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都說《霸王別姬》是陳凱歌他爸替他拍的,是真的嗎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這么一個謠言,陳凱歌經典代表作《霸王別姬》真正的導演其實是他爸爸陳懷皚,陳凱歌只是掛名的。
陳懷皚的大名可能很多年輕的觀眾比較陌生,他其實也是一名導演,在建國初期曾經拍攝過非常多優秀的電影,對六七十年代大陸電影圈的發展有過很大的貢獻。
在《霸王別姬》之後,陳凱歌雖然執導的電影作品並不在少數,但是再無載入史冊的經典之作。特別是他後來執導的《無極》甚至被批得體無完膚。這種種原因,導致了不少人開始相信這個傳聞是真的。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1992年,也就是《霸王別姬》拍攝期間,陳懷皚已經患上了癌症,而且還是末期。而拍電影又是一個需要大規模協作的現場工作,以陳老當時的身體狀態似乎不太能負荷這么龐大的工作量。所以,說陳懷皚才是這部電影的真正導演可信度並不大。
不過,《霸王別姬》的成功,也不完全是陳凱歌一個人的功勞,更多的是團隊的協助。牽頭這部電影拍攝的著名製片人徐楓曾經說過,其實陳凱歌最開始時並不想拍,因為他覺得《霸王別姬》的故事太俗了。在自己的極力游說之下,才勉強接下來。在拍攝期間,陳凱歌也聽了很多其他人的意見,並把這些意見融入到電影中,最後才有了《霸王別姬》這部偉大的作品。可惜,陳凱歌是個內心驕傲的人,在他之後的大部分電影里,都非常固執己見,所以再也難出經典。
不是替,就是他爹拍的,他只是個剛開始上路的學習者,這么有深度的電影,人性刻畫這么細膩的電影,那時候的陳凱歌是無法拿捏的,甚至是現在的陳凱歌也做不到。你看他現在拍的片子,風格完全跟《霸王別姬》不同。
這種說法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我認為大多數人說這話的目的只是為了調侃陳凱歌近些年作品差強人意的表現罷了。
畢竟早些年的作品《黃土地》,《孩子王》都稱得上是華語影壇為數不多的經典作品。由其執導的《霸王別姬》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此外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並且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用現在的網路流行語來說, 《霸王別姬》的成就與影響力,讓陳凱歌「吹一輩子」也不為過。
或許正是因為起點太高,過往的作品太過輝煌,反而成為了陳凱歌導演背後的一座大山,一方面觀眾對其執導的電影寄予厚望,期待著他能夠拍出更多優秀的電影,這種想法就像是孩子第一次考試考了98分,往後每次考試都希望他能夠進步,最差也要保持水準,但導演畢竟也是人,神作畢竟是神作,不可能回回都拍出驚為天人的作品,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文化與觀眾審美也都在變化,對於像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霍建起、等第五代導演來說,又何嘗不是挑戰與沖擊,恐怕至今依然活躍在大銀幕前的導演也僅有張,陳二人,換做是一個新人導演拍出《妖貓傳》恐怕又是另一種評價吧。
從另一方面來看,陳凱歌導演依然在他的作品中展現出極高的文化底蘊與視覺美學,單從《妖貓傳》的美術置景與視覺效果來看,華語影壇能夠達到如此藝術水準的導演寥寥無幾,在這點上,絲毫不遜於當年的《霸王別姬》,當然《無極》,《道士下山》等口碑崩裂也確實不爭的事實,但一部作品的好壞無法去衡量一位導演一輩子的成就,笑稱是他父親陳懷皚導演的「代表作」,未免有些過分貶低的味道在裡面。
畢竟一個劇組小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導演作為最重要的崗位,把握著電影的大小細節,如果真要是其父代替拍攝完成,怕是早就貽笑大方,「享譽全世界」了,又怎會斬獲全球各大獎項?被人稱頌至今?
一部電影毀了兩代導演的聲譽?不值得!不至於!
呵呵,當然是假的了!其實,如果你看過最近的《妖貓傳》就知道,陳凱歌的能力了。《妖貓傳》這樣的電影,不是隨便一個導演就能拍出來的,大場面,內涵,控制力,統統都是超一流的水準。他就是那種用場面就能讓你感動的導演。
當然不是真的,不能因為陳凱歌後來再也沒有拍出如《霸王別姬》這樣經典的電影,就否定他以前的才華。
而且,現實情況是,陳凱歌在拍攝《霸王別姬》的期間,他父親的身體狀況已經是癌症末期了。在那樣的狀態下,是不可能應付《霸王別姬》如此龐大的導演工作的。所以,說《霸王別姬》是陳凱歌他爸替他拍的,基本是不可能的。
當然,可能也是因為陳凱歌起點太高了:《霸王別姬》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還拿下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等。
這樣高的成就,自然讓影迷期待他後續會帶來更好的作品,然而,誰能想到《霸王別姬》就是陳凱歌創作的巔峰成就了。
以後基本就是走下坡路的狀態,雖然甚至還導演了《無極》這樣的大爛片,更是讓影迷跌破眼鏡。
但其實看看《妖貓傳》,還是能感受到陳凱歌骨子裡的文人氣質,那是和《霸王別姬》一脈相承的,所以也更讓人相信《霸王別姬》是出自陳凱歌之手。
(文丨皮皮電影)
《霸王別姬》能夠成為中國百年電影 歷史 里數一數二的存在,是一群人的努力結晶。除開主創李碧華,蘆葦,陳凱歌,演員團隊張豐毅,張國榮,鞏俐等等我們看得見的人員之外,整個劇組中其實一直有一個被故意忽略的人物,就是導演陳凱歌的父親——一直在六七十年代默默耕耘的導演陳懷皚。
陳懷皚是隨著新中國成長起來的電影導演,在拍攝了一系列不為人知的作品之後,積攢了大量的現場工作經驗和電影拍攝經驗。在陳凱歌拍攝《霸王別姬》的時期,這樣新舊交替的時代里,展現整個 社會 變化的題材,以及附著在這個題材上的 歷史 沉澱,讓陳凱歌頗感吃力。老爺子當時年高體弱,已經是癌症晚期,但是這樣好的題材和故事,使得老人對於,霸王別姬》的創作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這樣的想法開啟了陳凱歌閱歷和能力暫時不能達到的境界,使得陳凱歌對於整體的掌控更加純熟,形成了他事業最高峰的成果。
結合後來陳凱歌電影的各種細微缺陷,《霸王別姬》的渾然天成,透露出一種不止他一個人的能力與閱歷積累。這樣的掌控力必然是經過一個比當時的陳凱歌更加成熟的理念所指導的。所以,陳懷皚老爺子即使沒有在現場拍攝,也是用自己的理念和對於電影的理解來指導陳凱歌的拍攝。
一直以來總有這樣的提法,說電影《霸王別姬》名義上是陳凱歌拍的,實際上是他的父親陳懷皚拍的。
之所有有這樣的傳聞,一方面陳懷皚作為一名老電影人,確實擔任了本片的藝術指導,而且到片場進行過一些指導;另一方面,陳凱歌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作品就是《霸王別姬》,而且執導作品是越到後來越平庸。 《無極》、《搜索》等影片總讓人懷疑,這和《霸王別姬》的導演是同一個人嗎?
