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方化的人物生平
方化1925年8月30日出生於大連黃泥川村。作為方家的長子,父親對他寄予了厚望,為他起名方德海,希望他長大後經商,給貧窮的家庭帶來財富和榮耀。可是天性好動的方化,從小就頗有表演才能,喜歡看皮影戲和街頭雜耍,平常模仿小貓小狗之類的小動物,都是維妙維肖,令人捧腹。長成少年的方化秉承父願,考入了大連商業學堂。當時,這所學堂全由日本人把持,除了一些必要的商業課程外,日本教官便大張旗鼓地在課堂上對學生拚命進行奴化教育。他們凶惡的嘴臉,指手畫腳的丑態,以及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的動作,對逐漸明白事理的方化來說,十分的別扭和反感。總算熬到了畢業,方化踏入社會,1944年年底,來到設在長春滿映製作部錄音科,當了一名錄音助理員。
然而,對滿映進行統治的,仍舊是凶神惡煞的日本人。他們對中國雇員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用工紀律,中國雇員稍有不慎,輕者便會被日本主管拳打腳踢,重者被開除出廠,有的甚至被強加罪名關進監牢,生死不明。為此,過早體驗到亡國悲情的方化總是小心翼翼,忍氣吞聲地拚命干著本職工作。盡管如此,他仍然不可避免地遭到日本鬼子的皮鞭抽打,那隨意的漫罵與侮辱更是不計其數。仇恨的種子,深深銘刻在方化的心中。
好在苦難的日子在半年以後,隨著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而結束了。隨即,受黨派遣,金山等人前來接管「滿映」,並在次年開拍了一部由張瑞芳、周凋、王人路、浦克等主演的進步影片《松花江上》。在片場,該片編導金山碰見了干勤雜工的方化,當即選他扮演一個很有戲份的反派配角——日本伍長。在此之前,方化曾經參加了《太平天國》《家》《洋狀元》《狂潮》等話劇的演出,漸漸地從無名角色過渡到主要角色。但是對於首次上銀幕就要去出演一個重要配角,方化心裡確實沒有底。可是金山卻不這樣看,他覺得頗有表演才能的方化,是一個有潛力的新人,能夠完成角色。於是,在金山的鼓勵下,方化第一次扮演了日本鬼子的反面形象,而且從這個日本伍長開始,方化在銀幕上就與日本鬼子結下了不解之緣。
時隔不久,方化在他的第三部影片《哈爾濱之夜》中,重操舊業扮演了日軍特務長松田。該片講述的是東北人民同日寇頑強抗爭的故事,由上海老牌明星魏鶴齡擔任主演,松田則是一個貫穿始終、戲份很重的反派角色。影片完成後,組織上把方化送到了華北大學政治部學習深造。在那裡,方化換上了土布軍裝,他與眾多學員們一起親耳聆聽了毛澤東、朱德、董必武等領導人的講課,感覺到無論從思想上還是情感上,都步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來到東影
1946年東北影製片廠成立後,方化進入廠演員劇團,隨即在短短六年間年年上戲,相繼拍攝了《內蒙古人民的勝利》《趙一曼》《兒女親事》《新兒女英雄傳》《民主青年進行曲》《智取華山》《無窮的潛力》《平原游擊隊》《馬》等影片,而且所塑形象有正有邪,大大拓寬了戲路。不過,在這些角色中,真正令他自己滿意、廣大觀眾倍感欣喜的,要數他在1955年扮演的日本鬼子松井了! 但是,方化參演的《綉江山》和《未完成的喜劇》,卻在「反右」運動中被說成是有意的影射,遭到了錯誤的批判。影片不但沒有公映,而且等待方化的卻是惡運纏身。當時,廠里著名的導演沙蒙、郭維、呂班等人都被打成了「右派分子」,然而,必須完成上報的「右派」名額還缺兩個。廠里的個別掌權者突發異想地想到了方化,他們竟拿《平原游擊隊》中的松井與方化可笑的「對號入座」,於是,蒙在鼓裡的方化,連同另一個演員陳汝斌一起,被強行補缺湊齊指標,一夜之間變成了反黨、反人民的「右派分子」。
