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游本昌:52歲演濟公,晚年出家,賣房,丟家產。他的人生傳奇
一
37年前,正在大連拍戲的游本昌接到了妻子的電話。他的妻子說,上海電視台欣賞他的演技,希望他拍喜劇《濟公》,希望他有空的時候可以去看演出。
游本昌接到電話,一時還反應過來。反應過來後,他連續三聲回應妻子「好,好,好」。
這三個「OK」把他送到濟公劇組。
現場,導演張歌問游本昌:「你覺得濟公長什麼樣?」
游本昌沒忍住,連忙站了起來。對張戈說:那我就模仿?
說完,腦子里轉了一個大轉折,展現了小時候看的沈笑梅版濟公。他學會了沈笑梅的口音,用上海話說:老大,大家都在窩里跑來跑去。是薩馬斯嗎? (老大,這鍋里跑來跑去的是什麼?)
張戈聽完,對游本昌道:「是他。」
游本昌聽到一陣歡樂。
接到主演的《濟公》時,游本昌已經52歲了,年過半百,不再年輕。在此之前,他從未演過主角,跑了30年的戲。演過79個角色,都是小人物。
換其他小鮮肉,你可能會提前氣喘吁吁,匆匆跑掉。他沒有。他一直在堅持,堅持的原因是他真的很熱愛藝術。
游本昌從小就喜歡看電影,二姐經常帶他去看戲。他看過卓別林和 秀蘭·鄧波爾 的大部分電影。 6歲那年,他特別羨慕能在銀幕上拍電影的人。
1951年,游本昌18歲。高中畢業後,順利考入南京工藝美術團。由於成績優異,一年後被推薦到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在山西認真學習四年後,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在中央實驗劇院當演員。
二
游本昌進入中央實驗劇院後,演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角色。不能演主角,並不是因為他的業務能力。最大的原因是他生性不喜歡角逐角色,不說好話,不討好領導。
和游本昌一起的人,比他「飛」得更早,他還在原地演小角色。
即便如此,游本昌也不氣餒。在他的心裡在這里,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為此,他可以反復琢磨一個角色。
為了把「農奴」演好,他翻了斯特羅夫斯基原著《大雷雨》的19個譯本。只有這樣,他才能對自己的內心有信心,才能確定如何打出符合人物性格的龍套。
在《大雷雨》中,女主人自殺後,「農奴」是最後出現的。整個場景,他沒有台詞,只有短短的十秒鍾。經過反復揣測和分析,他終於以「瞎眼瘸腿」的身份出現在舞台上。這場演出沒有一句台詞,卻被評價為「經典龍套」。他的「農奴」成為了劇中的核心。
勤於拍戲、痴迷戲曲的游本昌,沒想過快速成名、賺快錢、成名。
命運眷顧他,是他在1983年遇到了第一屆央視春晚的導演黃義和。
當時,游本昌表演了一部名為《孫二娘開店》的啞劇。恰巧黃奕和去戲院看游本昌的表演很有意思,就邀請他參加第84屆春晚。游本昌聽完非常高興。默默無聞這么多年,突然要去春晚了。春晚的本質是什麼?意味著他即將步入全國人民的視線,成為知名的明星。於是,1984年春晚,游本昌帶來了啞劇《沐浴》。這場表演,他差點摔倒,假裝脫掉衣服,打開水龍頭沖洗身體,「洗完頭」遇到「斷水」,水回來時「溫度太高」,讓他瑟瑟發抖,飄飄然…… 整個時間不到四分鍾。但在這關鍵的幾分鍾里,游本長的名氣大有提升,春晚的舞台讓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榮耀。
三
作品是演員的通行證。
春晚剛過不久,導演張歌就找到了游本長。讓他試試「濟公」。
當時有幾位候選人,包括游本昌的學生 嚴順開 (阿Q的女演員)。但最終張 戈 還是選擇了游本昌。
