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評書演員劉蘭芳電影

評書演員劉蘭芳電影

發布時間:2023-02-13 15:56:52

Ⅰ 劉蘭芳的評書有哪些

評書家劉蘭芳講過評書。

1972年至1976年在鞍山電台播講《海島女民兵》《閃閃的紅星》等6部新書。

1979年與丈夫王印權合作整理編寫評書《岳飛傳》,全國100餘家電台廣播轟動全國,波及海外。
而後又整理改編廣播了評書《楊家將》《包公巧斷螃蟹三》《三打烏龍鎮》《白牡丹行動》《趙匡胤演義》《劉金定大戰南唐》《小將岳雲》等。

1988年,劉蘭芳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表演評書《評書貫口》。

劉蘭芳,1944年生於遼寧省遼陽市,隨母姓。六歲學唱東北大鼓,後拜師學說評書。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1979年開始,先後有百餘家電台播出她播講的長篇評書《岳飛傳》,轟動全國,影響海外。後又編寫播出《楊家將》《紅樓夢》等30多部評書,多次獲國家級文藝大獎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Ⅱ 急求影象版戲曲段子、評書等下載地址。

評書
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評書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說書品種,大約形成於清代初期。許多渠道的資料證明,評書雖然是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但其藝人來源卻多為「唱曲」的轉行。相傳形成於北京的評書藝術,其第一代藝人王鴻興,原來就是表演一種叫做「弦子書」的「說唱」藝人;至20世紀初葉,又有許多北方鄉村表演「西河大鼓」和「東北大鼓」的「說唱」藝人進入城市後,紛紛改說評書。這是中國曲藝藝術在流變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評書的表演形式,早期為一人坐於桌子後面,以摺扇和醒木(一種方寸大小,可敲擊桌面的木塊。常在開始表演或中間停歇的當口使用,作為提醒聽眾安靜或警示聽眾注意力,以加強表演效果,故名)為道具,身著傳統長衫,說演講評故事。發展至20世紀中葉,多為不用桌椅及摺扇、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說演,衣著也不固定為專穿長衫。 評書用北方語音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調的普通話語說演。中國華北和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均見流行。因使用口頭語言說演,所以在語言運用上,以第三人稱的敘述和介紹為主。並在藝術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獨有的程式與規范。比如傳統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場詩」,或說段小故事,然後進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時,以敘述故事並講評故事中的人情事理為主,如果介紹新出現的人物,就要說「開臉兒」,即將人物的來歷、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徵作一描述或交代;講述故事的場景,稱作「擺砌末」;而如果贊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風景名勝,又往往會念誦大段落對偶句式的駢體韻文,稱作「賦贊」,富有音樂性和語言的美感;說演到緊要處或精彩處,常常又會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強化說演效果。在故事的說演上,為了吸引聽眾,把製造懸念,以及使用「關子」和「扣子」作為根本的結構手法。從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絕、頭頭是道而又環環相扣,引人入勝。表演者要做到這些很不容易,須具備多方面的素養,好比一首《西江月》詞所說的那樣:「世間生意甚多,惟有說書難習。評敘說表非容易,千言萬語須記。一要聲音洪亮,二要頓挫遲疾。裝文裝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戲

評書的節目以長篇大書為主,所說演的內容多為歷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戰和俠義故事。後來到了20世紀中葉也有篇幅較小的中篇書和適於晚會組台演出的短篇書,但長篇大書仍為其主流。

評書,也叫評詞,流行於華北、東北、西北一帶。在江南則稱為評話。它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人說書。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口頭文學。戰國時,諸子百家游說諸侯,經常旁徵博引,用故事做比喻,後來形成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象"怒發沖冠"、"刻舟求劍"、"濫竽充數"等,實際上這就是早期的評書。在北京流行的評書,相傳是明末清初江南說書藝人柳敬亭(1587~1668)來北京時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清代北京鼓曲藝人王鴻興去江南獻藝時,拜柳敬亭為師,回京後改說評書,並於雍正十三年(1735)在掌儀司立案授徒,流傳到現在的。

