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老一輩電影家——康泰結過婚嗎有子女嗎他的妻子是不是老影人趙丹的女兒啊
和周璇訂過婚。
中國電影演員(1927-1985),原名劉秉璋,北京人,1944年於北京第四中學畢業,後入北京影藝學院,1945年入華北電影公司,抗戰勝利後在北京業。1946年在北京梁游劇社擔任話劇演員,曾在《雷雨》《日出》中分別扮演周沖、方達生。
1954年6月,《渡江偵察記》在全國上映,受到大眾的熱烈歡迎。該影片榮獲文化部頒發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故事一等獎」。康泰在這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為革命不惜橡喊銷獻出自己年輕生命的周長喜。
1947年加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為了紀念在話劇《重慶二十四小時》中的成功,他開始使用「康泰」這個藝名,投身電影行列。
他先後拍攝了《玫瑰多刺》《釵頭鳳》《紅樓二尤》《婚姻大事》《森林大血案》等影片,出演話劇《美國之音》《民主青年進行曲》《欽差大臣》。1953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先後在《渡江偵察記》《李時珍》《海魂》《青春之歌》《摩雅傣》《燎原》《紅日》
《苦難的滲橋心》《快樂的單身漢》《第二次握手》等影片中主演或扮演重要角色。曾參加話劇《原野》《幸福》,並為《解放》《日本最長的一天》《軍閥》《羅馬大戰》《Z》《橡樹,十萬火急》等譯製片配音。曾於1980年獲得長春電影製片廠舉辦的第二屆「小百花獎」優秀男主角獎。
康泰用認真的態度、精湛的演技,以及對電影藝術的熱愛,在銀幕上塑造了許多經典形象。
B. 十面埋伏劉德華章子怡這部電影演的是什麼
《十面埋伏》故事大綱:
唐大中十三年,皇帝昏庸,朝廷腐敗,民間涌現不少反官府的組織,其中以飛刀門的勢力最大。飛刀門總部設在靠近都城長安的奉天縣境內,朝廷深以為患,逐嚴令奉天縣加以剿滅。飛刀門幫主柳雲飛雖在與奉天縣官兵的戰斗中犧牲,但在新任幫主領導之下,飛刀門的勢頭不減反增。奉天縣兩大捕頭:劉捕頭劉德華飾、金捕頭金城武飾奉命於十日之內,將飛刀門新任幫主緝拿歸案。劉捕頭懷疑新店牡丹坊的舞妓小妹章子怡飾是飛刀門前幫主柳雲飛的女兒,逐用計將她拿下,押入天牢。二人並再度設下圈套:由金捕頭化名隨風大俠,乘夜劫獄,救出小妹;藉此騙取小妹的信任,查出飛刀門的巢穴,以便一舉剿滅。隨風依計救走小妹。逃亡路上,隨風對小妹呵護備致,小穏不禁對他漸生情愫;而隨風與小妹朝夕相對,亦被她的出塵氣質深深吸引。星月之夜,二人終究按捺不住,狂烈戀火,眼看一發不可收拾。林外,罡風凜冽,隱隱殺機正悄悄地向他們進逼……
《十面埋伏》影評:
無論是一個影評人還是一個喜愛電影的普通觀眾
我想都是喜歡有意義和有價值的評論的,
對於網上若干網友的批評我想大家已經看得夠多了
甚至我都認為它是一個十足的濫片
所以我認為有必要給一部分堅持眼見為實的朋友們,轉貼下面幾篇文章。
說的很中肯,也有一定的價值。也希望各位聽了滿腦子批評的網友們能夠冷靜下來重新審視,我到現在都沒有看到,所以不發表個人意見,
1。解讀《十面埋伏》焦雄屏:非建設性謾罵無意義
在《十面埋伏》於全國范圍內逐漸引起反響時,台灣電影人焦雄屏女士悄然到京,我們有幸就此部電影與一名資深電影人進行了一次對話,從另一個渠道對張藝謀與他的《十面埋伏》進行解讀。
這本是場很有力量的對話,因為對話雙方,原本應該是張藝謀與焦雄屏。一個國內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一個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影評人、製片人。他們的學術背景、從業經驗、國際能見度,皆比普通從業者更寬泛,他們在自己的領域中做到了其他人沒能做到的事情,兩人的對話將在對峙統一中完成,這也將是一場視點相對高的、不可能避開正在上映的《十面埋伏》爭論的對話。這些足以讓讀者和我們共同興奮。可是,當天夜裡,所有人失去了與張藝謀的聯絡,包括張偉平,我和焦雄屏女士等待著,消息傳來,張藝謀一直在奧申委開會,會開至深夜仍未結束。第二日清早即將離開北京的焦雄屏,最終回到酒店,我們不得不放棄原本意義重大的兩岸電影人的深入懇談,這場對話從而變成了我對焦雄屏的采訪。
記者:看過《十面埋伏》您對它的感覺如何?
