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女明星最初我的幾個是誰
楊耐梅
原名楊麗珠。1904年生於上海
中國最早的女明星之一,1926年上海灘上的一次評選選出了四大女明星:張織雲、楊耐梅、王漢倫、宣景琳。合稱中國早期電影的「四大名旦」
1923年憑《玉梨魂》一片走紅,不久,她又主演了《茶花女》,接著又拍攝了《誘婚》。這三部影片奠定了她「一代風流艷星」的地位。
林楚楚
香港第一位女電影明星
原名林美薏 ,廣東新會人,1905在加拿大出生,在 加受教育。她能詩能文,中英文都有很好的修養 。
1919年,她在香港和香港電影事業的創始人黎民偉結婚。
1924年,她在香港電影界老前輩關文清的賞識和推薦下,成為香港出產的第一部斗唯長故事片《胭 脂》的女主角,從此進入影壇。
林楚楚不單是香港第一個電影女演員空埋培,液卜而且是中國享譽最早的女演員之一。她一共主演過26部影片,其中的名作有《西廂記》、《故都春夢》、《人道》、《慈母曲》等。
1953年丈夫去世後息影,1979年病逝於香港。
㈡ 民國時的女明星有哪些
胡蝶,1908年出生於上海提籃橋怡和碼頭附近的民房裡,幼年隨父母遷居天津、北京、廣州等地,漂泊不定的生活練就了能同時講一口漂亮的「京片子」「上海話」「粵語」,同時也為其演藝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她的傾城美顏曾令少帥張學良所傾慕,據傳,九一八事變爆發時張學良和胡蝶正在北平跳舞!
張織雲,原名阿善,廣東番禺人;幼年移居上海,早年家庭不幸,父親早逝!生活拮據的阿善在那時就經常幫助母親到別人家裡做工,1924年報考電影演員,後憑借出色的演技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影後!
㈢ 第一代導演的代表導演
鄭正秋(1888—1935),原名鄭芳澤,號伯常,筆名葯風,廣東潮陽人,生於上海,1902年肄業於上海育才公學,曾從事新劇運動,受聘為《民言報》劇評主筆,倡導戲劇應成為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工具。
「第一代導演」中成就最大的是鄭正秋。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出自他的手。
鄭正秋比同時代的導演更有藝術主見與追求,提出影片不僅要迎合觀眾,而且要引導觀眾的欣賞趣味。他有感於「清廷的腐敗、民生的困苦」,主張改良舊戲,提倡新劇,反對「為藝術而藝術」和「為戀愛而戀愛」,「覓取題材,往往打從替窮人叫屈的各方面著想」,強調電影的教化功能,提倡「有主義」之影片。
1913年鄭正秋與張石川合組新民公司,共同編導了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1922年與張石川等共同創辦明星影片公司,同時設立明星影戲學校,自任校長。
1913年編導中國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以廣東潮州地區的封建買賣婚姻習俗為題材,寫一對素未謀面的少男少女在人們的擺布下成婚的故事,反映封建制度下婚姻的可笑與可悲,使人感到電影除了娛樂作用還有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作用。
1923年攝制完成的《孤兒救祖記》暴露了封建家庭的內部矛盾和掩蓋在倫常關系下的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張揚中國傳統道德規范和倫常秩序,體現出中國早期電影明確的社會功利觀與直面現實的「問題」意識。這也是鄭正秋編劇的第一部「社會片」,由於影片富有民族氣息,故事性強,情節動人,轟動一時。使女演員王漢倫一舉成名,成為中國第一位悲劇女演員。
1924年鄭正秋創作第一部婦女題材的電影劇本《玉梨魂》。特別是鄭正秋晚期導演的《姊妹花》,講述的是生長在貧富不同家庭中的一對孿生姐妹的不同命運遭遇。妹妹做了姨太太,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姐姐嫁給農民,過著辛勞貧困的生活。由於天災人禍,姐姐被迫到妹妹家裡為妹妹孩子當奶媽,由此引發了諸多令人心碎的情節。鄭正秋在這部影片中的創作視野擴展到社會,反映了階級對立、貧富懸殊、軍閥混戰、農村破產的生活現實,故事雅俗共賞,導演手法的自然流暢,使得該片在上海新光影院上映創下連映60天的記錄。創造了當時中國票房的最高記錄。1935年3月該片參加了蘇聯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也受到熱烈歡迎。