我們看很多事情都習慣用非此即彼的眼光,就好像一樣東西不是黑色就是白色,其實這並不是一種客觀看事物的方式。 陳凱歌的父親肯定是對《霸王別姬》提出過一些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意見的,但也只是指導而已,真正坐鎮現場全程拍攝影片的就是陳凱歌。 這一點不用懷疑,不管陳凱歌拍攝的其他影片有多麼平庸,這一點也不用懷疑。
先來看一下陳懷皚的簡歷。
陳懷皚1920年出生,畢業於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1950年參演電影《陝北牧歌》,而後開始執導電影作品。
1956年,他執導個人首部電影《虎穴追蹤》,從這之後,陳懷皚以執導戲曲作品居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和其他導演一起合作。 比如1960年的《楊門女將》,1962年的《野豬林》,還有後來的《鐵弓緣》等。非戲曲影片方面,陳懷皚參與執導過《青春之歌》、《海霞》、《知音》等。1994年陳懷皚因肺癌辭世,享年74歲。
可以看出, 陳懷皚在拍攝戲曲電影方面素有經驗,而陳凱歌拍攝的《霸王別姬》展現的主要是戲曲演員的命運,而且片中也有很多戲曲表演和規矩的展示,因此在開拍之前和拍攝過程中,陳凱歌還是向父親討教了不少戲曲戲班方面的常識和見聞,陳懷皚也曾經去片場進行過一些簡單指導。
另外,陳懷皚在陳凱歌開拍之前,還鼓勵他把這部電影拍得和過去不一樣。
在那之前,陳凱歌已經拍攝過《黃土地》、《大閱兵》、《孩子王》和《邊走邊唱》。這幾部電影為陳凱歌贏得一定的聲譽,但也有人指出,陳凱歌的電影過於詩意,《霸王別姬》編劇蘆葦希望他拍一部情節片出來,因為原小說有一個好故事。
陳凱歌對蘆葦說,你這個想法有意思,你跟我父親談談去。後來,陳懷皚表示支持蘆葦的想法, 他對陳凱歌說,「我覺得蘆葦的建議有道理,你必須掌握這個方法。你有沒有這個勇氣,放棄你過去的理念,那些詩意的東西?」
有了父親這句話,陳凱歌這才堅定信念,力求把故事講好,讓《霸王別姬》的故事變得更好看,讓人物命運來說話,而非只是導演詩意的講述。
另外, 《霸王別姬》1992年2月26日開機,而陳懷皚2月24日就查出肺癌,到不得不住院時又住了很長時間,因此他也不太可能對電影有多麼細致的指導,更不用說現場全程參與導演工作。
不過對於父親的指導,陳凱歌心存無限感激,因此《霸王別姬》在戛納獲獎後,陳凱歌第一個就想給父親陳懷皚打電話。盡管有時差,但陳凱歌還是忍不住打了電話報喜。
聽到獲獎的消息,陳懷皚樂得像小孩一樣,把家裡人都叫起來,說凱歌得獎了。 陳懷皚特別高興,他很希望年輕一代導演能超越他那一代。陳凱歌一行從戛納回京時,我陳懷皚還特意去機場接人,那時他的手術剛做完不久。
1994年陳懷皚彌留之際,陳凱歌因為拍攝電影《風月》並不在身邊,陳懷皚讓陳凱歌的妹妹捎給陳凱歌最後一句話,「我要兒子,不要英雄」。
陳凱歌認為,父親的話是說要把電影當個事情來做,不要忽悠,另外就是父親很愛護自己,知道電影人很辛苦,讓他不要太勞累。
其實陳凱歌對父親不僅有感恩,還有過深深的懺悔。在十年非常時期,他為了表示對組織的忠心,恐怕被主流群體拋棄,曾經對受到批鬥的父親動過手,盡管並不十分嚴重,但這足以讓自己感到無限羞愧。
這樣的懺悔,陳凱歌寫在他那本自傳《少年凱歌》當中,從中能夠看出他的悔恨,以及對人性的反思。這樣的反思,後來也被拍到《霸王別姬》當中。
可以這么說,對於經典之作《霸王別姬》,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一定是給予過一些建議和指導的,但也就僅此而已,對這部電影起最關鍵作用的還是導演陳凱歌。
至於他為什麼只有這樣一部電影表現最成功,大概就是刀入了鞘的感覺,所有的人生思考和見識都給了這部電影,恰逢最好的年華和才華,這是一部陳凱歌用生命拍攝的電影。而其他作品,大都只是陳凱歌的工作而已。
霸王別姬的成功是整體的成功!出品方湯臣影業,製片人徐楓是成功的關鍵。李碧華的本子是成功的基礎,張,鞏,葛的演技成就了片子,陳凱歌是個優秀的導演,要放在單獨導演這一塊。如果他來掌握劇本,製片就是他的弱點。所以,就不要再傳播陳懷愷拍攝啦,拍攝期間指導陳嘛倒是有可能。
職員表裡寫的很清楚
藝術指導排名在導演的前面,我想這里的排名順序應該是按貢獻或功勞而非輩分來排的。
霸王別姬,當之無愧的國產第一神作,細節上精妙絕倫,邏輯上無懈可擊。我隨便舉幾個例子:
小豆子為什麼一直在堅持說:『我本是男兒郎』?
電影中『磨剪子鏘菜刀』的吆喝聲一共出現了幾次,分別在哪些節點上?又有何意義?
段小樓的發型為何有時中分,有時半頭?
段小樓用茶壺砸民國警察時所扮演的什麼角色,在此時出現有何意義?
全篇一共出現幾次『霸王別姬』選段,每次都唱的什麼詞?又分別是何用意?
這些是比較容易忽略的地方,我就不在這里講明了,免得破壞大家求索的樂趣。
電影中雙關的運用也特別的多,比如袁四爺說的:『另有雅趣』。還有意象上的雙關,比如殺鱉做『霸王別姬』湯的時候,那隻鱉咬住的分明不是雞,而是一隻鳳凰,而鳳凰又關聯到J院里『鳳凰當然棲高枝兒』。等等等等精妙絕倫的設計安排。
還有節奏的把握拿捏的也相當好,『聽說您在八大胡同打出名來了』那場戲,段小樓說『啥時候你去逛逛就明白了』,然後程蝶衣憤然起身,段小樓馬上檢討說『今兒師哥神兒沒在家說走嘴了』然後拿起了桌上的棉套,把雙手伸進棉套里。說實話我第一次看時還真沒反應過來蝶衣為何憤而起身,小樓又為何立即起身道歉,直到棉套的出現我才回想起來這一切都原委究竟所為何事。也讓接下來一句『從一而終』聽起來不那麼突兀。
言歸正傳,我覺得片子是陳凱歌導演的無疑,但是陳懷皚的指導絕對是功不可沒,參照陳凱歌之後的作品,我想說陳懷皚的指導甚至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
還補充一句,小四換角那場戲里,程蝶衣給段小樓『加冕』,菊仙為程蝶衣『黃袍加身』。
其實答案很簡單,你們把霸王別姬當做一個分水嶺,霸王別姬是他爸爸走之前動用了最優秀的團隊幫他兒子拍的,然後把霸王別姬之前的片子和霸王別姬之後的片子來個對比,你會發現,完全就是兩個人。
導演都是有他的風格的,周星馳的無厘頭,張藝謀的色彩,但是他反差太大,所以可以肯定不是他一個人導演的,是他爸一直在幫他。
B. 於榮光如何從戲劇演員改行到功夫演員的
在娛樂圈裡面功夫巨星的數量是非常少的,除了我們熟知的成龍,甄子丹,李連傑之外,於榮光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功夫演員,很多人對於他的名字可能並不是特別的熟悉,但是一旦看到他的臉的話,就會想起他的代表作品。於榮光現在已經60多歲了,也是一個重量級的老戲骨,是一個實力派的功夫演員。於榮光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一個京劇的演員,但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拍攝了電影,從而就走上了演員的道路。
功夫的真諦
於榮光在娛樂圈裡面的定位一直就是一個功夫演員,他拍攝的很多電影基本上都有著很多的武打片段,他作為頭號的大反派,肯定是要放到最後才出場的,和正派肯定也會進行激烈的爭斗。於榮光曾經在一檔綜藝節目當中談過自己對於功夫的理解,功夫就是要有一顆像工匠一般的心,要虔誠專注的去鑽研一件事情,這樣才能把這一件事情徹底的做好做強。
C. 《尋找成龍》中有哪些出名的演員出演「七小福」是哪七位(帶資料和影視作品名字)
七小福包括:1 洪金寶(元龍) 2 元奎 3 元華 4 成龍(元樓) 5 元彬 6 元德 7 元彪
於占元當年創辦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名字雖然取得唬人,但要論規模在香港眾多戲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敗,條件簡陋,所幸師傅並未誤人子弟,教得認真。學生拜師、學藝、簽生死約依足了舊式梨園行的規矩,父母一旦將孩子送入戲校,契約期內便要完全聽憑師傅的教導照顧了。其時香港的梨園行當還未被電影擊垮,尚有很多觀眾捧場,因此需要大批戲曲演員,於占元正是看此機會才辦起戲校來的,歸根結底還是為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而已。