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的評書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說書品種,大約形成於清代初期。許多渠道的資料證明,評書雖然是口頭講說的表演形式,但其藝人來源卻多為「唱曲」的轉行。相傳形成於北京的評書藝術,其第一代藝人王鴻興,原來就是表演一種叫做「弦子書」的「說唱」藝人;至20世紀初葉,又有許多北方鄉村表演「西河大鼓」和「東北大鼓」的「說唱」藝人進入城市後,紛紛改說評書。這是中國曲藝藝術在流變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評書已有十代演員。其中最負盛名的有:"評書大王"雙厚坪(第六代),"凈街王"王傑魁(第八代),評書藝術家連闊如(第九代),評書演員劉蘭芳(第十代)。他們都擅說冠笏袍服、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解放以來,在編演新書方面有成就的演員有袁闊成、田連元、李慶良、田占義等。

評書的特色

評書用北方語音為基礎,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調的普通話語說演。中國華北和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均見流行。因使用口頭語言說演,所以在語言運用上,以第三人稱的敘述和介紹為主。並在藝術上形成了一套自身獨有的程式與規范。比如傳統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場詩」,或說段小故事,然後進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時,以敘述故事並講評故事中的人情事理為主,如果介紹新出現的人物,就要說「開臉兒」,即將人物的來歷、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徵作一描述或交代;講述故事的場景,稱作「擺砌末」;而如果贊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風景名勝,又往往會念誦大段落對偶句式的駢體韻文,稱作「賦贊」,富有音樂性和語言的美感;說演到緊要處或精彩處,常常又會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強化說演效果。在故事的說演上,為了吸引聽眾,把製造懸念,以及使用「關子」和「扣子」作為根本的結構手法。從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絕、頭頭是道而又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表演者要做到這些很不容易,須具備多方面的素養,好比一首《西江月》詞所說的那樣:「世間生意甚多,惟有說書難習。評敘說表非容易,千言萬語須記。一要聲音洪亮,二要頓挫遲疾。裝文裝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戲。」 評書的節目以長篇大書為主,所說演的內容多為歷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戰和俠義故事。後來到了20世紀中葉也有篇幅較小的中篇書和適於晚會組台演出的短篇書,但長篇大書仍為其主流。

現在流傳下來的傳統評書,都具有民間口頭文學的特徵。它匯集了人民群眾的智慧,既是歷代評書藝人的心血結晶,也是群眾性的藝術創作成果。它通過"冊子"(一部書的詳細提綱,也稱"梁子")和口傳心授方法流傳下來。 不同流派、不同演員對一部書的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尤其在"評議"方面,因人而異,具有很大的可變性。評書藝人既是演員又是作者,他們的表演過程,往往就是精心構思和不斷創作的過程。這正是口頭文學的特點。

傳統評書的種類和書目

傳統評書書目共分四類,二十九部書。

(1) 長槍袍帶書(十三部):封神榜 西漢演義 東漢演義 三國演義 列國演義 隋唐傳 薛家將 五代殘唐楊家將 十粒金丹 精忠說岳 明英烈 明清演義

(2)短打公案書(十三部): 粉妝樓 大宋八義 宏碧緣 明清八義 永慶昇平 三俠劍 彭公案 施公案 於公案 包公案 小五義 水滸傳 兒女英雄傳

(3)神怪書(二部): 濟公傳 西遊記

(4)狐鬼書(一部): 聊齋 這二十九部書大多是金戈鐵馬,英雄俠士的戰斗故事。除《聊齋》外,很少有講愛情故事的。無"淑女才子之相逢,春花秋月之柔情",也是傳統評書的一大特色。

評書的語言

評書的腳本必須案頭能閱讀,場上能表演,語言口語化,既生動又形象。這樣,說起來才能娓娓動聽,引入入勝。語言上要避免訛音、錯覺或含混不清。 例如,小說中常稱貪吃的饞人是"饕餮客",評書中也照這樣說,很多人會聽不懂。如果說這個人是"饞鬼",又不夠形象。其實傳統評書里早已有了示範。象《野豬林》中描寫兩個公差貪吃的丑態是這樣的: 他倆舉起了迎風的膀子,旋風的筷子,托住了大牙,墊住了底氣,抽開了肚子頭兒,甩開了腮幫子,吃的雞犬傷心,貓狗落淚。這段描寫形象生動,使人發笑。用演員們的話說,這是"立起來的語言"。