鄭正秋一共編、導、演53部影片,是第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區別於同時代大多數「惟興趣是尚」的電影人,他有自己的藝術主見與追求,提出影片要引導觀眾的欣賞趣味。研究者認為,鄭正秋以其藝術實踐探索出一種以人物悲歡離合的命運為中心,結構成曲折動人的情節發展,同時展開和完成一個社會性主題的創作模式,對同時代的電影家和後來者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中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片花費了大量心血,為中國電影的啟蒙和發展打下了基石,成為我國電影史上偉大的一頁。
獲獎記錄或主要貢獻:
1913年與張石川合作編導了《難夫難妻》,這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被夏衍譽為「為中國電影事業鋪下了第一塊奠基石」。
1923年編寫了電影劇本《孤兒救祖記》,曲折的情節 ,鮮明的人物性格,懲惡揚善、改良社會的思想內涵以及在電影藝術上的成功探索,使影片上映後反響熱烈,第一次為國產片帶來遠遠超過外來影片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聲譽。
1933年編導的《姊妹花》是中國最早的有聲故事片之一,他十分注重故事的曲折離奇,表演的樸素細膩,導演手法的自然流暢,使該片創下了在同一家影院連續放映六十餘天的空前紀錄。 張石川(1890—1954),原名偉通,字蝕川,浙江寧波人,導演、電影事業家。他少年喪父,隨舅父經潤三到上海經商,先後供職於華洋公司、美化洋行。自學英語,熟諳經營之道。
張石川是中國電影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第一代電影導演的中堅,一生共導演150多部電影。他的影片傾向於「處處惟興趣是尚,以冀博人一樂」,較多地偏重於商業利益,以娛樂片為主。他的影片大部分為社會言情影片,如《三笑》、《夜深沉》、《金粉世家》、《空谷蘭》、《啼笑因緣》(一至六集)等,故事性強,通俗易懂,受到市民觀眾的歡迎。1928年後導演十八集神怪武俠片《火燒紅蓮寺》,在上海電影界引起競拍神怪武俠片的潮流。1931年美國有聲影片輸入中國後,他導演了以蠟盤配音的中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張石川憑著良好的英文功底,專攻西洋影戲的導演技巧,在早期電影藝術上的探索功不可沒,如《一夜不安》運用了特寫鏡頭和動畫特技,而《橫沖直撞》中使用了多機位剪接的手法,更突顯了電影的特性。他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導演藝術家。
主要作品:
《難夫難妻》、《黑籍冤魂》、《孤兒救祖記》、《玉梨魂》、《盲孤女》、《最後之良心》、《歌女紅牡丹》、《滑稽大王游華記》、《戰地歷險記》、《熱血忠魂》、《女兒經》、《擲果緣》、《空谷蘭》、18集《火燒紅蓮寺》 劇作家、導演。原名沈吉安,又名沈哀鵑、百寧。1905年3月23日,沈浮出生在天津海河邊一個貧困的碼頭工人家中。幼年在河北直指庵小學讀書,後進入了河北覺民中學。由於家境貧寒,沈浮沒有能夠讀完中學便失學了。
1924年沈浮進入天津渤海影片公司任演員,自編、自導、自演了戲劇短片《大皮包》,又名《沈少爺》。這是天津歷史上拍攝的第一部滑稽諷刺故事片。1933年加入上海的聯華影業公司,擔任編導,先後編導了《無愁君子》等多部影片。抗日戰爭初期,沈浮與白楊、陳白塵等人組成上海影人劇團,來到重慶。在這一時期導演了《草莽英雄》、《兩面人》、《霧重慶》等多部話劇,創作了《小人物狂想曲》、《金玉滿堂》等話劇劇本。抗日勝利後回到北平,擔任中電三廠副廠長,後來轉入昆侖影業公司,在這里沈浮編導了著名的影片《萬家燈火》,獲得當時進步電影輿論極高的贊譽,標志著沈浮的電影藝術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峰。新中國成立以後沈浮的藝術才華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完成了《李時珍》、《萬紫千紅總是春》等多部影片,其中影片《老兵新傳》於1959年獲第一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獎。