「七小福」是一出京劇,也是一個戲班,更是於占元這群得意門生的總稱。很多朋友都以為「七小福」指的是成龍等七個人,實際卻不止。原來於師傅在一次京劇表演中,選了元龍、元樓、元彪、元奎、元華、元武、元泰七人擔任《七小福》的主角(註:成龍當時的藝名為元樓,元龍則是大師兄洪金寶的藝名。待到後來,年長成龍五歲的洪金寶約滿先行出師闖盪影壇時,成龍才頂了元龍之名),因為演出非常成功,於占元便藉此組了個「七小福「戲班,既讓徒弟們多增加些演出經驗,又可賺些銀兩,正所謂「一箭雙雕」了。
「七小福」戲班成員共有十四人,除去剛才提到的七人外,尚有元德、元武、元俊、元泰、元振、元寶、元秋等人。只是隨著歲月流逝,如今再回看這群師兄弟,元俊、元泰、元武幾個在八十年代初期即銷聲匿跡;元振、元寶也只是混跡影壇,默默無聞;而洪金寶、成龍、元彪、元奎、元華、元德、元彬七人則成為當今香江影壇的赫赫人物,由此大眾眼中的「七小福」便順理成章地具體到他們七個身上。
經典武打組合七小福五十周年再聚首地球人都知道,成龍師兄弟的電影成就完全體現在動作功夫片上,「七小福」除了能演動作戲外,而且個個是有名的動作指導。據筆者的不完全統計,香港電影金像獎設立至今一共發出二十個最佳武術指導獎杯,其中十二個落在了「七小福」手上,台灣電影金馬獎九十年代以後開始設最佳動作指導獎,迄今已有八屆,「七小福」卻得了六次(註:其中包括與別人合作得獎次數,比如程小東、元彬合作的《新龍門客棧》、成家班、曹榮合作的《義膽廚星》等),說佔了香港武指和功夫片的大半壁江山實不為過。至於他們為何都能在功夫片領域做到游刃有餘,進而成為一代大家,歸根到底還是和他們當年做戲曲演員有關。於占元本是京劇名武生,帶的徒弟也主攻武生或者凈行,所謂唱念坐打,動作雜耍皆須樣樣精通,可是要論起唱來,「七小福」中也只成龍一副好嗓子,而於占元也惟獨對此要求低些,其他方面則是務必精益求精——後來洪金寶、元彪主演的《雜家小子》中兩人大練猴拳,身手敏捷,面部表情又活脫一副猴樣,便是當年「七小福」合演《美猴王》等猴戲的結果。而《A計劃》中洪金寶、成龍扮賊唱戲一段,《華英雄》中元彪花旦打扮舞動銀槍的台姿英風則更是作為戲曲演員的基本功了。
另外,戲曲演員和舞蹈演員一樣,因為舞台表演的關系,尤善於掌握身體動作的節奏,運動起來,姿勢瀟灑,輕重緩急,錯落有致,如果和音樂鼓點相配的話,那就可以稱作舞蹈了。這一點在《玻璃樽》中成龍伴隨著音樂和洋拳手對打可以得到印證——也正因為節奏感對於功夫片的特殊重要性,我們才不難理解跳舞蹈出身的楊紫瓊、李賽鳳、楊麗菁甚至章子怡緣何都能迅速成為一代打星了。
其實早在「七小福」的童年時代即與武俠功夫片結緣,原來於占元的女兒於素秋乃是六十年代香港最紅的武俠片女星,於占元本人也經常在粵語片中做武師,有了這層關系,洪金寶、成龍這幫師兄弟很早就參與了電影演出,但和蕭芳芳、馮寶寶這些當紅童星比起來,「七小福」也只能算是跑龍套的,能夠得到像《大小黃天霸》中六霸、七霸這等次要角色就已經很不錯了。不過,在鏡頭前的歷練和大銀幕上的演出經驗,卻奠定了「七小福」日後輝煌的基礎。
1971年,由於戲曲觀眾的大量流失,於占元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終於維持不下去了,成龍、元彪等師兄弟只好各自謀生。當時他們這些戲班出身演員走的都是進電影圈做龍虎武師的路子,似乎這樣才算得上人盡其才,沒辜負自己學戲時苦練的本事。成龍、元彪等人的運氣還不錯,在邵氏電影公司做了一段時間後,他們遇到了三年前先他們出師的大師兄洪金寶,當時他已經從龍虎武師升到武術指導了。經洪金寶介紹,成龍、元彪、元華等人開始為嘉禾電影公司做特技替身和龍虎武師,而在這段時間里,對他們來說最難忘的經歷則是參與李小龍影片的拍攝工作。
《精武門》是李小龍從好萊塢回港後的第二部功夫片,在該片中,李小龍的剛猛有力的截拳道展露無疑,雙截棍的威力,一人獨斗群寇的豪氣都令人觀之熱血沸騰。當時成龍、元彪在片中扮演的都是被李小龍暴揍的日本浪人,成龍還做了片末被陳真一腳踢飛撞在牆上的鈴木先生的替身。「七小福」的另一位成員元華則幸運地做了李小龍的替身,片中需要李完成的一些雜技動作幾乎都由元華完成,另外,元華還扮演了在「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標牌前戲耍陳真的日本學生,還有幾句挑釁的台詞——後來元華在喜劇片《龍的傳人》中街頭賣藝時,就曾吹噓過給李小龍做替身之事,有趣的是片中扮演他兒子的周星馳就是李小龍的忠實FANS,他在《喜劇之王》中表演《精武門》「踢館」一場將張柏芝凌空提起倒摔在地下那段的原版本則是由成龍扮演被摔的那個,而成龍在《喜劇之王》中也客串了一回「死跑龍套」的,觀眾看得搞笑,殊不知當年他也和星爺一樣都是此等出身,想必他對片中「臨時演員也是人!」一句也會有深刻的體會。
可以說香港的功夫片至李小龍才真正從武俠片中分化出來,歷史背景也由古代變為近代甚至現代,呈現出一派嶄新氣象,並開始為世界影壇所矚目,同時對洪金寶、成龍師兄弟日後的走向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李小龍之後香港功夫片大行其道,連武俠片大師張徹也開始涉足《馬永貞》等近代豪俠功夫片,而模仿李小龍功夫片風格的打星也層出不窮:呂小龍、梁小龍、黃小龍…還有成龍。
「七小福」中和成龍是最早成名的,洪開始以武術指導聞名,後來開始自導洪金寶自演電影,首部作品是《三德和尚與舂米六》,其後主演的《老虎與田雞》《林世榮》等片亦頗受好評。成龍則在李小龍暴斃後,被其原來的合作者羅維發掘,作為李的接班人。不過無論是跟風李小龍的《新精武門》,還是改編自古龍小說的武俠電影(《劍花煙雨江南》等),都沒有取得成功。直到1978年吳思遠借成龍拍《醉拳》才令其迅速走紅。該片的諧趣風格及袁和平設計的活潑靈巧兼具雜耍性的武術動作簡直就是為成龍量身定做,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他在這一方面的天賦,同時也令成龍找到自己日後在功夫片領域的發展方向。自此,李小龍之後的又一位功夫巨星正式登場。
由於成龍諧趣功夫片的大受歡迎,也使得素來愛跟風的香港電影人紛紛改拍此類影片,其中自然濫作居多,卻也不乏精品。除了成龍的《蛇形刁手》、《龍少爺》《師弟出馬》外,洪金寶導演的《雜家小子》和《敗家仔》也堪稱上佳之作,這兩部影片故事情節與《醉拳》大體相似,皆是少年受辱,遇高手學藝報仇的套路。片中詼諧幽默的武林高手(類似於《醉拳》中袁和平之父袁小田飾演的蘇乞兒形象)都是由洪金寶擔綱,成龍似的調皮闖禍少年則由元彪演繹,而兩兄弟設計的武打動作則愈加精彩刺激,絲毫不遜於成龍的《醉拳》,因此也取得了極佳的口碑及票房——更重要的是,《雜家小子》和《敗家仔》令元彪迅速出位,成為一代打星,在整個八十年代風頭不讓洪、成兩位師兄。
至於「七小福」其他幾位兄弟,元奎、元德、元華、元武、元振等人此時也都聚集在洪金寶、成龍的周圍,同氣連枝,大家有飯吃,或做武術指導,或在銀幕顯形,較之以前做武師的日子要好得多了,這正應了一句老話(可能不太合適):朝中有人好做官——不過話又說回來,靠人不如靠己,雖說師兄弟好得沒話說,但如果自己沒有實力,早晚也會被淘汰的,更何況這幾位本身亦非等閑之輩,憑本事照樣能出位,只是早晚的事罷了。