評書的人物

評書刻畫人物講究"開臉兒"。在編寫新書時,得根據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思想面貌,勾畫出他們的相貌特徵和氣質風度,再給他們配上符合身份的服飾。這樣,聽眾聽了就會在頭腦中樹立起有聲有色的人物形象。 評書演員袁闊成編演的《許雲峰赴宴》,對許雲峰這個正面人物是這樣"開臉兒"的: 只見他揚起頭……重眉大眼,連鬢胡須,藍布大褂,樸素大方,從從容容走進大廳。 按照這個"開臉兒"的設計,表演者又採用了電影中特寫鏡頭的表現手法,思想集中,心氣沉著。摹擬人物時,臉上嚴肅而自然,不單單是摹仿外形動作。《許雲峰赴宴》反映了敵我之間復雜的斗爭。評書一開頭三言兩語交代了時代背景和環境特點,埋下敵特設宴的陰謀企圖。待許雲峰一出現,一場泰山矗立頑石間的尖銳斗爭正式展開。這段書通過徐鵬飛伸出手來假意逢迎,許雲峰沒予理睬,記者瑪麗沒有拍成碰杯鏡頭,許雲峰義正辭嚴斥責敵人,馬處長嚇得變顏變色,許雲峰掀倒餐桌,毛人鳳講話時,電廠工人罷工,屋裡一片漆黑等情節,從正面和側面,形象地表現了無產階級戰士許雲峰的英雄氣慨和敵人黔驢技窮的狼狽丑態。

評書要創造正面人物的英雄形象,使正面人物思想達到一定高度,形象栩栩如生,只靠"開臉兒"還完不成任務。編演者要認識到人物本身的思想深度,採取多種藝術手法才能反映出來。評書的情景 編演評書要向聽眾交待清楚書中人物活動的環境。象門窗位置的高低,室內擺設的多少,以及山、水、河流、城池、要道等,使聽眾在聽人物之間活動的同時,自然聯想到人物所處環境的特色,感到情景交融。

對主要情節要精心設計"擺砌末子",巧妙地把書中需要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形象地擺在觀眾眼前(當然不是什麼都羅列上來),使觀眾感到身臨其境,引起欣賞的興趣。例如四川評書《奪印》寫到爛菜瓜聽說何書記就要到了,心情緊張起來的一段: 爛菜瓜把衣服穿好,下床把鞋子穿起,擦洋火把燈點燃,拿起燈就趕到灶屋頭去煮早飯。忽然聽見有人在拍門: "咚!咚!"爛菜瓜驚驚慌慌地問:"哪……哪個?""大嬸,是我--廣西。""是廣西啥,嘖,嘖,把大嬸嚇你媽一大跳。"爛菜瓜一邊說,一邊把燈擱在桌子上:"廣西,你緊倒站在外頭做啥子?進來嘛!""大嬸,你門撇的梆緊,我咋個進來嘛!""嘿嘿,你這個娃兒才滑稽哩! 門撇的梆緊,你開了就是嘛!""大嬸,你門閂在外頭?""哼!我門閂在外頭,豈不是成了牢門!門閂在里頭嘛!""大嬸,我在外頭,咋個開得到你里頭的門閂呢?""呵,弄了半天,你才是在外頭!" 通過門里門外兩個人對話的細節,真實地寫出爛菜瓜做賊心虛,嚇得連屋門都忘記開的情景。人們聽到這里會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實感。接著又寫陳景宜去開門: 陳景宜口裡罵道:"格老子姓何的還沒有來就把你弄的暈頭轉向了。"一邊罵一邊把門打開:"進來嘛,廣西……人呢?"爛菜瓜說:"你還不是跟我一樣,人家廣西在後檐拍門,你去把前門打開,喊小鬼。" 這就進一步把陳景宜表面鎮靜、心裡驚慌的神情表露無遺。在生活中,屋子有前門和後門,本來是不足為奇的。但在藝術創作中,"門"卻成為真實地描寫兩個反面人物心理活動必不可缺的重要道具了。這就是藝術的真實。

評書的七種筆法

(1)明筆

清清楚楚地敘述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場面、情節。如前面所舉《奪印》開頭的例子,就是明筆。

