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早期韓國電影導演又是演員

早期韓國電影導演又是演員

發布時間:2023-02-05 18:27:11

⑴ 韓國藝術的特徵

韓國的藝術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包括美術、雕塑、音樂、舞蹈、電影、戲劇等等。朝鮮半島古代上層藝術家們追求的美學傳統是要求自然、秀雅和樸素、大方。這與更早時期崇尚佛教的藝術家們追求鮮艷、浮誇的藝術形象,形成鮮明的對照。此外,韓國還有大量的民間藝術,有的用來慶祝節日活動,有的滿足宗教儀式的需要,還有的用來裝飾傢具、日用品,有的是表示長壽、幸福的象徵,有的是驅妖避邪的守護神。

韓國的美術包括繪畫、書法、雕刻、版畫、工藝、裝飾等等,既繼承了民族傳統,又吸收了外國美術的特長。韓國的繪畫分為「東洋畫」和「西洋畫」。東洋畫類似中國的國畫,又分「南宗畫」和「北宗畫」,用筆、墨、硯、紙表現各種主題。除了用水墨畫的山水畫和梅、蘭、菊、竹等動植物外,還有各種華麗的民俗畫。西洋畫是在20世紀初傳入韓國的,現在多為抽象派畫,經常舉行各種形式的畫展。

書法在韓國,同在中國、日本一樣,是一種高尚的藝術形式,對社會和文化生活有著很大影響。韓國現代書法繼承傳統寫法,在社會上很普及。小學、初中課程中設有專門的書法課。王羲之、歐陽詢體是在韓國流行的漢字書法的兩大主流。目前,韓國有近200萬名書法愛好者,韓字書法也很普遍。

韓國的雕刻藝術在過去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風格和特點,至今仍留下許多珍貴的文物。現在韓國雕刻藝術有兩種風格,一種是民族傳統的,一種是西方藝術的。自從1982年韓國第一個雕塑公園建立以後,至今已有10個雕塑公園在韓國出現。其中最有名的是設在奧林匹克公園內的雕塑公園,它集中了來自世界各國的著名雕塑藝術家們在現場創作的作品,受到遊人普遍歡迎。

對世界的藝術史學家和鑒定家來說,陶瓷器是韓國最富盛名的藝術品。無論是新石器時代表面粗糙的土壺,或是嵌鑲精巧、圖案優雅的青瓷、白瓷,韓國人均以擁有這些寶貴文物而自豪。韓國古代製造青瓷的技巧,早在14世紀已經失傳。直到20世紀的現在,韓國才重新研究發現了製造一系列精美青瓷的秘訣。新仿製的高麗青瓷,除非專家鑒別,幾乎可以亂真。這批價廉物美的產品,獲得廣大外國遊客的喜愛。

在漫長的世界歷史上,韓國人一向以喜愛音樂和舞蹈著稱。早在數千年前,韓國村民便經常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歡慶莊稼豐收。韓國現代的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類。民族音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又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大類型。雅樂是韓國歷代封建王朝在宮廷舉行祭禮、宴會或各種儀式時由專業樂隊演奏的音樂,通稱「正樂」。它由起源於中國唐、宋朝的世俗音樂和韓國民族音樂組成,包括宮廷音樂和儒學禮樂,節奏通常比較緩慢、嚴肅而復雜,是一種旋律纏綿、細膩的音樂。這種音樂迄今仍在漢城的成均館大學校園的孔廟每年演奏兩次。民俗樂輕快而活潑,是流行在韓國民間的各種音樂,包括散調、農樂、巫俗音樂、時調、各種歌劇調、雜歌、民謠以及各地流行的曲調等。這種音樂形式多,聲音響,更易激起相聚者的情緒和共鳴。韓國的民族樂器,有伽倻琴等傳統樂器,也有笛子、簫、二弦琴、鐃等從中國移植、改造過來的各種樂器。有的民俗樂的主要樂器,僅是銅鑼、杖鼓和一種喇叭形的簫。西洋音樂最早是在19世紀末由外國傳教士以聖歌等教堂音樂形式傳入韓國的。韓國自60年代實行開放政策以後,各種流派的西洋音樂相繼進入。如今,韓國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交響樂團。漢城有好幾個管弦樂隊,還有合唱團、歌劇團等,都在演奏西洋音樂。一些學院設立了西方音樂系。目前,西方音樂在韓國青少年中間很流行。還有一些韓國音樂家在國外成了國際聞名的音樂指揮,有的在國外交響樂團演奏。