沈浮曾任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廠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一屆委員及第二至四屆常務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電影局藝術委員會主任。1986年去世。 史東山(1902.12.29-1955.2.23),編劇、導演,原名匡韶,浙江海寧人,出生於杭州,早年曾從事美術和戲劇活動,1922年進入影壇參與創作了《楊花恨》(1925)、《兒孫福》(1926)、《同居之愛》(1926)、《王氏四俠》(1928)等影片。1932年與蔡楚生等合作拍攝《共赴國難》,抗日戰爭爆發後,拍攝有抗戰四部曲《保衛我們的土地》(1938)、《好丈夫》(1939)、《勝利進行曲》(1941)、《還我故鄉》(1945)等片。後與陽翰笙、蔡楚生、鄭君里等人組織聯華影藝社拍攝由他編導的影片《八千里路雲和月》,曾轟動中國影壇。新中國成立後任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委員兼技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影協第一屆常務委員。1951年編導影片《新兒女英雄傳》,獲第六屆卡洛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導演獎,並著有《電影藝術在表現形式上的幾個特點》、《論電影鏡頭的組接》等書。
史東山編導的影片,內容豐富,人物完整,具有歷史的概括性與生活的真實感;在藝術上富於簡練、明快、流暢的特點。 但杜宇(1897—1972),原名但祖齡。原籍貴州廣順,生於江西南昌。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曾出版《百美圖》畫集。「杜宇」乃杜鵑之別稱,因以為名。但杜宇從小喜歡繪畫,長大後即來上海,以畫月份牌為業,業余時間經常觀看電影,逐漸對拍電影產生了興趣。有一次,但杜宇從一個外國人手裡購得一架電影攝影機,回家悉心研究,居然掌握了攝影技術,於是辦起了上海影戲公司,自任編導和攝影,演員則由家屬擔任。他的侄兒但子久、侄孫但塗亭、侄曾孫但二春(但杜宇年紀雖輕而輩份大)、外甥賀佩之、外甥女賀佩蓉、賀佩瑛,都能演戲,他們共同組成了名副其實的家庭公司。
主要作品:
導演故事片:《傳家寶》、《還金記》、《盤絲洞》、《小劍客》、《盧鬢花》、《萬丈魔》、《媚眼俠》、《畫室奇案》、《豆腐西施》、《美人島》(前後集)、《古屋怪人》、《東方夜譚》、《南海美人》、《失足恨》、《清白》、《健美運動》、《桃花夢》、《人間仙子》、《新娘的前夜》、《國色天香》、《石破天驚》、《南海艷影》、《苦戀》(與陳實合作)、《新天方夜譚》、《江湖奇俠》(一至三集)、《豹子頭林沖》、《花花公子》、《嫦娥》、《新凌波仙子》 邵醉翁(1896—1979),原名邵仁傑,字人傑,別號醉翁,浙江寧波人。1914年畢業於上海神州大學法科,後任上海地方法院及會審公廨律師。1921年任中法振業銀行經理 ,同時在上海、天津、寧波等地與人合股經營商號。1922年集股經營笑舞台,演出文明戲,並創辦「和平社」 劇團,演出自編諷世劇本。1925年以和平社演員作班底,與弟邨人、仁枚、逸夫在上海創辦天一影片公司,任總經理兼導演。同年導演影片《立地成佛》。後相繼導演《梁祝痛史》、《白蛇傳》、《孟姜女》、《七俠五義》、《乾隆游江南》等。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在左翼電影運動的影響下,導演抨擊封建婚姻制度的影片《芸蘭姑娘》、《掙扎》,並將改編自 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 的電影劇本《一夜豪華》搬上銀幕。 天一公司的影片受到南洋各地觀眾的 歡迎。1936年後期,天一公司陸續將製片資材運往香港,建立香港分廠。 抗日戰爭爆發後,天一公司結束在上海的製片業務,將全部資材運往香港分廠,改名南洋影片公司。建國後閑居上海,後在上海病逝。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1925:《立地成佛》、《女俠李飛飛》
1926:《忠孝節義》、《夫妻之秘密》、《梁祝痛史》、《電影女明星》、《珍珠塔》、《義妖白蛇傳》、《孟姜女》(與裘芑香合作)、《孫行者大戰金錢豹》(與顧肯夫合作)、《唐伯虎點秋香》(與裘芑香合作)
1927:《白蛇傳》、《劉關張大破黃巾》、《鐵扇公主》(與李萍倩合作)
1928:《夜光珠》、《拳大王》、《雙珠鳳》
