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涓,什麼人物。資料。
姓名:李涓
職業:演員
英文名:Jane
性姿清耐別:女
國籍:中國
生日:十一月十八日
星座:正山天蠍座
血型:B型
身高:163厘米
體重:48公斤
語言:國語
特長:游泳、音樂、舞蹈、主持
學歷: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間舞系
演藝經歷:
電影(MOVIES):
年份 片名
1998《過年回家》(演員:李冰冰 導演:張元)
2000《花眼》(演員:王學兵、梅婷、崔宗利、徐靜蕾 導演:李欣)
電視劇(TELEVISIONS):
2001《皇宮寶貝》(演員:李小冉、娟子 導演:譚友業)
2001《富貴臨門》(演員:謝元、陳法蓉 導演:周華宇)
2001《王中王》(演員:羅嘉良、蔣勤勤、黃海冰、尤勇、李明啟 導演:陳浩威)
2001《有愛的日子》(演員:丁嘉莉、張延 導演:楊亞洲)
2002《絕對控制》(演員:王學兵、董勇 導演:張建棟)
2002《緣海情天》(演員:吳倩蓮、吳大維 導演:藍海瀚)
2002《花樣的年華》(演員:陸毅、任泉、李冰冰 吳天戈 導演:張一白)
2002《人人都說我愛你》(演員:橋本麗香 導演:王岳倫)
2003《耳光響亮》(演員:蔣勤勤)
2004《你看到生命的顏色嗎》(演員:陶虹、胡可、許亞軍)
廣告(ADVERTISEMENT):
摩托羅拉尋呼機
烏雞白鳳口服液
大寶化妝品化妝品
佳能列印機列印機
德芙巧克力食品
德國漢高可蒙護膚品
電視:
2002韓紅音樂電視之《這樣的女人》MTV
其它(OTHERS):
1、1997——1998年,任CHANNEL[V]摩托羅拉尋呼機「天天向上」主持人。
2、1999年,與王學兵合唱並參演了中國電腦彩跡春票公益廣告的MTV。
3、1999年,所參演電影《過年回家》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4、2001年,所參演電影《花眼》入圍「柏林」電影節。
5、2001年,所參演電影《花眼》獲得「美國曼徹斯特」電影節最佳視覺獎。
潔凈似象牙的膚質,淡淡的結著幽怨的眼神,讓人想起戴望舒雨巷裡的丁香女郎。她就是在《絕對控制》中出演薛冰戀人朱琳的青年演員李涓。在這部群雄逐鹿的男人戲中,李涓恰如一道涓涓的溪流流連其間,不喧不鬧,聲息恬淡,反給人綿長的思量和回味。
B. 電影過年演員表
《過年》演員表如下:
趙麗蓉飾母親,葛優飾大姐夫,梁天飾小兒子,李保田飾父親,丁嘉麗飾大嫂,六小齡童飾大哥,史蘭芽飾二姐,申軍誼飾二姐夫。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
春節背景
春節(Spring Festival),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地方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斗柄回寅」為歲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的輪回由此開啟。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歲首具有重要的意義,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首節俗文化。
在歷史發展中雖然使用歷法不同而歲首節慶日期不同,但是其節慶框架以及許多民俗沿承了下來。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春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C. 租個女友回家過年演員表
租個女友回家過年演員表如下:
1、孫翌偉,演員杜淳。他是龍門古鎮的孫氏後代孫翌偉,他清華畢業,出國留學後回到北京工作,可條件甚好的他30多歲還未成家,家人急切盼望他能帶個女友回家過年,無奈之下他開始網上租女友。
D. 李冰冰資料
李冰冰
生日:1975年2月27日
出生地:哈爾濱
星座:雙魚座
身高:165cm
體重:47kg
血型:A型
學歷:上海戲劇學院畢業
最喜愛的食品:無特別的
最喜愛的甜品:很少
最喜愛的動物:都喜歡
最喜愛的植物:有益的植物
最喜愛的顏色:寶石藍
最喜愛的電影:好看的都喜歡
電影:
1994年《警魂》飾演:沈芳
1994年《喬遷之喜》胡肢念飾演:娟娟
1999年《綠色柔情》飾演:林俏俏
1998年《過年回家》飾演:陳潔
2003年《飛鷹》飾珍
2003年《紫蝴蝶》
2004年《獨自等待》
電視劇:
1994年《一路等候》飾演:杜玉玲
1995年《無悔追蹤》飾演:馮抗美
1996年《戰國傳奇》飾演:紅奴
1997年《商鞅傳奇》飾演:杜娃
1997年《風生水起》飾演:顧挺
1998年《大明宮詞》飾演:安樂公主
1998年《親密愛人》飾演:白彤
2OOO年《青春出動》飾演:關萍
2OOO年《少年包青天》飾演:凌楚楚
2OOO年《精靈小不懂》飾演:應子言
200O年《一腳定江山》飾演:范月娥
2003年《動感豪情》
2003年《花樣的年華》
2005年 《徽娘·宛心》
2005年《八大豪俠》
參加評獎及獲獎作品
1999年《綠色柔情》獲得文化部頒發的「華表獎」優秀影片獎
2000年主演《過年回家》獲第十三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2000年12月參加日本東京FILM2000電影節評選