韓國的舞蹈很早就出現了。據文獻記載,在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時期,朝鮮半島就有「胡旋舞」、「伎樂舞」、「劍舞」等幾十種舞蹈。1945年韓國光復以後,文化公報部指定一批舞蹈為民族傳統舞蹈,使民族舞蹈得到了繼承和較快發展。韓國的傳統舞蹈可分為宮廷舞、民俗舞、假面舞、儀式舞、新創作舞等類。目前繼承的名舞有《扇舞》、《處容舞》、《鶴舞》、《劍舞》、《勝戰舞》、《儀式舞》等。許多民間和宮廷傳統舞蹈都已改編為適於現代舞台演出的舞蹈,成為國內外觀眾都贊賞的純粹文藝節目。韓國人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接觸到西方舞蹈。目前,存在於韓國的外國舞蹈有兩種,一種是芭蕾舞,一種是現代外國舞,1973年成立的國立芭蕾舞團等10家芭蕾舞團,不僅演出古典芭蕾舞劇,而且演出根據韓國傳說和民間故事改編的舞劇。現在韓國每年舉行3次舞蹈節,由韓國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化公報部和一些廣播電台聯合主辦。這些舞蹈節給予許多較小的舞劇團以很大鼓舞,為他們提供了演出多種節目的機會。
朝鮮半島的電影事業開始於日本侵略者佔領時期。第一部影片是關於日本海軍在日俄戰爭中事跡的新聞紀錄片,於1919年為政府官員公開放映。在朝鮮半島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盟誓》,是根據韓國人人喜愛的愛情故事小說《春香傳》改編的,於1923年上映。1926年由韓國電影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位置的著名導演兼演員羅元奎創作的古典故事片《阿里郎》,取材於同名的韓國民間流行歌曲,並有反對親日走狗橫暴行為的內容,贏得了當時韓國群眾熱烈歡迎。韓國電影藝術家創作的早期影片,雖然經過日本人嚴格檢查,但仍能包含反對日本侵佔和民族主義色彩的內容,因此深受韓國公眾喜愛。韓國光復以後,獲得成功的第一部影片是1946年拍攝的影片《自由萬歲》。1958年生產出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春香》。80年代初開始,在一些有才華的青年導演大膽嘗試下,韓國電影界又創作出一批受到國內贊賞又被國際社會接受的高質量影片。這些影片參加在戛納、莫斯科、威尼斯、柏林、蒙特利爾等地舉行的電影節,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等榮譽。目前,韓國每年舉行兩次電影節:1962年開始的「大鍾電影節」和1984年開始的「金冠電影節」。「大鍾」始終是韓國電影界的「奧斯卡」。

韓國的戲劇起源於史前時期的宗教儀式,如今包括假面劇、木偶戲、曲藝、唱劇、話劇等5類。一般韓國人都喜愛假面劇、唱劇等傳統戲劇。韓國的假面劇形式不拘一格,在樂隊的伴奏下有歌舞、技藝、對話等,內容有諷刺僧侶破戒敗俗的情景、戲弄過去封建官員的無能、描寫夫妻糾紛、同情平民困苦等。演出活動通常在農歷正月新年、四月初八的佛教燃燈節、五月端午節、八月中秋節等節日舉行。各地的風格、對白和服裝等稍有不同,但都受到當地農民喜愛。

韓國的木偶戲起源於中世紀,以「流浪演戲團」形式流傳到現在。該戲在1964年得到韓國文化公報部肯定後,在取材和表演技巧方面都有發展,受到群眾歡迎。韓國有一種獨特的曲藝,稱「盼哨里」,譯意是「板聲音」。它起源於18世紀,到19世紀已形成12種唱調,流傳至今的還有「春香歌」、「興市歌」、「沈清歌」、「赤壁歌」、「水宮歌」等5種。