1929:《無敵英雄》、《江洋大盜》、《乾隆游江南(第一、二集)》
1931:《最後之愛》、《空門紅淚》
1932:《芸蘭姑娘》、《一夜豪華》
1933:《孽海雙鴛》、《生機》、《飛絮》(與湯曉丹合作)、《苦兒流浪記》、《吉地》
1934:《王先生》、《萬花筒》
1936:《黃浦江邊》、《女同學》(與文逸民合作)
1937:《富貴榮華》(與文逸民合作)
電影劇作
1927:《劉關張大破黃巾》(與裘芑香合作)
1928:《尋父遇仙記》、《紅寶石》、《夜光珠》
1929:《乾隆游江南(第一、二集)》
1930:《乾隆游江南(第五、六集)》、《施公案(第一集)》
1933:《孽海雙鴛》、《生機》
1936:《黃浦江邊》、《女同學》
1937:《富貴榮華》 中國第一代電影導演中,有一個早已被湮沒的名字——何非光。這是一個具有濃厚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本身的經歷就可以是一部電影。
何非光是台灣人,1913年出生於台中市,16歲那年隻身到上海謀生,先是在一個台灣同鄉開設的診所里當學徒,這年的春節,他到蘇州遊玩,遇到[聯華]在此拍攝《續故都春夢》的外景戲,當時正在拍攝這樣一個場面:農村姑娘朱瑩(陳燕燕飾)手提小籃正在歸家途中,突然,她被身後追上來的一個軍閥騎兵捋上馬背--但是扮演軍閥騎兵的演員,騎術不佳,力氣又不足,再三嘗試也達不到導演的要求。此時,在場的何非光 當了一回替身演員,很出色的完成了這組鏡頭,他的表現引起了影界人士的注意,此後,[聯華]聘他為簽約演員,何非光就因一個偶然的機遇踏上了從影之路。
他先後出演了《人生》、《暴雨梨花》、《小玩意》、《風》、《天明》、《體育皇後》、《華山艷史》、《母性之光》、《再會吧,上海》、《昏狂》、《熱血忠魂》、《日本間諜》等等影片。出色的完成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反派角色。
之後,他又轉為電影編導,先後編導了抗戰影片《保家鄉》、《東亞之光》、《氣壯山河》、《血濺櫻花》和影片《某夫人》、《蘆花翻白燕子飛》、《出賣影子的人》、《同是天涯淪落人》、《花蓮港》等等。
他還導演過話劇、越劇、淮劇、上海滑稽戲等等地方戲,尤其是滑稽戲《三毛學生意》作為一個優秀劇目被改編成了電影。
但是,「台灣特務」、「日本間諜」、「國民黨派遣人員」等等莫須有的罪名,使他從1949年以後就被排除在電影界之外,盡管,他曾抗美援朝上前線、到大西北參加軍區文工團-----尋求自我救贖,但是,1958年還是被判處管制兩年,直到1979年8月11日才得到徹底平反。
何非光的電影生涯是短暫的,但是他為電影事業所做的貢獻是在中國電影史上值得一書的,他編導的《保家鄉》抗戰期間在東南亞地區有很大影響;他編導的《東亞之光》被譽為[一柄正義之劍];他編導的《氣壯山河》是中國唯一一部反映中國軍民和盟軍一起直接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影片;他編導的《花蓮港》是「第一部以台灣省高山族為題材的愛情巨片」;他導演的《出賣影子的人》票房極佳,影響很大……
自從1949年後何非光從影壇消失,有各種矛盾的零星報道「被國民黨殺害--」、「勞改死在東北--」-----事實上何非光一直默默無聞的活到1997去世。
台灣著名導演李行先生和台灣電影資料館曾做最大的努力,幫助何非光圓他回台灣故鄉省親的心願,但是,就在何非光准備前行的前兩個月,突然發病與世長辭。 楊小仲 (1899-1969) ,編劇、導演。原名楊保泰,藝名羼提生。江蘇常州人。1916年入上海商務印書館補習學校半工半讀,1918年轉入該館機要科任職。1920年將文明戲《閻瑞生》改編為電影劇本,由中國影戲研究社攝製成影片,為中國最早的長故事片之一。後為商務印書館活動影片部編寫電影劇本。1925年獨立編導影片《醉鄉遺恨》。1927年入長城畫片公司,編導《火焰山》等影片。1929年與陳趾青合作創辦昌明影片公司,編導武俠片《火燒平陽城》等。1931年入聯華影業公司,編導《蛇蠍美人》、《四姊妹》等影片。1935年入新華影業公司,導演影片《紅羊豪俠傳》等。抗日戰爭爆發後曾赴綏遠前線,拍攝傅作義部隊抗擊日寇侵略的紀錄片。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編導《秋》、《結婚交響曲》等影片。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國泰等影業公司編導影片《十步芳草》等。1949年前編導影片九十餘部。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執導戲曲片和兒童片。1960年拍攝戲曲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紹劇),成功地發揮電影藝術的特殊手段,塑造出孫悟空的神話英雄形象,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1963年編導的童話故事片《寶葫蘆的秘密》亦受到好評。曾任中國影協第三屆理事、中國影協上海分會副主席。
