持,不是口頭上,而且是從行動上支持。商芳臣主演《文天祥》,她飾演文的好友杜滸,只有幾句唱白。在另一部戲《孫安動本》中,為了給這個戲加強號召力,她再一次出演配角,這次的角色更加有意思,是在最後一場中扮演舉雙錘打皇帝的徐龍,這個角色在京劇中以花臉應工的。為了只有這一場戲的角色,竺水招不顧自己人到中年,天天起早練習雙錘,練下腰,練功架。同時,竺水招也很注意培養年青的演員,在《莫愁女》這出戲里,她不僅僅是用了自己的女兒來演書僮,並且起用了青年演員張玉琴(在《柳毅傳書》電影中飾演洞庭夫人的那一位)飾演女主角莫愁。

竺水招演的戲真多,數也數不清,現在我能統計到的,有《柳毅傳書》、《南冠草》、《桃花扇》、《孔雀膽》、《莫愁女》、《雙槍陸文龍》、《范蠡與西施》、《武松與潘金蓮》、《孔雀東南飛》、《灰闌記》、《白蛇傳》、《中秋之夜》(這是現代戲)、《天雨花》、《寶蓮燈》、《紅樓夢》、《西廂記》、《家》、《蔡文姬》、《盤夫索夫》、《碧玉簪》、《江姐》、《梁祝》、《團圓之後》、《鐵血丹心》……真的,要統計清楚,何其太難,只是,在《竺水招之死》中提到的《搶傘》或許是她最後一個作品最後一部戲了。竺水招演的正直善良的角色還是佔了她的大多數,古代戲的義士、現代戲更多的革命者,她是這么演也是把這些角色的為人准則來衡量自己的,她曾經說過一句非常高尚的話:「為人就要講究氣節,我們演古今革命者,不只是演給觀眾看的啊!」這句話裡面,或者可以窺見她站著死的勇氣和氣節。

只是很可惜,竺水招這些高尚的言語,高尚的行為,高尚的品德,她演過的形形種種風格各異曲目眾多的戲,越劇是再也不想提起來了。

6. 筱水招怎麼害竺水招

文革期間,她舉報老師竺水招,後竺水招被迫害自殺。

筱水招,1933年出生,1994年逝世。原名許靜芝。女,越劇一級演員。浙江寧波人。為中國劇協會員。曾為江蘇劇協理事、南京市政協委員、江蘇省五、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主要代表作有:《柳毅傳書》飾龍女三娘、《雙看相》飾看相人、《相思樹》飾小紅、《石榴紅》飾村姑、《白蛇傳》飾白素貞、《南冠草》飾錢秦篆、《桃花扇》飾李香君、《盤夫》飾嚴蘭貞、《天雨花》飾荀含春(獲1957年南京市戲曲會演一等獎)、《報童之歌》飾方瑛、《江姐》飾江姐等。

7. 老是看到一個叫「柳毅傳書」的戲,有人能介紹一下嗎

《柳毅傳書》是南京市越劇團於1956年排演的一出優秀劇目,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蔣鴻鰲等老一輩越劇表演藝術家都參加了演出,1962年還拍成了電影,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

柳毅傳書」這四個字,已經成為一個典故,意指不畏艱難困苦,救人於危難之中。

柳毅是唐朝李朝威的傳奇小說《柳毅傳》里的男主角,這部傳奇說,柳毅是湖南人,他在赴京的考試中落第,歸途行經涇陽時,遇到一個牧羊女子,自稱是洞庭湖龍王的女兒,嫁出後受到虐待,要柳毅為她傳書給洞庭湖龍王,打救她的災難。柳毅做到了,龍王為了答謝他,願意把龍女許配給他。他當時婉拒了,說「始以義行之志,豈有殺其婿而納其妻者?」不過,後來他在兩度喪妻之後,最後還是娶了龍女,並且成為水神。

