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狼牙山五壯士》的主要演員們近況如何
1958年上映的老電影《狼牙山五壯士》根據1941年發生的 歷史 上的真實英雄事跡改編,講述了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百姓和部隊轉移,與數倍於己的日本侵略者激戰一天,最後全體縱身跳崖的壯闊故事。「狼牙山五壯士」耳熟能詳,甚至登上小學語文課本。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
該片拍攝的時候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劇組人員經常餓肚子拍攝,當地民眾還為劇組送來饅頭。劇組每天挑著扁擔,往返30多里山路艱苦拍攝,終於完成了這部英雄壯歌。
李長華——飾演馬寶玉
李長華1938年入黨,次年參加八路軍,是八路軍留守兵團烽火劇社演員,主要從事文工團工作。李長華因飾演《狼牙山五壯士》的班長馬寶玉而家喻戶曉,在這之前,他因出演《人民的戰士》受到注意,從而被導演相中出演馬寶玉。
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深深感動李長華,五壯士跳崖事跡在《解放日報》發表後,李長華千方百計地搜集有關五壯士的生平材料。他和劇組演員拜訪了五壯士倖存者葛振林、宋學義,還去了狼牙山實地考察。據了解五壯士之一的馬寶玉生前很靦腆,雖是班長,但是從沒高人一等的感覺,犧牲時只有21歲。
《狼牙山五壯士》露天放映的時候還發生一件事,李長華的母親在熒幕上看到兒子扮演的馬寶玉挑了崖,以為兒子真的死了,當時還大哭起來。
現在的李長華已經離休,甚至學會了電腦,經常給報社寫稿子,日子很平靜。
高保成——飾演葛振林
高保成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曾在《上甘嶺》《暴風驟雨》《閃閃的紅星》《渡江偵查記》《狼牙山五壯士》等著名紅色電影中有過精彩演繹。無論是扮演農民還是軍人,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高保成都能投入極大地熱情,憑著嚴謹的工作作風,使其塑造的形象真實感人,自然逼真。
高保成夫妻年輕時同在總政歌舞團,後來妻子轉業到了地方,他們的孩子沒有從事演藝工作。
2004年78歲的高保成因病逝世。
「狼牙山五壯士」葛振林倖存後參加了諸多戰役,他的有4個兒子,1個在部隊,3個當工人,因效益不好下崗在家,但葛老從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也不為兒子的就業找關系。他的孫子上軍校也沒有動用祖父的盛名牟利。葛振林三子葛擁憲曾偷了父親的紅旗勛章換毒品,葛振林親自把兒子送進戒毒所。長孫葛蒙現在葛振林曾經戰斗過的野戰部隊服役。
李力——飾演宋學義
李力是軍旅電影表演藝術家,他先後拍攝過《沖破黎明前的黑暗》《五更寒《英雄虎膽》、《永不消逝的電波》《狼牙山五壯士》《林海雪原》《秘密圖紙》《苦菜花》等影片。他1992年去世。
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宋學義當初獲救後因腰傷嚴重便被批准回了老家,回家後發現父母雙亡兄弟姐妹離散。從此他在村裡做了個默默無聞的農民。周圍人只知道他是個有過功勛的殘疾八路軍,但都不清楚他是大名鼎鼎的狼牙山五壯士。後來地方領導獲悉宋學義的情況,邀請他進城,表示隨便他挑一份好工作過清閑日子,但宋學義堅辭不受,不肯因自己的盛名得到額外特殊的照顧。他只想在老家默默無聞直到終老。
1971年宋學義去世,遺體安葬在沁陽市烈士陵園。
近年來葛振林和宋學義之子控告損害父輩名譽的關於「狼牙山五壯士」抹黑言論的微博博主,勝訴。
張懷志——飾演胡德林
張懷志原來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後來調入珠江電影製片廠。他是導演張前的父親。
張懷志1947年加入解放軍。他在影視作品中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都塑造得恰到好處。張懷志1987年去世。
胡德林烈士是胡德才烈士的侄子,兩人不同輩,但是年紀相仿,犧牲時都二十上下。
霍德集——飾演胡福才
霍德集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演員,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會員。在多部八一廠經典老電影里客串。近幾年來他擔任一些電影電視劇的導演工作。
雲緋 歷史 號:故紙堆間
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
❷ 電影《暴風驟雨》的老演員們近況如何
1961年,一部反映土改斗爭故事片《暴風驟雨》在全國上映,這是由著名作家周立波同名小說改編,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以東北地區松花江畔元茂屯為背景,講述了1946年至1947年解放戰爭期間東北土改的故事。
在這部影片中,從導演到演員可謂明星薈萃,知名的導演謝鐵驪操刀。著名演員於洋、高保成、葛存壯,趙子岳、魯非等在這里都有精彩表現。近六十年過去,觀眾仍然不能忘記他們,大家都非常關注其中的演員他們的近況如何?