自此,在政治上被宣判死刑的方化,一下子被打入到了無底的深淵。在「反右」運動最火熱的時候,方化每天都要接受無情的批判。他實在想不通,自己沒有任何反黨言行,定他為「右派分子」也沒有公開的罪名。難道僅憑著電影里的反派角色,極其不負責任的與演員本人劃為等號,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百思不得其解的方化在一次充滿火葯味的批鬥會上,實在忍不住了,斗膽反問批鬥他的人。想不到回答他的竟是一句荒唐、滑稽而幼稚的話:「你演的松井比日本鬼子還像日本鬼子,你沒有反動的思想感情能演得那麼像嗎?」接著,在一片「打倒方化,打倒松井」的口號聲中,方化真是欲哭無淚、百口難辯。雖然在一年之後,被強加的「右派」罪名實在是沒有任何一點事實,方化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又可以重新上戲了,但是廠方對他當面交代「政策」,仍是再三強調:「只許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 在隨後的幾年間,方化的身影又繼續出現在銀幕上,《鴻雁》中的老郵遞員千家漢,《鐵道衛士》中的暗藏特務羅際春、《再生記》中的民間老藝人、《萬木春》中思想落後分子步青雲,《冬梅》中的地方鄉坤代表……方化又重新燃燒起旺盛的創作熱情,把這幾部影片中的不同性格的角色塑造得活靈活現,特別是在1962年拍攝的《甲午風雲》中,方化成功塑造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佑亨,再次讓廣大觀眾從銀幕上看到了他繼《平原游擊隊》的松井之後,又一個入木三分的日本鬼子形象。一時間,熱情的觀眾都以「吉野」相稱。1965年,方化又在另一部風靡一時的《三進山城》里扮演了日本小隊長小野,這已經是他第五次在銀幕上扮演日本鬼子了。通過這些影片,方化的日本鬼子形象得到了廣大觀眾的普遍認可,在民間被封為中國銀幕上獨一無二的「鬼子王」,這令方化既感到欣慰又有難言的無奈。
縱觀方化這五個日本鬼子形象,特別是對於他廣為人知的松井、伊東和小野,他都是盡最大的努力去加以區別。松井、伊東和小野都是武官,但其性格特徵卻各不相同。方化特意安排了松井經常叉腰和手握大洋刀的動作,以強化其氣焰囂張的神態;伊東在兵艦上的幾次出現,方化則有意安排他總是雙眉緊鎖,來表現這個人物的貪婪;小野則處理成一個頗有心計、帶有文氣的武官,比如在劇中他有練慣用毛筆字來書寫「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然後用雙手習慣性插在腰裡的動作,同樣表現出這一人物的侵略本性。演員的用心創作,使一個個鮮活的銀幕形象立體的呈現在廣大觀眾的面前。盡快方化又能夠重返銀幕,但是作為被管制的「摘帽右派」,仍然受到一些人的無端歧視和偏見。當他在拍攝《甲午風雲》的時候,曾積極向導演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設想,但個別主創人員卻當面指著方化用冰冷的語言說道:「你只能按照導演的意圖去演好戲,在藝術創作上沒有你說話的權利。」一句令人心寒的話,讓方化痛心不已! 「四人幫」垮台後,固有的套路,使方化對反派角色的表演失去了興趣,直到1994年,姜文盛情邀請方化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出演一個我軍高級將軍,方化對這個角色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欣然接受。雖然在這部電影中,方化的許多戲被刪減了,最後僅存了短短幾分鍾,卻為他晚年的演藝生涯畫上了一個最圓滿的句號!
當時的方化因年邁關系,長期在廣州休養,知道姜文找他拍戲,亦十分興奮,二話不說,就直飛北京。由於片長關系,方化還有另一場戲被剪掉。老人家終於辭世,知道這消息後不禁黯然。在北京姜文的辦公室內,還掛著一張當日拍片現場姜文與方化的合照,姜文說他必須珍而重之!
