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溫哥華華語電影節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 正式注冊,自2013年起每年一屆。電影節以推廣優秀華語電影、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中加文化交流為宗旨、集結海內外優秀青年電影人為特色、挖掘新生代電影為目標,通過影片展映、學術研討、創意創作、電影市場、文化演出,等活動為中外電影人、藝術家提供交流與合作的平台。
溫哥華華語電影節得到了加拿大三級 ***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溫哥華總領事館的大力支持、全球媒體的密切關注、聚焦海內外華語電影人,是一場展映華語電影及展示中國文化的饕餮盛宴。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目前已成為加拿大主流的電影節之一,在國際上較有影響力。
2016年起,為推介國際新銳影人及傳播中國文化,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組委會每年選送5-10名加拿大優秀青年導演赴中國進行為期半個月的文化體驗,並拍攝10分鍾的紀錄片於電影節展映。2016年7月,在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組委會的帶領下,5名加拿大導演順利的完成了《一品烏拉》、《重拾遺夢》、《水音》、《一品烏拉》及《蓮花落》(又名《寧舍一頓飯》)五部作品。五名年輕才俊的加拿大導演經歷了半個月中國文化深度體驗的同時,又積極的把帶有地方特色的中國文化展示給了加國關注,展映得到了一致好評。
2017年6月, 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組委會再度選派4名加拿大導演與5名美國青年導演共赴中國西北開展"一帶一路"的"看中國甘肅行"為期17天的拍攝。來自加拿大的導演邂逅了中國的母親河-黃河,到訪了中國著名雜著《讀者》的總部,采訪了民間藝術藝人,體驗了牧民的生活已經了解到了蘭州新城。共完成了《藝境》、《流輸》、《故紙躍然》、《真善美》、《向北四十英里》、《脈脈相通》、《永泰羊館》、《土城》、《山丹圃》9部記錄片。
2018年,溫哥華華語電影節在中國成功舉辦分會場,與四川師范大學聯合,首度舉辦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中國大學生主持人大賽,吸引了全國100餘所高校的學生參與,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參賽者受邀赴溫哥華擔任了第六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的主持工作。
2019年,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組委會攜手西南大學舉辦"第七屆溫哥華(國際)華語電影節中國大學生主持人大賽與微電影大賽,助推更多優秀的中國青年走向國際文化傳播的舞台。
最佳影片獎:《傾城》
最佳編劇獎:田卉群《唐卡》
最佳導演獎:黃宏《傾城》
最佳男演員獎:丁勇岱《傾城》
最佳女演員獎:林心如《傾城》
"紅楓葉獎"最佳影片:《無人區》
"紅楓葉獎"最佳導演:霍建起《蕭紅》
"紅楓葉獎"最佳編劇:劉赫堯《團圓飯》
"紅楓葉獎"最佳男演員:黃渤《無人區》
"紅楓葉獎"最佳女演員:宋佳《蕭紅》
"紅楓葉獎"最佳攝影:王啟蘅《戰牆》
"紅楓葉獎"組委會獎:《藍風衣》
"紅楓葉獎"評審會獎:《美好時光》
"紅楓葉獎"特別獎:《甜蜜十八歲》
"紅楓葉獎"紀念獎:《彼端》
"紅楓葉獎"最佳影片二等獎:《我的影子在奔跑》
"紅楓葉獎"最佳三等獎:《一個溫州女人》
"紅楓葉獎"最佳短片:《2064》
"紅楓葉獎"最佳影片獎:《全能囧爸》
"紅楓葉獎"最佳導演:金也《今天我媽要嫁人》
"紅楓葉獎"最佳編劇:忻鈺坤《心迷宮》
"紅楓葉獎"最佳男主角:黃河《下山》
"紅楓葉獎"最佳女主角:何沛珊《舞廳》
"紅楓葉獎"最佳男配角:王鑫峰《黃花塘》
"紅楓葉獎"最佳女配角:Christina Kydoniefs《彼岸》
"紅楓葉獎"最佳攝影:朱培基《將離草》
"紅楓葉獎"最佳美術獎:關傑《將離草》
"紅楓葉獎"組委會獎:《花鏡》
"紅楓葉獎"最佳短片:《糖》
最佳影片:《你在哪》
最佳影片二等獎:《珊瑚》
最佳編劇:堯天、杜鴻、刑國棟《500米800米》
最佳導演:樊昊侖《你在哪》
最佳男主角:王偉《大山深處的燭光》
最佳女主角:梁鏡珂《你在哪》
最佳男配角:趙魏《不一樣的煙火》
最佳女配角:宋欣潔《大山深處的燭光》
最佳攝影: 許之駿《你在哪》
最佳網路大電影:《不一樣的煙火》
最佳青年導演:連子《我的青春你來過》
最佳新人獎:李一君《我的青春你來過》(韓國)
組委會獎:《回暖》
特別獎:
《一品烏拉》加拿大導演:Michael Fuller
《金達萊花開》加拿大導演:Laura Arboleda
《蓮花落》加拿大導演:Austin Kvaale
《重拾遺夢》加拿大導演:Evan Luchkow
《水音》加拿大導演: Marc-Olivier Harver
"紅楓葉獎"(Maple leaf Award)
最佳影片:《紅剪花 》(red paper cut)
最佳導演:高尚《幸會了,爸爸》
最佳攝影:包芃、李世源《鸚哥嶺之盜獵禁區》
最佳女主角:鍾熠璠《紅剪花》
最佳男主角:姚俊誼《飛躍彩虹》
最佳男配角:趙傑《幸會了,爸爸》
最佳女配角:周穎《父母》
最佳編劇:周浩暉《禁錮之屋》
最佳美術:趙宇 《藝術也瘋狂 》
最佳新媒體電影 :《情人的眼淚》
評審會獎:《鸚哥嶺之盜獵禁區》
組委會獎:《浴血奮戰》、《回憶之城》、《缺失的愛》、《完美假期》
特別獎:
Selena Raskin (STORIES CRAFTED IN HANDS) (加拿大)
Jesse Pickett (STILL TURNING) (加拿大)
Kathleen Mann (PEACE BY PIECE) (加拿大)
Robert Duhaime (TRUTH KINDNESS BEAUTY) (加拿大)
