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薦一下希區柯克的電影
推薦14部:
。《蝴蝶夢》 (Rebecca)
瓊·芳登在希區·柯克1940年的經典影片《蝴蝶夢》中扮演了一個命運悲慘的角色---作為一個新婚妻子卻不斷的被丈夫前妻的鬼魂糾纏,而表面上又不得不強裝歡顏。在這部根據達芙妮·杜·莫里葉的小說《麗貝卡》改編而成的電影中,芳達在和馬克西姆·德文特(勞倫斯·奧利弗飾)結婚,成為曼德利庄園新的女主人之後,她那種柔弱的性格使其無所適從,似乎生活中到處都有德文特前妻---麗貝卡的影子,麗貝卡在許多人的心中似乎有著超乎尋常的地位,既讓人愛戴又讓人畏懼。房屋管家丹弗斯夫人(朱蒂斯·安德森飾)對麗貝卡甚至達到了畢恭畢敬的程度,她一心想悄悄地把現在的德文特夫人趕出曼德利庄園。
2。《電話謀殺案》(Dial M for Murder)
希區·柯克喜歡啟用那些金發碧眼的漂亮女演員擔任主角,在這部戲中格雷斯·凱莉比任何人都更勝任這個主角的位置。她的面部表情非常細膩豐富,於是,希區·柯克從多角度對她的面部進行了拍攝。凱莉塑造的角色雖身處危險境地,意志卻越來越堅強。
在這部1945年拍攝的影片中,丈夫(雷·米蘭德飾)因為懷疑妻子(凱莉飾)對他不忠而對她頓生殺機。整部影片最讓我們感到震驚的就是當妻子快被勒死的時候,丈夫卻故意在電話中收聽她最後的殘喘之聲,但是凱莉最終還是掙開了繩索,並且「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此,這又是另外一個「完美」的謀殺案。
3。《後窗》(Rear Window)
4。 《艷賊》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是這部影片成立的最重要的基礎,以至和弗洛伊德學說泛濫到無以復加的當代影視作品相比,影片多少顯得有些牽強甚至是「弱智」。
希區柯克玩弄的是空間和觀眾的心理。
5。《鳥》
劇情梗概:
舊金山上流社會的淑女米蘭妮與律師米契在一家鳥店中一見鍾情,當他們的愛情遭米契的母親誤解時,不斷有海鷗和麻雀飛來米契家附近對人類發動攻擊,甚至在加油站引起了一場大火。米蘭妮奮勇地保護小妹妹免遭鳥群襲擊,終於蠃得米契之母的喜愛。...
6。 《辣手摧花》
年輕的姑娘查理希望生活中能有新鮮的內容。她認為只有在外地謀事的舅舅能使她開闊眼界,她的名字甚至也同她的舅舅起的一樣。可能是心有靈犀吧,她的舅舅查理突然來到了離開多年的小鎮上,使這個家庭里充滿了喜慶的氣氛,唯有酷愛讀書的小妹妹對此無動於衷。
喜悅過後,怪事發生了。查理在把玩舅舅給她的戒指上竟然發現了跟她的名字無關的字母,兩個自稱是記者的人在家中的采訪更使舅舅大為惱怒和失態,父親每天必須閱讀的早報竟被舅舅給弟妹折疊成玩具……敏感的查理無法無視這一切,她決心去圖書館找到當天的報紙……
7。《救生艇》
這是一部由希區考克和許多著名演員通力合作的影片,有著極為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
片中,他們分別飾演不同出身背景的劫後餘生者,在面對艱困險惡的環境時,展露出人類本性中高貴和邪惡並存的本質。
本片的故事系依據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的原著所改編,攝制於一九四四年,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況最激烈的時期。