唱劇是韓國民族傳統戲劇。20世紀初,著名的民謠表演者姜龍煥從漢城唐人街演出的中國京劇中得到啟示,以唱劇形式編寫出《春香傳》,一舉取得成功。這個節目經過加工、改進以後,直到50年代和60年代仍然盛行。韓國於1962年成立國家唱劇團後,除了改進唱劇表演技巧外,還完善舞台道具,創作新的劇本,使這一古老藝術流派吸引了更多的韓國群眾和國際觀眾。

朝鮮半島的現代話劇開始於1908年,當年建成的半島上第一座現代劇場——圓覺社演出了多幕話劇《銀世界》。70年代後期,韓國出現許多小劇團。他們既演韓語話劇,又演翻譯的西方劇本。這些劇團受到每年兩次的戲劇節的鼓舞。戲劇節為他們發展戲劇演藝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韓國擁有大量不同水平和類型的文化設施。通過這些文化設施,人們全年都能參觀各種展覽和觀看文藝演出。韓國現有8個各具特色的國立博物館,以及大量的公立博物館和大學、學院博物館,另外還有10多個私立博物館。這些私立博物館是由個人、宗教團體、企業機構設立的,使人們可以欣賞收藏家們一生或幾代收集的民間繪畫、書籍、宗教物品、傢具、刺綉以至傳統服飾等收藏品。位於漢城南部的國立現代美術館,收集了20世紀韓國和西方的大量美術藝術品。韓國現在有10多個多用途戲院,其中最有名的是漢城的世宗文化會館。世宗文化會館是1978年落成的一個綜合性的演藝中心,擁有漢城市立交響樂團、漢城市立國樂團、漢城市立舞蹈團、漢城市立合唱團、漢城市立少年兒童合唱團等附屬團體,還有一個能容納4000名觀眾的大戲院。新落成的漢城藝術中心佔地23萬多平方米,包括音樂廳、書法廳、美術館、藝術圖書館和文化公園等,還計劃建設歌劇院、話劇場、演播廳等劇場,安排國內外演員演出戲劇、歌劇、芭蕾舞、舞蹈以及綜合文藝等節目。

⑵ 韓國有哪些進軍導演界的演員哪位最成功

演而優則導,這在娛樂圈已經成為演員後期發展的一個方向。在韓國娛樂圈,也有不少的演員最後都嘗試走上導演這條路,轉型成功之後,就將重心放在了拍戲上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變身導演的韓國演員。

鄭宇成

鄭宇成是由模特轉型為演員,1994年的時候出演他的首部作品《九尾狐》一舉成名,鄭宇成雖然是模特出身,沒有演戲經驗,但經過多年拍戲,早就已經成功轉型為實力派演員,這些年為觀眾帶來不少的好作品。鄭宇成近幾年也慢慢將重心放在了幕後和管理,開始往製作人和導演身份轉型,他2016年自導自演的電影《不要忘記我》上映之後口碑很不錯。

⑶ 好看的韓國電影 好看的韓國電影推薦

1、《熔爐》

導演:黃東赫

演員:孔侑、鄭有美

深刻台詞:我們如此努力,不是為了能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短評:赤裸裸將現實社會邊緣的陰暗面舀出,當冰冷法律銜上無良執法者,正義自當被濃霧所擋,換言之,我們就是身處被美麗謊言所堆砌的扭曲世界。我怨、我恨、我狂,即使如此,世界也絲毫不為所動,既然惡行無法根絕,我們能做的只有努力不讓這個世界所存在的偽善、不義和漠視改變自己,以及不要選擇當個旁觀者。

2、《素媛》

導演:李濬益

演員:薛景求、嚴智苑、羅美蘭

深刻台詞:最孤獨的人最親切,受過傷的人總是笑得最燦爛,因為他們不願讓身邊的人承受一樣的痛苦。

短評:極致父愛的最大化,將令人難以直視的傷痛變成希望,再幻化成信仰,同時將憎惡轉為力量,讓我們見證生命的韌性與勇氣!和「熔爐」題材相仿,節奏平實,劇本核心聚焦明確,換個面向來處理絕望,既催淚又揪心

3、《長壽商會》

導演:姜帝圭

演員:尹汝貞、朴根炯、韓智敏

深刻台詞:如果有一天我把你忘了,那麼就讓我們重新相愛一次吧。

短評:即使是被玩爛的題材,只要能配上高明敘事手法,以及急轉直下的結局,也可以是部打動人心的佳作!雖然我不覺得這部電影的整體評價能擺在這個高度,但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始終無法將之排除在前二十名外,原因無它,依舊難忘當時觀影後撲面而來的感動。

