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兩個人在牢里打,房頂向下壓,最後一個跑出來的是什麼電影
很明確告訴你就是《力王》根據漫畫改編,力王(樊少皇)為挽救其女友瑩瑩(葉蘊儀)脫離魔掌,發怒殺死一群壞人而被判入國分監獄,可惜瑩瑩仍傷重不治。這私營監獄大狂魔獄長(何家駒)是身體能膨脹的巨人且常迫害囚犯。力王在獄中被單眼蛇(樊梅生)迫害,替溽弱但心地善良的老囚犯老馬伸張正義,力王屢挫屢戰的打不死精神,嚇退單眼蛇。於是單眼蛇糾合獄中東南西北四倉之四大天王聯合起來陷害對抗力王……
中文名: 力王
外文名: The Story Of Ricky
其它譯名: 監獄力王
出品時間: 1991
出品公司: 大路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香港/日本
導演: 藍乃才
製片人: 夏澤信
主演: 樊少皇,樊梅生,何家駒,大島由加利
類型: 恐怖,驚悚,科幻,暴力,血腥
片長: 87 Mins
上映時間: 1992年4月9日
目錄
影片信息
職員表
演員表
簡介
影評血腥
差距
報仇
思考
自由
香港電影
HONG KONG LEGENDS
導演
樊少皇
評價
漫畫版影片信息
職員表
演員表
簡介
影評 血腥
差距
報仇
思考
自由
香港電影
HONG KONG LEGENDS
導演
樊少皇
評價
漫畫版
展開 編輯本段影片信息
香港暴力電影《力王》
◎片名:力王 ◎譯名:The Story Of Ricky ◎又名:監獄力王 ◎全名:力王之監獄力王 ◎年代:1991 ◎首映:1992年4月9日 ◎地區:中國香港/日本 ◎類別:犯罪/幻想/恐怖/驚悚/科幻/動作/暴力/血腥 ◎級別:三級 ◎語言:粵語 ◎片 長:87 Mins ◎導 演:藍乃才 ◎監 制:蔡瀾 ◎鳴 謝:澳門路環監獄
編輯本段職員表
影片名稱: 力王The Story Of Ricky 製作公司: 大路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出品人:蔡瀾 《力王》海報
領銜主演:樊少皇 特別客串:丹波哲郎 葉蘊儀 攝影:李海文 燈光:阮定邦 美術:何劍聲 形象設計:Karen Sandhu 原創音樂:陳斐列 動作指導:郭振鋒 剪接:張耀宗 姜全德 副導演:蘇靜雯 鄧竹君 統籌:詹偉偉 製片:夏澤信 監制:周震東 編導:藍乃才 電影開場白:公元2001年,資本主義國家將一切政府機關私營化,監獄也像停車場一樣,被大機構包起來做生意……
編輯本段演員表
樊少皇 飾 賀力王 樊梅生 飾 單眼蛇 何家駒 飾 典獄長 大島由加利 飾 黃泉 丹波哲郎 飾 善鬼 葉蘊儀 飾 瑩瑩 郭振鋒 林雪 杉崎浩一 飾:泰山 陳治良 飾 鳴海 陳敬 陳國邦 飾 阿沙 曾近榮 飾 老馬 林啟榮 黃智強 劉崇峰 《力王》海報2
黃國梁 飾 監獄長的兒子 黃貴雄 飾 白神 龍彪 江浪 凌志雄 張耀星 蔡國平 何永祥 張旭燊 趙志誠
編輯本段簡介
漫畫《力王》
根據漫畫改編,力王(樊少皇)為挽救其女友瑩瑩(葉蘊儀)脫離魔掌,發怒殺死一群壞人而被判入國分監獄,可惜瑩瑩仍傷重不治。這私營監獄大狂魔獄長(何家駒)是身體能膨脹的巨人且常迫害囚犯。力王在獄中被單眼蛇(樊梅生)迫害,替溽弱但心地善良的老囚犯老馬伸張正義,力王屢挫屢戰的打不死精神,嚇退單眼蛇。於是單眼蛇糾合獄中東南西北四倉之四大天王聯合起來陷害對抗力王……
編輯本段影評
血腥
通常,血漿賣多了或者導演想像過於瘋狂會讓恐怖片產生強烈的搞笑效果,因為觀眾提醒自己「這是電影、這不是真的、紅色的液體只是番茄醬」的過程就是否定「銀幕真實」的過程,著力渲染血腥的結果只能是觀眾更加堅定了「不信」立場,如此,即使是《群屍玩過界》那樣血雨滂沱、爛肉橫飛的電影看起來也無異於鬧劇一場嚇唬嚇唬小孩兒罷了--塑膠破裂、粘液流淌、番茄醬成噸,不管有多少人為此發抖,理性多點的觀眾看到這些東西往往嘴角含笑,一邊感嘆任何時代的恐怖電影都會有技術缺陷,一邊懷疑: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能令自己捂上眼睛不敢看的電影? 迄今為止我真正害怕的是用手術刀殺人的漢尼拔博士(《沉默的羔羊2》),感覺《沉默的羔羊前傳》中漢尼拔刺傷聯邦調查局特工威爾·格雷厄姆的小刀比《人玩鬼》男主角砍掉女友腦袋的鐵鍬嚇人多了,這一刀所選擇的位置、刺出的力度有醫生做手術一樣的精確,肉體將會遭受怎樣的痛楚,不敢想像!《紐約黑幫》,屠夫比爾教導後輩阿姆斯特丹如何刺中肝臟,他的殺人方法較比中國功夫片里武林前輩傳授給門徒的各種招數簡單實用、真實可信,所以這短短幾組鏡頭比用幾十分鍾的長度描述某某十年如一日苦練武功然後下山報仇的情節更有震撼性--只有那些了解動物身體組織結構的人干起殺人勾當才最令人害怕。 《魔戒》中的勇士們殺敵成百上千,我們非但不怕還覺賞心悅目,因為死的是妖魔鬼怪。人怕殺人。如果電影講殺人故事逼真到你不能不信的程度,真正的恐怖感就來臨了!個人以為《魔界追魂》、《午夜凶鈴2》、《沉默的羔羊》系列的恐怖展覽成就最高,這些電影解剖人體興趣之濃厚,法醫看了都要給電檢處寫信。
差距
香港電影《力王》(1991)和上述三部影片的差距,也就在特技水平,肢體碎片塑膠模型痕跡明顯了些,但我一廂情願地以為並非香港電影人做不好特技,而是這部改編自日本漫畫的電影有意突出原著的漫畫感,使影片不至於殘忍到觀眾無法適應,畢竟和以往的功夫題材電影比起來《力王》太特別了!特別到史無前例、獨此一家。特技水平雖低,《力王》仍然血腥。因為導演藍乃才和世界級恐怖電影導演有著共同的愛好,單是摧殘肉體的方法就足以令你惡夢連床,看《力王》,只領會其精神便會毛骨悚然!
最初看《力王》是LD,頭一回對高品質影音介質沒了感恩戴德心情,恐怖語言因清楚而見鋒利,在觀者心頭劃出一道流淌黑血的傷口,留下永不消失的暗影和痛覺。只要想起《力王》,眼前就會浮現出陰冷的死亡色調,肚破腸流、血肉模糊的畫面,殘酷、丑惡、怪異……原來以為只有香港罪案題材第一導演鄧衍成嗜血如狂,想不到藍乃才更絕,不僅僅要你膽戰心驚,還要你惡心、嘔吐!片中,頭破血流、殘肢斷臂實屬小菜一碟,一拳打透軀干、眼球被拳力震出眼眶,拉出腸子當絞索、筋折了自己用牙齒幫手打個結兒接上、腦漿在碎裂的顱骨中搖盪、肢體被絞肉機絞碎才顯作者非凡才華,片中,法西斯式的肉體折磨隨處可見。 在這血腥的暴力世界唯一讓人感到溫暖的就是90年代初著名花瓶葉蘊儀,她的存在和《人肉叉燒包》中完美的女性裸體發揮著同樣作用:當你瞳孔放大、心醉神迷的時候,突來一種邪惡力量將其毀滅,痛失佳麗、情感波動,經此超強刺激,觀眾想不瘋也難!劇中,力王的美好記憶非常短暫,殘酷的導演讓力王的女友死得極慘,冷漠的鳥瞰鏡頭,觀眾目擊美麗生命從樓頂摔落在街頭--從此,為了報仇,再血腥再殘忍的武力打擊也是合情合理、大快人心的!