韓老六扮演者劉季雲
劉季雲,幼年就師從於著名京劇演員龔雲甫學習老旦。他是一個1938年參軍的抗日幹部,參加過著名的上黨戰役。1945年劉季雲入黨。1953年總政文工團話劇團擔任演員,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1957年劉季雲正式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他飾演過《沖過黎明前的黑暗》的歪脖李、《戰上海》中的劉毅將軍、《林海雪原》中的老道、《暴風驟雨》中的韓老六、《奪印》中的陳景宜、《秘密圖紙》中的潛伏特務古仲儒等角色。
劉季雲對表演藝術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在表演上有一定的特色和深度。劉季雲以塑造反派見長,他所飾演的韓老六兇殘狡詐,潛伏特務古仲儒老謀深算。受到觀眾的認可。劉季雲在文革期間屢遭迫害,身患多種疾病,1971年剛滿60歲的劉季雲因病逝世。
趙玉林【趙光腚】的飾演者高保成
高保成12歲就參加八路軍,只念了一年小學的高保成,在部隊擔任過勤務兵、護理員。後來在冀中軍區火線劇社任演員,1956年主演電影《上甘嶺》中堅守上甘嶺的我志願軍八連連長張忠發。高保成先後在《渡江探險》《狼牙山五壯士》有精彩表現,1961年在《暴風驟雨》演趙玉林。1974年在《閃閃的紅星》中扮演宋大爹。無論是扮演農民還是軍人,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高保成都能投入極大地熱情,憑著嚴謹的工作作風,使其塑造的形象真實感人,自然逼真。2004年78歲的高保成因病逝世。
趙子岳——老孫頭的扮演者
《暴風驟雨》中善良淳樸、詼諧幽默的老孫頭,就是由著名表演藝術家趙子岳飾演的。趙子岳把膽小怕事、對土改即擁護又有顧慮的老孫頭復雜豐富的心理活動,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在影片《青春之歌》中趙子岳扮演的老地主,在發現農民割走了他的麥子,就一句台詞『我的麥子』,托著哭腔的趙子岳把老地主貪婪的本性刻畫的淋漓盡致。
在影片中,趙子岳一輩子也沒演上男一號,都是小人物,小配角,但崗位上趙子岳是1937年就參加革命的老領導,他在太行先鋒劇團及軍區京劇團任團長等職。曾經擔任山西省劇協副主席,中國影協理事,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
他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克勤克儉,1981年,他將積攢的1萬元捐獻出來用於『北影青年演員進步獎』基金,以培養獎勵青年演員。他無論演戲還是做人都保持一個老革命的本色。他一直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
1997年3月25日這位演過幾十位小配角的大明星,走完了他88歲的人生,他把栩栩如生的的銀幕形象永遠留給了廣大觀眾。
作者:「小方說 歷史 」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 歷史 」
雲緋 歷史 號:故紙堆間
於洋,1930年10月4日,祖籍山東黃縣,原名於延江。 原北京電影製片廠團長,表演藝術家。演員、導演。1945年長春市文化中學肄業。曾在長春市公安局任職,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文化教員。1947年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在《留下他打老蔣》、《橋》、《中華女兒》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學習。1957年畢業後主演《英雄虎膽》、《青春之歌》、《暴風驟雨》、《大浪淘沙》等影片。1977年轉任導演,拍攝《戴手銬的「旅客」》、《大海在呼喚》等影片,並導演《哪兒是我的家》等電視連續劇。是中國影協第四、五屆理事。1989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第19屆金雞百花節獲得「終身成就獎」。
1961年,一部反映土改斗爭故事片《暴風驟雨》在全國上映,這是由著名作家周立波同名小說改編,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以東北地區松花江畔元茂屯為背景,講述了1946年至1947年解放戰爭期間東北土改的故事。 在這部影片中,從導演到演員可謂明星薈萃,知名的導演謝鐵驪操刀。著名演員於洋、高保成、葛存壯,趙子岳、魯非等在這里都有精彩表現。近六十年過去,觀眾仍然不能忘記他們,大家都非常關注其中的演員他們的近況如何?