4、《國際市場》

導演:尹濟均

演員:黃政民、金允珍、吳達庶、張英南

短評:完全依循討好觀眾的公式拍成的電影,集溫情、矯情、撒狗血於ㄧ身,將主角經歷時代磨難時,那種源於大韓民族血統的韌性不屈精神表現地恰到好處,讓觀眾能ㄧ起回顧時代變遷過程的悲喜哀樂!向來不太容易掉淚的我,電影末段卻不經意跟著投入故事軸中,眼角失守,眼淚隨之潰堤...

5、《我的野蠻女友》

導演:郭在容

演員:車太鉉、全智賢

深刻台詞:愛,其實就是給喜歡你的人一個機會。

短評:人生第一部韓國電影,直到現在仍深刻難以忘懷,情緒弧線完全被這部愛情喜劇所牽引,一句台詞貫穿全片核心:「命運就像一座橋,是特別為你和你愛的人所搭的。」

⑷ 韓國電影美學

【資料特供】韓國電影簡史

韓國電影的歷史分期: 無聲電影時期(1919-1935)、有聲電影時期(1935-1945)、光復電影時期(1945-1955)、中興時期(1955-1969)、衰退時期(1970-1979)、轉換時期(1980-1989)、厚積時期(1990-1999)、成熟時期(2000-)

1900年初,電影主要以短片的形式上映,相應的短片影院也隨之形成。也有一種說法是韓國大眾最初接觸電影是在1903年,在這之前也有過上映類似幻燈片的記載,但據當時的《皇城新聞》刊登的電影廣告推測,也就最早在1903年左右。那時的電影還非常雛形,只不過是一些用照片拼湊起來的作品。1910年《復活》等外國影片開始進入作為殖民地國家的韓國,那時,韓國的第一批電影開拓者們忘我地投入到劇作中,特別是製作人金道山克服種種不利的社會環境,在那個時代做著第一代電影人的夢想。當他在韓國的土地上第一次看到日本的電影後,受到極大震動。1919年,他和民族資本家朴勝弼合力,製作了韓國最早期的電影,在其後20年的發展過程中,電影終於從戲劇的附屬品中脫離出來,成為了一門單獨的藝術,進入了無聲電影發展時代。

1922年,金道山拍攝電影《國境》時悴然去世,《國境》成了他一部留給世人沒有完成的作品。1923年,尹百男完成了《月下的盟誓》,可被喻為'韓國第1號'的這部電影,是韓國現代電影的啟蒙之作,擔任女主人公的李月夏通過本部影片,成了當時一位耀眼的明星。1924年以前,電影的製作過程中,多多少少還有外國人參與製作,但在這一年,完全由韓國人自己製作的影片《全朝鮮女人》、《網球比賽》等相繼問世,從1925年起,隨著李慶遜出品的《開拓者》,無聲電影在韓國進入了全盛期。

1926年,進入了韓國電影的第一次黃金時代,最顯著的標志首推影片《阿里郎》,這是演員出身的奈隕圭導演的處女作,奈隕圭依靠《阿里郎》的成功,成為了當時電影界的核心人物。這部影片對後來電影的發展和走向起到了深刻的影響,直至今日,《阿里郎》的餘波,仍相當程度地存在,它已不單單是部影視作品,更多地從片中發掘出了韓民族的精神。

在殖民地時代,韓國電影最初的任務是,通過片中反映的殖民時期的民族現實情況,啟發人們對現實進行變革;從藝術角度來看,電影美學的發展,在藝術范圍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

在1927年一年的時間里,14部無聲電影製作完成,其中奈隕圭的《玉女》、《啞巴》和柳夏泳的《流浪》頗受關注,成為當時的焦點。進入30年代,韓國電影轉變方向尋求發展。轉變方向的原因是因為日本的強化統治,電影界進入了極其艱苦的時期,導演們希望通過電影的啟蒙,樹立觀眾們的民族自尊和自強,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李圭煥的《沒有主人的渡船》。