游本昌是南方人,熟悉南方的生活。他還具有很強的「上海風」,儒雅文明。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當張 戈 從遠處觀察游本昌,看著他與人交談時,說話的神態和神態,正是他想像中的濟公。此外,本昌本人也信佛(6歲時,和尚說他活不到13歲,除非他皈依佛門免遭搶劫。於是他的父親將他送到改建為上海法藏寺,題為程培)
由於種種原因,游本昌不是「濟公」,似乎可以解釋為:游本昌30多年沒有演過主角,「濟公」的作用是獨一無二的。只為他保留。
在《濟公》的戲里,游本昌根本不在乎錢。他沒有跟張 戈 談什麼報酬,就是直接給他,然後就直奔上海去了。
最終,張歌付了120集。先拍了6集,拍了兩集,效果不錯。最後兩集收費150。一共是一千年前。
四
張戈並沒有給游本昌很長的准備時間。從准備到拍攝,只有短短的一個月。有著多年拍攝經驗的游本昌,心裡很是慌亂。雖然他小時候經常看沉小梅的濟公,但真正等他玩的時候,他的心裡卻是一萬。直到有一天,他在杭州的一個街邊小攤上看到一尊濟公塑像,頓時有了靈感。眼前的雕像有著尖尖的長下巴和折斷的貓扇。彷彿在告訴游本昌這樣。
無底的游本昌看著這竹根雕,頓時有了感覺。於是花了25元,恭恭敬敬地請了「濟公」回家。
回到家後,做了「濟公」要穿的舊衣服,把扇子剪得支離破碎。我對著鏡子拍了張照片,很滿意。 「濟公」的形象有了具體的輪廓,游本昌在想著怎麼演,會比較合適。游本昌每天都在琢磨戲,比如醉酒狀態怎麼演?這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考驗。既不是歪「醉」,也不是病態的「醉」,而是要「醉」得漂亮。
他想到了蓋叫天老師教的《武松打虎》。醉時應如風中荷葉,足如棉。想到這里,我又有了一個想法。在《濟公》的前兩集里,你就覺得有點接近本場了。到了第三集,他就完全融入了這個角色,就像一個真正的「濟公」附體。
說到這里, 游本昌 不得不感謝那雙鞋。他在西湖三池中,月映月下。拍完日出,坐在那裡休息。導演在另一端做准備,准備好後請他通過。過九曲橋的時候,因為鞋子太大,跑來跑去。 游本昌 跑了,忽然覺得這是濟公的步態,踹蹌。他只是走到導演面前說:「這是濟公感覺! 」
五
為了拍《濟公》,游本昌放棄了半條命。他特別珍惜「濟公」這個來之不易的角色。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白天表演,晚上總結。 52歲的他,比很多年輕演員都要優秀。在現場,他更是瘋狂。在《濟公》中,有好幾個鏡頭印象非常深刻。一是「濟公」吃肉。他喝著大碗,吃著大塊肉,吃得津津有味,全場看得饞涎欲滴。
但事實上,那肘子肉全是臭的。
肉是第一天下午買的,放在冰箱里。為了趕上工作,我不得不在第二天早上四五點鍾離開。將肉從冰箱中取出並放入塑料袋中。船員們在山上度過了一整天。夏天到了,39度的高溫,手肘都發臭了。
劇本中的「濟公」意為「酒肉過腸」。游本昌必須表現出吃大肉的性格。肉很臭,他會裝著很香的樣子吃。他「咬,嚼」以示美味。導演沒有叫停,他一遍遍地咀嚼,吃完後,游本昌才敢把那臭肉吐出來。還有一幕是打「濟公」。他在沒有使用替補的情況下出手了 12 次。
游本昌給他套上了一層薄薄的防護墊,這群人心疼他,輕輕一擊,卻沒能挺過去。打不通,只好挨打。最後游本長「求饒」,讓集體表演成真,讓他過一次,快點解脫。因為之前的真假,最後一次實拍打完的時候,游本昌躺在地上,根本起不來。經過幾天的疼痛,我能夠跛行緩慢行走。
除了被打,秦香府里還有一塊屍體的碎片。
雖然是有緩沖的,但也要扔兩米多。當時,他的妻子帶著女兒去上課,女兒看到父親的辛苦,哭了。
游本昌連忙安慰女兒,說這些都是拍戲,都是「假的」。是不是假的,游本昌最清楚。
苦是苦,但《濟公》的拍攝反響很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熱潮。
其他人模仿了家裡的香蒲,把它切成泥狀。孩子們還學會了從身上擦泥來治療人的疾病。這場「濟公熱」甚至傳到了國外。一位家長非常激動地拉著游本昌的手說:「太謝謝你了!我的孩子現在開始對傳統文學感興趣,因為他看到了濟公。有趣。 」
