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的演員們後來怎麼樣呢
《渡江偵察記》是一部很有年代感的電影了,它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4年出品的,該片主要講述了在渡江戰役的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領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協助大部隊取得戰役勝利的故事。
這部電影上映至今也有64年了,這部影片的演員們幾乎全都已經去世了,只有極個別還在世,但已經是人到暮年了。那麼這些演員在飾演過這部電影之後的人生是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李連長——孫道臨
孫道臨是我國老一輩藝術家,他出生於1921年,這部電影是他主演的第三部電影,而他的前一部電影《烏鴉與麻雀》(1949年)獲得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個人一等獎。演完《渡江偵察記》之後,他又主演了《南島風雲》、《早春二月》、《李四光》等經典影片。
自1984年起,他開始自己導演作品,比如《雷雨》、《非常大總統》、《繼母》、《詹天佑》等影片都是他執導的。1988年他擔任央視春晚主持人。
孫道臨曾經於1995年獲得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第5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協會特別榮譽獎、2000年執導的《詹天佑》獲得第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故事片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005年獲得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獎等。2007年12月28日,孫道臨因突發心臟病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86歲。
二、吳老貴——齊衡說起齊衡,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出生於1912年的沈陽,自小就生活在日本統治的環境下,在他讀中學的時候,因為日本學生經常嘲弄中國學生,學校卻對日本學生加以袒護,他不堪忍受屈辱,憤而退學。
在九一八事變後,他離開東北考入上海大夏大學,但因經濟窘迫讀了一年就退學了。之後他加入上海中國藝術供應社和山東省劇團,參加了《父歸》、《大刀王五》等具有反帝反封建意義的演出。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各地劇團演出了一系列宣傳抗日的演出。
在1946年11月,齊衡參加了人生第一場電影《聖城記》的拍攝,從此走上了電影演員的道路。後來他加入了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在很多戰爭影片中扮演了各種角色。在《渡江偵察記》這部影片中他飾演的老偵查員吳老貴,成功塑造了一個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最後英勇的獻出自己生命的動人形象。
這部影片被評為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而這部影片中演員一等獎有兩個,其一是孫道臨,另一個就是齊衡。在「溫閣」(諧音)剛開始的時候,他因耿直的性格,不滿於當時的環境,曾跳入黃浦江自殺,但被好多人救了上來。後來他長期抑鬱,最終患上了腎癌,於1972年病逝,享年60歲。
三、小馬——孫永平
孫永平出生於1930年,1946年進入膠東國防劇團、新四軍軍部文工團任演員。1949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曾在《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南島風雲》、《老兵新傳》、《51號兵站》、《金沙江畔》等二十多部電影中飾演重要角色。
從1964年開始,孫永平轉型幕後,從事導演工作,執導了《大慶戰歌》、《火紅的年代》、《三定樁》、《石油盛開大慶花》、《白蓮花》等經典電影。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四、周長喜——康泰
現在能記得康泰的人估計也不多了,他出生於1927年,於1985年1月22日突發心肌梗病逝,享年58歲。他1945年進入華北電影公司任演員,在他40年的從藝生涯中,為我們塑造了不少角色。
他曾經在《玫瑰多刺》、《青春之歌》、《渡江偵察記》、《海魂》、《苦難的心》、《第二次握手》、《特殊身份的警察》等影片中飾演重要角色,其中他主演的《苦難的心》還獲得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而他也曾於1980年獲得第二屆電影小百花獎優秀男主角獎。
五、楊威——中叔皇
中叔皇是我國重要的電影演員、導演,他出生於1925年,全國解放之後,他參演了第一部電影《人民的巨掌》,在影片中他飾演的是人民公安,之後他又參加了多部影片,飾演過工會主任、公方經理、三輪車工人、革命軍人等角色。
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是中叔皇演員生涯的黃金時期,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很多經典角色。從1975年開始,中叔皇轉型做導演,其中一部作品《白蓮花》就是他和孫永平一起執導的。2005年8月25日中叔皇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
六、參謀長——穆宏
穆宏是我國早期電影演員代表人物,他出生於1920年,於1969年不幸去世,享年49歲。他是話劇演員、導演出身,曾經自己編排並出演大型話劇《文天祥》。從1948年起,他開始參演電影,在《再相逢》、《子孫萬代》、《萬象寶塔》等影片中飾演了重要的角色。
全國解放後,他除了拍戲之外,還編寫劇本,不過他飾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配角。他的戲路很寬,好人壞人,正反兩派都能演,1949-1955年優秀影片二等獎的《南島風雲》就是他的代表作。除此之外,他還參演過《翠崗紅旗》、《南征北戰》、《金沙江畔》等經典電影。
七、劉四姐——李玲君
在眾多男演員中,李玲君飾演的女游擊隊長劉四姐可謂是影片中的亮點,她也因此榮獲1949-1955年文化部頒發的金質獎章一枚。李玲君出生於1931年,今年已經87歲高齡了。自拍攝完這部影片後,李玲君又陸續拍攝了二十多部作品,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
由於年齡原因,李玲君自1998年拍攝完《不夜城》之後,就再也沒參演電影了,而恰巧的是,在這部影片中,她跟孫道臨又一次合作。現如今李玲君已經有20年沒有拍戲了,而且她的年事已高,估計以後也不會再拍戲了,希望她的身體 健康 ,萬事如意,畢竟當年《渡江偵察記》同劇組的主演們,就只有她老人家還在世了。
這部老電影的導演是湯曉丹,解放前馬來西亞回來的華僑,是個高壽的老人家,2012年一百零二歲時去世。當年湯導演花了一年的心血,完成了《渡江偵察記》,然後把從電影里所得的個人收益,用來買了架鋼琴給兒子,兒子湯沐海也很爭氣,最終成為一名音樂家。主角孫道臨,是老燕大哲學系出身的高知,在當年,他所扮演的角色,都富有知性氣息,迥異於流行的工農兵形象,大概也算銀幕上知識分子最後的堅守了,但是在渡江偵察記里,他飾演的主角形象並不是很出彩,他真正令人難忘,塑造的銀幕形象是《永不消逝的電波》里的男主角李俠。
孫老師逝世於07年,同年以他命名的孫道臨紀念館葉成立開放,真是對老藝術家最好的紀念。渡江偵察記里最出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過於陳述老先生扮演的敵情報處長,那句「不是我軍無能,實在是共軍太狡猾!」至今依然在網路間流傳,大概已經影響感染到第四、敵五代人了。我這代人的童年記憶里,玩打仗 游戲 ,別的角色隨意,踢門喊湯「司令到!「的湯司令,牛大大演的「高!實在是高!」
以及陳老先生演的:「不是我軍無能…」這三個角色必需保留。陳老先生是06年過世的,一代反角啊!後來重拍過一部渡江偵察記,情報處長也專門請他出場,可惜那是一部爛片,就這一個賣點。老渡江偵察記里主要演員里,最不幸的,應該是齊衡同志,在嗡嗡嗡剛開始的年代,上海電影圈是江阿姨清洗的重災區,他就因性格過於耿直,在一開始就氣憤不過,跳了黃浦江,被救起後,也一直鬱郁寡歡,在72年,就早早過世。
現在渡江偵察記劇組的主要演員,唯一還在世的就是已87歲的李玲君,在電影中飾演女游擊隊長劉四姐,這位老奶奶在98年最後一次演電影時,還是和孫道臨一起合作,拍的《不夜城》。祝老人家也能像湯導演一樣,成為百歲老人吧!也感謝老電影渡江偵察記,帶我走上痴迷軍事的道路。
