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獨臂刀簡介及詳細資料
大俠齊如風收留了為救自己獻身的僕人方誠之子方剛,並傳授其
武藝,且欲立為掌門。如風女兒齊佩因愛慕方剛不成,聯合師兄與方比武,並施暗算;方右臂被砍斷,負傷逃走,為少女小蠻所救,並依小蠻父所遺《左手圖譜》練成了左手神刀。後來,如風遭仇家笑面二郎和長臂神魔復仇,弟子被殺,齊佩被囚。危難之中,方剛不計前嫌,與小蠻救出齊佩,又殺笑面二郎、長臂神魔及其黨羽,並救出師父。隨後,兩人攜手遠走天涯。
簡介:方剛父親
巴雙 劉家良 丁鵬 唐佳 唐迪 鄭天壽 小二 曾楚霖 王大爺 郝履仁 孫師弟 張佩山 七師兄 鄭雷 火星 廟會兒童 趙雄 順兒 九師弟 王光裕 齊如風徒弟 袁和平 齊如風徒弟 袁祥仁 齊如風徒弟 劉家榮 齊如風徒弟 劉剛 客串 倉田保昭 客串 張百爽 任世官 客串 陳全 客串 客串 周小來(演職員參考資料 )
1965年,邵氏公司老闆邵逸夫對泛濫老套的武打片厭煩,決心要拍攝新類型的武打片,幾經嘗試,張徹在1967年拍攝傳世之作《獨臂刀》,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影片,張徹獲得"百萬導演"的名號。這部影片奠定了張徹在影壇的重要地位,被人稱為新派武俠電影。張徹的電影中,男性演員才真正有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黃梅派作品,男性演員在其中只是陪襯。張徹的電影中,男主角是性格剛烈的俠客,個性獨立,有自己的為人處事的標准,看重男人間的情義,兒女情長是陪襯。
邵氏於1967年憑藉此片的緊張劇情及緊湊鏡頭,奠定武俠片王江山。張徹因此樹立「新派武俠電影」典範,倪匡亦寫出劇力萬鈞的劇本。而片中演員全是一時之選,如王羽飾方剛,焦姣飾小蠻,潘迎紫飾齊佩,楊志卿飾長臂神魔。故事描述,方成長中飽客群師兄妹歧視侮蔑;一次比武,方更誤被師妹齊佩斷臂,帶傷逃跑。後方為農家女小蠻所救活,原想隱居山野,卻遇師門有難,方為了恩仇,遂用亡父斷刀及蠻父刀法斗長臂神魔…
由武俠作家倪匡編劇,但內容經張徹修改甚多,倪匡笑言只有"獨臂刀倪匡"五字是屬於他寫的。劇情講述僕人方誠為救大俠齊如風身亡,齊收留其子方剛,傳授武藝並欲立為掌門。女兒齊佩因愛方不成,與師兄以比武為名暗算方,致其右臂被砍斷。方剛為少女小蠻所救,並以其父所留《左手圖譜》練成左手神刀。齊家遭到仇人笑面三郎和長臂神魔等的攻擊,危難時刻,方不計前嫌,與小蠻合力救出師傅及齊佩,並身背代表師門的金刀,挑戰長臂神魔,最後用亡父斷刀及蠻父刀法戰勝長臂神魔。本片為陽剛導演張徹的成名經典作,也是首部票房超過百萬港幣的賣座片,因而掀起港台兩地的"新武俠世紀",具有影史上的重要意義,同時使得王羽成為第一位武俠巨星,其後延伸了多部續集,亦使"獨臂俠"掀起了殘障武林高手的新風潮。
無可否認,由張徹、倪匡聯合編劇的《獨臂刀》有借鑒金庸《神鵰俠侶》楊過斷臂情節之嫌,刁蠻師妹齊佩(潘迎紫)雖對同門方剛(王羽)暗懷情愫,卻因他天性孤傲落寞反生怨恨之心,遂與兩位師兄對他百般欺凌挑釁。後來雪夜較技,齊佩不敵,竟施偷襲,斬去方剛右臂泄憤......影片至此,似乎還未盡脫大家熟悉的"神鵰"橋段,但從整體來看,《獨臂刀》卻是劇情獨特曲折,盡顯陽剛慘烈之美,方剛斷臂後得村姑小蠻相救,本想退出江湖、與她歸隱山林,然現實殘酷,小蠻遭人欺負調戲,方剛卻無能為力,心下不甘,便常在半夜起來練武,小蠻不忍,拿出父親遺留之殘缺刀譜,終令方剛練成"獨臂神刀",一雪前恥。
盡管《獨臂刀》主要以功夫打鬥吸引觀眾視線,主人公以殘疾之身反練成偏門奇功的遭遇亦扣人心弦,但該片顯然並未僅停留於表面的功夫噱頭,對方剛這一悲劇英雄的刻畫是《獨臂刀》的最成功處。--獨臂、斷刀、殘譜,構成了方剛的復雜感情世界。"獨臂"令他愈發孤憤;斷刀代表父情師恩,生父臨死留下斷刀,恩師待他若親子,方剛重情重義,師門有難自會赴湯蹈火、義無反顧。而殘譜既是小蠻情思所系,又是江湖仇殺象徵。待學得殘譜功夫,是繼續好勇鬥狠,還是攜愛侶匿名歸隱,師門榮辱難道從此便不聞不問?種種心理矛盾、情感沖突彼此交織,相互激盪,令《獨臂刀》盈溢著飽滿熱烈的浪漫情懷,強烈感染著每位觀者。再者,即便今日看來,《獨臂刀》體現出的獨特節奏和故事張力,不僅不會讓人覺得過時,反而歷久彌新,更顯經典魅力無限!