報仇
為給女友報仇,力王立誓鏟除毒魔,在監獄演出一場力拔山兮氣蓋世摧枯拉朽反抗壓制的武劇,該片和所有監獄題材電影一樣寓含爭取自由的母題,因為力王之力源自「天人合一、人即宇宙」的中國氣功理論,作者順理成章地將中國功夫的能量誇大到極致:主人公力大無窮、無堅不摧,血肉之軀抗擊鋼筋水泥--盡管難以置信,但那份沖破壓迫後所獲得的解放感卻是空前絕後的。片尾力王一拳打破監獄高牆的奇跡和「大家可以回家了!」的呼喊,令無數現實中遭遇囚禁的觀眾精神一振!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幻想中扮演著「力王」演繹了「力王傳奇」,理同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所以,《力王》並非簡單的靠賣弄血腥暴力討好變態觀眾的變態電影,畫面固然慘不忍睹,但至少我個人拒絕閉上眼睛,因為我很清楚作者的真實意圖是什麼,該片的理性和嚴謹需要用心靈去發現。如果你不想躲開鮮血淋淋的現實,如果你不曾放棄精神上的反抗,那麼,請你睜開眼睛看《力王》。
思考
片頭,天光清冽、寒意逼人,囚車將力王一行載入某未來社會的監獄。獄中,力王反抗黑暗勢力和獄方壓迫,力克群雄、無所不能,但有多次他屈服於監獄制度,未用拳頭換來最後的自由,老老實實地被獄警羈押,鐵鏈加身,這多麼耐人尋味!斗爭矛頭直指監獄長之後,觀眾方才領悟需要打破的是專制。有專制就會暴政,只有粉碎專制粉碎暴政,生命才有自由,所以結尾大決戰中力王的憤怒已經無關個人恩怨,上升到解放眾生的高度,看到力王施展拳威,觀眾一次次為之喝彩。 最動人的監獄故事應該發生在林嶺東的《監獄風雲》,但這部戲的第一集中各種力量斗爭只停留在黑白兩道的層面,怎麼看怎麼像江湖片。直到第二集《逃犯》主題才有所深入,將統治者引為反抗對象。劇中周潤發和陳松勇叛獄後,獄友所賭的並非他們能否逃脫而是多少天後才能被抓回來,在他們看來,逃走是不可能的,被抓回來是早晚的!所謂的監獄暴動亦是困獸在籠中的掙扎,最後,囚徒們繼續著日復一日的監獄生活。無所逃遁、沒有未來的孤島情緒在包圍陸地的驚濤駭浪和鐵絲網里高高飄揚的港英政府旗幟中體現,讀來雖令人倍感郁悶,卻顯示出香港電影中少有的反叛意志,成為一種類型電影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自由
浴血奮戰的《力王》的將監獄片爭取自由的主題提升到新高度。結尾,力王給予專制者毀滅性打擊,將監獄長按在絞肉機里絞成肉醬!香港電影的現代暴力美學始於《英雄本色》的周潤發流鼻血止於《力王》的絞碎人肉。力王的反抗,喚起人們心底野獸般的慾望,不要被囚禁不要被壓迫!
近來反抗意識較強的電影當然是馬丁·斯科塞斯的《紐約黑幫》,本來以為這部大製作黑幫電影,會有阿姆斯特丹在大庭廣眾之下痛報殺父之仇的完結--這樣很好看,也對得起開篇嗷嗷煽情的黑幫械鬥--但最後導演卻將理應做重頭戲的復仇情節淹沒於紐約動亂的宏大背景,在軍隊屠殺暴徒的全景畫中,對比國家的暴力和人民的憤怒,幫恨家仇已然微不足道。此時,真正該死的惡棍並非屠夫比爾而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政客。故事從人民謀殺人民開始,到軍隊謀殺人民結束,最終對國家行為進行了指控!緊要關頭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向國家操縱者及其不可告人的幕後勾當,揭露了國家行為的偽善和殘暴本質,由典型的商業敘事過渡到大膽的政治批判,類型突變之奇異、主題開掘之深刻,出人意料。 可笑的是王晶在構架所謂的翻身之作《黑白森林》時盜用了《紐約黑幫》的「兒子報殺父之仇」故事,當然,香港導演一向是善於偷的,拿來主義、洋為中用,本無可非議,只是對照好萊塢電影人書寫的厚重史詩,這次王晶的偷顯得極不高明,故事看似類乎《無間道》,實則胡編亂造、故弄玄虛、破綻百出,不能自圓其說到了荒唐地步,更不要說有什麼思想延伸--《黑白森林》是香港電影的迴光返照,號稱暑期最強檔,不過如此,群體的走向窮途末路,無可挽回。
香港電影
必須承認,香港電影的輝煌,已成歷史,只有目光回溯才能找到自尊。但近來香港三區DVD在製作上表現優異的多為新片,相當多的舊片畫面質量不能令人滿意,膠片上常有劃痕、污跡,所獲得的畫質評價往往是「一般」、「較差」充其量「超強VCD」而已,表現出眾的昔日經典尤為難尋,總體上給人一種「第三世界」的感覺。所幸有HKL(英國二區)、HKV(法國二區DVD)對香港電影中的經典作品進行數碼修復後重新發行,造福碟迷。吳宇森、徐克、成龍、周星馳、劉鎮偉等人的經典作品經修復拷貝推出後,眾碟友趨之若鶩、重拾舊夢,品碟佳話風傳九州,精典製造萬人追捧,碟迷的幸福時光就這樣不期然地開始了。
HONG KONG LEGENDS
HONG KONG LEGENDS(簡稱:HKL)是義大利傳媒托拉斯MEDDUSA和香港寰亞合作在英國二區發行的系列香港影片的名稱。原來看過一區的《英雄本色》、《江湖情》、《英雄好漢》,感覺圖像清晰度和色彩表現力較比一區歐美電影DVD有很大差距,所以對香港電影DVD走出「第三世界」本來信心不足,但HKL的數字化圖像修復技術令我大喜過望,從我已經拿到的《A計劃》、《城市獵人》、《黃飛鴻》看,絕對令人揚眉吐氣!《力王》堪為佼佼者,畫質表現和當年的LD不相上下,正確的銀幕比例更給討厭4:3的碟迷帶來一份驚喜。目前看,HKL致力於經典影片修復,《力王》的推出,證明該片在香港電影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製作者還將片中多個恐怖形象集合於DVD動態菜單中,這部影片給外國觀眾留下怎樣的印象,可以想像。
導演
《力王》導演藍乃才1950年生於香港,曾師從日本攝影師西本正(又名賀蘭山),在胡金銓、李翰祥作品中擔任過攝影師。他擅長以特殊攝影手法結合聲、光、電技術拍攝科幻奇情場面,導演風格獨具一格,主要作品有《原振俠與衛斯理》、《俾捉鬼》、《不夜天》、《孔雀王子》、《聊齋艷譚》、《阿修羅》、《一眉道人》等。
樊少皇
最後說一下《力王》的主演樊少皇,當年《執法先鋒》中的少年長成魔鬼筋肉人之後讓人不敢認了,拍完《力王》,再無打炮作品問世,確實遺憾!其實他可以成為香港的史泰龍的--呵呵,《力王》中扮演海哥的演員也可以說是香港阿諾啊--香港電影界並不缺少好的演員,墮落的是編劇和導演。
評價
《力王》偶滴評價是「史上最牛的動作片!!!」,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有兩個。『一是』「主角的服裝和發型極符合他的性格,主角的內心中充滿無限的正義感,老馬在獄中因假釋未被批准而自殺,力王看到此景後,在狂雨中痛恨老天為什麼那麼不公平,無奈後只得揮拳掀瀉心中的怒火;再者就是力王被帶去見副獄長單眼蛇時,當時單眼蛇拿著力王女友瑩瑩的照片時,以此來引誘力王說出來獄中的目的時,力王的左手被單眼蛇的假手給插在桌上時,力王眼見女友瑩瑩的照片被單眼蛇揉在手裡,心裡的痛那自不用說了,力王當時只是眯了一下眼睛後,回憶了一下女友瑩瑩的相貌,然後睜眼力壓桌子,力王滿腔的怒火,意想揮拳把單眼蛇給解決掉,但是可惜的是力王並沒有,不知是什麼原因促使力王不敢一拳把單眼蛇給解決掉,可能是時機還未到吧?力王他仍然選擇了屈服這條路,編劇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是使劇情具有更多跌宕起伏的感覺,使人越看越有勁,想想看:如果副獄長單眼蛇都掛了,就只剩下力王PK監獄長,那還看屁。」『二是』「力王的力氣之大,誇張得那是天花亂墜啊!一拳就把那胖子的肚子給打穿了,在下實是佩服啊! 但是誇張帶來的視覺效果卻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動作片就應該那樣,越能打越經打就越好看!此片中,力王的動作也千變萬化,打不同的對手所使用的拳術也不同,力王在和西倉打的時候,差點被封穴而致死,但是力王回想起善鬼叔叔的話:你要把自己當作是地獄的使者,力王因這句話才解了穴;再有就是結局是和獄長決戰時,以柔克剛才反敗為勝;力王在擊牆時那股超牛勁不知是哪來的,一拳竟然能夠把一堵那麼厚的圍牆給擊穿,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㈡ 鄭義哲演過的所有的電影電視劇都有哪些