新銳影人單元
最佳青年導演:程俊洛 《控夢師》
最佳新人獎:蒲萄 《飛躍彩虹》
最佳人氣獎:王晨邈 《幸會了,爸爸》
最受歡迎歡迎男演員:張岩 《藝術也瘋狂》
最受歡迎女演員:馬婧瑤 《幸會了,爸爸》
最佳處女座:陳潔宇 《再見女兒》 (中國台灣)
短片單元:
最佳短片:《拯救》
最佳短片二等獎:《魔探》
優秀獎:我是殺手
卡通片單元
最佳動畫獎 :it's a gift
最佳導演:郝慶汰《燃燒生命》
最佳創意獎 :it's a gift
最佳美術獎:honny bunny
優秀獎:bobo in the tub
紀錄片單元:
最佳紀錄片:《凡塵凈土》
最佳導演獎:陳慶玉 《變臉人生》
最佳攝影獎:Zhao, Hongxiang《般若之地不丹掠影》
最佳剪輯獎 :廖慶松 馮章順《我在故宮修文物 》
優秀獎 :阿卡貝拉
最佳影片:《李保國》
最佳粵語片:《一家親親過好年》 (馬來西亞)
最佳閩南語片:《漂港》(中國台灣)
最佳導演:施祥德《用心飛翔》(中國台灣)
最佳男主角:杜奕衡 《鬥法五湖鎮》
最佳女主角:藍燕《藍色金魚》
最佳攝影:牛輝《天意無縫》
最佳男配角:宋禹《識色,幸也》
最佳女配角:石玉鳳《不過奈何只為君》
最佳編劇:王興東《鄒碧華》
最佳原創音樂:衛偉《畫青春》
評審會獎 :
《七月之後》、《王明的故事》、《目擊》(中國香港)
組委會獎:
《九五二班》、《爺爺不太冷》、《鳳鳴木洞》、《北斗風雲》、《白夜俠》、《八卦風雲之河圖》、《九號重案》、《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戀愛契約》、《離歌》、《公主裙》
多元文化獎:
《大理愛情故事》、《斗鼓》、《一把掛面》、《雲上石頭城》、《黃金刀客》
新銳影人單元:
最佳新銳導演:葉田《勇敢往事》
最佳處女作:曾張粵紫《未來的你》
最佳新人獎:夏天《雙面新娘》
最佳人氣獎: Sushar Manaying 《怨靈》(泰國)
最受歡迎男演員:陳龍 《無法觸碰的愛》
最受歡迎女演員:劉思瑩 《雷霆行動》
短片:
最佳短片:《青陽》
最影片二等獎:《選擇》
最佳影片三等獎:《開場前的猴戲》
優秀獎:《愛》、《谷》、《掙扎》、《張家畔的守候》
紀錄片單元:
最佳紀錄片:《重走玄奘路》
最佳紀錄片二等獎:《鳥叔------任建國的故事》
最佳導演:六小齡童《重走玄奘路》
最佳攝影:張斌《蝸牛旅行者》
最佳剪輯獎:《藏北秘嶺》
優秀獎:《金塔古韻》
第七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紅楓葉獎"獲獎名單:
"紅楓葉獎"最佳影片:《情滿萬家》
"紅楓葉獎"最佳粵語片:《拾芳》
"紅楓葉獎"最佳導演:高志森《拾芳》
"紅楓葉獎"最佳女主角:胡杏兒《拾芳》
"紅楓葉獎"最佳男主角:連晉 《我的英雄》
"紅楓葉獎"最佳攝影:鄭高飛《第三人稱》
"紅楓葉獎"最佳編劇:周韶西《江孜未了情》
"紅楓葉獎"最佳剪輯獎:倪 旭、吳雅文《第三人稱》
"紅楓葉獎"最佳視覺效果獎:《噪樂江湖》
"紅楓葉獎"最佳音效獎:《我的英雄》
"紅楓葉獎"最佳原創音樂:《江孜未了情》
"紅楓葉獎"最佳動作設計:《我的英雄》
"紅楓葉獎"最佳美術獎:《陵水謠》
"紅楓葉獎"最佳女配角:白露娜(法國)《我的英雄》
"紅楓葉獎"最佳男配角:任子豪《愛上入殮師》
"紅楓葉獎"最佳新銳導演:汪洋 《無人知曉》
"紅楓葉獎"最佳處女作:蔣君君 《相親時代》
"紅楓葉獎"最佳新人獎:張源源 《人生之渡》
"紅楓葉獎"最佳人氣獎:郭羨妮 《拾芳》
"紅楓葉獎"最受歡迎女演員:景珂《我的英雄》
"紅楓葉獎"最受歡迎男演員:蓋達巍《羅曼蒂克振興史》
"紅楓葉獎"評審會大獎:《遠去的牧歌》《陵水謠》
"紅楓葉獎"藝術成就獎:梁丹妮
"紅楓葉獎"多元文化獎:《江孜未了情》《秦.火》《沉默的雪》
"紅楓葉獎"組委會獎:《四年二班》《火焰行動》《沉默的雪》《秦.火》《愛上入殮師》
"紅楓葉獎"最佳短片:《Sales Champion/銷售冠軍》(美國)
"紅楓葉獎"最佳實驗短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紅楓葉獎"最佳短片導演:董陽 《安全帶》
"紅楓葉獎"最佳短片攝影: LittleMILO
"紅楓葉獎"最佳短片剪輯:GEEN ZHU 《遇見》
"紅楓葉獎"短片優秀獎:《小月芽》《男孩小海》《危笑》《瘋狂桑塔納》
"紅楓葉獎"最佳紀錄片:《生命的循環》
"紅楓葉獎"最佳記錄導演:李伯紳 《三生有緣》
"紅楓葉獎"最佳紀錄片攝影: 吳昊天、夏鵬、廖威《探訪中國大陸"慰安婦"倖存者》
"紅楓葉獎"最佳紀錄片剪輯:武梓焰 董祥如 《春望三時》
"紅楓葉獎"紀錄片優秀獎:《蒸碗》、《光陰駛者》《一個人的城》《深探中國第一長洞》《跨一步,夢想》
"紅楓葉獎"最佳卡通片:《吃貨宇宙》
"紅楓葉獎"最佳動畫短片:《Where have the flower gone》
"紅楓葉獎"最佳卡通片導演:奚超《昨日青空》
"紅楓葉獎"卡通片優秀獎:《Peacock》
國駐溫哥華總領事劉菲在開幕式上致辭說,她很高興出席這次電影節開幕式,因為這是由年輕人主辦的一次電影節。溫哥華是多元文化得到充分展示的一個城市,她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為中加兩國的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貢獻。
特地前來出席電影節的霍建起在發言中介紹了《蕭紅》這部電影。他說,蕭紅是中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女作家,電影想表現作家寫作上的成績,她的坎坷人生經歷和對女性解放的追求。
加拿大總理哈珀為這次華語電影節發來賀信,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長簡蕙芝和溫哥華市市長羅品信均派代表在電影開幕式上致辭,對這次電影節表示大力支持和美好祝願。
② 從出道至今只演過一部電影的洪洋,演技究竟怎麼樣
洪洋的演技已經非常厲害了,算是一位實力派的演員。特別是在電視劇《新世界》中的反轉表現,更是將他的演技體現得淋漓盡致。