看完《獨臂刀》,重溫完張徹的青春夢,回頭再看花絮里那些業已作古或是衰老的當事人,想起前幾日在電視上看到中年王羽耍刀(不知道是不是那把獨臂刀),真要叫人生出物是人非的恍惚。惟有電影還在,如同片中那柄斷刀,數碼修復之後,熠熠生輝,完好如初。
評論張徹導演陽剛武俠的開山之作《獨臂刀》很難,因為此片不論業內業外評價都很高,評論也特別多,難出新意,甚至連題目都難擬定。
張徹的第一部武俠片是《邊城三俠》 ,不過,張氏武俠的奠基之作當是這部《獨臂刀》。本片在當年放映時票房過了百萬,好評如潮,可謂邵氏武俠電影的風雲第一刀,張徹從此也有了個綽號--百萬導演,此片也與胡金銓的《大醉俠》一起,被業內譽為"新派武俠電影"兩面旗幟。
這《獨臂刀》叫好又賣座,究竟好在何處?
劇本偷招,巧妙。很多人以為是倪匡所編,據八卦小道訊息,其實張徹在編劇方面多有干涉,這一點看電影就知道,編劇為二人,張徹在先。故事主線和主要人物設定靈感來於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主人公方剛、齊佩、小蠻疑似楊過、郭芙和小龍女。在《神鵰俠侶》的某一段落上另起爐灶,看似冒險,實則是妙招。金庸武俠小說最打動人的地方是什麼? 乃英雄落魄而後東山再起,其中便以楊過斷臂為例,因為一落一起之間必有矛盾、沖突、掙扎、釋放,就是看點,我想張徹導演當是於我心有戚戚焉。不論是否看過《神鵰俠侶》,《獨臂刀》的故事一定會打動你,因為它夠意外,夠合理,也夠 *** ,夠痛快。談到編劇,提一下劇本的台詞,我覺得不論張徹還是胡金銓的武俠電影,台詞都比較考究,文白處理得比較自然,有古意,又不生澀,這一細微之處,值得玩武俠的大導演們好好研究,免得總鬧"蹬被子"的笑話。故事敘述,老道。一個好故事還需要一個會講故事的人。這涉及到多方面,情節的繁簡設定、節奏的舒緩掌控、文戲武戲的合理搭配、鏡頭的遠近調度、動靜結合等等,都是考究導演功力的地方。雖然只是第二部武俠電影,但張徹拿捏得異常老道。這部《獨臂刀》看似劍走偏鋒,其實卻在偏中求正,可稱張徹幾十部武俠片中各方面最為平衡之作。就算時隔四十年,依舊可成為武俠電影敘事典範,內地武俠新銳導演在玩畫面弄 *** 之餘,實在應該好好向這部《獨臂刀》學一下怎麼講故事。演員選定,恰當。王羽是張徹陽剛武俠男主角的第一代,其外型雖不如其後的狄龍、姜大衛英俊、瀟灑,但氣質很特別,古裝扮相樸拙之中暗含一股凜人的殺氣,眉宇間又常有抑鬱之色,實乃演繹悲情豪俠的絕佳人選,這一特點在隨後的《金燕子》、《大刺客》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張徹的武俠片重男兒義氣,輕兒女情長,《獨臂刀》是個意外,情義兼顧,兩位女演員焦姣、潘迎紫戲份不少,皆有不俗表現,可圈可點。動作編排,濃重。今天的武俠影迷看獨臂刀的動作或許會覺得,不夠飄逸,不夠花哨,不過,少了幾分花哨和飄逸,反倒多了幾分濃重,這似乎更與此片凝重慘烈的風格想扣。本片的武指為劉家良,在六十年代,能把動作設計到這樣的程度實屬難得。此片在武戲方面確實花費了不少心思。場景多轉換快,武館、酒肆、客棧、山路、暗室、集市、鄉野皆見拳來腳往刀光劍影,道具方面不僅兵器多,還設計成彼此相生相剋,頗有趣味。在動作的拍攝方面,張徹大膽創新,運用大量手提跟拍運動式鏡頭,突出了動感和張力。雖然此片看不到張徹後期作品中常見的血色慢鏡翻滾的招牌鏡頭,卻已顯些許端倪,方剛斷臂後的逃脫,以及奇門弟子被截殺等橋段,都是不惜膠片濃墨重彩著力渲染,暴力美學已露崢嶸。主題意旨,頗可玩味。一部好作品當是令人視聽過癮之餘,還可玩味。你可以把《獨臂刀》看作簡單的父仇子報的故事,卻也可以從簡單中,琢磨出一些不簡單的東西。孤苦一人,獨留一臂,殘存一譜,斷刃一刀,這四個意象設定絕非無意,每個都扣了一個字--缺,而缺的反面是圓。張徹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文人,在編劇時必有所思。人在江湖走總會遭遇逆境,所謂造化弄人,但萬事無絕對,陰晴圓缺自有轉換化。方剛如果不是孤兒,或許也無緣師從齊如風;如果沒被斷臂,或許以後只是個護院、保鏢或者教頭;如果未遇殘譜,或許刀法平平;如果不是獨臂,或許決戰時反丟了性命……正是這一路的缺,反倒最終成圓--情義兩全。