《渡江偵察記》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54年上映的戰爭片。講述的是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協助大部隊取得戰役成功的故事。這部黑白影片花了導演湯曉丹整整一年創作的時間才完成這部影片,獲得八百元勞務費給孩子湯沐買了一架鋼琴。有趣的是,這孩子後來長成了國際樂壇的音樂大師。
孫道臨——飾演李連長 孫永平——飾演小馬 中叔皇——飾演楊威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是由沈曉丹導演,孫道臨、齊衡、陳述等主演,於1954年上映的一部黑白銀幕戰爭故事片。該片講述的是解放戰爭渡江戰役前,一支解放軍偵察小分隊,在李連長的帶領下,提前來到江南進行偵察。在當地游擊隊及老百姓的配合下,小分隊獲得了敵軍在江防主要火力的布防圖並偵察到敵軍突然增加的榴彈炮團的位置。小分隊最終並克服重重困難,勝利地將情報送回至總部的故事。
李連長的扮演者——孫道臨 吳老貴的扮演者——齊衡 敵情報處長的扮演者——陳述
《渡江偵察記》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題材老電影,可以說風靡了幾代人。
因為這部電影太過經典,和「渡江」諧音的現在正當紅的青年演員杜江,在他的社交平台的名字,就叫「杜江偵察記」,而這位杜江,現在是擅長演出主旋律正面人物,如果要重拍《渡江偵察記》的話,說不定他真的可以來試試孫道臨老師的這個經典的李連長呢。
由於已經是近70年前的電影了,《渡江偵察記》的老藝術家們,絕大部分都已經仙逝了。
1、 李連長——孫道臨
當時孫道臨老師33歲,風華正茂,他簡直就是當年銀幕上的男神與偶像般的存在。之後,他還演出過非常多經典的電影。
《家》演大少爺
《不夜城》
《革命家庭》
《早春二月》,這部在中國電影史上非常重要和經典。
《李四光》
中日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
進入1980年代中期,已到離休年紀的孫道臨沒有閑著,而是開始當導演。
1984年他導演和主演了《雷雨》。
1986年拍了《非常大總統》
進入新世紀後,他還以80高齡導演了一部《詹天佑》
孫道臨老師因突發心臟病於2007年12月28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6歲。
2、齊衡扮演吳老貴,這是偵察班長,是那個時代的暖男。
吳老貴的扮演者齊衡是上影廠演員,他在1950年代中期到1960年代初,在銀幕上非常活躍,先後拍攝了《湖上的斗爭》、《小夥伴》、《阿福尋寶記》、《秋翁遇仙記》、《鐵窗烈火》、《鋼鐵世家》、《地下航線》等片中扮演重要或次要角色。1963年他拍完《金沙江畔》後就再也沒有拍片了。
《秋翁遇仙記》
1972年齊衡去世,享年60歲。
3、孫永平扮演小馬,放牛娃小馬是一個性格鮮明的角色,由當時只有23歲的小山東孫永平扮演。
孫永平在《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南島風雲》、《老兵新傳》、《51號兵站》等電影中都出演過角色,到了1960年代後,他轉型做起了上影廠的導演。
這是他最後一部導演作品,1980年由著名影星吳海燕主演的《白蓮花》。
2011年11月,孫永平去世,享年81歲。
4、康泰扮演周長喜,這個角色壯烈犧牲了,當年可是看哭了。
康泰老師後來借調到北影廠,在著名的《青春之歌》里成功扮演了盧嘉川,成為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21年後,康泰和謝芳又在《第二次握手》中重逢,可惜,歲月啊……
1985年1月21日,康泰在廣州剛剛拍完電影《公寓》,第二天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55歲。
5、中叔皇扮演楊威,一個性格有點急躁的小夥子。
中叔皇老師可以說是當年比較少見的大個子魁梧硬漢演員了,他身高184,氣宇軒昂。
中叔皇1970年代中期開始當導演,第一部電影是《小將》,當年雲集了很多新人演員,比如後來上影廠著名演員張芝華。
他的最後一部導演作品是一部古裝電視劇《七星鎮二妖》,著名男演員毛永明主演。
中叔皇於2005年8月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6、陳述扮演情報處長,這是中國電影中一個經典的反派形象,陳述老師的表演簡直出神入化。
陳述後來成為「反派專業戶」,先後在《鐵道游擊隊》、《海魂》、《林家鋪子》、《聶耳》等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了多個經典的反派角色。
陳述在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也有扮演重要角色。
2006年10月17日,陳述在上海去世,享年86歲.
7、李玲君扮演劉四姐
李玲君老師三年後還和孫道臨一起演了《不夜城》。
李玲君和康泰也是老搭檔。
1982年,《渡江偵察記》中的楊威——中叔皇開拍地擔憂《飛來的女婿》,農村題材喜劇片,就找來陳述、李玲君等老搭檔,李玲君扮演的小蘭娘相當出彩。
1986年她在演出了上影廠的驚險反特片《波斯貓在行動》後就基本上沒出來演過角色了。李玲君老師如今依然健在,祝她 健康 長壽。
8、穆宏扮演參謀長,他1957年後去天馬電影製片演員當劇團團長,之後還在上影廠、天馬廠的電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後一部電影是1964年天馬廠的《血碑》。1969年穆宏不幸去世,享年49歲。
9、需要說明的是,1975年,老版《渡江偵察記》導演湯曉丹和湯化達合作重拍了彩色版,不過演員幾乎全部換了,只有陳述還保留。
您好,我是文娛小菲,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老電影《渡江偵察記》拍攝於1954年,至今已經有66個年頭了。
《渡江偵察記》中的演員後來都怎樣了呢?
1、孫道臨: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李連長。
1921年12月18日出生於北京,2007年12月28日因發心臟病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86歲。
2、齊衡: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吳老貴。
1912年出生於遼寧沈陽,1972年去世,享年60歲。
3、孫永平: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小馬。
1930年4月13日出生,山東龍口人,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4、康泰: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周長喜。
1927年出生,北京人,1985年1月22日,康泰突發心肌梗死猝然離世,享年58歲。
5、中皇叔: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楊威。
1925年7月14日出生於南京,2005年8月25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6、穆宏: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參謀長。
1920年出生,山東泰安人,1969年8月被文化大革命迫害致死,年僅49歲。
7、李玲君: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劉四姐。
1931年6月出生於山東,15歲開始從事文藝。
8、陳述: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敵情報處長。
1920年6月30日,上海人,2006年10月17日在去世,享年86歲。
9、崔超明:在《渡江偵察記》中班扮演敵軍長。
1918年出生於廣州,2010年逝世,享年90歲。
10、石靈: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敵炮兵參謀。
1922年出生,1999年去世,享年77歲。
11、馬驥: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侯妾。
1919年出生,1999年去世,享年80歲。
上述這些演員中,只有劉四姐的扮演者李玲君還在世,現在也89歲了。
其他的演員們都已經去世了。
他們是新中國第一代電影人,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將畢生的心血和精力奉獻給了新中國的電影事業,向他們致敬!