近段時間小編被一部電視劇吸引住了,那就是有孫紅雷、萬茜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新世界》。其他角色人物不予評說,這里要說的是劇中人物獄警十七。
可以說這個反轉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畢竟電視劇的前半部分,洪洋將這個獄警可愛的形象已經植入觀眾的心理。從一個可愛的大男孩變成變態殘忍的殺人魔王,這個轉變是非常考驗演員的演技的,這對演員面部表情和動作的處理要求非常高。但是當洪洋演出來時,卻沒有給人違和感,可以說完美的詮釋了這突如其來的反轉。所以從這部電視劇中可以看出,洪洋雖然只演過一部電影,但是演技依然精湛。
③ 洪洋簡介及詳細資料
洪洋自幼乖巧可愛,在空政文工團大院長大,由於父親從事演員的工作,兒時便對影視劇拍攝有所接觸;高中時期,赴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聲樂,師從鄧桂萍,三年美聲標準的男高音,憑借好嗓音曾獲美國PIVD國際大賽專業少年組聲樂銀獎 。2010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學習表演,大學四年從未外出接戲。2014年,大學畢業後在橫店待了四年,從跑龍套各種小角色演起,磨練自身演技 。
2016年1月,洪洋導演的作品《午夜便利店》榮獲第一屆上海微電影節"優秀公益作品獎" ;同年,洪洋憑借《如山》獲得亞洲微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
2017年,與佟瑞欣、劉小鋒等主演人物傳記影片《鄒碧華》,在片中飾演鄒逸風 ;9月,高亞麟執導的"退伍軍人再創業"題材劇《伙頭軍客棧》開機 ,與關曉彤、喬杉等友情出演,在劇中飾演阿丹一角 。
2018年,參演年代海戰劇《紅鯊突擊》,在劇中飾演反角嚴選 ;7月,緝毒卧底題材劇《卧底警花》開拍,在劇中飾演"三胖",該片由高亞麟執導 。2019年12月,由洪寶生執導,洪劍濤、德姬等主演民族題材院線電影《生根》上映,洪洋在片中飾演丁目迪,這是他第一次出演民族特色影片 。
2020年1月,與高亞麟導演第三次合作的電視劇《郝仁的美好生活》全國首播,在劇中飾演片警李禮 ;2月,與孫紅雷、萬茜等主演的電視劇《新世界》熱播,在劇中飾演憨萌獄警十七兼連環殺人魔小紅襖,廣受關注 。
新世界
2020
十七
徐兵
孫紅雷, 張魯一
郝仁的美好生活
2020
李禮
高亞麟
曹楊、張凱麗
紅鯊突擊
2019
嚴選
卧底警花
2018-07
三胖
高亞麟
魯諾、田小潔
伙頭軍客棧
2017
阿丹
高亞麟
喬杉
派出所的故事
2009
炊事班的故事
2002
鄒碧華
2017
鄒逸風
史鳳和
佟瑞欣、劉小鋒
生根
丁目迪
洪寶生
德姬、洪劍濤
洪洋在電視劇《新世界》裡面將十七這個外表人畜無害的小人物塑造得很成功,干凈透亮的眼神也讓大家接受了這種單純的性格設定,以至於後期劇情反轉,十七就是小紅襖這個事實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從暖心小天使到殺人如麻的惡魔,他沒有暗黑妝的加持,也沒有歇斯底里的感情宣洩,有的僅僅是一個眼神,一點細微的細節處理就讓人明顯感覺出來了小紅襖的冷血與麻木,以一種平靜的方式要呈現出這種強烈反差,他做得很好 。(網易娛樂評)
④ 標題"燈火常在,行者不孤"有何深意
標題"燈火常在,行者不孤"的深意是:鄒碧華精神照亮法律人前行的道路,有鄒碧華的精神做榜樣,法律人前行的路不孤單。
26 年來,鄒碧華始終堅 守對法律、法官職業的信仰,以法治捍衛社會的公平正義。
改革的事業未竟,但他「燃燈者」的理想,敢啃硬骨頭的魄力,熾熱的信仰力量仍在。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我們將始終以精神為指引,堅守信仰,不畏困苦、勇於擔當。
燃燭掌燈,破冰探路。
在司法改革的道路上負重前行。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鄒碧華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大幕剛剛拉起的司法改革上。
作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的操盤 手之一,他身體力行地推動司法改革,雖不諱言改革之艱,卻毫不畏難迎艱而上,把 改革「一點一點往前拱」。
司法改革中,他帶頭引用信息技術,開創了將審理按 照難度系數和數量等因素對法官進行考核的先河, 維護了一批年輕法官的機會, 最終, 員額制改革避免了「一刀切」。
困難重重的改革之路,正是鄒碧華同志敢於擔當的責 任意識和大膽創新的改革智慧, 才可以破冰前行。
拓展資料:
《鄒碧華》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出品,史鳳和執導,佟瑞欣領銜主演,劉小鋒、陳虹池、何琳、洪洋主演的人物傳記片。
該片根據法官鄒碧華生前事跡改編,講述了他公正為民、敢於擔當的好乾部形象,以及為了自己的事業鞠躬盡瘁的故事。
該片於2017年11月2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2014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佟瑞欣飾)向來滬學習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某省政法委領導介紹了上海司法改革進展情況,中午,他又趕赴徐匯區法院參加會議。
鄒碧華已經連續幾天馬不停蹄地工作了,在去往徐匯區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臟不適,被送往醫院後再也沒能搶救過來。一時間,鄒碧華去世的噩耗傳遍中國,律師、法官、專家、以及與鄒碧華有過交往的群眾,紛紛通過各種形式深切悼念這位47歲的好法官。
參考網路資料鏈接:網頁鏈接
⑤ 電影《鄒碧華》的觀後感
《鄒碧華》根據法官鄒碧華生前事跡改編,講述了他公正為民、敢於擔當的好乾部形象,以及為了自己的事業鞠躬盡瘁的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鄒碧華》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看完《鄒碧華》這部影視作品,讓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電影講述了一名法官犧牲在工作崗位上短暫而又不短暫的一生。