命運的改變或許是老天安排的,但意識中的改變卻屬於自己,方剛最後一戰其實並非報父仇,而是報恩,除卻這個牽掛,他才得以解脫。人在江湖為何身不由己?就是恩怨纏身。方剛一路偏偏偏,最後偏偏得了個正果,於殺戮中得悟不殺的道理,也不再附庸於誰,成一個獨立完整的人。一場慘殺之後,還能全身而退,如此結局在張徹同類作品中鳳毛麟角。查其因果,不由得想起禪宗流傳的慧可斷臂求佛的公案,慧可立雪求佛,達摩祖師得知後對他說:諸佛無上之妙道,於長劫中精勤,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豈可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而希求無上乘?此唯徒勞而已。慧可聞此教誨,遂取利刀,斬斷左臂,置於師前。由此又想到太白《俠客行》詩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劍走偏鋒以求中正,或許這正是張徹心中構思,所以他會想借用楊過作外殼,以殘障武功為手段。細微之處,用心良苦。有個細節似乎被很多人放過,那便是主人公的名字。方剛,血氣方剛也,語出《論語·季氏》之"君子三戒"的第二戒: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張徹是文人拍武俠,以他的文學素養,肯定曉得這個典故,"方剛"一名絕非隨意取之,當是張徹用心良苦的細微表現。這部陽剛血色的武俠電影看似好勇鬥狠,其意旨正相反,恰恰是在提醒血氣方剛的男兒:止戈為武,戒之在斗。如此看來,《獨臂刀》作為張徹陽剛武俠之奠基極其恰當,這塊石頭宛如斷刀不成規矩,偏狹奇詭,斜插入地。但這一偏一斜,恰好成了中正平和,落一個異常穩固。其後張徹拍攝了大量充斥血腥暴力的電影,竭力渲染英雄人物的悲情慘死場面,引起極大爭議,但有了這塊奇石奠基,自有人會讀懂暴力血色背後的用意,以及張徹那一聲悲天憫人的嘆息……《獨臂刀》一刀祭出,名動江湖,其後張徹又拍了續集《獨臂刀王》、《新獨臂刀》,再後來嘉禾挖走了王羽和日本合拍了《盲俠大戰獨臂刀》,到了九十年代,徐克再次翻拍成《刀》,可謂餘毒無數。縱觀下來,號令武林的還是這口《獨臂刀》,時至今日,依舊鋒芒耀眼。憑欄處細想從前,真個是;滿堂驚艷三千客,一刀霜寒四十年。
《獨臂刀》是張徹的成名作,在香港影史上首創百萬票房,首創用手提攝影機拍攝的先例。其動作的節奏感與美感,處理暴力的手法,也都是後世談論不休的話題。據說昆汀.塔倫蒂諾因為喜歡片中獨特的節奏感與故事的張力,很想重拍《獨臂刀》。其實他應該在《殺死比爾》中早已致敬過,比方說烏瑪.瑟曼一刀削掉劉玉玲天靈蓋的那一幕,就很有此片里王羽在酒肆打鬥時同樣動作的風范。
之所以講《獨臂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因為此片一出居然可以扭轉乾坤。原來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影壇陰盛陽衰,以女星擔綱的言情文藝(加歌唱)片最受歡迎,反而男演員的地位一直不高。即便是1966年的《大醉俠》,一舉成名、當紅得令的亦是扮演女俠"金燕子"的鄭佩佩,而非"大醉俠"岳華。直至1967年的《獨臂刀》上映後,冷竣落寞的陽剛男主角王羽成為觀眾心目中的新偶像,不僅一掃香江銀幕的陰柔之氣,更成功令男性陽剛武俠片取代言情文藝片,成為港台影壇的絕對主流。
作為陽剛武俠片的開創者,張徹早在台北《聯合晚報》的"沉思隨筆"專欄里便提出"挽救中國電影應以陽剛破陰柔"的理論主張,他亦是這一理論的最有力實踐者,他在邵氏拍電影二十餘年間,帶出王羽、羅烈、姜大衛、狄龍、陳觀泰、傅聲、戚冠軍、李修賢等大批成為當紅明星的契仔弟子,他們亦是香港武俠功夫片的骨幹力量。另外,張徹又與許多新銳導演有過合作,包括鮑學禮、桂治洪等,同時提攜午馬、吳宇森等幕後新人,將他自《獨臂刀》始創立的陽剛武俠、暴力美學發揚光大,對後世影響尤為廣泛。
而今,王羽、袁和平甚至於美國的昆汀·塔倫蒂諾都有計畫重拍《獨臂刀》,如若拍成,未必不會是佳作,但時下觀眾無論怎樣喜歡那些重拍之作,也不能取代《獨臂刀》在華語武俠電影史的至尊地位,因為,經典就是經典!