元奎為成龍的《龍少爺》、洪金寶的《皇家師姐》等片設計的武打動作已顯示出自身實力。 作為導演,他與劉鎮偉合導、 周星馳主演《賭聖》曾創下1990年香港最高票房紀錄。 而當他遇上李連傑後,更是一展平生所學,充分發揮了李連傑的敏捷身手,經典的武術設計更是層出不窮。單以他與師弟元德聯合為《功夫皇帝方世玉》設計的動作場面來說,李連傑與胡慧中在看熱鬧人群的頭頂比武高來高去盡展瀟灑身姿,而趙文卓與李連傑於監斬台里低矮的夾層中的打鬥則是閃轉騰挪卻以靈巧取勝;再加上李、趙二人在染布坊內長棍對短棒的對攻——這一高一低,一短一長的巧妙對比真讓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元奎、元德以該片獲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武術指導獎確實也是實至名歸的。至此,元奎與元德師兄弟聯手在李連傑主演的《新少林五祖》、《中華保鏢》、《赤子威龍》、《鼠膽龍威》等影片中設計了一系列精彩絕倫的動作場面,李連傑鮮明的造型,瀟灑的亮相,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的矯健身手無不體現著元奎師兄弟的心血,從而也令他二人在香港的武術指導中獨樹一幟,自成一派。
元華給人的銀幕印象一直是反派形象深入人心,在八十年代成龍、洪金寶、元彪主演的許多電影如《飛龍猛將》、《急凍奇俠》、《東方禿鷹》中,元華總是扮演功夫最厲害的反派,有時需要成龍他們師兄弟同時出招才能戰勝他,其實以元華的瘦削身體,若沒有些真功夫還真不足以抵擋自己三個師兄弟的輪番進攻。只是不斷重復這等只靠拳腳功夫顯威的反派角色,難免會令元華最後淪為如盧惠光、周比利等純臉譜化的陪練打星。於是這位留著和林子祥一樣的小鬍子(《急凍奇俠》中元彪對其相貌的評價)開始在演技上下功夫,與周星馳合作的《龍的傳人》、《情聖》、《漫畫威龍》和與李連傑合演的《龍行天下》等片都充分展現了元華的喜劇表演才華,比之在成龍、元彪的影片中充當一號打手自然要生動、形象得多。另外,他為《急凍奇俠》和《龍行天下》設計的武術動作也干凈利落,不落俗套、頗有新意,只可惜後來他在武術指導這一行當並未有太大發展,而是專注於銀幕前的演出,還別說,倒也算得上別具一格,小有成就。
即便在「七小福」早年學藝時期,元彬也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個。八十年代其他師兄弟開始各領風騷時,元彬更是默默無聞,未見有何建樹。他也甚少與洪金寶、成龍等師兄弟合作,相反倒投在另一位著名的武術指導程小東門下,與馬玉成共同做了程小東的副手,輔助他為《新龍門客棧》、《東方不敗》、《新鹿鼎記》等武俠片設計了許多經典的動作場面,因此深得徐克賞識,後來竟提拔他在《黃飛鴻三獅王爭霸》中做了武術指導的正職,又在《黃飛鴻四王者之風》中擔任了執行導演,一時聲名鵲起。不過,元彬、馬玉成設計的武術動作雖然深受程小東的影響,但卻各有側重:馬玉成頗得程式凌空飛舞,飄逸瀟灑風格之精髓,只是有時過於誇張,虛與實的結合差了些;元彬則武術招式的拆解上下足功夫,因此寫實性很強,只可惜有時候又想學程小東的天馬行空,結果難免弄巧成拙,這點在《黃飛鴻四王者之風》和《黃飛鴻之五龍城殲霸》中體現得很突出——至於後來元彬為「銀河映像」的許多經典槍戰片做指導的動作場面,固然精彩寫實,但較之拍功夫片可以任意發揮,他在杜琪峰等人的導演意圖控制下卻又顯得有些縮手縮腳了。
在整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洪金寶、成龍、元彪是香港最紅的功夫片的明星,只要是他們領銜主演的功夫片,幾乎都能獲得極佳的票房收入,如果是三人合作的影片則更是票房賣座的保證了。因此當年這三兄弟曾合作過多次,最早是在《奇謀妙計五福星》中,該片是嘉禾為對撼新藝城的賣座動作喜劇系列《最佳拍檔》開拍的,由洪金寶導演,開創了豪華明星陣容的群戲先河,影片以洪金寶、吳耀漢、馮淬帆、秦祥林、岑建勛(後來換為曾志偉)的搞笑戲為主,劇情主要是這五個好色男人調戲美女的橋段,還有一大看點就是洪金寶、成龍、元彪師兄弟三人硬橋硬馬的動作功夫場面,(《奇謀妙計五福星》中元彪只露了一面,沒甚戲份,待到後來的《福星高照》、《夏日福星》便是三人同時對敵的精彩武鬥了)。只是在這套由洪金寶控制影片整體風格的「五福星」系列,成龍、元彪的戲份也只限於打鬥,並無多大發揮。但到了成龍自編自導自演的《A計劃》時,則是完全圍繞成龍展開情節,無論洪金寶、元彪怎麼賣力的打鬥表演,卻也搶不去成龍的風頭。
說起洪金寶與成龍的關系,可以說是亦師亦友,據說成龍的許多功夫就學自洪金寶,而他入電影圈以來一直受到這位大師兄的照顧。因此兩人之間的合作也是最多的,而且互相啟發,對香港類型電影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單說洪金寶,他不僅以《提防小手》和《五福星》系列開創了黑色功夫喜劇潮流和時裝動作片,監制的「僵屍」系列電影更風靡一時。而且他除了動作功夫少有敵手外,還主演過幾部頗受好評的文藝片,如在《八兩金》中與張艾嘉談情說愛,影片淡淡的鄉愁和略顯悲傷的愛情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而洪金寶出色的演技也為該片錦上添花。另外,他在與成龍合演的《龍的心》扮演一個天生弱智的成年人,演技著實精湛,只可惜與同年鄭則仕主演的《何必有我》題材撞車,不僅口碑不佳,票房也只收幾百萬,堪稱洪金寶與成龍合作以來最失敗的一次,使得成龍以後再不敢輕言演文藝片,而洪金寶卻毫不在乎,後來又有與張曼玉主演的《過埠新娘》文藝片問世。此等勇氣和對自身演技的突破在「七小福」中絕對可拔得頭籌。
再說洪金寶對成龍的啟發,因在《奇謀妙計五福星》中成龍首次扮演警察,才觸發了成龍的創作靈感,才有了《A計劃》中的港府巡警馬如龍,才有了後來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警察故事》中的陳家駒。而洪金寶在八五年為德寶監制了《皇家師姐》系列,成龍就在八七年為嘉禾監制了《霸王花》系列——不知這個算是啟發,還是對撼呢?另外,成龍、洪金寶、元彪在八十年代都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成龍的是威禾,洪金寶的是寶禾,元彪的則是泰禾,很明顯都是依託嘉禾電影公司開創的。有了各自的事業,他們的合作就開始漸漸少了,三人合作的影片除了「五福星」系列和《A計劃》外,尚有《快餐車》和《飛龍猛將》。《飛龍猛將》是三兄弟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片中設計了一段洪金寶、成龍、元彪三人因誤會展開混戰的動作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毆成一團,非常經典,誰知這竟是三兄弟合作的絕唱了呢?不過,洪金寶與元彪倒是陸續有合作,比如《東方禿鷹》、《亂世兒女》(此片中洪金寶破天荒地演了一個大反派,與元彪惡斗一場最後被炸死)、《九五牛皮膠》等——其實近年來個人最喜歡的「七小福」作品當屬元奎導演,元彪、元華、元奎、元德、金城武主演的《馬永貞》,拳腳刀斧,槍戰武鬥的動作場面精彩絕倫,兄弟情義,幫派廝殺,情感陰謀、搞笑悲情,雖用傳統手法演繹,卻也令人盪氣回腸。元彪的英雄、元華的搞笑,元德的反派都很出彩,只可惜該片是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票房極差,不知何故。
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七小福」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雖然發展重點不太一樣,比如成龍、洪金寶、元奎在好萊塢,元彪留守香港,元華轉投無線電視台做了電視劇演員,元彬則在內地混飯吃。但現在又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合作拍片了。洪金寶為成龍的《highbinders》擔任動作導演,元彪為成龍的《龍旋風》擔任動作指導,洪金寶在元彬導演的電視劇《斷仇谷》中擔綱主演,元彪則與洪金寶在《拳神》中再次聚首……也許「七小福」作為演員在銀幕前表演(尤其是成龍、洪金寶)已經開始老了,但他們作為動作指導對香港甚至世界類型電影所發揮的創造性作用卻越來越重要——謹以此淺陋文章紀念為我的青少年時代帶來無數歡樂的幾個香港電影人!
