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亢龍有悔電影演員

亢龍有悔電影演員

發布時間:2023-01-06 13:20:21

㈠ 歷史問題評價張紀中

你好,對於張紀中,這樣帶些爭議的人物,褒貶不一,我雖不能從大眾的角度去評價張導,但我個人卻有點話說,他翻拍過的電視劇讓很多對港台老版金庸劇的外路實愛好者不齒,但即使是這樣他還是不斷翻拍,我想說的是不是他本人的事,有時候我們對電視電影的理解真是很難調和,我可以這樣說,為什麼在那個時代,港台的武俠劇那麼受喜歡,一直到現在,還有大量的鍾愛者,為什麼是武俠劇?我不知道為什麼港台不拍拍四大名著去?我甚至想著他們是否拍得出來四大名著,他們敢動我們的名著嗎?只會像張衛健那部 話西遊去,娛樂大眾而已,港台終是港台,哪個最能得人心,最好賺錢,就去動哪個,所以一碰到有深度的作品,他們能放點深度在裡面嗎?這好比如看書,有的人喜歡看詩,從中得到美的享受,有的人把看小說當成吃飯吃飽了就是享受,反正每個人要求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就是覺得我就覺得這個電視就是這樣,我就想看明白故事,其它的也就沒什麼了。
再來說說張導的電視,反正他翻拍的電視,從拍攝技術上明顯是很用心了,畫面的渲染,武打的設計都很講究美感,當然這也是時代的進步,大勢所趨的,仔細回想他的電視劇,是真正讓我對腦海中的江湖味道嘗夠了,我覺得金庸筆下的江湖就應是這樣。
個人意見,不怕炮轟,關於張紀中,下面資料給你。

============================================================================================================================================