電視劇 1.《韓版花樣男子》(洗衣店店主的女兒金絲草是一所連游泳池都沒有的公立高中高二年級的游泳選手,在充滿戲劇化的環境中,絲草頑強地生活著。之後絲草被挖到了私立神話高中,那是一所韓國只有1%的孩子才可以就讀的貴族學校。大財閥家少爺F4是這所學校里呼風喚雨的人物,絲草的到來彷彿修剪整齊的庭院里冒出的一株雜草……這裡面鄭義哲只是配角, 飾演 李民賀[第一集中被逼跳樓的男生]以及李民夏弟弟李宰賀[原版中報復道明寺的模特織部順平]在第1集11集12集出現。) 2. 《餅干老師星星糖》(我不怎麼喜歡) 3,《彩虹羅曼史》(劇中是個原則主義男。超好看) 電影 1.三人三色的愛情故事 2.《七音符》又名《哆來咪發梭拉西哆》(戴上可愛笨重的恐龍面具在主題游樂場里招攬客人的尹靜元(車藝蓮飾)卻惹來了素未相識的申銀奎的嘲笑,為了報復,她故意把可樂灑在了後者的身上……急忙逃跑回家的靜元發現剛搬來的新鄰居家的兒子正是銀奎!由於當時戴著頭套穿著彎偶衣服,所以銀奎不知道潑可樂的是靜元。熱愛音樂的銀奎和朋友們組建了名為「Do-re-mi-pa-so-la-ti-do」的樂隊,二人漸漸相互有了好感。當美麗的愛情發芽的時候,出現了連連波折,首先是樂隊的成員兼銀奎的好友姜熙淵(鄭義哲飾),他是與靜元頗有淵源的人。多年來,熙淵和靜元青梅竹馬快要走到戀人的階段,卻因為靜元揭發了撞人逃逸的肇事者熙淵的父親而使後者家庭破碎,使得熙淵耿耿於懷並與她絕交。而好不容易將熙淵的心結打開,重新面前好友銀奎和靜元相愛的事實後,銀奎卻在一場意外中失去了記憶,忘記了自己與靜元愛的約定。為了將銀奎的心喚醒,靜元和一班好友們精心籌備了一場特別的演出……)3.鳥瞰圖 4.我的愛在我身邊 5.浪漫島嶼(客串) MV 1.《MY LOVE》 2. 《不懂男人》
㈢ 羅爾德 達爾簡介
羅爾德·達爾
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1916年9月13日—1990年11月23日),出生於威爾士卡地夫蘭達夫,畢業於天主教蘭達夫學校,雷普頓公學,信仰天主教。
挪威籍的英國傑出兒童文學作家、劇作家和短篇小說作家。愛倫·坡文學獎,白麵包兒童圖書獎,英國兒童圖書獎,世界奇幻文學大會獎得主。
作品流傳於大人或小孩中,極為知名。 他的代表作主要有:《查理和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機》(Charlle and the Great Glass Elevator)、《詹姆斯與大仙桃》(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瑪蒂爾達》(Matilda)、《女巫》(The Witches)、《好心眼巨人》(The Big Friendly Giant) 和《獨闖天下》(Going Solo)。
中文名
羅爾德·達爾
外文名
Roald Dahl
國籍
挪威
出生地
威爾士卡地夫蘭達夫
出生日期
1916年(丙辰年)9月13日
快速
導航
文學之路作品列表獲獎記錄人物影響
人物生平
羅爾德·達爾做過飛行員、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過驚險的空中激戰、當過像特務工作一樣的「空軍大使」、寫過擁有無數影迷的007電影劇本《你只能活兩次》、娶了一位奧斯卡金像獎電影明星做妻子(Patricia Neal)、自學成為美術收藏家、鑒賞家、古董傢具專家、美酒專家及種蘭專家,最重要的是寫過魅力無窮的兒童文學作品,獲獎無數……
據說:曾是英國政府的間諜,他的任務是通過引誘有權有勢的美國女性收集情報。
童年與少年
羅爾德·達爾在1916年9月13日出生於韋爾斯卡地夫的蘭達夫,羅爾德的父親是哈拉爾德·達爾(Harald Dahl),母親是蘇菲·瑪德蓮·達爾(Sofie Magdalene Dahl),都是挪威人。達爾一家在1880年代由挪威遷往卡地夫。羅爾德是因一個當時挪威的民族英雄北極探險家羅爾德·亞孟森而得名的。他在家中跟他的父母及姐姐.艾絲翠得(Astrid)說的是挪威語。達爾和他的姐姐在卡地夫挪威水手的教會施洗及命名,那裡是他們父母上的教會。
羅爾德·達爾
在1920年,羅爾德3歲的時候,他7歲的姐姐艾絲翠得(Astrid)死於盲腸炎。大約一個月之後,他父親死於肺炎,時年57歲。他的母親雖然可以選擇回到挪威與親戚一起生活,但她還是決定留在英國,因為羅爾德的父親生前一直十分希望他的兒女能在英國接受教育,他認為英國的教育是最好的。羅爾德最初就讀於天主教蘭達夫學校(Llandaff Cathedral)。8歲那年,他和四個朋友放了一隻死老鼠在「吝嗇又討人厭」的普萊契太太(Mrs. Pratchett)店中的糖果罐里,校長為此打了他們一頓。
羅爾德達爾駕駛的飛機
於是,羅爾德被轉到一所寄宿學校,但在那裡他過得非常不愉快。他十分想家,幾乎每天都會給家裡寫信,不過他從來都沒有在信里顯示出他的不開心。在母親去世後,他才發現她收藏了所有當時往來的信件。
在德比郡的立普頓公學,他是級長的小跟班,在他的早年比較重要的一部份中,他擁有了他自己的小書桌。他的個子很高,有1.98米,他擅長運動,因而成為學校的壁手球和回力球隊的隊長,還是學校足球隊的成員,這令他十分受人歡迎。那個時候,他逐漸喜歡上了攝影。在他就讀這所學校期間,吉百利食品公司(Cadbury),一家巧克力製造廠,偶爾會寄新的巧克力產品到他的學校讓學生測試味道。達爾常常想自己發明一些新的巧克力,希望得到吉百利食品公司的贊揚,而這也觸發了他的靈感,並以此寫出他的第2本書,《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共14張
羅爾德·達爾及其作品
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他都會在暑假時回他父母親的祖國挪威,多數時間都是去享受海岸邊的峽灣。他自傳體的作品,《男孩:我的童年往事》(Boy: Tales of Childhood)就主要是講述那段童年時光。
在完成學業後,他用了3個月在紐芬蘭與一個稱為公學探險組織(Public Schools' Exploring Society)的隊伍遠足。在1934年7月,他加入了殼牌公司(Shell Petroleum)。經過2年在英國的訓練後,他被調到坦葛尼喀(今屬坦尚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他與其它兩位雇員前往那裡,居住在達累斯薩拉姆外圍地區的高級房屋,有著一個廚師和私家僕人。在工作上,他得橫越坦葛尼喀提供石油給顧客,他曾在途中遭到樹眼鏡蛇、獅子和其它野生動物的襲擊。[1]
二戰中的空軍生涯
在1939年的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逼近的時候,有一個計劃要將在達累斯薩拉姆的數百個德國人包圍。達爾和14個達累斯薩拉姆的英國人,在坦尚尼亞被任命為軍官,每人指揮一組英皇非洲步槍隊(King's African Rifles)民兵。達爾對此和包圍行動感到十分焦慮不安,但他還是完成了這命令。
英皇非洲步槍隊
之後,在1939年11月,他加入了皇家空軍。在經過達累斯薩拉姆到奈洛比的600公里車程後,他獲許與其它20個人進行飛行訓練,他們當中有17人後來死於空戰。他以DH虎蛾式飛機(De Havilland Tiger Moth)進行了7小時40分鍾的單飛實習。在他的飛行過程中,他十分享受鳥瞰那些肯亞的野生動物。他繼續往伊拉克巴格達附近皇家空軍的海本尼亞空軍基地(RAF Habbaniya)進行高級飛行訓練。駕駛6個月霍克哈特式雙翼飛機(Hawker Harts)後,他成為了一個空軍少尉,被分派到皇家空軍第80中隊,駕駛老式的「斗劍者號」(Gladiator)。達爾在知道自己不會為空戰而受訓,甚至不會接受駕駛「斗劍者號」的訓練時感到十分驚訝。
在1940年9月19日,達爾被命令駕駛他的「斗劍者號」由埃及的Abu Suweir到阿米利亞補給燃料,而後又到利比亞Fouka第二次補給燃料,再飛往馬特魯港南方30公里的第80中隊小型機場。在最後一段航程,他找不到小型機場,而且夜色將近,燃料愈來愈少,他被迫試圖降落在沙漠中。不幸地,起落架撞上巨礫,令飛機墜毀,他的頭骨挫傷,鼻子陷到臉頰之中,兩眼受傷。他勉力把自己拖出那燃燒著的飛機殘骸。後來,他在第一本出版的作品(後敘)中提及過這一次飛機墜毀的事。皇家空軍發現這一次飛機墜毀是因為達爾被通知的飛行地點完全錯誤,達爾錯誤地飛往英國與義大利勢力范圍間的緩沖地帶,因而導致這次事件的發生。
達爾獲救並被送往馬特魯港(Mersah Matruh)的急救站。他在那裡恢復了知覺,但他的視覺沒有同時恢復。之後他被送到了亞歷山大港的皇家海軍醫院。他愛上了那裡的一個護士,瑪麗·威蘭(Mary Welland),也是他8星期後恢復了視力後第一個看到的人。醫生們說他再也沒有機會飛行了,但在1941年2月,他被送往醫院的5個月後,他被允許離開,又投入飛行工作。