http://www.libingbing.net/李冰冰官方網站
李冰冰的座右銘:能力有限努力無限、
由於數度與香港方面合作,李冰冰徹底領教飢腔了香港媒體的厲害。回到內地,見到記者,先是長舒一口氣,重新回到那個說話直來直去辦事透明度極高的天然李冰冰,這天晚上,穿白色吊帶背心,頭頂白底黑格鴨舌帽,忽閃著一雙水靈靈大眼睛的李冰冰不再三緘其口,雖然為《動感豪情》配了一天的音,但一點不見倦意,有問必答,態度誠懇。
緋 聞
記者很直接地逼問李冰冰:「為什麼你每次跟香港方面合作都會有緋聞傳出?」這話雖有點「過」,但事實是:近一兩年來,李冰冰先後與劉德華(《老鼠愛上貓》)、古天樂(《百年好合》)、郭富城(《動感豪情》)等合作過,之後都連續傳出李冰冰與劉德華與郭富城兩天王的緋聞。
李冰冰大呼冤枉,說:「那些都是假的,」且聽她細述端詳。「跟劉德華的緋聞純粹是我初次到香港不會回答記者的問題而造成的誤會。」初到香港,香港記者問李冰冰:「第一次跟劉德華合作感覺怎麼樣?」李冰冰很直率地回答:「很好,我非常喜歡劉德華!」結果第二天睜開眼,滿大街的報紙上都是:「李冰冰喜歡劉德華向他示愛。」害得李冰冰雙手捂臉羞澀不堪。
有了這一次的教訓,李冰冰乖了不少,再碰上記者問感覺,便絕不再提「喜歡」兩字。那也不行。報紙上仍然有這樣的標題:《郭富城三番五次請吃飯李冰冰不理!》李冰冰很納悶,她與郭富城在廣州拍了一個半月的戲,沒傳出任何一條緋聞;到香港的第三天就有報紙寫他倆的緋聞,想來這在郭富城早已不足為奇。因褲困此每有報紙傳閱,郭富城都很善意地對大家說:「別讓冰冰看到。」
其實,說真心話,李冰冰在還沒有跟他們合作之前就蠻喜歡他倆的了,她是伴著「四大天王」一起長大的。如果退回十年,與他們拍戲她會顫抖的,但現在大家都是這個圈裡的人,即使演激情戲也不會有多「暈」,但是李冰冰仍然覺得:他們挺厲害的!最直觀的優秀——多少年不倒。
李冰冰因為在報上「拒絕了」郭富城而有些歉疚,所以在拍《動感豪情》的最後一天,她傻傻地對郭富城解釋說:「你是我很看重的一個藝人,我很尊敬你,所以,我一直跟你保持一定的距離。」
不知從哪天起,李冰冰已經歷練得無論演戲無論做人都很有分寸。要知道,李冰冰曾經是個不知「上戲」為何物的小學教師。
小保姆
在李冰冰進上海戲劇學院之際,她的媽媽曾經十分擔憂地對李冰冰說:「冰冰,你能演個啥呢?我看你只能演個農村來的小保姆。」
這個從黑龍江邊遠小縣城裡走出來的「小保姆」卻不簡單。十幾年的功夫,她就跳到了香港天王身邊,成為與天王合作最多的內地女演員。
李冰冰靠的是什麼?李冰冰的座右銘是:能力是有限的,而努力是無限的。靠努力靠認真,李冰冰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
家鄉五常市的小學教師位置鎖不住她,雖然她在小學、初中時的學習成績一直居中使她很自卑,但上了雞西師范藝術專業後,她身上的許多藝術細胞都開始蹦跳出來,她的鋼琴課、舞蹈課常常得5分,還經常受到老師表揚。好的成績,老師的鼓勵給了她前所未有的野心。師范畢業分回家鄉,她的目光卻總是越過低矮的教室,瞅著更藍更遠的地方——「我要上大學。」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冰冰結識了扮演趙尚志的演員高強,高強看出她的機靈勁,點撥她:「你應該去讀上戲。」「老師,啥是上戲呀?我可不會唱戲!」李冰冰一頭霧水。高強費了半天工夫,最終把「上戲」刻進了李冰冰的眼裡和心裡。不久,李冰冰就提著簡單的行李去上海考試了。專業考試很順利,回到家不久,李冰冰就接到了專業課通過的通知書。這個時候,離高考還有40天。
在這種緊迫的情況下,李冰冰只能有選擇地復習,她自作主張,買來一套成人高考書籍,開始重點背政治、歷史、地理。為防止默背睡過去,她就背出聲來。一天到晚地背呀背,連上廁所都在背,嗓子背冒煙了,就吃「草珊瑚含片」,40天里吃掉二十幾盒。李冰冰說那段時間,她把一輩子的功都用上了。她的認真努力令父母吃驚,她爸爸說:早知你這么用功,就應該讓你考北大!
40天後,李冰冰從考場出來,她考了220分,高出錄取分數線30分!取得這個成績很了不起,因為她沒有讀過高中。
高考給了李冰冰許多啟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努力才會贏!
媽媽的話並非玩笑,上大學時李冰冰是被導演看中率最高的學生,因為同學大都是在城市長大的,而她土得掉渣,兩腮上永遠有一團「高原紅」,特別朴實,而這恰恰是各方導演相中的主要原因。父母沒有想到,這么傻這么笨說話這么直沒有心眼的女兒日後會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這是努力的結果。
不 怕
在拍攝《動感豪情》的時候,李冰冰就被另一個香港劇組《飛鷹女俠》相中,出道以來第一次扮演反派人物——一個犯罪集團頭目的助手「珍」。在該片中她是一副e時代動漫女郎的絕酷造型,黑色皮衣,皮短褲,皮靴上還鑲嵌著金屬,戴上了藍色假發,彷彿未來戰士。
與以往李冰冰所飾演的古裝武打戲中的「花拳綉腿」相比,這次都是「真刀真槍真打」。也就是說,每一個動作都要演員親歷親為,一點水分都不能摻。在具體拍攝過程中,差不多每一條都要打10次20次,拍了幾天,她已經「遍體鱗傷」。李冰冰指著手指、胳膊,又挽起褲腿,展示許多傷疤。但她並不後悔更不怕。每次被打傷別人都會問她:「還打不打了?」李冰冰都十分乾脆地回答:「打!」李冰冰極其偏愛武打戲,她說這可能跟她小時候看了許多武俠小說有關。「我就願意打,我喜歡打,我有俠義心腸。」