作為一名法官,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法官這個神聖而庄嚴的職業,正如影視作品的他說的一句話:對於一個法院,一年要處理成千上萬個官司,而對於一個普通老百姓,一輩子可能也就打那麼一個官司,如果判錯了,對於他們是莫大的絕望。鄒碧華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一上任就親自接待前來上訪的群眾,親自走訪有困難的群眾,用心聆聽他們的絕望,用法律帶給他們光明。
他能緊跟時代潮流,走在行業前沿,為了能提高法官隊伍的整體水平,他勇於進行改革,聽取多方意見,不斷加工整理,沖破重重阻力,開發了一套法官信息考評系統,用數據說話,提高了法官考評的效率和公正性,更重要的是,為法官隊伍今後的良性建設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推動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征程。
他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在十八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司法工作首當其沖,在危難時刻,他能不辱一名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帶領法官們重溫黨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為法官們堅定了理想信念。
他是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他也有對家的依戀,他也深深的愛著他的家人,可是他的這種愛,還沒來得及釋放,還沒來得及表達,就突然走了,他的親人哭的那一刻,我的眼眶也濕了。
鄒碧華走了,我們心中充滿了惋惜,正因為這樣,更顯鄒碧華的無私與奉獻,鞠躬盡瘁。
全面依法治國的征程中他為中國的司法注入了畢生心血,他為人民交上了一份又一份公正的審判,這就是一個人生命的意義所在,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寫照,正是一群像鄒碧華這樣無私奉獻的人,推動了我們時代的進步,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想,作為一名黨員,我們需要向鄒碧華學習,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他鍥而不舍、孜孜以求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愛崗敬業、務實奉獻的高貴品質,在工作中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以鄒碧華精神來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提高自己的黨性覺悟,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力量。
9月6日上午,我滿懷崇敬的心情隨同事一起來到米高梅國際影院,觀看了教育片《鄒碧華》,非常感動,記錄如下。
我們是接到縣委宣傳部通知統一買票去觀看電影《鄒碧華》的,除了放映前、放映後各單位集體合影留念外,放映中,大家用心觀看,鴉雀無聲,被鄒碧華的真實感人事跡所吸引,也為主演《鄒碧華》的演員演技點贊!大家都說這部影片真實再現了鄒碧華生前的工作與生活片段,值得看、值得思考。
電影《鄒碧華》,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鄒碧華參加美國法庭審判案例的場面,展示了中國法官在國外法庭中的高大形象。隨後出現了「2014年12月10日下午,鄒碧華在赴徐匯區法院參加司法改革座談會途中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去世」的畫面。當天起床是在他的妻子海琳的幾次呼喚中起來的,平時都是鄒碧華喊妻子起來的,這一點說明鄒碧華由於勞累身體狀況不好了。同時,這一天又是鄒碧華的兒子生日,他只能在車上跟他的兒子說一聲「兒子,祝你生日快樂」一揮手,他就永遠離開了這個家。……
結尾,又再現了鄒碧華生前最後一刻下車「透透氣」的情景,他逝世後成千上萬人前來哀悼他。前後呼應,緊扣主題,突出了鄒碧華的一生都是撲在工作和事業上,為了司法公正,鞠躬盡瘁!
他崇法尚德,踐行黨的宗旨、捍衛公平正義,特別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政法幹部要以鄒碧華同志為榜樣,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征程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法治精神,忠誠敬業、銳意進取、勇於創新、樂於奉獻,努力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鄒碧華》影片中令我們感動和難忘的畫面很多,例舉如下:
一是鄒碧華擔任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院長的第一天,有很多人堵在法院門口喊冤鬧事,鄒碧華就把這一天當作院長接待日,請大家排隊進入法院內面對面跟他交談。他就是對人民負責的好法官、好領導。社會上有不少機關或單位,總是採取逃避的態度,不準老百姓鬧事,又沒有耐心坐下來跟老百姓談心,久而久之,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就下降了。只有像鄒碧華一樣,敢於面對現實,站在人民中間,全心全意為人民著想,為維護公平正義嘔心瀝血,才能贏得民心,避免假案、錯案、冤案的發生。