在這時候,80中隊在靠近希臘雅典的Elevsis,配備好霍克型的颶風式戰機在希臘之戰中與英國遠征軍並肩作戰。他在1941年4月駕駛格鬥士式戰機飛越地中海,他只有少許操作指南和7小時的練習時間。在這個戰爭的階段皇家空軍只有18架戰斗機在希臘,14架霍克型的颶風式戰機和4架布倫海姆轟炸機。
羅爾德·達爾
4月15日,他在高昔斯(Chalcis)進行了他的第一次空戰,與四架正在攻擊船隻的轟炸機對戰,並操縱他的颶風式戰機打下一架Ju88型俯沖轟炸機。在4月16日的另一場空戰中,他打下了另一架容Ju88型俯沖轟炸機。在4月20日達爾與空軍中隊長及他的朋友戴維·庫克(David Coke)繼續參與雅典之戰,打下一些敵機。
在德國仍在對雅典進行壓制時,達爾奉命撤回埃及。
80中隊重新被召集到巴勒斯坦的海法(Haifa)。有四個星期,達爾每天都得進行飛行任務,在6月8日他打下了敵方的偵察型波泰63型戰斗機;6月15日,打下了敵方的Ju88型俯沖轟炸機,但之後他開始頭痛,而且在飛機急速轉向或變速的時候,產生短暫失明或昏眩的症狀,他因此退役回到英國。這時他的軍階是空軍上尉。
1942年,他在被調往華盛頓後開始寫作。他第一本出版的作品是Shot Down Over Libya,描述他「斗劍者號」的墜毀事件,在1942年8月1日發表於《星期六晚報》(Saturday Evening Post)。福雷斯特(C.S. Forester)原先是希望達爾能先寫一點皇家空軍的趣事,他再加以潤飾使其更具故事性。不過當福雷斯特讀了達爾給他的故事後,他決定內文不需再經任何修改。原本的標題是 A Piece of Cake,後來的標題更具戲劇效果,但忽略了飛機墜毀與敵方行動毫無關系的事實。
在戰爭期間,福雷斯特在英國信息服務(British Information Service)工作,並為同盟國撰寫宣傳文宣,主要在於宣傳美國人的消耗。這讓達爾加入了間諜活動,隸屬於英國安全協調處(British Security Coordination),他的上司就是以勇敢聞名的加拿大間諜頭子威廉·史蒂芬遜(William Stephenson,或稱Intrepid)。在戰爭期間,達爾提供華盛頓的情報給史蒂芬遜。當達爾回到英國,由於大使館官員懷疑他對國家的忠誠,令他受到不合理的對待,達爾回憶道:「那些大男孩把我一腳踢出(情報單位)。」(大男孩此指年輕或經驗不足的官員)。史蒂芬遜之後晉升了他的官職,並把他送回華盛頓的工作崗位。戰後,達爾寫了一些關於神秘組織的歷史,他和史蒂芬遜即使在戰爭結束數十年後仍然維持著朋友關系。戰爭完結時,達爾是皇家空軍的中校。他5次空戰勝利的記錄經由戰後調查證實,軸心國的記錄也可以與此互相對照證實。[1]
後期的生活
①家庭
達爾曾與奧斯卡金像獎得主的美國女演員帕德里夏·妮爾(Patricia Neal)共度了30年的婚姻生活(1953年-1983年)。他們有5個孩子:奧莉維亞(Olivia,7歲時死於麻疹)、泰莎(Tessa)、西奧(Theo)、歐菲莉亞(Ophelia)和露西(Lucy)。
當西奧4個月大的時候,坐的嬰兒車被計程車撞到,導致他的腦袋受到重傷,得了腦水腫,眼睛也幾乎瞎掉。羅爾德為此與幾位專家共同研究出了WDT(Wade-Dahl-Till),一種可以使症狀減輕的醫療品。西奧因而康復,之後順利長大成人。
帕德里夏·妮爾與羅爾德達爾
1965年,帕德里夏·妮爾在懷著第五個孩子露西時,曾三度中風。羅爾德試了各種方法讓她慢慢地康復過來,中風一年後,納阿爾又能重新行走、說話了,他們在1983年離婚。他其後娶了芙莉希蒂·克羅斯蘭(Felicity Crosland),這場婚姻就一直延續至羅爾德逝世為止。
歐菲莉亞·達爾與醫生保羅·法默(Paul Farmer)共同建立了健康夥伴(Partners in Health),一間旨在為那些貧困的小區提供醫療服務的非營利組織,她同時也是該組織的負責人。露西·達爾,是洛杉磯的一個劇作家。泰莎的女兒蘇菲·達爾(Sophie Dahl,羅爾德作品吹夢巨人中的夥伴的靈感來源)是一位知名的模特兒與作家。她描述外祖父為「非常特別的人—非常強壯、總是處於主導地位……他不像米佛姊妹的父親在屋子中大聲叫喊,取而代之的是確鑿而有把握的形式。」
②反猶太主義
達爾宣稱他是反猶太主義者,為此他在以色列遭受到聯合抵制。
1983年夏,他在《文學評論》寫了一篇書評,批評通利·克里夫頓(Tony Clifton)發表在《新聞周刊》的《God Cried》——一本具高度爭議性、描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圖畫書。達爾的批評指出在1982年6月的黎巴嫩戰爭時,「我們都開始恨以色列人」。這本書容易使讀者採取極端的反猶太立場。根據傳記作者傑瑞米·特雷格羅恩(Jeremy Treglown)的說法,達爾起初寫了「我們都開始恨猶太人」,但《文學評論》的編輯基連·格林威(Gillian Greenwood)把達爾寫的「猶太人」改為「以色列人」。根據此版本的譯文,達爾順理聲稱:「我不是反猶太主義者。我是反猶太復國主義者。」據稱,達爾認為由於發表這些反猶太的言論,使自己不能成為一直很想當上的爵士。根據在2003年披露的政府文件所示,達爾曾經在1986年拒絕接受大不列顛帝國官佐勛章,理由可能正是因為他太想要獲得爵士頭銜。
羅爾德·達爾
根據至少兩位傳記作家的說法,在達爾為自己的批評作辯護時,他告訴一位記者:「猶太人有一種特性,他們挑起仇恨……我的意思是,無論在任何地方反對任何東西,總是會有個原因;即使是像希特勒般可鄙的人也不是沒有原因地選擇他們的。」但是根據特雷格羅恩的說法,達爾仍舊與猶太人朋友私下保持友誼。
在晚年,達爾偶爾試圖淡化一些對於反猶太主義的指責,在作品《單飛》(Going Solo)中,有一些插曲同情地描寫了德國猶太人的流亡者;主張也與之前不同,宣稱他反對的是不公正,而不是猶太人。他從不曾從他對於以色列強硬的立場退縮,但是在1990年,離他逝世不遠之前他告訴英國獨立報:「我無疑地是反以色列的,且我逐漸成為反猶太主義。」
③逝世與遺產
1990年11月23日,羅爾德·達爾於自宅死於一種罕見的疾病,白血病前期並發症(myelodysplastic anaemia),享年74歲。遺體葬於其所屬教區的墓地。據他的孫女表示,家人為他舉辦了一場北歐海盜式的喪禮。陪葬物有snooker游戲、紅葡萄酒、巧克力糖、HB鉛筆和電鋸。為了紀念他,於靠近艾爾斯伯里的白金漢郡郡立博物館內設立了羅爾德·達爾兒童畫廊。
2002年,一個韋爾斯首府加的夫的地標,Oval Basin plaza,將名稱更改為「羅爾德·達爾廣場」(Roald Dahl Plass)。 「Plass」即挪威語中的廣場,這也是對於作家挪威籍的認同。也有許多呼聲要求在公眾場合為他豎立永久性的雕像。
達爾對神經學、血液學和文學的慈善捐贈在他過世後,持續由其未亡人藉由「羅爾德·達爾基金會」來給予贊助。在2005年6月,「羅爾德·達爾博物館與故事中心」為了紀念羅爾德·達爾在文學上的貢獻於Great Missenden開幕。
文學之路
1942年達爾被派遣到美國華盛頓,在英國使館擔任助理空軍大使的職位。不久認識了大名鼎鼎的作家福雷斯特(C.S.Forester) 。福雷斯特請他嘗試寫一些戰爭回憶錄,結果一個叫做《利比亞上空的激戰》的故事於1942年8月以化名的形式在《星期六晚報》上發表了,從此便開始了達爾正式的寫作生涯。[2]
羅爾德達爾的寫作工作室
隨著時間的推移,達爾在華盛頓很受歡迎,他因為講述自己在皇家空軍部隊的冒險經歷而出名了。他的第一本兒童文學作品是《搗亂小精靈》(The Gremlins),內容講述一種出現在RAF傳統民俗中頑皮的小動物。華特·迪士尼曾有意將其改編為電影,但終究沒有成功,書於1943年出版。達爾繼續創作一些20世紀兒童喜愛的故事,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瑪蒂爾達》和《詹姆斯與大仙桃》。
他在創作可怕而恐怖的成人短篇故事方面亦十分成功,往往都有黑暗的幽默意識及令人驚訝的結局。很多本來發表在美國雜志,就像婦女居家雜志(Ladies Home Journal)、哈潑雜志(Harper's)、花花公子和紐約客,達爾之後將這些文章收錄於文選集中發表,作品獲得了全球性的贊賞。達爾寫過超於60個短篇故事,這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數目,但只有一部分在他死後出版成書(見羅爾德·達爾短篇故事列表)。他的故事亦給他帶來了三次愛倫·坡文學獎:在1954年,Someone Like You;1959年,故事The Landlady;1980年,以Skin電影為基礎寫作的的短篇故事Tales of the Unexpected 。