它是一部頗為成功的影片,對人性的善惡有著深入的描繪,同時也把處於戰爭狀態下那種人類的熱情和偏見表露無遺。
8。《火車上的陌生人》(Strangers on the Train)
想像在火車上遇到陌生人,彼此聊上一會兒,了解一些關於他們的事情,如果他們願意殺死妨礙你的人,你就可以和他們簽上一紙協定。在兩個相互不認識的人看來,彼此之間只是陌生人的關系而已。
希區·柯克喜歡拍攝一些情節虛構、有關完美謀殺的主題(經常是殺死一個人的妻子)。在這部拍攝於1951年的怪誕恐怖影片中,陌生人蓋伊(法雷·格雲哲飾)認為這只不過是個黑色的玩笑,而精神病患者布魯諾(羅伯特·沃克飾)卻把這件事看得非常嚴肅,並且逐步實施計劃去殺死蓋伊那既令人討厭又讓人疏遠的妻子。這部影片給我們一個警示,正像我們要不時提醒孩子們的那句話一樣---不要和陌生人講話。
9。《諜海疑雲》(North by Northwest)
這部拍攝於1959年的電影可以說是一部關於弄錯身份的經典影片。加里·格蘭特在劇中成功的扮演了一名公關部經理的角色,他被政府的情報機構錯認為是一名美國間諜,而被全國的間諜追殺。詹姆斯·曼森和傑西·蘭迪斯在劇中分別扮演兩個間諜。
在影片中有很多有趣的情節,如:在農場上格蘭特被噴農葯的飛機追殺的一幕,在山上被間諜追殺時的經典動作場面。影片在有關格蘭特和另外一位金發美女(艾娃·瑪麗·塞恩特飾)的情節上也有一些煽情的畫面。希區柯克喜歡在所有的懸念電影中都加入一點點性的成分。
10.《貴婦失蹤案》
這部智慧、快節奏間諜經典影片是希區考克最有名、最傑出的英國電影,引起好萊塢的注意。貴婦失蹤案在美國極受歡迎,為日後希區考克式驚悚電影奠立風格…
11.《天真與無知 》
女電影演員被她的丈夫謀殺了,她丈夫嫉妒她所有的年輕的男朋友。第二天,作家羅伯特(碰巧他是那位女演員的男朋友)在海灘上發現了她的屍體。他急忙報了案,然而,兩位證人認定他是正要逃走的兇手。羅伯特被逮捕了,但他趁法庭亂糟糟吵鬧的時候,逃出了法庭。羅伯特繼續和警察局督察的女兒愛瑞卡一起尋找證據,決心證明他的清白。
12.《繩索》 (Rope)
雖然本片並不算希區·柯克的成功之作,但是他在影片中運用的連續的、幾乎不經任何修改的鏡頭開創了電影界的先河,使它成為1948年的一部經典作品,因而《繩索》也就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一個里程碑。
這部影片著實有點令人毛骨悚然。兩個年輕人認為自己比他們的另外一個朋友戴維·肯特利更加優秀,就密謀把他殺死。他們用繩索將他勒死後,把屍體放進一隻書箱中。為了炫耀自己的「智慧」,他們在書箱上鋪起檯布,置好餐具,然後邀請死者的父母、未婚妻、同學和教師前來赴宴。在客人中,只有茹伯特教授(詹姆士·斯圖爾特飾)發覺事情有些蹊蹺,或許是因為從書箱中散發出來的異味兒才令茹伯特教授生疑的吧。
13.《三十九個台階》
一部經典的間諜與反間諜片!
加拿大青年漢納正向記憶大師麥莫里提問,突然人群騷亂,英國諜報人員安娜蓓拉把漢納帶到波特公寓,說她正在跟蹤代號"三十九個台階"的間諜組織的兩個特務,現在反被對方跟蹤.深夜,安娜蓓拉被害.漢納依照死者手中一張蘇格蘭地圖上的標記到阿爾特納切拉奇村去尋找一個知情.希區柯克在這部片把一個個跌宕多變的細節作為刻畫人物性格和形象的重要手段,"這里沒有埋伏,那邊放煙幕"使一個意念緊接著另一個意念,充分體現了懸念片的特點.