焦雄屏:張藝謀嘗試一個新類型電影並不容易。很多想法和努力,是我們能夠看得到的,在他擅長的部分,他做得很好,他超越了大部分的導演。但是,另一部分,在類型電影中,有一定的規則和手段,這是必須遵循的。首先,我必須要說,張藝謀真的是個非常上進的導演,他用所有的元素創造票房奇跡,就商業上講,這對中國電影是有幫助的,對於轉型中的華語電影的影響是不能被忽視的,從《英雄》到《十面埋伏》,他讓國際電影界了解到中國具有多麼大的一個潛在市場,中國本土電影也具有著驚人的本土市場。無論怎麼樣,在電影史上,這兩部電影將會有屬於它的地位。不過,作為一部類型電影,《十面埋伏》又有著與類型電影的距離,他在某些地方有值得討論的地方,這也是我特別想跟他聊的有關類型電影的方面。
記者:你說「有他值得討論的地方」是指什麼呢?
焦雄屏:類型片是一個演化型過程。絕對是市場的需求。我舉個例子你就知道,香港電影的小馬哥,在當時,香港社會形態不穩定正義不明的情況下,這樣一個電影角色的出現就被當成了正義英雄,超出了許多電影人的想像,這個類型電影有他的一定的環境,有市民對某些東西的期待,他們把希望賦予在電影身上,覺得有這樣一個英雄就在自己的身邊。我覺得這是環境與製作產品的重心相互影響的結果,電影中將投射出市場需求,這需要一個量產,在產品製作中移植符號或者套用符號都沒有關系,但是,導演要有一個直覺性的,對電影絕對有用的東西,每個影片出來的確是個溝通的過程,有個與觀眾溝通的基礎,不能大家各自一套,永遠沒有共識,永遠在平行線上運動。
記者:現在對於《十面埋伏》有許多各種不同的說法,絕大多數是批評,對這些你怎麼看呢?
焦雄屏:我不希望看到網路上的那些謾罵,你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但最好是有建設性的意見。非建設性的謾罵對於中國電影沒有任何幫助,什麼是電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一部電影不可能人人都喜歡,你可以不喜歡,但是不需要把它全部否定掉。華語電影需要非常小心這種現象的發生。台灣的國產電影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我非常希望有關人士注意這個問題。
焦雄屏
1953年生,山西人,台灣政大新聞系畢業,美國德州奧斯汀分校廣播電視電影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博士。以影評人身份致力於「提升台灣電影文化」,以她為首的大量評論曾促使了台灣「新電影」運動的興起,被人稱為中國台灣電影「教母」。目前,擔任著製片人、影展評審、教授等工作,並成立吉光電影公司,是《愛你愛我》、《望鄉》、《十七歲的單車》、《藍色大門》等多部影片的製片。
2資深評論:《十面埋伏》成全章子怡浪費劉德華
《十面埋伏》到底怎樣,記者在《十面埋伏》首映第一日,有幸請到兩位資深的電影研究者一起觀看了這部影片,並在觀映後采訪了他們:周承人,參經是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創辦人之一,現在是中國電影美術學會副會長;李以庄,周承人的老伴,中山大學中文系的退休教授,中國高校電影協會的創辦人之一。兩位老人嘔心瀝血20多年寫就的香港首部電影史《香港電影史》即將由香港三聯出版社出版。
目前對《十面埋伏》的各種評論鋪天蓋地,但客觀的說:多數評論都有意氣用事之嫌,要麼偏頗無力,要麼浮誇表面。兩位老人在看過影片後,對這部影片細致的作出了自己中肯的評價,他們認為:《十面埋伏》並不是一部失敗之作,但是也不能說有太大創新。記者將他們的觀點整理如下:
