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視劇天生要完美中飾演富春的是誰
孫紹龍, 1988年4月5日生於內蒙古,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2006年,參加內蒙電視台首屆蒙古舞大賽,獲得表演二等獎。2008年,參加中國新絲路模特大賽,獲得內蒙古賽區「最佳人氣獎」。2010年,參加第五屆華北五省市舞蹈比賽,獲得表演一等獎。2011年,出演電影《青澀記事》,在劇中擔綱男一號。2012年,參與拍攝士力架的系列廣告,從而被內地關注所熟知;同年,憑借《下一站,遇見》入圍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微電影節最佳男主角。2013年,在電影《筆仙2》中飾演男主角楊崢。2014年,主演青春抗戰劇《殺寇決》,在劇中飾演男二號李溪染;同年,主演史詩院線電影《漫瀚調》。2015年,在電影《鸚哥嶺,最後一槍》中飾演男主角夏河陽。
望採納!
㈡ 幫我寫一篇采訪日記
難忘的歷史畫卷--采訪日記摘選 來源: 作者:陳麗霞 7月23日 重慶 小雨轉多雲
下午,11位校友參加了重慶校友座談會。84歲的藍士傑先生以及91歲高齡的許天乙先生來了,闊別多年的老先生們一見面就非常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讓在場的我們無不動容。
重慶校友會會長周萬鈞老師說,在校五年,不光是學習知識,關鍵是學到了學習方法和自學能力,在走上工作崗位後能夠不斷提升自己,工作起來得心應手,能戰勝各種困難。許天乙先生說,那個時候武大就是「社會大學」,師生遍布樂山全城,師資力量強大,當時的名師大多聚集武大;學生學風淳正,勤學苦練,基礎打得很好,考試嚴格認真;學術氛圍濃厚,當時的文廟有各學生社團辦的牆報,很多進步組織如「燎原」、「普羅文學」、「抗研會」等;校園活動豐富,那時武漢大學的學生是學出來的。許先生聲情並茂地朗誦了自己創作的《沁園春》。
7月25日 樂山 晴
迎著清晨的陽光,我們來到了心念無數次的地方——樂山文廟,熱心的樂山校友李玉賢老師欣然陪同。這就是那個烽火歲月武大師生頑強樂觀、艱難治學的「聖地」。文廟牆壁油漆已經剝落,變得陳舊,王星拱校長辦公室——崇聖祠,整個建築群依稀還能透露出當年的雄壯和輝煌。
整個上午,我們把文廟的前前後後研究了個遍。文廟後面老宵頂上的茶館當年也是武大學子的學習之處,站在山頂上,大半個樂山城盡收眼底,涼風習習,確實是個學習的好地方。
下午,我們順著武大學子舊時的上學道路,走過一公里長的古老城牆來到原第二學生宿舍——龍神祠,它像個大的四合院。樂山「8.19」大轟炸,其中的一棟樓房幾乎完全被摧毀,殘破不堪的院落和時間蒼老的印痕,成了保留最完整的武大學生宿舍。70年變遷,只剩下發黑破舊的青瓦木樑似乎還在訴說著當年的熱鬧和生氣。位於大渡河畔的樂山師范學院,是在工學院舊址上蓋起來的,學院大門面朝大渡河,東邊是三江匯合處的樂山大佛,西邊與佛教名山峨眉遙遙相望。據說天氣晴朗時可遠眺峨眉山金頂。
師院不愧是與武大血脈相連的大學,處處都能感受到武大的氣息。師院校訓是「弘毅自強,篤學踐行」,校內有珞嘉路,甚至還有武大樂山期間保存至今的建築「琢玉亭」。