影片借用金庸《神鵰俠侶》中楊過斷臂的創意,張徹將西部英雄的心理安排進方剛這個角色中,田園生活和江湖的腥風血雨成了方剛的道德困境,"歸隱山野"類似"大俠完成"的象徵--像所有的西部英雄,完成救贖後選擇離去,因為他代表了殺戮,當他位於此地,未來必將腥風血雨,只有完成對自己的驅趕,和平才會降臨。在方剛身上,有西部英雄的悲情,也有中國傳統男兒的俠義豪情,可以說,這部電影是最貫徹"俠之精神"的武俠片。張徹的陽剛美學在《獨臂刀》中成型,給人酣暢淋漓之感,開啟了香港武俠電影的新紀元。(中國社會科學網評)
該片除豐富的鏡頭感外,更將傳統中國的尚武俠義精神賦予現代的生命力,還把現代青年的反叛形象投射在古之俠者身上,與時代毫不脫節。(1905電影網評)
Ⅱ 風雲第一刀演員表
如下:
1、傅紅雪演員朱一龍
魔教大公主花白鳳的養子。從小被灌輸仇恨,在他的世界中,復仇成為了他人生的全部意義。唯一的夥伴就是那把形影不離身的黑刀。他說話很少,這個如同死神的男人,骨子裡卻極為單純,內心深處渴望著被人安撫,也渴望著愛情。
Ⅲ 誰知道古龍和金庸的作品名 誰說的多20分給誰
古龍作品創作年表
書 名 年 份 出版者 備 注
蒼穹神劍 1960 第一處女作
月異星邪 1960 第一
劍氣書香 1960 真善美 後半部由墨餘生代筆
湘妃劍 1960 又稱《金劍殘骨令》
劍毒梅香 1960 清 華 大部分由上官鼎代筆
孤星傳 1960 真善美
失魂引 1961 明 祥
游俠錄 1961 海 光
護花鈴 1962 春 秋 又稱《諸神島》
彩環曲 1962
殘金缺玉 1962 華 源
飄香劍雨 1963
劍玄錄 1963 清 華
劍客行 1963 明 祥
浣花洗劍錄 1964 真善美 1976年修訂,出漢麟版,改名《浣花洗劍》
情人箭 1964 1976年修訂,出漢麟版,改名《怒劍》
大旗英雄傳 1965 1976年修訂,出漢麟版,改各《鐵血大旗》
武林外史 1965 春 秋
名劍風流 1966 結尾部分由喬奇代筆
絕代雙驕 1967
鐵血傳奇 1968 真善美 又稱《楚留香傳奇》。分為:
《血海風香》、《大沙漠》、《畫眉鳥》三部
風雲第一刀 1970 春秋 又名《多情劍容無情劍》分為:
《風雲第一刀》、《鐵膽大俠魂》兩部
鬼戀俠情 1970 《楚留香傳奇》續集,又名《借屍還魂》
蝙蝠傳奇 1971 《楚留香傳奇》續集
歡樂英雄 1971
大人物 1971
桃花傳奇 1972 《楚留香傳奇》續集
蕭十一郎 1973 漢麟 由電影劇本改寫成書
流星·蝴蝶·劍 1973 桂冠
九月鷹飛 1974 春秋 《風雲第一刀》後傳
①長生劍 1974 漢麟 《七種武器》系列
(僅完成六種,「拳頭」並非一種武器)
②碧玉刀 1974
③孔雀翎 1974
④多情環 1974
⑤霸王槍 1975
⑥離別鉤 1978 春秋
①陸小風傳奇 1976 《陸小鳳》系列
②綉花大盜 1976
③決戰前後 1976
④銀鉤賭坊 1977
⑤幽靈山莊 1977
⑥鳳舞九天 1978
天涯·明月·刀 1975 漢麟
絕不低頭 1975 唯一的一部動作小說
七殺手 1975
劍·花·煙雨江南 1975
三少爺的劍 1975 桂冠 《江湖人》系列之一
火並蕭十一郎 1976 漢麟 《蕭十一郎》後傳
拳頭 1976 南琪 又稱《憤怒的小馬》,曾被誤收入《七種武器》
邊城浪子 1976 漢麟 《天涯·明月·刀》後傳
血鸚鵡 1976 《驚魂六記》之一
白玉老虎 1976 桂冠
大地飛鷹 1976 南琪
圓月彎刀 1977 漢麟 大部分由司馬紫煙代筆
飛刀·又見飛刀 1977
碧血洗銀槍 1977 桂冠
新月傳奇 1978 漢麟 《楚留香傳奇》續集
英雄無淚 1978
七星龍王 1978 春秋
午夜蘭花 1979 漢麟 《楚留香傳奇》續集
風鈴中的刀聲 1980 萬盛 結尾由於東接代筆
劍神一笑 1981 《陸小鳳》系列
白玉雕龍 1981 《白玉老虎》後傳,大部分由申碎梅代筆
怒劍狂花 1982 大部分由丁情代筆
那一劍的風情 1982 大部分由丁情代筆
邊城刀聲 1983 大部分由丁情代筆
獵鷹·賭局 1984 最後遺作,短篇
動作小說《槍手·手槍》署名古龍,實為於東樓作。1 關於《射鵰英雄傳》
最新修訂版《射鵰英雄傳》中洪七公傳降龍十八掌於郭靖時增加的一段:
這降龍十八掌可說是外門武功的顛峰絕詣,當真是無堅不摧,無固不破。雖招數有限,但每一招均有極大威力。北宋年間,丐幫幫主蕭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極少有人能擋住他的三招兩式,氣概當世,群雄束手。當時共有降龍廿八掌,後經蕭峰和他義弟虛竹刪繁就簡,取精用宏,改為降龍十八掌,掌力更厚。這掌法傳到洪七公手上,在華山絕頂上與王重陽、黃葯師等論劍時施展出來,王重陽等盡皆稱道。