1994年11月7日,離開《陽光燦爛的日子》攝制組不久,方化因病去世,終年69歲。方化的過早離去,是永久不能彌補的遺憾。
『貳』 方化的主要作品
黑白版《平原游擊隊》
1955年長影拍攝的《平原游擊隊》,描寫的是1943年秋天,游擊隊長李向陽接受任務深入敵後,一面牽制日寇部隊進山掃盪,一面保護堅壁在李庄的公糧,與鬼子大隊長松井鬥智斗勇,最終戰勝了敵人的故事。影片公映後產生了轟動效應,廣大觀眾在記住了由郭振清扮演的李向陽英武形象的同時,也記住了方化扮演的狡詐殘忍的日本鬼子松井。這一正一反兩個角色,乃是新中國銀幕上難得一見的典型形象大組合。
在出飾松井之前,方化已經在3部影片中扮演過日本鬼子,積累了較為豐厚的表演經驗。對於這個貫穿全片的主要反派人物,方化又重新起步,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雖然劇本對松井的性格並沒有深入的描寫,但是,方化卻認為劇本提供的越簡單,演員創造的潛力也就越大。他充分調動往昔經驗,把當了14年亡國奴生活中親眼目睹的日本鬼子的罪惡行徑和兇殘面孔,都畫上像貼在牆上,逐一揣摩,從中尋找他們不同的和共同的特徵,並給松井撰寫了洋洋灑灑一大本的「個人傳記」。特別是在大連商業學堂里那個毆打過他的兇殘教官,更是成為方化重點研究的對象,成為松井的主要原型。日本鬼子那些殘暴的罪行、猙獰的面孔,方化只要一閉上眼睛,就都能夠清晰的浮現在眼簾,所以,他把松井的外形定位在「鐵青色的臉,像餓鷹一樣的眼睛,眼睛裡布滿血絲,總想要有一種吃人的可怕神情。」與此同時,方化還研讀了大量日軍侵華資料以及大和民族的歷史,努力從深層去挖掘松井復雜的心理。他還買來一隻老鷹和一隻老猴子,天天觀察它們的舉止,特別是它們攫取食物時種種變化的眼神,再應用到塑造松井之中。此外,方化還把小時候學的一些日語單詞又重新撿起來,加以組合,力求發出純正的日語,以加強真實感……最後,胸有成竹的方化穿上日本軍裝,手持大洋刀,出現在攝影機前,開始了角色的塑造。這部影片上映之後,立刻在全國掀起了「《平原游擊隊》熱」。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孩子們,都會學著雙槍李向陽和手持軍刀的松井,分成敵我兩隊,玩起打仗游戲。
「松井」形象雖然取得成功,但在電影圈內並沒有給方化帶來多少榮譽。時隔不久,毛澤東到長影廠視察,特別指定要接見《平原游擊隊》中的演員。而長影有些領導卻對方化扮演的反派另眼相看,認為這樣的角色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於是,廠方提前通知方化,命他在第二天毛主席接見演員時不準露面,「恩賜」放他一天假。方化十分渴望再次見到毛主席,卻被冷冰冰的一句話給打消了念頭。當毛主席和《平原游擊隊》攝制組其他職員親切握手的時候,方化一個人孤零零的躺在宿舍的床上,心裡的滋味難以言表……
彩色版《平原游擊隊》
19年之後,處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長影廠,又奉上級指示,重拍《平原游擊隊》。重拍片按照江青的意圖,維持了原來的故事框架。江青曾經公開揚言:重拍片一定要超過老片。所以,攝制組人員進行了大換血。但是,惟獨日本鬼子「松井」一角,在全國各電影廠和文藝團體挑選了上百個演員,始終沒有令江青感到滿意的人選。她的想法是尋找一個與方化扮演的松井形象氣質都比較接近的新演員。「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攝制組苦等「松井」數月無法開機,最終還是江青自打耳光,被迫讓方化再度出山。
對於再次扮演松井,方化並不樂觀,一來他不願意重復自己,畢竟角色已經取得了成功,很難超越;二來自己已經闊別影壇多年,重新上戲反而有一種生疏之感,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唯恐演砸;三來當年扮演松井時自己剛剛三十歲,對角色的鑽研、領悟和發揮,都很有精力;而此時已經小五十的人,體力難以勝任。但是,當時電影的拍攝是作為政治任務看待的,容不得一個演員去左挑右選,方化只有去攝制組一條路。可是讓他始料不及的是,影片雖然仍由老導演武兆堤執導,然而,在那個極端歲月中,「三突出」的清規戒律,致使攝影組政治空氣異常緊張,根本容不得演員一星半點的「創作自由」。方化再不能像當年那樣按照對角色的理解與導演一起切磋劇情,而是在拍攝與李向陽正面交鋒的每一場戲時,都必須時時刻刻注意鏡頭、光線,甚至連邁步都要避開正面人物一定的尺寸,絕對不能站在正面人物的前面。反之,反面人物不可能有正面的鏡頭,打在臉上和身上的光也只能是灰色和黑色,演員表演則要求極力表現和醜化反面人物的故作姿態、色厲內荏、外強中干。實拍時,有好幾次方化難以適從「三突出」的清規戒律,情緒一來,沉浸到對角色的發揮上,只聽得導演連喊:「停停停!」噢,原來是自己往前跨上的一步太大,幾乎與李向陽打了一個照面。這還得了,搶了正面人物的戲!方化只好打斷剛剛捕捉到的創作靈感,重新按照導演的意圖,去開始那種極端臉譜化、概念化、格式化的表演套路。還有一次,方化剛騎上戰馬就立刻表現出松井咄咄逼人的架勢,躍馬橫沖,導演隨即不停地對著話筒大喝:「注意了,你又搶戲了,又搶戲了!」這場戲最後變成松井遠遠地望著李向陽,臉上打著烏黑的青光,並做出瑟瑟發抖的模樣。對此,方化只能苦笑一聲,他完全理解導演的苦衷!