渡江偵察記是54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的`,有60多年了,當時的演員們大部份都過世了,只有個別的還在世,是一批優秀的演員,為中國演藝事業作出了非常的貢獻。
《渡江偵察記》是一部由著名演員孫道臨參加主演的電影,拍攝於1954年,
這部影片講述:
1949年,我人民解放軍響應毛主席「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號召,礪兵秣馬,准備橫渡長江。大軍渡江之前,特派李連長帶領一個偵察班先行渡江了解敵人的江防情況。接受命令後,他帶領吳老貴、周長喜、楊威、小馬等迅速過江,並及時和游擊隊劉四姐取得了聯系。他們混入江邊修工事的老百姓中,略施小計搞到一份江防工事圖,並及時匯報給上級。不久,他們得知敵人新增一個榴彈炮團,於是他們假扮敵人工兵混入敵炮陣地,出色完成了偵察任務,在返回的路上,周長喜為掩護同志而壯烈犧牲。軍事機密的再三泄露,令敵軍長火冒三丈,他下令炮擊我游擊隊根據地,敵人惱羞成怒,派遣特務,探明了游擊隊根據地,出動大批軍隊,企圖消滅這隊偵察兵。正當李連長和江北通話,報告榴彈炮情況時,敵人攻進村子,炮彈擊中了報話機,和江北失去了聯系。李連長只得率隊搶上山頭,居高防守。等到天黑以後,就派遣吳老貴和小馬奮勇突圍,乘夜泅渡過江,把這份報告帶給指揮部。他們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來到江邊,吳老貴為了掩護小馬過江.和敵人進行頑強戰斗,英勇犧牲。小馬在江中掙扎一夜,筋疲力盡。正當解放軍指揮部為斷了與李連長的聯系而焦急時,小馬把報告送到參謀長手裡。這時,李連長也率領部隊突圍出來,到達江邊青龍山。江南江北都發出信號,預示著總進攻就要開始了。
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萬帆齊發,大炮雷鳴,把敵人沿江的工事全部摧毀。大軍像排山倒海似的渡過長江,獲得了輝煌的勝利。小馬也見到了李連長。偵察英雄們又投入了繼續南進的行列,去迎接新的戰斗任務。
孫道臨——飾(連長) : 中國電影藝術界著名代表人物,曾被文化部授予的22大明星之一,在其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出演了100餘部舞台劇和影視劇,其中《雷雨》《家》《日出》《茶花女》《永不消逝的電波》《早春二月》《渡江偵察記》《革命家庭》《51號兵站》等塑造了一系列藝術形象。
他的一生中都在為影映事業做貢獻, 2007年12月28日,享年86歲的中國著名演員、導演孫道臨,因心臟病逝世於上海華東醫院,
孫永平——飾(小馬): (1930年4月13日-2011年11月24日) 山東省龍口市西轉渠村人,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46年進入膠東國防劇團 [1] 、新四軍軍部文工團任演員,並曾在山東軍區文藝培訓隊受訓。1949年底,進上影廠擔任演員,參演作品《 南島風雲 》等。1964年後從事導演工作。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石油攝影家協會會員、顧問。 孫永平於2011年11月24日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81歲。
崔超明——飾(敵軍長): 生於廣州市,中國電影演員、話劇演員, 1936年 ,畢業於廣州摘石軒書畫苑, 1943年 ,崔超明在他的第一部話劇《秦淮月》中飾演配角王隊長,由此登上話劇舞台。同年,在黃宗江編劇、朱瑞鈞導演的話劇《大地》中飾演主角王龍。1954年,參演湯曉丹執導的戰爭片《渡江偵察記》,在影片中飾演國民黨軍長。崔超明於2010年逝世享年92歲。
《渡江偵察記》連環畫講述了在1949年春天,解放大軍渡江作戰前夕,為了摸清大江南岸敵軍兵力部署的情況,解放軍某部特派遣一隊偵察兵巧渡長江,進行深入偵察。該連環畫描寫這隊偵察兵在當地游擊隊和群眾的協助下,如何活躍在兵力雄厚、守衛嚴密的敵軍陣地上,完成了偵察任務的經過,歌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機智勇敢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生老病死是人生規律,經典老電影《渡江偵察記》的誕生至今已經超過半個多世紀了,電影里的人民英雄人物:李連長、周長喜、小馬、吳老貴、女游擊隊長和反面角色扮演者陳述等等的精彩演繹,給新中國幾代的銀幕觀眾,留下了永遠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電影里的不少藝術家如:孫道臨、陳述
(陳述)
都
(孫道臨)
已經去世了,如今健在的恐怕也不多了。
⑵ 1956年幾歲,1980年幾歲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的喜劇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諷刺喜劇,一種是歌頌性喜劇。而1962年,謝晉執導的《大李小李和老李》卻巧妙地將兩者結合了起來。並在其中注入了許多好萊塢的喜劇表現手法,使觀眾感到耳目一新。
謝晉雖然是大家公認的,第三代導演的傑出代表,但他並不是每部,比如他2000年執導的《女足九號》,就僅6.1分的豆瓣評分。然而這部《大李小李和老李》,雖然只是一部小清新的喜劇,卻收獲了8.1分的好口碑。
這部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主要講述的是,肉聯廠工會 大李,在帶領大家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但它的畫面、剪輯、表演以及敘事的手法,無不達到了精良的水準。
很多朋友都說,看這樣的,就會由衷地感覺:生活真美好。
是的,我想,如果沒有那場運動的話,我們的生活,該是多麼美好啊。
可是幾年之後,那場運動說來就來了。
的許多主創都受到沖擊,人生命運發生逆轉。
2022 年7月,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再次翻看了這部老。難得的一部喜劇片,卻讓我看著看著,就悲從心來,淚流滿面。
因為,中的那些演員,他們的笑容還鮮活於銀幕之上,然而他們的生命,卻早已離開了這個世界。
其中有好幾位男演員,都死於那場運動之中,而且大多英年早逝。
倒是中的幾位女演員,生命力都很頑強,基本上都很高壽。
一部的背後,總是著無數人的命運。
所以今天,雅清就想和大家談談《大李小李和老李》這部的背後,那些演員們的命運。
——他們大多命運多舛。
咱們先說大李的扮演者劉俠聲。
他是一個優秀的喜劇演員。 貧困家庭。原本出生於揚州江都,在家裡找不到飯吃,於是就跟著來到了上海。他具有超強的模仿能力,是塊做演員的好材料,於是就拜文明戲演員王一士為師,學藝三年,然後到杭州、嘉興一帶跑碼頭。在摸爬滾打中練就了一身真本事。1935年他回到上海,基本上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在上海的滑稽戲市場,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還去泰國、越南等地演出過。
1952年,劉俠聲加入了大眾滑稽劇團。並於1965年,在范哈哈擔任編劇的《三毛學生意》中出演了剃頭師傅一角。其表演表情豐富,動作灑脫,節奏明快,深受觀眾好評。由此,他和扮演三毛的文彬彬一起走紅。成為滬上滑稽戲明星。
1958年,戲劇黃佐臨將《三毛學生意》搬上銀幕,劉俠聲仍然扮演剃頭師傅,其表演也得到了全國觀眾的認可。
1961年,謝晉籌拍喜劇片《大李小李和老李》,演員大部分選用的,都是滑稽戲劇團的演員。其中男主角工會 大李,他就想到了劉俠聲。
而劉俠聲也沒有辜負謝晉的厚望,將大李這個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到了1966年運動開始後,劉俠聲參演的兩部戲《三毛學生意》和《大李小李和老李》都被打成了「草」。劉俠聲遭到。後來。正當他迎來事業第二春准備重上舞台的時候,他卻在「揭批」大會上,因為情緒過於激動而突發腦溢血,最終因搶救無效去世,年僅63歲。
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扮演理發師的文彬彬,和扮演大力士的關宏達,都死於1966年開始的那場運動中。
文彬彬雖然個頭不高,但頗具表演天賦。他先後學唱過黃梅小調、京劇、錫劇和滬劇,後來學演文明戲,成為了一名滑稽戲演員。在《三毛學生意》中,他以41歲的高齡出演三毛一角,卻憑借誇張的形體動作和幽默的語言,以及搞笑技巧,觀眾的一致贊譽,甚至還了「東方卓別林」的美譽。
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文彬彬扮演理發師,戲不多,但人物形象鮮活。他的表演更加生活化,但也體現出了強烈的個人風格,同樣令人難忘。
文彬彬是滑稽劇團的台柱子演員,然而在運動中他也遭到殘酷的,以至於身心俱疲,1972年,當廣播里正在高唱「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時,他嘔血而亡,年僅57歲。直到1978年,才得以。
跟文彬彬差不多情況的,還有關宏達。他是上影廠演員,因形象有特點,身材高大,身強力壯,而被觀眾所牢記。
他是東北人,從小愛好體育鍛煉。1932年他來到上海,開始做演員。主要演配角,但表現出了極強的喜劇表演特點,他在《三毛流浪記》、《球迷》、《球場風波》、《秋翁遇記》等中所扮演的角色,詼諧幽默,備受贊譽。
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他再一次發揮了自己的外形優勢,將大力士這個角色塑造得活靈活現。
可是在1966年的運動中,這個整天樂呵呵的樂天派也受到了沖擊。他被列為的對象,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和檢討,這使他意志變得消沉。1967年12月20日,關宏達跳樓自盡,年僅53歲。很多上影廠的老同事聽到這個消息後,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在那個黑白顛倒的年月,啥事情不能發生啊?