韓老六扮演者劉季雲 劉季雲,幼年就師從於著名京劇演員龔雲甫學習老旦。他是一個1938年參軍的抗日幹部,參加過著名的上黨戰役。1945年劉季雲入黨。1953年總政文工團話劇團擔任演員,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1957年劉季雲正式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他飾演過《沖過黎明前的黑暗》的歪脖李、《戰上海》中的劉毅將軍、《林海雪原》中的老道、《暴風驟雨》中的韓老六、《奪印》中的陳景宜、《秘密圖紙》中的潛伏特務古仲儒等角色。 劉季雲對表演藝術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在表演上有一定的特色和深度。劉季雲以塑造反派見長,他所飾演的韓老六兇殘狡詐,潛伏特務古仲儒老謀深算。受到觀眾的認可。劉季雲在文革期間屢遭迫害,身患多種疾病,1971年剛滿60歲的劉季雲因病逝世。
趙玉林【趙光腚】的飾演者高保成 高保成12歲就參加八路軍,只念了一年小學的高保成,在部隊擔任過勤務兵、護理員。後來在冀中軍區火線劇社任演員,1956年主演電影《上甘嶺》中堅守上甘嶺的我志願軍八連連長張忠發。高保成先後在《渡江偵察記》《狼牙山五壯士》有精彩表現,1961年在《暴風驟雨》演趙玉林。1974年在《閃閃的紅星》中扮演宋大爹。無論是扮演農民還是軍人,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高保成都能投入極大地熱情,憑著嚴謹的工作作風,使其塑造的形象真實感人,自然逼真。2004年78歲的高保成因病逝世。
趙子岳——老孫頭的扮演者 《暴風驟雨》中善良淳樸、詼諧幽默的老孫頭,就是由著名表演藝術家趙子岳飾演的。趙子岳把膽小怕事、對土改即擁護又有顧慮的老孫頭復雜豐富的心理活動,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在影片《青春之歌》中趙子岳扮演的老地主,在發現農民割走了他的麥子,就一句台詞『我的麥子』,托著哭腔的趙子岳把老地主貪婪的本性刻畫的淋漓盡致。 在影片中,趙子岳一輩子也沒演上男一號,都是小人物,小配角,但崗位上趙子岳是1937年就參加革命的老領導,他在太行先鋒劇團及軍區京劇團任團長等職。曾經擔任山西省劇協副主席,中國影協理事,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 他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克勤克儉,1981年,他將積攢的1萬元捐獻出來用於『北影青年演員進步獎』基金,以培養獎勵青年演員。他無論演戲還是做人都保持一個老革命的本色。他一直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 1997年3月25日這位演過幾十位小配角的大明星,走完了他88歲的人生,他把栩栩如生的的銀幕形象永遠留給了廣大觀眾。
老人們好![捂臉]
❸ 電影《上甘嶺》唱歌的女演員是誰
《上甘嶺》中的衛生員王蘭是由劉玉茹飾演的。劉玉茹,1933年出生。1955年,剛從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畢業的劉玉茹被沙蒙、林杉導演選中,在電影《上甘嶺》中飾演衛生員王蘭,當時,她剛剛22歲。此後,她在哈爾濱話劇院任演員。
其實,在最早的《上甘嶺》劇本中,並沒有王蘭這個角色。雖說導演沙蒙認為劇本不錯,但編劇林杉總覺得其中缺點什麼,直到有一天,他讀到一篇關於志願軍女戰士王清珍在上甘嶺戰役中的事跡報道,才豁然開朗,在劇本中增加了女護士王蘭的形象。(下圖分別為劉玉茹和王清珍相見以及王清珍本人)
劇中各個主要角色都已確定,唯獨王蘭的飾演者導演不是很滿意,因為攝制組早已選中的是一個歌劇演員,但沙蒙覺得該演員氣質與角色有些不符。一次偶然的機會,沙蒙遇到了來長春電影製片廠看望姐姐的劉玉茹。
沙蒙眼前一亮,覺得這個女孩子清澈的目光、淳樸的形象,和劇本中的王蘭十分接近,一問她又是演員,接受過專業訓練。沙蒙便說服劉玉茹試鏡,果然,導演找到了一名好演員。