張紀中製作的每部武俠電視劇,都以其獨特的構思,美輪美奐的畫面,耳熟能詳的配樂,在網路掀起一股狂潮,並在廣大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張紀中近照黑臉,高個,魁梧的身材,一頭雄獅般的須發,這是我們看到的張紀中。在他背後樹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激情燃燒的歲月》……一部部電視劇巨作。 在日漸擾攘紛亂的大眾傳媒空間,有多少可供茶餘飯後咀嚼的新聞,就有多少被喧囂假象遮蔽的事實。也許只有廓清這些迷霧,我們才能看到一個真實的張紀中。 《大眾電視》孫慶、王蕾的文章較為全面的講述了張紀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1992年春天,張紀中和他的老搭檔張紹林正在上海拍攝一部家庭系列劇,忽然聽到一個消息:央視將拍《三國演義》,准備分五個組來拍攝。 三國群英亂世群雄,這個大題材太吸引他了。他和張紹林放下手頭的工作,由上海匆匆趕到北京。這次爭取成了奠定他此後創作基調的出發點。《三國演義》全劇拍攝難度最大的第四部分——— 「南征北戰」一共十三集的製作權就這樣被電視劇行業的「外省人」張紀中握在手中。 從諸葛亮七擒孟獲開始,到卧龍秋風五丈原———中國觀眾太熟悉這一段烽煙往事了。三國群英戰亂中的豪情與智慧如何體現?張紀中必須拿出個「說法」。十幾輛大卡車,上百號人,張紀中第一次率領這么龐大的劇組開始了長途跋涉,從雲南瑞麗到青藏高原、日月山,再到內蒙古草原,一萬多公里中國土地的跨越,他交出了一張讓央視和觀眾都滿意的答卷。 《三國演義》的成功激發了張紀中「做大」的癮頭,也打下了他「做大」的基礎。於是他一發而不可收:《水滸傳》、《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激情燃燒的歲月》、《天龍八部》、《神鵰俠侶》……他在熒屏上盡情揮灑他的英雄激情。 「自小以來對於英雄的渴慕,是大多數男人深藏心底的一個秘密,我們渴望英雄,但我們沒有本事去找到英雄,也沒有機會親自成為英雄,但是我有可能在電視屏幕上塑造一個英雄。」張紀中說出了他心底的英雄情結。1999年4月,《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金庸時,他笑稱若中央電視台要拍他的作品,他只要一元的版權費就行了。張紀中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前景,他贏了! 《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目前大陸的四部金庸大戲,不同的投資老闆,卻都出於張紀中之手。 圈內有人說,現在幾千萬元的電視劇,只有張紀中敢接。或許,這話也可以倒過來說:幾千萬元的電視劇,只有交給張紀中,這錢才敢投下去。 張紀中的「英雄劇」還有很多,但他製作的電視劇片名——— 《激情燃燒的歲月》、《永樂英雄兒女》、《呂梁英雄傳》,無不透露了其定位。無論武俠、古典名著還是戰爭主旋律,只要與「英雄」有關,張紀中就願意接。
大場面大製作
張紀中挑選劇本的眼光素來被圈中同行形容為「毒辣」。 作為製片人,張紀中的工作從選擇項目開始,這是國外成熟的製片人的工作慣例,但在國內特別是電視劇行業,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似乎只有張紀中。 《笑傲江湖》是張紀中選擇吃的金庸系列的第一隻「螃蟹」。在金庸的全部作品中,《笑傲江湖》最集中地體現了武林中人的江湖精神,小說原著從藝術水準和思想意蘊等方面衡量均堪稱上品。張紀中就給劇組定下了拍攝方向:突破港台模式,追求渾然大氣、高格調的武俠片。 為了達成這一理想目標,張紀中抓緊時間調度資金,全線包圍,加大了硬體投入。這部拍攝周期長達181天的劇,投資3200萬,可謂「家大業大」。奉行明星路線,網羅了許晴、李亞鵬、巍子、苗乙乙、茅威濤等人,陣容豪華,聲勢浩大。 在場景設置上,張紀中同樣不惜血本,用時60天,耗費木材40多立方米,在攝影棚內搭建起一座巨大的 「思過崖」,盡可能地製造逼真的外景效果。 實景拍攝,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張紀中遍踏全國高山名川尋找景地,並在合適的外景地不惜血本搭建攝影棚,這一獨特的張氏「傳統」成就了以後的一系列影視基地。 在拍《笑傲江湖》時,張紀中斥資20萬元,在懸崖峭壁上,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一座 「懸空寺」,這種實景拍攝使演員很快找到了感覺入了戲。在外景地的選用方面,也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神仙居、永康岩、射鵰村、桃花島、張家界、九寨溝……對於拍攝的需要,張紀中花起錢來很少心疼。為了《天龍八部》建成的「大理天龍八部城」,耗資一億兩千萬,在國產電視劇製作史上,算得上是空前的大手筆了。而張紀中的聰明在於,他能「借勢」。他超前地看到了電視劇在開發旅遊上的作用,並讓當地政府也看到了那光輝的前景。一部《笑傲江湖》讓浙江新昌成了旅遊勝地,以後,浙江各地的地方政府都熱情邀請張紀中去自己的地盤拍戲。
《射鵰英雄傳》
在舟山桃花島拍攝時,當地政府全力配合,沒有收一分錢的費,還提供一千多萬的資金搭建了一座「射鵰城」。「大理天龍八部城」的巨額建設費也是由當地政府埋單。這種拍攝與旅遊的雙贏思路其實是張紀中對今天影視事業的一大貢獻。 張紀中知道如何不濫燒投資商的錢。實際上,也沒有那麼多的人民幣源源不斷地供他隨意「揮霍」。張紀中要的是「好鋼使在刀刃上」——盡最大的力量,拍成最大的場面,讓令狐沖、郭靖、蕭峰、楊過們最大限度地體驗英雄感覺,揚英雄威風,也讓守著電視機的觀眾實實在在地做一場真英雄的江湖夢。 2005年3月25日,《神鵰俠侶》中場面最大、氣勢最盛的「襄陽大戰」在寧波象山「神鵰俠侶城」開始拍攝,電視台一個半小時的現場直播使全國觀眾一起目睹了「張式大戲」的誕生過程。
亢龍有悔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射鵰英雄傳》中這句點破禪機的謁言,頗可解悟張紀中的生命狀態。北丐洪七公開導郭靖:「『亢龍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有發必須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好比陳年美酒,上口不辣,後勁卻是醇厚無比,那便在於這個『悔』字。」而張紀中一路走來,莫不是在「亢」的凌厲與「悔」的適時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當如今被稱作「中國第一電視製片人」的張紀中回首往事時,一種雪藏多年的英雄情結便浮出水面——— 從小的爭強好勝,「身上長個虱子都是雙眼皮的」;少年時對舞蹈、溜冰、跳傘、舢板、擊劍的迷戀,製作大提琴以自娛自樂;人生中最好的歲月留給了在邊遠礦區的講壇,而把教書育人當作一種富含激情的表演;為了接近心中的聖殿,把呆在文工團賣門票當作事業理想的前站——— 個中的曲折傳奇,甚至不遜色於一部情節峰迴路轉的武俠劇。 因為特殊政治氣候的影響,張紀中連同他那一代人,不得不面帶微笑去承受命運的嘲弄並豁達地自嘲——— 而他人生夢想的幾次謝幕,莫不與所謂「出身問題」扯上了關系。而他少年時代的英雄夢卻沒有在這場劫難中泯滅,反倒於幽暗處「頑固」地滋生著。 一旦介入電視製片領域,這個糾纏了40年的心結馬上被打開。而張紀中在「亢」的同時,也有所「悔」。當年,投資方與眾多知名導演普遍不看好《激情燃燒的歲月》——— 出於對播出市場的慣常性考慮。而他卻堅持要拍。結果,這一決定出人意料地改變了整整一年的電視劇收視格局。 就這樣,四年之內,從《笑傲江湖》到《神鵰俠侶》——— 中間穿插了 《青衣》、《民工》等社會生活劇的拍攝——— 張紀中的電視劇似乎一夜之間就 「遍地開花」了。金庸的武俠劇,數數還剩十餘部,而曾經的電視作品在張紀中看來也只是差強人意,更不要說拍攝難度系數較高的武俠電影了,張紀中又給中國觀眾留了個大懸念。 電視界「江湖老大」在中國影視界,導演一直是圈中老大。我們習以為常——— 導演就是導演,老大就是老大。但張紀中打破了這種狀態,改變了一種習慣。 好像是從《笑傲江湖》開始,張紀中的名氣大過了導演。今天提起《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一系列金庸劇,可能好多人都說不清導演是誰,但都知道張紀中。所以,今天很多人稱張紀中為「張導」,盡管張紀中屢屢糾正:我不是導演。 有一點很清楚,在他製作的劇里,他是劇組里的絕對老大。
「老大」的牛氣
采訪張紀中,他最喜歡和你談的是關於劇的創作。 「《神鵰俠侶》,我希望拍的是它的這種浪漫主義,那我究竟應該在什麼地方浪漫?什麼是浪漫?你能告訴我嗎?」他盯著記者。 「《鹿鼎記》既不是武俠,也不是歷史,但又有很多歷史的東西。這個怎麼拍?」 「一個武俠故事,歷史感的分量應該佔多少?」 一個製片人,他考慮的不僅僅是資金、進度、劇組的後勤,他還考慮作品的藝術風格、拍攝角度,選擇導演、定奪演員,關心作品的音樂……這在今天中國的影視製片行業里是絕無僅有的。「一個好的製片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商人,但是一定是一個好的當家人,懂創作的要求,也懂得生產的要求。」張紀中認為這是他拿出好作品的保證。因此他不僅懂,還有著絕對的掌控權。常常,出面回答記者提問的,不是導演,而是他。當然,這並不是他有意為之,而且只有他的手機像「110」般永遠24小時開機的。於是記者采訪他越來越多,明星效應越來越濃,他的「炒作」惡名也就由此背上了。
[編輯本段]作品價值
他不在乎別人怎麼說他,他關注的永遠是作品,永遠不是觀眾。「拍得好看才是硬道理」。 這里是一個粗略的統計:《三國演義》至今海外版權已賣了600多萬美元,《水滸傳》首輪廣告收入為10700萬,《射鵰英雄傳》首輪賣了3600多萬,《笑傲江湖》首輪廣告賣了5000多萬,海外版權2000多萬,《天龍八部》首輪賣了3400多萬。 2000年4月,各家電視台為了爭奪由張紀中製片的電視劇《藍色妖姬》的播映權,展開了一場火葯味極濃的爭搶。該劇最終以1500萬元成交,憑借著每集70萬元的高價,打破了《還珠格格》創下的50萬元一集的紀錄,也由此成為了電視市場勁吹的「哄搶」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劇。 2002年,最值得關注的現象之一是——— 幾乎全體中國人都在為一部激情四溢的理想主義大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而徹夜難眠。這部曾被中央電視台斷然拒之門外的電視劇,在地方電視台一播出,立刻如巨石擊水,在社會上引發了核爆般巨大的影響,從年頭熊熊地燃燒到年尾,頗似當年的《渴望》。該劇一年內在同一電視台應觀眾的要求重播了5次,首播收視率達到了12%,重播收視率平均也達到了4.7%。作為製片人的張紀中沒有因為這部劇而獲一分錢的酬勞,但他賺來了口碑。 《青衣》、《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收視率的節節攀升,在一定程度上,給不景氣的電視劇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其他劇組望塵莫及。買下播出權的各地電視台,廣告收入都賺到了百分之二百以上,最高的賺取了百分之四百的利潤——— 張紀中的劇成了很多媒體發家致富的絕對保證。 「張紀中」三個字叫響之後,好事的媒體與觀眾總忍不住將他的作品與港台電視劇相比。前面的「祖師爺」徐克儼然是一座高山,而1983版《射鵰英雄傳》又深得人心,黃日華、翁美玲的經典組合看似無法超越——— 怎麼辦?然而,僅僅四年之後,看張紀中的武俠劇,已然成了中國人的新時尚。電視劇武林盟主的大旗,就這樣被張紀中扛在肩上。