成龍於一九六一年加入中國戲劇學院。他的師父就是著名的京劇大師於占元師父(於素秋的父親)。於師父為成龍起了一個名,叫元樓。其他的師兄弟也是以元字為名。每天的操練包括腳上功夫、打鬥方式、特技動作等。另外還有如拉筋、劈腿、翻斗等動作。除了練功外,他們更要做清潔、洗碗等的事務。成龍就是在每天接近十九小時艱苦訓練中成長。在一次京劇的表演中,於師父選了元龍(洪金寶)、元泰、元華、元武、元奎、元彪和成龍,擔演一套京劇《七小福》的主角。從此人們便稱他們為七小福,而成龍亦從此獲得很多舞台演出的機會,以後他們就不斷在梨園表演。
D. 《西遊記》開拍38年祭,已有33位演員離世,記住他們的角色和名字
1982年7月3日,《西遊記》在揚州個園正式開機。不知不覺,已經過去38年了。
當年10月1日央視播放第一集《除妖烏雞國》,1986年春節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集中播出。據不完全統計,《西遊記》至今已經重播了四千多次,是中國 歷史 上播放率最高的電視劇。劇中特色鮮明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節,為廣大觀眾留下了永恆的回憶,成為一代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
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當年用熱血和青春拍攝這部經典作品的演員,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2020年4月,央視《中國文藝》節目專門製作了視頻,和觀眾一起懷念了那些伴隨我們度過童年的名字和面孔。
經典,不應該被遺忘。在紀念《西遊記》開機38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緬懷那些創造了鮮活藝術形象的老藝術家,把他們的奉獻精神和藝術大於天的追求傳遞下去。
沙僧——閆懷禮
閆懷禮,1936年7月24日—2009年4月12日。除了沙僧,閆懷禮在劇中飾演了很多角色,包括西海龍王、太上老君等,每個角色都演繹得很出色。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這樣的大舞台上,閆懷禮的存在感極強。作為話劇演員,台詞功底必須過關,在這一點上閆懷禮無疑是非常合格的,他抑揚頓挫充滿激情和磁性的嗓音令人著迷。1993年,閆懷禮參演了由李連傑主演的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飾演金毛獅王謝遜;1999年在 歷史 電視劇《大明宮詞》中飾演宰相裴炎 ;2000年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Ⅰ》中飾演陳輝祖。
蜈蚣精——李鴻昌
李鴻昌,1930年—2003年2月12日,在《西遊記》劇組里長期擔任劇務副主任和製片副主任,還扮演了百眼魔君、接引佛祖等角色。
1986年,因央視不再提供資金,《西遊記》險遭腰斬,多虧李鴻昌從中鐵十一局拉來了300萬元的資金,才使得這部經典劇集得以拍完25集。1998年《西遊記續集》開拍,李鴻昌在片中扮演比丘國的驛官和涇河漁夫,他雖已年近古稀,但演技依舊不俗。李鴻昌老長期在山東省話劇院工作,是唐僧扮演者徐少華的同事。他還是前山東省UFO研究會理事長。
王母娘娘——萬馥香
萬馥香1941年7月—1994年11月8日,原名何宜珍,江蘇吳縣東山鎮人。1960年畢業於蘇州專區戲曲學校,先後主演過黃梅戲《天仙配》、《女駙馬》,錫劇《白蛇傳》,歌劇《三月三》等。
在《西遊記》中飾演王母娘娘,出現次數不多,但存在感極強。萬馥香幼年學習戲曲,成年後專攻女高音,是當時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歌劇、越劇、黃梅戲,她都能夠唱得極為出色,是一個綜合水平超強的女演員。
水賊劉洪——韓善續
韓善續,1937年4月13日—2016年6月19日。在《西遊記》中扮演了打死陳光蕊的水賊劉洪、「猴王保唐僧」一集中的老者、唐朝武臣、獨角鬼王等多個小角色,並且為黑熊精、虎力大仙、金角大王配音。韓善續在劇中最深入人心的角色是水賊劉洪,這一角色讓人恨不能食其肉嚙其骨,精彩的演出生動詮釋了何為深入人心的表演。作為北京人藝的老演員,韓善續飾演過話劇《雷雨》里的魯貴、電視劇《甄三》里的高闊亭,電影《黑白人間》里的牛二,《孫中山》里的曹錕、《天下第一樓》中的烤鴨師傅「羅大頭」,雖然都是小角色,但卻能把每個人物都刻畫得生動、傳神。
黎山老母——李恩琪
李恩琪,1917年1月17日—2013年2月24日,山東青島人,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前線話劇團演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開始了演藝之路,與白楊、舒秀文、張瑞芳等老藝術家一同受到觀眾們的喜愛,特別是在話劇及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扮演的林乃嫻,《東進序曲》中扮演的九姨太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時,離休後的李恩琪在九寨溝游覽,偶遇正在拍攝的《西遊記》劇組,遂主動請纓上陣,出演了「黎山老母」。雖然戲份不多,卻深受觀眾喜愛。
托塔天王——王玉立
王玉立在《西遊記》中飾演托塔天王李靖,同時擔任劇中眾多角色的幕後配音。他曾為閻王、劉伯欽、黃袍怪、普賢菩薩、黃風怪、銀角大王、迦葉、二郎神、觀音化身的和尚以及豬八戒(共配音6集)配音,可以說是《西遊記》中聲音出現最頻繁的一位幕後配音員了。2017年10月29日,王玉立去世。
銀角大王——郭壽陽
郭壽陽,1929年—2012年1月27日,歷任山西省文工一團演員、藝委會委員,青海省話劇團、北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員。郭壽陽在《西遊記》中飾演銀角大王,是一個演技超棒的老藝術家。後來他還在《三國演義》中飾演郭圖,《東周列國·春秋篇》中飾演石碏,《夜幕下的哈爾濱》中飾演何占鰲等。
寶相國國王——顧嵐
顧嵐,1922 — 2005年,在劇中飾演寶象國國王,在94版《三國演義》中飾演荀彧,是一位演技超級棒的老藝術家。在世時為空政話劇團演員,代表作《苦菜花》、《代號美洲豹》、《北洋水師》、《桃花滿天紅》、《費家有女》、《聊齋志異》、《胡雪岩》等。
除了這些已經去世的國家一級演員,在《西遊記》中還有眾多老藝術家出演了或大或小的不同配角,他們雖然已經離我們而去,但留下的創作精神和藝術財富,向春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金池長老——程之
程之是中國電影界德才兼備的傑出演員,他音色醇厚,表演入木三分又恰到好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京劇藝術上也有深厚造詣。1983年1月,程之參加《西遊記》的拍攝,在第六集「禍起觀音院」中扮演愛寶成癖、貪婪成性的觀音院院主金池長老。程之在1995年一次演出後台突發疾病倒下,再也沒有醒來。
車遲國王後——趙麗蓉
趙麗蓉是響當當的人民藝術家,她表演的小品可謂家喻戶曉,但是她跟小品的緣分卻是始於《西遊記》。因為在「西遊齊天樂」晚會中,楊潔導演特意安排她來演了第一個小品。
本來趙麗蓉是不願演小品的,她覺得自己風格不對,但是沒想到楊潔專門到她家裡,這才打算試試,這一試試到了春晚。趙麗蓉老師是不識字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她在《西遊記》中飾演的車遲國王後非常經典,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其實是她讓別人把詞念給她,逐字逐句背下來的。
鐵扇公主——王鳳霞
王鳳霞是《西遊記》演員中最早去世的,時年38歲。王鳳霞是迄今戲曲、影視作品中鐵扇公主最出色的扮演者。當年拍攝《西遊記》時,她已經患病,但仍堅持拍戲,整個劇組都渾然不知。在劇中她疼得滿地打滾,現實中也經常被病疼折磨的痛苦不堪。1993年,患有乳腺癌的王鳳霞撒手人寰。
閻羅王——劉江
劉江,電影表演藝術家,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8年起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擅長塑造反派人物。參加拍攝的影片主要有《地道戰》、《突破烏江》、《譚嗣同》、《屠城血證》等,在影片《閃閃的紅星》中扮演大土豪胡漢三,讓他一夜間家喻戶曉。在《西遊記》中,扮演「閻王」。2020年5月1日,劉江去世,享年95歲。
黃眉老怪——曹鐸
曹鐸是著名的表演藝術家,1948年參加革命,是原華東革大文工團演員。1949年隨解放軍解放上海後留在上海工作。1952年踏進電影界,先後拍了60多部影片,十餘部電視劇,扮演了各種不同類型的人物。在《西遊記》「誤入小雷音」中扮演黃眉老怪。2005年因病去世,享年76歲。
高老太太——高玉倩
高玉倩,1927—2018.12.23,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她嗓音高亮,富有激情,參演了許多部戲曲和影視劇作品,在現代京劇《紅燈記》中扮演李奶奶,非常出色,是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演員之一。