於是,中國電影史上一個教科書般的橋段誕生了:在陣地山洞裡,身受重傷的指導員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微弱的聲音對王蘭說:「小王,請再給我唱唱《我的祖國》吧……」
望著指導員那乾裂的嘴唇和渴望的眼睛,王蘭眼含熱淚,深情地唱起了《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戰士們隨著王蘭的歌聲一起唱了起來。
❹ 老電影《上甘嶺》《奇襲》的主角原型現身屏幕 戰後他們曾任何職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一些志願軍老戰士在媒體采訪中紛紛亮相屏幕,這些戰斗功臣耄耋之年,仍然精神矍鑠,令人欣慰。
在電視新聞報道中,欣喜看到了老電影《上甘嶺》中張忠發連長的真實原型張計發,還有老電影《奇襲》中方連長的真實原型張魁印。
兩位老英雄都是九十以上高齡,說起七十年前朝鮮戰場的往事,仍是那麼思路清晰,表達流暢,在哪打了幾仗,犧牲了多少戰友,都記得清清楚楚。
真是歲月如歌,英雄不老。
出生於1926年的 張計發 ,是河北省贊皇縣人,抗戰末期19歲參軍入伍,在八路軍太行一分區獨立團當戰士。
他於1951年隨部隊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在上甘嶺戰役中,擔任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135團7連連長。
殘酷的上甘嶺戰役中,張計發帶領連隊曾在缺水、缺糧、沒有葯品、彈葯不足的坑道里堅守了43天,不僅擊退了敵人一次次瘋狂進攻,還數次反擊奪回陣地,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堅守和反擊作戰任務。
戰後,135團7連榮立集體一等功。連長張計發榮立個人一等功,並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勛章。
戰後1954年回國,張計發作為英模代表,出席了中南軍區英模代表大會。1955年秋,已升任副營長的張計發,在組織的關懷下進入南京中高級步兵學校學習。1963年,他從團副參謀長崗位上因病離休,被組織上安排到河南信陽軍分區干休所休養。
1957年,毛主席指示有關方面將上甘嶺戰役拍成電影。擅長軍事題材影片拍攝的長影廠立即組成創作班子,由沙蒙、林杉擔任導演。因為林杉曾創作多部革命題材的作品,所以他和曹欣、沙蒙、肖矛又是《上甘嶺》劇本創作者。編導們兩次到上甘嶺進行實地考察,並到志願軍部隊體驗生活,還決定請主角原型張計發為劇組顧問。因張計發當時在南京步校學習,沒能成行。
但張計發的確是老電影《上甘嶺》中8連連長張忠發的原型,也是小學課本里課文《一個蘋果》的親歷者和作者。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前線,張計發打了10年仗,負過8次傷,榮立特等功四次,一等功兩次,是實至名歸的英雄連長。
電影《上甘嶺》上映後,張計發不知看過多少遍,但一直無法從頭看到尾,經常是只看一半就不敢再看下去了。原因是,他記憶中的實戰情景遠比電影更慘烈,那些犧牲的戰友讓他想起來就難過···。
離職休養後,張計發把關心教育下一代當作自己的神聖職責。在堅持與疾病作斗爭的同時,曾無數次深入湖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廣東等省區,到學校、進工廠、下部隊,作了上千場的革命傳統報告,聽眾多達百萬人次。
張計發的妻子名叫魏祖琴,是他從朝鮮回國後由組織牽線搭橋組成的家庭。兩人育有四個女兒,有三個從軍入伍。1967年出生的小女兒至今在部隊一線,已是一名指揮員。
(電影《上甘嶺》劇照)
94歲高齡的張計發新近現身屏幕,重新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一個蘋果的故事」,還講述了報務員因口渴說不出話,不惜自己將自己的嘴打出血來潤嗓子的動人情節···