[編輯本段]開創製片人中心制
其實,比這些數字、獎項更重要的是:張紀中的實踐,為中國電視劇製作業開拓了一種新模式,也是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的製片方式——— 製片人中心制。 無論是哪個老闆投資,只要讓張紀中做製片人,就意味著製片人把握創作大權,從頭至尾具有絕對的掌控權。 所以,他對導演的任用、演員的選擇、資金的運用,都有著絕對的決定權,對創作,他也有重要的發言權,導、攝、美、音樂、造型……他無一不管。當然,他在接過權力的同時,也背上了所有的責任和風險。 換導演,換演員,攝影棚燒成火海,攝像機掉進大海,群眾演員與當地群眾發生沖突……每天,他都在面對著莫測的危機,換成別人,可能早就被壓力壓垮了,可他越戰越勇。問他:「累嗎?」「累!」「想過不幹嗎?」「沒有!累的時候,哎呀,怎麼這么累啊!嘶!哎,下一部拍什麼呢?盡想這。」這就是老大。
[編輯本段]張紀中其人
老大的「霸氣」
換人! 《笑傲江湖》開拍十幾天了,可男主角「令狐沖」遲遲進入不了狀態,且調教無望。張紀中召集三位導演連夜開會,果斷決定,撤人!輿論大嘩!當時已拍了十幾天,兩集,60多場戲,全部重來,意味著近百萬的資金付之流水。而且一時沒有合適的男主角人選,四百多號人的劇組可等不起,每天的開銷都在十萬以上!連歷經風浪的黃健中都猶豫了,可張紀中十分強硬:「現在是我們劇組最危險的時候了,無論冒多大的風險,都要撤換男主角,我們不能將來自己抽自己的嘴巴……撤換男主角,我們的損失可能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不換,損失也許是上千萬,我們的戲就對不起觀眾。」 幾天後,張紀中和黃健中商定,李亞鵬補缺演「令狐沖」。反對的聲浪幾乎要把張紀中給掀翻了,不僅外界罵聲一片,內部也是一片反對。此時,張紀中再現了他「老大」的霸氣:「令狐沖就由李亞鵬來演,無論誰,無論什麼理由,都不準反對!」 幾年後,拍《射鵰英雄傳》,拍《天龍八部》,張紀中再次遇這樣的考驗:戲拍了一部分,導演不稱職,不僅大大拖後了進度,而且質量不到位。於是,換人風波重演!戲拍到中途換導演,這在中國的影視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被換人喊屈申冤要打官司,各媒體推波助瀾,一時間,媒體上的張紀中真有點「黑老大」的感覺了。 事隔多年後的今天,張紀中說到這些,長嘆一聲:「壓力當然有,但我最終要的是結果。劇要拍得不好,你有一百個理由也沒用,你不可能去和觀眾解釋。當它沒有挽回餘地的時候,你一定要做一個決斷。因為這個決定只有你來做,沒有人會替你做。我也不想得罪人,但你不得罪人,你最終對不起的是你自己的作品,最終傷害的是投資人、觀眾、工作人員,包括你自己。你只有一個人沒傷害,就是這個對象。所以,有的時候你得想什麼是根本。」擁有權力,也承擔責任,這就是「老大」。 老大還常常像「周扒皮」,劇組要收工了,他一看,這光線還可以啊,再拍一會兒!在拍《射鵰英雄傳》時,劇組在海灘拍戲,他在周圍山上看景,隨身帶著望遠鏡,時不時往沙灘望一望:「哎,你們怎麼停啦,抓緊啊!」劇組人誠惶誠恐:主任怎麼知道我們歇了? 冬天,在九寨溝拍《神鵰俠侶》,日短夜長,一天中午,張紀中看看天,和導演趙箭商量:這天黑得這么快,咱們中飯就別吃了吧?事後趙箭氣得到處跟人「投訴」:「居然想叫我們中飯都別吃,省下時間拍戲!」 對一個龐大的劇組來說,真的是 「時間就是金錢」,每天嘩嘩流出的十幾萬可都是真金白銀,因此只要一開機,進度對張紀中來說就是頭等大事。為了進度,「老大」有時也必須忍氣吞聲做些退讓:有的演員明明是要出去玩,卻騙他有活動必須參加。當事後知道真相,按「老大」的脾氣,應該立馬把她開了,但張紀中忍了。有演員遇到騎馬的戲害怕,便裝病不起,張紀中也忍了,為什麼?進度要緊。他稱之為「小小不言的妥協」,「戲拍了這么多,我不可能換人。但這事我心裡記著呢」。 做老大是需要成熟的,而這種成熟的代價往往卻是無奈,外加一點苦澀。 再大的腕兒,也別想在張紀中這里講價。「我這里是戲抬人,不是人抬戲。」這是張紀中的口頭禪。「來這里就是拍戲,戲好了,你的名氣自然就大了。我做的就是給你提供這個條件。至於你要有其他非分之想,那走人!」 因為這句話,他的眼裡是沒有觀眾的,只有藝術和劇本本身。 這份氣魄也許是其他所有製片人夢寐以求的,但只有張紀中做到了,許多名演員願意拿比別處少得多的報酬跟他拍戲,圖的就是戲好。和張紀中私交不錯的尤勇在《射鵰英雄傳》中演歐陽鋒,他對著張紀中無奈長嘆:「哥,看來在你這兒發財是甭想。」 張紀中清楚,他老大的地位是來自於「戲好」,所以他老大的責任就是要確保「戲好」。為此,他沒少耍張紀中老大的「威風」,逼著創作人員拿出最好的東西來。中國最優秀的詞作家易茗,曾以《少年壯志不言愁》、《好漢歌》、《好人一生平安》等佳作而蜚聲南北,但在他這里卻被逼得直發無名火。原本為《笑傲江湖》創作的歌詞「黃塵古道,一劍獨自飄飄……」已然引來了專業人士一片喝彩聲,而張紀中依然覺得「不夠好」。他追求的是「極好」——— 既要有高度,又不能生澀,還不能順口,不能太大眾,又要大眾……易茗只能繼續苦熬八個月,幾易其稿,直到最後自己都不知所措了,才有了後來的「笑傲江湖」:「傳一曲天荒地老,共一聲水遠山高,正義不倒,會盟天下英豪,無招勝有招。英雄肝膽兩相照,江湖兒女日漸少,心還在,人去了,回首一片風雨飄搖……」據說《水滸傳》的《好漢歌》也是這樣逼出來的。 夜裡臨睡前,張紀中總要做他最後一道功課:簽字。手邊一疊本子,是賓館服務員送來的求簽名的,另一疊是等待他簽字報銷的發票。他先龍飛鳳舞地把名簽了,然後開始仔細審查發票。他看到了一張明顯有問題的發票——— 數額改過了。皺著眉,他在發票上寫了幾個字:請不要污辱我的智商!氣呼呼地把它推向一邊。還是他的一貫風格:鐵腕,不留情面。 「我一不貪錢,二不玩女人,我怕什麼!」這也是張紀中常掛在嘴邊的話。無欲則剛,其實這正是張紀中行走娛樂江湖多年老大地位不倒的獨門秘籍。試想,他當製片人十幾年,得罪的人大概是難以計數了,稍有不慎,便是自取滅亡。但他沒有,十幾年來,他過手的錢成萬上億,他身邊永遠美女如雲,誘惑不可謂不大。不圖錢不念色,在普通人看來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但在永遠是誘惑和慾望交織的娛樂圈,張紀中的堅守,卻成了他屹立不倒的獨門武器。 同樣,他也不怕觀眾的唾罵,因為他就是一個「瘋子」。
老大的凡性
據說,起用李亞鵬,最初是張紀中讀初中的女兒的提議。未經證實。 但熟悉張紀中的朋友們知道,盡管面對滔天輿論時,張紀中會像鋼鐵般堅硬,但張紀中並非是不可改變的。常常,身邊人的一句話,會讓他作出重大的改變,或作出一個重大的決定。這種很不「老大」的淳樸,說明了張紀中骨子裡還是一個凡夫俗子。 張紀中曾耐著性子一條一條回陌生觀眾的簡訊。 盡管吃盡了記者們的苦頭,但遇上記者來訪來電,張紀中從來不說「不」,且有問必答,從不擺譜、甩臉子,只要有時間,便不厭其煩地回答、解釋。這種長者般的胸懷和慈愛,在張紀中身上是十分突出的。 但張紀中在接待記者時其實是十分謹慎的,他十分清楚:記者寫得越多,對擴大劇的影響越有利,讓你們去寫吧!媒體說他是炒作高手,張紀中振振有詞反駁:我從來沒請你們來采訪,怎麼說我炒作呢。所以准確地說應該是:張紀中不拒絕炒作。這應屬於張紀中作為「老大」的一點小小的狡黠。 張紀中一直承認,他製作的戲中,有兩部「爛」戲,一部是《藍色妖姬》,一部是《永樂英雄兒女》。這兩部戲他幾乎沒管,所以質量連他自己都看不上眼。那為什麼拍呢?為了弟兄們。從《水滸傳》開始,就有一批同仁風里來浪里去,幾乎365天都隨著張紀中上高原、下濕地,保證這一干兄弟的生計也就成了「老大」的責任。張紀中喟嘆他每年電視劇拍攝量必須在七十集以上才能讓弟兄們都有飯吃。 在親朋好友眼裡,張紀中是一個大孩子,愛玩,善良,率性,沒有心機,總是自信,總是快樂。 讓親人頭疼的是,對待自己的生活,他經常粗心到令人哭笑不得。每拍一次戲,他都會丟一堆衣服。但可能下次拍戲,打開封存的道具倉庫,嘿,他的衣服在這里!
與金庸的情分
站在巨人肩膀上沒有金庸,就沒有今天的張紀中? 上個世紀90年代,當大俠金庸激動地看過央視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之後,在這兩出戲里,他看到了真正的東方俠義精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終於意識到,真正能夠領會並詮釋自己小說的人,還是存在於中原大地上。 1999年,金庸以象徵性的「一元」版權費將《笑傲江湖》交由央視改編,成為與張紀中攜手的第一步。正式開拍後的2000年4月和8月,金庸又兩次親臨拍攝現場,與主創人員及演員談天。 對於張紀中來說,也許並沒想到76歲高齡的金庸會成為他的「真命天子」。這使得張紀中定下心來,「就這么拍!」——— 既要有觀賞性、娛樂性,又要讓專家看了叫好,把央視版《笑傲江湖》拍成金庸的經典武俠藝術片——— 真正的中國貨,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在無錫的外景地,金庸開了口,對扮演東方不敗的演員茅威濤十分滿意。在接下來的看片會上,金庸面對宜興玉女山莊的天然景觀、剛出殼的小鴨、演員等,不時點頭、微笑。 對著劇組,金庸說出了一句讓所有人驚嘆不已的話:「你改得好的地方,我可以把小說改過來!」 金庸笑著對張紀中說:「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笑傲江湖》,我非常滿意。比《三國演義》、《水滸傳》還要好。」——— 在金庸心裡,唯有能拍攝《三國演義》、《水滸傳》之人,方有真正的資格擔當金劇的製作。 2001年,江蘇電視台與金庸簽下了《天龍八部》的拍攝版權,幾日之後,金庸致信江蘇電視台,希望《天龍八部》的製作還是由張紀中承擔。審慎的江蘇台在談遍了海峽兩岸所有製作班子之後,不得不承認金庸的眼光,還是得讓張紀中來拍! 沒有張紀中,就沒有金庸的「第二春」? 張紀中曾經說過,要把金庸的作品拍個「一干二凈」。如果真能做到,也算是前無古人的壯舉了。金庸的作品讓張紀中體會到了做俠客的酣暢淋漓之感。在翻拍了金庸的幾部作品之後,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無論媒體如何評價這段關系,張紀中已然和金庸攜手並肩走過了四個春秋,在金庸武俠劇的熱潮漸趨退卻、網路游戲改拍劇蔚然成風的21世紀,因為張紀中的重拍,金庸的名字先後四次被重新叫響,同時也成為2003年那一場華人世界矚目的「華山論劍」的重要觸發點。 金庸認為,在改編方面,《射鵰英雄傳》港台版本的金庸劇對原著改編較大,雖然1983年翁、黃版的「射鵰」也稱得上是經典,而內地版卻是最尊重原著的。在拍攝質量方面,內地版更是比83版、94版精良許多。對張紀中劇組拍攝的《神鵰俠侶》,金庸表示支持,希望在質量上能繼續讓他放心。 在金庸眼裡,張紀中的性格很豪爽,有俠客之氣,很能和他談得來。而面對媒體的紛紛傳言,張紀中坦言:「我們沒有仇,我們通過拍戲,成為很好的朋友。金庸先生跟我形成的關系,已經超出了拍戲之間的關系,我覺得金庸先生還很希望我再拍下去。」對於原著情節的升華和延續,他說:「我對金庸的看法很在意,好些修改想法都及時跟他講了。拍《笑傲江湖》時我們溝通少,現在熟悉了,說得就多了。」 張紀中也曾非常反對金庸修改《鹿鼎記》。在作品修改會上,張紀中毫不猶豫地對金庸說,「您現在是以查良鏞的身份來修改30年前金大俠的作品,用現在的眼光回過頭看以前的作品肯定不順眼,改編味兒就變了。我清楚您不想讓大家把韋小寶當作英雄式的人物,這點我一定遵從。但是堅持按舊版本拍攝是因為它更有教育意義。」一會兒,張紀中下意識地為金大俠披上外套。金庸也欣然接受了張紀中關於《鹿鼎記》的建議。 後來,張紀中到香港辦事,金庸夫婦足足陪了他三天,吃遍香港的美食。