14. 《精神病患者》/驚魂記
希區柯克的《精神病患者》(PSYCHO)可說是恐怖驚悚片的代表作,在電影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被譽為西方第一部現代恐怖片。作品中懸念迭起,不到最後一刻人們絕對不會想到謎底。有趣的是希區柯克在拍攝影片時自己也在創造懸念,他要全體製作人員宣誓對劇情及故事的結局嚴格保密,絕不泄漏任何細節;此外他還煞有介事地聘請「母親」的扮演者,並對外宣布了幾位後選者的名單,實際上在劇本中根本沒有「母親」一角的場面。
在1960年的當時,這部影片可謂好萊塢最暴力色情的電影。當年有多少觀眾被片中的變態殺手和那場膾炙人口的浴室殺人戲嚇得不敢一個人洗澡。該片被美國電影機構選為最重要的一百部美國片之一
精神病患者可說是一部空前成功的恐怖電影,技巧大膽、畫面驚人,即使在數十年後謀殺與血腥的場面仍嚇得觀眾尖嘶驚跳。 這是部最富技巧的經典名作,從沒有一部關於謀殺與精神病患的影片,會使觀眾受到如此強烈的震撼。
我們對這部拍攝於1960年的影片已經談論得很多了,因為無論在任何時期希區·柯克的這部《精神病患者》都可說是恐怖驚悚片的代表作,而其中的恐怖鏡頭亦是經典中的典範。在本片中有被譽為「驚叫皇後」的珍妮特·李和十惡不赦的諾曼·貝茨。當然,在這部電影幕後的精心策劃者就是希區·柯克本人。他用自己的攝像機拍攝了這部既讓人驚嘆又不乏創新的意境,令所有影迷和電影導演都肅然起敬的影片。
這部影片曾經被仔細研究並被分割成小部分進行分析,人們對它的態度褒貶不一,但有一點非常明確--這是一部讓人永遠都應該記住的經典影片,而希區柯克正是這樣一位把它帶給我們的天才人物。
㈡ 蝴蝶夢女主演瓊芳登的姐姐是亂世佳人中飾演媚蘭妮的奧利維亞哈維蘭嗎 有她們的資料嗎
是的,瓊芳登和奧莉薇·黛·哈佛蘭是姐妹關系。
1、瓊·芳登
瓊·芳登(Joan Fontaine,1917年11月21日—2013年12月15日),出生於日本東京,美國影視女演員。
1935年參演喬治·庫克執導的喜劇片《女士不多》初登熒幕。1937年因出演愛情喜劇《特色街道》,受到凱瑟琳·赫本的推薦逐漸出演主角。
1940年與勞倫斯·奧利弗合作主演了希區柯克的愛情驚悚影片《蝴蝶夢》並憑借該片首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提名。
代表作品有蝴蝶夢、深閨疑雲、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簡·愛等。
2、奧莉薇·黛·哈佛蘭
奧莉薇·黛·哈佛蘭(Olivia de Havilland),1916年7月1日出生於日本東京,美國影視女演員。
1934年因在威廉·莎士比亞舞台劇《仲夏夜之夢》中飾演赫米婭一角走進好萊塢。1939年,奧莉薇·黛·哈佛蘭受喬治·庫克的邀請,接受了米高梅電影公司影片《亂世佳人》的試鏡,她當時屬於華納兄弟娛樂公司旗下的藝人,去米高梅試鏡違反了藝人合約。
最後在華納夫人的游說下成功獲得了梅蘭妮一角並與費雯·麗、克拉克·蓋博合作,出演了喬治·庫克與維克多·弗萊明共同執導的愛情戰爭影片《亂世佳人》。憑借在片中飾演梅蘭妮一角獲得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提名。
代表作品有亂世佳人、風流種子、女繼承人等。
(2)蝴蝶夢電影比阿爾斯演員擴展閱讀:
瓊·芳登出生後醫生檢查出她有貧血病和麻疹,1919年,父親將姐妹兩人與母親送往比較暖和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生活,希望改善姐妹的身體狀況。也是在這時父母二人情感出現裂縫導致離婚,母親改嫁他人定居美國薩拉托加。
在加州,瓊真如母親所願身體恢復健康。上學後,瓊的智商測試表明IQ達到了160,而且在學校的表現也很好。