1935年,有聲電影終於在韓國出現了,它的標志是《春香傳》,這部影片是韓國電影的又一個里程碑。進入40年代,由於日本的殖民統治,電影完全被日式的'文化強壓'所控制。1940年發布的'朝鮮電影令'中規定,電影的製作和發行全要通過許可,'電影令'被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韓國電影進入了最黑暗的時期。在那段時間製作的電影或者親日傾向極濃,或者乾脆和日本合作拍攝,而且大部分採用日本語台詞。盡管電影被籠罩在這種高壓之下,偶爾也有一兩部優秀電影出現,例如尹奉春的《新天地》和權昌根的《福利萬里》。

1945年對於電影界是一個嶄新的春天,這一年,韓國解放了。韓國電影的又一個發展期到來了,崔任圭的《自由萬歲》等帶有'光復'內容的電影閃亮登場,其它名作品還有,崔任圭的《沒有罪的罪人》,李九亨的《安中根日記》,權昌根的《解放了,我的故鄉》等。1948年,韓國和朝鮮分別獨立後,電影終於迎來了相對安定的環境,穩步發展。《為了祖國》、《海鷗》、《法西斯》等一批電影涌現出來,戰爭片、喜劇片等題材多種多樣,可是這樣的復興沒能持續多久。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這不僅是對電影發展的一個沉重打擊,更使整個社會、經濟、文化產生了倒退。戰爭的3年基本上是韓國電影的空白期,電影人被分做了左、右陣營,大多數人被強制留在北方,有一部分去了美國。因為戰爭,電影人才和膠片都大量流失,物資的不足,拍電影簡直就成了一個夢想。

50-60年代,申星一、嚴鶯蘭等年輕影星登上舞台,推出了「赤腳青春」等紅極一時的影片。現在所談的韓國電影嚴格意義來講,只是'南韓電影',在韓國南部建國後,有幾種發展現象最為引人注目:對國產電影採取免稅措施;諷刺劇受到歡迎,代表作是《出嫁的日子》;出現了一位著名的電影編導柳憲睦,他的作品主要有公映於1956年的處女作《十字路口》,還有1957年拍攝的《失去的青春》;捕捉社會現實題材電影的出現,使觀眾觀看後,引發了思考,最著名的影片是拍於1961年的《走火的子彈》。

70年代電視走入尋常家庭,電影業進入衰退期。但這一時期仍出現了『星星的故鄉』 『冬女』等描繪年輕人愛情故事的暢銷電影。電影受眾主要為年輕人,還有商業色彩很濃的兩個趨勢漸漸地成為了主流,名片接踵而至,如《傻瓜們的遊行》、《士兵們的故鄉》、《冬天女人》、《風起的日子》等,這些電影的出現,對於工作在電影界的影人都是極大的收獲和安慰。除了上述電影,《真的,真的,別忘了》、《少女的祈禱》等為少年兒童拍攝的電影也盛行起來。

80年代的韓國政治動盪,韓國新電影直面社會的現實,揭露不合理的現象,這樣的潮流主要由李長鎬和裴昶浩引領,如李長鎬拍攝了直接批判社會貧富懸殊和階層矛盾的影片《風吹大好天》,成為現實主義電影誕生的標志;裴昶鎬沿襲了現實主義風格,以個體人生為核心,拍攝了《那年的冬天很溫暖》(1984)、《喜悅年少歲月》(1987)等現代人生系列作品。這個時期韓國電影最大的收獲,還要數林權澤、李斗鏞等老導演的新轉變。

可以說80年代,韓國電影業迎來復興的曙光。國際電影節上接連獲獎,韓國電影的國際聲譽得到提升。林權澤導演的「The Suppogate Womb」獲第44屆威尼斯電影節(Venezia Film Festival)最佳女演員獎(姜受延),裴鏞均導演的『Why Has Bodhi-Dharma Left for the East?』獲第42屆羅迦諾電影節(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作品獎等。90年代林權澤導演的『西便制』又獲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女演員獎。

隨著電影業的繁榮,「忠武路」這個地方也開始變得有名起來。忠武路這個代名詞指電影人工作室集中的地方。即使現在,一提忠武路也會讓人聯想到電影產地。此外,80-90年代韓國電影發展壯大,影院也隨之發展起來。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影院集中地就是鍾路街區。從鍾路1街到3街,見證韓國電影史的團成社(影院)、大韓劇院、首爾劇院、好萊塢劇場等影院林立。 最近,團成社、大韓劇院等老式劇院也升級為現代化的多媒體影院