兩大創新:牡丹坊之舞和竹林大戰
《十面埋伏》在動作場面上勝過了《英雄》。。程小東在《十面埋伏》中的發揮比《英雄》要好。
《十面埋伏》中動作場面主要體現在兩場戲中,一場是「牡丹坊之舞」,這是全劇的精華所在,劉德華撒豆指路,章子怡飛袖擊鼓,是張藝謀的一個創意,這一場戲給人視覺上的驚艷和震撼,的確達到了張藝謀自己的追求目的———「即使影片被人批評得體無完膚我也不會在乎,只要我的影片能夠為觀眾留下過目不忘的燦爛3分鍾!」
《十面埋伏》另一場堪稱經典的動作場面是竹林之戰,竹林之戰在胡金銓的《俠女》和李安的《卧虎藏龍》中都非常經典,前者有殺氣,後者有詩意,李安《卧虎藏龍》的竹林戲周潤發如雕塑般的形象以及章子怡的足尖微顫完全顯示出了兩人不同的性格和身份,沒有一絲殺氣,只有詩意充盈。《十面埋伏》的竹林之戰殺氣凌厲,竹雨如箭,造成了困境重重之感,在這一點上,完全區別於胡金銓和李安,因而《十面埋伏》的竹林戲也得以脫穎而出,成為武俠片中竹林戲的又一個經典。
演員表現:章子怡有可塑性
可以看出來張藝謀把全部精力幾乎都用來力捧章子怡,章子怡這次的表現也不錯,證明她是個好演員。她演的盲女感覺到位,在感情戲上的表現,可以看得出是用了真感情的,不是K滴眼葯水,至少比當年的鞏俐會演戲。我記得當年鞏俐在《霸王別姬》中,張豐毅被拉去批鬥,鞏俐揭發張豐毅的一場戲,導演給了鞏俐一個特寫鏡頭,這對表現鞏俐復雜感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鏡頭推進的時候,鞏俐的眼神是空洞的。
而另一明星劉德華在《十面埋伏》中卻被張藝謀給浪費了。金城武是事實上的第一號,主場戲都是他,而卧底的劉德華並沒有表現出他的兩面角色的復雜性。他與章子怡以及大姐之間的見面,也沒有表現出他們的歷史背景(在表演上的)。他和章子怡的三年戀愛史以及卧底身份都是說出來的,並不是在動作中展現出來的,他也就無戲可做了。
劉德華成為了一個符號,張藝謀浪費了一個好演員。
三大遺憾
沒有超越的偷師:張藝謀說:「武俠片是個筐,啥都可以往裡裝」,其實《十面埋伏》里裝了《卧虎藏龍》里的人性和《無間道》中的卧底。張藝謀從《卧》中偷了很多橋段,雖然有自己的變化,但其實金城武+章子怡就是《卧虎藏龍》中張震+章子怡的翻版,是尊崇自我的,無忌的。而劉德華+章子怡,跟《卧》中的周潤發+楊紫瓊有某種相似,都是尊崇規矩的,剋制的。而對於《無間道》的卧底,張藝謀簡直就是照搬了過來,但是又沒有像《無間道》那樣在卧底身份的目的和感情上交代得那麼充分明白。
體裁上的失敗:《十面埋伏》給人虎頭蛇尾的感覺,一開頭牡丹坊就讓觀眾興奮起來,很簡潔,節奏也很緊湊,但是後勁不濟,最後的高潮沒有上去,結尾沒有揚起來,這是最大的缺點。不過這跟張藝謀對影片的體裁把握不準有關系,《十面埋伏》到底是正劇還是悲劇?張藝謀沒有這個全局的意識,像影片最後的雪地大戰,本來是很蒼涼很凄美的,但是正當觀眾都要掉眼淚的時候,卻開始鬨堂大笑。如果導演按悲劇體裁處理,讓金城武和章子怡這兩個追求生命自由,用3天時間就愛得死去活來的戀人一起死去,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觀眾看,這會是很凄美很悲壯的,但是張藝謀沒有自覺地對體裁的把握,讓章子怡生生活過來好幾次,其實暴露了張藝謀不知如何讓雪中大戰結束的尷尬,搞得最後的結尾又拖沓又窩囊。
穿幫的激情戲:跟李安在處理《卧虎藏龍》激情戲時候相比,張藝謀在關鍵時刻捨不得。例如最後一場激情戲,章子怡和金城武兩個人在草地上翻滾的激情場面,攝像機一開始是平視的,但是後來突然用了俯視的拍法,這一鳥瞰,觀眾席上是一片笑聲,章子怡和金城武都是只裸露了上半身,下半身都穿得很齊整,這樣的激情戲就瞬間穿幫了。