二是鄒碧華院長親自帶隊深入民間調查一起民房起火案件的原因時,鄒院長用手勢、眼神和面部表情跟聾啞老人交流,說出法院沒有判錯案,老人聽懂後失聲痛哭、手足無措、跪拜在鄒院長面前,鄒院長立即扶起老人並把老人擁入懷里。隨後,鄒院長與相關部門聯系,幫助老人解決了實際困難,免除了老人住房的隱患。這種把老百姓當親人,體恤老百姓疾苦的法官難得啊!「人民法院」是為人民服務的,不管原告被告的地域、職業、經濟狀況如何,法官應一視同仁,用良心做事,同時用法律維護人民的利益。只要實事求是,秉公執法,就能讓老百姓口服心服,安居樂業。
三是一位在法院收發室工作二十多年的老信訪員(賀青山),很多人不知道他姓名的情況下,鄒碧華利用跟員工講話的機會,走下講台,拉住老信訪員的手,喊一聲「賀老師」,請賀老師站在他和大家的面前講出賀青山的名字及經歷時,賀老師老淚縱橫,向鄒碧華行軍禮。無論是法院還是其他單位,各級領導或幹部都應該像鄒碧華一樣平等待人、胸懷寬廣,不要高高在上瞧不起老百姓。只有放下架子,去掉官僚主義習氣,才能接地氣,與普通老百姓交朋友,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或工作,成為人民信賴的好領導好乾部。
四是對待身邊的知識分子康達,鄒碧華像兄弟一樣愛惜他。鄒碧華調任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之後,把康達也調到了自己身邊。他愛惜人才,與員工共患難,為康達過生日,與員工一起喝咖啡。當得知康達辭職的真正原因時,他又不得不忍痛割愛——在康達的辭職報告上簽字。沒想到簽字後的鄒碧華與康達永別了!康達痛失鄒碧華這樣的兄弟之後,醒悟了!把辭職報告撕毀了!還有什麼比真情更感動的?鄒碧華一心撲在法院工作和事業上,忘了家人和自己,甚至連生命都付出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只顧個人的享受?人心都是肉長的,真心換真心,患難見真情,鄒碧華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忠誠敬業、銳意進取、勇於創新、樂於奉獻」的精神鼓舞著身邊的同事及法學界、乃至全中國全世界的人們。他未完成的事業,還有他帶出的團隊在,還有千千萬萬個像他一樣敬業的法官在。
五是在「司法改革」方面,鄒碧華身為上海市高級法院副院長,加班加點,關心員工,卻忘了自己。通過法官員額如何配置、績效考核方案三十多稿了都還在想方設法如何達到更公平合理——「鄒碧華參與主持起草了《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先後召開了15次座談會,歷經34稿。法官員額制是此輪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法官比例壓縮至33%,意味著有一批現任法官進不了法官序列。怎麼改?鄒碧華力主避免兩個"一刀切"--不按資歷、行政級別"一刀切",要科學考核,給年輕人留有機會;高院、中院、基層法院的法官比例不能"一刀切",要給一線法官更多機會;要讓真正有能力、有水平、能辦案的法官進入到員額中來。在經過大量數據測算與分析後,鄒碧華發現,助理審判員在實際工作中承擔的工作量很大,而有的審判員已常年不在辦案崗位。因此,他堅持按照新的法官入額辦法對現有法官進行考核、考試和遴選,以保證所有入額的法官都是辦案骨幹。」(由於筆者法律方面的專業術語記不清,只有引用網路上的資料說明電影中再現的畫面。)……
上述這些典型畫面,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里,也將印刻在所有觀看《鄒碧華》電影的觀眾腦海里,並內化於行動。
觀看《鄒碧華》電影之後,我認為鄒碧華是一個實幹家。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是關乎人民利益的事,他就會親力親為,通過親自實踐來體驗、總結工作經驗,撰寫論文和書籍。……他的著作《要件審判九步法》,為了讓妻子海琳理解,甚至用跳舞的方式來向妻子解釋辦案程序化的重要性,這九步缺一不可。
觀看《鄒碧華》,就是要學習鄒碧華對知識如飢似渴,對待工作像「鐵人」一樣說"沒事,我不累";"你們先去忙吧";"沒事,有我在就行",做有理想有追求的燃燈者,相信"改革這種事情一直是一點一點往前拱的,每次能有一點點進步就是成功!"。……把人民裝在心中,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都說好人鄒碧華,其實我非常不願意把人定義為好人和壞人。好人的帽子,戴不起!在生命的終點,被總結為好人,鄒院長是戴得起這頂帽子的!他一生正直無私,精專低調,有擔當有責任有愛心。好人的評價用在他身上,不覺得虛偽,反而加深了我對好人的理解。
近日,我有幸觀賞了電影《鄒碧華》。影片中,鄒碧華院長幾經修改,受到跳水比賽的靈感,增加權重系數,敲定司法改革方案。可以說,員額制的目的是實現檢察官法官精英化,讓入員額的人真正到辦案一線去。
片中,有的行政崗位上的同志,擔心人員分類後成了二等公民,再就是老同志考試考不過年輕人,如果沒有入額,也會不滿。歸納起來,這場本意很好的改革似乎幾面不討好。然而,既然決心要改革,而且改革的方向正確,就不能畏手畏腳。
鄒院長說,法官職業生涯中辦理的案子數不勝數,但是老百姓或許一輩子只打一次官司,如果有冤假錯案,他就會恨人民法院。因而,為了提升司法公信力,鄒院長力挽狂瀾,推行司法改革。最後司法改革辦公室的康達同志卻因為多年從事信訪工作,沒有辦案子,而未入額。
聯想到我們車輛分公司近來推行的維修部管理改革,我想或許在實行過程中也有不少困難和阻力。正如鄒院長說的,所有的改革都是一點點往前拱的。但是,只要認准大方向,我們就要迎難而上。
有人說,鄒碧華太累了,人無論如何要懂得體恤自己的身體!話不錯,鄒院長有那麼多事那麼多牽掛,對於一個有使命感的人,怎麼可能放下。最後,鄒碧華院長倒在了他所熱愛的崗位上,這帶給了我們無限的遺憾。
片頭,鄒院長上班前,對兒子說了聲,生日快樂。兒子略顯生分地笑了笑。雖然在兒子的記憶中,父親的印象不多,但是兒子理解父親的事業。可能,不是每一個英雄人物都能做到忠孝兩全,我們也無從苛責。在這部片子中,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有點浪漫的認真的鄒碧華院長。