90年代以後,韓國電影發展勢頭迅猛,出現了一大批高水準的佳作。

90年代的韓國社會,政治民主化進程不斷推進,經濟持續發展,為電影創作營造了比較穩定的環境。1990年林權澤《將軍的兒子》在全國上座率高達300萬人次,創歷史之最;同年朴光洙《黑色共和國》、張善宇《市井小民》、鄭智泳《南部軍》也閃亮登場。1993年是林權澤的「《悲歌一曲》年」,該片創下了漢城100萬觀影人次的票房紀錄。

1995年到1998年,是韓國電影多元化新格局形成的重要階段。1994年,姜佑碩的《兩個警察》、金弘準的《玫瑰色人生》等獲得了高額票房的佳績,在好萊塢電影的霸權面前樹立了國產電影的魅力招牌,1995年,那一年隨著電影100周年的來臨,藝術電影院開始成立,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齊頭並進。1996年,洪翔秀《豬掉進水井的那一天》、姜齊奎的《銀杏樹床》、梁允浩的《流離》更加具有了年輕時尚的新近特徵。1997年,李正國「催淚性電影」《信》、張允賢《上網》的觀影人次都高達100萬人次以上;同時李昌東《綠魚》、宋能漢《No.3》、張善宇《壞電影》為代表的一批電影,既在類型探索上做出了努力,而且藝術獎項的收獲也不錯。1998年,許秦豪《八月聖誕節》、李貞香《美術館旁邊的動物園》等少數影片繼續情感思路之外,恐怖電影作為新類型得到年輕導演的青睞,金知雲《安靜的家庭》、朴基勇《女校怪談》、朴光春《退魔錄》成為經濟不景氣的縮影,得到了觀眾的共鳴。

1998年也是韓國電影民族性突起、國片情結高漲的歷史性一年。1999年,「電影配額制度文化聯大」這一民間機構成立,為促進韓國電影進一步興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1999年的韓國電影的旗幟作品是姜齊奎導演的《生死諜變》,首映當日影院爆滿,公映57日全國上座人數高達620萬,票房總額遠超美國影片《泰坦尼克號》,成為當年世界范圍內的唯一的民族電影商業奇跡。隨後參加康城影展的鄭志宇電影《快樂到死》,也獲得了藝術和商業的雙豐收。朴燦旭《共同警備區JSA》、李昌東《薄荷糖》、李玄升《飛越愛情海》等片也都不甘示弱。2001年時年輕導演郭景澤的《朋友》成為韓國電影史上最為賣座的影片;郭在勇《我的野蠻女友》、朴哲官《我的老婆是黑社會老大》、金尚真《狂戰殺手》等黑社會題材影片,也都狂掃市場,觀映人次都達400萬以上。此外許秦豪詩電影風格的《春逝》等青春愛情題材、《武士》為代表的新型動作片也都屢創藝術和商業佳績。

2002年,《綠洲》、《醉畫仙》、《雙重陰謀》等眾多影片再一次將韓國電影推向藝術和商業並進的輝煌未來,不僅本土市場佔有率已基本達到60%,而且橫掃香港、日本等東南亞國家與地區,《我的野蠻女友》《我的老婆是黑社會老大》等影片甚至還向好萊塢售出了再製作版權,韓國電影已經成為了亞洲影壇的生力軍。

公眾對電影的興趣日益增高,韓國的道政府和私人組織舉辦過不少國際電影節,其中包括釜山國際電影節、富川國際幻想電影節、全州國際電影節和首爾婦女電影節。同其它國家一樣,韓國的電影業在動畫片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發展,製作現代動畫片的公司已有200餘家。韓國的電影、視頻、動畫和在線影視業在高速網際網路的刺激下也在快速發展。

⑸ 韓國電影柏林導演是誰

韓國電影柏林導演是誰?

柳承莞


1973年12月15日出生於韓國忠清南道,韓國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

2013年,憑借動作電影《柏林》入圍第34屆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閱讀全文

與早期韓國電影導演又是演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