他較著名的成人小說,吸煙者(The Smoker),或稱Man from the South,拍攝成影集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 並改編成1995年電影Four Rooms中昆廷·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的部分。他的短篇故事集Tales of the Unexpected 成功地改編為同名的電視影集。短篇故事中有一部分經猜測是出自於他虛構的叔叔奧斯沃的日記,這些故事中的主角,一位富有的紳士。
在達爾相較之下比較沒那麼成功的1960年代,他開始寫電影劇本。其中兩部由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改編為小說: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的You Only Live Twice和Chitty Chitty Bang Bang。他也改編自己的作品,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廠》(Willy Wonka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與妻子芙莉希蒂合著的Memories with Food at Gipsy House於過世後在1991年出版,書內穿插著食譜—家人與達爾共同回想與沉思出的、以喜愛吃的食物為主的食譜,如巧克力、洋蔥和紅葡萄酒。
他的大部分兒童文學作品的插圖都是昆廷·布雷克(Quentin Blake)畫的,布雷克也是達爾的好朋友。
達爾的兒童文學作品常常從一個小孩的觀點記述,通常會包括成人反派角色—憎恨並虐待小孩的人,至少有一」好的」大人來減輕反派角色帶來的影響(據一份或許遭到濫用的參考文獻,達爾常將其在寄宿學校的經驗融入作品中)。內容大多包含黑色幽默、古怪的情節和可怕的暴力。《女巫》與《瑪蒂爾達》即套用了這個公式。《吹夢巨人》遵守並加以推廣這個公式:「好巨人」(the BFG或Big Friendly Giant)代表那些「好的」大人的原型,而其它巨人代表著「壞的」大人。這公式也出現在一部分達爾的劇本中,如Chitty Chitty Bang Bang。階級意識的主題,如以是否帶面罩決定身份地位,也出現在一些作品中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antastic Mr Fox)和《咱們是世界最佳搭檔》(Danny, the Champion of the World)。在達爾書中的另一特色是,肥胖的角色通常會是兒童,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的古魯(Augustus Gloop)、《女巫》的布魯諾·詹金斯(Bruno Jenkins)和《瑪蒂爾達》的布魯士·波格托(Bruce Bogtrotter),不過這也有例外:有一位「巨大」的要角Aunt Sponge出現在《詹姆斯與大仙桃》。
達爾的母親常常給他和他的姊妹們說故事,說關於傳說中的巨人和其它虛構的挪威的東西,因此有一些他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好心眼兒巨人》等都會出現這些巨人等虛構之物。
作品列表
成人小說
①長篇小說
1948年:SometimeNever: A Fable for Supermen
1979年:超完美情夫(My UncleOswald)
②短篇小說集
1946年:Over To You:Ten Stories of Flyers and Flying
1953年:Someone LikeYou
1960年:Kiss Kiss
1969年:Twenty-NineKisses from Roald Dahl
1979年:達爾驚奇小說選一:南美怪客(Tales of theUnexpected)
1974年:Switch BitchISBN 0 1400 4179 6
1980年:達爾驚奇小說選二:開羅艷遇(More Tales of theUnexpected)
1978年:羅爾德·達爾精選集(The Best of Roald Dahl)
1983年:羅爾德·達爾的鬼故事(Roald Dahl's Book ofGhost Stories)
1989年:啊,美妙神秘的生命(Ah, SweetMystery of Life: The Country Stories of Roald Dahl)
1991年:達爾短篇故事集(The CollectedShort Stories of Dahl)
1986年:Two Fables
1997年:The GreatAutomatic Grammatizator
2000年:TheMildenhall Treasure
2006年:Roald Dahl:Collected Stories
兒童文學
①兒童故事
1943年:《搗亂小精靈》(The Gremlins)
1961年:詹姆斯與大仙桃(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
1962年: 好小子—童年故事 (The Boy)
1964年:查理和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the Chocolate Factory)
1966年:魔法手指(The Magic Finger)
1970年: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antastic MrFox)
1973年: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機(Charlie andthe Great Glass Elevator),《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的續集。
1975年:世界冠軍丹尼(Danny theChampion of the World)
1977年: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The WonderfulStory of Henry Sugar and Six More)
1978年:巨大的鱷魚(The EnormousCrocodile)
1980年:蠢特夫婦(The Twits)
1981年:小喬治的神奇魔葯(George's MarvelousMedicine)
1982年:好心眼兒巨人(The BFG)
1983年:女巫(The Witches)
1985年:長頸鹿、小鵜兒和我(The Giraffe and the Pelly and Me)
1988年:瑪蒂爾達(Matilda),或譯《小魔女》
1989年:喂咕嗚愛情咒(Esio Trot)
1991年:逃家男孩(The Minpins)
1991年:The Vicar ofNibbleswicke
②兒童詩歌
1982年:Revolting Rhymes
1983年:Dirty Beasts
1989年:Rhyme Stew
劇本
1955年:The Honeys 創作於百老匯長畝劇場。
電影劇本
1967年:You Only LiveTwice
1968年:Chitty ChittyBang Bang
1971年:The NightDigger
1971年:威利·旺卡與巧克力工廠(Willy Wonka & theChocolate Factory)
非小說類
1984年:好小子—我的童年故事(Boy – Tales of Childhood)至16歲的生平數據,尤其在20世紀初在英國的學習生涯。
1986年:獨闖天下(Going Solo)自傳的續編,記述了他在殼牌石油公司和在坦尚尼亞戰前的工作。
1986年:Measles, aDangerous Illness
1991年:Memories withFood at Gipsy House
1991年:Roald Dahl'sGuide to Railway Safety
1993年:My Year
1993年:The RoaldDahl Ominibus
獲獎記錄
1954年,獲埃德加·愛倫·.坡獎①(Edgar Allan Poe Award)和美國神奇作家獎(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 award)
羅爾德達爾
1959年,第二次獲埃德加·愛倫·.坡獎和美國神奇作家獎