到了元朝,尚仲賢便以此為題材,寫成了《柳毅傳書》的雜劇。清朝的孔尚任在《桃花扇·修禮》中說:「舌戰群雄,讓俺不才;柳毅傳書,何妨下海。」柳毅傳書的傳法,是怎麼傳的?真的下海嗎?李朝威的傳奇小說里,是拿著書信到了洞庭湖畔,按龍女的方法找到一棵大橘樹,並且「易帶向樹,三擊而止。」便有人出現在水波間,指引了水路讓他前往龍宮。而元雜劇則說:「俺那洞庭湖口上,有一座廟宇,香案邊有一株金橙樹,里人稱為社橘。你可將這一根金釵兒擊響其樹,俺那裡自有人出來。」

兩個版本里都只有一棵「社橘樹」,敲響了樹便有人出來引路。但是,在現今的洞庭湖的君山之上,卻有一棵大橘樹,這棵樹旁,卻有一口井,當地人說這就是柳毅井,又叫做橘井,就是柳毅傳書的井,柳毅當年傳書,就是透過這口井而進入龍宮的。厲害吧?湖南人用一口井,加上想像的創造力,把柳毅的故事聯系起來,成為有文化歷史價值的觀光井。

8. 竺水招的演藝經歷


1933年離開就學數年的本村義學堂,十二歲進晉溪後山村之天蟾舞台科班學藝,工小生兼學花旦。因謙遜好學,練功刻苦,打下扎實的武功基礎,成為女子越劇中少有的擅長武功的演員之一。在浙江鄉鎮演出時,與尹桂芳義結金蘭。
1939年進上海。
1940年10月與尹在同樂戲院再度合作,任二肩旦。
1941年起在上海長期與尹桂芳合作。
1942年4月,與傅全香任「並頭肩」。表演細膩嫵媚,清新脫俗,唱腔甜潤而柔糯,尤以《三看御妹》一劇最受歡迎,報界有「樂而不淫的花衫佳材」之評語。1942年8月起加入姚水娟領銜的「越華舞台」。1944年夏與尹桂芳合作,上演了《雲破月圓》、《石達開》、《寶玉與黛玉》、《春閨夢》、《沙漠王子》等新戲,為越劇改革擴大了社會影響。1947年參加越劇姐妹籌建越劇劇場、興辦越劇學校的《山河戀》義演,飾主角皇後綿姜,為「越劇十姐妹」之一。
1947年9月自組「雲華劇團」,改演小生。
1948年起,先後與戚雅仙等人合作。解放後該團演出了富有愛國精神和文學性的《南冠草》、《文天祥》等劇目,對女子越劇開拓戲路進行了有益的嘗試。1951年參加了抗美援朝捐獻「越劇號」飛機籌款義演。
1954年冬率團到南京演出。
1956年3月,該團改組為「南京市越劇團」,任團長和主演。其戲路寬廣,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乃至老旦等行當均能應工。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盡迫害致死,後平反昭雪。生前拍有戲曲藝術片《柳毅傳書》和唱片多種傳世。

9. 越劇的傳奇故事

一、越劇《紅樓夢》(又名《石頭記》。話說,賈寶玉和林黛玉原是天上的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金玉良緣」的戲劇沖突,給故事更添些傳奇色彩)