「濟公熱」遠不止這些。在此期間,甚至犯罪率也下降了很多。
「濟公」可謂名利雙收。
而游本昌本人則憑借《濟公》一角獲得「第四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他的一口肉後來被編入了北京電影學院編的教科書,供後人觀察。
六
《濟公》之後,游本昌徹底愛上了《濟公》。
在他看來,「濟公」不再是一個稱號,而是一種文化——濟公濟公,天下即公。 「濟公」對他的世界觀和藝術影響很大。這不僅僅是一個角色,更是他的榜樣和精神導師。
為了弘揚這種文化,游本長創作了《濟公》、《濟公活佛》、《濟公游記》的續集。
《濟公活佛》於1989年上映,《濟公游記》於1998年上映,近十年來,只限於這些片子。期間,《濟公游記》還是自導自演,集資演出,好在反響不錯,賺了100多萬。
1991年,游本昌的妻子楊慧華被查出癌症。游本昌拒絕了所有的電影合同,並悉心照顧了四年。最後,在他的悉心呵護下,妻子奇跡般地戰勝了晚期癌症。
但影視圈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游本長的拍片預約被拒絕了很多,所以後來人們就不再找他了。結果,它閑置了20年。
游本昌是個佛教徒,所以他去學校教書和表演。他養花草,收藏「濟公」塑像。他家有20多尊「濟公」雕塑。如果你不愛,他會拒絕。如果你愛它,你必須自己賠錢。
游本昌本人酷愛啞劇,想發揚光大。他為大型啞劇系列《 游先生啞然一笑 》出錢。播出後的反響很平庸,他賺的一百萬多就用光了。後來,他沒有放棄,拍攝了《 了凡 》。但這些都不是主流商業電視劇。名氣雖好,卻無利可圖。兩場比賽後,他失去了財產。賠錢拍戲,他不後悔。
2009年,76歲的游本昌為了拍攝《弘一大師》,在大光明寺受戒,常懷法師給他取名定暢。定向首先是一個體驗角色,其次是他對佛教的信仰。
得到五戒的游本昌,似乎離「濟公」又近了一步。
2011年,游本長正式排練話劇《弘一大師:最後的勝利》。這部劇一聽名字就沒有商業價值,也沒人投資。游本昌賣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組建了「游本昌藝術團」,招募了24名演員排練。
這部劇很貴。第一年,《弘一大師》只有3場演出,卻花費了近百萬的場地費和人工費。第二年演了七場戲,還是賠錢。
第三年,反應好一點。 《弘一大師》曾在美國和加拿大演出60多場。
游本長會意地笑了笑。
如今,88歲的游本昌,無欲無求,悠然自得。
今年,距離他出演濟公已經36年了。
他的生命幾乎是晚開花的。
「濟公」造他,他造「濟公」。
兩者合二為一,真與假,假與真。
他這一生沒有遺憾。
B. <農奴>觀後感
解放前的西藏。強巴的祖祖輩輩都是農奴。他剛出生,父親就被貴族老爺折磨死了,惟一的親人——奶奶在苦難中把他帶大。在他十幾歲時奶奶也死了!貴族老爺把他抓去當了郎生(家奴)。強巴在老爺家,被少爺當「人馬」騎著玩,用鞭子抽,管家揪住他的頭發往樹上猛撞……這個倔強的小強巴沒有用乞求來換取老爺的憐憫,而是用沉默表示反抗。他決心不再說話,像啞巴一樣地把仇恨埋在心底。強巴在苦難中長大了!一天,強巴的好友、鐵匠格桑的妹妹蘭朵告訴他,人民解放軍進了西藏,人民解放軍是砸碎農奴腳鐐的兵,強巴心上掠過了一絲希望的影子。第二天,郎傑老爺去會見人民解放軍。途中,郎傑老爺又要強巴背著他走過河灘。童年的屈辱勾起了他的怒火,加上體力不支,在登上楞坎時,把老爺摔了下來,自己也受了傷。幸而解放軍來到,強巴才避免了老爺的懲罰。解放軍治好了強巴的創傷,還派馬送他回去。部隊首長送他上馬時,他還以為首長自己要上馬,而習慣地俯身跪在馬下。首長驚異地把他扶起來,並請他上馬時,他才如夢初醒,熱淚盈眶而不忍離去。郎傑仇恨人民解放軍,害怕農奴的覺醒,叫管家把強巴綁在馬後活活拖死。這時,蘭朵的哥哥鐵匠格桑趕來,殺死了管家,救了強巴。