在《西遊記》中她將高老莊高老太太演繹得惟妙惟肖,給很多西遊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彌勒佛——鐵牛
鐵牛,1922年—2015年3月5日,原名楊錫業,山東掖縣人,中國著名電影演員。1946年參加新四軍,後進山東軍區文工團任團員,代表作《球迷》、《紅色娘子軍》。從影期間,多扮演士兵、工人等形象。在黑白電影《南征北戰》中,飾演了一個胖墩墩的戰士「小胖子」。
在《西遊記》中鐵牛扮演彌勒佛,他那憨態可掬的笑容還有那萌胖的小肚子給我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就像兒時吃第一口棉花糖的味道,永遠盪漾在心田。
鎮元大仙——吳桂苓
吳桂苓,1938年12月—2016年6月21日,自1958年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40年演出舞台戲70部,其中主要角色近40個,並參加了40餘部影視劇的拍攝。在《西遊記》中扮演鎮元大仙,在《三國演義》中扮演黃蓋,給觀眾留下了時間深刻的藝術形象。吳桂苓給人一種仙風道骨、儀表威嚴的感覺。他的妻子是國家一級演員呂中,在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傑》飾演武則天一角而廣為觀眾熟知。
牛魔王——王夫棠
王夫棠,1932年1月—2005年12月1日,在《西遊記》中飾牛魔王。1949年參軍,成為第四野戰軍211師偵察員,曾先後主演《兄妹開荒》、《夫妻識字》、《白毛女》、《好班長》等劇目。後來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深造。在海政文工團時期,曾主演過《夜海戰歌》、《海空雄鷹》等劇目,特別是在《赤道戰鼓》和《鄭和下西洋》中,通過精彩的表演形成了獨特的舞台風貌和表演風格,引起了極大的 社會 反響和高度的藝術評價,受到周總理的接見。
烏雞國國王——雷鳴
雷鳴,1939年—2010年4月23日,20世紀60年代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後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當演員,先後參演或主演過影片《黑三角》、《特高課在行動》 、《生死抉擇》、《南征北戰》、《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獲得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雷明在《西遊記》「除妖烏雞國」中飾演國王。在劇中,他不但要飾演烏雞國國王,還要扮演妖道冒充的冒牌貨,他通過眼神的細微變化,就能讓觀眾從中明顯看出真假,生動詮釋了何謂演技。
昴日星官——徐冠春
徐冠春,1930年—2001年,出生於上海一個京劇愛好者的家庭里,後進入浙江昆劇團任演員,成為俞振飛大師最得意的門生。他演的傳統戲《見娘》、《斷橋》、《喬醋》等戲,很見功力,尤其在唱念咬字上極其講究,頗有乃師之風韻。在86版《西遊記》扮演昴日星官。1977年浙昆恢復後,主要從事藝術教育工作。
黃風怪——郭家慶
郭家慶,1924年10月—2012年10月7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表演藝術家。郭家慶在《西遊記》中一人分飾反差巨大的兩個角色,一個賊眉鼠眼、一個仙風道骨的觀音化身。他先是把賊眉鼠眼的黃風怪演到了極致,儼然是一個十足的魔怪。又在飾演觀音化身時,通過語言和形體的節奏變化,呈現出一個仙風道骨、真氣凜然的形象,把一個破衣爛衫的和尚演繹出了翩然若仙的感覺,不得不說老戲骨的演技十足啊!在《三國演義》中,郭家慶出演了劉備手下的謀士孫乾和幫助過關羽的普凈。
據不完全統計,《西遊記》演員中已經離開人世的還有:
虎力大仙」的扮演者劉勤;「壽星」的扮演者楊玉章;「寇員外」的扮演者蔡廣慶。
「鎮海寺喇嘛」扮演者王捷,專業話劇演員,《三國演義》中扮演「曹洪」一角。
金聖娘娘」的扮演者詹萍萍,專業戲曲演員,2017年病逝,享年69歲。
「高太公」和「蟠桃園土地」的扮演者孔芮,此外他還是《紅樓夢》中的「焦大」,2014年因病去世。
「賽太歲」的扮演者王仁,原空政話劇團副團長,他還是扮演毛主席的特型演員。
「巨靈神」的扮演者錢永康,曾在李丁、徐帆、陳小藝主演的《武生泰斗》中扮演過「黑霸天」一角。
「銅台府刺史」的扮演者黃宗洛,也是《笑傲江湖》中的「殺人名醫」平一指。
「玉華州國王」「鎮海寺和尚」的扮演者尼格木圖,曾在《三國演義》中飾演徐晃。
「白骨精變老叟」的扮演者黃斐,年輕時是一名出色的地下工作者,曾參演陳凱歌成名作《霸王別姬》。
「龍女」的扮演者劉丹,扮演《還珠格格》續集中的「香妃」走紅,2000年遭遇嚴重車禍去世,年僅25歲。
「水德星君」的扮演者馬增壽,2017年在家中與世長辭,享年77歲。
E. 牛駿峰戲曲,盤點娛樂圈有哪些有戲曲功底的男演員
牛駿峰戲曲,盤點娛樂圈有戲曲功底的男演員有於榮光、連奕名、余少群、謝孟偉等。
於榮光,在影視圈中,於榮光是香港銀幕上扮演黑社會老大的常客。但在內地,他一直是熒屏上秉直、剛毅的象徵,並以他那硬朗、冷峻的形象而深入人心。於榮光出身戲曲世家,是京劇表演藝術家於鳴魁之子。於榮光原是北京風雷京劇團的武生演員,被香港導演徐小明發掘出演了影片《木棉袈裟》而涉足於影視圈,還在電影《大武生》中一展京劇功底。近些年,於榮光也出演了不少正面硬漢形象,像《三國》中的關羽,近期代表作則為劇版《紅高粱》。
謝孟偉稱,除了在熒屏上展示他的京劇武打功底,平常拍戲空隙,他也會在朋友面前露幾段京戲。
總結:除牛俊峰外,於榮光、連奕名、余少群、謝孟偉都有戲曲功底的男演員。他們的作品都很好。
F. 娛樂圈哪些明星是戲曲演員出身,讓你感覺很意外
娛樂圈是一個藏龍卧虎的地方,很多演員都深藏不露,而這些演員並不是表演專業畢業,是戲曲演員出身,他們都是誰呢?說出來你們可能會感到很意外,也許就有你喜歡的他或者是她。
蔣勤勤,之前是學京劇的。蔣勤勤曾經被譽為古裝美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蔣勤勤在10歲的時候就考進了重慶的一家藝術學校開始學京劇,而且一開始學的是青衣,後來又改成了花旦,畢業之後的她,也在京劇院工作,之後才走上了演員這條道路。
秦海路,也是戲曲演員出身。喜歡秦海璐的小夥伴肯定看過他參加的綜藝節目跨界歌王吧,小姐姐在裡面可是展示了她的京劇功底。不亮不知道,一亮嚇一跳,原來人家從12歲就開始學習京劇表演,而且主攻刀馬旦。
G. 趙麗蓉跨界之路:從評劇到影視、小品,61歲才火,患肺癌仍演出
199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上,趙麗蓉在小品《老將出馬》中演唱了一首英文版的歌曲《我心永恆》,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印象。 舞台上的趙麗蓉精神抖擻,喜氣洋洋,絲毫不像是一位已經71歲的老人。然而誰也不會想到,這首歌竟然是趙麗蓉老師在春晚舞台上的絕唱。
在小品《老將出馬》剛開始綵排階段的時候,趙麗蓉就表現出了咳嗽劇烈的症狀。最嚴重的時候,不得不把她抬到後台休息,央視領導特意為她開了貴賓休息室,可趙麗蓉卻說:
從1988年到1999年期間,從中國評劇院退休後的趙麗蓉反而迎來了自己演藝事業的最高峰,在喜劇小品的舞台上,綻放出了無與倫比的華彩篇章。
趙麗蓉曾經是一名備受觀眾喜愛的評劇演員,而她真正被全國觀眾所熟知,還是要從她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說起。在九十年代的央視春節晚會上,趙麗蓉表演的小品淳樸而感人,幽默且喜慶,她塑造出了眾多可親可愛的藝術形象。
趙麗蓉初次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是在1988年,在小品《急診》中,她演繹了一位值班大媽。 首次登台的趙麗蓉毫無緊張與羞澀,將劇情中的小人物塑造的生動、自然、接地氣,至今都讓我們記憶猶新。
趙麗蓉在這個小品中僅僅是作為一個配角的角色出現,當時並沒有使她成為全中國家喻戶曉的喜劇演員。但有了這次登台的經歷,「火遍全國」的機會也離她越來越近了。
1989年,趙麗蓉再度登上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她與侯耀文一起出演了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 這次能夠獲得出演春晚小品的機會,對趙麗蓉來說,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正是由於這部小品的編劇石林的極力推薦,當年的央視春晚導演張曉海才決定:讓剛剛從評劇舞台退休的戲曲演員趙麗蓉嘗試出演這個角色。
導演張曉海最初並不看好趙麗蓉,然而趙麗蓉的出色演技和豐富的舞台經驗,讓他很快就打消了心中的顧慮。
演出結束之後,趙麗蓉一夜成名,被廣大觀眾所熟知,而這年的趙麗蓉已經61歲了。
1992年,趙麗蓉在央視春晚中出演小品《媽媽的今天》,1995年的央視春晚出演小品《如此包裝》。1996年,趙麗蓉再次出演小品《打工奇遇》等等,這些春晚上的小品都成為了如今膾炙人口的佳作。 趙麗蓉一共參加了六屆央視春節晚會,她在小品表演中,把戲曲的表演技巧融入其中,為小品表演 探索 出了一條新的道路,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趙麗蓉的故鄉在天津寶坻區,在她出生之前,父親趙秉忠就逃荒到了東北沈陽,在當地做起了專門給人剃頭的營生。趙秉忠的剃頭手藝非常好, 並結識了當地的評劇女藝人「芙蓉花」。 從此,趙家人的命運與生活,就開始跟「曲藝」這個從來沒打過交道的行業緊緊連接在了一起。