·【故事內容】早喪慈母的林黛玉,投奔到外祖母家(賈府)寄居。胸懷才智的林黛玉,與不同凡俗的表哥寶玉雖系初次見面,卻是一見如故。
第二年,賈府又來了出身名門大族、具有「大家風范」的薛寶釵(寶玉母親王夫人的姨侄女)。因為寶玉有塊從胎里帶來的寶玉,寶釵也有個金鎖,人們背後說,他們正好是命定的一對。寶玉與一群姐妹們朝夕相處,融洽無間,但更與思想相通的黛玉心心相印。賈政望子成龍,強逼寶玉讀八股文章。蔑視功名利祿的寶玉和黛玉卻偷看被禁讀的《西廂記》,抒發著他們的自由思想,滋長了他們之間的愛情。
寶釵也希望寶玉能專心於仕途經濟,這天又來對他大講「立身揚名」之道。寶玉聽得很是反感,毫不客氣地下了逐客令。襲人責怪寶玉不該冷落寶釵,寶玉卻說:「林妹妹從來不說這些混賬話。」他們這番談話,恰巧被經過怡紅院的黛玉聽到,不禁又驚又喜,更覺得寶玉是她的知己。
寶玉與忠順親王府的戲子琪官有來往,他同情琪官逃脫王府的束縛。這事為賈政知道後,痛恨寶玉違背家教,將他打得半死。黛玉惜憐寶玉,為此哭得兩眼紅腫,寶玉反百般勸慰黛玉,並將為她拭淚的手帕遣丫頭晴雯送給黛玉。黛玉十分珍視這條情絲萬縷的手帕,特在上面題詩記情。一夜,寶釵來訪寶玉,久坐未走,引起晴雯反感,這時又有人走來叩門,晴雯不知是黛玉,狠聲狠氣不肯開門。黛玉已經生疑,又見笑語聲中,寶玉送寶釵出來,遂誤會是寶玉有意冷落她,更引起寄人籬下、受人欺凌的感傷。
第二天,寶釵陪伴賈母等在藕香榭賞春行樂,黛玉獨到桃林深處,借埋葬落花抒發她內心的壓抑。寶玉聽到一字一淚的葬花詞,尋聲而來,黛玉記恨昨晚的「閉門羹」,負氣避開。經過寶玉一番掬誠的剖白,黛玉方釋誤會。黛玉病倒了。同情黛玉的紫鵑,為了試探寶玉是否真情,佯稱黛玉將返回蘇州原籍,寶玉信以為真,發狂地要留住黛玉。這樣寶、黛之間的愛情在人前暴露無遺了。寶玉也病倒了,賈母決定為他沖喜成親。她認為黛玉有違賈府家教,便在「黛玉行動乖僻,不如寶釵溫順」的比較下,採納了王熙鳳的「掉包記」,對寶玉偽稱娶的是「林妹妹」。
黛玉得悉了寶玉要娶寶釵的消息,以為寶玉負情變心,遂焚去詩稿詩帕,含恨而死。黛玉去世之時,正是寶玉花燭之夜。當寶玉發覺新娘不是林妹妹而是寶姐姐時,驚詫得發痴發狂,更聽到黛玉已死,便瘋也似的奔到靈前,聲聲血淚,傾訴他滿腔的悲憤與委屈。
「金鎖」鎖不住「寶玉」,「鐵檻」關不住「逆子」,寶玉扔去了那塊「通靈寶玉」,憤然離家出走。
·【視頻推薦】
1、越劇電影《紅樓夢》徐玉蘭、王文娟(1962年「高清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0ODQ1MzI0.html
2、經典越劇《紅樓夢》鄭國鳳、王志萍(2007年「清晰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4ODQ0NzA4.html

二、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千古愛情傳奇故事,「化蝶」成千古美談)

·【故事內容】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鄮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視頻推薦】
1、越劇電影《梁祝》范瑞娟、袁雪芬(1953年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藝術片)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5ODE2Mzky.html
2、新版越劇《梁祝》茅威濤、陳曉紅、董柯娣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xNzgyODQ=.html

三、大型神話越劇《追魚》(鯉魚精與張珍的「仙凡」奇緣)

·【故事內容】寫書生張珍與丞相金寵之女牡丹指腹為婚,不幸親亡家敗。金寵借口三代不招白衣婿,命張珍在碧波潭畔草廬攻讀,讀書聲感動了鯉魚精,變作牡丹小姐與之相會。一日張珍遇真牡丹,被誣為賊,逐出金府。鯉魚精與張珍同返故鄉,中途又被相府捉回,於是真假牡丹難分。金寵先請包公斷案,鯉魚精使龜精變作假包公,造成真假包公不能明斷。金寵又請張天使捉妖,在鯉魚精敗於天兵之際,幸得觀音相救,但她不願成仙,甘落紅塵與張珍結合。
·【視頻推薦】
1、越劇電影《追魚》徐玉蘭、王文娟(1959年)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5NDkyNTY0.html
2、經典越劇《追魚》鄭國鳳、王志萍(2009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yMDU1OTY=.html