沫若圖書館,我們是奔著藏身於館內的武大紀念堂而來的。整個紀念堂以紅色為主基調,門口掛著校友伍修權將軍親筆題詞的「武漢大學樂山紀念堂」牌匾,下方屏風鑲嵌著王星拱校長與周鯁生校長的照片和當年的校徽、校訓。走進紀念堂,我們驚呆了,這里有保存完好的老照片、學生筆記和試卷以及各種珍貴資料、圖片和實物。最吸引我的是櫥窗里原始的中科院俞大光先生的一本隨堂筆記,一絲不苟的清秀的中英文,配上精緻的解說圖,是武大嚴謹學風的極好的實物,這也正是當代大學生最應該學習的地方。
7月26日 樂山 晴
今天我們采訪了兩位校友,分別是90歲高齡的機械繫校友盧秉彝老太太和87歲高齡的土木工程系校友胡承寬老先生。胡承寬老先生的國文老師即是被稱為「珞珈三女傑」之一的才女蘇雪林。胡老先生回憶了當年上課的情景。給我印象較深的是盧秉彝老太太,她是我們采訪的第一位女校友,那個時候能上大學的女生可謂鳳毛麟角,而盧老師和她的同胞姐姐盧祥麟相繼上了武大,成為當時樂山鼎鼎有名的「盧氏二姐妹」,傳奇式的兩姐妹當年一定是十分聰慧和優秀的。
90高齡的盧老師思維敏捷,談吐清晰有條理,讓我感到驚訝。武大樂山紀念堂正是在盧氏姐妹及其他校友倡導下才建立起來的,她幾乎每天都要柱著拐杖到紀念堂里走走看看,像愛護自己的孩子般愛護紀念堂里的每一件展物。這該是一種怎樣厚重的情感啊!這正如盧老自己的一句話所詮釋的:「武大雖然已經遷走70年了,但在我心裡它從未離開過。」
7月27日 樂山 晴
整整跑了一天,總算是拍攝完了幾乎所有武大在樂山時期的舊址和外景。
「8�6�119」空難紀念碑廣場,為了紀念1939年8月19日日軍對樂山市慘無人道的大轟炸而建成。紀念碑頂上「8�6�119」幾個鍍金數字異常奪目,四根石柱分開聳立,上面雕刻著飛機等圖樣,石柱環抱一塊深色大石碑,中間突兀出一個彷彿炸開的空洞。紀念碑仍保持著一種沉靜的「震撼」。在樂山7000餘死難者中,有武大學生5人、教職工2人、教員家屬7人。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永遠牢記的血債。
原武大第五宿舍舊址附近,有一個基督教教堂。接受我們采訪的李運寬校友說,那個時候老師經常用全英文教課,她的聽力不好,卻苦於課下沒有更多的機會練習聽力。無奈之下,她想到了教堂,於是經常跑到教堂聽佈道來練習聽力。在那個年代,聰明的武大學生可謂是想盡一切辦法創造各種學習環境。
前往武大公墓即「第八宿舍」舊址途中,發現將三腳架遺忘在計程車上,正當大家焦急萬分時,那輛計程車已經出現在我們面前,好心的司機給我們送回原物,大家連聲道謝。拿著失而復得的三腳架,我們對樂山人民無形中又增添了一份好感。
下午陸續拍攝了第六宿舍、第四宿舍、理學院、實習工廠和「白宮」(女生宿舍)等舊址。這些天樂山的幾個關鍵詞——「八寶飯」、火巴病、文廟、「白宮」等等已經在我們的腦海里深深紮根,將往事一件件串起,形成一幅幅歷史畫卷,久久不會忘懷。
㈢ 二少爺招兵歌詞
微電影《二少爺招兵》以「二少爺」奇子俊在沙圪堵楊家灣招兵,一戶牧民家庭應征前後發生的故事為線索,故事敘述了達愣和娜雯吉一對新人,因這次徵兵從此「長長的燈焾滿登登的油,好好的夫妻熬不到個頭」。進一步反映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漫瀚調」曲牌故事的生成,也旨在通過這個微電影的宣傳形式,讓更多的觀眾了解漫瀚調,傳承和弘揚漫瀚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