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庫切恥電影演員

庫切恥電影演員

發布時間:2023-01-14 16:25:21

① 請問誰知道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是因為哪部作品獲獎的謝謝!

庫切(J. M. Coetzee) 獲獎作品:《恥》(另譯《恥辱》)

《恥》再次把視線集中到文明的沖突和融合上來。語言中體現出文學的隱喻性和多義性,在敘述上採取一種低調的言說方式。深為精準地刻畫了眾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質(得獎原因)

故事梗概:
南非開普敦大學教授盧里在引誘大學二年級女生梅拉妮並與之發生性關系後,拒絕學校給他的公開悔過以保住教職的機會,來到他女兒露茜所經營的農場。後來露茜遭受農場附近三個黑人的搶劫和輪奸,其中一人居然還是個孩子;盧里也在這一事件中受傷。可當盧里准備報警時,露茜卻阻止了他,並若無其事的抹去了被蹂躪的痕跡。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故事結束時,不僅搶劫輪奸案不了了之,露茜懷孕,而且露茜還帶著自己的農場嫁給了有輪奸嫌疑的「前幫工」佩特魯斯做第三個老婆。

② 庫切的《恥》究竟想表達什麼

表達:
《恥》是一部從內容到寓意都具有十分豐富的層次的作品,單從小說題目「恥」來說,就有「道德之恥」(盧里的數樁風流韻事所指的道德墮落),「個人之恥」(女兒遭強 暴搶劫),「歷史之恥」(身為殖民者或其後代的白人最終「淪 落」到要以名譽和身體為代價,在當地黑人的庇護下生存)等意義。

《恥》南非作家庫切的重要作品。52歲的南非白人教授戴維·盧里因與一位女學生的艷遇而被逐出學界。他躲避在25歲的女兒露西的農場里,卻無法與女兒溝通,還得與從前不屑一顧的人打交道,干從前不願乾的活。不久,農場遭黑人搶劫,女兒被黑人強奸……最終成了黑人僱工的小老婆。小說中一個個嚴酷的片斷都因偶然事件和出乎意料而引人入勝。身為南非人的作者憑此力作,史無前例地第二次獲得英國最高文學獎——布克獎,足見這部小說藝術上撼人心魄的魅力。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200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作品影響
南非作家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的代表作《恥》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等諸多殊榮。但更主要的是小說家從現代懷疑主義的視角出發對歷史、人性、殖民主義和現代文明等一系列問題的深摯關切與追問,這使他的小說跨越了狹隘的民族、種族等障礙與偏見,直抵歷史淵源與人類發展的縱深處,提醒人們重新審視我們一直以來所秉持的人文觀念、殖民主義的歷史和現代文明的種種淵藪。

③ 一部外國電影,講的是天才發明家去拿諾貝爾獎的故事,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1、《柳暗花明》,原著作者:愛麗絲·門羅[加拿大],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

柳暗花明
Away from Her
(2006)

門羅的中短篇小說讀起來像長篇一樣,不是說瑣碎冗長,而是有豐沛綿長的感覺。改編她的小說,無需像李安操作張愛玲的《色戒》那樣,在小說的基礎上不斷添加枝葉。《柳暗花明》講的是老年人的情感,同為女性的導演薩拉·波莉不像《愛》的導演邁克爾·哈內克,冷冷地刻畫了老之殘酷的形態,一起慢慢變老,是最浪漫的事,也是最殘酷的事,她的電影沒有迴避令人難堪的細節如老年人的性,但整體上一直散發著溫暖的光暈。

2、《紅高粱》,原著作者:莫言[中國],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紅高粱
Red Sorghum
(1987)

即便不能說是華語之最,《紅高粱》至少也是最有力量的華語電影之一。張藝謀擅長描述中國式慾望,原著小說本就洋溢著熱烈的生命力,初次執導劇情長片,張藝謀以初生牛犢之勢釋放了一次他急待噴發的才華。「剛開始拍的電影總是有一些特別的品質,也許以後你還能拍出更好的、更成功的電影,可是這第一次的急切感和純真卻再也不會出現了」,張藝謀的職業軌跡印證了德國導演施隆多夫的這句話。回看才華如此橫溢的作品,再看千禧年後老謀子的詭異表現,這種變節般的變化正如莫言所說:「我真切感到種的退化」。