在這樣嚴峻的創作環境中,在鏡頭前扮演反派角色,必須被迫養成「一心二用」的習慣,時時刻刻注意和提醒自己千萬 「別出格」,可是,像這樣的表演模式,又怎能發揮出一個演員的真正水平?因而,方化第二次扮演的「松井」,雖然也成為街談巷議的一個熱點,但是在角色的創造和發揮上卻沒有任何突破之處,反而在內行人眼裡看來呈現出一種明顯的退步,無非塑造了一個被極力醜化的「跳樑小丑」而已。
1957年正值「反右」運動轟轟烈烈開展之時,方化在歌頌現實生活的《綉江山》里扮演了一個百歲老人,隨後,又在呂班導演的諷刺喜劇《未完成的喜劇》中扮演了一個毛病不少且自作清高的知識分子。對於這兩個角色,方化熱情很高,因為在他踏入影壇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把銀幕上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人物全部演個遍,而不僅僅只停留在某一固定的角色之中。此前,他在《馬》中扮演的老常頭,就是在《平原游擊隊》完成後接拍第一個正面人物,在那個地地道道的東北老漢身上,找不到一絲一毫松井的影子,人物造型是那樣的質朴,演員表演是那樣生活化。方化非常自信,他相信憑借著自己扎實的功底和演戲的天賦,任何一個角色他都可以勝任。
參演作品
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
逢凶化吉(1989)
南嶺傳奇(1988)
十天(1980)
一個美國飛行員(1980)
與魔鬼打交道的人(1980)
山寨火種(1978)
延河戰火(上集)(1977)
平原游擊隊(彩色版,1974)
三進山城(1965)
南海的早晨(1964)
兩家人(1963)
甲午風雲(1962)
劉三姐(1960)
未完成的喜劇 (1957)
馬(1956)
平原游擊隊(黑白版,1955)
智取華山(1953)
哈爾濱之夜(1948)
小白龍(1948)
松花江上(1947)
『叄』 蘇里的人物生平
蘇里(1919年-2005年),原名夏傳堯,安徽當塗人。電影導演。1937年參加八路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抗大文工團戲劇隊隊長、指導員、 副團長。 1947年在四平攻堅戰中立大功一次。後任武漢軍政大學文工團副團長,東北電影製片廠演員、副導演。建國後,歷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副廠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影協第三至五屆理事。導演的影片有《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紅孩子》《劉三姐》,與武兆堤合導《平原游擊隊》等。
1919年1月26日生於安徽省當塗縣一個皮匠家裡。1938年加入抗大文藝工作團,開始話劇表演。1945年任東北軍政大軍戲劇隊長,1949年調入中央文化管理局,後任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導演。1955年合作導演了《平原游擊隊》以後,獨立導演了《哥哥和妹妹》、《青春的腳步》、《紅孩子》等影片。1959年蘇里執導的《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蘇里1960年拍攝的《劉三姐》又為我國影壇奉獻了一枝奇葩,該片獲1960年第二屆百花獎中四項大獎。
蘇里還是全國文聯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副廠長,吉林省影協副主席。
印象蘇里的「兩次半」采訪盡管時間的步伐一如往昔,《劉三姐》的影響卻是歷久彌新,當張藝謀接手導演桂林山水大型實景歌劇《印象·劉三姐》的豪華版本,當《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又有電視劇推出,當《電影傳奇》請來郭振清的兒子郭小清和方化的兒子方誌丹重現《平原游擊隊》的經典時,我們知道,有些東西是會被人永遠銘記的。曾經電話采訪過蘇里老先生「兩次半」,一次是因為《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另一次是《劉三姐》。老人因為哮喘的原因聲音很輕,卻聽得出話語里的鏗鏘,說到四十多年前自己「不惑」之年時拍攝的影片,依舊激動不已,彷彿回到了那個火紅的歲月。長影很多人管蘇里叫做「拚命三郎」,因為拍《劉三姐》時他被開水燙傷全身,冒著酷暑在擔架上完成影片拍攝。講到興起處這位八旬老人竟也「什麼花開節節高,什麼水中起高樓」地唱起來。講到《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如何處理情感戲時,他說年輕人很直爽,表現情感的方式很直接,應該抓起女孩子的手讓她摸摸心跳的感覺。記得本報「電影百年」在做《冰山上的來客》時,我曾向老人問起這部影片的導演趙心水,蘇里導演特別向本報表達了對自己第一個學生英年早逝的懷念之情,說得很是動情。這就是最後的半次采訪。就讓那些山歌和年輕人的勞動和愛情沉浸在光影中不朽吧。願蘇老一路走好!蘇里從影三十餘年,參加了十六部故事片的拍攝工作,其中執導影片十二部。他的作品盡管題材多種多樣,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時代感強,生活真實。他曾說:「離開了生活,我就很難導戲,就像孩子沒有娘的奶吃一樣。」蘇里對於探索電影導演藝術,有著廣泛的興趣和奮進的精神,正因為如此,使他不斷取得成功。