張魁印
抗美援朝老英雄張魁印,就是老電影《奇襲》中偵察連長方勇的真實原型,如今已經98歲高齡。
當年他帶領38軍一支先遣隊機智深入敵後,一舉炸毀武陵橋,切斷了南逃敵軍退路和後援,為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戰後,張魁印被志願軍總部批准榮立一等功。也是38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立一等功的唯一一位團職幹部。
(晚年張魁印)
他是山西平遙人,生於1922年,1937年參加革命,歷任山西政治保衛隊二大隊六中隊戰士,八路軍晉西支隊一團測繪員,晉西第二軍分區偵通隊偵察排長,第二軍分區司令部偵察參謀、偵察科科長。
1951年1月入朝參戰,張魁印任志願軍第38軍偵察科科長、38軍司令部情報科副科長。此後,歷任50軍作訓處長,38軍作訓處長,師參謀長、副師長,黑龍江省軍區副參謀長,1982年享受副軍職待遇離職休養。
驚險傳奇的戰場往事,起源於1950年11月24 日下午。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的前一天,志願軍38軍軍長梁興初傳令,把軍部偵察科科長張魁印叫來,開門見山說:
「給你一個任務。你與 113 師偵察科長周文化帶兩個連,兩個工兵排,配英、朝語翻譯,300多人,組成軍先遣隊。要在朝鮮平安南道內務署配合下,秘密潛入德川以南,在26日上午8時以前,把德川通順川和平壤的武陵橋炸掉。你敢不敢去執行這個任務?"
時年28歲的張魁印胸脯一挺,堅定地回答:「那有什麼不敢的!」
梁軍長也沒多說,只是把手一揮命令:「好,那就出發吧!」
這是抗美援朝二次戰役中的真實一幕。
有關這次巧妙、大膽穿插敵後奇襲的戰斗經過,在許多記載抗美援朝的史料中都有詳盡描述。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張濤志著)上卷中的第23回,章節題目就是:《毛岸英捐軀大榆洞 張魁印奇襲武陵橋》。
而老電影《奇襲》,則是藝術的再現了這個驚心動魄的經過。
據記載,德川之戰結束後,當志願軍西線總指揮韓先楚把38軍在德川的戰報送達志願軍總司令部時,彭德懷司令員禁不住高興地評價說:「這個38軍很厲害嘛,奇襲武陵橋這著棋妙不可言···。」
196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在已有軍教片《奇襲武陵橋》的基礎上,再以這一戰例為素材,由黎陽、鄭洪編劇,許又新導演,張勇手、邢吉田、曲雲、袁霞、王孝忠等主演,成功拍攝了後來家喻戶曉、盛演不衰的故事影片《奇襲》。
這部深受觀眾喜愛的影片奇特之處在於,是由真正經歷過朝鮮戰場烽火的軍人執導,用的是真實素材,拍戲使用真槍實彈。而片中主演方連長的演員張勇手,也是一位參加了抗美援朝的老戰士。
張魁印曾說:「電影《奇襲》我看過好多遍,雖然較之真實事件藝術化了,但影片拍得很真實。每看一遍,我都要想起我的戰友們,可電影畢竟與實際戰例不能相提並論,還有許多精彩的地方沒拍出來···」
追憶往事,晚年張魁印經常感慨萬千。
他喜歡講述犧牲的戰友,唯獨不談自己。他解釋,在電影中,有一段方勇和一班長三人喬裝敵傷兵在路上截車,對康平橋進行偵察的情節,是電影編導們藝術虛構的。
影片《奇襲》的核心是插入敵後「炸橋」阻敵。也可以說,這座橋是影片劇情圍繞的重中之重。片中的橋被定名為「康平橋」。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電影中的這座「康平橋」實景,是在位於浙江奉化溪口鎮的「藏山大橋」拍的,不是朝鮮前線的武陵橋。
當年拍攝驚險的跳車鏡頭時,導演要求一個鏡頭下來。片中的方連長從一班長手中搶過正在疾馳的吉普車方向盤,戰友們跳下 汽車 後,他獨自駕車吸引追兵至山崖邊,在 汽車 墜崖前一瞬間,他飛身躍入路旁,吉普車則墜入山谷燃起大火。
敵追兵見到山崖底下熊熊燃燒的車骸,誤以為共軍人車俱毀,得意洋洋地獰笑說:「跑,我看你往哪兒跑!···」