3、《鋼琴教師》,原著作者:艾爾芙麗德·耶利內克[奧地利],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

電影講了一個女教師與男學生的畸戀故事。導演邁克爾·哈內克像個冷酷的解剖手,干練、利落、充滿才能,小說大篇幅的心理描寫沒構成他的障礙,鏡頭冰冷無情而無比豐富,完美地描述了過度扭曲以致變態的人物心理。商業電影中作為香艷賣點的性鏡頭,在該片中如同恐怖畫面一樣,令人坐立不安,情色不再意味著慾望的快感,而是赤裸裸的絕望與無助。在這部電影上映幾年之後,耶利內克獲得了諾貝爾獎,哈內克在戛納兩折金棕櫚葉子。這些榮譽在他們刺探的人性面前,實在有點不足輕重,如果有什麼能慰藉痛苦與黑暗,他們一定會扔掉那些至高無上的世俗榮耀。

4、《恥》,原著作者:庫切[南非],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


Disgrace
(2008)

《恥》是一部非常入世的作品,准確地說,庫切以藝術家的身份幹了一件社會學家的事兒。同時,他又很悲觀、很消極,不相信救贖和變好的可能,只和真實站在一起。諾貝爾頒獎詞這樣解釋他的做法:消極狀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性格造成,也是一個人對壓迫的最後反抗,在不參與的消極狀態中進行抵抗。導演史蒂夫改編的電影,在表層意義上保持了對原著的忠誠,暴力、強奸、種族歧視等一一被呈現到銀幕上,主演約翰·馬爾科維奇奉獻了令人信服的表演,觸目驚心的畫面,將人的恥辱感一點一滴蔓延到觀眾身上。

5、《鐵皮鼓》,原著作者:君特·格拉斯[德國],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

鐵皮鼓
The Tin Drum
(1979)

如果說長不大的奧斯卡是個傻子,那麼這是一部關於傻子的作品。透過一雙異於常人的眼睛,為我們展示了人類歷史上那段最黑暗的歷史。但戰爭並非電影的主角,而是一個巨大的背景板。看到母親偷情和納粹行徑的奧斯卡,拒絕長大成人,他奇怪的身軀和叫喊震碎玻璃的超現實能力,就是荒誕世界的物化符號。導演施隆多夫對原著做了大膽而成功的改編,遺憾的是,電影只止於小說的第二篇,計劃中的第三篇終未拍攝。

6、《伊豆的舞女》,原著作者:川端康成[日本],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

伊豆舞女
The Izu Dancer
(1974)

二十多歲的年紀,很適合書寫純愛物語;十幾歲的年紀,有著天然的聖潔。寫《伊豆的舞女》時川端康成20來歲,出演這部電影時山口百惠14歲,他們在生理上符合純愛的最佳年華。川端康成的文字有著遠超他當時年齡的敏銳,導演西河克己攜初登銀幕的山口百惠,對小說進行了一次道德的改編。內斂而豐盈的美,哀而不傷的情感,這是一切日本藝術的特質。川端康成的自殺似乎印證了藝術之美無法抵禦存在的虛無,而美,終究永遠地被這個世界需要著。

7、《憤怒的葡萄》,原著作者:斯坦貝克[美國],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

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
(1940)

這是西部片大師約翰·福特導演的一部現實主義佳作,講一個農民家庭從俄克拉荷馬州流落到加利福尼亞州的故事。斯坦貝克對底層人民的同情和關注,在電影中得到了完整體現,演慣好人的亨利·方達幾乎等同於正義的代名詞。原著曾在美國一些地區引起軒然大波,它的命運和電影中的農民一樣,在暗如黑夜的苦難中守望著火光一樣的尊嚴,最終,頑強地活了下來。

8、《日瓦戈醫生》,原著作者: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前蘇聯],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