人物年表
1919年 生於安徽當塗縣一個城市貧民家庭;
1929年安徽當塗縣第五小學; 1931年安徽省蕪湖高級農業職業中學;
1935年安徽當塗縣四合山蠶種製造場任技術助理員;
1937年離家與同學乘船去武漢;
1938年在武漢國民革命軍48師暫留;
1938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1大隊9隊學員,畢業後改名蘇里;
1938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4大隊10隊學員;
1938年 抗大文工團員,參加創作演出話劇《日出》等;
1939年隨抗大總校到晉綏敵後邊辦學邊參加抗日戰爭。此間創作演出了《戰陳庄》《青天白日》《民兵上前線》《太行風雲》、京劇《忘宋鑒》《四郎探母》《打魚殺家》《將相和》等;
1945年 抗大文工團團員,從延安到東北;
1946年東北軍政大學文工團員、副團長,參加創作《舊恨新仇》《姑嫂擀麵》《小八路》等;
1947年與武兆堤、吳茵共同創作歌劇《鋼骨鐵筋》。
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回到自己隊伍中來》飾匪連長
1948年 參加東北局宣傳部召開的文藝宣傳工作會議,會上成立東北文委,被選為戲劇委員;
1949年 作為東北戲劇界代表,到北京參加中華全國第一次文藝工作者代表打回,受到周恩來接見,決定調入電影界;
1949年 文化部電影局東北電影製片廠演員; 1950年 在伊琳、李恩傑導演的《保衛勝利果實》影片中任副導演並兼演角色;
1951年 文化部電影局,期間為拍《鋼鐵運輸線》到朝鮮深入生活;
1952年 在呂班導演《六號門》影片中任副導演;
1955年 在嚴恭導演的《祖國的花朵》影片中任副導演;與武兆堤
1955年 與武兆堤聯合導演《平原游擊隊》;
1956年 導演《哥哥與妹妹》;
1957年 與嚴恭聯合導演《青春的腳步》;
1958年 導演《紅孩子》;獲1980年第二次金江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
1959年 導演《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集);
1959年 作為中國電影代表團團員訪問越南民主共和國;
1960年 導演《劉三姐》;獲1960年第二屆百花獎中四項大獎;
1963年 為拍攝中越合拍片《連枝的榕樹》與攝影李光惠、美術王興文到越南工作;
1963年 與尹一青聯合導演《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續集);
1966年 與袁乃晨聯合導演《戰洪圖》; 1972年 與王炎聯合導演革命樣板戲影片《奇襲白虎團》;
1978年 與張健佑聯合導演《嚴峻的歷程》;
1979年 任長影副廠長;
1980年 導演《春眠不覺曉》;
1984年 導演《點燃朝霞的人》;
1993年 應邀為洛陽電視台6集電視片《浴血洛陽城》、吉林電視台4集電視片《痴情》擔任顧問;
1996年 榮獲吉林省文藝最高成就特別獎;
1999年2月2日 長影為蘇里和袁乃晨舉行「著名電影藝術家蘇里袁乃晨80華誕及從影50周年紀念座談會」。
『肆』 演員方化多大年齡去世的
演員方化是69歲去世的。
方化:1925年生於遼寧大連。電影表演藝術家。1944年進入滿洲映畫株式會社製作部錄音科作勤雜工。1945年始,先後在東北電影公司,東北劇社,大黃河歌劇團,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任演員。是扮演「日本鬼子」的專業戶,人稱「鬼子王」。他塑造的形象成為反派人物的經典。1994年11月7日,方化因病去世,終年69歲。
『伍』 電影背後的故事:來自於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智取華山》
導演小傳
郭維(1922-2014年 ),生於天津。1938年先後在陝北公學流動劇團、華北聯大文工團、火線劇社等任演員、戲劇組長等。曾任河北省文工團團長。1950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曾協助史東山拍攝《新兒女英雄傳》。1953開始獨立導演影片。1954年調入長春電影製片廠。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79年回到北影廠任導演。
代表作:《智取華山》(兼編劇之一)、《董存瑞》、《花好月圓》、《鍘美案》(戲曲片)等。
圖為電影分鏡頭劇本,片名原來叫《奇取華山》。電影故事來自1949年七個解放軍戰士和一個老百姓上華山活捉國民黨殘部的真實事件。
第一次獨立拍電影的郭維(圖右)拿到本子不久就去見了當年「智取華山」的英雄劉吉堯(圖左)。這是他們的合影。
片中的偵察參謀叫「劉明基」,由郭允泰扮演。
「常生林」的原型就是為解放軍戰士帶路的(1913-1984)。圖為王銀生。
演「匪旅長方子喬」的是後來享有「鬼子王」之稱的反派演員方化(1925-1994)。
片里還有一位上世紀三十年代就走紅的上海老明星——扮演「匪旅長妻」的黎莉莉(1915-2005)。
「智取華山」關鍵就在一個「爬」字上,這可難為了劇組。光禿禿的直峰陡壁,怎麼爬呀?有了當地農民兄弟的幫助,演員們也沒含糊,真爬上來了!要是現在拍片,怎麼也得弄個特技吧?