在跟隨芙蓉花學藝的期間,趙麗蓉悟性很高,十七歲時嘗試登台演出,不久便成為了評劇名角兒。於是,趙麗蓉跟跟隨所在的芙蓉劇社,連同哥哥趙連喜一起進入了中國評劇院。
在中國評劇院的演出與生活中,與趙麗蓉合作最多且關系最好的就是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
自1952年開始,趙麗蓉與新鳳霞合作了數十年的時間,評劇《楊三姐告狀》、《劉巧兒》、《小二黑結婚》等等,都是她們合作演出過的經典作品。 其中,最為著名的劇目《花為媒》,更是象徵著趙麗蓉與新鳳霞二人在舞台上配合默契的典範。
在評劇的舞台上,趙麗蓉專攻彩旦的角色 (也就是在評劇中專門負責逗樂觀眾、表演帶有詼諧、幽默意味的喜劇角色) 。正是由於多年處在評劇這個行當里不斷摸爬滾打,精益求精,才能夠讓趙麗蓉跨過評劇舞台與喜劇小品舞台之間的鴻溝,在小品表演的舞台上大放異彩。
在1988年初,趙麗蓉從中國評劇院退休,正式為自己的評劇生涯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趙麗蓉曾在一份工作成就總結中寫道:
雖然趙麗蓉退休了,但她並沒有放棄在藝術上的追求,此後的歲月中,心系觀眾的趙麗蓉將她所有的能量都綻放在了更多的舞台上面。
我們所熟悉的趙麗蓉,不僅僅是在小品舞台上,就連很多的影視作品中,也總能看得見她的身影。 早在1986年播出的電視劇《西遊記》中,趙麗蓉扮演了車遲國王後。 1989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的電影版《紅樓夢》上映,趙麗蓉在劇中扮演的「劉姥姥」也是大受歡迎。
接連出演影視劇,而且還連續兩年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誰也不會想到,年過六十的趙麗蓉在退休之後,反而更紅了。她的觀眾也不再僅僅是局限於那些愛聽評戲的戲迷們,還有了更多的電影迷和小品迷。
趙麗蓉在退休的年紀反而聲名大噪,從一個評劇演員跨界到戲劇小品,甚至電影演員,這種巨大的轉變不得不讓趙麗蓉在時刻提醒自己,決不能在別人的一片誇獎中迷失了自己。
於是,她開始躲在家中,保持著一位經驗十足的老演員的冷靜與自省,閉門謝客。
就在趙麗蓉在家修養身心的這段時間,電影導演黃健中前來登門拜訪,邀請趙麗蓉主演將要執導的電影《過年》。 而隨著這部電影的上映,不單單將趙麗蓉的演藝事業推向高峰,還為中國的電影業在世界上的聲譽翻開了新的一頁。
電影《過年》講述的是一個大家庭在春節團聚時所發生的種種故事, 集聚了李保田、趙麗蓉、葛優、梁天、丁嘉麗、六小齡童等等眾多知名演員,可謂是巨星雲集,廣受好評。甚至有評論者認為這是中國大陸拍攝的第一部賀歲電影。
1991年的秋天,影片《過年》參加了東京國際電影節,劇情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平民的日常生活, 趙麗蓉在片中的表演真實、自然、幽默,特別受評委們的賞識,因此,她被評選為本屆國際電影節的 最佳女主角 。
1992年之後,趙麗蓉在喜劇小品舞台上越來越被眾多的觀眾所熟知、所喜愛, 她也終於遇到了小品舞台上的「黃金搭檔」鞏漢林。
鞏漢林的年紀比趙麗蓉小了足足29歲,他曾因小品《國粹異彩》而斬獲了「大連星海杯」創作表演三等獎。1990年,鞏漢林初次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並表演了小品《打麻將》。
但要說起鞏漢林真正達到演藝事業的高峰,還是在與趙麗蓉搭檔合作之後,多次登上央視春晚的小品舞台,這其中離不開趙麗蓉對他的提攜。
在中央電視台慶祝建黨70周年晚會時,節目組導演邀請鞏漢林與趙麗蓉搭檔演一個小品《母親的心》,能跟大名鼎鼎的趙麗蓉老師合作,他非常興奮。在小品《母親的心》創作之初,需要一個會說唐山話的演員來飾演趙麗蓉的兒子,有人就推薦了學過相聲,且能夠模仿口音的喜劇演員鞏漢林,他們兩人就這樣相識了。
在此後的時間里,他們兩人聯手為我們奉獻了一個又一個經典喜劇小品。
1995年央視春晚上,小品《如此包裝》臨近收尾時,趙麗蓉跳唱完之後, 「用手撐地」 的動作當時被觀眾認為是精心設計的包袱。然而,在春晚演出中,趙麗蓉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她的腿有多年的關節炎,小品中的「撐地動作」是趙麗蓉單膝跪地時的本能反應。 演出結束後,趙麗蓉是被鞏漢林攙扶著走下舞台,然後立馬就住進了醫院。
有了這次舞台上驚險的經歷,鞏漢林曾經勸過趙麗蓉,希望她多保重身體,第二年好好休息一下,就不要再上春晚了。 但趙麗蓉卻放不下她熱愛的舞台,放不下一直喜愛著她的觀眾們。
1996年,央視春晚編劇石林再次寫出了一個優秀的小品劇本《打工奇遇》,趙麗蓉和鞏漢林都知道,這個劇本非常適合他們表演。但是,鞏漢林擔心老太太的身體承受不住。
於是,在後來的排練中,鞏漢林提出在小品中添加一個女演員的辦法。 由於他自己本身就演繹著一個主角人物,無法在特殊的情況下去攙扶趙麗蓉,而這個女演員就起到了保護趙麗蓉的作用。所以,後來我們在小品《打工奇遇》中,就多了一個女演員金珠(鞏漢林的妻子),這樣一來,能夠讓小品劇情顯得更加合理。
在《打工奇遇》的結尾,趙麗蓉提筆寫下「貨真價實」四個大字,讓觀眾印象深刻 。當時很多人都以為趙麗蓉本身就有深厚的書法底蘊,所以才讓她現場寫這四個大字。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作為從舊 社會 走出來的藝人,趙麗蓉並沒有念過什麼書,而是在中國評劇院的組織下,她才參加了掃盲班,學習並認識了一些字。 趙麗蓉為了小品中的「貨真價實」四個大字,是她苦苦練習了十幾天的結果。
在1995年、1996年連續兩年登上央視春晚舞台後,趙麗蓉的身體終於熬不住了,就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她想要把自己的身體養得棒棒的,然後繼續將好的作品呈現給觀眾。
趙麗蓉並沒有失言,在1998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她再度與鞏漢林合作表演了小品《功夫令》。
1998年4月,風靡全球的電影大片《泰坦尼克號》在中國上映,主題曲《我心永恆》流行一時。幾個月後,一直為趙麗蓉量身定做小品的編劇石林又拿出了一個出色的劇本《老將出馬》,趙麗蓉便開始搭檔鞏漢林開始進行排練。
在排練過程中,大家突然有了一個新奇的想法,能不能讓趙麗蓉在小品里演唱這首英文歌《我心永恆》。 但是,讓一個70歲的老人家學唱英語歌,無疑是在難為她。
於是,趙麗蓉來到遠在義大利定居的小兒子那裡,讓他教自己唱這首英文歌。
學習英文歌的任務完成後,趙麗蓉匆忙趕回北京。就在這一年的春節前,她被檢查出患上了肺癌。
在199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趙麗蓉帶病表演了小品《老將出馬》,這也是她最後一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台,最後一次為全國的億萬觀眾帶來歡笑。
從1999年4月住進醫院治療,趙麗蓉也迎來了人生中最後的歲月。進入2000年之後,趙麗蓉的病情愈發嚴重,似乎已經進入到一種無法挽回的狀態。
2000年7月17日清晨7點30分,趙麗蓉在家中去世。 7月27日上午10點,趙麗蓉的追悼會和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現場聚集了許多著名的 娛樂 圈大腕以及成千上萬的觀眾,紛紛前來悼念並送別這位優秀的表演藝術家。
從1988年退休到2000年去世,在趙麗蓉人生最後一個輪回的12年中,她從傳統的藝術中走了出來,又時刻在藝術創新中不忘初心,在舞台上塑造了一個個鮮活而又深入人心的角色。
在這12年中,讓全國的觀眾永遠記住了趙麗蓉這個名字。
H. 娛樂圈哪些明星是戲曲演員出身,讓你感覺很意外
1.余少群
余少群五官標致,長相清秀,通過在陳凱歌執導的電影《梅蘭芳》中飾演青年梅蘭芳而被觀眾熟知,他在電影中的旦角扮相美輪美奐,讓影迷們驚艷不已。事實上,飾演梅蘭芳這個人物余少群還是很有優勢的,不僅是他清秀的外形,也因為他從14歲開始,一共學習了6年的漢劇,有著深厚的戲曲功底;
2.何中華何中華算是我童年的「古裝男神」之一,他在《三少爺的劍》中飾演的「謝曉峰」武藝高強,英俊瀟灑,非常有魅力,跟俞飛鴻的搭檔也是相當的般配。何中華畢業於吉林省戲曲學校,也是一位具有戲曲功底的演員;
3.徐帆作為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妻子,徐帆演過許多經典的電影作品,比如《甲方乙方》《一聲嘆息》《唐山大地震》等等,演技無可挑剔。徐帆出生於湖北武漢,父母都是楚劇老師,她不顧父母的反對考入了湖北省戲曲學校,3年之後轉入武漢市戲劇學校學習話劇表演,這才開始往演員的方向發展;
4.蔣勤勤蔣勤勤是 娛樂 圈中不可多得的古裝大美女,現在已經是2個孩子母親的她狀態保持的很好,跟年輕時差距並不大。蔣勤勤10歲的時候考入了重慶市藝術學校學習京劇,一開始學的青衣,後來改為花旦。畢業後,蔣勤勤進入重慶京劇院工作;
5.袁泉袁泉在考入中央戲劇學院之前,曾經在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學習了7年的京劇表演。袁泉不僅戲演的好,歌唱的也很棒,還曾發過個人專輯,我覺得7年的京劇生涯對她的唱歌應該有很大的幫助;
6.秦海璐去年秦海璐參加《跨界歌王》時耍了一段花槍,展現了深厚的京劇功底,也是從那時我才知道原來秦海璐也是戲曲演員出身。秦海璐12歲的時候開始學習京劇表演,主攻刀馬花旦。
大家還知道 娛樂 圈哪些明星也是學戲曲出身的嗎?歡迎評論留言補充!