(2)暗筆

對瑣碎的無關緊要的過程,一筆帶過,避免羅嗦拖沓。例如《夜闖珊瑚潭》有一段:"夏良銀書記根據上級指示,把搞近洋生產的幾個後生組織起來巡邏查夜。"至於怎樣巡邏,出動哪些人,守住哪些路口,都是用暗筆處理的。

(3)伏筆

前面先埋伏一根線,後面就不用贅述了。例如《雙槍老太婆》中,前邊先將老太婆化妝成貴婦人的穿著打扮交代清楚,就給後面偽軍在她面前聲言要抓住老太婆去領重賞,打了伏線。這樣處理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4)驚人筆

把情節安排得很緊張,以增加聽眾欣賞興趣。例如,《赤膽忠心》中,楊作霖深夜藏在唐山市偽商會會長的衣櫃里,敵人幾次搜查來到屋內,都因一些其他原因而始終沒有發現他。

(5)倒插筆

正面敘述的故事中,又倒敘一段另外的故事。例如,《平原槍聲》中剛說到馬英自棗強縣回到蕭家鎮,緊接著就倒敘起馬英的出身、經歷、全家六年前受地主蘇金榮迫害的經過。

(6)補筆

引出一個人物,三言兩語簡單地交代清楚人物的來龍去脈。

(7)掩筆

也叫"扣子"。為了故事緊湊動人,往往將觀眾急於要知道的結果先造成懸念,一直到一個段落結束時,才道出真相。"扣子"應該是隨著故事情節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形成。例如歌頌燒瓷工匠盧純為保護國寶瓷瓶,和反動勢力斗爭終生的中篇評書《寶光》,全書共十六回,寫得跌宕起伏,疏密錯落,藝術感染力較強。在每回結尾都有一個"扣子"。象第四回的結尾是:"……盧純近前一看大吃一驚:啊!王福怎麼死啦?"第十一回的結尾是:"郭老蔫一見盧純不由大叫一聲:'你,你怎麼出來啦?'大總管一聽顏色更變,轉回身來兩隻眼睛死死盯住了盧純。"這種"扣子"通稱"書中扣"。

為了緩沖書中情節的緊張氣氛,有時使用一種綳緊不放、故做輕松的手法,把故事支出去。象《楊家將》中,說到:"皇帝大怒要殺楊六郎,滿朝文武紛紛保本,皇帝就是不準。"這本來是很緊張的情節,但說書人卻有意把這件事擱置不提,反而很風趣的轉到另外一件事上去: 皇帝不準本,滿朝文武面面相覷,突然丞相王袍跪倒丹墀以下:"啟奏萬歲,臣已年過古稀,耳聾眼花,竊位素餐,不能為國效勞,實感寢食不安,請萬歲恩准為臣回鄉務農。" 皇帝心說;我沒准本你就用辭官來將我的軍哪!"好,三日交印,五日騰府,准奏。" "謝萬歲!"王袍下去了。他剛走,"噗通"又跪倒一個人,誰呀?雙天宮寇準:"啟奏萬歲,臣年過五旬,耳聾眼花,竊位素餐,不能為國效勞,實感寢食不安,請萬歲恩准為臣回鄉務農。"皇帝心說,嗯!還是這套:"好,三日交印,五日騰府,准奏。""謝萬歲!"寇準剛走,"噗通"又跪倒一位顏查散:"啟奏萬歲,臣年已三十,耳聾眼花……"

接二連三,聽眾越聽越可笑。但聽眾在歡笑中並未忘記楊六郎到底被殺了沒有。這種手法就叫"綁上蔓兒的扣子"。還有一種層層設置懸念,解完舊扣系新扣的手法叫"連環扣",也是評書中常用的手法。

曲種名家:

袁闊成 陳青遠 單田芳 雙厚坪 王傑魁 陳士和 王少堂 丁正洪 劉傑謙 連闊如 馬增錕 田連元 連麗如 劉蘭芳 田連元 張少佐

代表作品:

《戊戌變法》、《東漢演義》、《薛家將》、《薛剛反唐》、《封神演義》、《水泊梁山》、《長坂雄風》、《金錢鏢》、《三國演義》、《紅岩魂》、《赤膽忠心》、《烈火金剛》、《西楚霸王》、《林海雪原》、《暴風驟雨》
參考資料:http://bk..com/view/71304.htm