1972年,《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獲新英格蘭兒童圖書館圓桌會議獎
1973年,《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獲薩里學校年度書籍獎②(Surrey School Award)
1975年,《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機》獲薩里學校年度書籍獎(Surrey School Award)
1978年,《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機》獲夏威夷內內獎(Nene award)③,《世界冠軍丹尼》獲薩里學校年度書籍獎(Surrey School Award)
1979年,《世界冠軍丹尼》獲加利福尼亞青少年讀者獎章
1980年,第三次獲得美國神奇作家獎
1982年,《好心眼兒巨人》(The BFG)獲英國兒童圖書獎④(Federation of Children's Book Groups Award ),《詹姆斯和大仙桃》獲馬薩諸塞兒童圖書獎(The Massachusetts Children's Book Award)
1983年,《女巫》獲紐約傑出圖書獎、英國兒童圖書獎、惠特布萊德童書獎⑤(白麵包獎,Whitbread Award)以及世界幻想文學大會終生成就獎
1984年,《好心眼兒巨人》(The BFG)獲得德國青少年文學獎⑥(Deutsche Jugendliteraturpreis)
1985年,《長頸鹿、佩里和我》(The Giraffe and the Pelly and Me)獲科特·馬希拉獎⑦(Kurt Maschler award ),《好小子——童年故事》獲波士頓世界圖書非小說類文學獎
1986年,《女巫》獲西澳大利亞獎,《好心眼兒巨人》(The BFG)獲世界圖書挪威語版和德國語版青少年獎
1988年,《瑪蒂爾達》獲英國兒童圖書獎
1990年,《小烏龜是怎樣變大的》獲斯馬爾蒂斯兒童讀物獎⑧(Smarties Book Prize)
1997年,《好心眼兒巨人》(The BFG)收入「過去二十年最佳圖書」的好書指南一列
1998年,《瑪蒂爾達》在英國BBC舉辦的「國家最受歡迎兒童圖書」的書蟲投票中獲得提名
2000年,《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獲米奈涅姆兒童圖書獎(Millennium Children's Book Award)和藍彼得圖書獎(Blue Peter Book Award)
2000年,美國教育部主持在中小學學生與老師中進行的「孩子們最喜歡的100種書」的評選中,《好心眼兒巨人》、《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女巫》、《瑪蒂爾達》、《詹姆斯和大仙桃》等5部作品入選,在入選數量上緊追美國本土的蘇斯博士之後(蘇斯博士有6種入選)。[3]
人物影響
羅爾德·達爾是當代世界最重要的奇幻文學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構思奇特,情節緊湊,在每個故事的一開始就打破現實與幻想之間的常規對應,給人一種或幽默或荒誕或機智的美感;同時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都具有一種讓人一讀就愛不釋手的魔力。2000年,英國在「世界圖書日」期間進行的一次「我最喜歡的作家」投票中,達爾這個名字高踞榜首,連《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也只能位列其後。由此可見他在英國讀者心目中的地位。[4]
羅爾德達爾之墓
達爾對世界兒童文學的影響是巨大的,其作品已被翻譯成三十六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他的作品及其中的人物已成為許多電影、電視連續劇、音樂和詩歌的創作源泉,令無數孩子和成年人著迷,而教師們也往往把達爾的書當作向孩子介紹世界文學的入門讀物。達爾曾經說過:「我熱衷於教孩子們學會讀書,使他們對書感到愜意而不是畏懼。書不應該讓人感到畏懼,而應該有趣、令人興奮、奇妙無比,養成讀書的習慣會讓人受益無窮。「[5]
㈣ 我要佔姆斯迪恩的詳細資料
詹姆斯·迪恩
名字: 詹姆斯·迪恩 體重:
身高: 國籍: 美國
出生地點: 印第安納州 出生日期: 1931年
別名昵稱: 婚姻狀況:
電影 電視劇 詳細資料:
「詹姆斯·迪恩一共拍了三部電影。不過,即使他一生只拍一部電影,他依舊是50年代最偉大的男明星。他拍過的電影分別為《伊甸園之東》、《無因的反叛》和《巨人》。光是這些名字就足夠激發出史詩的觀感,而三部影片也確如其名,構成了原子時代青年的英雄詩篇三部曲,充滿美感和困擾……詹姆斯·迪恩是永恆的斗爭的化身。或是純真與老練的斗爭,或是青春與成熟的斗爭,或是男人與他的形象的斗爭。但在每個方面,他的斗爭都如鏡子般觀照出無因的反叛的那一代。他的痛苦在銀幕內外均極度真實,他歡愉的瞬間則少有而珍貴。他成為我們的英雄的原因不在於他的完美,而在於他完美地呈現出了我們這個時代被損壞然而美麗的靈魂……」
——安迪·沃霍
50年代的美國,新一代青年在物質富裕與精神空虛間迷失,懷疑父輩的傳統觀念與道德信條,他們正醞釀著長大成人的裂變,等待叛亂的爆發。他們需要一位新的文化偶像來充當代言人——加里·格蘭特太優雅,亨弗萊·鮑嘉太滄桑,賈利·庫柏、約翰·韋恩這些一身正氣的好萊塢古典英雄只適合他們的中產父母膜拜。
詹姆斯·迪恩頂著一頭蓬鬆的亂發,叼著香煙,穿著牛仔褲、夾克、T恤衫,拖著猶疑而茫然的步子走進了好萊塢,以一股近乎粗野的原始力量擊中了彷徨的青年敏感的神經:他徘徊在成人社會的邊緣,迷惘地找尋伊甸園的入口,眼底的幽怨折射出涉世的創痛;他以冰冷漠然的目光挑釁刻板世俗,用無因的反抗證明叛逆是青春的原色。或許是第一次,青少年找到了能夠與之認同的偶像,逐漸麻木的生命力被喚醒,他們尋回了一種丟失已久的對自身的信仰與解放。
這種桀驁不馴竟成為深入骨髓的風華,於是電影角色便只是他對自我的詮釋,如鏡像般將他投射到銀幕上。詹姆斯·迪恩在台前幕後保持了驚人的一致,真實的迪恩和那些虛構的角色之間已然沒有界限。生活中的他,同樣拒絕循規蹈矩與妥協退讓,他的狂妄放肆經常令合作者格外頭疼。他幾乎從來不會按時到達攝影棚,讓所有人等得火冒三丈;他喜歡即興發揮,往往使配戲的搭檔手足無措;他極其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毫不退縮地公然反駁導演。有點孩子氣的單純無知,有點年輕氣盛的驕傲自負。
所以詹姆斯·迪恩總是激起極端的感情:與他有過交往的人,不是狂熱地迷戀和崇拜他,就是強烈地痛恨與詛咒他。《伊甸園之東》的女主角朱蒂·哈里斯說他像湯姆·索亞一般頑皮可愛;丹尼斯·霍珀對他懷著無比景仰,「他領先那個時代20年」;而在導演尼古拉斯·雷眼中,他的能力「不能夠與過去或現在的任何演員相比較」。但對於伊利亞·卡贊和喬治·史蒂文森來說,與他一起拍片的經歷簡直是一場噩夢,史蒂文森甚至咬牙切齒地發誓永遠不會再讓迪恩演出他導演的電影。從他還是藉藉無名的龍套演員開始,關於他粗暴無禮、脾氣古怪的指責就沒有停止過。
而這些或冷或熱的評價,對於他來說,其實都不重要。迪恩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不關心別人怎麼看待他,甚至可以說,他根本不在乎周圍的任何人。從母親去世的那一天開始,他就變成了孤身一人。他不善於與人交際,害怕被傷害,總是很機警地保護自己,最後終於完全退縮到自我的小天地里。初到好萊塢拍《伊甸園之東》時,他隨身攜帶著一把槍,不拍片的時候就不與人說話,常常一個人呆在化妝室里。而到了拍他的最後一部電影《巨人》,他還是會悄悄避開人群,半夜獨自開著吉普去捉野兔。好萊塢浮華的名利場距離他很遠,事實上從未有一個地方能讓他產生歸屬感,也沒有誰能與他保持長久的親密關系。人們說他是雙性戀,流連於一家家同性戀酒吧,把自己放縱在性與酒精的狂歡中。可即便如此,他的眼中依舊流露著落寞,經常突然陷入沉思中,旁若無人地凝神冥想。或許只有表演是他唯一的發泄方式,他把內心深處的悲涼徹底融入了角色中,所以銀幕上他那孤獨的眼神令人心碎,像個無家可歸的孩子。