劇組提心吊膽地在華山拍了三個月的外景,期間大家還吃到了華山參。
在第8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智取華山》獲得爭取自由斗爭獎。
演職員表
北京電影製片廠1953年出品
原著西北軍區創作組集體創作 執筆王宗元/仁萍 改編郭維/紀葉/東方 導演郭維 攝影陳民魂 剪輯嚴尚華 劇務金保生/趙義虎 服裝王烽 布景設計秦威 錄音蔡軍 布景副設計王桂枝 洗印董鴻翼/陳福庭 照明張海山 場記於清 化裝李恩德/王希鍾 特技姜亦素/ 張玉珊 音響娜雷 劇務主任紀少嵐 作曲陳地/李季達 指揮曹鵬 演奏北影管弦樂隊
協助演出西北軍區/陝西軍區/渭南軍分區/咸陽軍分區
團長…李金榜
政委…許又新
參謀長…楊慶衛
偵察參謀劉明基…郭允泰
路德亮…田丹
孟士俊…閻增和
朱開富…李雨農
楊小保…白爾純
王生齊…黃非
劉家典…高平
常生林…劉柳
常母…胡朋
常妻…張茜
深山老人…賈六
匪旅長方子喬…方化
匪旅長妻…黎莉莉
匪參謀長…管宗祥
匪關營長…陳志堅
匪侯副營長…劉宗
匪副官…趙義虎
匪排長…安然
匪班長…梁新
匪兵…李岩
電影連環畫《智取華山》部分精彩內頁欣賞:
謝謝欣賞!
『陸』 演「鬼子」最深入人心的6位男星,被騙了好久,以為他們是日本人
建國以來,熒幕上不乏 「抗日題材」的作品,比如中年的 《平原游擊隊》、《 三進山城》、 《鐵路游擊隊》等。
進入新千年後,內地影視行業崛起,抗日劇更是如雨後春筍,後來甚至一度演變成「抗日神劇」。
在這些劇中,有很多「鬼子」形象,有些是邀請日籍演員扮演,有些是由本土演員擔綱。很多本土演員由於演技太好,演得太過深入人心,而一度被誤會是日本人。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演日本人最出色的6位男演員。
排名不分先後
一、方化
方化原名方德海,1925年出生於遼寧大連,1994年因病離世,享年69歲。
從1947年開始出演電影,到去世那年還在姜文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客串,他的藝齡長達47年。早年,他與劉江、葛存壯、陳強、項堃是電影里常見的「五大反派」。
方化小時候被家人寄予厚望,希望他將來做一名商人,賺錢改善家裡的環境。中學畢業後,他按照父親的意思考入大連商業學堂,但畢業後他並沒有下海,而是到了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攝影科做了一名小工。
抗戰勝利後,方化經人介紹開始投身舞台演話劇。1947年,他被選中出演電影 《 松花江上 》,飾演的是反派角色日本伍長。
該片是他的處女作,也是他反派生涯的開端,從這個時候起他正式改名為方化。
當年方化在大連商業學堂學習時,學校有很多日本人插手教育,態度囂張而蠻橫。這些形象對於他之後刻畫「鬼子」有一定的助力作用。
後來他先後出演了《哈爾濱之夜》里的松田、《平原游擊隊》里的松井、《甲午風雲》中的伊東佑亨、《三進山城》里的小野等日本軍官形象。
他常常兩眼放著凶光,把人物的殘暴和毒辣演繹得惟妙惟肖,多部影視作品的累積,讓他一步一步成為稱霸銀幕的「鬼子王」。
因為演了太多次鬼子,「運動」開始後,他被下放到農村改造。多年後被調回 長春電影製片廠,之後長春製片廠翻拍《 平原游擊隊 》,所有的角色都換成了新人演員,只有松井一角因為挑不到更適合的人,依舊由49歲的方化擔綱。
方化幾乎是一輩子都在反派里打轉,69歲的時候終於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演了一次正面人物。
姜文是方化的粉絲,他曾在采訪說自己對演員有認知就是從方化開始的。當他決定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時,第一時間向方化發出了邀請。老爺子特別激動,直給姜文鞠躬,說: 謝謝你給了我第二次藝術生命。