當我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看到大力士像擒小雞子似的將小李給倒掛起來的時候,原本很好笑的一場戲,我卻突然感到一陣心酸。
據說,在他選擇跳樓的那一天,他寫完材料整個人就垮了,也不說。他本來住在四樓,但不知怎麼一個人就跑去了六樓,然後就自盡了。他那麼大的塊頭,可是,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1979年4月18日,上影廠為關宏達,恢復名譽,可是他再也回不來了。
在中扮演秀梅的蔣天流,因為在前就演過,所以在運動中也遭到了不公正待遇。但她卻堅強地挺了過來。
她不僅挺了過來,而且還很高壽。
我在蔣天流的身上,看到了一種超強的能力,那就是適應性。她在1947年,就因主演《太太》而走紅,但是1953年成為上影廠演員後,她卻只能在一些中出演配角。對此她毫無怨言。後來在運動中,她連演的機會也不再有,於是她就開始寫劇本。總之她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堅強面對,並讓自己迅速適應環境。
進入晚年之後,她就開始練習書畫,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12年12月19日,她終因心律衰竭而去世,享年91歲。
和蔣天流一樣的高壽的,還有嫩娘。
嫩娘也是一名滑稽戲演員。她的原名叫方麗英,一級演員。1926年生,是上海人。
1956年,她在《三毛學生意》中,成功塑造了小英一角。
1962年,她又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扮演了近視眼這個充滿喜劇色彩的人物。其表演詼諧幽默,惹人發笑。
然而更令人欽佩的,是嫩娘的樂觀精神。她一生也曾遭遇過許多磨難和打擊,但她卻從不言敗。並且就算在最陰暗的日子,她也依然以燦爛的笑容面對。
1995年,上海東視開拍《老娘舅》,邀請嫩娘加盟,結果,她通過生動傳神的表演,讓自己成為了上海灘鼎鼎大名的老舅媽。
如今的嫩娘95歲,作為上海滑稽界的女泰斗,她依然著優雅的風范,慈眉善目的樣子,讓我們想起自己的老外婆。
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還有幾位演員,令人難忘。比如扮演老李的范哈哈,和扮演大辮子姑娘的尤嘉。
范哈哈原本是五金店的學徒,後來開始學演文明戲,並從40年代起就開始組建滑稽劇團。50年代曾任大眾滑稽劇團的藝委會主任、團長等職。不僅擁有表演才能,而且具有管理經驗。
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范哈哈的表演雖有誇張的成分,卻也能讓觀眾接受,其豐富的面部表情曾被大家津津樂道。
值得一提的是,范哈哈人如其名,天性豁達,被人叫「葯渣兒」(無用的東西)也不生氣。1987年春節之後,他的身體就大不如從前,然而他還是像往常一樣談笑風生。1987年8月24日,81歲的他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沒有受什麼痛苦。後來,他的家人說,在他彌留之際,他還在用幽默的語言,笑著和大家說分手。
而尤嘉,可以說是《大李小李和老李》中的顏值擔當。她長得非常漂亮,明艷動人。1960年因在《枯木逢春》中出演苦妹子而,隨後便出演了《大李小李和老李》、《蠶花姑娘》等。尤其是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她的那兩條大辮子,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後來,尤嘉又在《東港諜影》、《她倆和他倆》、《不平靜的旅程》、《神奇的劍塔》等中出演角色,1985年隨家人移居,如今,她也有80歲高齡了。
今天,重又看《大李小李和老李》,59年前的幽默方式也許略顯,但我卻從中看到了那時的人,他們的追求和創新。中演員們的命運,也讓我們感嘆,除了要有健康的體魄之外,還應該擁有堅強的態度和樂觀的精神,來面對世事變化。也許這樣,才能擁有更加豁達的人生。
那麼,今天說起《大李小李和老李》這部,不知喚起了各位怎樣的記憶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 友進行互動。
本文由DJ雅清團隊 ,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
歡迎閱讀:
56年前的好片,拍完便成「草」,3位演員自盡,今卻好評如潮
《喜盈門》40年 主演變化大 有的變商人 有的成老戲骨 有的住進養老院
還記得1961年《枯木逢春》中的苦妹子嗎?那時的尤嘉簡直太美了!
「了解更多」,會有彩蛋和驚喜哦!