㈡ 張藝興亢龍有悔內涵什麼

致敬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在張藝興亢龍有悔中有中國的古樂器和成語,富有內涵。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影視演員,張藝興(LAY),1991年10月7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中國內地流行樂男歌手、影視演員音樂製作人,韓國男子演唱組EXOM成員。

㈢ 廣東十虎蘇燦系列電影一共有幾部

截止至2020年7月31日廣東十虎蘇燦系列電影有《蘇燦之亢龍有悔》、《蘇燦之潛龍出世》、《蘇燦之卧龍在田》、《蘇燦之戰龍於野》、《蘇燦之神龍擺尾》、《蘇燦之飛龍在天》六部。

1、《廣東十虎蘇燦之亢龍有悔》

《廣東十虎蘇燦之亢龍有悔》是一部由周琳編劇,田少波導演,劉峰超,樊昱君,徐少強主演的電影作品。影片主要講述了蘇燦,紈絝子弟,喜武愛鬧事,仇家不斷。因其父不願參與謀反朝廷而被陷害,全家被迫淪為乞丐,當蘇燦知事實真相,為父報仇,父母也雙雙離世。從此嘗盡人間冷暖,淪為丐幫弟子,也悟出醉拳的故事。

2、《廣東十虎蘇燦之龍戰於野》

電影《廣東十虎蘇燦之龍戰於野》是一部由周琳編劇的電影作品,影片主要講述了老嘎的出現,攪動了丐幫,也讓蘇燦對他產生懷疑,幫主大選,各長老覬覦,最不想得此位的閻長老才是最大的陰謀者,而老嘎卻是揭穿他的那個最有故事的人,最終救得蘇燦一命的人的故事。

3、《廣東十虎蘇燦之潛龍出世》

電影《廣東十虎蘇燦之潛龍出世》是一部由周琳編劇的電影作品,影片主要講述了城裡發生將軍之妾被殺的慘案,卻牽扯到丐幫全體被抓,為救丐幫,蘇燦探查此案,其間迷霧重重,最終案件偵破,他發現被殺之人家暗藏謀反朝廷之心,而殺人者卻是誤會了愛人之心的故事。

4、《廣東十虎蘇燦之卧龍在田》

電影《廣東十虎蘇燦之卧龍在田》是一部由周琳編劇的電影作品,影片主要講述了乞兒阿水被假冒的親生父母領走,卻不知那隻是個騙局。只因王爺之妻重病,開出的葯引是用孩童之心。蘇燦得知真相,為救孩童,他探查此案,最終救得孩子們,也搗毀了預謀造反的軍火庫的故事。

5、《蘇燦之飛龍在天》

王爺已定下起兵謀反的時間,皇帝已察覺卻不願輕舉妄動,蘇燦為尋愛人而來,卻遇與愛人一般模樣的女子,她的出現卻是要刺殺皇上,為了阻止被攪入這場政變,最終他做了改變人生的決定。

㈣ 八卦掌之亢龍有悔劇情

《八卦掌之亢龍有悔》以清咸豐年間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為歷史原型,主要講述了一代宗師遊走江湖,錘煉武功,開創出內家拳法「八卦掌」,也因此遭遇德威將軍逼迫。走投無路之下被義軍所救後,董海川也由此捲入計劃刺殺咸豐皇帝的故事

影片中,最大反派德威將軍由李鎮男飾演,他是個酷愛武學的武痴,為了得到至高無上的武功,無所不用其極,狠辣的人設形象在李鎮男的演繹之下別具一番魅力,獲得了網友盛贊。

李鎮男出身於武術世家,精通詠春、泰拳等多種武術的他,在動作片的道路上一直表現得十分亮眼,清裝的扮相被不少網友點贊,頗有黃飛鴻的風骨,是新一代功夫宗師的傑出代表。

早在大熱電影《戰狼2》中,李鎮男所飾演的雇傭兵「幽靈」就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僅如此,曾經參演過《驚天魔盜團》、《速度與激情6》等多部國際電影的李鎮男,也成為了外國觀眾眼中「既能打、還很帥」的演員,可以說戲路十分寬廣。

㈤ 狄仁傑電影全部

《狄仁傑》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5_l6vWFw2ErXpblBNjN7xQ

提取碼:i4g6

《狄仁傑》系列電影是指以狄仁傑為主角講訴狄仁傑的離奇探案故事的所有系列電影。

㈥ 這個導演和演員叫什麼名字

張紀中
編輯詞條
張紀中

目錄
製片人張紀中
電影作品
電視作品
相關網址
相關內容
[編輯本段]製片人張紀中

姓 名:張紀中
生 日:1951年
籍 貫:北京
職 業: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高級經濟師。曾任《三國演義》製片主任、《水滸傳》總製片主任、《笑傲江湖》製片人等。
獲獎情況:多次獲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
簡介 山西原平解村公社插隊。煤礦中學歷史教師。27歲時,被山西省話劇團正式錄取,成為一名話劇演員。1979年,在上海電影製片廠看拍電影,卻意外的獲得了扮演《當我們年輕的時光》的男一號的機會,他就這樣走上了銀幕。1987年,擔任製片主任的張紀中和導演張紹林合作拍的第一部電視劇《百年憂患》。。。。。。夫人樊馨蔓
[編輯本段]電影作品

1982年《台島遺恨》演員
[編輯本段]電視作品

1990年《三國演義》製片主任
1996年《水滸傳》總製片主任
1999年《藍色妖姬》製片人
2001年《激情燃燒的歲月》
2001年《笑傲江湖》製片人
2002年《青衣》
2003年《射鵰英雄傳》
2003年《關西無極刀》製片人
2003年《永樂英雄兒女》製片人
2004年《天龍八部》
2006年《神鵰俠侶》
2006年《民工》製片人
2006年《碧血劍》製片人
2007年《呂梁英雄傳》總製片人
2008年《鹿鼎記》
2008年《倚天屠龍記》
[編輯本段]相關網址