對於當年自己在片中的勇敢表現,張勇手只是淡淡笑道:「那時年輕,又有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的經歷,所以拍這類驚險的鏡頭,基本上是一條就過,也從沒受過傷。」
張魁印離休後,曾任哈爾濱市南崗區育紅小學校外輔導員。其它時間,喜歡閱讀古今中外的軍事書籍。他至今還珍藏著破襲武陵橋的經過要圖,還有榮獲的一堆軍功章。
面對這些記載著戰斗功勛的勛章,張魁印常想到的總是犧牲的戰友。
張魁印的妻子遲秀琴,也是他的戰友,曾在志願軍司令部任打字員。張魁印在打完四次戰役後,調至志願軍司令部工作一段時間。兩人1954年結婚,育有4個子女。
好多年來,張魁印從不透露自己是電影《奇襲》中主角原型的事,直到後來軍史戰史研究者找上門來,人們才知道張魁印的英雄事跡。
(電影《奇襲》劇照)
張魁印說:「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為祖國為人民而戰,是一個共產黨員革命軍人的天職。比起犧牲的戰友們,我又能說什麼呢?一切榮譽都是同志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❺ 《上甘嶺》:演員八成都有過軍旅生活,女衛生員扮演者已移居美國
一個演員,如果表演上沒有深度,角色立不起來,不是演人物而是演自己,這樣的表演在藝術上是不美的。我不想追求那種表面的、外在的美,我追求的是表演上的真摯和朴實,真實地表現生活。生活的真,本身就是美。——斯琴高娃
表演藝術源自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而經典的影視作品之所以能夠在歲月的洗禮中流傳至今,正是它對生活真實寫照的最高認可。
在朴實無華的年代中,每一位表演藝術者都對本職工作有著崇高的敬意,才可以在艱苦卓絕的表演環境中創造出那些堪稱藝術的影視佳品,才可以在時代的萬千變化中屹立不倒。
在中國電影藝術發展史中,涌現了無數的影視佳作, 這其中頗具代表性的則要數《上甘嶺》 ,它是中國電影舞台上堪稱里程碑式的不朽之作。
《上甘嶺》作為中國第一部描寫抗美援朝戰斗生活的影視作品,它對那個 歷史 環境下軍人的真實生活進行了充分的展現,一經播出便在全國各地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正是由於《上甘嶺》拍攝的真實,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劇組人員對創作細節的苛刻要求,才成就了這部堪稱完美的影視佳作。
優秀的影視作品是對生活細節的真實復刻,同時也是對生活內涵的藝術升華。《上甘嶺》這部影視作品之所以能夠在影壇上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從劇組人員在創作階段的認真嚴格就可以猜想而出。
《上甘嶺》劇組的工作人員有100餘人, 其中八成以上都有過真實的軍旅生活 。軍旅生活的磨練,是這些演員塑造人物形象的牢固根基。他們參與到當地群眾的真實生活,准確的在電影情節中反射出特殊 歷史 年代的人們,對現實生活的那份無奈與期待。
不存在天生的演員,也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每一個成功角色的背後,都有著 演員對人物角色的深入揣摩和對戰亂生活的深刻感悟 。
他們對生活細微的觀察,為人物角色注入了鮮活的血液,豐富了角色的人物結構。在艱苦的環境中,這些演員的表演潛能被無限激發出來,才有了熒幕前一個個生動飽滿的人物形象,才可以將觀眾迅速的帶入到跌宕起伏的電影情節中,讓觀眾沉浸在故事背景的濃厚氛圍中。
細節決定成敗,對細節的把控有時會撼動整體效果的最終呈現。在《上甘嶺》拍攝最初,劇組在對演員的篩選工作也是費盡心思,這不僅體現在演員的整體氣質必須符合劇中的角色刻畫,還體現在年齡、外貌等細枝末節的苛刻要求。
毛四海這個角色在《上甘嶺》劇目中的戲份不多,但是為了充分展現出對每個人物的真實寫照, 單單就毛四海的服裝就配備了八套之多 ,這份對細節的尊重,讓毛四海這個人物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也將特殊 歷史 年代下,人們艱難的生活環境進行了真實的還原。
