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岡仁波齊好看嗎
《岡仁波齊》很好看,在好萊塢席捲中國院線的背景下,這部片子很給中國導演長臉;在馮小剛說「垃圾電影是因為有垃圾觀眾捧場」的背景下,這部片子很給中國觀眾長臉。
下面來說說這部片子好在哪裡。
——————————————
《岡仁波齊》好就好在:片子講的是一件很高級、很有信仰的故事,但它沒有絲毫的「自我感動」。
不自我感動成就了《岡仁波齊》。故事講的是:11個藏民組成了一支朝聖隊伍,從西藏芒康出發,磕長頭1200多公里到達拉薩,在拉薩打短工掙夠路費後,又磕長頭1200多公里到達神山岡仁波齊。
(磕長頭遇到繞不過的水窪,就從水窪中磕過來)
在這部片子里,戲劇沖突都被最大化地平實處理,很少出現近景和特寫,基本都是遠景和中景,就是保持最大的剋制和理性。這在充滿導演個人表達的藝術片門類里邊,已經難能可貴。
但是,平淡並不代表平庸,將生老病死、春去秋來自然地融入這段朝聖旅途中,使影片具有了深刻的宿命感。
2. 神山崗仁波齊是我嚮往的地方
岡仁波齊,藏語意思是"雪山之寶",眾多教徒把它認為是世界的中心,所以這也是佛教的第一神山。信徒們認為轉神山一圈可以洗盡一生的罪孽,所以在藏區會看到有非常多的信徒一路磕頭去往轉山之路。
岡仁波齊峰(Kangrinboqe),山頂高度海拔6656米,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也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是中國的名山之一,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藏語意為神靈之山。
電影《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的,由尼瑪扎堆、楊培、斯朗卓嘎等主演。
電影記錄了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里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富麗堂皇的場景,更沒有明星大腕的身影。有的是藏民的善良淳樸,有的是藏區美麗的風景,更有藏傳佛教信徒的虔誠。
一行人等從芒康出發,抵達拉薩,再由拉薩前往剛仁波齊神山,一路叩拜一路誦經,歷經艱辛,終達心願。
神山崗仁波齊是我戶外旅行嚮往的地方之一,多年來,一直有個心願,一定要去崗仁波齊轉一次山。因此,聽說電影上映,我就馬上購票先睹為快了。那種信仰的神聖,令人感佩。我想不久的將來我一定會前往轉山,實現我心底的願望!
3. 岡仁波齊電影楊培死了是真的嗎
《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的電影,由尼瑪扎堆、楊培、斯朗卓嘎等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了尼瑪扎堆等十一個藏民在2500公里朝聖之路上發生的 故事 。岡仁波齊楊培死了嗎是真的嗎?以下是blanche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岡仁波齊電影楊培真的死了嗎,一起來看看吧!
岡仁波齊楊培死了嗎是真的嗎
本片是劇情片啊不是紀錄片,楊培現實生活中沒有死。電影中,楊培的死是導演的安排,應該是想設計成一生一死的結構吧。電影的就留給電影,生活的歸生活,它並不因為真實而高明,也不因虛構而卑劣。
楊培角色簡介
演員 楊培
72歲,尼瑪扎堆的叔叔。一直為了照顧哥哥的孩子們而辛勤勞作,善良、淳樸。一生未出過遠門,哥哥在世時,老哥倆一直想去朝聖,始終未能如願。這一次他下定決心要帶著自己和哥哥的夙願一起上路,到神山岡仁波齊,完成神聖的朝聖之路。
相關作品
《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的電影,由尼瑪扎堆、楊培、斯朗卓嘎等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了尼瑪扎堆等十一個藏民在2500公里朝聖之路上發生的故事。
該片於2017年6月20日在中國上映。
岡仁波齊影片評價
著名導演 管虎
生而為人,感念!…生而為張楊,值得吾輩尊重的人。
著名歌手 譚維維
前方沒有終點,都在朝聖的路上……每一個朝聖者都有顆虔誠的心……熱淚盈眶,熟悉的路,岡仁波齊……
著名歌手 薩頂頂
張楊導演作品《岡仁波齊》,朝聖是一條什麼路,也許只有去過的人才會體驗,讓我們隨著電影的覺知一同體驗吧。
著名演員 曹衛宇
看《岡仁波齊》的時候,心一直是揪著的。因為不知道11個朝聖者在路上會遭遇什麼。每一輛呼嘯而過的卡車都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山體滑坡。這和「屠夫」在匍匐前進中給一隻昆蟲讓路形成強烈視覺、心靈沖擊。
著名演員 陳數
去年的某個夏夜,排除萬難,看到了張楊導演的這部電影。這是一部紀錄片外殼下的劇情片,故事平淡溫如水,卻關乎一顆朝聖的心!「前方沒有終點,我們都在朝聖的路上」推薦!!!