但瓊跟姐姐始終不合,為了爭奪母親的注意兩人之間大小沖突不斷,而母親更加偏愛奧莉薇。於是在1932年,15歲的瓊搬回到日本跟父親一起生活,並在那裡完成了學業。
1935年,瓊重返美國,追隨姐姐的腳步學習表演,並與和姐姐一起學習過的Max Reinhardt一起學習。
之後在舊金山加入聖何塞的一個劇組成為演員,這時,她的姐姐奧莉薇已經在好萊塢小有名氣,母親怕會影響她姐姐的事業,不允許她用與姐姐相同的姓氏「德·哈維蘭」進入演藝圈,芳登只好改名為「瓊·布菲爾德」開始了她的演藝事業,這個名字曾在她出演的第一部RKO公司的電影中出現。
㈢ 誰是希區柯克電影中最難忘的美人
英格麗-褒曼 Ingrid Bergman
代表作:《愛德華大夫》Spellbound (1945)
《美人計》Notorious (1946)
《歷劫佳人》Under Capricorn (1949)
她說他:「我知道希區喜歡和我合作,我能感覺得出,我對他也有著相同的想法。有些演員說他是並非善於指導演員的那種導演,那肯定是他們自己出了問題。他十分具有同情心,從不對我提出的問題感到厭煩,他總是耐心傾聽,他是個我可以傾訴一切人。」
大名鼎鼎的英格麗-褒曼之所以對希區評價如此之高,是因為希區對她完全是「區別對待」。盡管沒有充足證據表明希區的內心早對褒曼的身體吹響了沖鋒號,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合作,以及電影最後呈現的驚人效果,都印證了希區對褒曼的嚴重偏愛。在《愛德華大夫》拍攝過程中,希區故意放棄了拍女明星慣用的低亮度照明法,而是用強光把褒曼的臉蛋清晰地放到銀幕中央,他的解釋是:「褒曼完全不需要燈光的幫助(掩蓋)」。
在《美人計》里,希區又第一次邀請了超級服裝設計師伊迪絲-海德為褒曼設計服裝,電影中褒曼握著鑰匙與克勞德-瑞恩斯擁抱時穿的那件大露背,至今是褒曼粉絲的最愛。盡管三年之後的《歷劫佳人》逐漸褪去了希區與褒曼特有的火花,但兩人的友誼並未隨著亂七八糟的謠言產生絲毫破壞,希區曾不止一次地品味褒曼的味道:「她熱情、善良,十分年輕,有一種清新的氣質。她比我更有自信,這一點也不奇怪。她很漂亮,真人比在銀幕上更加漂亮!在我感到自己被忽視的時候,她一直給我很多的鼓勵……」
金-諾瓦克 Kim Novak
代表作:《迷魂記》Vertigo (1958)
她說他:「有一次我犯了一個錯誤,就我這個角色的動機問了希區一個問題,他嚴肅地看著我說:『金,我們不要在這些問題上挖得太深,這只是一部電影!』」
金-諾瓦克原本只是希區心目中的第二人選,臨開拍時因為薇拉-邁爾斯懷孕而含恨放棄。不過,金-諾瓦克一人分飾瑪德琳和朱迪兩個角色,並不顯得吃力,他與詹姆斯-斯圖爾特的混搭效果也絲毫不遜色於《後窗》里的格蕾斯。
盡管當時部分觀眾並沒弄清《迷魂記》的故事核心究竟是什麼,但男性觀眾都無一不被諾瓦克的性感裝扮所迷倒——除了伊迪絲-海德為她設計的白色大衣外,朱迪鬆散的頭發和瑪德琳的旋渦型秀發都讓希區在片場里浮想聯翩,最明顯的證據是——直到《迷魂記》殺青之後,希區還耿耿於懷:「我更希望當初能把斯圖爾特脫她衣服的畫面更清晰地表達出來,並不是拍出來的,而是用更加清楚的內衣畫面來表現——這兒晾著一副胸罩,那兒曬著一條褲頭,不過這在當時是不允許的。」諾瓦克演藝事業最輝煌的頂峰是《迷魂記》帶來的,這個曾被視為胸大無腦的女人,總算被公認為最經典的「希區柯克女郎」之一。
格雷絲-凱麗 Grace Kelly
代表作:《電話謀殺案》Dial M for Murder (1954)
《後窗》Rear Window (1954)
《捉賊記》To Catch a Thief(1955)
這個未來的摩納哥王妃有著精緻到無敵的面容,每一縷卷發都不自覺地刮擦著老希的心——他深知自己迷戀她,所以窮凶極惡地用彩色膠片堆砌她的特寫,即便是《電話qs案》那個快被勒死的女人,也要刻意延長她的窒息瞬間;他確信自己得不到她,所以挖空心思讓《後窗》里的窺私狂變成一個手無搏雞之力的殘腿男,以療救心理上無法規避的欲求落差。