主要作品:
電影劇作:
1921:《閻瑞生》
1922:《好兄弟》
1923:《松柏緣》
1930:《俠義英雄傳》
1944:《斷鴻零雁》
1948:《古屋魔影》
編導故事片、戲曲片:
1925:《醉鄉遺恨》
1926:《馬浪盪》
1927:《武松血濺鴛鴦樓》
1928:《火焰山》、《妖光俠影》
1930:《江南女俠》
1929-1931:《火燒平陽城》(一至六集,與陳趾青合作導演)
1931:《飛俠呂四娘》、《心痛》
1935:《蛇蠍美人》、《四姊妹》
1936:《桃源春夢》、《小孤女》
1937:《飛來福》
1938:《地獄探艷記》、《六十年後上海灘》
1939:《化身人猿》、《白蛇傳》
1940:《隋宮春色》、《雙珠鳳》、《女鬼》
1941:《艷屍復仇記》、《新姐妹花》(與周貽白合作編劇,與張善琨合作導演)、《明月重圓夜》、《上海淘金記》
1942:《卓文君》、《歡樂年年》、《秋》
1943:《三朵花》
1944:《結婚進行曲》、《凱風》
1945:《莫負少年頭》、《廿載恩情》
1946:《民族的火花》
1947:《慾海潮》、《釵頭鳳》
1948:《懸崖勒馬》、《十步芳草》
1949:《異想天開》
1963:《寶葫蘆的秘密》(與殷子、蔣天流合作改編劇本)
導演故事片、戲曲片:
1926:《不如歸》、《母之心》
1927:《一箭仇》、《翠屏山》(與陳趾青合作)
1928:《大俠甘鳳池》
1929:《兒子英雄》、《秘密寶窟》
1931:《兩大天王》
1933:《徭山艷史》
1934:《良宵》
1935:《紅羊豪俠傳》
1939:《琵琶記》
1940:《三娘教子》(戲曲片,與言菊朋合作)
1942:《生命之火》
1948:《痴男怨女》、《間諜網》(與陳翼青合作)
1949:《荒園艷跡》、《殘冬》
1956:《庵堂認母》(戲曲片)
1957:《陳三五娘》(戲曲片)
1958:《蘭蘭和冬冬》
1959:《好孩子》
1960:《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戲曲片,與俞仲英合作)
1961:《周信芳的舞台藝術》(戲曲片,包括《徐策跑城》、《下書殺惜》,與應雲衛合作) 洪深(1894—1955),學名洪達,字伯駿,號潛齋,別號淺哉,江蘇武進人,中國電影戲劇理論家、劇作家、導演。
洪深出身於封建的書香門第,自幼愛好文藝。父親洪述祖是民國初年的風雲人物,1913年因槍殺國民黨領袖的「宋教仁事件」,躲避於德國統治下的青島。
1911年前洪深分別就讀於上海徐匯公學、南洋公學、天津鈴鐺閣中學,1912年入北京清華學校,1916年公費留學於美國俄亥俄大學,學習燒瓷工程,1919年改學戲劇,就讀於哈佛大學並獲碩士學位。
1922年回國,執教於復旦、暨南等大學,在為推進我國早期話劇運動作出卓越貢獻的同時,也關注著電影事業的發展。他「是第一個主張並且寫出劇本的人」(《新文學大系?戲劇導言》)。1924年闖入電影圈,與田漢、夏衍等成為摯友。他在復旦大學任教時,領導成立了「復旦劇社」,推動了大學戲劇活動。接著又與田漢等人成立了「戲劇協社」和「南國社」,成功地演出了譯制劇《莎樂美》使女主角俞珊女士蜚聲全國。他在聯華電影製片公司作編導時,也使電影明星胡蝶榮膺電影皇後的盛名。
1924年,發表了中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影劇本《申屠氏》。1925年秋,受聘於明星公司任編劇顧問,編導《馮大少爺》和《早生貴子》。1926年編導《四月里底薔薇處處開》和《愛情和黃金》。1927年編導《同學之愛》,並把英國作家王爾德的舞台劇《少奶奶的扇子》改編搬上銀幕。其早期作品,比較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心理的刻畫,開中國電影「心理劇」的濫觴。
洪深為中國電影有聲片的誕生,傾注了極大的熱情。1928年,他翻譯了蘇聯電影藝術家愛森斯坦、普多夫金等聯合發表的《關於有聲電影的宣言》。後為中國第一部蠟盤發音有聲片《歌女紅牡丹》撰寫電影劇本。