以上就是與1956年幾歲相關內容,是關於大李小李和老李的分享。看完1980年幾歲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⑶ 美國老電影影星有哪些
以下都是,拍的基本上都是黑白片
奧黛麗赫本
瑪麗蓮夢露
費雯麗
嘉寶
英格麗褒曼
克拉克蓋博
卓別林
格里高利·派克
⑷ 上官雲珠的人物生平
民國26年(1937年),全家為避戰亂而到上海,韋君犖最初在何氏照相館當開票員,民國29年(1940年)考入華光戲劇學校學習話劇,繼人新華影業公司演員訓練班學習,改用藝名上官雲珠(著名導演卜萬蒼為其取的藝名)。民國30年(1941年)開始演藝生涯,首演話劇《雷雨》(飾丫鬟四鳳)獲得成功,後進入電影行業,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夢》《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麗人行》《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香飄萬里》《枯木逢春》《血碑》《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1952年在全國第一屆優秀電影評比中,《烏鴉與麻雀》獲金質獎,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親切接見。「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迫害,因不堪忍受折磨,於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時跳樓自殺。
韋君犖的父親韋亞樵(教師),母親金貴鳳。 1936年輟學與當地富家二少爺張大炎(張大烈之弟)結婚,生一子張其堅。1943年離婚後上官雲珠先後與姚克(生一女姚耀)、程述堯(生一子韋然)、賀路結婚。
陳復官著有長篇紀實文學《上官雲珠》。
上官雲珠 40年代主演過《國色天香》《黑衣盜》等影片。參加拍攝「亂世兒女」等片。1954年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新中國成立後,參加拍攝《南島風雲》《今天我休息》等片。
1938年5月到上海,為生計所迫,進何氏照相館任職。1940年考取華光戲劇學校,首次在洪深的獨幕劇《米》中登台亮相。不久,又進入新華影業公司的演員訓練班。1941年,在藝華影業公司拍攝了她的處女作《玫瑰飄零》,從而走上銀幕。在主演由徐欣夫掌鏡的新片《王老虎搶親》時,導演卜萬蒼專門為她取了「上官雲珠」的藝名。抗戰勝利後,她為中電二廠和文華影業公司拍片,在《天堂春夢》中塑造了一個奢侈、兇狠的腐化女人,在《太太萬歲》中又塑造了一個放盪,驕騷的女子。1947年入昆侖影業公司。 這是她在人生和藝術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
在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中,飾演了滿身珠光寶氣的「漢姦夫人」何文艷;在《萬家燈火》中飾演了傳統型的賢淑主婦又蘭;在《希望在人間》中飾演了堅定沉著的教授夫人、婦科醫生陶靜寰;在《烏鴉與麻雀》中飾演了忍辱負重的華太太,她所精心創造的這些銀幕形象,人各有貌,性格鮮明,真切感人,受到輿論界的高度贊揚和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為表彰其在《烏鴉與麻雀》中的出色表演,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曾獲得個人一等獎。1995年獲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女演員獎,1994年獲寶鋼高雅藝術獎。
1955年,上影廠開拍《南島風雲》。讓上官雲珠這樣的演員去扮演英姿颯爽、老練果敢的革命英雄形象,白沉導演力排眾議,上官雲珠不負眾望一改在銀幕上似乎早已定型的「交際花」、「闊太太」形象,把一個歷經千難萬險的女人公演繹得讓人信服,精湛演技讓那些一向歧視並帶有偏見的人也不得不折服。在五六十年代,她參加了一系列影片的拍攝,其中以《枯木逢春》中的冬哥媽、《早春二月》中的寡婦文嫂、《舞台姐妹》中的商水花最負盛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天我休息》中的兒科大夫,戲雖不多,卻依然光彩照人。在一些譯製片中,如《曙光照耀著我們》、《瑪麗娜的命運》、《世界的心》、《牛虻》等,擔任過配音演員,她的詩歌朗誦,如《他在我們中間》等,也曾在群眾中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1937年,其全家為了避戰亂而到上海。韋君犖最初在何氏照相館當開票員。民國29年(1940年)考入華光戲劇學校習話劇,繼人新華影業公司演員訓練班學習,改用藝名上官雲珠(當時的著名導演卜萬蒼為其取的藝名)。1941年開始演藝生涯,首演話劇《雷雨》(飾丫鬟四鳳)獲得成功,後進入電影行業,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夢》、《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麗人行》、《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香飄萬里》、《枯木逢春》、《血碑》、《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1952年,在全國第一屆優秀電影評比中,《烏鴉與麻雀》獲金質獎,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親切接見。「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迫害,因不堪忍受折磨於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時跳樓自殺。
上官雲珠父親韋亞樵,母親金氏。韋均葷1936年輟學與當地富家二少爺張大炎(其兄張大烈)結婚,生一子張其堅。陳復官著有長篇紀實文學《上官雲珠》。
生死劫
上官雲珠在主演由名導徐欣夫掌鏡的新片《王老虎搶親》時,著名導演卜萬蒼專門為她取了「上官雲珠」的藝名。第二天清晨,上海某著名的娛樂報用「藝苑新葩—上官雲珠」、「傾國傾城—上官雲珠」等字眼稱贊她。然而,事情卻最終演變成了一個卑鄙的陰謀。
原來,影業公司老闆張善琨與妻子、也是紅極一時的女星童月娟,因片酬問題產生了矛盾。老闆為了要挾她,故意物色剛剛踏入演藝圈不久的上官雲珠來與之競爭、抗衡。可是,當張老闆與童月娟又重歸於好之後,上官雲珠便被換了下來。隨之,各家報紙又鋪天蓋地刊出「上官雲珠綉花枕頭一草包」、「上官雲珠虛有其表」等等誣蔑之詞。面對被戲弄的打擊,年僅20歲的上官雲珠並沒有屈服,反而一下子成熟了許多。她立志要發憤圖強,出人頭地。
《南島風雲》
新中國成立時,上官雲珠才30歲,正是大有作為的年紀。但她的相貌、戲路、氣質,都很不適合演「工農兵」形象。上官雲珠不氣餒,她努力改變戲路,進行脫胎換骨地「轉型」。 一時沒戲演,上官雲珠就另闢蹊徑,她為災區籌款義演,為勞軍義演,吃穿住都在舞台上,一天兩場、三場,一連演出了131場,直到過度勞累患急性肺炎昏倒在舞台上。
1955年,上影廠准備開拍《南島風雲》。但在即將開機之時,女主角護士長符若華的人選遲遲沒有敲定。與上官雲珠感情深厚的黃宗英,想起了三年一直坐「冷板凳」的上官雲珠,便極力向導演白沉推薦上官雲珠。可讓上官雲珠這樣的演員去扮演英姿颯爽、老練果敢的革命英雄形象,在一些人的眼裡簡直是嘲諷,好在白沉導演力排眾議,堅決啟用了上官雲珠。
上官雲珠不負眾望,一改在銀幕上似乎早已定型了的「交際花」、「闊太太」形象,把一個歷經千難萬險的女人公演繹得讓人看呆了眼。她的精湛演技讓那些一向歧視並帶有偏見的人也不得不折服。
1956年1月10日,上官雲珠手拿著陳毅市長親手書寫的「上官雲珠同志,請您來一趟」的字條,走進了中蘇友好大廈,受到了到上海視察工作的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
在此之前,因受丈夫程述堯的牽連,上官雲珠也被翻來覆去查個沒完,心情很是苦悶和壓抑。在陪同毛主席跳舞時,上官雲珠向毛主席訴說了心中的委屈和個人的遭遇。不久,上官雲珠主演了《小白旗的風波》,並跟隨中國電影代表團出訪捷克。上官雲珠原已被廠里列入「右派」名單,也峰迴路轉,成為「保護對象」。
命運的轉折,使上官雲珠又升起了攀登事業高峰的希望。
冥冥幽魂的召喚
上官雲珠在拍片之餘,積極參加「四清」工作隊,經常到外地和深入工廠、學校、農村演出,參加農活勞動,以至於累得吐血。不久她被查出「乳腺癌」和「腦癌」。手術後,上官雲珠以超常的毅力,日復一日在練習著因「腦癌」導致的語言障礙,以便重登銀幕。就在這時,文革開始了,造反派們全然不顧上官雲珠身體虛弱,硬拉她到廠里去參加大批判。在上影廠召開的批鬥大會上,上官雲珠多次遭到造反派的毒打。
造反派從鞭撻上官雲珠的個人婚姻開始,再到她主演「壞電影」的「放毒」,更重要的還有要她老實交代幾次見到中央首長的情況、怎樣惡毒攻擊偉大領袖的言辭,上官雲珠膽顫心驚地如實寫出受到毛主席幾次接見的情況,但堅決否認攻擊偉大領袖。
晚期經歷
從1968年9月開始,由江青直接操縱的「上官雲珠專案組」和林彪秘密成立的「上官雲珠特別專案組」,相繼逼迫上官雲珠寫出更翔實的與毛主席以及其它首長在一起的交待材料。可是,能寫的都已經寫了,上官雲珠搜肚刮腸,也實在寫不出令「專案組」滿意的材料。
1968年11月22日,一個周末的傍晚,上官雲珠又被專案組提審。對審訊人員的威逼,上官雲珠無話可說,審訊人員一陣猛扇耳光,拳打腳踢,折磨了她兩個多小時後,把上官雲珠踢出門外,並下最後通牒第二天必須交代,否則後果自負。
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時,心力交瘁、身心極度疲憊、萬念俱灰的上官雲珠跳樓自殺。
上官雲珠的女兒姚姚於1975年9月23日因車禍身亡。
陳復官著有長篇紀實文學《上官雲珠》。
陳丹燕著有《上海的紅顏遺事》。
西歧著有《哀愁如一江春水--一代影星上官雲珠》
⑸ 她在《枯木逢春》演苦妹子,《東港諜影》飾達式常同事,如今怎樣了
在電影《死木逢春》中飾演女一苦姐姐,在《東港諜影》中飾演女一郁芳的老演員有佳81歲生日,藉此娛樂娛樂之機,祝有佳老藝人生日快樂!健康和快樂!