李冰冰的「不怕」精神,得到了她戲中的對手國際影星楊紫瓊的贊賞。在片場,楊紫瓊一遍遍提示李冰冰:什麼時候都是安全第一!李冰冰嫌麻煩把服裝師准備的護踝護肘擱置一邊不用,細心的楊紫瓊看在眼裡,讓助手把這些拿到冰冰面前命令她穿戴好。
李冰冰不只是不怕打,她還十分抗凍。2001年,《少年張三豐》在北京近郊懷柔開拍,3月北京挺冷,大家都穿著羽絨服,只有李冰冰穿單衣立在河邊,任工作人員從河裡抽水淋了七個小時,她在水裡面也打了七個小時。到最後,她的心跳都已經很混亂了,她甚至想到了病魔。工作人員不斷地問她:冰冰還能堅持嗎?她都咬著牙一直說:能堅持!她只希望順利拍好,其實她那時動都不敢大動了。這七個小時的徹骨水澆,對李冰冰的身體傷害極大,她用了一年才得以恢復。
這樣的細節,還有許多。拍《動感豪情》時有一場「美人救英雄」的戲,是要李冰冰跳到水裡去救被王喜拖下水的郭富城。救人是在一個游泳池裡拍攝的。平時,李冰冰能在游泳池游上十來米,基本上等於不會游泳。這次卻要她潛到水底,她的心「怦怦」直跳:如果膽大不早就學會游泳了?為了沉到水底,她身上綁了20磅的鉛塊,郭富城也不例外,兩個人都十分笨重。她閉著眼跳下去,喝了許多水,終於找到了郭富城,剛扶住郭富城的脖子他就「死了」,李冰冰這時就拚命往岸上拖他。其實,她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到了郭富城身上,所以,她不斷小聲對郭富城說:對不起啊,城哥哥!被救的郭富城連連說:沒關系!這時已搞不清是美人救英雄還是英雄救美人。這出看起來很搞笑的戲,在李冰冰的現場感受里卻是:她感到了與死亡的摩擦!「救」過郭富城,李冰冰從此再不怕嗆水。
上師范的時候,李冰冰每天還要拿出一段時間專門為思念父母抹眼淚,而今,為了片子的效果,為了神似,為了逼真,李冰冰數十次地對著所有劇組人員說:「我不怕!」這個瘦弱的女子,在片場里彷彿已經煉成了鋼筋鐵骨。
配 角
從藝十多年來,李冰冰飾演過二十幾個角色,像《過年回家》的陳潔、《大明宮詞》的安樂公主、《紫蝴蝶》的伊玲、《少年包青天》的凌楚楚、《少年張三豐》的秦思容、《老鼠愛上貓》的月華、《百年好合》的李莫愁、《飛鷹女俠》的珍等等,這其中李冰冰多數處在配角的位置上。
演戲嘛,誰不願意當主角,那麼李冰冰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李冰冰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非典」期間在香港,她戴著口罩去買CD唱片,竟然就有人認出她來。一個小姐拿著她的《百年好合》讓她簽字,這是李冰冰萬萬想不到的事情,因為她在《百年好合》里只有幾場戲。她很感動,藉此更加明白了什麼叫「小演員,大角色」。
在李冰冰看來,如果僅看戲份兒看角色位置的話,未免有些狹隘。擺好自己的心態就不會去想主角還是配角。相對於看一號還是二號,她更看中合作對手是誰,更看重從好的合作夥伴那裡學到些什麼。比如,如果不是拍《百年好合》,她永遠也不會感受到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的拍攝方式,杜琪峰在媒體面前對她的不斷褒獎給了她很多鼓勵;比如能夠參與到《飛鷹女俠》這個3000萬美金的大製作里,能夠跟頂級的導演和演員合作,又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主角配角說到底還是個心態問題,而在李冰冰這里已經不是什麼問題。因為她永遠把自己放在一個需要不斷學習,需要繼續努力的位置上。「如果我從只是一個配角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可能永遠都不會成長,永遠都不會向前走。」
談到這兩年來跟香港演員的連連合作,李冰冰說,內地與港台合作是一個趨勢,她覺得跟他們合作,感受到了許多新鮮的東西。同時又讓更多的香港人認識到,內地有這樣的女演員。
說來有趣,正在大家議論是不是李冰冰准備跟香港「四大天王進行到底的時候,「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也向李冰冰發出了邀請。黎明在看了李冰冰演的《老鼠愛上貓》後,就特別希望李冰冰到他的《大城小市》去演一個角色。遺憾的是,李冰冰這邊時間上安排不開,所以沒有合作。是不是李冰冰真的要跟「四大天王」悉數過過招呢?李冰冰笑嘻嘻地說:將來還有機會。
李冰冰靠自己的努力敬業,在香港方面爭得了認可度,打開了香港的市場。她已經用實踐證明,她不止是個站在「四大天王」身邊的陪襯。
童 心
李冰冰還沒有男朋友,但她說她欣賞的男性首先要心地善良,心眼好,不能太滑頭,要有責任心,還要有一顆童心。
接下來,她又振振有詞地說:「童心與生俱來,只不過許多人在成熟的過程中慢慢淡化了它。」而她自己就能夠一邊成熟一邊保持著一顆童心。比如:因為拍古裝戲經常要戴耳環,而夾的那種老是夾不住往下掉,害得大家常常滿地幫她找耳環,於是就決定在耳朵上打眼,第一次左邊打倆右邊打仨。某次去青島拍片子,拍得不順氣,又在右耳朵上打了兩個眼。這樣真可謂童心不泯。
留給李冰冰戲外的時間已經非常非常之少,所以她才會說:「我所有的樂趣基本上都來自我的工作。我很享受我的工作,享受每一次創作過程。」
也許有人會說,還沒見李冰冰演過大紅大紫的角色,對此,李冰冰很坦誠地說:在她心底深處非常渴望淋漓盡致毫無保留地融入某個角色,痛痛快快地過把癮,這樣才會覺得一輩子都沒有白活。
但這需要等待,等待天時地利人和,那絕對不是空中樓閣,所以,冰雪聰明的李冰冰把每一部戲都看作下一部戲改觀的鋪墊。是呀,假如沒有一個個橋墩的銜接,誰能夠到達彼岸?