把簡單的事情做好,把本職工作做好,就是我們要樹立的信念。鄒碧華院長是這么教育法官同志們的,他也是這么踐行這個承諾於自身工作中的。我相信只要堅定這個信念,每個人都能從平凡的崗位中獲得尊重和認同。
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無論如何,總是要愛他們;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無論如何,總是要做善事;
誠實和坦率使你易受傷害,無論如何,總是要誠實和坦率……
——泰蕾莎修女
看完《鄒碧華》我內心感受頗多,集中國司法改革的「燃燈者」,中國優秀的法官於一身的共產黨人為自己的事業鞠躬盡瘁,處處為人民,處處為司法的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離開了我們。劇中值得我們思考和回味的地方有很多,下面請聽我一一道來。
算來我入黨的時間已經有3年了,記得我剛成為預備黨員之前,學校黨組織召開了黨員轉正大會,黨支部書記會問我:你為什麼入黨?我記得我當時說:因為我要為人民服務,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仔細想想現在我算做到了么?答案是肯定的,我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無償幫助殘疾人家庭子女輔導功課,在校認真學習,在單位中認真工作,唯一的缺點就是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選擇退縮,這不和電影中飾演陳陽一角的法官剛開始的橋段如出一轍么。鄒院長和陳陽的一段對話中更是點醒了陳陽,意思大致為:不忘初心,牢記為人民服務的使命!不要因為一點困難就選擇逃避退縮。因為逃避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電影中,有不少感人至深的地方,比如有一位老伯家因為火災,起訴物業公司一案敗訴後一再上訪,鄒院長知曉情況後,來到當事人家中實地查看,黑漆漆的牆壁,凌亂的傢具,可見大火肆虐後的痕跡。聾啞的老人用手語像鄒院長闡述內心的失落,而當鄒碧華說出他會幫助他們的時候,老人痛哭不止。他們的眼淚觸動了每一位在電影院觀看電影的觀眾的心。
法官能力有多大,身上的責任就會有多重!每一名法官都要辦無數個案子,可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一件案子就影響他們一生。認真負責,為民辦案是鄒院長始終堅守的原則。法律不僅僅是嚴酷的,更是有溫度的。在有一幕鄒院長和老人擁抱哭泣的場面中可以看出,法官不是冰冷的司法機器,而是為民謀公正的司法武器。
法官陳陽在跑步機上揮灑汗水的身影讓人不免同情,我們也得知了法官在現實生活中不但要承擔無數的案件帶來的壓力,更要經受網路暴力所帶來的困擾。在經過鄒院長的一番入黨初心之話的點撥之後我們又看到了一個依靠智慧完美化解困局的法官。她的經歷告訴了我們,生活本來不完美,但正因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們更加努力的去面對生活,遇到困難絕對不要退縮,用智慧去化解困難,追夢路上荊棘遍布,但我們要堅信我們可以到達終點。
《鄒碧華》電影中的賀老師在工作中恪盡職守,認真踏實的工作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資料收發室工作的他會仔細核對每一封信件,校驗信件的地址、信息等等,一年查閱數萬件,糾錯查出數百件的信件,為法院節省一定的資金費用。就像鄒院長所說的,雖然這筆錢對於法院來說是九牛一毛,但是賀老師的工作態度卻是我們每一位共產黨人需要學習的無價之寶。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人都會同情弱者,卻只是追隨贏家,不管怎樣,還是要為弱者奮斗......這是鄒院長在同事生日上對大家表演的一段詩句。這樣的一首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反思,要時常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到,有沒有牢記在心。
鄒碧華為思想改革和事業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這部影片給我們帶來了內心的觸動,告訴我們作為一名黨員,無論何時,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都要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堅持做正確的事情,不被困難所打倒。不忘初心,堅守使命!
⑥ 康達的丈夫
葉弘軒 同年,主演弘揚社會正氣的反腐電視劇脊樑,飾演豐州市市長葉弘軒。主演再現鄒碧華公正為民、敢於擔當的生動形象的電影鄒碧華,飾演青年法官康達。個人生活2011年10月6日,劉小鋒在北京與女演員朱墨結婚。
⑦ 上海老演員,89歲上影演員劇團演員徐才根去世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影演員劇團獲悉,劇團演員徐才根7月22日上午因車禍在上海龍華醫院去世,享年89歲。
徐才根獲第28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徐才根1932年2月21日出生於上海,曾出演電影《這是我應該做的》《舞台姐妹》《金鎖》《團圓》《喊·山》,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安家》等,曾獲第28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等榮譽。他一生甘當綠葉,認真演好自己的每一個角色,讓眾多小人物深入人心。
徐才根與劇團著名演員牛犇在一起