本來方化只是客串,戲份並不多,但他提前找姜文要了服裝,天天穿著它在家裡走著、練習著。
遺憾的是,這部影片還沒有上映,他就因病離世了,終究沒有看到自己演的將軍。
二、 陸鵬
陸鵬19 68 年出生於 江蘇徐州,2005年在《亮劍》中出演山本一木一角而被觀眾熟知。
陸鵬是 娛樂 圈少有的高學歷,他是02級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的研究生,後在北京師范大學電影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精通英語和日語。
他也算半路出家,在從事影視劇表演工作前,他是有著12年教齡的大學講師。2005年,他出演《亮劍》中的山本一木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山本是一個有 軍事頭腦、非常可怕的對手,陸鵬憑借扎實的演技以及純熟的日語,將這個角色演得鮮活立體,讓人恨得牙癢癢。
劇播完之後,不少觀眾以為他就是一個日本人。
在這之後,他 又 出演了《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里的矢野毅,《草原春來早》里的板垣征郎,《軍刀》里的山田,《百年榮寶齋》里的井上村光,《松花江上》里的川口正雄,《箭在弦上》里的竹木純一等角色,儼然已成為「鬼子專業戶」。
據說拍攝《松花江上》時,陸鵬飾演的「川口正雄」本來只在前31集中有戲份,因為表現得太出色,導演陳國軍不斷讓編劇給他加戲,一直讓他「活」到了大結局。
陸鵬的眼睛比較小,但眼神銳利,非常適合塑造狡猾、城府深的鬼子形象。
除了外型,一口流利的日語也是他扮鬼子得天獨厚的優勢。
三浦研一曾評價他:日語說得比日本人都好。
三、盧芳生
2011年 《 永不磨滅的番號 》播出,在劇中飾演日軍團長山下奉武的盧芳生引起了觀眾的注意,有人問這是他的原聲嗎?他會日語嗎?
答應是肯定的,他不僅會日語,還在日本生活過11年。
盧芳生 1978年出生於上海,在上海讀完小學後,其父作為交換教授到日本九州國際大學教學,盧芳生也一同前往。在日本完成了高中學業後,他考入 日本千葉大學讀了 經濟管理系。
畢業後他非常順利地在當地找到了一份白領工作,本以為以後的人生軌跡會按部就班地往下繼續,不曾想有星探發掘他勾起了他的表演欲。
2002年,在父母強烈反對的情況下,24歲的盧芳生還是毅然回了國,准備學習表演。
因為沒有表演基礎,他一開始只報了北電 進修班,與黃渤是同學。後來他又參加了考試考到了本科班,與 劉亦菲 、羅晉、 朱亞文 、 江一燕成了同班同學。
由於是二次上大學,他比班裡的孩子都大不少,比羅晉大3歲,比朱亞文大6歲,比劉亦菲大了9歲。
讀了四年本科之後,盧芳生又考了研究生,畢業已經三十齣頭了。
2011年他在 《 永不磨滅的番號 》里演日本軍官開了先河之後,又在《 黑狐 》、《 中國騎兵 》、《 獨狼 》、《 剃刀邊緣 》等多部劇中演日本人。
從此,他在反派的路上越走越遠,哪怕是偶爾演個皇帝,都是腹黑型的。
他的演技是值得肯定的,雖然一直算不上大紅大紫,但作品觀賞性都是很強的。
四、 馬衛軍
馬衛軍,1956年出生在甘肅酒泉。
很多人認識他是因為《雪豹》里的近衛文,但其實他出道很早,本是話劇演員的他,早在80年代就已經通過《 紅岩》、 《戴勛章的走S犯》等劇中嘗試向大小熒幕進軍了。
但在這些劇中,他一直是不出彩的配角設定,劇播出之後對他的名氣並沒有很大的提升。
此後的十幾年,只要劇團里沒有表演任務,他便會出來接戲過戲癮。90年代後期,珠江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安居》和《天字碼頭》等電影里他都驚鴻一現過。
馬衛軍同樣在日語方面造詣頗深,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加上本身有多年的話劇功底,在演鬼子上非常有優勢,出來的成品單從口型上就贏了一大半。另外,他在演出之前查閱了大量的 歷史 文獻,每一個角色都盡量還原最真實的一面。