張紀中電視劇論壇:與天共武 http://www.estarsky.com/cgi-bin/leobbs.cgi
[編輯本段]相關內容

最近活動
張紀中要重拍《西遊記》,並透露他這次重拍《西遊記》計劃投資1個億,共55集每集成本高達200萬。「相信應該是近幾年來投資最高的電視劇。」張紀中表示。新版西遊記的導演選定曾執導《三毛從軍記》,《貞觀之治》的著名導演張建亞。
張紀中製作的每部武俠電視劇,都以其獨特的構思,美輪美奐的畫面,耳熟能詳的配樂,在網路掀起一股狂潮,並在廣大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全面解密張紀中
黑臉,高個,魁梧的身材,一頭雄獅般的須發,這是我們看到的張紀中。在他背後樹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激情燃燒的歲月》……一部部電視劇巨作。
在日漸擾攘紛亂的大眾傳媒空間,有多少可供茶餘飯後咀嚼的新聞,就有多少被喧囂假象遮蔽的事實。也許只有廓清這些迷霧,我們才能看到一個真實的張紀中。
《大眾電視》孫慶、王蕾的文章較為全面的講述了張紀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1992年春天,張紀中和他的老搭檔張紹林正在上海拍攝一部家庭系列劇,忽然聽到一個消息:央視將拍《三國演義》,准備分五個組來拍攝。
三國群英亂世群雄,這個大題材太吸引他了。他和張紹林放下手頭的工作,由上海匆匆趕到北京。這次爭取成了奠定他此後創作基調的出發點。《三國演義》全劇拍攝難度最大的第四部分——— 「南征北戰」一共十三集的製作權就這樣被電視劇行業的「外省人」張紀中握在手中。
從諸葛亮七擒孟獲開始,到卧龍秋風五丈原———中國觀眾太熟悉這一段烽煙往事了。三國群英戰亂中的豪情與智慧如何體現?張紀中必須拿出個「說法」。十幾輛大卡車,上百號人,張紀中第一次率領這么龐大的劇組開始了長途跋涉,從雲南瑞麗到青藏高原、日月山,再到內蒙古草原,一萬多公里中國土地的跨越,他交出了一張讓央視和觀眾都滿意的答卷。
《三國演義》的成功激發了張紀中「做大」的癮頭,也打下了他「做大」的基礎。於是他一發而不可收:《水滸傳》、《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激情燃燒的歲月》、《天龍八部》、《神鵰俠侶》……他在熒屏上盡情揮灑他的英雄激情。
「自小以來對於英雄的渴慕,是大多數男人深藏心底的一個秘密,我們渴望英雄,但我們沒有本事去找到英雄,也沒有機會親自成為英雄,但是我有可能在電視屏幕上塑造一個英雄。」張紀中說出了他心底的英雄情結。1999年4月,《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金庸時,他笑稱若中央電視台要拍他的作品,他只要一元的版權費就行了。張紀中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前景,他贏了!
《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目前大陸的四部金庸大戲,不同的投資老闆,卻都出於張紀中之手。
圈內有人說,現在幾千萬元的電視劇,只有張紀中敢接。或許,這話也可以倒過來說:幾千萬元的電視劇,只有交給張紀中,這錢才敢投下去。
張紀中的「英雄劇」還有很多,但他製作的電視劇片名——— 《激情燃燒的歲月》、《永樂英雄兒女》、《呂梁英雄傳》,無不透露了其定位。無論武俠、古典名著還是戰爭主旋律,只要與「英雄」有關,張紀中就願意接。
大場面大製作
張紀中挑選劇本的眼光素來被圈中同行形容為「毒辣」。
作為製片人,張紀中的工作從選擇項目開始,這是國外成熟的製片人的工作慣例,但在國內特別是電視劇行業,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似乎只有張紀中。
《笑傲江湖》是張紀中選擇吃的金庸系列的第一隻「螃蟹」。在金庸的全部作品中,《笑傲江湖》最集中地體現了武林中人的江湖精神,小說原著從藝術水準和思想意蘊等方面衡量均堪稱上品。張紀中就給劇組定下了拍攝方向:突破港台模式,追求渾然大氣、高格調的武俠片。
為了達成這一理想目標,張紀中抓緊時間調度資金,全線包圍,加大了硬體投入。這部拍攝周期長達181天的劇,投資3200萬,可謂「家大業大」。奉行明星路線,網羅了許晴、李亞鵬、巍子、苗乙乙、茅威濤等人,陣容豪華,聲勢浩大。
在場景設置上,張紀中同樣不惜血本,用時60天,耗費木材40多立方米,在攝影棚內搭建起一座巨大的 「思過崖」,盡可能地製造逼真的外景效果。
實景拍攝,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張紀中遍踏全國高山名川尋找景地,並在合適的外景地不惜血本搭建攝影棚,這一獨特的張氏「傳統」成就了以後的一系列影視基地。
在拍《笑傲江湖》時,張紀中斥資20萬元,在懸崖峭壁上,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
一座 「懸空寺」,這種實景拍攝使演員很快找到了感覺入了戲。在外景地的選用方面,也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神仙居、永康岩、射鵰村、桃花島、張家界、九寨溝……對於拍攝的需要,張紀中花起錢來很少心疼。為了《天龍八部》建成的「大理天龍八部城」,耗資一億兩千萬,在國產電視劇製作史上,算得上是空前的大手筆了。而張紀中的聰明在於,他能「借勢」。他超前地看到了電視劇在開發旅遊上的作用,並讓當地政府也看到了那光輝的前景。一部《笑傲江湖》讓浙江新昌成了旅遊勝地,以後,浙江各地的地方政府都熱情邀請張紀中去自己的地盤拍戲。《射鵰英雄傳》
在舟山桃花島拍攝時,當地政府全力配合,沒有收一分錢的費,還提供一千多萬的資金搭建了一座「射鵰城」。「大理天龍八部城」的巨額建設費也是由當地政府埋單。這種拍攝與旅遊的雙贏思路其實是張紀中對今天影視事業的一大貢獻。
張紀中知道如何不濫燒投資商的錢。實際上,也沒有那麼多的人民幣源源不斷地供他隨意「揮霍」。張紀中要的是「好鋼使在刀刃上」——盡最大的力量,拍成最大的場面,讓令狐沖、郭靖、蕭峰、楊過們最大限度地體驗英雄感覺,揚英雄威風,也讓守著電視機的觀眾實實在在地做一場真英雄的江湖夢。
2005年3月25日,《神鵰俠侶》中場面最大、氣勢最盛的「襄陽大戰」在寧波象山「神鵰俠侶城」開始拍攝,電視台一個半小時的現場直播使全國觀眾一起目睹了「張式大戲」的誕生過程。
亢龍有悔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射鵰英雄傳》中這句點破禪機的謁言,頗可解悟張紀中的生命狀態。北丐洪七公開導郭靖:「『亢龍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有發必須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好比陳年美酒,上口不辣,後勁卻是醇厚無比,那便在於這個『悔』字。」而張紀中一路走來,莫不是在「亢」的凌厲與「悔」的適時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當如今被稱作「中國第一電視製片人」的張紀中回首往事時,一種雪藏多年的英雄情結便浮出水面——— 從小的爭強好勝,「身上長個虱子都是雙眼皮的」;少年時對舞蹈、溜冰、跳傘、舢板、擊劍的迷戀,製作大提琴以自娛自樂;人生中最好的歲月留給了在邊遠礦區的講壇,而把教書育人當作一種富含激情的表演;為了接近心中的聖殿,把呆在文工團賣門票當作事業理想的前站——— 個中的曲折傳奇,甚至不遜色於一部情節峰迴路轉的武俠劇。
因為特殊政治氣候的影響,張紀中連同他那一代人,不得不面帶微笑去承受命運的嘲弄並豁達地自嘲——— 而他人生夢想的幾次謝幕,莫不與所謂「出身問題」扯上了關系。而他少年時代的英雄夢卻沒有在這場劫難中泯滅,反倒於幽暗處「頑固」地滋生著。
一旦介入電視製片領域,這個糾纏了40年的心
結馬上被打開。而張紀中在「亢」的同時,也有所「悔」。當年,投資方與眾多知名導演普遍不看好《激情燃燒的歲月》——— 出於對播出市場的慣常性考慮。而他卻堅持要拍。結果,這一決定出人意料地改變了整整一年的電視劇收視格局。
就這樣,四年之內,從《笑傲江湖》到《神鵰俠侶》——— 中間穿插了 《青衣》、《民工》等社會生活劇的拍攝——— 張紀中的電視劇似乎一夜之間就 「遍地開花」了。金庸的武俠劇,數數還剩十餘部,而曾經的電視作品在張紀中看來也只是差強人意,更不要說拍攝難度系數較高的武俠電影了,張紀中又給中國觀眾留了個大懸念。
電視界「江湖老大」在中國影視界,導演一直是圈中老大。我們習以為常——— 導演就是導演,老大就是老大。但張紀中打破了這種狀態,改變了一種習慣。
好像是從《笑傲江湖》開始,張紀中的名氣大過了導演。今天提起《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一系列金庸劇,可能好多人都說不清導演是誰,但都知道張紀中。所以,今天很多人稱張紀中為「張導」,盡管張紀中屢屢糾正:我不是導演。
有一點很清楚,在他製作的劇里,他是劇組里的絕對老大。
「老大」的牛氣
采訪張紀中,他最喜歡和你談的是關於劇的創作。
「《神鵰俠侶》,我希望拍的是它的這種浪漫主義,那我究竟應該在什麼地方浪漫?什麼是浪漫?你能告訴我嗎?」他盯著記者。
「《鹿鼎記》既不是武俠,也不是歷史,但又有很多歷史的東西。這個怎麼拍?」
「一個武俠故事,歷史感的分量應該佔多少?」
一個製片人,他考慮的不僅僅是資金、進度、劇組的後勤,他還考慮作品的藝術風格、拍攝角度,選擇導演、定奪演員,關心作品的音樂……這在今天中國的影視製片行業里是絕無僅有的。「一個好的製片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商人,但是一定是一個好的當家人,懂創作的要求,也懂得生產的要求。」張紀中認為這是他拿出好作品的保證。因此他不僅懂,還有著絕對的掌控權。常常,出面回答記者提問的,不是導演,而是他。當然,這並不是他有意為之,而且只有他的手機像「110」般永遠24小時開機的。於是記者采訪他越來越多,明星效應越來越濃,他的「炒作」惡名也就由此背上
了。
他不在乎別人怎麼說他,他關注的永遠是作品,「拍得好看才是硬道理」。
這里是一個粗略的統計:《三國演義》至今海外版權已賣了600多萬美元,《水滸傳》首輪廣告收入為10700萬,《射鵰英雄傳》首輪賣了3600多萬,《笑傲江湖》首輪廣告賣了5000多萬,海外版權2000多萬,《天龍八部》首輪賣了3400多萬。
2000年4月,各家電視台為了爭奪由張紀中製片的電視劇《藍色妖姬》的播映權,展開了一場火葯味極濃的爭搶。該劇最終以1500萬元成交,憑借著每集70萬元的高價,打破了《還珠格格》創下的50萬元一集的紀錄,也由此成為了電視市場勁吹的「哄搶」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劇。
2002年,最值得關注的現象之一是——— 幾乎全體中國人都在為一部激情四溢的理想主義大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而徹夜難眠。這部曾被中央電視台斷然拒之門外的電視劇,在地方電視台一播出,立刻如巨石擊水,在社會上引發了核爆般巨大的影響,從年頭熊熊地燃燒到年尾,頗似當年的《渴望》。該劇一年內在同一電視台應觀眾的要求重播了5次,首播收視率達到了12%,重播收視率平均也達到了4.7%。作為製片人的張紀中沒有因為這部劇而獲一分錢的酬勞,但他賺來了口碑。
《青衣》、《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收視率的節節攀升,在一定程度上,給不景氣的電視劇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其他劇組望塵莫及。買下播出權的各地電視台,廣告收入都賺到了百分之二百以上,最高的賺取了百分之四百的利潤——— 張紀中的劇成了很多媒體發家致富的絕對保證。