E. 租個女友回家過年演員表
杜淳飾孫翌偉
薛佳凝飾楚笑笑
原梓霏飾佟潔
冷中易飾鍾壘
袁文康飾符佐
蔣冰冰飾肖揚
竹靈飾尚小甜
鄭毓芝飾孫奶奶
彭丹飾孫大姐
F. 演員劉琳
劉琳 非典型性主旋律美女
劉琳與徐靜蕾、劉孜,同是電影學院表演系93級的同學。央視八點黃金檔的主旋律電視劇,常有劉琳主演的大戲出場,有人形容劉琳是主旋律美人。
生活中的她,用「時尚」形容有些簡單,她是演員中不多見的那一小撮「文藝女青年」。固定穿一個牌子的衣服,一年四季,不變的手繪帆布鞋、棉布長裙、帆布大包的造型。不愛任何明顯「logo」裝飾的大牌、厭惡做作,討厭一切形式主義……
她說話很慢,卻有著異常豐富的表情。她和一般女演員謹言慎行的作風大不相同,她說的每一句話,並沒有刻意告訴大家她是一位多麼敬業、多麼有職業道德的演員;更不是嘩眾取寵,來吸引聽眾眼球……她說的,只是真實的自己。不取悅任何人,也不討好任何人,僅此而已。
女人三十歲是最好的年齡
從一開始,劉琳與她的同班同學徐靜蕾等走的就是不同的路線,劉琳一直在扮演三十多歲的成熟女人。她不無遺憾地說:「你知道我多羨慕老徐她們嗎?可以演那麼多風花雪月的愛情戲。只賴我一上鏡,我的形象就顯得年紀大、成熟。所以,我一開始就被定位了。十七八歲,我演兒童劇,就看著比同齡人大一輩。21歲,我的第一部戲,演一個30歲左右的女人,戲中我的妹妹年紀都比我大。」可是,白羊座的女子,內心深處都把自己當作小孩,言談舉止,也永遠像小孩一樣。「回想以前,扮演一個比自己大很多的角色,沒有任何經歷,也沒有任何經驗,其實心一直是虛的。拍戲的時候,導演總是喊:劉琳,你表情太多了,控制點、控制點……後來,我掌握了一個方法,就是不苟言笑。當我一直板著臉的時候,我看起來就又嚴肅又成熟。所以,有人評價我沉悶、沒有激情的時候,其實他們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我。
「十二三歲的時候,盼望自己能很快長大。當我長大以後,我發現我演不了風花雪月。所以,我希望自己趕緊到30歲。可能我現在這個年齡最好吧!不管扮大還是扮小,都可以演繹。」
30歲以後的劉琳,習慣了在屏幕上扮演另一個自己。「作為公眾人物,會喪失許多普通人的樂趣。我不愛寫博客,不愛太多暴露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我不愛走在馬路上,不斷有人注視你。我喜歡周圍都是陌生人,你一個人哈哈大笑、無拘無束,別人也不覺得奇怪的感覺。所以,不讓觀眾看到真實的自己,為自己保留一些空間,也是一件很好的事。」
演員的內心不可能真正四平八穩
劉琳坦言,演員的內心不可能真正四平八穩,不可能真正回歸平淡。演戲的時候,就好像是把你一個人扔在那裡,讓你發揮、釋放自己,把所有不可見人的東西表達出來。
「小的時候,我有很強的表演欲。家裡有客人來,就給人唱歌、跳舞。因為這個特質,以後才當了演員。只是,在我開始演戲以後,我才疑惑自己為什麼幹了這么一行。周圍有那麼多人,你卻要和男主角拍親熱戲,要撒潑耍賴、要故作嫵媚……仔細想想,多難堪,多不好意思啊!在這個情境中,你好像是另外一個人。」
與很多人一樣,劉琳也經歷了這樣的階段。20~30歲之間,不知道怎麼把握自己。工作、生活,統統不明朗。30歲之後,找回了自己,可以把一些不必要的負擔放下來。習慣了演員這個職業,劉琳發現能好好釋放自己,能表現自己的另一面,原來也是件樂事。「我是演員,我可以為我老公扮演各種角色。保姆、孩子、情人、母親……吃完飯,老公帶我去散步,我覺得我就像他遛的一隻小狗,左看看,右看看,還不時叫兩聲。我保留著內心的童趣、母性以及各種感覺,為我的生活帶來樂趣,正好,也對應了我的工作。」
獨愛攝影師
兩個月前,劉琳與相戀三年的男友步入婚姻殿堂。相比其他女星高調張揚的作風,劉琳簡直低調的不像話。他們只是領了張證,就走到一起了。
劉琳說:「我的老公是攝影師。我的前任男友,也是攝影師。我好像對攝影師情有獨鍾。他們往往會沉下心投入工作中,不會侃侃而談,表達愛意的方式也是含蓄的,不會直接。這種方式,讓人很欣喜,好像身處一場勾引與被勾引的游戲中。」
處於浮華名利圈中,難免偶爾會虛榮、浮躁。劉琳說:「我的老公是我的榜樣,他本分、正直。常常會在我妒忌、不平衡、覺得生活對我不公平時,把我拉回到一個正常的思維。我跟他講我的不如意,他往往會聽得莫名其妙。他會說,哎,你怎麼會為這些事情不高興?身邊有這樣一個人,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因為你本質就不是那樣的人,所以只要有人提點,就能很快回到正常軌道。每一個人的生活道路都是不一樣的,老天給了你什麼,不給你什麼,也都不一樣。所以,永遠不要和別人比。那樣會很痛苦。以前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在圈內處於什麼位置,後來,拍完一部戲,所有人都認為我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我覺得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同心」是一面鏡子
一般來說,劉琳都是半年工作,半年休息。近日,劉琳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同心》在寧夏殺青。此次在《同心》中,劉琳首次攜手巫剛,變身一對革命夫妻,並將72年前發生在寧夏境內波瀾壯闊的革命史實搬上銀幕。據悉,該劇將作為獻給寧夏回族自治區50大慶的一份重禮,9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式。
「我在劇中的扮相,很有異域特色。我非常喜歡那裡,和同心縣的縣委書記成了很好的朋友。同心是銀川的十大貧困縣之一,他們很窮,但是很有信仰。那裡很缺水,人們都是挖個地窖,把雨水儲存下來。很艱苦。但是,他們過得樸素、簡單。那是從里到外,身心一致的干凈。
「我覺得那裡是一面鏡子。能夠映照出都市人的急躁、不耐心,幫助你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
大紅大紫的夢想