蒂琵-海德倫 Tippi Hedren
代表作:《群鳥》The Birds (1963)
《艷賊》Marnie (1964)
她說他:「這是一段我不願再想起的痛苦經歷,我為希區柯克先生感到遺憾。」
身材高挑、皓齒殷唇的海德倫,幾乎成了希區心目中「後格蕾絲-凱麗時代的替代解葯」,然而這顆解葯對雙方來說都成了毒葯。海德倫60年代初並不為人所知,然而希區柯克的「慧眼」卻把她看了個真真切切——他在一個廣告中看中了她,並讓她出演了風靡一時的災難片《群鳥》。《群鳥》是一部特技驚人的高成本電影,海德倫瘦削的面龐和藍色的眼睛讓人覺得格外清新。然而,她的演技非常平庸。《群鳥》的成功使海德倫名氣大增,第二年又出演了《艷賊》,與「007」肖恩-康納利演起了對手戲。這是一部描述心理障礙的影片,海德倫飾演的是一位冷酷無情、帶有神經質、又對男人充滿憎恨的女子,藉著偷竊行為所帶來的刺激,掩飾內心對性的挫折感。該片在影評人看來乏善可陳:落伍的拍攝手法、冗長的演員對白,再加上海德倫的平庸表現,導致票房不佳。
事實上,電影的幕後事端遠比電影更精彩——傳說希區曾直接向海德倫提出性要求,還送給她6歲的女兒梅蘭妮-格里菲斯(後來成為大明星)玩具娃娃。但冰冷的海德倫拒絕了希區,電影拍攝後期兩人關系陷入僵局,幾乎沒有任何有效性的對話。至於希區與海德倫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糟糕的事,從梅蘭妮長大後對希區的評價可見一斑——「他是個不要臉的混帳東西,你可以講這話是我說的!」
馬琳-奧哈拉 Maureen O'Hara
代表作:《牙買加客棧》Jamaica Inn (1939)
她說他:「希區對這部電影和我都毫無興趣,也許是我當時太年輕了。」
現年89歲的愛爾蘭女演員馬琳-奧哈拉,曾是好萊塢40年代的一線女星,主演過奧斯卡最佳影片《青山翠谷》,就大眾審美角度而言,奧哈拉可能是希區柯克前15年拍片史上,使用的最漂亮的女演員,其奔放絕俗的氣質後來迷倒了好萊塢。奈何接拍《牙買加客棧》卻不是一次愉快經歷——1939年,希區正處於從英國轉戰美國的臨界點,個人創作熱情並不高漲,這部電影的拍攝幾乎是希區在應付電影公司的差使。奧哈拉當年絕非看在希區的面子上接演該片,而是由於此片男主角——奧斯卡影帝查爾斯-勞頓的竭力敦促使然。在《牙買加客棧》中,奧哈拉扮演了一個周旋於卧底警察與海盜破壞分子之間的女人,在表演上並無突出光彩。至今,奧哈拉仍不覺得自己從《牙買加客棧》里學到了什麼,有什麼特別難忘的回憶,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她的名字會被名目繁多的希區柯克傳記書無數次提起。
瓊-芳登 Joan Fontaine
代表作:《蝴蝶夢》Rebecca (1940)
《深閨疑雲》Suspicion (1941)
她說他:「我起初覺得希區柯克為人相當冷淡,不過熟悉了之後就不這樣了,我很害羞。在拍攝現場,他會在別人聽不見的地方說他們的壞話,因此我覺得他一定也這么說過我。」
《蝴蝶夢》至今仍不被視為典型的希區柯克電影,因為作為其闖入好萊塢的第一部戲,電影大部分導向性的決定都出自製片人大衛-謝爾茲尼克,因此希區的郁悶可想而知。至於瓊-芳登,這個女演員的確定也頗費周折,畢竟男主角的來頭太大——勞倫斯-奧立弗曾堅決要求希區邀請自己的愛人費雯麗來扮演女主角。芳登當時的知名度不高,對自己很不自信,她既不敢與希區過度搭訕,又時刻懷疑奧立弗看不起她,使得整個拍攝過程對她來說更像噩夢。
好在,當時自稱瘦到死的芳登,最終成就了《蝴蝶夢》的經典地位,她也因此成為與姐姐奧麗維亞-德-哈維蘭旗鼓相當的女星。顯然,希區是在《蝴蝶夢》之後愛上了芳登,在拍攝《深閨疑雲》時,再度想到了那個「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自信」的芳登。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深閨疑雲》是部虎頭蛇尾、匠氣濃厚的懸疑片,但芳登必須一輩子感激希區——是該片讓她成為了唯一一位憑希區電影摘取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人,同時,她也搶先姐姐一步拿到了小金人,在很大程度上出了一口惡氣。