發行霸道
對於《十面埋伏》霸道的發行,我們很有意見,曾經還想過抵制不看,《十面埋伏》這部電影雖然並不能說是失敗,但是我們不喜歡他們做買賣的方式,文革的時候10億人看八個樣板戲,但是這一次是13億人在兩周內同看一部電影。在《十面埋伏》的發行後面,明顯有一隻有形的手在操縱,對於其他影片是不公平的,國產電影花了半個世紀才從喉舌變成了商品,這一次,卻打著保護國產大片的旗號,行的是欺行霸市的行為,我猜度,這樣作的意思,是要創造一個讓全國人民都驚訝的票房,但是這似乎有生造「政績」之嫌,有違市場競爭的公平原則
C. 介紹一下台灣影星甄珍
甄珍
(1948-)
女演員。
原名章家珍。原籍浙江杭州,生於北 平(今北京)。曾隨父至日本,後遷 居台灣。
1964年泰北中學高中肄業, 後入國聯影業公司。
1966年主演黃梅 調歌唱片《天之驕女》等。
1967年起 任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演員, 因主演喜劇片《新娘與我》而知名。 後在多部影片中飾演純潔而又淘氣的少 女。
1970年主演影片《緹縈》,次年 獲第十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
70年代在《彩雲飛》、《海鷗飛處 》等根據瓊瑤小說改編的影片中扮演 氣質嫻靜的少女,在台、港及東南亞 觀眾中贏得聲譽。參加拍攝的影片主 要的尚有《英烈千秋》、《黃埔軍魂 》等。
1978年息影,與其夫劉家昌赴 美國。
1982年在舊金山經營「甄珍旅 館」。
1983年重返影壇,在香港、台 灣兩地參加拍攝《風水二十年》、《 聖戰千秋》等影片。
演出影片:
1966:天之驕女 幾度夕陽紅 遠山含笑
1967:鳳陽花鼓 陌生人
1968:新娘與我 四季花開
1969:今天不回家
1970:群星會 行行出狀元 吾愛吾妻 喜怒哀樂 緹縈
1971:最短的婚禮 騙術奇談 淘氣姑娘
1972:白屋之戀
1973:明日天涯 心有千千結 彩雲飛 天使之吻
1974:英烈千秋 婚姻大事 我心深處 一簾幽夢 冬戀 晴時多雲偶陣雨 海鷗飛處 台北頑皮貓 1975:盲女奇緣 喜從天上來
1976:未講完的故事 大富人家 愛在夏威夷
1977:愛有明天 秋詩篇篇 楓林小雨 煙水寒
1978:黃埔軍魂
1983:風水二十年 我的媽媽
1984:聖戰千秋
D. 秦祥林主演的老電影有哪些在哪裡可以下載到
1968《夏日初戀》; 1969《黑豹》; 1969《龍吟虎嘯》; 1969《楓林渡》; 1969《一劍情深》; 1969《蓮花寨》; 1970《異鄉客》; 1970《壯士血》; 1970《我愛莎莎》; 1971《浪子之歌》; 1971《鈔票與我》; 1971《無敵鐵沙掌》; 1971《財色驚魂》; 1971《淘氣姑娘》; 1972《龍兄虎弟》; 1972《三十六彈腿》; 1972《騙術大觀》; 1972《男人女人》; 1973《大密探》; 1973《女警察》; 1973《追殺》; 1973《心有千千結》; 1974《婚姻大事》; 1974《廣島二十八》; 1974《一簾幽夢》; 1974《純純的愛》; 1974《長情萬縷》; 1974《純情》; 1974《雪花片片》; 1974《半山飄雨半山晴》; 1974《我父我夫我子》; 1974《晴時多雲偶陣雨》 (又名《好女十八變》) ; 1974《東邊日出西邊雨》; 1974《雨中行》; 1975《長青樹》; 