劉琳有很多圈內的好朋友。在演藝圈,這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你知道的,明星之間,見面的時候都不會熱情寒暄,往往是優雅含蓄又高貴的微微點頭,就當是打了招呼。我不會這樣,每次,都是我先放下姿態,走上前笑著說,你好啊!我是劉琳,上部戲咱們一起合作的,沒忘記吧!這樣,她們也就放下姿態,熱情回應。可能她們都覺得我很正常,願意和我交朋友吧!」
不過,作為演員,似乎註定了要在藝術的道路上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看到當初的同門姐妹都大紅大紫,劉琳毫不掩飾地說:「我也想大紅大紫,想掙很多錢,買一棟大房子。這樣,我爸我媽、他爸他媽,就可以都住在一起。並且,還要生很多孩子——這就是我大紅大紫之後的生活藍圖,也是我工作的動力。的確,讓觀眾得到認可也很重要。但是,我上面所說的更重要。我希望我的孩子受很好的教育,博覽群書……」
如今,劉琳正在為這個目標努力,同時,也滿足著現狀。「有時候,我也會去安慰自己。現在這樣,也挺好。掙得比普通白領多,休息的時間也多。可以花更多時間和老公在一起。我倆都不是特有錢,買了貴的水果,都會緊著讓對方先吃。早上,他給我去麥當勞買早餐,有咖啡、有薯餅……他吃的,是最便宜的漢堡。這種感覺,很貼心。人到了特有錢的時候,可能就體會不了這種感覺了。」
姓名:劉琳
民族:漢
出生日期:4月13日
籍貫:北京
身高:168CM
體重:55KG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話劇作品:
《暗戀桃花源》、《紅字》、《悲悼》、《澀女郎》(飾:結婚狂)
電影作品:
《高樓邊》飾:高中生宗小梅1993年導演:戚阿健
《夜半歌聲》飾:藍蝶1994年導演:於仁泰
《過年回家》飾:犯人陶蘭(女一號)1998年導演:張元
《相伴永遠》飾:向警予2000年導演:丁蔭楠
《平原槍聲》飾:蘇建梅(女一號)2001年導演:何群
《極地胭脂》飾:女獸醫唐英(女一號)2002年導演:寧敬武
電視劇作品:
《虎門大橋》飾:女記者程百荷(女一號)1997年導演:吳子牛
《走著瞧》飾:女高中生嘉麗1998年導演:丁黑
《沒有家園的靈魂》飾:貪污犯嚴文清(女一號)1999年導演:汪濤
《城市女人心》飾:室內設計師向茹2001年導演:黃祖權
《幹部》飾:女記者盧狄2002年導演:何群
《腳下天堂》飾:志願者教師江群(女一號)2003年導演:沈悅
《追夢谷》飾:銷售主管孫卉2003年導演:張菁
《完美》飾:第三者周小玲2003年導演:張建棟
《香樟樹》飾:陶妮(女一號)2004年導演:胡玫
《婚前四周半》飾韓冰2004年導演:孫新祥
獲獎:
2000年因在電影《過年回家》中的出色表現,而一舉榮獲第13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2001年再次因在電影《過年回家》中的出色表現,榮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
2007年因《香樟樹》,榮獲五個一工程獎。
G. 租個女友回家過年電影演員表
角色名 演員 角色介紹
杜淳 孫翌偉/孫翌磊 杜淳
薛佳凝 楚笑笑 薛佳凝
冷中易 鍾磊 冷中易
原梓霏 佟潔 原梓霏
彭丹 孫翌萍 彭丹
褚楚 孫翌蓮 褚楚
邱勝翊 孫翌蘭 王子
袁文康 符佐 袁文康
蔣冰 肖揚 蔣冰
尚小甜 竹靈
鄭毓芝 孫奶奶 鄭毓芝
徐正運 孫父 徐正運
程思寒 三姐夫 程思寒
方芳 楚文竹 方芳
鍾憶 王鑫宇
H. 過年好演員表
《過年好》演員有趙本山、閆妮哪旁段、熱依李譽扎、炎亞綸、潘斌龍、大鵬、張譯、梁靜、周冬雨、於和偉。
1、趙本山:趙本山,1957年10月2日出生於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編劇、製片人、出品人、監制、歌手、東北二人轉教授。
2、閆妮:閆妮,1971年3月10日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
3、熱依扎:熱依扎,1986年7月15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女演員、模特,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4、炎亞綸:炎亞綸(Aaron),本名吳庚霖,1985年11月20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中國台灣男歌手、演員。
5、潘斌龍:潘斌龍,1977年7月12日出生於黑龍江省雞西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相聲小品演員。
6、大鵬:董成鵬,1982年1月12日出生於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畢業於吉林建築大學管理學院工程管理專業,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編劇、主持人、歌手。
7、張譯:張譯啟櫻,1978年2月17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國內地男演員。
8、梁靜:梁靜,7月17日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中國內地女演員、主持人。
9、周冬雨:周冬雨,1992年1月31日出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11級本科班。
10、於和偉:於和偉,1971年5月4日出生於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
I. 過年回家高清完整版電影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0VBqimNQEv6CKOZlMiQITg
提取碼:9z85
《過年回家》是由張元執導,劉琳、李冰冰、李野萍、李涓主演的劇情電影,於1999年11月21日在阿根廷上映。該片講述的是女主人公陶蘭與整個二次結合的家庭成員的矛盾沖突一直存在並不斷激化著,直到她被獲准回家探親,一個家庭的痛苦煎熬才最終得到了和解。