珍妮特-李 Janet Leigh
代表作:《精神病患者》Psycho (1960)
她說他:「他是一個頑童、愛惡作劇的精靈、一個天才,希區說,『觀眾看到你就會想到《精神病患者》,這對那部新片或是對你的新角色來說都是件不公平的事。」
珍妮特-李是希區一早就確定的人選,在珍妮特-李接下劇本時,希區甚至承諾可以為她增加戲份,已達到「女主角中途突然死去所帶來的強烈震撼。」珍妮特-李一輩子演過的戲,也不及在它在《精神病患者》中淋浴時被殺的45秒鍾。影片完成之後,由於珍妮特的形象過於深入人心,希區不再邀請她出演女主角。希區夫婦與珍妮特夫婦的私交甚篤,常在一起看戲喝茶。珍妮特之後的事業相對平庸,最大貢獻是生了個女兒傑米-李-科蒂斯——沒錯,就是《真實的謊言》女主角
卡洛爾-倫巴德 Carole Lombard
代表作:《諜網情鴛》 Mr. & Mrs. Smith (1941)
她說他:「希區柯克是個帶有孩子氣的人,許多人都很難發現這點。」
希區曾說,他一輩子只有兩次是因為一個美麗女人的強烈要求要拍電影,一次是十幾年後英格麗-褒曼的《歷劫佳人》,另一次便是卡洛爾-倫巴德的《諜網情鴛》。當然,與前者不同的是,希區對倫巴德並無非分之想,因為倫巴德當時已與30年代的電影皇帝克拉克-蓋博成婚。希區同時也非常感激克拉克夫婦,因為在他買房之前的過渡期內,他租借過克拉克夫婦的房子。倫巴德在看過《蝴蝶夢》後十分傾慕希區的才華,要求與之拍片。盡管《諜網情鴛》的口碑與票房均相當平庸,但希區對倫巴德女士的評價極高:「我很喜歡她,因為她愛說葷笑話,說起話來用的詞語都是男人常用的那些,我之前從沒聽到過女人這么講話的,她個性很強,在我看來是超過蓋博的。」然而不幸的是,紅顏命薄的倫巴德後來在二戰募捐活動中因飛機失事而香消玉隕,悲痛欲絕的除了蓋博之外,還有神情黯淡的希區。
伊娃-瑪麗-聖 Eva Marie Saint
代表作:《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1959)
她說他:「人人都相處得很愉快,我們中間沒有愛甩大牌的人,希區柯克當然也不會這樣。最後的追逐戲里,我的披肩被樹枝掛住那純屬意外,但我堅持演了下去。」
在今年2月的第8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為最佳女配角頒獎的五人中,站在左邊第一位的白衣老太婆就是親愛的伊娃-瑪麗-聖——是的,她還活著。1954年,她因《碼頭風雲》而摘取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成為當時的實力紅星,1958年希區邀請她出演《西北偏北》時,她已算是個大牌明星。在本片中,伊娃扮演的多重身份的坎度小姐,帶著一種罕見的病怏怏的美感,她與加里-格蘭特第一次在列車里相遇時,滿頭金發和白皙的臉蛋十分驚艷,最後總統山一場動作戲也表現得極為優秀。不過,伊娃與希區的關系卻並不友好,在片場,伊娃因為站在一邊喝咖啡而惹怒希區:「我不希望我女主角穿著一套3500美元的漂亮外衣,喝得卻是泡沫塑料杯里的咖啡。」並讓伊娃換一套瓷杯。據說後來伊娃因心情不佳而耍起大牌,迫使希區在動作戲中讓她吃盡苦頭——顯然,伊娃在檯面上對希區的肯定都是虛的。
瑪德琳-卡羅爾 Madeleine Carroll
代表作:《三十九級台階》The 39 Steps (1935)
《秘密間諜》 Secret Agent (1936)
她說他:「希區是一個傲慢卻不自大的導演,對女人說話的語氣很具吸引力。」