Youjia來說,我們可能已經忘記了她,畢竟,她表現的作品並不多,最主要的工作更少,尤其是女一號,似乎只有「死亡之地」痛苦的女孩,「蠶花童」道,「東港諜戰電影」Yu方和幾個角色。尤佳最令人難忘的電影和角色,是第一次參加的《墜入愛河》和《痛苦的女孩》。
每當聽到「池塘池塘水靜而微弱,水下漩渦滾滾流動,十年相思結,想唱民歌怎麼開始?」河灣兩橋,東風吹新浪,鋪了百里羅紗帳,鎖了千魚......」歌曲,讓人想起在江南傳播的血吸蟲病,想起姐姐苦病的那段苦難歲月和治癒後的快樂時光......
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上海女演員出國的熱潮,尤佳到香港定居經商,從此徹底退出演藝圈。她嫁給了復旦大學前物理老師,育有兩個女兒。尤佳已經81歲了,現在住在香港,但是關於她在大陸的情況幾乎沒有信息。
⑹ 枯木逢春插曲重逢原唱是誰
電影中的原唱乃俞紅仙老師,最初發行的唱片和磁帶流傳最廣、最深入人心的、也是現在比較難找的版本應該是朱曉琳版本。不知大家是否對電視劇《趟過男人河的女人》有沒有印象,劇中在山杏親生父親家收音機里傳出那幾秒的歌聲就是來自於朱曉琳演唱版本。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⑺ 他們在老電影中演的角色家喻戶曉,卻一生只演一部電影,你知道是誰嗎
《洪湖赤衛隊》中,王玉珍飾演韓英。作為當年湖北地方實驗歌劇團的演員,王玉珍在歌劇電影《洪湖赤衛隊》中成功飾演了女主人公韓英,自此紅遍長城內外。從那時起,王玉珍成了「韓英」的代名詞。後來,由於丈夫在北京工作,王玉珍調到中國音樂學院,成了一位大學教師。
《枯木逢春》中,徐志驊飾演方鼕哥。電影《枯木逢春》的男主角是方鼕哥,由上海交通大學男學生徐志驊飾演。當年,《枯木逢春》的演員大多都定下來了,唯有男女一號還沒最後確定。在上海市一次大學生文藝匯演中,副導演錢千里發現了徐志驊與尤嘉。但參拍了這一部電影後,他徹底離開了電影圈。
⑻ 出演經典影視作品,智世明嫁木偶劇名導演,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每一個時代都有讓人難以忘懷的作品,讓觀眾忍不住一次又一次的提起與懷念,而1980年上映的《廬山戀》,無疑是80年代最為經典的作品。
"跳躍的心兒呀,為什麼這樣慌亂,像那平靜的湖水,盪起波瀾,……,幸福得人兒呀,為什麼這樣陶醉,像那潔白的雪花,飄舞一天,無憂無慮無慮無憂,因為愛情的種子已經深深,譜進我心間譜進我心間……"
歌聲響起時,很多被遺忘的細節又一次重新回到了腦海之中,那份甜蜜的愛情,那份不經意的激動,讓我們彷彿再一次看見初戀的甜蜜與美好。
此外他的作品還有《孔雀公主》、《畫象》、《駿馬飛騰》、《阿凡提的故事之種金子》、《一半兒王國》等,可謂是開創了木偶片的很多第一。
兩人志同道合,婚後的生活幸福甜蜜,遺憾的是靳夕於1997年就已病逝,享年78歲,而網路上關於智世明的信息也很少。
算來她已經96歲了,關於她晚年的境況不曾找到任何訊息,但沒有消息何嘗不是最好的消息呢?唯願她幸福安康!