1975《西貢,台北,高雄》; 1975《戰地英豪》; 1975《女朋友》; 1975《煙雨》; 1975《金粉神仙手》; 1975《我心深處》; 1976《秋歌》; 1976《情話》(又名《情深恨更深》/《不愛你愛誰》) ; 1976 《從就今夜起》(又名《今夜你和我》) ; 1976 《我是一沙鷗》; 1976《不一樣的愛》(又名《愛的花蕾》) ; 1976 《明天20歲》; 1976《追球追求》; 1976《夏日假期玫瑰花》; 1976《微風細雨點點晴》; 1977《奔向彩虹》; 1977《慎孫毀異鄉夢》; 1977《彩雲在飛躍》; 1977《手足情深》; 1977《不要在大街上吻我》; 1977《風雲人物》; 1977《杜鵑花開時》; 1977《愛的賊船》;1977《人在天涯》; 1977《我是一片雲》; 1978《又是黃昏》; 1978《月朦朧鳥朦朧》; 1978《情竇初開》; 1978《金木水火土》; 1978《踩在夕陽里》; 1978《男孩與女孩的戰爭》; 1978《真白蛇傳》; 1979《一片情深》 (又名《故人風雨》) ; 1979《一個女工的故事》; 1979《昨日雨瀟瀟》; 1979《成功嶺上》; 1979《難忘的一天》;1979《落花流水春去也》; 1979《奪愛》; 1979《星期六的約會》; 1979《佳期假期》; 1979《摘星》;1979《細雨敲我窗》; 1979《應召女郎》; 1980《晚間新聞》; 1980《凶榜》; 1980《愛的小草》; 1981《皇天後土》; 1981《上尉與我》; 1981《海軍與我》; 1981《愛殺》; 1982《血戰大二膽》;凱粗 1982《殺出西營盤》; 1983《最長的一夜》; 1983《奇謀妙計五福星》; 1983《風水二十年》; 1984《聖戰千秋》; 1984《上天赦令》; 1984《虎膽小子》; 1985《福星高照》; 1986《金門炮戰》; 1986《八二三炮戰》; 1986《日內瓦的黃昏》; 1987《東方禿鷹》; 1988《金裝大酒店》; 1988《褲甲天下》; 1988《亡命鴛鴦》; 1988《五福星撞鬼》 電影可以到土豆上找,www。gougou。com也可以,其寬備實迅雷也有,老片找起來要有耐心!只能幫你這么多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E. 上影老演員,豁達知性,秀外慧中,90歲去世
周末,我又重看了上影1957年孫道臨主演的反映工商業進行 社會 主義改造的影片《不夜城》。以前也看過兩次,一直覺得林彬那個張伯韓妻子,是她所有片子中扮相最好的一個角色,個人感覺比《林沖》中的娘子還耐看。也許《林家鋪子》謝添是個小老闆,那個老闆娘印象不太深,本片中氣質不俗、靚麗華貴,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前些年看《秋翁遇仙記》,她演那個唯我獨尊,要百花一夜之間開放的女皇武則天,雖只幾個鏡頭,但威嚴的架勢還是給我留下較深印象,心想林彬還能演這類角色啊。在我的記憶中,除了至今無法看到的上影江南廠1958年拍的影片《熱浪奔騰》中,林彬演過女主角、一個青工外,她在上影期間包括1979年退休以後參演的共20部左右片子,盡演些戲不多的配角,覺得比較可惜。