瑪德琳-卡羅爾參演希區柯克電影,堪稱一大著名現象的里程碑——希區偏愛金發冷艷美女的嗜好,從《三十九級台階》開始正式確立。更奇怪的是,這項偏好居然是希區的愛人阿爾瑪促成的——希區原先根本不打算讓卡羅爾扮演這個角色,因為他認為此女之前的角色都過於冷峻,毫無幽默感,但卡羅爾最終的表現卻讓希區刮目相看:「她的喜劇細胞很濃厚。」自從在《三十九級台階》里與一個帥男拴在同一副手銬、在《秘密間諜》中扮演了一個職業殺手的冒牌老婆後,卡羅爾的人氣爆增,1938年,她以250000美元的天價,成為當時好萊塢片酬最高的女明星,希區看在眼裡笑在心裡,畢竟,這是他第一次造星成功。不過,卡羅爾的人際關系比較糟糕,據《秘密間諜》另一大牌主演約翰-吉爾古德回憶,卡羅爾是個兩面派,在希區面前笑得燦爛無比,但轉過臉去就變成另一副模樣,很少有人喜歡她。
㈣ 希區柯克的經典作品有哪幾部
希區柯克的經典作品有以下十部:
1、蝴蝶夢(1940年)
希區柯克經典語錄
1. 「演員都是牲口。更正一下,我不是說他們都是牲口,而是他們應該被看作為牲口。」
2. 有演員不理解劇本的內容,就問:「我演這角色有什麼動機啊?」希區柯克說:「動機就是我會付給你薪水。」
3. 「我不如迪斯尼公司那麼認真,他們對不滿意的演員一律都是撕了重畫。」
4. 「觀眾看我的電影能減少心裡的罪惡念頭。如果你本來就一點罪惡念頭都沒有,看了我的電影會給你一點兒。」
5. 「我的電影不能太長,否則觀眾又擔心會錯過關鍵情節又擔心膀胱。」
6. 「看謀殺電影不如看謀殺電視,因為電視得坐在家裡看,而謀殺本來就是家裡的事。」
7. 「電影藝術就是人生有意思的那部分。」
8. 「我覺得拍失敗了的片子竟然成了經典,而且很賺錢。」
9. 「觀眾能預料到的恐怖不嚇人,完全預料不到的也不嚇人。」
10. 有記者問希區柯克多少歲時會不再拍片,干點什麼別的愛好。回答是:「我喜歡文學,但不會寫;我喜歡美術,但不會畫。我只會當導演,別的不會。」
11. 「如果我拍攝《泰坦尼克號》,開頭會給一個鉚釘的特寫,然後鏡頭向後拉,直到整條泰坦尼克號都拉得進入鏡頭了為止。」
12. 「有人說電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我的電影則是蛋糕的一部分。」
㈤ 蝴蝶夢電影版有幾部 ,男女主角是誰
就希區柯克的這部吧。
http://posters.imdb.cn/poster/12723
海報
勞倫斯·奧利弗 Laurence Olivier .... 'Maxim' de Winter
瓊·芳登 Joan Fontaine .... The Second Mrs. de Winter
蝴蝶夢 | 麗貝卡 | 呂蓓卡(1940)
片 名: Rebecca
譯 名: 蝴蝶夢 | 麗貝卡 | 呂蓓卡
導 演: (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阿弗萊德·希區柯克 Alfred Hit )
主 演: (勞倫斯·奧利弗 Laurence Olivier) (瓊·芳登 Joan Fontaine) (喬治·桑德斯 George Sanders) (朱迪斯·安德森 Judith Anderson) (尼格爾·布魯斯 Nigel Bruce) (雷金納德·丹尼 Reginald Denny)
上 映: 1940年03月27日 美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 英語
評 分: 本站評分..9.0/10 ( 15票 ) 詳細
IMDb評分8.3/10 ( 20377票 ) 詳細
顏 色: 黑白
聲 音: 單聲道(Mono)
時 長: 130
類 型: 劇情 愛情 驚怵 神秘
分 級: 西班牙:13 冰島:L 西德:16 英國:PG 英國:A 阿根廷:13 智利:14 芬蘭:K-12 韓國:15 瑞典:15 秘魯:14 德國:16
加入站內收藏夾 查看評論及點評 對本電影評分本片屬於TOP 74 位