學習戲曲出身的演員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女演員。有的人還是能從角色中看到一些戲曲的底子,有的則完全看不到了。
下面試著列舉一些人。
何賽飛是越劇演員出身。16歲的時候,何賽飛迷上越劇電影,而後考入浙江岱山越劇團,後來調入著名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1985年,何賽飛從浙江藝術學校戲曲表演專業畢業。1984年,何賽飛主演越劇電影《五女拜壽》獲得關注。
1986年,何賽飛參演了謝鐵驪的電影《紅樓夢》,在片中扮演妙玉,這也是何賽飛參演非戲曲電影的開始。1991年,何賽飛參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飾演梅珊一角,片中有她穿著行頭唱戲的鏡頭。
順便一提,陶慧敏同為小百花的越劇演員,在何賽飛參演的《紅樓夢》中,她扮演林黛玉。盡管她的出演不如林曉旭出名,但當年也贏得很多觀眾的心。
古典美女何晴是崑曲演員出身,十幾歲考入浙江昆劇團學習崑曲,而後成為浙江昆劇團的演員。1983年,香港的華山導演一行來到浙江昆劇團為電影《少林俗家弟子》找演員,何晴在台上練習時一眼就被華導演選中,何晴在影片中扮演機智勇敢的少女小琴,從此邁上演藝道路。
而後,何晴在《西遊記》中扮演憐憐,在電影版《紅樓夢》中扮演秦可卿,成為古典美女的代表演員。
劉蓓出生於藝術家庭,受家庭熏陶,她自幼進入北京戲曲學校學習京劇,先隨黃世襄學梅派,後從趙榮琛的高徒李文敏學程派,工青衣。1985年,劉蓓畢業於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京劇專業,分配到北京京劇院青年劇團任演員,1986年辭職成為個體演員。
1991年,劉蓓參演葛優、呂麗萍主演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扮演歌星雙雙。1993年,劉蓓在《過把癮》中出演賈玲,獲得金鷹獎最佳女配角獎。多年後在賀歲片《甲方乙方》中,劉蓓曾打扮成京劇里的模樣,十分好看。
徐帆出生在武漢的一個文藝世家,父母都是楚劇演員。看著父母在舞台上表演,小時候的很是羨慕,不顧父母的反對,後來報考了湖北省戲曲學校學習戲曲。三年後,她又轉入武漢市戲劇學校學習話劇表演。1987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和中央戲劇學院聯合辦班,徐帆前去報考並被錄取,畢業後被分配進北京人藝。
1992年,徐帆擔任電影《大撒把》的女主角,這部電影的編劇是馮小剛。1994年,馮小剛執導電視劇《一地雞毛》,徐帆出演女主角。多年後,徐帆主演表現戲曲演員工作和生活的電視劇《青衣》。
秦海璐出身文藝家庭,爸爸當時是營口電影院經理,媽媽是文工團成員。1990年秦海璐考入營口市戲曲學校學習京劇專業,主攻刀馬花旦。1995年,遼寧省組織少年友好交流訪問團到日本演出,17歲的海璐帶著她的京劇《天女散花》訪問日本26個城市,連演40餘場,並使用14米的長綢。1996年,秦海璐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進入中央實驗話劇院。
2000年,秦海璐憑借《榴槤飄飄》的表演獲得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人獎及最佳女主角,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獎。
1990年,李沁在江蘇省崑山市巴城鎮出生,那裡是崑曲的發源地。11歲時,李沁就在小學開辦的戲曲興趣班接受戲曲基本功培訓。2003年,李沁參加「蘇外之夜」戲曲專場晚會的演出,後來憑借《牡丹亭·游園》獲得第7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金花獎。2004年,李沁考入上海戲校學習崑曲,此後成為了該院的第五代「杜麗娘」。
2008年,還在上學的李沁被《紅樓夢》劇組李少紅導演看中,最終李沁順利參演該劇,扮演少年薛寶釵,從此踏入影視圈。
袁泉出生於湖北省荊州市,11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開始了7年的京劇表演學習。1996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和章子怡、梅婷、胡靜、曾黎、傅晶、秦海璐並稱「七朵金花」。
1999年,袁泉參演首部電影《春天的狂想》,憑借飾演的周小玫一角獲得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
1975年,蔣勤勤出生於重慶市南岸區,10歲時蔣勤勤考入重慶藝術學校學習京劇,剛開始學的是青衣,後來改為刀馬旦。藝校畢業後,蔣勤勤進入重慶京劇團。
1992年,蔣勤勤在由重慶電視台拍攝的電視劇《媚態觀音》中出演女主角,這是她出演的首部影視作品。1994年,蔣勤勤以全國藝術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
戲曲演員出身的女演員先列舉這么多,接下來再說說為數不多的男演員。
余少群14歲時就進入武漢藝術學校就讀,學了六年漢劇。在學校期間,余少群排演了不少的漢劇傳統劇目,2000年憑借《搶傘》獲得首屆武漢市藝術人才藝蕾獎。2002年,余少群畢業就職於武漢市漢劇院。
2006年,余少群進入浙江越劇團學習越劇,並於同年舉辦了個人越劇專場演出。2007年,余少群被陳凱歌導演選中出演電影《梅蘭芳》,扮演青年梅蘭芳。在大部分觀眾看來,他在片中的表演勝過天王黎明。
六小齡童6歲便跟從父親六齡童練藝學武,1976年從上海高中畢業後,考入浙江昆劇團藝校,專攻武生。其後,六小齡童相繼在多出昆劇中出演角色,還演過孫悟空。
1981年,六小齡童參演的個人首部電影《阿Q正傳》上映,他在片中扮演一個配角。1982年,六小齡童幸運地獲得出演古裝神話劇《西遊記》的機會,並由此大紅大紫。
於榮光是著名京劇演員於鳴魁之子,11歲考入北京市風雷京劇團任演員學習武生,自幼學習京劇十年。
1982年,於榮光首次出演影片《木棉袈裟》,扮演頭號反派角色。接著他又拍了《血淚情仇》、《古今大戰秦俑情》等影片,90年代進入香港發展,拍攝近50部港片。
想必大家都知道李沁吧,年紀小演技好顏值高,但其實李沁還是戲曲出身的演員哦
李沁,崑曲傳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獲得過國劇盛典「最具潛力女演員獎」。
另外,還有一位年輕的男明星也是戲劇出身哦,他就是牛駿峰。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微微一笑很傾城》就有他的參演
牛駿峰也擁有「國粹」表演功底呢怎麼樣,他們是不是都很優秀呢?
大家還知道哪些戲曲出身的演員呢?
江蘇省崑山市巴城鎮,這是李沁的故鄉,也是崑曲的發源地。於是年僅11歲的李沁就開始進入鄉鎮小學的戲曲興趣班接受戲曲基本功培訓,這正是這個契機讓李沁愛上了崑曲,並央求媽媽讓自己學下去。
媽媽答應了李沁,而小小年紀的李沁也沒有辜負媽媽的厚望,先是獲得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金花獎,後來又被時任上海昆劇學院院長的蔡正仁選中,成為了該院的第五代「杜麗娘」。
但在前不久,李沁卻因自己「閨門旦」的身份廣受爭議,有人說她浪費了我國崑曲的教育資源,因為「閨門旦」定向班的學制是10年,也就是10年才招生一次,因為出演《紅樓夢》而走向 娛樂 圈的李沁背叛了崑曲,也浪費了國家的教育資源。
其實李沁也一直不願面對這件事,每每談起都會傷心落淚,李沁表示,老師當時真的付出了很多心血,也有挽留自己,是自己想換一條路發展了。
對於網路傳言,李沁方面也有辟謠,昆五班共有60人,同期還有別的學閨門旦的同學,不止一個。也更不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只出了她一個。所以網路上關於李沁的言論實在是有些誇大。
有過戲劇經驗的,掛相的有時有意外的驚喜(就是能看出來演員有過戲劇經歷),新龍門里那位老年怪笑公公,龍門飛甲里也有一位年輕的,一看做派就是戲劇出身,查資料果然就是,但都不出戲,很合。。
西遊記里像六小齡童,左大玢,楊春霞等都屬於戲曲演員
秦海璐
作為演員秦海璐取得了很多成就
2000年,憑借《榴槤飄飄》的表演獲得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人獎及最佳女主角
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
2011年憑借《鋼的琴》獲第8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等等
但是秦海璐是正兒八經戲曲學院畢業的,學的還是國粹京劇,專攻刀馬旦。17歲就去到日本表演。
最近在《中餐廳》中秦海璐也自爆自己學京劇出身,還帶了很多關於京劇的手辦過去,為的是可以很好地弘揚京劇文化。她還在後廚唱過幾句京劇。
吳海燕 王馥荔 陶慧敏 宋曉英 尊龍
伍宇娟 劉蓓 溫玉娟 於榮光。。。
I. 出道多年,卻只演過一部電視劇的演員,你知道都有誰嗎
大家都知道,拍電視劇和拍電影,雖然看起來差不了太多,但實際上,並不是一回事,基本上大部分的獎項,都是跟電影相關的,比如說金雞獎、金馬獎等等,所以在電影圈子裡,不乏存在一些大咖,他們從來只拍電影,不碰電視劇,比如說吳彥祖、余男、李連傑等人,不過今天要說的,則是這些演員明明出道多年,拍了多部電影,卻只演過一部劇!
第一位:王祖賢歐陽奮強,曾經出演1986版的紅樓夢里的「賈寶玉」,這是歐陽奮強出演過的唯一一部影視作品,至今令人難忘,堪稱經典。歐陽奮強把賈寶玉的脂粉氣和痴情演得十分到位,活靈活現,結局讓觀眾傷心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