30年代初,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左翼戲劇家聯盟。1932年,與夏衍等在明星影片公司組成編劇委員會。這一年,他導演了《鐵板紅淚錄》,加工改編了《香草美人》,編寫了電影劇本《壓迫》。這些影片,視野開闊,觀點鮮明,反映了工人、農民的生活和斗爭。其後,又陸續創作了電影劇本《新舊上海》、《夢里乾坤》、《女權》、《社會之花》、《四千金》、《鍍金的城》等十餘部,分別由明星、天一、聯華、新華等影片公司攝成影片。
抗日戰爭期間,擔任救亡演劇隊的組織領導工作,進行抗敵宣傳和進步的戲劇活動。抗戰勝利後,他仍在大學任教,並主編《大公報》的「戲劇與電影」副刊。1946年,受聘於國泰影業公司,任特約編劇,導演了名重一時的舞台劇《麗人行》。1947年為啟明影業公司編寫《雞鳴早看天》,揭露社會黑暗,憧憬光明未來。1948年,與人合作導演了《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鼓吹婦女解放,富於教育意義。
洪深一貫重視電影批評和電影理論建設。早在他回國之初,他為中國影片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草擬的「徵求影戲劇本」啟事,就明確地闡明了他對電影功能的進步觀點。1930年2月22日,為抵制美國辱華影片《不怕死》在滬上映,於大光明電影院當場提出嚴正抗議,面對蘇聯影片《生路》,卻撰文熱情地予以贊揚。他的《1933年的中國電影》一文,對左翼電影運動的成就作了全面而又精闢的分析與肯定,他還寫有為數甚多的影片評論和《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電影戲劇的表演藝術》等理論專著。此外,他編寫的《電影術語詞典》,收錄編劇、導演、攝影、製片、洗印、錄音、廣告等二十五類電影詞目近六百條,並注有英文或法文。1935年在上海出版,是中國最早的電影辭典。
解放戰爭期間,洪深在上海組織教授罷教,並積極參加學生的「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愛國遊行示威,因而受到國民黨當局的迫害。
建國之後,洪深先後任全國政協委員,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8月29日因患肺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主要作品:
編導:
《馮大少爺》(1925)、《愛情與黃金》(1926,與張石川合作導演)、《衛女士的職業》(1927,與張石川合作導演)、《少奶奶的扇子》(1928,與張石川合作導演)、《同學之愛》(1928,與張石川合作導演)
導演:
《早生貴子》(1925)、《四月里的薔薇處處開》(1926)、《鐵板紅淚錄》(1933)、《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1948,與鄭小秋合作)
電影劇作:
《申屠氏》(1928)、《爸爸愛媽媽》(1929)、《歌女紅牡丹》(1931)、《舊時京華》(1932)、《如此天堂》(1932)、《壓迫》(1933)、《香草美人》(1933,與史文源合作)、《女兒經》(1934,與夏衍,鄭正秋等合作)、《劫後桃花》(1935)、《時勢英雄》(1935)、《花花草草》(1936)、《女權》(1936)、《新舊上海》(1936)、《鍍金的城》(1937)、《夢里乾坤》(1937)、《社會之花》(1937)、《四千金》(1937)、《自君歸來》(1946)、《雞鳴早看天》(1948)、《幾番風雨》(1949)
㈣ 民國時的女明星有哪些
民國時期新文化運動興起,西式文化逐漸開始影響中國的年青一代,許多青年才俊都深受其影響。這里要談的是民國的女明星們。
第一位就是胡蝶,胡蝶原名胡瑞華,是民國第一美女,主演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上映後就轟動全國。後來還主演了《孔雀東南飛》、《後門》等,在演藝道路上可謂是順風順水,連摘三次“影後”桂冠。但在情感上卻有坎坷,與未婚夫感情破裂,四年後結婚之後被人看上並被霸佔,後來這個人飛機失事後才與丈夫重歸於好。
第四位是張織雲,原名阿喜,因主演《可憐的閨女》、《新人的家庭》、《空谷蘭》而走紅,電影博覽會開展“電影女明星選舉”,張織雲以2146票當選為“首屆電影皇後”。張織雲第一位情人因她自己沉浸在爆紅之中而黯淡退場,第二段感情卻是甜言蜜語的騙局,被騙當小三,這對她的打擊何其大。
縱觀民國的這些女明星們,各個驚才絕艷,感情卻都黯淡,令人惋惜。
㈤ 中國第一位明星是誰,是怎麼出名的
明星分有很多種方面,有體壇明星,影壇明星,歌壇明星,不知橘談你要了解的是哪個方面的...