J. 過年回家的1999年張元執導電影
電影片名:《過年回家》
英文片名:Seventeen Years
影片類型:劇情
片長:90 min / Japan:89 min / Argentina:90 min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國家/地區:義大利 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Dolby SR
級別:Singapore:PG Argentina:13 Brazil:14 UK:PG
洗印格式:35 mm 導演:張元
編劇:寧岱余華朱文
製作人:馬可·穆勒
演員
李冰冰飾陳潔
李野萍
梁松
劉琳飾陶蘭
李芸 製作公司
Fondazione MonteCinemaVerità Locarno [瑞士]
Fabrica [義大利]
Keetman Limited [香港]
Rai Cinemafiction [義大利]
The Swiss Agency for Development & Cooperation [瑞士]
United Colors of Benetton [義大利]
發行公司
Istituto Luce [義大利]
K2 Entertainment [日本]
上映日期
阿根廷
Argentina
1999年11月21日 .....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義大利
Italy
2000年3月31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0年4月15日 .....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中國香港
Hong Kong
2000年5月11日
印度尼西亞
Indonesia
2000年11月12日 ..... (Jakar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本
Japan2000年12月30日 ..... (Tokyo)
馬來西亞
Malaysia
2001年7月26日
以色列
Israel
2001年9月6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1年10月4日 17年前:工廠技術員於正高和女工陶愛榮是各帶一個女兒的再婚夫婦,兩人常為家裡的一點小事拌嘴。
有一天,於正高的女兒於小琴偷拿了父親忘在窗檯上的5塊錢。第二天,父親翻箱倒櫃地找那5塊錢。母親懷疑是父親偷偷把錢給了小琴,父親懷疑母親偏袒她女兒陶蘭。兩人吵得很兇,提出要搜兩個女兒。於小琴很害怕,偷偷把錢放到陶蘭的枕頭底下,結果大家在陶蘭床上搜到了錢。母親感到很丟臉,大罵陶蘭。上學的路上,陶蘭為自己辯解,於小琴輕蔑地說:誰會相信你。陶蘭氣急了,從路上抄起一個菜農的扁擔,朝於小琴打過去。於小琴死了。凌晨,陶蘭蓬頭垢面地回到家裡。母親擔心陶蘭要被槍斃,讓女兒給父親跪下。父親捶打著自己:你不配跪。是我殺死了於小琴。我為什麼要娶你呀?母親哭了:我害死了於小琴,有害死了陶蘭。警察把陶蘭帶走了17年後 大年三十的清晨,監獄長向女犯們宣布了今年允許回家過年的犯人名單。按照我國監獄法規定,對於長刑期在監獄表現好的犯人,為讓他們適應社會,在刑滿釋放的前兩三年,允許回家過年。今年被允許回家過年的犯人有陶蘭。這是她服刑17年後第一次回家,再有一年她就要刑滿釋放了。
監獄的年輕的女警察陳潔今天也很高興,因為這是她當監獄警察3年來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年三十。城關車站,許多犯人家屬接到監獄的通知都在這里等著,可沒有人來接陶蘭。她覺得家裡人可能不歡迎她。正巧陳潔回家路過這里,她決定先送陶蘭回家,再回自己家。
在監獄里關了17年,陶蘭已經完全不適應現在的城市感覺。陶蘭的父母都明顯地老了許多。父親、母親和陶蘭3個人,互相看著又互相看著迴避著眼神,不知說什麼好。母親想對女兒做出親熱的表示,又礙著父親克制著自己。父親獨自進到裡屋,關上門。母親慌忙跟了進去,見父親躺在床上,和17年前於小琴去世的那個晚上一樣。母親拉陶蘭到父親身邊,陶蘭跪下了。父親勸陶蘭起來,說不要跪了,都在監獄「跪」了17年了。他讓陶蘭母女出去,說自己想安靜一會兒。最後,父親終於走出屋,他不想讓這個家庭沉浸在痛苦之中。一家三口抱在一起。 情感細膩
《過年回家》令導演張元獲得第5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是中國內地導演首次獲得最高導演獎項。該片是導演張元多年之後再次拍攝主流電影,影片將目光投向家庭沖突和情感矛盾,用一種近乎冷酷的手法描寫了一個情感的彌合過程。該片風格質朴凝練,沉鬱大氣,既保持了張元一貫的「直接」,又充滿了豐富細膩的情感。
生活化
影片的開頭就很生活化,一對從菜市場(農貿市場?)歸來的男女,破二八的車子,藏藍色的套袖,很大眾很平民的裝束。
不和諧的家庭氣氛開始就在日常柴米油鹽的瑣屑中展現,先做飯還是先炒菜,誰淘米誰切肉,讓孩子學習還是做家務。劇中沒有明確指出這是個重新組合之後的家庭,但是通過男人跟女人對待兩個孩子兩種隱含的態度,孰近孰遠,觀眾一目瞭然。
張元是個不大會唯美的人,很現實很客觀地講述這這個關於過年回家的故事,他的眼睛就是鏡頭,他把關心和愛很隱蔽地放在里頭,讓我們去找尋。張元以其特有的敏銳眼光,捕捉到了中國社會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價值觀念、文化心理及其錯綜復雜的矛盾性。他的電影不會讓你大哭一場,或者大笑一場,他永遠也不會給你這種情緒宣洩的機會,也從來不給你提供虛假的滿足感。然而,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似乎都在不經意中撥動著你的心弦。透過那五元錢,折射出那些「小人物」身上真實得令人不忍目睹的人性。