順應歷史與地理,改動了某些情節和細節之處。一般來說,武俠小說只求熱鬧好看,是否和史實有出入本不應苛求。但金庸對歷史研究頗深,也頗執著,因此在修訂時對此著力不少。如將「呂文煥守襄陽」一節,改為「李全、楊妙真夫婦領「忠義軍」守青州」,以符史實;全書所涉及的地理名稱、行政區域劃分,完全依照宋元時代有關文獻所載,一一對應更改,體現了作者治學態度的嚴謹。
情節安排更加合理、緊湊,前後照應更明顯。尤其是「江南五怪之死」這一事件,從桃花島發現五怪屍體,到鐵槍廟中黃蓉剖析事因,前果後因,設疑解疑,環環相扣,合情合理,無絲毫破綻漏洞,如讀一篇精彩的推理小說,引人入勝。
對一些細節問題以及讀者指出的一些紕漏,作者也作了修改更正。如人物年齡問題,修訂版為此特別編制了人物年齡表格,將主、次要人物的年齡按情節的發展一一計算,並在相應情節中體現,舊版中類似「黃蓉年紀比郭靖大」這種不合情理的推算結果自然也得到了更正;再如,有讀者提出疑問:陳玄風如何能將一部洋洋萬言的九陰真經刺在自己不足一平方的胸膛?若非他有「非常廣闊的胸襟」,這一點實難想像。修訂版刪除了陳玄風「刺經於胸」這一情節,改為「黑風雙煞盜得九陰真經後共同修煉經中武功,共求進步。陳玄風臨死前將真經下卷抄本塞在妻子懷里」。這一改動除避免了前述邏輯性錯誤外,更體現了黑風雙煞夫妻情深,弱化了二人的殘忍冷酷形象。最後一點:關於黃葯師使師徒戀的情節,具體請參考黃玉郎的漫畫《射鵰英雄傳》(目前連載中。。)。
2 關於《倚天屠龍記》
金庸的《倚天屠龍記》終於完成修改,新版本近日在台北國際書展首賣之後,月底正式上市。與先前的版本相比,科學上的破綻改正了,兵法秘籍的藏匿處變更為島上,而非藏在倚天劍、屠龍刀當中;在結局的地方男主角張無忌的感情世界也擁有更多、更豐富的選擇,作家明講一男四女皆有可能。該套叢書的副主編鄭祥琳說,金庸認為這個結局更貼近男主角張無忌的個性,也就是只記得人家對他的好處,而且越想越好,自然而然原諒了別人的過失。因此金庸在書尾添加了近千字,重新勾勒張無忌、周芷若、趙敏、殷離、小昭總共五人之間的未來發展可能性。簡單地說,書中表示「這四個姑娘,每個人都是很好很好的…」。較早的版本結局是張無忌對周芷若有個承諾,但寫作者未向讀者言明該承諾之內容。新版則是周芷若明確要求張無忌不得與趙敏拜堂成親。因為昔時在濠州,趙敏曾以搶婚阻止了周芷若、張無忌的結合,所以周芷若在書末回敬以同樣條件。嘴硬的張無忌說自己會和趙敏在蒙古天天形影不離,生娃娃作夫妻,只差沒有拜堂成親。但周芷若對自己很有信心,也對張無忌的「變」很能掌握,她告訴張無忌:「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只會想著我,就只不捨得我。」若再加上小昭自波斯去信張無忌說自己願意重新當張無忌的小丫頭,以及張無忌認為可從西域找回殷離等新的變更,新版《倚天屠龍記》的結局是張無忌有更多選擇,四位美女都是合格候選人。不過,金庸在書中的後記指出,周芷若對張無忌說的「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只會想著我」等語,是年輕的小弟弟、小妹妹所不能參透之感情,因此金庸反對十三、四歲的小妹妹們寫小說。另外,早先的版本安排兵法秘籍藏在倚天劍、屠龍刀之中。但早有讀者對此表示不同見解,指出在鑄刀的高溫錘煉中,布、紙、竹等柔軟物品似乎難以維持完整,刀劍藏兵符有其科學上之不可能性。金庸於是代替以「刀劍中暗藏玄鐵片」,把以前楊過用的玄鐵劍打成玄鐵片,上面記載兵法秘籍放在桃花島。再經過峨嵋派女掌門人周芷若的努力,秘密就重見天日了。
3 關於《神鵰》
新版《神鵰俠侶》對楊過與小龍女之間的一些重要情感戲作了比較大的修改。舊版中,楊過與小龍女在古墓的生活始終「守之以禮」。新版里,金庸安排楊過在夢中練捕麻雀、蝴蝶,楊過手中抓到一隻蝴蝶後猛然驚醒,發現握的竟是小龍女的玉足。這是兩個人「第一次親密接觸」。這之後是「玉女心經」一章。金庸新創一招「亭亭如蓋」,安排楊過練習時,雙手緊緊抱住小龍女,看到小龍女嬌艷欲滴的櫻唇,忍不住低頭欲吻。
再其後是楊過與小龍女在英雄大會久別重逢的那一段,金庸在舊版中只形容兩人坐在台下「喁喁細語」,新版中則仔細描述「你一天想我幾次」的細語內容。
除此之外,舊版中楊過對妙齡美女皆嬉皮笑臉,惟獨對程英敬重有加。但在新版里他對程英也恢復「浪子」本性,而「老成持重」的程英表面生氣,卻是暗喜不已。至於郭芙對楊過若有似無的情愫,新版中保持原狀,還是點到為止。