有關毛四海這個人物形象的選拔工作,劇組人員也是巧費心思,以四選一, 最終選定由白英寬來出演 。有過行軍經驗的白英寬,在軍隊的磨練中練就了一身敏捷的身手,這成為了爭取毛四海角色扮演的重要契機。
對電影藝術的尊重,使整個電影的框架成為了 歷史 的真實寫照,讓沒有經歷過戰亂年代的人們,也可以從電影中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們在生活中的那份煎熬,這才是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其功勞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之外,還包括那些幕後人員對劇情幾近完美的苛刻要求,是所有工作人員嘔心瀝血的成果。
《上甘嶺》的巨大成功,成就了一批表演工作者, 但也有其因此而遭受迫害的 ,扮演女衛生員的劉玉茹便因此劇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劉玉茹在1955年參演了《上甘嶺》中的衛生員一角,這是 劉玉茹演藝生涯中的第一部電影,同時也是最後一部。
劉玉茹在劇中扮演的衛生員為整體劇情增色不少,她憑借著青春靚麗的外表和甜美的氣質,俘獲了不少觀眾的心,而 那首經典紅歌《我的祖國》,使劉玉茹成為了"原生首唱者" ,這份殊榮成為了劉玉茹演藝生涯中的璀璨之星。
特殊的 歷史 時期,讓人們意識到了激進派的可怕。在拍攝完《上甘嶺》之後,劉玉茹便遭受到了特殊時期的迫害,被發放到哈爾濱郊區的農場成為了一名農民,劉玉茹遭受到了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
劉玉茹遭受迫害是那個 歷史 年代所犯下的無法彌補的過錯,但是肉體的折磨並沒有讓劉玉茹對生活失去信心。只有接受生活的重重考驗,才能讓人變為生活的強者,迎來希望的曙光。
迫害生涯結束之後,劉玉茹就移居到了美國 ,如今芳華已經不在,但是在觀眾的心目中,劉玉茹依然是那個帶有甜美笑容的女衛生員王蘭。
《上甘嶺》這部 歷史 巨作,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而是 隨著時間的遷移被賦予了新的時代色彩 ,經歷過戰亂年代的人對它有著特殊的 歷史 情懷,而出生於和平年代的人,可以通過它來了解到戰爭的殘酷與人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優秀的影視作品,不僅可以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覺享受,同時也發人深省,使觀眾可以了解到自由生活的可貴。
如今《上甘嶺》的演員都已經老去,甚至有些已經離開人世,但是 他們在劇中的鮮活形象卻深深的烙印在觀眾腦海之中 ,成為了這些表演藝術者與觀眾之間重要的羈絆。
時間在一點點推移,人們終將在時代的舞台上華麗謝幕,人生沒有不散的相聚,只希望在曲終人散時,支撐人們奮勇直前、拼搏不息的精神能夠一直留存下去,不斷激勵著後來者。
❻ 演員劉玉茹近況
王蘭是電影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其原型來自於當時參加《上甘嶺》戰役的女護士王清珍。在影片中飾演王蘭的老演員劉玉茹回憶,1955年她22歲,剛從沈陽魯迅藝術學院畢業。有一次她去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姐姐家裡玩,在長影廠院子里遇到一個穿軍裝的中年人問她,你去不去演電影?這個中年人就是正在苦苦找尋王蘭的林杉導演。林杉馬上就覺得她似乎就是沙蒙和自己一直在尋找的王蘭。於是,出乎人們意料的一幕發生了。劉玉茹還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便被組織上火速送到丹東,渡過鴨綠江進入了攝制組。此時,電影的外景部分已經拍完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