徐才根並非科班出身,16歲進印刷廠做學徒,因為愛好文藝進了工人文化宮的業余舞蹈團。1960年,24歲的徐才根進入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剛進劇團的時候,徐才根曾因普通話不好、不分平捲舌音而不自信,不願開口講話,但陳述、高博等老師會主動找他溝通,在聊天時潛移默化地培訓他。徐才根和其他新人也非常勤奮,在電影專科學校開學之際,主動提議在上課時旁聽。老演員在舞台上演出時,他們也會在後台、側幕觀摩。老演員演一個月,他們就看一個月。每一次的「偷藝」,都讓他受益匪淺。
徐才根等人原想在趙丹主演的電影《聶耳》中以群眾演員的身份參與、學習,但趙丹拒絕了他們,讓他們直接上舞台摸爬滾打,增加舞台實踐經驗。趙丹告訴他們,自己也非科班出身,一定要在舞台上多鍛煉,不要不自信。表演藝術家張瑞芳也不是科班出身,她告訴徐才根,演戲能夠做到真聽、真看、真交流,就是一位好演員。哪怕只有一個鏡頭,也要認認真真地演,可能就是這一個鏡頭,能讓這個演員給觀眾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劇團前輩的諄諄教誨,對俆才根一生的藝術追求產生了深刻影響。在他從藝60多年裡,更多是在做配角,不管是戲多還是戲少,他都認認真真地演,對每一個角色付出真情實感。
徐才根在電影《鄒碧華》飾演聾啞老人
從《舞台姐妹》《城南舊事》到《紅日》《江北好人》《太陽升起》,從由上影演員劇團集體出演的電影《鄒碧華》,到近年來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安家》等,徐才根的角色都是小人物,但他演來個個傳神。
徐才根大器晚成,近幾年佳作頻頻、獲獎連連。2010年,他參演王全安執導的電影《團圓》,在片中飾演陸善民一角,並憑藉此角色獲得第47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獎,同時獲得第28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2013年,徐才根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榮譽獎。
在《團圓》中,徐才根飾演陸善民(左)
徐才根愛好游泳、慢跑和快走,如果在劇組的話,他就每天在酒店走廊里快走40分鍾。2016年,他參演楊海君執導的電影《喊·山》,在片中飾演村長一角。楊海君曾經擔心徐才根年事已高,因為拍攝地是在深山裡,車只能開到山腳下,需要徒步上山,但等他見到徐老之後,之前的一切擔心全消失了。
徐才根雖年事已高,但在拍戲時從不帶助理。在拍《我的前半生》時,劇組給他准備了特殊飯菜,但他拒絕了,自己拿著飯盒去打飯,與群演吃著一樣的飯菜,他覺得這樣更舒服。
徐才根曾說,現在的演藝圈,一些演員帶著各種助理、化妝師、保姆進組;在他那個年代,演員拍戲都沒有什麼錢,連熬夜、節假日也沒有額外的補貼,但那時候的創作氛圍更加純粹、融合。
徐才根非常支持年輕後輩,他說,「這些孩子不容易,對於藝術如此執著,我願意幫助他們。」2016年,徐才根主演的微電影《安樂》獲第二屆上海公益微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當時拍攝資金非常緊張,徐才根婉言謝絕了劇組的片酬,並請求劇組把他的片酬用到製作上。
徐才根的獎杯
徐才根的獎杯
2017年,徐才根主演電影《歸去》,該片是導演自己創作劇本、自己集資,徐才根聽說後表示片酬不重要,為了支持年輕導演和好劇本,他願意友情出演。目前,該片已獲得全球國際電影節、電影獎55次提名,32個獎項,徐才根也憑此獲得紐約獨立電影獎最佳演員獎和美國洛杉磯國際電影獎最佳表演獎。
歸去
本文圖片由上影演員劇團 提供
⑧ 何琳:讓呂中驕傲的兒媳婦,息影照顧4位老人,善良到讓人淚目
【作者:葉曰爾】
01
何琳是大家熟知的女演員,她出生於上海,從小就有演戲經歷,是一位小童星。
初中畢業後,她考上上海兒童藝術劇院,與陸毅是同班同學。
1996年9月,何琳又順利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與陳坤、趙薇、黃曉明等人成為同班同學。
考上這個明星班,好似註定著,何琳必定會大紅大紫。
大二時,何琳便開始接戲,先後出演了《禁煙槍手》牽手》《一年又一年》等,《牽手》還讓何琳拿到了第17屆最佳女配角獎。
大三時,何琳一放假就出去演戲,很少回家,總覺得以後有很多日子陪伴家人。誰料,不久後,她父親就因肝硬化離世了。這件事對何琳打擊很大,始終覺得對老人虧欠很多,所以特別想對老人盡盡孝。
大學一畢業,何琳就簽約經紀公司,開始了演藝事業。
何琳的演技精純,為人低調,塑造性強,是很多導演喜歡用的女演員。
大學畢業後,她馬不停地奔波在劇組,先後主演了《為奴隸的母親》《夢回清河》《麻辣婆媳》《女人無悔》《再向虎山行》等優秀影視劇。
短短10年間,她就拿到了飛天獎、國際艾美獎等各種頒獎典禮的最佳女主角,成了80、90後記憶中的最美女演員。
02
在事業上,何琳是成功的,但在感情上,她卻一直沒有著落。
直到2013年,有圈內好友給她介紹了一個叫吳兵的男人,她的心才一點點被融化。
吳兵比何琳大3歲,是北京電影學院製片管理系副教授,長得高大威猛,很有男子漢氣概。
兩人第一次見面時,何琳就對吳兵有了好感,一個是因為他是母校的老師,一個是因為吳兵確實長得很帥氣。
而吳兵對何琳也一見鍾情,雖然之前在電視上見過她,但見到真人後,發現對方比電視上更加清雅秀麗,溫婉端莊。
其實,吳兵的家世也非常不錯。母親是著名女演員呂中,父親是吳桂苓,都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著名表演藝術家。
吳兵也繼承了父母的事業,曾先後擔任過《來不及愛你》《十月圍城》《致命追擊》《山歌好比春江水》等多部影視劇的編劇。
吳兵長得高大帥氣,按說早就該有了歸宿,但他是個工作狂,才一直將感情的事拖到30多歲。
03
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北電門口的白樺樹下,吳兵提議去咖啡廳,何琳說:「我很久沒來學校了,咱們在校園中逛一逛吧。」
於是,吳兵便帶著何琳在北電的操場、宿舍、圖書館等周圍閑逛,一邊逛一邊聊電影、話劇、音樂劇等等。
分別之前,兩人留了聯系方式,吳兵還特意鄭重的說: 「以後你有任何不開心,都可以隨時給我打電話,我24小時開機等你。」
這一句話,讓何琳感覺很溫暖,很有被重視的感覺。
何琳的父親雖然過世比較早,但他在世時,和母親卻非常相愛,一直是何琳生活的榜樣。