除了對楊過與小龍女的情感調子作了方向性的調整,金庸還增補了許多「節外生枝」的情節。例如,增補了李莫愁對小龍女說出當年陸展元如何拋棄她的言語。增補解釋了郭靖與黃蓉夫婦何以對穆念慈母子不聞不問、何以對投入全真教的楊過不聞不問。將尹志平一化為二,玷污小龍女的角色改為虛構人物「甄志丙」。在這些增補和改動的情節中,對郭襄的改動最令金庸迷感到意外和震動。
金庸先是增補了郭襄與金輪法王之間的互動:如在蒙古軍中,法王對之疼愛有加;郭襄也正式拜法王為師,學習瑜伽密乘;法王見郭襄跳崖,傷心落淚;法王本不忍將郭襄綁赴高台,最終捨命救了郭襄,等等。
其後,金庸重點增補郭襄對楊過的感情心理描述,並明確細膩著墨於郭襄愛慕楊過,增補了郭襄內心盼望自己是「大龍女」,能早小龍女一步先遇到楊過的內心獨白。
4 關於《天龍八部》
預定年底出版的「天龍八部」變動最大,舊版中「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幸福日子」的段譽與王語嫣,新版中卻是勞燕分飛。
舊版中的段譽,先看到無量山山洞裡的「神仙姐姐」玉像驚為天人,接著看到長相酷似玉像的王語嫣而一見鍾情。而自幼痴戀表哥慕容復的王語嫣,也是對慕容復死心後再移情段譽。因此過去便有許多金迷認為,段譽愛上的是王語嫣的容貌,王語嫣也只是把段譽當「備胎」。
金庸坦言「不喜歡王語嫣」,所以在新版乾脆讓她變成一個為了永保「神仙容貌」,而跟丁春秋修習駐顏術的愛美女子。為了讓劇情更合理,金庸甚至把王語嫣的外公,從無崖子改成丁春秋。丁春秋喜歡的人據說是天山童姥或李秋水!
舊版結尾是段譽與王語嫣攜手回皇宮,途中遇到發瘋的慕容復;新版則加上「王子與公主在皇宮中的生活」。在皇宮中的王語嫣擔心年華老去,老是問段譽「我是不是跟以前一樣美,立不立我為妃」,碎碎念到讓段譽心生厭煩。後來王語嫣決定跟丁春秋修習駐顏術,卻不幸失敗。雖然段譽念在舊情請她回宮,「美貌打了個折扣」的王語嫣卻拒絕了,暗示她會回到半瘋狂的慕容復身邊。
而放在山洞中令段譽痴狂的神仙姐姐玉像,金庸也提到將讓它「隨時間毀敗」,符合新版中「美貌不長久」的人生哲理。
難道段譽就此孤獨一生?段譽迷放心,金庸對他可厚愛得很,安排了「八個妹妹」陪伴他。金庸讓虛竹因為「搶了西夏公主而不好意思」,便把梅蘭竹菊連同西夏公主的婢女一並送給段譽。而木婉清、鍾靈也住到皇宮中,加上和段譽結下「搖船情」的阿碧,八名美女陪著段譽住在皇宮里。
金庸形容段譽和八名女子的關系是「介於情人和妹妹之間」。不過,正史中段譽確有其人,有一名王子,最後遵循大理段氏的傳統出家。所以,新版「天龍八部」的段譽,也「尊重史實」生了一個孩子,但不寫明母親是誰。最後段譽揮別「妹妹們」出家,頗有賈寶玉的味道。
5 關於《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 陳家洛更郁悶
新增結尾「魂歸何處」:陳家洛在香香公主死後悲痛自責,不能自已,霍青桐深為憂慮,托阿凡提前往勸導,並稱如他自殺,自己也將隨他同赴九泉;陳家洛與香香公主在冥冥中相會。
6 關於《碧血劍》
新修版「碧血劍」一改情、一增史,情的部分,一向正直老實、兒女情長的袁承志,大改2版中對阿九隱晦不明的態度,自誤闖阿九寢宮一段,再無法持之以禮,而與阿九同床共衾。「兩人肌膚相貼,心魂俱醉……承志湊過臉去,吻她嘴唇,阿九湊嘴還吻,身子發熱,雙手抱得他更緊了。」一邊抱著軟玉溫香的阿九公主,袁承志一面尋思著「剛與宛兒在床底下偎倚」對書中3女均流露好感。
新版中,袁承志對阿九的情意顯然更勝青青,與玉真子比武一段,本應專心比武的他,卻琢磨著「我識得青弟在先,原不該移情別戀,可是一見阿九之後,我這顆心就轉到這小妹妹身上了,整日總是想著她多,想著青弟少。」青青看在眼裡,氣憤得跳下懸崖,雖被大樹勾住保住性命,也已是雙腿摔斷。阿九隻好隨木桑遠赴藏邊學武,臨走再三交待:「我等你3年,你不來我就落發做尼姑……。」袁承志滿心承諾:「妹子,不到1年我就來啦!見不到你,我會死的。」
新版中當上「金蛇王」,為幫闖軍受傷的袁承志,最後在青青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康復,為不辜負青青,他決心背叛自己與阿九,這樣的結局,也註定了阿九成為「鹿鼎記」里的「九難尼姑」。
7 其他部分
俠客行部份:修改了長樂幫原幫主的綽號、侍劍沒死,只被點穴、紫煙島上石破天與阿綉多了些打情罵俏
連城訣部份:大寶藏與吳六奇的關系,算是說明了本書的年代背景,最後一段有修改:空心菜說了一段話,水笙更強烈地渴望見到狄。
《飛狐外傳》一書補《雪山飛狐》之不足,寫胡斐這個人的成長過程,在《外傳》中,較受牽制。但胡斐遇到無塵道長,快刀斗快劍這一大段,是頗令人眉飛色舞的情節。《外傳》的旁枝也相當精采紛呈。「紅花會」中的人物,在《外傳》中出場不多,但是卻光芒萬丈。 還提到小胡的兩位前女友:一個為他掛了;一個和袁一樣出家!