「張紀中」三個字叫響之後,好事的媒體與觀眾總忍不住將他的作品與港台電視劇相比。前面的「祖師爺」徐克儼然是一座高山,而1983版《射鵰英雄傳》又深得人心,黃日華、翁美玲的經典組合看似無法超越——— 怎麼辦?然而,僅僅四年之後,看張紀中的武俠劇,已然成了中國人的新時尚。電視劇武林盟主的大旗,就這樣被張紀中扛在肩上。
其實,比這些數字、獎項更重要的是:張紀中的實踐,為中國電視劇製作業開拓了一種新模式,也是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的製片方式——— 製片人中心制。
無論是哪個老闆投資,只要讓張紀中做製片人,就意味著製片人把握創作大權,從頭至尾具有絕對的掌控權。
所以,他對導演的任用、演員的選擇、資金的運用,都有著絕對的決定權,對創作,他也有重要的發言權,導、攝、美、音樂、造型……他無一不管。當然,他在接過權力的同時,也背上了所有的責任和風險。
換導演,換演員,攝影棚燒成火海,攝像機掉進大海,群眾演員與當地群眾發生沖突……每天,他都在面對著莫測的危機,換成別人,可能早就被壓力壓垮了,可他越戰越勇。問他:「累嗎?」「累!」「想過不幹嗎?」「沒有!累的時候,哎呀,怎麼這么累啊!嘶!哎,下一部拍什麼呢?盡想這。」這就是老大。
老大的「霸氣」
換人!
《笑傲江湖》開拍十幾天了,可男主角「令狐沖」遲遲進入不了狀態,且調教無望。張紀中召集三位導演連夜開會,果斷決定,撤人!輿論大嘩!當時已拍了十幾天,兩集,60多場戲,全部重來,意味著近百萬的資金付之流水。而且一時沒有合適的男主角人選,四百多號人的劇組可等不起,每天的開銷都在十萬以上!連歷經風浪的黃健中都猶豫了,可張紀中十分強硬:「現在是我們劇組最危險的時候了,無論冒多大的風險,都要撤換男主角,我們不能將來自己抽自己的嘴巴……撤換男主角,我們的損失可能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不換,損失也許是上千萬,我們的戲就對不起觀眾。」
幾天後,張紀中和黃健中商定,李亞鵬補缺演「令狐沖」。反對的聲浪幾乎要把張紀中給掀翻了,不僅外界罵聲一片,內部也是一片反對。此時,張紀中再現了他「老大」的霸氣:「令狐沖就由李亞鵬來演,無論誰,無論什麼理由,都不準反對!」
幾年後,拍《射鵰英雄傳》,拍《天龍八部》,張紀中再次遇這樣的考驗:戲拍了一部分,導演不稱職,不僅大大拖後了進度,而且質量不到位。於是,換人風波重演!戲拍到中途換導演,這在中國的影視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被換人喊屈申冤要打官司,各媒體推波助瀾,一時間,媒體上的張紀中真有點「黑老大」的感覺了。
事隔多年後的今天,張紀中說到這些,長嘆一聲:「壓力當然有,但我最終要的是結果。劇要拍得不好,你有一百個理由也沒用,你不可能去和觀眾解釋。當它沒有挽回餘地的時候,你一定要做一個決斷。因為這個決定只有你來做,沒有人會替你做。我也不想得罪人,但你不得罪人,你最終對不起的是你自己的作品,最終傷害的是投資人、觀眾、工作人員,包括你自己。你只有一個人沒傷害,就是這個對象。所以,有的時候你得想什麼是根本。」擁有權力,也承擔責任,這就是「老大」。
老大還常常像「周扒皮」,劇組要收工了,他一看,這光線還可以啊,再拍一會兒!在拍《射鵰英雄傳》時,劇組在海灘拍戲,他在周圍山上看景,隨身帶著望遠鏡,時不時往沙灘望一望:「哎,你們怎麼停啦,抓緊啊!」劇組人誠惶誠恐:主任怎麼知道我們歇了?
冬天,在九寨溝拍《神鵰俠侶》,日短夜長,一天中午,張紀中看看天,和導演趙箭商量:這天黑得這么快,咱們中飯就別吃了吧?事後趙箭氣得到處跟人「投訴」:「居然想叫我們中飯都別吃,省下時間拍戲!」
對一個龐大的劇組來說,真的是 「時間就是金錢」,每天嘩嘩流出的十幾萬可都是真金白銀,因此只要一開機,進度對張紀中來說就是頭等大事。為了進度,「老大」有時也必須忍氣吞聲做些退讓:有的演員明明是要出去玩,卻騙他有活動必須參加。當事後知道真相,按「老大」的脾氣,應該立馬把她開了,但張紀中忍了。有演員遇到騎馬的戲害怕,便裝病不起,張紀中也忍了,為什麼?進度要緊。他稱之為「小小不言的妥協」,「戲拍了這么多,我不可能換人。但這事我心裡記著呢」。做老大是需
要成熟的,而這種成熟的代價往往卻是無奈,外加一點苦澀。
再大的腕兒,也別想在張紀中這里講價。「我這里是戲抬人,不是人抬戲。」這是張紀中的口頭禪。「來這里就是拍戲,戲好了,你的名氣自然就大了。我做的就是給你提供這個條件。至於你要有其他非分之想,那走人!」
這份氣魄也許是其他所有製片人夢寐以求的,但只有張紀中做到了,許多名演員願意拿比別處少得多的報酬跟他拍戲,圖的就是戲好。和張紀中私交不錯的尤勇在《射鵰英雄傳》中演歐陽鋒,他對著張紀中無奈長嘆:「哥,看來在你這兒發財是甭想。」
張紀中清楚,他老大的地位是來自於「戲好」,所以他老大的責任就是要確保「戲好」。為此,他沒少耍老大的「威風」,逼著創作人員拿出最好的東西來。中國最優秀的詞作家易茗,曾以《少年壯志不言愁》、《好漢歌》、《好人一生平安》等佳作而蜚聲南北,但在他這里卻被逼得直發無名火。原本為《笑傲江湖》創作的歌詞「黃塵古道,一劍獨自飄飄……」已然引來了專業人士一片喝彩聲,而張紀中依然覺得「不夠好」。他追求的是「極好」——— 既要有高度,又不能生澀,還不能順口,不能太大眾,又要大眾……易茗只能繼續苦熬八個月,幾易其稿,直到最後自己都不知所措了,才有了後來的「笑傲江湖」:「傳一曲天荒地老,共一聲水遠山高,正義不倒,會盟天下英豪,無招勝有招。英雄肝膽兩相照,江湖兒女日漸少,心還在,人去了,回首一片風雨飄搖……」據說《水滸傳》的《好漢歌》也是這樣逼出來的。
夜裡臨睡前,張紀中總要做他最後一道功課:簽字。手邊一疊本子,是賓館服務員送來的求簽名的,另一疊是等待他簽字報銷的發票。他先龍飛鳳舞地把名簽了,然後開始仔細審查發票。他看到了一張明顯有問題的發票——— 數額改過了。皺著眉,他在發票上寫了幾個字:請不要污辱我的智商!氣呼呼地把它推向一邊。還是他的一貫風格:鐵腕,不留情面。
「我一不貪錢,二不玩女人,我怕什麼!」這也是張紀中常掛在嘴邊的話。無欲則剛,其實這正是張紀中行走娛樂江湖多年老大地位不倒的獨門秘籍。試想,他當製片人十幾年,得罪的人大概是難以計數了,稍有不慎,便是自取滅亡。但他沒有,十幾年來,他過手的錢成萬上億,他身邊永遠美女如雲,誘惑不可謂不大。不圖錢不念色,在普通人看來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但在永遠是誘惑和慾望交織的娛樂圈,張紀中的堅守,卻成了他屹立不倒的獨門武器。
老大的凡性
據說,起用李亞鵬,最初是張紀中讀初中的女兒的提議。未經證實。
但熟悉張紀中的朋友們知道,盡管面對滔天輿論時,張紀中會像鋼鐵般堅硬,但張紀中並非是不可改變的。常常,身邊人的一句話,會讓他作出重大的改變,或作出一個重大的決定。這種很不「老大」的淳樸,說明了張紀中骨子裡還是一個凡夫俗子。
張紀中曾耐著性子一條一條回陌生觀眾的簡訊。
盡管吃盡了記者們的苦頭,但遇上記者來訪來電,張紀中從來不說「不」,且有問必答,從不擺譜、甩臉子,只要有時間,便不厭其煩地回答、解釋。這種長者般的胸懷和慈愛,在張紀中身上是十分突出的。
但張紀中在接待記者時其實是十分謹慎的,他十分清楚:記者寫得越多,對擴大劇的影響越有利,讓你們去寫吧!媒體說他是炒作高手,張紀中振振有詞反駁:我從來沒請你們來采訪,怎麼說我炒作呢。所以准確地說應該是:張紀中不拒絕炒作。這應屬於張紀中作為「老大」的一點小小的狡黠。
張紀中一直承認,他製作的戲中,有兩部「爛」戲,一部是《藍色妖姬》,一部是《永樂英雄兒女》。這兩部戲他幾乎沒管,所以質量連他自己都看不上眼。那為什麼拍呢?為了弟兄們。從《水滸傳》開始,就有一批同仁風里來浪里去,幾乎365天都隨著張紀中上高原、下濕地,保證這一干兄弟的生計也就成了「老大」的責任。張紀中喟嘆他每年電視劇拍攝量必須在七十集以上才能讓弟兄們都有飯吃。
在親朋好友眼裡,張紀中是一個大孩子,愛玩,善良,率性,沒有心機,總是自信,總是快樂。
讓親人頭疼的是,對待自己的生活,他經常粗心到令人哭笑不得。每拍一次戲,他都會丟一堆衣服。但可能下次拍戲,打開封存的道具倉庫,嘿,他的衣服在這里!站在巨人肩膀上沒有金庸,就沒有今天的張紀中?
上個世紀90年代,當大俠金庸激動地看過央視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之後,在這兩出戲里,他看到了真正的東方俠義精神。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終於意識到,真正能夠領會並詮釋自己小說的人,還是存在於中原大地上。
1999年,金庸以象徵性的「一元」版權費將《笑傲江湖》交由央視改編,成為與張紀中攜手的第一步。正式開拍後的2000年4月和8月,金庸又兩次親臨拍攝現場,與主創人員及演員談天。
對於張紀中來說,也許並沒想到76歲高齡的金庸會成為他的「真命天子」。這使得張紀中定下心來,「就這么拍!」——— 既要有觀賞性、娛樂性,又要讓專家看了叫好,把央視版《笑傲江湖》拍成金庸的經典武俠藝術片——— 真正的中國貨,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在無錫的外景地,金庸開了口,對扮演東方不敗的演員茅威濤十分滿意。在接下來的看片會上,金庸面對宜興玉女山莊的天然景觀、剛出殼的小鴨、演員等,不時點頭、微笑。
對著劇組,金庸說出了一句讓所有人驚嘆不已的話:「你改得好的地方,我可以把小說改過來!」
金庸笑著對張紀中說:「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笑傲江湖》,我非常滿意。比《三國演義》、《水滸傳》還要好。」——— 在金庸心裡,唯有能拍攝《三國演義》、《水滸傳》之人,方有真正的資格擔當金劇的製作。
2001年,江蘇電視台與金庸簽下了《天龍八部》的拍攝版權,幾日之後,金庸致信江蘇電視台,希望《天龍八部》的製作還是由張紀中承擔。審慎的江蘇台在談遍了海峽兩岸所有製作班子之後,不得不承認金庸的眼光,還是得讓張紀中來拍!
沒有張紀中,就沒有金庸的「第二春」?
張紀中曾經說過,要把金庸的作品拍個「一干二凈」。如果真能做到,也算是前無古人的壯舉了。金庸的作品讓張紀中體會到了做俠客的酣暢淋漓之感。在翻拍了金庸的幾部作品之後,二人成了莫逆之交。
無論媒體如何評價這段關系,張紀中已然和金庸攜手並肩走過了四個春秋,在金庸武俠劇的熱潮漸趨退卻、網路游戲改拍劇蔚然成風的21世紀,因為張紀中的重拍,金庸的名字先後四次被重新叫響,同時也成為2003年那一場華人世界矚目的「華山論劍」的重要觸發點。
金庸認為,在改編方面,《射鵰英雄傳》港台版本的金庸劇對原著改編較大,雖然1983年翁、黃版的「射鵰」也稱得上是經典,而內地版卻是最尊重原著的。在拍攝質量方面,內地版更是比83版、94版精良許多。對張紀中劇組拍攝的《神鵰俠侶》,金庸表示支持,希望在質量上能繼續讓他放心。
在金庸眼裡,張紀中的性格很豪爽,有俠客之氣,很能和他談得來。而面對媒體的紛紛傳言,張紀中坦言:「我們沒有仇,我們通過拍戲,成為很好的朋友。金庸先生跟我形成的關系,已經超出了拍戲之間的關系,我覺得金庸先生還很希望我再拍下去。」對於原著情節的升華和延續,他說:「我對金庸的看法很在意,好些修改想法都及時跟他講了。拍《笑傲江湖》時我們溝通少,現在熟悉了,說得就多了。」
張紀中也曾非常反對金庸修改《鹿鼎記》。在作品修改會上,張紀中毫不猶豫地對金庸說,「您現在是以查良鏞的身份來修改30年前金大俠的作品,用現在的眼光回過頭看以前的作品肯定不順眼,改編味兒就變了。我清楚您不想讓大家把韋小寶當作英雄式的人物,這點我一定遵從。但是堅持按舊版本拍攝是因為它更有教育意義。」一會兒,張紀中下意識地為金大俠披上外套。金庸也欣然接受了張紀中關於《鹿鼎記》的建議。
後來,張紀中到香港辦事,金庸夫婦足足陪了他三天,吃遍香港的美食。
張紀中8月8日新浪網采訪自述
新浪娛樂訊從1998年開始策劃《笑傲江湖》,到今天即將拍攝的《倚天屠龍記》,在整整十年中,張紀中已經連續拍攝了七部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在巨大的爭議聲中,成為收視率的翹楚。如他自己所言:「收視率證明了一個觀眾群,起碼它是擁有大量觀眾群的類型劇,這就是十年來內地武俠劇的進步。」在即將拍攝《倚天屠龍記》之際,筆者專訪了張紀中,他對自己這武俠劇十年有了一個回望性的闡述。