他們砸碎腳鐐,准備去找解放軍。強巴和蘭朵逃往解放軍駐地的途中,不幸遇到郎傑。在郎傑的追擊下,他們逃到懸崖上,縱馬跳下了雅魯藏布江。他們並沒有死,蘭朵被人民解放軍救起,擺脫了奴隸的命運,成為一個新人。強巴卻被郎傑抓了回來。郎傑把他處死時,偽善的土登活佛收留他當了喇嘛。強巴又被投進了另一個火坑。不久,郎傑老爺和土登活佛發動叛亂,企圖趕走人民解放軍。叛亂陰謀被粉碎了。郎傑逃往國外時,押走了強巴。途中,郎傑又一次騎到強巴身上,強巴怒火燃燒,把郎傑摔倒在地下,和他展開殊死搏鬥。正在危急時刻,一位解放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援救了強巴。強巴覺醒了。他懂得了誰是親人,誰是仇人。他奔回寺廟把土登活佛暗藏的武器取出來准備交給解放軍,不幸被登刺傷。土登為了消滅罪證,放火燒毀寺廟,企圖嫁禍給解放軍。強巴從火海中沖出來揭露了土登的罪行。農奴獲得了徹底的解放。這時,強巴和蘭朵相會了,「啞巴」開始說話了。
影片以農奴強巴一家的血淚史為主線,藉助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展示了西藏農奴制的野蠻、殘酷和農奴要求徹底解放的尖銳矛盾,藏族演員旺堆棧飾演主角強巴,這個貫穿全片但卻只有幾句台詞的「啞巴」,人物性格塑造難度很大。導演啟發演員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把握角色的性格特點和情緒基調,准確地表現了人物深沉復雜的內心世界,創造了一個出色的農奴形象。
本片的劇作處理融紀錄與故事、詩與劇於一體,而導演風格則又具有凝重而簡練、深沉而含蓄的特點。攝影的長鏡頭描述和光影的象徵性造型以及特技的運用,使影片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
民主改革廢除了生產資料的農奴主所有制,參加叛亂的農奴主佔有的耕地無償分給了無地的農奴和奴隸。對未參加叛亂的農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1300多戶未參加叛亂的農奴主和代理人的90萬克(15克相當於1公頃)土地和82萬多頭牲畜由國家支付贖買金4500多萬元。
西藏勞動人民再不受農奴主的沉重差稅和高利貸剝削,勞動果實全部留歸自己,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全區糧食產量1960年即比1959年增長了12.6%,牲畜存欄數增長了10%。西藏人民開始得到爭取溫飽的生存權利。
民主改革結束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領主專政的政治制度,實行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按照新中國憲法,西藏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一樣,成為國家的主人,享有法律所規定的一切政治權利。
西藏自治區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他們直接選舉縣、區、鄉、鎮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這些代表又選舉出席全國和自治區、市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行使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的權利。西藏人民為獲得當家作主人的權利而政治熱情高漲,積極地行使自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