⑼ 關於著名導演的問題
太多了,寫不下了,我只說中國的吧
鄭正秋
編導故事片:
1913:難夫難妻(與張石川合作)
1926:小情人 一個小工人
1927:二八佳人 血淚碑 楊小真
1928:黑衣女俠 俠女救夫人 血淚黃花(前集)
1929:血淚黃花(後集) 刀下美人 戰地小同胞
1930:桃花湖(前後集)
1931:紅淚影 玉人永別
1932:自由之花
1933:春水情波 姊妹花
1934:再生花 女兒經(與洪深、張石川、沈西苓等合作)
電影劇作:
1922:滑稽大王游滬記 擲果緣 大鬧怪劇場 張欣生
1923:孤兒救祖記
1924:玉梨魂 苦兒弱女 好哥哥
1925:最後之良心 小朋友 上海一婦人 盲孤女 早生貴子
1927:掛名的夫妻 俠風奇緣 山東馬永貞 車遲國唐僧鬥法
1928:美人關 火燒紅蓮寺(第一集) 大俠復仇記 女偵探
1929:新西遊記
1930:娼門賢母
1931:恨海
導演影片:
1927:梅花落(上中下集)
1928:白雲塔 碎琴樓
1935:熱血忠魂(與張石川、徐欣夫、吳村等合作)
演出影片:
1922:滑稽大王游滬記 擲果緣
1924:苦兒弱女 誘婚
張石川
張石川(1890-1953),中國電影導演,事業家。中國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的導演。
1916年,他創辦幻仙影片公司,將文明戲《黑藉冤魂》搬上銀幕。
1922年由他和鄭正秋等人發起組織了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
他的主要作品有:《火燒紅蓮寺》第五至第十六集的編劇;《歌女紅牡丹》、《火燒紅蓮寺》第一至第十六集、《白雲塔》、《孤兒救祖記》、《擲果緣》、《難夫難妻》等片的導演;《黑籍冤魂》中的男演員之一。
沈浮沈浮,原名沈哀鵑,又名百寧。天津人。家境貧寒,早年失學,曾做小販、照相館徒工。1924年入天津勃海影片公司任演員,自編自導自演無聲喜劇短片《大皮包》。1933年在上海加入聯華影業公司,曾任《聯華畫報》編輯,後任編導。先後編導《出路》、《無愁君子》等影片。所作電影劇本《狼 山喋血記》被認為是較優秀的國防電影作品。抗日戰爭爆發後,與陳白塵、白楊等組織上海影人劇團,輾轉至重慶,導演舞台劇《草莽英雄》、《 兩面人》、《日出》、《雷雨》、《 霧重慶》、《群魔亂舞》等,同時創作話劇劇本《重慶二十四小時》、《 金玉滿堂》、《小人物狂想曲》等。 抗戰勝利後到北平,任中電三廠副廠 長,編導影片《追》。後至上海,加入昆侖影業公司。1948年編導影片《 萬家燈火》,運用現實主義手法,充分表現了下層知識分子覺醒的過程。 1949年編導《希望在人間》,導演手法細膩含蓄,生活氣息濃郁。同時還參與編寫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 建國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19 56年導演影片《李時珍》。同年赴蘇聯考察寬銀幕立體聲影片導演業務。 1958年導演了中國第一部寬銀幕立體聲影片《老兵新傳》,於1959年獲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後相繼導演《萬紫千紅總是春》、《北國江南》、《曙光》等。其中《曙光》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其創作態度嚴謹,富於探索精神; 風格朴實沉厚,抒情意味濃郁;結構布局和節奏處理,尤見功力。曾任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一屆委員、第二至四屆常務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編導故事片1926:大皮包 1933:出路1935:無愁君子 1937:聯華交響曲·三人行天作之合自由天地1946:聖城記1947:追1948:萬家燈火(與陽翰笙合作編劇)1949:希望在人間 電影劇作 1936:狼山喋血記1949:烏鴉與麻雀(與王林谷、徐韜、趙丹等合作)導演故事片1954:斬斷魔爪1956:李時珍1959:老兵新傳萬紫千紅總是春1963:北國江南1979:曙光演出影片1926:大皮包1936:迷途的羔羊1937:藝海風光·電影城
鄭君里,曾用名鄭重,千里。1911年生於上海,原籍廣東中山,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自幼家境貧寒,進義學念書。因酷愛藝術,讀到初中二年級,毅然中途輟學,考入南國藝術學院戲劇科學習,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1929年夏,在南國社參加《莎東美》、《卡門》等劇的演出,與陳白塵等創辦《摩登》戲劇半月刊。1931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起草《最近行動綱領——現階段對於白色區域戲劇運動的領導綱領》。同時,他還加入摩登劇社、大道劇社,演出《乞丐與國王》、《血衣》、《亂鍾》等劇。1932年,加入聯華影業公司為基本演員,先後在《火山情血》、《奮斗》、《大路》、《新女性》、《迷途的羔羊》等近20部影片中擔任主要或重要角色,並參加上海業余劇人協會,演出《娜拉》、《大雷雨》等劇。在銀幕和舞台上,以形體動作灑脫自如,並善於把握並表達角色的內在情緒,富於藝術魅力而成名。抗戰爆發後,任上海救亡演劇三隊隊長。1940年,在重慶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任新聞影片部主任,歷時兩年,赴西北、西南地區拍攝各兄弟民族團結抗戰的長紀錄片《民族萬歲》。1943年,參加中國藝術劇社,導演了《戲劇春秋》、《祖國》等劇。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任昆侖影業公司編導委員會委員。1947年,與蔡楚生合作編導《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雖是在老藝術家指導下的電影導演學步之作,卻已顯露出他作為一名電影導演的非凡的稟賦與才華。翌年,他參加了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的集體創作,並單獨執導了該片,以強烈的使命感和鮮明的時代感,真實地記下了蔣家王朝的「最後罪惡史」。影片在人物刻劃、場面調度、鏡頭處理,以至細節運用等方面,都體現出他對電影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表現能力。影片於1957年榮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50年代後,他的電影導演藝術步入鼎盛時期,影片《宋景詩》(與孫瑜合導)場面宏偉,氣勢磅礴,反映了當時魯西農民起義的真實面貌。他執導的《林則徐》和《聶耳》,被譽為「紅燒頭尾」,是上影向建國1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1961年導演的《枯木逢春》以精雕細刻的手法和富於詩情畫意的鏡頭畫面,動人地描述了血吸蟲病人苦妹子從絕症中獲得新生及一家人在新舊社會悲歡離合的遭遇。影片較好地借鑒了傳統藝術的經驗,體現了他在探索民族化的道路上不懈的銳進精神。長期以來,他還致力於電影、戲劇的翻譯和著述。《論抗戰戲劇運動》,在1939年曾以單行本出版。進入40年代後,他即以開始《角色的誕生》的構思和撰稿。在他的藝術道路上,理論研究與藝術實踐,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迄今以出版的論著有《角色的誕生》、《畫外音》,譯著有傑希.波里斯拉夫斯基的《演講六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自我修養等。鄭君里是一位擅長駕馭「重頭戲」著稱,以拍攝人物傳記片見長的電影藝術家。1969年因文革遭受迫害死於監獄。他曾是上海市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委員,中國影協、劇協常務理事、上海影協常務理事。
費穆,字敬廬,號輯止,1906年生於上海。中國電影導演。
1916年費家遷居北京,因長年苦讀,致左眼失明。後開始接觸電影,撰寫影評,辦電影雜志,翻譯英文字幕和撰寫說明書。
1932年至上海任聯華影業公司導演。同年執導了《城市之夜》,反映人民疾苦,這部電影充分顯示出他的導演才華。之後,他又陸續導演了《人生》、《香雪海》、《天倫》。
1936年由他導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記》,被認為是國防電影的代表作。抗日戰爭爆發後,費穆拍攝了《北戰場精忠錄》。「孤島」時期,導演了《孔夫子》、《世界兒女》及京劇戲曲片《古中國之歌》。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租界後,費穆轉向戲劇舞台。抗戰勝利後重返影壇。
1947年,他執導了由京劇大師梅蘭芳主演的戲曲片《生死恨》。這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達到了建國前戲曲片拍攝的最高水平。
1948年,導演《小城之春》。
1949年5月去香港,創辦龍馬影片公司,執導影片《江湖兒女》,片未竟而病逝。
費穆憑借《小城之春》開啟了中國詩化電影的先河,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開始發現費穆,認為他把中國傳統美學和電影語言進行完美的嫁接,開創了具有東方神韻的銀幕詩學。
姓名:謝晉 出生年月日:1923年11月21日 生肖:豬 星座:天蠍座
籍貫:浙江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縣
學歷: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個人簡歷及工作成就(獲得獎項):
1923年 11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在家鄉度過童年,並上了一年小學。
三十年代隨父母遷居上海繼續讀小學。
1938年 赴香港讀中學。
1939年 回上海就讀於大夏附中、稽山中學高中,業余時間到華光戲劇專科學校、金星電影訓練班學習,指導老師有黃佐臨、吳仞之等,並參加由於伶等人支持的學生戲劇活動,在多幕劇《岳雲》中扮演岳雲。
1941年 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話劇科,受教於曹禺、洪深、焦菊隱、馬彥祥、陳鯉庭等名家。
1943年 就讀於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後主動輟學,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國青年劇社工作,在《少年游》、《槿花之歌》、《黃花崗》、《雞鳴早看天》、《郁雷》等戲中擔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一時期,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藝術志向。
1947年 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專業復學,導師余上沅。
1953年 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
1983年 作品:《秋瑾》(導演)義大利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4年 作品:《高山下的花環》(導演) 獲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剪輯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文化部1984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文匯報》、《中國電影時報》新時期十年電影獎(1977一1987)故事片獎、導演獎。
法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5年 美國十大城市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86年 作品:《芙蓉鎮》(導演) 獲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美術獎;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男配角獎。獲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大獎「水晶球獎」,(演員徐松子獲「捷克戲劇家協會評委獎」);捷克第40屆勞動人民電影節榮譽獎;民主德國電影家協會頒發的1989年發行影片評論獎、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法國第1屆蒙彼利埃電影節「金熊貓獎」。任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前後曾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於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1988年 作品:《最後的貴族》(導演) 獲第1屆中國電影節榮譽獎。