何琳從小就有清晰的目標: 「以後一定只結婚一次,而且要好好經營婚姻,一切以家庭為重。」
在每個女人心裡,都會藏著一個傲嬌的公主夢,都會想得到男士的寵愛,何琳也不例外。
為了試探吳兵的心,她故意和吳兵說: 「我可不會做飯,不會做家務,只會演戲,可成不了賢妻良母。」
誰知,吳兵一拍胸脯說:「放心,我廚藝棒著呢,我可以做給你吃。你演戲那麼好,要是再會做飯做家務,那簡直是十全十美的人了,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完美的人啊。」
吳兵一句話,讓何琳瞬間美得冒泡。
不久後,吳兵便為了驗證自己的話,邀請何琳去他家吃飯。
為了迎接何琳,吳兵買了很多菜,葷素搭配,魚肉齊全。在何琳的見證下,不一會兒,吳兵便捯飭了一大桌子 美食 ,讓何琳看得目瞪口呆。
何琳沒想到,一個大男人竟然真的會做飯,忍不住就問他:「你做飯這么熟練啊,一定經常自己做吧?」
吳兵卻一點都不隱瞞的說: 「其實我以前不會,這不是為了你,最近一個月抓緊學的,天天做,就成這樣了。」
吳兵還自嘲的說:「沒想到,我還有做菜的天分呢,這以後要是不做編劇,我完全可以去做廚子。」
何琳被吳兵的所作所為感動,也忍不住對吳兵說: 「其實我是騙你的,我很會做飯,就是怕男人覺得女人做家務理所當然,所以才想試探一下 你 。」
吳兵也趕緊說:「沒事沒事,我很理解你,不管真假,我都願意為你做飯,願意為你付出。我爸媽一輩子沒有吵過架,我也想遇到那樣的愛情。說實話,咱這圈子不穩定的感情太多,我一直也對感情不抱有希望,唯獨遇到你之後,想為你付出一生。」
何琳一聽,沒想到吳兵竟然和她有同樣的婚姻價值觀,一下又親近了很多。
這之後,兩人便確定了戀愛關系。
2014年5月,兩人在北京低調舉行了婚禮,成了正式夫妻。
04
婚後,吳兵和何琳相敬如賓,夫妻恩愛,不久便懷孕了。
何琳懷孕後,吳兵完全成了24孝好丈夫,將工作之餘的時間全部給了妻子。不但給她做一日三餐,還陪著她健身,緩解情緒,出去溜達,一切以何琳為主。
吳兵的母親呂中對何琳也很喜愛,經常帶著營養品過去看兒媳婦。
網上流傳的何琳唯美孕期照,壓根不是找的影樓,而是吳兵親自拍攝,留住了何琳最動人的瞬間。
2015年3月,38歲的何琳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孩子出生後,何琳的母親趕過來,照顧了女兒一星期,但因不適應北京的生活,便匆匆趕回了上海。
婆婆呂中已經75歲,身體也越來越差,吳兵只好請了一個金牌月嫂來家裡照顧何琳。
做了母親之後,何琳胖了十幾斤,自我感覺非常差。除了照顧孩子,她開始積極鍛煉身體,為復出做准備。
05
這邊何琳忙著復出的事,那邊吳兵卻充滿了深深地擔憂。
孩子雖然可以請保姆,但就算有保姆,也需要一位親人跟隨,不然壓根不放心。
但吳兵的父母呂中和吳桂苓都已經75歲,一直在照顧他的姥姥和奶奶兩位90多歲的老人,壓根不可能幫著照顧孩子。
何琳出去拍戲後,家裡誰來照看呢?
夫妻倆協商之下,何琳再次將自己的母親接到了家裡。
孩子百日後,何琳心裡就有了合適的劇本,時刻准備接戲復出。
誰也沒想到,就在此時,她的婆婆呂中突發哮喘病,住進了醫院。還沒等婆婆呂中出院,公公吳桂苓又犯了糖尿病。
婆婆的病情還稍微好一些,公公則出現了糖尿病並發症,先是眼睛模糊,再是雙腿浮腫,身上出現了各種淤青,生活都難以自理。
吳兵跑上跑下,既得工作,還得照顧家裡的姥姥和奶奶,身心疲憊。
何琳看著丈夫如此勞累,於心不忍,覺得自己特別自私,在家裡如此艱難的情況下,竟然要復出。
此時,她想起了自己從小信念: 一切以家庭為重。 便果斷放棄了復出,主動提出和丈夫分擔困難,盡一份作為兒女的責任。
吳兵有課時,何琳便讓媽媽照顧孩子,她在醫院和姥姥奶奶之間奔波。
沒幾天,住院的公婆明顯食慾下降,但卻什麼都不說,何琳知道,公婆肯定是吃夠了醫院的飯,便每天跑回家做飯,再帶回醫院給老人吃。
公公吳桂苓是糖尿病,在飲食上需要格外注意,何琳卻不嫌麻煩,一直盡心盡力伺候。
那段時間,呂中和吳桂苓住院,姥姥奶奶在家需要人照顧,何琳和吳兵忙前忙後,累得差點虛脫。
06
公婆也深知兒子兒媳照顧4個老人的壓力,心內愧疚無比,卻別無他法。
在呂中的內心深處,對兒媳婦何琳充滿了感激,畢竟何琳嫁過來時間不長,能這樣對待他們,實在是個人美心善的兒媳婦。
很多醫院的病友也認出了何琳,經常和呂中誇獎這個孝順的兒媳,呂中心裡也美滋滋的,為有這樣的兒媳婦感到驕傲。
好在,一個月後,呂中和丈夫都相繼出院了,何琳和吳兵才鬆了一口氣。
公婆的身體越來越差,回家還要照顧90多歲的姥姥和奶奶,肯定也吃不消,何琳又接過了照顧兩位老人的重擔,忙前忙後,一點都不嫌麻煩。
半年後,呂中98歲的老母親離世,也是何琳協助丈夫料理了老人的後事。
2016年2月,吳桂苓病情惡化,再次住進了醫院,此時,離春節只有5天。
幸好,吳兵在放寒假,便再次住進醫院,開始照顧老父親。
除夕那天,呂中趕到醫院,讓吳兵和何琳回家過年,她和老伴在醫院過年。但何琳不同意,認為過年必須一家人在一起,就匆匆趕回家,做了很多菜,不嫌麻煩的帶回醫院。
就這樣,除夕那天,一家人竟然在醫院度過了春節。
07
一星期後,吳桂苓出院,開始在家休養,吳兵和何琳再次兩邊跑,一起照顧著老人。
2016年6月21日,吳桂苓因糖尿病並發症引發臟器衰竭,走完了78歲的人生旅程。
公公離世後,何琳便搬到了婆婆的小區,天天抱著孩子過去串門,以緩解呂中的情緒。
她引導婆婆講述與公公相濡以沫的恩愛過往,疏解呂中內心的悲痛。還引導孩子孝順奶奶,和奶奶玩鬧,沖散了呂中的悲傷情緒。
呂中走出喪偶的傷痛後,開始鼓勵兒媳復出,她深知兒媳何琳熱愛表演,為了這個家,她已經付出了很多,她還很年輕,需要有自己的事業,才能找到心靈的歸屬。
這之後,呂中主動承擔起照看孩子的責任,鼓勵何琳復出。
2017年,何琳復出,先後接演了《鄒碧華》《天乩之白蛇傳說》《攀登者》等,再次撿起了丟掉的事業。
雖然已經復出,但何琳卻沒有接很多戲,依舊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家庭上,始終謹記自己從小的信念。
從結婚到生子,再到照顧老人,何琳放下如日中天的事業,完美詮釋了什麼才是事業與家庭兼顧的現代女性,值得很多人學習。
希望何琳和丈夫,以及婆婆呂中,都能身體 健康 ,快樂幸福。
—END—
作者:葉曰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