Ⅲ 歷史上有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的早年經歷是怎樣的

劉蘭芳老師,有名評書表演藝術家、有名女評書演員、老評書藝術家、說書大師、曲藝名家。

話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內擁有電視機的人家還稱得上是鳳毛麟角,當時最大眾化的娛東方式,還是聽廣播,那個時候劉蘭芳播講的長篇評書《岳飛傳》已經成了很多如今三、四十歲以上的中國聽眾共同的文化記憶,當時,每天中午半個小時的評書連播,成了成千上萬人最大的期待,許多人整天為她所說的岳飛的命運揪心,牽腸掛肚。僅僅一部《岳飛傳》就使得劉蘭芳成了當時家喻戶曉的評書明星。

她曾自言,這個《岳飛傳》也是佔了天時、地利、人和,由於文藝舞台節目特少,《岳飛傳》一播出,應該說全國有了轟動效應,她呢,算借了光,沾了光了。時間回到四十多年前,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的 歷史 翻開了新的一頁,忽如一夜春風來,整個中國的政治氛圍悄然發生著變化。1979年年初,遼寧鞍山人民廣播電台准備恢復停播了十年的傳統評書欄目,一天,電台的領導找到了當時鞍山市曲藝團的演員劉蘭芳,說段傳統書咱們試試行不行,新書挺好了,她說說唄,說什麼呢,有曲藝團的老團長,叫師智富,他過去做圖書館館長,在圖書館的書,都給堆到一塊兒,按那個四舊就不要了,沒燒掉算倖存的,他在廢墟里撿了一本錢彩原著《說岳全傳》,這兒一本錢彩原著你還有用嗎,她就拿來了,她就跟那個台里說,她說咱說《岳飛傳》,因為劉蘭芳她在小的時候說過《岳飛傳》。

《岳飛傳》原名《精忠說岳》,劉蘭芳當初之所以選擇這部大書,其實不單單出於這部書流傳很廣影響較大,更是由於這部書與她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東北人自古就有聽書的習慣,東北人所謂的說大書,一般分為兩種表演形式,一種是連說帶唱的,被稱做大鼓書,另一種則是只說不唱,是謂評書,1944年,劉蘭芳出生在遼陽的一個東北大鼓藝人之家,三、四歲的時候,她就在母親的熏陶下,學會了不少小段兒,上中學的時候,劉蘭芳正式拜師學唱大鼓,15歲便考取了鞍山曲藝團學唱大鼓書,學徒還不到一年,劉蘭芳便稀里糊塗地登台了。

老師有時候感冒了、牙疼了,嗓子不好了,要空,空下來觀眾不就散了嘛,怕觀眾散了怎麼辦,就派三個女孩兒去盯場,一個人說不了一場,三個人,說一個地方就頂給老師「盯地」說《三俠五義》,那陣怎麼說的真不知道,糊了八塗就上台了。劉蘭芳初登舞台的時候,倒是沒有像其他學員那樣膽小、怯場,但是最讓她忐忑不安的就是按照演出時的要求,需要把老師教給她們的平時只夠說上一個小時的大鼓書段子通過即興發揮,在台上唱足兩個半小時。它有個最致命之處就是說,這一篇書它是有扣子的,結構,這個結構到這兒就應該截止了,由於她們不會說,沒有詞兒,不夠,把後邊第二天說的書都說完了,兩天書並一天書說了,有時候三天書並一天書說了,就剛開始的時候,那當然影響觀眾了,觀眾聽得沒意思了,聽的是滋味,聽的是扣子,就是懸念,她們就提前說完了,當她們自己在盯業務的時候,你比如說她在說書,都負擔很重,負擔重在哪呢,上台前害怕,怕沒觀眾,怕觀眾說跑了,怕書不夠說了,怕台上沒有詞兒了,什麼都怕,那陣知道害怕,那陣小的時候還不知道,因為擔心說在台上一站,說今天是一百觀眾,明天有一百零兩個三個,這個還好,說剩九十五個那就上火了,今天走五個明天走五個,過幾天怎麼辦,就是你的書有問題,沒抓住觀眾。好的演員說書,雷動不動,刮風下雨他也不會動的,都能把觀眾抓住,如果說走了個座了第二天不來了,就說明你的書是有問題的,那陣也小還不會編書,在台上如果說剩半個小時,書說完了,但老師講的明白,必須到這畫個休止符,可是你還缺半個小時怎麼辦,在台上就現編,就這個厲害,編來編去,不管你編什麼情節是唱的說的,最後你還得在這是休止符,結束,如果是你往後說了,明天沒觀眾了,不管你有多大本事,說過了明天就不來了,那陣兒睡覺都是飛身上房,滿腦袋拎著刀這兒走那兒走,她的神經衰弱就是那個時期鬧的。說一有業務就睡不好覺。