任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任第5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任第7屆中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第1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1989年 任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
1991年 作品:《清涼寺鍾聲》(導演)《啟明星》(導演)1992年 8月8日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成立於上海,任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美國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
1993年 作品:《老人與狗》(導演) 獲上海電影評論學會1993年「十佳影片」獎。2月任上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校長;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任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任第8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第2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
1995年 作品:《女兒谷》(導演)獲1995年第4屆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特別榮譽獎。5月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謝晉——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6年 任第6屆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
1997年 作品:《鴉片戰爭》(導演) 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錄音獎、最佳道具獎、最佳男配角獎;1997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上海影評人獎「永樂懷」1997年「十佳影片」榮譽稱號。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1998年 任第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當代電影大師」稱號。任第9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出版《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
擔任副導演的影片: 《啞妻》(48年,大海大同電影廠)《雞毛信》(53年,上影廠)擔任導演的影片:
《女籃五號》(57年,上影廠,57年獲世界青年聯歡國際影片展覽「銀質獎」,58年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紅色娘子軍》(6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64年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
《大李、老李和小李》(62年,上影廠)
《舞台姐妹》(64年,上影廠,獲第二十四屆倫敦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第十二屆葡萄牙菲格臘.達.福日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榮譽獎——國際電影導演獎。
《天雲山傳奇》(80年,上影廠,獲第一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第四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牧馬人》(81年,上影廠,獲第六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84年,上影廠,獲第八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芙蓉鎮》(86年,上影廠,獲第六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卡羅維伐
利國際電影節大獎
《最後的貴族》(89年,上影廠)
《清涼寺鍾聲》(91年,上影廠)
《啟明星》(92年)
《老人與狗》(93年)
《女兒谷》(95年)
《鴉片戰爭》(97年,峨眉廠,獲第十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三次擔任「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干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
《大李、小李和老李》、《秋瑾》
《女籃五號》獲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
《紅色娘子軍》獲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3屆亞非電影節上獲得「萬隆獎」第3名
《舞台姐妹》獲第2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啊!搖籃》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天雲山傳奇》獲得1980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首屆金雞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4屆百花獎最佳影
片獎
《牧馬人》獲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6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獲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第8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芙蓉鎮》獲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獎
張暖忻簡介
張暖忻(1940—1995) 於196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以《沙鷗》一片獲1982年金雞獎導演特別獎。接著又拍攝了《青春祭》、《北京,你早》。張暖忻是紀實美學最早的實踐者。她的幾部作品,顯示了她在電影美學上的不懈的探索。《沙鷗》中以新穎的電影語言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的敘述形式,《青春祭》中營造的含蓄、飽滿而又溫煦的意境,《北京,你早》中以生活流和紀實風格顯示出來的潛在激情,在中國藝術電影創作中是獨樹一幟的。
作品:
雲南故事
青春祭
沙鷗
南中國1994
你好,北京
閨閣情怨
鄭洞天,河南羅山人,生於重慶,在上海讀中小學,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73年,被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先後任過文學編輯,導演助理等工作。1976年,鄭洞天調回北京電影學院任教,並從事電影創作。先後與謝飛等合作導演了《火娃》、《向導》等片。後者獲得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1981年,鄭洞天與徐谷明合作導演了影片《鄰居》,獲得次年的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影片被視為第四代導演早期的抗鼎之作,確立了「紀實美學」的風格。此後,鄭洞天又先後拍攝了《鴛鴦樓》、《秘闖金三角》、《人之初》、《劉天華》、《台灣往事》等影片。
鄭洞天除了擔任北京電影學院的教授,還曾擔任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廠長。這使他比一般的電影學者更能深切的體會和認識到電影作為工業的基本特性以及電影作為工業對個人化電影創作的巨大制約(他自己的創作實踐就證明了這一點)。鄭洞天任電影學院教師以來,為中國電影事業培養了不少導演人才。同時,在電影評論、電影藝術創作等方面都有較高的建樹,他的評論文章,論文在電影界有一定的影響。
作品
台灣往事
鄭培民
故園秋色
人之初
秘闖金三角
鴛鴦樓
鄰居
向導
火娃
吳貽弓,男,漢族,1938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大學文化。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任上海海燕電製片廠導演助理。1977年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1983年4月當選為上海第六屆政協委員。1984年任上海電影局副局長,兼任全國影協副主任、上海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1985年3月任上海電影總公司總經理。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任上海電影局局長兼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1989年1月後,任上海電影局局長、中共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第六屆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文藝一級導演。中共第十屆、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導演的影片有《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等。《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城南舊事》獲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第二屆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和1984年第十四屆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黃蜀芹(1939-),導演,原籍廣東番禺,生於上海。196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曾任《啊!搖籃》、《天雲山傳奇》等影片的執行副導演。1983年,其獨立導演影片《青春萬歲》,於次年獲蘇聯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1984年的《童年的朋友》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1987年,黃蜀芹與人合作編劇並導演影片《人鬼情》,獲第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法國第十一屆克雷黛國際婦女節公眾大獎。1996年,執導兒童片《我也有爸爸》,獲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由錢鍾書同名小說改編的著明電視連續劇《圍城》,為黃蜀芹贏得了1991年第十屆全國電視飛天獎二等獎和最佳導演獎;首屆國際電視節金熊獎等。1996年起兼任上海新文化影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⑽ 請問下,國產老電影"大李小李和老李"影片中,在新華書店,教大李做操的售貨員扮演者是誰
小辮子由尤嘉扮演
尤嘉1940年出生於湖北省宜昌市(原籍江蘇無錫)。他父親是個工程師.不主張從事文藝工作,因此.她的姐姐和妹妹們後來都搞了理工或技術。在宜昌讀到小學三年級,隨家搬到上海。從初中一年級開始,參加過《破舊的別墅》、《雪女王》等小話劇和歌舞劇《人魚公主》印《賣火柴的女孩>的演出。1958年,進入上海師范學院體育系學習。在校學習期間,對文藝的興趣依然不減,經常參加文藝演出。在畢業前夕的文藝匯演中,被邀參加中文系的詩劇《畢業之前》的演出,時逢上影廠為拍新片《枯木逢春》挑選演員,她被選中,並調她到上影廠當演員。
完成了《枯木逢春》的拍攝任務之後,又於一九六二年在影片《大李小李和老李》中飾演了長辮子姑娘,於一九六三年拍攝的《蠶花姑娘》中飾演了陶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