為了五塊錢沖突,看似荒謬,但是在這樣的家庭其實很合理化。吵架的那場戲很精彩,看似夫妻之間的爭吵,實是為了維護各自女兒的爭吵;是對自我內心世界、對彼此的不滿和太久的忍讓而爭吵。淡化大女兒藍的表情而著重刻畫小女兒,則很有助與觀眾深入人物內心,一個內心安靜,一個直打小鼓。再看小女兒把錢快速掖在姐姐枕頭下的一傳動作,聯想之前偷偷拿起那五元錢的小心謹慎,不由贊嘆導演蓄勢的巧妙和對生活觀察的細致。之後男人似乎覺得捍衛了內心,又很知足甚至很大度的來哄女人和藍,看後莞爾,好象還真是這么回事兒。
姐姐沖出去追妹妹,追了好幾條胡同的樣子。妹妹走路很快,意味著內心還沒平靜,還事緊張的,撲通撲通的。但是鏡頭一直很穩,很簡潔,象是很冷靜地看著一切的發生。姐妹間的沖突總覺得張力不夠,還沒有突出,妹妹已經倒下了,頗為憋悶。
十七年之後,藍獲准出獄探親。女警與藍對視的那一瞬間,我個人認為處理太過曖昧,有些刻意。甚至讓人聯想到了《游園驚夢》中兩個女人的視線。女警帶著藍回藍家,一路走一路走,看得人累,也體會著藍那顆心一路顛簸。女警似乎扮演了一個救贖的形象,在藍迷惘、憂傷、徘徊的每一時刻。但是這樣的救贖很親切,在寒冷的冬天更顯溫暖。藍心裡的冰解凍,那三兩餃子進一步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老父親開門的時候,愣住---親手用鑰匙打開了鐵門---親手關門,實際上是之後他心理變化的一個伏筆,從不接受到接受到遺忘過去。老母親則和片頭那個女人形象判若兩人,內疚,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情。進門的時候燈光一直是不明朗的白,壓抑的。最後女警離開時,燈光已經是比較神清氣爽的了。趙季平的電影配樂總是很恰到好處,最後的那段音樂緩緩浮了出來,一絲一縷,溫情中摻著那麼點兒悲涼,想是在訴說這些年,這些人的生活、心情。
源於生活
《過年回家》是一部如此沉重的影片,張元努力地以盡可能平淡的態度來講述這個故事,卻使得觀看影片的觀眾在揪心的同時不敢再直面那種慘淡的生活,因而在票房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失敗。但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這應是一部成功的電影,至少,它表現了一種源於生活、揭示人性的創作真路。
最後,有必要將結局告訴大家,因為只有到結尾時觀眾們才能鬆口氣:17年後,陶蘭和17年前小琴去世的那個晚上一樣,跪在了父親面前。這次,父親沒有再罵她,他勸陶蘭起來,說不要跪了,都在監獄里「跪」了17年了。
不唯美的電影,一樣精緻。因為張元的細心。
紀實風格
從張元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偏愛紀實風格的導演。他說:紀實是電影最初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形態。技術時代使人們漸漸淡忘了這一點。紀實意味著可以通過它直接看到生活中變化著的、正在消失或滋長的東西。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事得保持他的真實。他最近的一部紀錄片叫做《瘋狂英語》,紀錄的是周遊中國帶領百萬人高喊英語句子的李陽。整個片子沒有一句旁白,完全用鏡頭「說話」。引用張元的一句話:最好的電影其實有很多標准,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最有理想,最具藝術性、創造性和探索性。
法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卡特琳娜-德納夫向張元授予了由五個銅人組成的、象徵著五大洲人民團結和平的獎杯。來自各國駐教科文組織代表團、電影界和新聞界的1000多人出席了頒獎儀式,並觀看了這部電影。 故事片
《過年回家》是中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電影製作人張元的近期作品。這部電影是張元在恢復了拍片資格之後的第一部故事片,不僅在威尼斯電影節捧回四座獎杯,在國內也破天荒地通過了官方審查。這位有過十年從影經驗的導演,終於得以直面國內觀眾了。
低沉蕭條
影片敘事平穩流暢,舊作中粗獷即興的手法、低沉蕭條的風格一掃而空。這個故事的進展不動聲色,導演手法明快清晰,情節簡潔而揪人。張元似乎十分冷靜,影片中看不出來任何的浪漫主義或浮躁的東西,有些部分設計得十分精美巧妙,但讓人感覺自然純朴,毫不誇張。結尾部分感人至深,壓抑多年的情感和悔恨一點一滴慢慢展露,這樣大團圓的場面特別容易變成及其煽情的通俗情節劇,然而張元卻控製得恰到好處,如同現實生活一樣准確。與之前《東宮西宮》、《北京雜種》等影片相比,《過年回家》沒有向以往那樣受到評論界,特別是獨立評論界的追捧,其原因之一是這部電影中不見了張元那種冷峻凌厲的銳氣,反而多了一種向「常態」回歸的傾向。因而這部作品通常也被認為是張元由地下走向主流,「浮出歷史地表」的一個轉折點。
盡管如此,我們仍不難在《過年回家》中發現第六代導演身上普遍存在的身份焦慮和認同困境。更為有趣的是,在一種胡亂的聯想之下,發現影片所講述的故事和張元本人的經歷及其在現實中的處境有著驚人的相似,而劇中人物和情節的設置在多個方面構成了對「地下」「主流」「審查」等「張元」關鍵詞的隱喻性說明。
「引子」是「歸家」
影片中最主要的「引子」無疑是「歸家」。因為五塊錢引發的誤殺,女主角在長達17年的牢獄服刑和改造後,因為其良好的表現被特許於年三十回家一次與家人團聚。但是由於時間的關系,現在的陶蘭顯然有些不適應陽光下的城市感覺。於是,在另一名女獄警的陪同,或者說牽引下,一段並不輕松的歸家之旅開始了。在這里,張元並沒有將焦點集中悲劇本身,而更為關心那一段回家——更確切的說是尋家的路程。而這無疑是張元本人心路歷程的感性外化。
女子監獄
在悲劇發生之後,陶蘭因為其所犯的過錯來到了另一個社會意義上的家——女子監獄。這是一個具有意識形態意味的大家族,那裡依靠對自由的限制,以及類似於「人間自有真情在」的說教和規程背誦來改造那些曾經犯過罪錯的人。而那些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因為觸犯了國家意志、做了權威規條中禁忌的事,對所謂的秩序造成危害的群體。而他們要重獲自由,或者僅僅是及其有限的自由,都要依靠出眾良好的表現才能實現。而陶蘭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在刑滿前三年擁有了一次回家的權力。