個人認為是:
體壇明星--許海峰 (中國參加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獲得者)
影壇明星--李小簡並龍(功夫電影的代言人.一提到功夫,當然想到李小龍,以至現在國外流行圓咐碰的功夫熱,帶給我們許多傳奇故事,還有,他的死因好象到現在還不清楚哦)
王漢倫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悲劇女明星(1923年,《孤兒救祖記》在上海公映,獲得成功,成為中國第一部引起轟動的影片)
㈥ 誰知道建國初期的明星
上世虛察紀20年代中期是電影演員開始成為公眾人物明沒的開始,特別是女明星的名字已經頻繁出現在報紙之上,1926年上海灘上的一次評選選出了四大女明星:張織雲、楊耐梅、王漢倫、宣景琳。現在,她們的美麗和演技只能在一些殘片中隱約差槐茄窺見,但作為中國最早一批女演員的代表,她們的身世更引人唏噓。
希望採納、、
㈦ 明星影片公司的拍攝影片簡介
「明星」最早的四部試驗影片,有三部是滑稽片,第四部是所謂時事片;都是鄭正秋編,張石川導演的。頭一部叫《滑稽大王游華記》。那時卓別林主演的影片正在上海走紅,張石川想叫這位滑稽大王也替自己賺幾張鈔票,就請鄭正秋編了這么個故事:假設卓別林到了上海,由於生疏,鬧了一連串的笑話。扮演卓別林的是曾在「新世界」馬戲班裡當小丑的英國人李卻·倍爾。
第二部笑片也是鄭正秋編的,叫作《擲果緣》。描寫一個水果商人愛上醫生的女兒,為討好醫生,故意弄壞一傢俱樂部的樓梯,替醫生製造了大批病人。醫生發了一筆財,有情人也成眷屬。由鄭正秋和鄭鷓鴣分飾商人和醫生。扮女兒的名叫余瑛。
第三部影片叫作《大鬧怪劇場》。這回,不僅有卓別林,還有羅克(有人翻作「神經六」,也是當局腔時有名的美國滑稽明星),二人相遇於劇場大打大鬧,搞得天翻地覆。內容很像張石川過去拍的《腳踏車闖禍》,只是更胡鬧了,主角卓別林和羅克這回都是假洋鬼子,由鄭鷓鴣和嚴仲英扮演。
第四部時事片叫作《張欣生》,是鄭正秋根據當時浦東一件殺父兇案編寫的。在這不久以前,上海出過另一樁謀殺案,就是洋行職員閻瑞生圖財殺死妓女王蓮英。這件事驚動整個上海灘,閻瑞生的朋友陳壽蔭利用死人發財,組織「中國影戲研究社」,拍了一部《槍斃閻瑞生》的電影。陳壽蔭自演閻瑞生,又約王蓮英一位小姊妹扮演蓮英,大買噱頭。片子一出,風頭十足。張石川看得心熱,決定也拍一部時事片。他拍這部《張欣生》,過於賣力,以致把兇手殺人的種種殘酷過程都桐困衫淋漓盡致地拍進鏡頭去了。結果,因為「慘無人道,不忍逼視」,連反動當局都認為太刺激,把它禁演了。
可是事實證明三部滑稽短片依然賽不過美國笑片,沒有人看。《張欣生》又遭禁演,大家決定回過頭來再試試鄭正秋的「長篇正劇」的主張。於是,《孤兒救祖記》就應運而生了。
《孤兒救祖記》是「明星」第一部正式出品。也可以說有了它,才有了真正的「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部根據鄭正秋「教化」社會的主張編寫的家庭倫理片,導演還是張石川。故事寫富翁楊壽昌聽信侄子道培讒言,逐走懷孕的寡媳蔚如。十幾年後,蔚如的兒子余璞長大,又在楊壽昌辦的學校讀書,此時楊已發現道培種種不端,不再信任他了。道培懷恨在心,想殺叔奪產。動手這天,恰巧余璞來訪,孩子機智勇敢地救了祖父,一家從此團圓。蔚如感到沉冤大白得力於學校,拿出家產一半興辦義學,廣收貧家子弟入學。這樣的故事今天看來老掉牙了,可在那時候卻很能投合社會上一般人的心理。所以,片子一出來,大為轟動。
在《孤兒救祖記》以前,「明星」還沒有基本演員,除了鄭正秋、鄭鷓鴣,其餘的演員都是臨時拉來幫忙的,這部影片需要四個主角,鄭鷓鴣和鄭正秋的兒子小秋(這年他不過十來歲,正好扮余璞)分飾祖孫二人,道培一角特請已在《滑稽大王游華記》和《張欣生》中上過鏡頭的王獻齋擔任,女主角蔚如叫誰扮演呢?一時還沒著落。張石川就四齣奔走,張羅開了。