日瓦戈醫生
Doctor Zhivago
(1965)

導演大衛·里恩擅長執導史詩電影,除了《日瓦戈醫生》,代表作還有《桂河大橋》、《阿拉伯的勞倫斯》。相比政治,傑出的作品更關心人性,導演和原作者很好地踐行了這條准則。正如日瓦戈醫生被時代裹挾,帕斯基爾納克一生也被歷史碾壓著,獲得諾貝爾獎成了他人生的一大麻煩。作為英國人,大衛·里恩讓電影人物說的是英語,如果語言是不可替代的文化,這種做法意味著背叛原著。電影流暢的敘事使震撼和感動效應如流水汩汩而出,導演在事實上維護了原著的內核精神。

9、《老人與海》,原著作者:海明威[美國],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老人與海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99)

在某種程度上,海明威的小說反對動畫,他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真實:把你所知道的最真實的句子寫下來。而多用來呈現虛構故事的動畫,與通常所說的真實南轅北轍,甚至可以說,脫離現實是動畫的基本責任。這是一部兼具水彩和油畫質感的定格動畫,不乏唯美的畫面具有簡單意義上的觀賞性,但與海明威的真實十分遙遠,導演在此追求的是感受上的真實,除卻永不被打敗的精神,在老人的嘆氣聲中,可以清楚地體會到另一位巨匠福克納的評價:這一次,他提到了憐憫。一部動畫短片的容量,很難裝下《老人與海》的全部意義,就像梗概與正文的區別,這部奧斯卡最佳短片盡管發出了不辱電影的光彩,卻無法跨越電影與文學兩種不同藝術介質的分歧。

10、《魂斷威尼斯》,原著作者:托馬斯·曼[德國],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

魂斷威尼斯
Morte a Venezia
(1971)

托馬斯·曼的作品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嚴整和完美,導演維斯康蒂以貴族般的挑剔細致地復制了小說關於美、生命和藝術的大量探討。托馬斯·曼的老派技法在批評者那裡被攻擊為缺乏創造力,而他以巨大的耐心捍衛了古典的力量。他是忠於現實的現實主義者,考慮到時代環境,《魂斷威尼斯》的同性元素可以說是他忠於現實的例證之一。除了將小說家改成音樂家,電影沒有辜負原著,用光和影成功地傳達了托馬斯筆下的純美情感。

④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的人物評價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03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庫切時,表示庫切的數部小說「精準地刻畫了眾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質」,他的作品《恥》、《等待野蠻人》和《內陸深處》是這一風格的典範這幾部作品「構思纖美精巧、文白韻味深刻、分析精闢入微」,是難得一見的閃光之作。此外,庫切在批判西方文明的理性主義和偽道德方面也「筆鋒犀利、入木三分」。但庫切的小說也存在「是非不清的觀點,尤其是在一些涇渭分明的問題上」。瑞典皇家頒獎委員會在其頒獎辭中,指出庫切的獲獎理由為:「在人類反對野蠻愚昧的歷史中,庫切通過寫作表達了對脆弱個人斗爭經驗的堅定支持」。在談到中間形態的寫作觀念對庫切研究的意義時,評論家多維說:「他(庫切)的小說一直是在爭論中被閱讀和評判,這種爭論關涉他到底是站在壓迫者一邊,還是被壓迫者一邊。」 據瑞典文學院介紹,庫切的作品主要描寫的是種族隔離下人們的生活。這些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對所塑造的人物進行了非常透徹的心理刻畫。瑞典文學院發表的新聞公報說,庫切所創作的小說結構巧妙,對話含蓄,觀點鮮明。但他同時也是一位審慎的懷疑論者,在其作品裡無情地鞭撻了西方文明的殘酷理性主義和虛偽的道德觀。
庫切對成為公眾人物向來敬謝不敏,這從他從未出席布克獎頒獎典禮就可證明,諾貝爾獎主辦單位也已警告全世界的記者,不要冀望采訪得到他。《伊麗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課》中,女主角在得到某個獎項時表示:要勸他們別浪費時間籌備什麼頒獎典禮,把支票寄來就好了。這大概可以暫且充當他的得獎感言吧。庫切200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後,他的作品在中國文學界紅了一段時間。但由於其作品豐富的內涵和罕見的深度,對它們進行詮釋和評價常常如履薄冰。在這個平庸為患的時代,大師的出現固然讓人精神振奮,然而大師們對讀者的要求也不比一般作者。面對不易理解的作品,作者的背景和創作花絮或許能暫時把讀者從疑惑中解救出來。不過,不少大師都深知這種「解救」多半和文學無關,僅僅是為閱讀者提供背景,甚或談資。