無論是唱大鼓書還是說評書,師父帶徒弟,大都是口傳心授的方式,所謂書道子,就是一部書的故事梗概,往往是師父言簡意賅地把故事的大意說給徒弟,讓徒弟在這個基礎上,按照一定的套路自由發揮,所以記住書道子,對於說好一部書至關重要,劉蘭芳出徒之後接觸到的第一部大書就是《精忠說岳》,一百多回的大書,當年師父給她講的時候,光書道子就教了一個月。就是說老師上面說,或者是你給我念,開臉兒就是人物的臉,前面來了一個人,身高九尺,細腰乍背、雙肩抱擾,往臉上看,面似滿月、眉分八彩、墨珠(如)朗星,准頭端正,四字海口,海下微微的青須;頭戴亮銀盔,朱纓倒灑,背背五桿後背旗,走金邊掐金線,上綉青龍,身穿大葉鎖子連環甲,護心鏡、大似冰盤,袢甲絲絛股股擰成,鳳凰裙,雙褶馬面,虎頭戰靴,牢扎在蹬,往跨下一匹白龍駒,掌中一條亮銀槍,這就叫開臉兒。就是人物長的什麼,什麼模樣就為開臉,就是倆人這么面對面的坐,你說一句,說岳飛來到了疆場,她就開始寫岳飛在疆場,這一句話里因為老師說得很快,她們記幾個字為書道子,這個東西是書的精華,記了好多好多。