事實上,監獄是對於國家電影審查制度的一種絕妙隱喻,它通過強制性的權力禁錮那些對主流話語構成威脅或顛覆的勢力,以維持某種得到官方認可和支持的範本。如果說地下被禁電影就是一種觸犯了禁忌的文本,那麼它的必然結局便是在高牆鐵窗的圈囿中封禁,而解禁的條件不是禁條的改變或赦免,就是無條件地接受和歸降官方意識形態。這樣,陶蘭的歸家之旅便在一個更深的角度成了導演張元本身的歸家之旅。而其英文名「Seventeen Years」十七年監禁的意義則與張元首部電影《媽媽》到《過年回家》能夠以西安電影製片廠的廠標在中國大陸公映間長達八年的時間跨度相對應。
回頭來看,陶蘭情感意義上的第一個家也具備相似的含義。影片開頭陶蘭於晚餐時晚歸,受到母親的責備。此時,父親於正高和女兒曉琴若無其事的相互加菜。母親於是停止了責難換女兒於飯桌坐下,向其碗內連加數筷炒蛋。這一場景告訴我們,這一重組的核心家庭實際上由兩個部分組成:父親一邊和陶蘭一邊。父親作為父權的形象化身是主流意識形態的真實反應,因而同時也是主流大眾文化的一個象徵。而陶蘭在慣定用餐時間的晚歸,顯然具有某種冒犯的意味。
與曉琴相比,陶蘭無心向學,只是想早點工作,因而她在電影中隱秘地承擔著一個顛覆者或者越軌者的角色,這是「地下電影」的代名詞。與此相對,曉琴顯然是一個傳統的歸順者。奇怪的是,曉琴的歸順卻是一種無奈之舉,她想用考上大學的方式逃離這個家,實際上是用一種主流認可的方式實現有限的自由。這兒,主流/地下/大眾三者的關系被巧妙的放置於家庭關系的展現中。此後,曉琴在為自己辯解是曾說,「錢是在你枕頭下找到的,人們只會相信是你拿的,而不會相信是我」。「地下」在「主流」眼中的受歧視地位以及它與「大眾」的信任缺失(或難溶性)因此而鮮明。因而,陶蘭的入獄實際上是父親/家庭(主流)和曉琴(大眾)共同造成的。
心態矛盾
影片中對於陶蘭在監獄中生活的隔絕、心靈的折磨、青春的流逝、個性的磨損等等一概沒有提及,這是張元對自己於體制內外流離、徘徊的不堪萃取。頗具意味的是,陶蘭本人對於「歸家」這一機會的心態是矛盾的,她一方面渴望重回家園,渴望得到父親的接納;一方面又因為曾經對於父親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傷害而恐懼,寧願「會監獄去」。很顯然,張元對於「地下」和「秩序」的抉擇也必然懷有同樣的心情。在這里,李冰作為獄警隊長,作為國家意志的執行者實際上成為了推動,甚至是完成向家庭回歸的重要力量。她勸說陶蘭千萬不要倔強,應該為父母和朋友考慮。
在陶蘭依舊堅持的情況下,她又以「國家」為措辭對陶蘭施壓,「你忘了這么多年我們是怎麼教育你的了」「這是國家給你的權力,你想辜負它嗎」。於是,陶蘭的歸家之旅始終在李冰的陪同和引導下進行,而我們也不斷的聽到那句「是,隊長」的條件反射式的話語。主流力量的強大和個人對抗的疲憊,這似乎正是地下導演最終向主流靠攏的原因。電影中的一個場景極富象徵意味:陶蘭在穿越車流穿梭的擁擠馬路時,表現出孩童般的驚慌、猶疑和躲避,茫茫然地處在一個無處可遁的境地。
回歸自己
張元利用《過年回家》這部以尋家和回歸為主題的影片來完成自己的回歸已經有一段時間。《我愛你》被評論界廣泛地討論。有一些媒體感嘆「原來那個先鋒青年的形象已經變得漸漸模糊了。」我們似乎也能看到原來那個原來以自我為中心,書寫著青春記憶中焦慮、困惑和寬容的張元在大眾化的商業訴求中漸行漸遠。但是,商業也好,藝術也好,那終究只是一個電影人對於自己工作的選擇,我們能做的或許只是祝福每一個富有才華的導演在創作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張元出道十年,可謂坎坷多磨,同時卻於海外名聲顯赫。但他最苦惱的是,這七、八年間,他的作品一直被拒於電影市場之外,使他長期陷於不能與國內觀眾適時進行文化對話的「孤獨」的困境。
時過境遷,張元在1998年春被國家廣播電影電視局頒文恢復其導演資格。這樣,經過兩年的努力,張元浮出地面,先後完成了記錄片《瘋狂英語》(99年11月5日,獲得義大利米蘭國際記錄電影節比賽頭等獎),記實性故事片《過年回家》(同年9月,獲得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大獎以及義大利影評人最佳影片獎等三項獎)。作為第六代執大旗角色的張元,以主動擁抱時代現實的人文激情,邁出了堅實的步履,迎來了傳奇式的文化凱旋;同時,這還標志著中國第六代新銳在國際空間又開拓出一片新的驕人的藝術輝煌。
張元坦誠地說:「拍《過年回家》的創作沖動,是在看一部專題記錄片時,被其中的一個瞬間所激發的:幾個犯人獲得假釋,與親人相間時神態各異,卻都分明表現出藝術所難於捕捉到的那種靈魂的真摯顫抖,令人久久難以忘懷。」隨後,他便與妻子宋岱深入監獄采訪,先後訪問了二十多個殺人女犯人,其中就有如同影片中陶蘭般的失手殺了親人的。一次次訪談的積累,更喚起了他心中對這類犯人的某種悲憐情懷而不能自已。他說,十年來,自己一直在探索影象與真實的關系,僅有《東宮西宮》是個例外,採用了藝術雕琢並接近與唯美的筆觸;而這一回,突然獲得一種新的感悟,探觸到以前不曾得到的現實的原汁原味,亦即生活的質感和深度。同時,這更是有感而發。張元說:「近期以來的中國銀幕上,有太多的浪漫,也有太多的虛假和庸俗。現實,需要我們去面對、去回答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銀幕,需要找到與觀眾傾心交談的真實敘述形式。」 1999年的電影《過年回家》獲第56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電影舞台藝術家協會最佳影片獎
義大利影評人最佳影片獎和國際天主教協會電影視聽藝術組織最佳影片獎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西班牙吉貢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