說起物色演員來,張石川也真花過不少心血。不過他的作法有些像押寶,總帶很大的冒險性,譬如王獻齋,本是一家眼鏡公司的驗光員,人很老實、正派,不知怎的張石川認為他富於面部表情,可以拍戲。每次去修眼鏡,都要勸說他辭去公司職務,來作演員。王獻齋終於被他拉了進來。在《孤兒救祖記》里,他把道培演得相當出色。從此,張石川就專派他演反派角色,後來,他伴隨胡蝶演了幾十部影片,成為著名的「銀幕壞蛋」。
現在,剩下蔚如一角,張石川經過一番盤算看中了一位在一家煙草公司作打字員的姑娘。她叫王漢倫。這位姑娘裝束時髦,英語流利,是當時少見的摩登女郎。讓一位摩登女郎扮演寡居的賢妻良母,似乎又有些冒險,王漢倫初上銀幕,卻比較稱職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替早期的中國電影刻畫了一位溫柔、堅韌的舊式婦女的形象。明星公尺拆司最早的三部「正劇」長片《孤兒救祖記》、《玉梨魂》和《苦兒弱女》都是她主演的。從此,王漢倫也成了中國電影早期的女明星中的一位紅角。
㈧ 《武訓傳》是誰主演的
《武訓傳》的原劇創作於1944年,最初的主題是歌頌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武訓「行乞興學」的義舉,影片於1948年7月在中國電影製片廠投入拍攝,但在完成三分之一的攝制工作後因經濟困難而停拍,最終由昆侖影業公司買下了拍攝權和已完成的膠片,於1950年10月攝制完成;該片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訓(1838—1896)的生平事跡為內容的傳記影片;影片以細膩的敘述方式,展示了少年武訓的苦難生活和他從青年時代起由「行乞興學」而終於獲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譽的一生經歷。
主要演員
趙丹 .... 武訓 黃宗英 .... 女教師 孫棟光 .... 武訓(七歲) 鄭大畏 .... 武訓(十三歲) 周伯勛 .... 張舉人 蔣天流 .... 四奶奶 張翼 .... 周大 王蓓 .... 小桃 張乾 .... 茂林 邱奐 .... 茂林(幼年) 吳茵 .... 錢媽 黃晨 .... 墜兒 白荷 .... 陳二嫂 高正 .... 郭芬 傅伯棠 .... 郭知縣 姜修 .... 張撫台 王漢倫 .... 慈禧太後 郭奕耀 .... 光緒帝 藍群 .... 李蓮英 范非 .... 李鴻章 周敏 .... 武母 中叔皇 .... 趙熊 奇夢石 .... 魏俊 苗祝三 .... 刁把總 洪警鈴 .... 剃頭的 王桂林 .... 賣藝者 何劍飛 .... 苟知縣 黃耐霜 .... 翠蘭 高文彬 .... 劉四 田野 .... 老師 廖宇光 .... 老武 朱雲山 .... 曹胖子 程漠 .... 李四 金奇 .... 天堂義學老師 余曼華 .... 叫魂婦甲 馬蘭 .... 叫魂婦乙 蔣正勤 .... 管牢的 劉旭東 .... 地保 爾峰 .... 吳二爺 張立德 .... 楊進士 關鵬 .... 婁進士 王愷 .... 靜齋 夏冬 .... 崔准 馬熹 .... 趙光遠 黃錦雲 .... 七奶奶 蘇曼 .... 吳庸之
㈨ 老上海電影女明星有哪些(全的)
阮玲玉,蝴蝶,袁美雲,陳燕燕,王人美,黎明暉,葉秋心,徐來,周璇,白光,上官雲珠,黎莉莉,陳玉梅,王漢倫
黎灼灼,楊耐梅,殷明珠,林楚楚,李麗華,張織雲,秦怡,李香蘭(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