四、越劇傳奇劇《柳毅傳書》(神話故事劇)

·【故事內容】寫秀才柳毅赴京應試,途經涇河畔,見一牧羊女悲啼,詢知為洞庭龍女三娘,遣嫁涇河小龍,遭受虐待,乃仗義為三娘傳送家書,入海會見洞庭龍王。錢塘君驚悉侄女被囚,趕奔涇河,殺死涇河小龍,救回龍女。三娘得救後,深感柳毅傳書之義,請乃叔錢塘君作伐求配。柳毅為避施恩圖報之嫌,拒婚而歸。三娘矢志不渝,偕其父洞庭君化身為漁家父女同柳家鄰里相處,與柳毅感情日篤,遂以真情相告。柳毅與她訂齊眉之約,結為伉儷。
·【視頻推薦】
1、越劇電影《柳毅傳書》竺水招、商芳臣,筱水招(1962年)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yNTc4NTA0.html
2、越劇《柳毅傳書》竺小招、陶琪(經典傳承)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1ODEzMDYw.html

五、越劇《張羽煮海》(傳統神話劇)

·【故事內容】寫秀才張羽借寓於東海岸邊石佛寺中。一日,他的琴聲引來了東海龍宮的瓊蓮公主,兩人志趣相投,瓊蓮臨別相贈龍宮之寶鮫鮹帕,暗許婚姻,並相約八月十五在海邊相見。誰知瓊蓮為拒天龍之婚,被龍王關入鮫人洞中受苦,張羽聞報藉助鮫鮹帕闖入龍宮求見,反遭天龍之辱,被綁在鮫人洞外化成礁石。瓊蓮得訊捨出頜下驪珠救張羽出龍宮,張羽生還人間,並得龍母指點至蓬萊島求仙相助。蓬萊仙姑贈他三件法寶,在沙門島煮海,燒死天龍,降服龍王,最終成全了張羽和瓊蓮的美好心願。張羽與龍女喜結良緣,夫妻二人拜謝著赤松子師徒。
·【視頻推薦】越劇《張羽煮海》陳麗宇、陳翠紅(2009年)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4Mjc4MDUy.html

六、越劇《牡丹亭還魂記》(杜麗娘的「起死回生」,使故事更富於傳奇色彩)