·蝴蝶夢劇情介紹:
《蝴蝶夢》是英國導演A.希區柯克赴美後拍的第一部影片,是他向好萊塢顯示自己獨特才能的見面禮,也是希區柯克的成名代表作,根據達夫妮·杜穆里埃的同名小說改編。希西柯克善於製造懸念效果。它那高超的敘述手法,深深地吸引著觀眾,顯示了希區柯克深厚的藝術功底。
在《蝴蝶夢》中,他放棄了慣用的充滿緊張感的驚險樣式和剪輯技巧,著力刻畫人物的相互關系,通過運用移動攝影、小道具、畫外音及反應鏡頭製造神秘的心理效果。整個故事以緩緩的節奏展開,但常常插入奇筆,在場面調度上出其不意,嚇人一跳。例如丹佛斯太太的出場就是這樣處理,她所經過的路線從來不讓人看到,常常不期而至,令人害怕就在這里,這就是懸念的魅力。影片採用了虛實相結合的方法,而虛寫佔了很大的比重。呂蓓卡是一個核心人物,卻始終沒有出場,甚至連一張照片都沒出現。影片中的主人公"我"已經相當美了,而傳說呂蓓卡還要美,"我"無法與她相比。但是呂蓓卡究竟美到什麼程度,無從說起,影片就是讓觀眾去思索,去想像。
呂蓓卡雖然死了一年,但"我"卻無時無刻不感到她的存在。雖然處處皆無她,而她又無所不在。觀眾欲見其真面目的願望也就不斷增強。這種似無卻有,似有卻無的神秘感,正是懸念產生的基本條件。試想,這個無影的人控制著一切,她的形象究竟如何?觀眾是迫切想見到的。也許,《蝴蝶夢》的片名也正有這方面的寓意吧。
然而,虛寫畢竟無法充分地達到實感的效果。影片成功地藉助了呂蓓卡曾經住過的房子,用過的每一件東西,包括隨處可見的醒目的R字,以及每一個同她打過交道的人。每當談起她時,所喚起的某種感情各異的面部表情,都使我們實實在在地感覺她的存在。陰險的丹佛斯太太是呂蓓卡的化身,從她的影子、笑聲中,觀眾彷彿感到呂蓓卡依然存在和強大。影片就是這樣以虛達到了實的目的。
呂蓓卡與德溫特的夫妻感情究竟怎樣?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懸念是觀眾迫切所要知道的。在揭示這個影片的核心問題時,希區柯克運用巧妙的不露痕跡的手法把觀眾"欺騙"了。影片一開始,主人公"我"以及觀眾,都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呂蓓卡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妻子,德溫特無時不在懷念著她;但當知道呂蓓卡是個"放盪女人"的真相後,都無不為之"震驚"。而再回過去想一想情節發展又是絲絲入扣,合情合理,這正是"懸念大師"的特長。<
影片基本上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術方法。借"我"的耳朵來聽的,鏡頭多取自"我"的視點,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
《蝴蝶夢》榮獲了194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攝影兩項獎,但希區柯克本人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褒揚。他在好萊塢從影40載,一直沒當選過最佳導演,而僅僅只的提名。希區柯克不僅是個導演,而且也有著"出鏡"的嗜好,他常常在自己的片中扮演一些小角色。本片,呂蓓卡與表兄在打公用電話時,亭子旁邊站著一個又矮又胖的男子,此人就是導演--希區柯克。
影片導演及大部分演員都是英國人,且故事以二十世紀初英國的庄園為舞台,因此影片充滿濃厚的英國色彩,風格典雅、莊重。希西柯克以後的創作以懸念片為主,《蝴蝶夢》正是他從英國風格轉向美國風格的作品。在該年度的奧斯卡獎評選中,它幾乎囊括所有主要獎,計有十一項的提名,結果獲得最佳影片、最佳攝影(黑白)兩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