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教授、影視傳播中心主任、北京電影家協會副主席 尹鴻
很多人嚮往但很少會有人敢走上這條艱辛卓絕但又充滿神聖感的轉山之路,一部能敲打你心靈的又紀實強度的電影,步步驚心,場場震撼,強烈推薦,不可錯過。
著名編劇、影片人史航
這是我今年看過的最愛的華語片,連看兩遍,只想鄭重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別錯過它。
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雷建軍
一次沒有劇本的創作,通過在路上「采風」捕捉到的情節元素,打造出來的一個非常「真實」感的轉山故事。
著名音樂人 老狼
對於像我這樣的城市人來說,我想可能要下很大的決心才能義無反顧走上朝聖之路,這也是我來看這個電影的原因,想找到他們為什麼這么做的一個答案。
著名編劇 蘆葦
以前西藏題材的很多電影,都是局限於獵奇,但是吧西藏的素材作為影片的獵奇成分來加以展現,可是《岡仁波齊》是實實在在的用藏族人的視角,用當事人的視角拍的,非常難能可貴。
《新周刊》創始人孫冕
看藏人們朝聖,看他們一步一步磕長頭,走過那麼長的路程,我們在干什麼,我們在想什麼……我覺得這個戲對我們來說真的是非常難得,安撫心靈,一個了不起的作品。
著名音樂人、藝術家 蘇陽
每個人在探討效率的時候沒有想到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群這樣的人,有一群那樣的土地上的人,是以相反的形式,以慢的形式在生活。
著名影評人 奇愛博士
我們每一個都市人,其實都有精神寄託之所,這也是《岡仁波齊》這種電影存世的價值所在。它當然是關乎人類學/少數族群的,但更重要的是,它是關乎現代人的。
著名影評人 木衛二
四季變換的時間流逝,加上朝聖隊伍的生老病死元素設置,令《岡仁波齊》沒有停留在一趟朝聖轉山磕長頭的刻板紀錄上。整個隊伍,更像是漫長人生的一道縮影,有嬰兒落地,有長者辭別,有青年的成長,有生活的體悟。過程是苦,終點是甘。
天空之城影業CEO 路偉
電影《岡仁波齊》是「一幅長卷」,你可以慢慢讀,不用太著急。
微信公眾號《行李》主編 黃菊
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不斷在反省自己,他們磕長頭的時候會磕過公路、泥濘的路、水路,有時候他們磕到臨近水面的時候也不會站起來說看一下要不要磕,而是直接磕過去。在這里,你會看到藏族人他們真實的生活細節,對於我們現代都市人來講,你也會在其中找到一些答案。
物理學博士、青年製片人 __鋒
這樣一種方式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其實電影整個的發展也是不斷的從最早的沒有聲音的電影,當時有的聲音還被否定,電影怎麼能有聲音呢,然後一步一步的過來的,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探索。
《岡仁波齊》紀錄片導演 馮章順
近600小時的高清素材,真實記錄這條朝聖路上的困惑與追求,有些人為了救贖,有些人卻是為了逃離,還有一些人為了父母,更多人卻是為了眾生。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但至少若干年後,我們仍然可以從這部影片里看到一個民族,還這樣生活著,或生活過……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魏天真
是因為它在那種平靜、節制之中很自然的透露出了真摯的情感,它有一種深藏不露的力量。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魏天無
張楊始終在以鏡頭講述故事,就像是一個「獨立的寫作者」。藝術家拼到最後,作品能夠達到什麼樣的層次與境界,還是得看這個藝術家的情懷,並不是技術、 方法 、技巧。張楊說他想在藝術上走得更遠,那就得是異常的平靜、客觀,完全抹去導演者個人的痕跡,回到藝術的原初。
著名影評人、電影 文化 工作者、專欄作家 衛西諦
張楊給我的印象是一個特別溫和,很動情的電影創作者,看到他在西藏拍的這部片子,有脫胎換骨的感覺,這是特別不容易的,因為張楊導演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創作者了。
猜你喜歡:
1. 電影岡仁波齊好看嗎
2. 岡仁波齊電影主題曲插曲片尾曲背景音樂叫什麼誰唱的
3. 岡仁波齊好看嗎
4. 《岡仁波齊》電影幕後製作是怎樣的
《岡仁波齊》電影幕後製作
「岡仁波齊」是一座神山的名字,它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不僅如此,它還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5. 電影《岡仁波齊》告訴我們什麼
張楊導演及整個拍攝團隊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跟隨這支朝聖隊伍,真實記錄下了千百年來,藏人們如何用「磕長頭」的方式去聖地朝聖的全過程。整個影片全部由非專業演員出身的當地人本色素人出演,影片中的人物沒有腳本,拍攝環境極其惡劣,張楊將《岡仁波齊》定義為真實電影。從電影里加強性的幾個敘述重點上看,導演已經非常明白「朝聖」背後的真正意義了。他用電影這個媒體,讓更多不明所以的人去搞明白,為什麼千百年來藏人要用這種「特殊」、「奇怪」、「虔誠至極」的方式去「布達拉宮」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意義,看來不是那麼簡單了,導演相當於用點化的方式開啟大家對佛法的了解和普及。我們知道,佛菩薩都發有很多大願,最基本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數誓願斷,法門無盡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他們和佛菩薩有什麼區別?他們藏民一代代在教育和傳承,要為眾生祈求平安幸福。我們何以為安?我們憑什麼獲得如此福祉?我們天天為了自己。
6. 《岡仁波齊》是真實的還是演的
《岡仁波齊》是演的。
張楊和藏族作家扎西達娃兩個人以短篇小說《去拉薩的路上》為藍本,一起寫好了一個時空交錯的故事,作為《岡仁波齊》的劇本。該片沒有腳本,在海拔4000多米上的高原進行拍攝,耗時一年。
因為是一路跟拍,所以該片的攝制組被精簡到約三十個人,拍攝條件也相對簡單,主要採用紀錄片式的跟拍方法,反復拍攝磕頭的過程。
《岡仁波齊》的影片看點:
該片電影畫面中,推拉鏡頭、劇烈的手持晃動抑或是升格降格鏡頭都極少被使用到,背景音樂更是被束之高閣。固定鏡頭輔以遠景、全景、中景成為了該片最主要的鏡頭語言——這種冷靜克制一方面能夠盡量不打擾演員使之回歸到自我,最大限度保存藏民原始的面貌。
另一方面削減了導演的個人意圖,不過分聚焦的、擴大的景框使觀眾在觀看時讀取到的信息變得復雜,多義性也就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