⑤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的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原文名 年份 《幽暗之地》 Dusk lands 1974 《內陸深處》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1976 《等待野蠻人》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1980 《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 Life and Times of Michael K 1983 《福》 Foe 1986 《鐵器時代》 Age of Iron 1990 《彼得堡的大師》 The Master of Petersburg 1994 《冒犯》 Giving Offense : Essays on Censorship 1996 《少年時代:來自省城生活的情景》(回憶錄) Boyhood: Scenes from Provincial Life 1997 《恥》 Disgrace 1999 《青春》 Youth 2002 《伊麗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課》 Elizabeth Costello: Eight Lessons 2003 《慢人》 Slow Man 2005 《荒年日記》(論文集) Diary of a Bad Year 2007 《耶穌的童年》 The Childhood of Jesus 2013

⑥ 屈辱的名著改編

影片《恥》改編自200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南非籍作家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的同名小說。當時南非愈演愈烈的種族隔離制度對庫切的成長造成了巨大影響,他目睹眾多罪惡卻無能為力。矛盾的是,庫切同情黑人,能說流利的南非荷蘭語,但他受的是白人教育,他認為自己是一個英國人,英語是他的母語。他雖然屬於兩個語言社會,但和黑人之間有著難以打破的隔膜。這種雙重身份帶來的尷尬貫穿了他早期的作品。
庫切在1999年完成並出版的小說《恥》,是對反種族隔離制度這一主題的延續。南非治安混亂,搶劫、強奸、槍殺等惡性案件頻發,種族隔離廢除以後,大城市裡沒有職業的貧困底層以及從周邊各國大量流入的不法移民更使犯罪率急劇上升。《恥》這部作品揭示了新舊交替時代南非大地的種種社會現實問題,深刻描述了平凡人無奈地面對種族隔離歷史的眾生相。遺憾的是,《恥》仍是一種知識分子寫作,這又是庫切作為一個雙重身份的人所不能擺脫的尷尬。小說《恥》出版當年獲得英國布克獎,被《紐約時報書評》評為年度最佳圖書,並被譽為庫切的代表性力作。
庫切諾貝爾文學獎小說改編可以說是本片的最大賣點。原作者庫切是這樣贊揚這部影片的:「導演史蒂夫·雅各布成功地將故事植入南非這塊偉大的土地。主演的表演有力而有深度。」 庫切聲名顯赫,他是當代英美文學界極具有影響力的一位作家。早期的小說《等待野蠻人》一出版,就獲得了費柏紀念獎、布萊克紀念獎等榮譽。《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出版當年就贏得英語文學界最高榮譽——英國布克獎,並入選當年《紐約時報書評》編輯推薦書目。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師》獲得愛爾蘭時報國際小說獎。《恥》在1999年再度獲布克獎,使庫切成為唯一兩次獲得該獎項的作家。庫切是英語文學中獲獎最多的作家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獎項,還獲得過法國費米那獎、普利策獎、2000年英聯邦作家獎等等。