對於《笑傲江湖》、《鹿鼎記》兩部基本沒動什麼,只是加了些劇情。韋小寶馬上要衰了,但好象七個老婆還在:)。
Ⅳ 小李飛刀與風雲第一刀的問題
小說原著叫多情劍客無情劍或者風雲第一刀。
後來又創造了一系列小說:
《小李飛刀》系列五部小說
多情劍客無情劍
邊城浪子
九月鷹飛
天涯明月刀
飛刀又見飛刀
小李飛刀拍了很多電視
小李飛刀的電視都是亂改。
也有兩部比較符合原著的。
一部是香港拍的,1978年,朱江主演
一部是大陸拍的,1993年,於健主演
你說的那部電視好像是焦恩俊演的,貌似劇情和原著相差十萬八千里。
Ⅳ 電影風雲第一刀林素扮演者
彭靜。
林素扮演者是彭靜,《風雲第一刀》2017年在大陸發行。
由楊竣羽,彭靜,主演,時長為120分鍾。
Ⅵ 邵氏電影有那些
http://..com/question/32320799.html?fr=qrl 太多字了。你自己看吧
Ⅶ 尋求老版小李飛刀電視劇
(一)六十年代末期,台灣閩南語版歌仔戲,中國電視史上第一代《小李飛刀》,張宗榮飾李尋歡,谷音飾林詩音,錢多多飾龍嘯雲。
(二)1977邵氏電影《多情劍客無情劍》導演:楚原。狄龍飾李尋歡,爾冬升飾阿飛,余安安飾林詩音,井莉飾林仙兒,岳華飾龍嘯雲,元華飾游龍生,谷峰飾趙正義,徐少強飾鐵笛先生。
(三)1978TVB劇集《小李飛刀》導演:王天林,杜琪峰。朱江飾李尋歡,黃元申飾阿飛,黃杏秀飾林仙兒,李琳琳飾林詩音,高妙思飾孫小紅,吳孟達飾孫達,秦煌,江濤飾龍嘯雲,關海山飾鐵笛先生。
(四)1978TVB劇集《魔劍俠情》導演:王天林,杜琪峰,朱江飾李尋歡,黃元申飾阿飛,黃杏秀飾林仙兒,溫柳媚飾林詩音,歐陽佩珊飾孫小紅,陳復生飾鈴鈴,徐桂香飾藍羯子,張沖飾上官金虹,黃允財飾上官飛。
(五)1978台灣台視劇集《英雄本無淚》改編自[小李飛刀],游天龍飾上官飛刀〔原著原名:李尋歡〕,李崗飾阿飛,燕南希飾林仙兒,尹寶蓮飾林詩音,仇政飾孫小紅,武家麟飾龍嘯雲。
(六)1981邵氏電影《魔劍俠情》改編自[多情劍客無情劍];導演:楚原,狄龍飾李尋歡,爾東升飾阿飛,井莉飾林詩音,楚湘雲飾林仙兒,惠英紅飾孫小紅,傅聲飾荊無命,劉永飾郭嵩陽,岳華飾呂鳳先,谷峰飾上官金虹,顧冠忠飾上官飛,元華。
(七)1982台灣華視《小李飛刀》導演:陳烈,衛子雲,衛子雲飾李尋歡,龍傳人飾阿飛,谷音飾林詩音,廖麗君飾林仙兒,周雅芳飾孫小紅,陳小慧飾鈴鈴,張復健飾上官金虹,常楓飾孫老先生,張振寰飾荊無命,楊雄飾鐵傳甲。
(八)1984台灣電影《小李飛刀》導演:午馬,凌雲飾李尋歡,李修賢飾阿飛,陸小芬飾林詩音,張玲飾孫小紅,樊梅生飾鐵傳甲
(九)1993香港電影《戰神傳說》,改編自[多情劍客無情劍],導演:洪金寶,劉德華飾阿飛,鍾鎮濤飾燕十三〔原著原名李尋歡〕,張曼玉飾魔仙兒,梅艷芳飾月牙兒〔原著原名林詩音〕,王宵飾演十四太子,張翼飾蘭陵君,這個版本主要是拍"阿飛與林仙兒的故事為主線"。
(十)1993內地第一部古龍劇集《多情劍客無情劍》導演:李健,高傑,何中華,於健飾李尋歡,安怡飾阿飛,趙晨虹飾林詩音,鄧曉鷗飾林仙兒,張劍飾孫小紅,郝金燕飾鈴鈴,郭楓飾龍嘯雲,康威飾龍小雲,何中華飾荊無命,張繼波飾鐵傳甲。
(十一)1994TVB劇集《小李飛刀》導演:李元科,羅強,關禮傑飾李尋歡,錢嘉樂飾阿飛,傅明憲飾林仙兒,關寶慧飾林詩音,黃小燕飾孫小紅,亦羚飾布公主,陳捷文飾龍嘯雲,鄧兆尊飾龍小雲,陳嘉輝飾智祥,沈威飾鬼域姥姥,王龍威飾梅花盜。