劉蘭芳當時只有十幾歲,僅僅記錄書道子,就寫下了幾萬字之多,出徒後,《精忠說岳》成了劉蘭芳每次上台必說的書目,而且在演出的過程中,劉蘭芳還不斷地對師父傳授的書道子進行補充、改進,逐漸豐富《精忠說岳》的故事情節,只不過那個時候她並沒有想到,正是這部長篇大書,後來成了自己的成名之作。在東北,鞍山人喜歡聽評書是出了名的,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鞍山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茶社,一碟瓜子,一杯茶水,愜意地聽上一段評書,是當地人最鍾愛的休閑方式。這排凳子坐三個人兩個人,多的坐四個人,小條桌不點不點的,就是可以要水喝的,後面都是一個個小凳兒,因為這是工人地區,鞍山市守著鞍鋼,鞍鋼四十萬職工三倒班,所以工人聽書的特別多,盡管環境不好,這個書客還是很多很多的。起初劉蘭芳在茶社裡表演的還是大鼓書,但漸漸地,因為聽眾們對評書的喜愛,劉蘭芳開始嘗試著從大鼓書向評書轉型,不過女藝人唱大鼓雖然有一定的優勢,但說相聲和說評書這類曲藝形式,過去一直都是以男藝人表演為主,那麼多位知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裡,女性評書藝人的確是鳳毛麟角,觀眾聽慣了也看慣了一位男藝人一襲長衫一把摺扇一塊醒木說古論今的場面,也養成了一種欣賞習慣,所以一位女評書藝人要想得到觀眾的認可,並在評書行里佔有一席之地,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這個擊鼓打板一唱帶韻律好看,女人一擊鼓打板很美,說書的主人公都什麼說大書的,都是男主人公,你比如岳飛,《岳飛傳》里岳飛是主人公、牛皋這是包袱點,然後《明英烈》里頭是朱元璋,《楊家將》里楊六郎,這都是老生,女人演老生她本身就有個困難,所以說書基本都是男子氣,假使說叫她上茶館說書,她還會擊鼓打板去唱《岳飛傳》,她不會說評書,不過她覺得,她是中氣十足發聲方法好,起碼她說書聲音不倒,生旦凈末丑她在聲音化妝上,她做到了自如,花臉也好老生也好,還是三花臉,這個呢聲音化妝比較好,口齒清楚另外感情豐富,在敘事、這個描寫情景以及在感情書上,說的還能夠抓住人。但劉蘭芳畢竟是唱大鼓書出身,有著一定的舞台表演經驗,以及曲藝演員說唱表演的扎實基本功,她高亢明亮的嗓音,堅實圓潤的吐字,張弛有致的語言節奏,說起書來揮灑自如自成一格,這使得她很快就脫穎而出,不久之後,劉蘭芳的評書,吸引了鞍山廣播電台的注意,後來她在鞍山廣播電台先後播講了《閃閃的紅星》丶《戰地紅纓》等多部新編評書,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就這樣,1979年,當鞍山廣播電台決定恢復傳統評書節目的時候,首先想到的評書演員就是劉蘭芳,然而當劉蘭芳接下播講《岳飛傳》這項任務之後,她才明白,擺在自己面前的是一道多麼巨大的難題。開始沒有文字就這么錄,一試到電台不行,你到茶館說書有觀眾,互相刺激激發感情,這個好說,就有詞兒了;到電台把屋子一關,你對著麥克你說吧,那邊那個帶,嘩嘩,大轉盤帶是這樣的,跟現在不一樣,這么大一盤帶能裝這么幾段,如果說倒帶嘩倒錯了,那嘩嘩扯了好多好多的,沒辦法別著急慢慢再盤上,錄音就是挑帶、擦帶,等他們在里邊沒有人就坐那兒,就老錯,沒辦法就開始寫了,寫了又沒有更多的梁子,逼得她都直掉眼淚。劉蘭芳學習《精忠說岳》的時候,曾經記下的幾萬字書道子在文革期間被付之一炬,當時,可以供劉蘭芳說書時參考借鑒的只有清代錢彩所著的《精忠說岳全傳》和《兩宋史料匯編》,根據錢彩的原著改編的《岳飛傳》,詩詞歌賦有的人物篇章跟老藝人的風格都不一樣,也是憑她的記憶力,像她的師姐說她你的詞都哪兒來的,她說咱倆不是一塊兒學的嘛,她說我怎麼都忘了、一句都不會了,(劉蘭芳)她說那也不知道,逼上了,逼上樑山,你就得說,第一,沒有什麼詞,另外結構的問題,有好多說實在的也不盡人意,但是沒有辦法,那陣兒就算不錯了。

以前,師父教劉蘭芳說的《精忠說岳》,是從金兀術二進中原,兵困岳家莊開始,到岳雷掃北結束,劉蘭芳在此基礎上,參照相關的史料和小說,經過反復研究,增補了岳飛出世、打偽齊和牧羊城等章回,刪除了與主題有游離之嫌的雲南探母、李綱罵殿、何鳳盜馬等次要情節。說書演員他不怕年齡大,是怕小,小的經驗閱歷沒夠,像二十來歲你看有幾個說書成的,必須經驗豐富,能說透人情,比如當時現在她的《岳飛傳》跟老的指定是不一樣,都不挨著了,可是呢觀眾也聽,那麼觀眾聽,也就是她這輩子付出的心血,這就是你的經驗、閱歷、人情,另外你過去肚裡裝的東西,「刀槍贊」你都塞到裡面去再去說。