須眉皆白,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得多的庫切,他性情孤僻、不苟言笑,一向不喜歡在公開場合露臉。實際上,人人都說庫切他「孤僻」。他只喜歡用文字訴說他對世情的觀察,他與讀者的溝通只限於作品。開普敦社交界的女主人們都說:若是請他出席晚宴,他可以把整個房間的生氣都給吞下去。雖然兩次獲得布克獎,但他拒絕去倫敦領獎。他自己曾說過:「一生中,我一直頗成功地遠離名氣。」
2003年,瑞典皇家學院的18位終身院士一致把諾貝爾文學獎的選票投給了庫切,認為他的小說以「結構精緻、對話雋永、思辨深邃為特色。然而,他是一個有道德原則的懷疑論者,對當下西方文明中淺薄的道德感和殘酷的理性主義給予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以知性的誠實消解了一切自我慰藉的基礎,使自己遠離俗麗而無價值的戲劇化的解悟和懺悔。」
庫切是素食主義者,酷愛騎自行車,滴酒不沾,他在八十年代與妻子離婚,育有一女一子,女兒住在開普敦,兒子二十三歲時意外身亡。2002年,庫切移民澳大利亞。 這部名作能改編成電影,澳大利亞製片人安娜·瑪利亞·蒙提切利功不可沒。安娜在上世紀80年代曾做過演員和模特,主演過《游牧者》、《聚散離合》、《八小時之外》、《我的第一任妻子》等電影及電視劇。從2001年開始轉向電影的幕後製作,在喜劇片《西班牙女郎》中擔任編劇及製片人。這是一部關於移民勞工的黑色喜劇,正是這部處女作使得庫切相信她能夠將《恥》成功改編成電影。因此,當時幾乎默默無聞的安娜一舉拿下了小說的改編權,這讓當時的電影界和文學界大吃一驚。安娜她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那時候有很多美國電影公司也在爭奪該片的改編權,但可能我是其中最為堅持的一個。很多人都問我你是怎麼拿到的,其實我只是比其他所有人都要努力工作。」
蒙提切利在摩洛哥出生,她一直想在非洲拍電影。她說:「這就像是一個夢,非洲是如此美麗,那裡的人是如此美麗。在這次拍攝前我去過三次非洲。」
安娜非常欣賞庫切,能夠親手操刀將小說改編為電影劇本,她倍感榮幸:「他可能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我必須找到相配的劇本。我認為這本小說是如此完美,我不會作根本性的變動。」她決定讓自己的丈夫導演史蒂夫·雅各布來導演本片。她還補充說:「我看這本小說的時候就覺得它非常視覺化,我知道它可以製作成一部好電影。在你面前,銀幕上的它可以更為豐富。你可以在你面前看到暴力、慾望和歇斯底里。」史蒂夫·雅各布和安娜一樣,演員出身,導演處女作是其妻編劇的《西班牙女郎》。 作為一部小成本的獨立製作影片,《恥》之前受到的關注並不多,但改編自文學名作的電影往往能夠得到各大影展的偏愛,因此,該片成為了各大電影節的贏家。這部影片在2008年8月獲得中東電影節(MEIFF) 的最佳影片,並贏得200,000美元獎金。總共有來自35個國家的76部長片和34部短片參加此次電影節。此外,由於庫切原作的影響力和約翰·馬爾科維奇的名氣,在2008年9月的多倫多電影節上,這部小成本獨立製作影片在全球首映後馬上就被Maximum公司買斷了發行權。該片在參賽的大約350部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多倫多電影節的國際影評人聯盟獎。由於該片在多倫多電影節上的成功,該片順利地賣到了一些歐洲國家以及土耳其、以色列、巴西和墨西哥等國,但目前還沒有被美國收購。
南非種族隔離政策於1991年戴克拉克上台後明文解除,然而實行了四十多年的隔離,讓文化差異、價值觀、社會階級、性別意識的鴻溝根深地固地深植人心,不是一紙法律條文所能弭平。
導演忠實地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的小說《屈辱》搬上銀幕,由百變的美國演員約翰·馬可維奇擔綱演出守著舊時代價值觀的南非白人教授,劇本擺脫一般文學改編電影的窠臼,舍棄旁白,將生澀嚴肅的小說語言轉化為電影語言,讓鏡頭說話、讓角色發聲、讓觀眾反思故事中的種族、階級、歷史與性別議題。

閱讀全文

與庫切恥電影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