㈦ 吳啟華倚天屠龍記的導演是誰

張紀中:
張紀中1951年生,人稱「張大鬍子」,北京人,中國電視劇製片人,曾任中國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高級經濟師。他還做過話劇演員、電影演員、電視導演。著名製片人。 他多次獲「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 可親可敬張紀中
在文革期間他到山西插隊,後來進入山西的話劇團。1991年,張紀中從山西電視台借調中央電視台擔任《三國演義》製片主任(五個之一),開始成名。 他製作或參與製作的比較著名的電視劇有《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笑傲江湖》、《激情燃燒的歲月》、《射鵰英雄傳》、《青衣》、《藍色妖姬》、《天龍八部》、《神鵰俠侶》、《民工》、《呂梁英雄傳》、《鹿鼎記》、《碧血劍》等。還執導過經典廣告短片《今生前世》。 張紀中擅長拍歷史劇,如:《三國演義》、《水滸傳》、《激情燃燒的歲月》評價很高。他後期拍攝的金庸武俠劇則分化嚴重,反對的認為港台版是經典無法超越,大陸不適合拍攝武俠影視作品,大陸拍的武俠作品太像歷史劇了,張紀中因此被稱為名著屠夫。支持的認為金庸作品經常穿插歷史事件,就應該拍得像歷史劇。張紀中作品故事情節忠於原著(這點也得到金庸的認可),場面宏大畫面唯美,充分展現的原著的風貌。張氏金庸劇也越來越受到觀眾的認可,總是能夠收視長紅,在收視率排行榜名列前茅。最近《倚天屠龍記》以2.54的收視率位列北京地區收視榜第三名,成為收視黑馬。
生於1950年的張紀中註定要走一段艱難的人生之路。他的父親解放前是個資本家,張紀中近照(20張)做過國民黨的代縣長,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可謂是個無法擺脫的困擾,這個陰影始終惡夢般地籠罩著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在老師的鼓勵下,連文藝都不知是何物的他報考了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那時候的張紀中又瘦又高,像根豆芽菜,很適合跳舞,全然不像中年以後那樣粗壯威猛。專業考試一項項過關了,但因為政審沒過關,學校沒有錄取他。後來,張紀中來到了一家煤礦,在煤礦中學當上了一名歷史教師。再之後,隨著時代的變化,張紀中的命運出現了真正的轉機。27歲時,在機緣巧合下,張紀中被山西省話劇團正式錄取,成為一名話劇演員。1979年,在上海的一個朋友帶他去上海電影製片廠看拍電影,卻意外的獲得了扮演《當我們年輕的時光》的男一號的機會,他就這樣走上了銀幕。1987年,擔任製片主任的張紀中和導演張紹林合作拍的第一部電視劇《百年憂患》,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為他們以後進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礎。之後,他與張紹林又合作了《刑警隊長》、《有這樣一個民警》、《好人燕居謙》等多部片子,這些片子竟然全都獲了「飛天獎」,而之後的《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和《激情燃燒的歲月》等影片的熱播,張紀中也贏得了全國觀眾的喜愛,無愧於金牌製片人的名號。
電影作品
1981年 《舞戀》
1982年 《台島遺恨》演員

電視作品
年代 作品名稱 擔任身份
1983年 《楊家將》(山西台) 飾演「楊六郎」
1988年 《百年憂患》 製片主任
1989年 《有這樣一個民警》 製片主任
1990年 《刑警隊長》、《三國演義》 製片主任
1991年 《好人燕居謙》 製片人
1994年 《溝里人》