這便不奇怪為什麼傳言說他有潛在的死亡沖動,因為一直以來他都太寂寞,太絕望。他很喜歡引用這樣一句電影台詞:「生亦放縱,死亦匆匆,唯留青春遺容。」他真的如願以償:死亡,是他這一生中最成功的演出,青春被永恆定格,生命被升華為一個不老的傳說。當年跟著他憤世嫉俗的那一代青年早已老去,而詹姆斯·迪恩,時光沒能風蝕他英俊的臉,稜角分明的線條里仍然飽含決絕,或許是拒絕結束叛逆,固執地對抗著成人世界。青春殘酷物語還會一次次地在每一代人身上反復重演,於是他也伴著一代代人走過年少輕狂的飛揚歲月。他以反叛奏響了一個時代的序曲,當那個時代結束後,他仍然是屹立不倒的偶像。
俄狄浦斯的憂傷
吉米(詹姆斯·迪恩的昵稱)1931年出生在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小鎮上,4歲時全家遷到加州。小時候的他就長得如瓷娃娃般精緻。在母親的影響下,這個敏感的孩子對藝術和詩歌感興趣。母親帶著吉米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劇場,他們用洋娃娃當演員,上演自己編織的童話故事。這是他童年最快樂的時光,然而美好的日子卻是如此短暫。吉米8歲時,母親患上了癌症。當父親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他時,他一言不發,只是瞪著一雙眼睛默默地看著父親。
吉米一生都在尋找母親的替代者,從他的親戚、老師、情人,直到電影中的角色,但這種缺失永遠無法填補。其實沒人知道他的母親究竟是什麼樣,他的愛和痛苦已經完全將那模糊的記憶美化了,或許他愛的不過是一個自己虛構的人。無論如何,他感到被遺棄了。
背負累累債務的父親無力撫養他,只能把他送回老家由姐姐代為照顧。盡管姑姑一家視吉米如親生子,盡管他在印第安納的農場上度過了田園牧歌般的少年時代,但這個孤僻的孩子並不合群,他被視作外來者,始終無法融入當地同齡人的團體中。在學校,沉默寡言的吉米也很少能得到老師的理解,他開始對一切採取冷漠的態度。能讓他產生熱情的是表演和運動,他通過演出來表達自己,而為了打籃球,他打碎了十多副眼鏡。到了高中畢業時,他的戲劇演出和朗誦已經小有名氣。這個戴著厚厚鏡片、一身稚氣的羞澀男孩決定去加州、去好萊塢尋夢。
夢旅人的流浪
吉米來到加州投奔父親,多年的分離已使他們如同陌路人般疏遠。雖然在父親的反對下,他沒能主修表演,但他還是盡其所能地選讀了各種戲劇課程。吉米逐漸嶄露頭角,開始在校園戲劇中挑起大梁。但是和大多數懷抱希望來好萊塢闖天下的年輕人一樣,他很難在這里找到立足之地,偶爾幾個廣告和電視劇場的小角色顯然不能滿足他的雄心壯志。更多的時候他找不到工作,情緒就會變得越加消沉低落,他不斷夢見自己正在死去。正當他感到前途黯然無望時,一位朋友向他介紹了紐約的演員工作室,那裡採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方法論」訓練演員,會聚了一批熱愛表演藝術的年輕人。心馳神往之下,吉米打點行裝,懷著憧憬踏上去紐約的征途。
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曼哈頓,吉米再次被強烈的孤獨感所包圍,這段日子對於吉米來說,格外難熬。他干過收銀員、售票員、服務生等各種工作,但仍然連續幾天吃不上飯。他把錢都花在電影院里,躲在銀幕世界中尋求庇護。
同時他開始嘗試按方法論來重塑自我,隨時隨地的偷師學習,在街道上觀察人群,模仿各種言行舉止、神態表情。在短短的時間內,他發生了質的改變,不再是那個鄉村男孩,而成為了演員詹姆斯·迪恩。終於他通過層層篩選,進入了夢想中的演員工作室,50年代這家機構因培養出馬龍·白蘭度、瑪麗蓮·夢露而名噪一時。吉米很快發現工作室的教學形式並不適合他,當他的表演被一群學生、老師七嘴八舌地分析評論時,他感到自己像一隻被放在手術台上進行解剖實驗的兔子。大多數時候,他只是靜靜地坐在一邊,如飢似渴地學習。
紐約繁榮的電視業為吉米提供了成長的沃土,在快節奏的拍攝過程中,他迅速完善著自己的表演風格,他的臉、身體、動作都成為展現個性的一部分。
堅毅的額頭,微蹙的雙眉,眼神深邃,沉積著飽受折磨的抑鬱,嘴角掛著一絲嘲弄的微笑,憂傷的脆弱與野獸般的強悍如此和諧地並存在他身上。
這時候,他不僅漸漸在熒屏上爭取到位置,還以出色的舞台演出吸引了好萊塢的關注——正在為《伊甸園之東》選角的伊利亞·卡贊發現這顆新星,把他帶回了洛杉磯。吉米的夢想終於開始揚帆啟航。
疾速青春的飛越
吉米的第二次好萊塢之旅要順利多了,彷彿是一夜之間,他成為比弗利山最閃亮的新星。他不但擁有鋒芒畢露的才華,也獲得了最適合他的角色。他的三部電影好像都是為他量身訂做一般,每每讓人驚嘆他簡直是因那個角色而生。吉米總是最深切地認同於自己的角色,這種投入達到了人戲不分的境地,無論是《伊甸園之東》里對父親的愛恨交織,抑或《無因的反叛》中渴望成人、遭到排斥的慘綠少年,皆是他本人生活的寫照。
當他的個人魅力與角色魅力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時,全美國為他瘋狂,少男們在喝彩,少女們在尖叫。他既是男孩,又是男人;他既溫柔又暴烈,既纖細又頑強;他既驕橫跋扈,又軟弱無力。他創造了一種新的性感模式,用帶著幾分邪氣的危險眼神挑逗鏡頭,誘惑世界。
吉米知道好萊塢需要一個壞痞子,無論他怎麼使壞總能像被溺愛的孩子般得到寬恕,所以他肆無忌憚地放任著,刻意強化自己的不羈形象,游戲般捉弄為他痴迷的公眾。但他討厭被人擺布,當電影公司為了製造花邊新聞安排女明星故作親昵地陪伴他出席晚會時,他感到局促不安,根本無法擠出一點微笑。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遊走中,他越來越失落。
吉米從賽車中尋找慰藉,「只有在這時候我才感到自己是完整的。」他迷戀速度,在加速過程中他能夠找回自我。他不是依靠技術去贏得比賽,而是憑著一股拿生命賭博的冒險精神去挑戰死亡。難道他真的身不由己地聽從死神的召喚?1955年9月30日,他終於掙脫一切羈絆,駕駛一輛保時捷直接沖向了死神。
馬龍·白蘭度與迪恩
很多人都說詹姆斯·迪恩是靠模仿馬龍·白蘭度而出名,盡管迪恩並未公開承認,但他私下裡確實異常仰慕白蘭度。
拍攝《伊甸園之東》時,伊利亞·卡贊把迪恩介紹給白蘭度,當時迪恩正竭力臨摹他的表演方式乃至生活作風。白蘭度回憶起那次見面,他清晰地感到迪恩正在經歷他所體驗過的惶恐不安,——站在好萊塢花花世界的門坎上不知所措。
迪恩一直想親近白蘭度,真誠地希望得到友誼。他打過幾次電話,有時候白蘭度會簡單地和他聊幾句,有時候就乾脆打開錄答機,聽著迪恩在電話那頭緊張地留下口訊,不說話,也不回電。敏感的迪恩受到了傷害,白蘭度也察覺到這一點,但他始終保持著距離。
在一次晚會上,白蘭度看到這個男孩沖進來,像個瘋子一樣把夾克脫下揉上一團扔在地上,白蘭度覺得有些惱火,他把迪恩拉到一邊狠狠教訓了一通,最後將一位心理醫生的名字塞給了迪恩。
或許迪恩比白蘭度更忠實於自我,死亡把他鑄造為傳奇,而活下來的白蘭度卻最多隻能成為經典。
伊麗莎白·泰勒與迪恩
在拍攝《巨人》時,泰勒已是好萊塢萬眾矚目的女皇,相比之下,迪恩只是初出茅廬的新人。影片剛開拍時,她嫉妒迪恩無法掩蓋的光彩搶盡了她的風頭,抱怨迪恩為了施展他的方法派表演常常擅自中斷排練,覺得這個野小子冷酷粗魯,極其自私。
不久發生的一件事卻多少改變了她的消極看法。事實上,迪恩為自己能與泰勒演對手戲感到異常緊張,他幾乎完全無法鬆弛下來進入狀態。他們排演了一遍又一遍,但迪恩還是表情僵硬。突然,他停了下來,走出幾步,在眾目睽睽之下拉開褲子撒尿。沒人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當人們目瞪口呆時,他若無其事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平靜地說:「好了,開拍吧!」這一次他們順利通過了。
據迪恩後來解釋,當時他實在太緊張以至於難以釋放潛意識中的能量。就在那一刻他認為自己如果能做出那樣的舉動,也有勇氣在攝影機前完成任何錶演。而正是這種不可思議的鹵莽行為勾起了泰勒的好奇心,她開始以一種新的眼光看待這個異端分子。
隨著拍攝的進行,泰勒和迪恩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他們吃晚飯時會坐在一起,甚至在晚上神秘地消失。泰勒還送了一隻小貓給迪恩。後來她承認兩人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友誼。他們曾經聊天到半夜,聽迪恩講述他的過去,他的母親。但是第二天,迪恩又會變得非常冷淡,甚至有意躲避——他害怕暴露自己。這讓泰勒感到不可理喻。
無論如何,在聽到迪恩死訊的那一天,泰勒確實崩潰了,不停地哭泣。幾天後,她因發燒和失聲被送進醫院,卻沒有一位醫生能診斷出她的病症。
他既是男孩,又是男人;他既溫柔又暴烈,既纖細又頑強;他既驕橫跋扈,又軟弱無力。他創造了一種新的性感模式,用帶著幾分邪氣的危險眼神挑逗鏡頭,誘惑世界。