這些片子中的角色,我印象中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一類是妻子,如與孫道臨《不夜城》的老闆娘,與舒適《林沖》中的林娘子,與謝添《林家鋪子》中的老闆娘,與中叔皇《地下航線》中的妻子,還有一部也是無法看到的1958年上影江南廠《消防之歌》,她演李緯那個消防隊員妻子。《林沖》中林沖刺配滄州時林娘子叮囑以及最後自盡等幾場戲,我覺得表演不錯。《地下航線》中,高笑鷗客串警察搜查中叔皇那個地下黨家中武器時,林妻那種緊張、焦慮的內心及驚恐的表情挺到位。湯曉丹導演的最初版本《紅日》中,林彬曾經與飾政委的康泰演一對革命情侶,完成後領導認為戀愛情節不妥,被刪了。
另一類是教師。如《地下少先隊》中,她演的是抗日戰爭時為黨做地下工作的女教師;《苗家兒女》中,演的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女教師,盡管被「高衙內」金川那個角色甩了,但仍對駐守山村從教的決心矢志不渝;《護士日記》中,演的是關心學生日常生活,向畢業生作臨別贈言的女校長;《巴山夜雨》中,演的是在十年動亂中雖遭受挫折和不幸,內心不甘屈服的老教師,當女解差武斷給她扣上為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翻案的帽子時,老教師那句「高爾基等人的書是革命還是反革命呢?」,問得「張瑜」無言以對、張口結舌。
再一類,我覺得是母親角色。比如文革片子《春苗》中,她客串的春苗媽,還有《青春似火》中楊雅琴那個軋鋼廠電工角色的母親。70年代末北影片子《拔哥的故事》中,她也演過幾場戲的韋拔群母親,王好為那部《潛網》中,她好象演劉曉慶角色的母親?具體記不清了。對了,又想起一部長影《小字輩》,她演陳以心角色母親,記得老演員梁明客串一個雜貨店大媽之類角色,倆人經常竊竊私語議論別人,哈。
林彬(1925—2014,原名林孝文,北京人)演的第一部電影,是1947年綜藝影片公司《吉人天相》,飾女主角音樂教師徐婉,因此片導演何通是話劇導演,片子拍的不算成功。解放初,還在惠昌、中企公司演過兩部電影角色,分別是《婚姻大事》童養媳和《無限的愛》姐姐。之前,在美藝、風電、中國演劇社等團體演話劇。說起從藝,她其實挺早的,讀小學時就經表姐沈浩(上影演員,導演葉明愛人,原青藝劇院演員)介紹,在阿英主持的劇團演出過話劇《賽金花》中的兒童角色珊兒。讀中學時,在上海聯藝、苦乾等團體演過《梁山伯與祝英台》《艷陽天》《武則天》等20多部話劇。解放前後,還演過不少街頭活報劇。上影期間,演出的《上海屋檐下》師母、《雷雨》繁漪、《西望長安》大嫂、《紅色宣傳員》(就是後來電影《李善子》))福善嬸等都是比較成功的話劇角色。
林彬在電影配音上,應該說是有所建樹的。她從1952年為前蘇聯影片《伊凡雷帝》配音開始,先後為40多部譯製片配過音,包括10餘個國家的影片,如前蘇影片《第六縱隊》《生活的一課》《第十二夜》,西班牙影片《影子部隊》,義大利影片《如此人生》,墨西哥影片《生的權利》《被遺棄的人》,西德影片《獻給檢查官的玫瑰花》,法國和義大利合拍的《羅馬之戰》,美國影片《音樂之聲》《琴台三鳳》《魂斷藍橋》,日本影片《生死戀》,英國影片《簡愛》,波蘭影片《廣場奇遇》等等。其中在日本片《啊!野麥嶺》中,一人同時為女廠主、媽媽、老女工等六個角色配音。
至於影片中盡演些妻母、教師之類配角,我想一個原因大概被導演們定位了,但並不能說演某類角色的演員就一定是戲路不寬,演技不好,要不她也不可能在《巴山夜雨》中和其他演員共同獲獎了,這裡面也有機遇等多種因素促成的。另一個跟她淡泊、豁達、知足的心性估計有關,猶如她銀幕上多半形色一般,賢淑寧靜,秀外慧中,從這個角度說,林彬老師基本上屬於本色演員。寧靜致遠,並非人人都能夠學會,也許正因為這個,讓她快樂享受到了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