1996年 《水滸傳》 總製片主任、飾演「崔靖」
1999年 《藍色妖姬》 製片人
2001年 《激情燃燒的歲月》 製片人
2001年 《笑傲江湖》 製片人、飾演「王元霸」
2002年 《青衣》 總製片人、飾演「鬍子」
2003年 《射鵰英雄傳》 總製片人、飾演「王重陽」
2003年 《關西無極刀》 製片人
2003年 《永樂英雄兒女》 總製片人
2003年 《天龍八部》 總製片人、飾演「汪劍通」
2004年 《小魚兒與花無缺》 飾演「老紅葉」
2004年 《關西無極刀》 飾演「樓蘭王」
2005年 《阿寶的故事》 製片人
2006年 《神鵰俠侶》 總製片人、飾演「耶律楚材」
2006年 《民工》 製片人
2007年 《碧血劍》 總製片人、飾演「孟伯飛」
2007年 《呂梁英雄傳》 製片人
2008年 《鹿鼎記》、《大唐游俠傳》、《兵聖》 總製片人
2009年 《倚天屠龍記》 總製片人
2009年 《尼瑪的夏天》 總監制
2010年 《西遊記》 總製片人、飾演「太上老君」
2010年 《空姐日記》 總製片人
2011年 《炎黃大帝》 總製片人
2011年 《菊花醉》 總製片人
張紀中製作的每部武俠電視劇,都以其獨特的構思,美輪美奐的畫面,耳熟能詳的配樂,在網路掀起一股狂潮,並在廣大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張紀中參與和導演電視劇劇照(20張) 張紀中近照
黑臉,高個,魁梧的身材,一頭雄獅般的須發,這是我們看到的張紀中。在他背後樹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激情燃燒的歲月》……一部部電視劇巨作。 在日漸擾攘紛亂的大眾傳媒空間,有多少可供茶餘飯後咀嚼的新聞,就有多少被喧囂假象遮蔽的事實。也許只有廓清這些迷霧,我們才能看到一個真實的張紀中。 《大眾電視》孫慶、王蕾的文章較為全面的講述了張紀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1992年春天,張紀中和他的老搭檔張紹林正在上海拍攝一部家庭系列劇,忽然聽到一個消息:央視將拍《三國演義》,准備分五個組來拍攝。 三國群英亂世群雄,這個大題材太吸引他了。他和張紹林放下手頭的工作,由上海匆匆趕到北京。這次爭取成了奠定他此後創作基調的出發點。《三國演義》全劇拍攝難度最大的第四部分——— 「南征北戰」一共十三集的製作權就這樣被電視劇行業的「外省人」張紀中握在手中。 從諸葛亮七擒孟獲開始,到卧龍秋風五丈原———中國觀眾太熟悉這一段烽煙往事了。三國群英戰亂中的豪情與智慧如何體現?張紀中必須拿出個「說法」。十幾輛大卡車,上百號人,張紀中第一次率領這么龐大的劇組開始了長途跋涉,從雲南瑞麗到青藏高原、日月山,再到內蒙古草原,一萬多公里中國土地的跨越,他交出了一張讓央視和觀眾都滿意的答卷。 《三國演義》的成功激發了張紀中「做大」的癮頭,也打下了他「做大」的基礎。於是他一發而不可收:《水滸傳》、《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激情燃燒的歲月》、《天龍八部》、《神鵰俠侶》……他在熒屏上盡情揮灑他的英雄激情。 「自小以來對於英雄的渴慕,是大多數男人深藏心底的一個秘密,我們渴望英雄,但我們沒有本事去找到英雄,也沒有機會親自成為英雄,但是我有可能在電視屏幕上塑造一個英雄。」張紀中說出了他心底的英雄情結。1999年4月,《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金庸時,他笑稱若中央電視台要拍他的作品,他只要一元的版權費就行了。張紀中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前景,他贏了! 《笑傲江湖》、《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目前大陸的四部金庸大戲,不同的投資老闆,卻都出於張紀中之手。 圈內有人說,現在幾千萬元的電視劇,只有張紀中敢接。或許,這話也可以倒過來說:幾千萬元的電視劇,只有交給張紀中,這錢才敢投下去。 張紀中的「英雄劇」還有很多,但他製作的電視劇片名——— 《激情燃燒的歲月》、《永樂英雄兒女》、《呂梁英雄傳》,無不透露了其定位。無論武俠、古典名著還是戰爭主旋律,只要與「英雄」有關,張紀中就願意接。
大場面大製作
張紀中挑選劇本的眼光素來被圈中同行形容為「毒辣」。 作為製片人,張紀中的工作從選擇項目開始,這是國外成熟的製片人的工作慣例,但在國內
特別是電視劇行業,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似乎只有張紀中。 《笑傲江湖》是張紀中選擇吃的金庸系列的第一隻「螃蟹」。在金庸的全部作品中,《笑傲江湖》最集中地體現了武林中人的江湖精神,小說原著從藝術水準和思想意蘊等方面衡量均堪稱上品。張紀中就給劇組定下了拍攝方向:突破港台模式,追求渾然大氣、高格調的武俠片。 為了達成這一理想目標,張紀中抓緊時間調度資金,全線包圍,加大了硬體投入。這部拍攝周期長達181天的劇,投資3200萬,可謂「家大業大」。奉行明星路線,網羅了許晴、李亞鵬、巍子、苗乙乙、茅威濤等人,陣容豪華,聲勢浩大。 在場景設置上,張紀中同樣不惜血本,用時60天,耗費木材40多立方米,在攝影棚內搭建起一座巨大的 「思過崖」,盡可能地製造逼真的外景效果。 實景拍攝,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張紀中遍踏全國高山名川尋找景地,並在合適的外景地不惜血本搭建攝影棚,這一獨特的張氏「傳統」成就了以後的一系列影視基地。 在拍《笑傲江湖》時,張紀中斥資20萬元,在懸崖峭壁上,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一座 「懸空寺」,這種實景拍攝使演員很快找到了感覺入了戲。在外景地的選用方面,也是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神仙居、永康岩、射鵰村、桃花島、張家界、九寨溝……對於拍攝的需要,張紀中花起錢來很少心疼。為了《天龍八部》建成的「大理天龍八部城」,耗資一億兩千萬,在國產電視劇製作史上,算得上是空前的大手筆了。而張紀中的聰明在於,他能「借勢」。他超前地看到了電視劇在開發旅遊上的作用,並讓當地政府也看到了那光輝的前景。一部《笑傲江湖》讓浙江新昌成了旅遊勝地,以後,浙江各地的地方政府都熱情邀請張紀中去自己的地盤拍戲。
《射鵰英雄傳》
在舟山桃花島拍攝時,當地政府全力配合,沒有收一分錢的費,還提供一千多萬的資金搭建
了一座「射鵰城」。「大理天龍八部城」的巨額建設費也是由當地政府埋單。這種拍攝與旅遊的雙贏思路其實是張紀中對今天影視事業的一大貢獻。 張紀中知道如何不濫燒投資商的錢。實際上,也沒有那麼多的人民幣源源不斷地供他隨意「揮霍」。張紀中要的是「好鋼使在刀刃上」——盡最大的力量,拍成最大的場面,讓令狐沖、郭靖、蕭峰、楊過們最大限度地體驗英雄感覺,揚英雄威風,也讓守著電視機的觀眾實實在在地做一場真英雄的江湖夢。 2005年3月25日,《神鵰俠侶》中場面最大、氣勢最盛的「襄陽大戰」在寧波象山「神鵰俠侶城」開始拍攝,電視台一個半小時的現場直播使全國觀眾一起目睹了「張式大戲」的誕生過程。
亢龍有悔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射鵰英雄傳》中這句點破禪機的謁言,頗可解悟張紀中的生命
狀態。北丐洪七公開導郭靖:「『亢龍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有發必須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卻還有二十分。好比陳年美酒,上口不辣,後勁卻是醇厚無比,那便在於這個『悔』字。」而張紀中一路走來,莫不是在「亢」的凌厲與「悔」的適時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當如今被稱作「中國第一電視製片人」的張紀中回首往事時,一種雪藏多年的英雄情結便浮出水面——— 從小的爭強好勝,「身上長個虱子都是雙眼皮的」;少年時對舞蹈、溜冰、跳傘、舢板、擊劍的迷戀,製作大提琴以自娛自樂;人生中最好的歲月留給了在邊遠礦區的講壇,而把教書育人當作一種富含激情的表演;為了接近心中的聖殿,把呆在文工團賣門票當作事業理想的前站——— 個中的曲折傳奇,甚至不遜色於一部情節峰迴路轉的武俠劇。 因為特殊政治氣候的影響,張紀中連同他那一代人,不得不面帶微笑去承受命運的嘲弄並豁達地自嘲——— 而他人生夢想的幾次謝幕,莫不與所謂「出身問題」扯上了關系。而他少年時代的英雄夢卻沒有在這場劫難中泯滅,反倒於幽暗處「頑固」地滋生著。 一旦介入電視製片領域,這個糾纏了40年的心結馬上被打開。而張紀中在「亢」的同時,也有所「悔」。當年,投資方與眾多知名導演普遍不看好《激情燃燒的歲月》——— 出於對播出市場的慣常性考慮。而他卻堅持要拍。結果,這一決定出人意料地改變了整整一年的電視劇收視格局。 就這樣,四年之內,從《笑傲江湖》到《神鵰俠侶》——— 中間穿插了 《青衣》、《民工》等社會生活劇的拍攝——— 張紀中的電視劇似乎一夜之間就 「遍地開花」了。金庸的武俠劇,數數還剩十餘部,而曾經的電視作品在張紀中看來也只是差強人意,更不要說拍攝難度系數較高的武俠電影了,張紀中又給中國觀眾留了個大懸念。 張紀中《兵聖》劇照(12張) 電視界「江湖老大」在中國影視界,導演一直是圈中老大。我們習以為常——— 導演就是導演,老大就是老大。但張紀中打破了這種狀態,改變了一種習慣。 好像是從《笑傲江湖》開始,張紀中的名氣大過了導演。今天提起《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一系列金庸劇,可能好多人都說不清導演是誰,但都知道張紀中。所以,今天很多人稱張紀中為「張導」,盡管張紀中屢屢糾正:我不是導演。 有一點很清楚,在他製作的劇里,他是劇組里的絕對老大。
「老大」的牛氣
采訪張紀中,他最喜歡和你談的是關於劇的創作。 「《神鵰俠侶》,我希望拍的是它的這種浪漫主義,那我究竟應該在什麼地方浪漫?什麼
是浪漫?你能告訴我嗎?」他盯著記者。 「《鹿鼎記》既不是武俠,也不是歷史,但又有很多歷史的東西。這個怎麼拍?」 「一個武俠故事,歷史感的分量應該佔多少?」 一個製片人,他考慮的不僅僅是資金、進度、劇組的後勤,他還考慮作品的藝術風格、拍攝角度,選擇導演、定奪演員,關心作品的音樂……這在今天中國的影視製片行業里是絕無僅有的。「一個好的製片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商人,但是一定是一個好的當家人,懂創作的要求,也懂得生產的要求。」張紀中認為這是他拿出好作品的保證。因此他不僅懂,還有著絕對的掌控權。常常,出面回答記者提問的,不是導演,而是他。當然,這並不是他有意為之,而且只有他的手機像「110」般永遠24小時開機的。於是記者采訪他越來越多,明星效應越來越濃,他的「炒作」惡名也就由此背上了。

閱讀全文

與亢龍有悔電影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