Ⅳ 劉蘭芳平書

花果山傳奇/劉蘭芳
馬年說馬/劉蘭芳
岳飛傳(電視評書版)/劉蘭芳
劉蘭芳母子同台說岳飛千古精彩/劉蘭芳
母羅馬軍團消失之謎/劉蘭芳
祝您幸福康寧/劉蘭芳
張飛戲孔明/劉蘭芳
岳飛傳片段/劉蘭芳,
呼延慶/劉蘭芳
礦山風雲/劉蘭芳
大遼太後/劉蘭芳
小將岳雲/劉蘭芳
小將楊排風/劉蘭芳
康熙買馬/劉蘭芳
小將呼延慶/劉蘭芳
劉蘭芳_紅頂清風/劉蘭芳
新水滸後傳(全160回)/劉蘭芳
燕泉香傳奇/劉蘭芳
五女七貞(全50回)/劉蘭芳
軒轅皇帝 全集65回/劉蘭芳
樊梨花 全集75回/劉蘭芳
風塵俠義圖_電台版 全97回/劉蘭芳
中華好人頌-劉蘭芳/劉蘭芳
話說泰山(100回)/劉蘭芳
虞舜大傳(全200回)/劉蘭芳
白牡丹行動 全60回/劉蘭芳
中國母親風采(100回)/劉蘭芳
軒轅黃帝/劉蘭芳
獵賊英雄傳/劉蘭芳
混世魔王程咬金/劉蘭芳
包公巧斷螃蟹三/劉蘭芳
大唐俠女/劉蘭芳
五鳳朝陽刀(110回)/劉蘭芳
包公上疏(14回)/劉蘭芳
喋血魔窟(30回)/劉蘭芳
紅樓夢(108回)/劉蘭芳
呼家將(93回)/劉蘭芳
洪武大帝(172回)/劉蘭芳
泥小鬼的故事(2回)/劉蘭芳
努爾哈赤(50回)/劉蘭芳
雙槍老太婆(47回)/劉蘭芳
契丹肖太後(70回)/劉蘭芳
挺進蘇北(32回)/劉蘭芳
西唐演義(100回)/劉蘭芳
楊家將(109回)/劉蘭芳
新岳飛傳(161回)/劉蘭芳
楊家將全傳(136回)/劉蘭芳
岳飛傳(117回)/劉蘭芳
朱元璋演義(185回)/劉蘭芳
趙匡胤演義(100回)/劉蘭芳
岳雲錘震金蟬子/劉蘭芳
陳毅赴宴(1回)/劉蘭芳
大戰金兀術(1回)/劉蘭芳
打界山(1回)/劉蘭芳
燈樓拋彩(1回)/劉蘭芳
第二次接吻(1回)/劉蘭芳
坐客藝術人生/劉蘭芳
一個桃子的故事(1回)/劉蘭芳
劉蘭芳與岳飛傳/劉蘭芳
風塵俠義圖(53回)/劉蘭芳

Ⅳ 中國最好的女評書演員是誰簡介

劉蘭芳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生於1944年,遼寧省遼陽市人。出生在一個曲藝世家,長大後在鞍山市曲藝團當評書演員。現任中國文聯全委,中國曲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劉蘭芳在60年代初期演唱的《楊家將》《大西唐》《小城春秋》《戰斗的青春》等書目,受到聽眾的廣泛歡迎。1979年,她的長篇評書《岳飛傳》,被60多家電台播放,一時風靡全國。近年來,她在全國各地的電台、電視台錄制了一大批書目,並先後出版了《趙匡胤演義》《三打烏龍鎮》《白牡丹行動》《契丹肖太後》等。劉蘭芳藝術功底深厚,舞台表現自成一家。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她不拘泥於傳統規范,大膽進行藝術探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Ⅵ 評書演員有哪些

一、石連君

石連君,評書演員。北京人。作品大多錄制於鞍山人民廣播電台。

代表作品:《左傳春秋》、《英烈春秋》、《走馬春秋》、《五虎征西》等。

二、連麗如

連麗如,女,中國煤礦文工團評書演員,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主要作品有:《水滸傳》、《紅樓夢》、《鹿鼎記》、《斬莽劍》、《康熙大帝》、《三國演義》、《康熙私訪》、《龍圖公案》(《三俠五義》) 、《劉墉傳奇》、《智聖東方朔》、《大隋唐》、《東漢演義》等。

三、劉蘭芳

劉蘭芳,1944年生於遼寧省遼陽市,六歲學唱東北大鼓,後拜師學說評書。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代表作品:《楊家將》《呼家將》《包公巧斷螃蟹三》《三打烏龍鎮》《白牡丹行動》《趙匡胤演義》《劉金定大戰南唐》《小將岳雲》等。

四、袁田

袁田,女,營口市人,著名評書演員,評書大師袁闊成之女,自幼隨父學藝。

代表作品:《江姐上船》、《許雲峰赴宴》、《灞橋挑袍》、《明鏡高懸》、《戰國七雄》等。

五、張怡

張怡,女,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教師,著名評書藝術家連麗如先生唯一的女弟子。

代表作品:《東漢演義》《三國演義》《和氏璧》《贈綈袍》《康熙私訪》等。

閱讀全文

與評書演員劉蘭芳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