詹姆斯·迪恩一生只拍攝了三部電影,即便他一生只拍一部,他依舊是1950年代最偉大的男明星。
他只活了24歲,然後便駕著他的保時捷與一輛福特轎車激情接吻後撒手而去。迪恩是在用他身後巨大的空缺提示了他自己的存在。
詹姆斯迪恩
JAMES DEAN
監制: George W. Perkins
導演: 馬克.瑞戴爾 Mark Rydell
主演: 詹姆斯.弗朗哥 James Franco 邁克爾.莫里亞蒂 Michael Moriarty 瓦倫緹娜瑟薇 Valentina Cervi 恩里科.柯蘭頓尼 Enrico Colantoni 愛德華.赫爾曼 Edward Herrmann Joanne Linville John Pleshette 巴里.普賴默斯 Barry Primus 戴維.普羅瓦爾 David Proval Sam Gould
相關分類:傳記劇情
片長:120分鍾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色彩:彩色
年份:2001影片簡介
詹姆斯迪恩傳記片。英年早逝的詹姆斯-迪恩曾經是好萊塢50年代最紅的英俊小生。他頗具代表性地演出了一代人迷失方向的痛苦心態,他的穿著——T恤衫、皮夾克和牛仔褲如同搖滾樂一樣成了一代青年文化的標志,他是好萊塢反叛、冒險的鼻祖和偶像。他的危險眼神和野獸性格是他誘人的主要元素。他是浪漫、不知疲倦和永遠年輕的代表。一生中只演了三個電影,《伊甸之東》、《無因的反抗》、《巨人》),而每一個角色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只活了24歲,然後便駕著他的保時捷與一輛福特轎車激情接吻後撒手而去。迪恩是在用他身後巨大的空缺提示了他自己的存在……
影片評價
狄恩傳奇性的一生從他九歲時喪母開始,小小年紀就面對最愛的親人自殺,種下他消極憂郁的本質.正如他主演的三部影片一樣,狄恩的身上總是背負著沉重的無奈,除了他又有誰能夠散發出那樣悲劇性的魅力?年輕的身體里包含著一顆不被人了解的心,一顆弧獨的心,這樣的心理狀況在《天倫夢覺》和《養子不教誰之過》中描繪得相當生動,片中的傑姆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用自己的身體追求新的做人價值和真實感,他們用自己的一切去追求,他們過的不只是時間,而是自己的生命。
狄恩所演出的角色與現實生活中的他相去不遠,他讓人看到的是他自己,而且是最深層的自己,最悲哀的自己,像是把最痛的傷口秀給眾人看。觀眾也因他這種氣質被吸引,不知是同情弱者的天性還是羞陋的人喜歡看別人是悲慘的,狄恩就是這樣迷倒眾人。
關鍵字
好萊塢
相關導演作品
馬克.瑞戴爾 …… 金色池塘 玫瑰狂熱(歌聲淚痕) 怒河春醒(大河) 說謊的上帝 詹姆斯迪恩
相關演員作品
瓦倫緹娜瑟薇 …… 愛到無路可出 淑女本色 詹姆斯迪恩
詹姆斯.弗朗哥 …… 安納波利斯 寶貝 崔斯坦和依索德 大偷襲 海邊城市 狂野青春 一吻定江山 詹姆斯迪恩 蜘蛛俠 蜘蛛俠2 蜘蛛俠3
愛德華.赫爾曼 …… 白宮風暴(上) 白宮風暴(下) 別喝生水 穿一隻紅鞋的男子 飛行家 禁止的真相(法網邊緣/民事訴訟) 輕狂一族(狂野少年族/捉鬼小精靈) 死亡專車 詹姆斯迪恩 真情假意 捉鬼小精靈 總統接招
John Pleshette …… 爆烈追凶 楚門的世界 洛奇2(龍拳虎威 2) 詹姆斯迪恩
戴維.普羅瓦爾 …… 不死的傳說(午夜獵物) 刺激1995 刺激1995(肖申克的救贖)之二 好萊塢有間怪酒店 緊急動員 窮街陋巷(殘酷大街) 詹姆斯迪恩
恩里科.柯蘭頓尼 …… 犯罪者 人工智慧 凸槌保險員(起底專家) 星河救兵(驚爆銀河系) 詹姆斯迪恩 正面全裸
邁克爾.莫里亞蒂 …… 活屍島 亂世倫情 亂世偷情 生死豪情 詹姆斯迪恩 蛛絲馬跡(全面追緝令/血網追凶)
巴里.普賴默斯 …… 玫瑰狂熱(歌聲淚痕) 幕後情人 紐約,紐約 怒河春醒(大河) 死亡直播 詹姆斯迪恩
Joanne Linville …… 詹姆斯迪恩
Sam Gould …… 詹姆斯迪恩
㈤ 請問有沒有哪位知道美國近幾年拍攝的比較經典的越南戰爭大片有哪些啊謝謝啦!
《漢堡高地》
空降部隊負責拿下阿士谷937山丘,在這支軍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參戰的理由,同時還有種族歧視,但是經過這場戰役,每個人緊緊團結在一起,在經過11次進攻後,終於拿下這個山丘...
《兩代雄兵》
美國軍官麥肯在越南戰爭中被北越人俘獲,面對越南人的殘酷折磨,麥肯仍然表現出了對自己國家的忠貞不屈的精神,然後導致了美國和越南之間的政治和軍師談判,之後他順利回到了很久沒見的妻子和孩子身邊
《野戰排》
泰勒所在的步兵排里有各種各樣的人,對泰勒影響最大的要屬巴恩斯中士和伊萊亞斯中士。他們倆是一對好朋友,在越南戰場並肩作戰多年,但兩人對戰爭的看法卻完全不同。由於天天和死亡打交道,巴恩斯的心腸變得極為冷酷,幾乎成了一架瘋狂的殺人機器...
《早安越南》
越戰時期,死氣沉沉的軍方廣播電台由於新的DJ Adrian Cronauer的到來而演繹了一個個幽默搞笑的故事。DJ Adrian Cronaue每天以妙語如珠的風格主持早晨廣播節目,甚至會調侃總統,他的節目深受士兵們的歡迎。後來他深入到了越南的民間生活,漸漸喜歡上這個國家,以至在節目中發表了一些跟軍方宣傳有抵觸的言論,遭到黯然下台的命運。
《野狼呼叫21》
漢伯頓中校是美軍於越戰期間EB-66電子干擾機的電子專家,在一次美軍轟炸北任務時,他志願先飛於所有轟炸機之前,用以干擾北越的地面雷達,但由於火力太強他的座機不幸被擊中全機陣亡,只有他一人跳傘逃脫,開始他幾天的驚險逃亡過程...漢伯頓中校逃出北越後獲飛行十字勛章,目前退休於亞歷桑那州。
《重見天日》
男主人公迪特·丹格拉,童年身居德國時,便憧憬翱翔於蔚藍的天空,幾經努力,終於以美軍飛行員的身份,投身越戰。本來,對他而言,戰場始終只是機上鳥瞰的地圖,殊不知飛來橫禍,被突如其來的地面炮火擊落後,淪為俘虜,墜入人間地獄。於是,不堪凌辱的他,與同穿囚服的戰友們秘密策劃了一場驚世越獄……
《我們曾是戰士》
這部電影是根據退役美軍少將哈若德.摩爾和約瑟芬.蓋爾威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改編的,反映了美軍1965年11月份在越南境內被稱為「死亡谷」處遭遇的一場慘烈的戰爭,據稱是美國歷史上最殘酷的戰役之一,也是美軍與越南遊擊隊的第一場大規模戰役。
《全金屬外殼》
越戰期間,加入海軍陸戰隊的一群年輕人被剃了光頭,並分配寢位,負責訓練他們的上校時常羞辱他們,還給他們取難聽的外號,「傻瓜比爾"由於是胖子,動作老是出錯,因此成為最經常被上校修理的人。班長「小丑"耐心照顧他。但傻瓜比爾再次的失誤,令上校憤怒地懲罰全隊,夥伴們終於忍無可忍,將傻瓜比爾痛揍了一頓。之後,傻瓜比爾開始對槍自言自語,他發揮了射擊的才華,連上校也贊賞他終於可以成為偉大的「殺人機器",就在出發前往越戰戰場的那晚,傻瓜比爾在他的M14裝滿「全金屬外殼子彈",一槍打死上校,然後自己也含槍自殺。 選擇編入新聞組的小丑,被長官派去前線采訪,小丑看見年輕的士兵們已經麻木,在越共屍體旁飲酒、一面笑一面在直升機上掃射逃走的村民。他隨眾巡視,誤入未掃盪的地區,大家遭到狙擊手埋伏,犧牲了好幾位同伴後,他們終於確定狙擊手藏身的建築物,小丑落單時忽然發現狙擊手,對方原來是個非常年輕的少女!隨他而來的攝影員開槍救了他,少女在地上痛苦的掙扎,一名士兵要大家離開,任那少女在此地腐朽。在少女的「殺了我"的哀求中,小丑終於拿起,扣下扳機……
《獵鹿人》
1968年,賓夕法尼亞州。五名俄裔青年經常在狩獵季節去阿勒格尼山獵鹿取樂,越戰前夕,其中的三位男性,邁克爾、尼可和斯蒂芬應征入伍。出發前,斯蒂芬和安琪拉結了婚,而對邁克爾有好感的琳達,則同意等尼克歸來後和他結婚。兩年之後,邁克爾等三人先後被越軍俘獲,在那裡,他們共同受盡了各種慘絕人寰的折磨。一天,看守他們的越軍強迫他們和其他戰俘進行「俄羅斯輪盤賭」。邁克爾和尼克伺機奪槍打死了看守,同斯蒂芬一起逃跑。心灰意懶的邁克爾歷盡滄桑回家同妻子、孩子團聚,然而,從斯蒂芬處,邁克爾得知尼克還留在越南,他返回尋找,終於在西貢一家賭場中找到了他。邁克爾試圖說服尼克他與自己一起回去,然而尼克的精神早已跨掉,他終因俄羅斯輪盤賭而飲彈身亡。邁克爾將尼克的遺體運回美國,在葬禮上,邁克和其他親友,在悲傷之餘齊聲高唱《天佑美國》。
㈥ 求一部外國老電影的名字。好像名字裡面有「之門」兩個字。以暗殺政要為開頭。
時空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