·【故事內容】南宋時期的南安太守杜寶只生一女,取名麗娘,年十六歲,尚未許配。杜寶為了使女兒成為識書達理的女中楷模,為她請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陳最良。因陳上《詩經·關雎》惹動了麗娘的情思。伴讀的使女春香,偶而發現了杜府後的花園,並引領麗娘偷偷遊了花園。久困閨房的麗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動了訪春之情。
麗娘回屋後,忽作一夢。夢見一書生手拿柳枝要她題詩,後被那書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雲雨之歡。麗娘醒來後,懨懨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園,尋找夢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漸消瘦下去。一日照鏡子,見自己一下瘦成那個樣子,忙叫春香拿來丹青、素絹,自畫春容,並題詩一首於上。她又把夢鏡說與春香,並讓春香把那畫叫裱畫匠裱好。杜寶夫婦聽說女兒病重,忙叫陳最良用葯,讓石道姑來念經,但都不見效。中秋之夜,麗娘天逝。死前,囑咐春香把春容裝在紫檀木匣里,藏於花園太湖山石下,又囑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牡丹亭邊的梅樹之下。這時,投降了金國的賊王李全,領兵圍淮、揚,朝廷升杜寶為淮、楊安撫使,立即動身。
杜寶只得匆匆埋葬了女兒,並造了一座梅花庵供奉麗娘神位,又囑托石道姑和陳最良照料。杜寶即帶夫人和春香前往淮安,因軍事危急,半路上杜寶讓夫人和春香乘船回了臨安,廣州府秀才柳夢梅,原柳春卿,因一天夢見一花園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樹下,說她與他有姻緣,才改名柳夢梅。柳夢梅去臨安考試,路得進寶臣苗舜賓援助。走到南安時,柳病宿梅花庵。柳病漸好時,偶游花園,恰在太湖石邊,拾到麗娘的春容匣子,回到書房,把那春容掛在床頭前,夜夜燒香拜祝。麗娘在陰間里一呆三年,閻王發付鬼魂時,查得麗娘陽壽未盡,令其自己回家。麗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對著自己的真容拜求。麗娘大受感動,與柳生歡會,自稱是西鄰之女。他們兩人的夜夜說笑聲,驚動了石道姑。
一天夜裡兩人正說笑,被突然來的石道姑沖散。第二天夜裡,麗娘只好得向柳生說出真情,並求柳生三天之間挖墳開棺。柳生只好把實情告訴了石道姑,並求她幫助。第二天,他們挖墳開棺,使麗娘還魂。道姑怕柳生與杜麗娘事情被發覺,當夜雇船,三人一道去了臨安。陳最良發現麗娘墳被盜,忙去揚州告訴杜安撫。陳最良還沒到淮安就被叛軍俘獲,李全聽說陳最良是杜家的家塾老師,又得知杜寶還有夫人和春香,就聽從妻子的計策,謊說已殺了杜夫人和春香,然後放了陳最良。陳到淮安見了杜寶,即把小姐墳被盜,老夫人、春香被殺的事稟知杜寶,杜寶聽後大慟。後杜寶忍痛修書兩封,讓陳最良送給李全和李的妻子,封官許錢、招降了李全,淮安圍解。
麗娘他們到臨安,在錢塘江邊住下,等柳生知道考試時,考試時間已過,多虧主考官是苗舜賓,才得以補考。這時,因淮、揚兵事,朝廷延期放榜。麗娘讓柳生先去揚州看望她父母。柳生走後不久,來臨安的老夫人和春香因天晚找宿處恰與麗娘、石道姑相遇。柳生到了揚州,聽說杜在淮安,又去淮安見杜寶。杜寶以為女兒已死,何以有女婿,並以柳生假冒罪名,令人拿下押往臨安侯審。杜寶回到臨安,因軍功升為宰相,陳最良升為黃門奏事官。這時,榜下,柳中了狀元,可到處找柳不著。
原來柳正被杜寶吊打,因為在柳身上搜出了麗娘的春容,在杜寶認為柳是盜墓賊。這時,苗舜賓聽說後,趕到杜府,救下了柳生。苗告訴杜寶,柳生已考中狀元。杜正氣惱時,陳最良來到,說小姐確實又活了,柳生就是女婿。杜認為是鬼妖之事,請奏皇上,滅除此事。陳把此事告訴皇上,皇上要宰相、小姐、柳生、老夫人都前來對證。金鑾殿里,眾人齊到,皇上用鏡子照,看有無影子、斷定麗娘確實是活人。杜寶硬說麗娘、老夫人都是鬼魂所變的,後經皇上裁決讓他們父女、夫妻相認。麗娘又勸柳生拜認了岳父杜寶,全家人大團圓。
·【視頻推薦】
越劇電視劇《牡丹亭還魂記》金靜、王君安
上集: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zNTk0NTg0.html
下集: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zNTk3MTk2.html

七、劇中有些許鬼神色彩的「傳奇劇」
·【視頻推薦】
1、越劇電影《情探》傅全香、陸錦花、吳小樓(1958年)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yNzY1MTQw.html
2、越劇《情探》陳飛、吳鳳花、胡國美(2009年)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4NDU1OTM2.html
3、越劇《李慧娘》吳素英、吳鳳花、胡國美(2009年)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wMjc2OTc2.html

閱讀全文

與竺水招柳毅傳書電影演員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