(十二)1995香港亞視劇集《賭王天尊》改編自[多情劍客無情劍],任達華飾程逸風[李尋歡],飾小江[阿飛],湯鎮業飾易天揚[龍嘯雲],萬綺雯飾郭靜蓉[林詩音],伍詠薇飾凌麗[林仙兒],劉錦玲飾阮少芬[孫曉紅].高雄飾蔣權[上官金虹],江華飾方俊[荊無命],甄志強飾蔣偉[上官飛],黃允財飾判官宋謙[百曉生],賭場版小李飛刀-賭王天尊,劇情真的基本一樣。
(十三)1998廣東強視劇集《小李飛刀》導演:魯曉威,袁和平,焦恩俊飾李尋歡,吳京飾阿飛,蕭薔飾林詩音,鄭佳欣飾林仙兒,賈靜雯飾孫小紅,俞飛鴻飾楊艷,范冰冰飾杏兒,呂盈瑩飾江南月,高雄飾上官金虹,任泉飾上官飛,林立洋飾龍嘯雲,張辰飾龍小雲。
(十四)2000香港電影《小李飛刀之飛刀外傳》導演:林慶隆,王傑飾李尋歡,千葉真一「日本」飾李元霸,黎姿飾雪兒,羅鍾夏「韓國」飾朝鮮金霧寒,李禺炫「韓國」飾東洋劍客。
(十五)2002廣東強視《小李飛刀之飛刀問情》導演:魯曉威,焦恩俊飾李尋歡,修慶飾關天翔,袁偉傑飾龍小雲,朱鐵飾,張延飾林詩音,牛莉飾江憐月,劉園媛飾江鈴鈴,金巧巧飾唐蜜,楊欣飾蘇小紅/蘇小花,林立洋飾龍嘯雲。
(十六)2005香港槍戰電影《刀客》,又名[05現代版小李飛刀],關禮傑飾李飛〔原著的李尋歡〕,魏駿傑飾陳建明〔原著的龍嘯雲〕,雷宇揚等!
(十七)2007邵氏和內地合作版劇集《小李飛刀》導演:梁耀明,黃子騰飾李尋歡,陳曦飾林詩音,黃敏燁飾林仙兒,張瑞拉飾孫小紅,徐少強飾上官金虹,[小李飛刀]的重拍的意義,而今年又恰逢邵氏靈魂人物邵逸夫百歲誕辰,開拍經典邵氏作品也是專程為他賀壽的獻禮。
Ⅷ 電影風雲第一刀靈素扮演者
彭靜。
根據查閱風雲第一刀的公開資料顯示,靈素的扮演者是彭靜。
彭靜,1989年8月13日出生於四川成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平面模特。
Ⅸ 英雄末路 美人遲暮的出處
出自古龍的武俠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
他在這部小說中寫道:「美人遲暮,英雄末路,都是世上最無可奈何的悲哀。這種悲哀最令人同情,也最令人惋惜。」
英雄末路,意思是英雄到了無路可走地步。形容有本領的人到了無路可走、一籌莫展的地步。
美人遲暮,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出自戰國屈原的《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譯文:想到草木不斷地在飄零凋謝,不禁擔憂美人也會日益衰老。光陰如梭,美人的青春就像日益飄零的草木。
(9)電影風雲第一刀演員表擴展閱讀
《多情劍客無情劍》是古龍中期作品,為其著名重要代表作,原名《風雲第一刀》,是「小李飛刀」系列的第一部。
全書包括1968年至1969年於武俠世界連載的《風雲第一刀》與1969年至1970年於武俠春秋連載的《鐵膽大俠魂》,而春秋出版社則並為一部《多情劍客無情劍》。另上海學林出版又改回原名《風雲第一刀》,並且宣稱是初名。
小說曾被改編為電視劇和《多情劍客無情劍》系列(後者包括電影)。後來亦有以「小李飛刀」(實整篇《多情劍客無情劍》)為名的漫畫和電玩。
小說以「小李探花」李尋歡與「飛劍客」阿飛的故事為主線。
Ⅹ 風雲第一刀票房
百萬。《風雲第一刀》是導演張磊,編劇王燕、陳璐莎,主演楊竣羽,彭靜的古裝電影。該電影票房以突破百萬。票房是指公開出售電影或劇院門票的地方,現特指電影或戲劇的商業銷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