馬衛軍曾在采訪中表示,他不接「神劇」,那種手撕鬼子的戲他是不能接受的。他說每次接戲前要先看劇本,他能理解藝術的表達要把咱們自己寫得強大一些,但也必須是一半一半,不能把抗戰表現得跟玩似的。
他說他接的戲90%是以他的死來劇終。
五、 楊清文
楊清文1961年出生於河北承德,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開始以跑貨車為生。
80年代初,日本柏市與河北發展成友好城市,預感到有商機的他買了台收音機,每天雷打不動地跟著廣播學習日語。為了快速搭上時代的順風車,他還去報了夜校學習日語,經過兩年時間,終於能聽說讀寫了。為了能用上日語,他把貨車賣了買了計程車,想著能拉拉日本客人,但硬是沒有遇到。
跑了多年計程車後,楊清文小米換步槍換了一輛大客車, 專門拉客人去 承德風景區 ,有時候也會拉一些過去拍戲的影視劇劇組。時間久了,有的製片人會在劇組差群眾演員的時候會拉上楊清文客串一把沒有台詞的角色。
1996年,他拉《天球傳奇》劇組進山,又客串了一次,這次還有了台詞。不久導演告訴他劇組的資金運轉不周了,要他幫忙借錢,劇組把三輛大車抵押給他。一心想改變現狀的他回家跟妻子商量了一下,借到幾十萬給了導演。然而,劇還沒拍完,導演就消失了。
更加可怕的是不久警察也找上了門,原來抵押給他的車都是租賃公司的。他不僅損失了幾十萬,還以幫人銷贓的罪名被判了三年刑。
服刑期間,妻子對他不離不棄,每周都帶著一雙兒女去看他,2000年,他刑滿釋放,繼續跑客車拉劇組。
2003年,他拉了《亮劍》組劇,副導演要找會日語的臨時演員,楊清文毛遂自薦當場秀了一把技能,導演大喜過望,給他安排了 「黑島森田」 這個角色。
就這樣,年過四十的楊清文從司機一腳邁進了演員行列。
此後他在 《 雪豹 》、《 永不磨滅的番號 》、《 鐵血刀鋒 》等多部劇中扮演大佐之類的角色, 略帶幾分陰狠的面容,犀利的眼神,以及流利的日語口語,讓觀眾誤以為他是來這邊發展的日本藝人。
六、 王孝忠
王孝忠1928年出生於遼寧沈陽,曾在 八一電影製片廠 、 珠江電影製片廠工作多年。 2016年逝世,享年88歲。
王孝忠也是一個半路出家的演員,他14歲考入 「奉天鐵路學院」電訊專科,畢業後在錦州鐵路局工作過一段時間。解放後他加入東北軍區文工團,在團里擔任話劇演員,與 王心剛 、張良、田華、邢吉田等隸屬同一個工作單位。
王孝忠的經歷跟方化差不多,都是早年上過 日本人開設的學堂,裡面有一部分教師是退役軍人。這些人即便退下了戎裝,骨子裡還是帶著 武斷、偏執和粗暴 ,他們的形象在年幼的王孝忠心裡扎了根,為他之後在影視劇作中演繹這類角色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從1956年參演 《戰斗里成長》開始,王孝忠就被定位在反派上,此後他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反派佔大多數,其中鬼子更是佔了一半以上。《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中村、《地道戰》中的山田、《野火春風斗 古城 》中的多田等等。
一個個壞透了的角色,讓王孝忠被觀眾恨得咬牙切齒不說,連他女兒都不願意跟他一塊走路。每次回家都委屈巴巴地說:我同學說你是壞蛋。
除了以上六位演員,其實還有許多演這類角色的演員。說起來,演鬼子演出彩並不容易,因為大部分都是非常臉譜化的形象,壞得很單純,從人設上來說沒有記憶點, 這種情況下就是拼演技的時候了。
你印象中,還有誰是演鬼子演得入木三分,讓人誤會是日本人的嗎?
『柒』 電影演員方舒與方化是父女關系嗎
電影演員方舒與方化不是父女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