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南征北戰老電影演員陽華

南征北戰老電影演員陽華

發布時間:2023-05-05 03:54:16

A. 南征北戰電影中李軍長演員是誰

1952年版的是陽華,陽華(1915·2—1978·10)
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原名郭壽定,天津人,1933年肄業於天津市立師范學校,1935年就讀於南京國立戲劇學校首屆表演科。1937年畢業後,從事舞台演出。抗戰時期,先後在重慶中華劇藝社、中國電影製片廠、中央電影攝影場、中央青年劇社演出的《日出》、《雷雨》、《夜上海》、《大地回春》、《屈原》等數十部話劇中飾演角色。抗戰勝利後,參加了《還鄉日記》、《痴男怨女》、《荒園艷跡》等影片的拍攝。建國後,任上影廠演員。參加了《團結起來到明天》、《南征北戰》、《宋景詩》、《母親》、《家》、《不夜城》、《紅色的種子》、《喬老爺上轎》、《林則徐》、《聶耳》、《51號兵站》等影片的拍攝。與此同時,他還演出了《關漢卿》、《北京人》、《鍍金》、《紅色宣傳員》、《高級垃圾》和導演了《白楊樹下》、《一百個放心》等話劇。陽華以飾演反面角色見長,他在《南征北戰》中飾演的敵李軍長,那句經典台詞:「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已廣為流傳。此外,他還參加了《偉大的力量》、《烏克蘭詩人舍甫琴珂》、《生活的創造》、《奇婚記》、《危險的貨物》、《安娜·卡列尼娜》等譯製片的配音工作。1978年10月14日,於上海逝世。
1974版的不知道!

B. 老電影:上影廠1952年的《南征北戰》主要演員們

我軍師長(陳戈)

陳戈在《南征北戰》中扮演喊基的我軍師長,有一句經典台詞「不要怕打爛壇壇罐罐」。

陳戈還在《停戰以後》中扮演了陳司令員,伏脊在《黨的女兒》中扮演了男主角王傑。他在《抓壯丁》中扮演的王保長和《雷雨》中的周朴園等人物形象生動鮮明,大受觀眾贊賞。

高營長(馮喆扮演)

有勇有謀的解放軍高營長,是整部影片中的重要角色。

馮喆主演的電影主要有《裙帶風》《戀愛之道》《鐵道游擊隊》《羊城暗哨》《沙漠追缺滲滲匪記》《金沙江畔》等。

我軍師部政委(湯化達扮演)

湯化達除了主演過《上饒集中營》《護士日記》《偉大的起點》等,還導演過《渡江偵察記》(與湯曉丹合作)《大刀記》《等到滿山紅葉時》《石榴花》《不平靜的旅程》等。

張連長(劉沛然扮演)

一位很想打仗的張連長,對於撤退滿肚子的意見,有句經典台詞叫:「沒動靜就是快了」。

劉沛然參演的電影不多,導演的《林海雪原》堪稱經典。

劉永貴(仲星火扮演)

機槍手劉永貴有句經典台詞「又喝上家鄉的水了」。

仲星火可以算是老一輩電影藝術家了,一直活躍在電影里,演過很多電影,象《山間鈴響馬幫來》《51號兵站》《李雙雙》等,2014年還參演了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獻禮電影《毛澤東在上海1924》,這是他一生中出演的最後一部影片。

小戰士(鐵牛扮演)

鐵牛扮演的小戰士,是叫李進吧,無疑是最可愛的,笑容特別明亮,一直保持著樂觀的狀態。

鐵牛還在86版的《西遊記》中扮演過彌勒佛,信不信?

趙玉敏(張瑞芳扮演)

趙玉敏是在高營長的幫助下成長起來的女村長,在支援和配合前線部隊的戰斗中,起到了極好的後勤保障工作。張瑞芳的表演朴實無華,生動自然,為這部電影,添上了非常美麗的一筆。

敵軍張軍長(項堃扮演)

項堃所扮演的敵軍張軍長一個傲慢且自信的人,即使最後成為我軍俘虜,也保持著一個軍長的驕傲。那句「再堅持最後5分鍾」的台詞,一度成為當時的孩子們最愛學的一句話。

項堃還在《烈火中永生》中所扮演過徐鵬飛,以及主演過《大河奔流》等

敵軍李軍長(陽華扮演)

李軍長的光頭造型很有特點,還有他那句「張軍長,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的台詞,讓人至今難忘。

陽華還參演過《母親》《紅色的種子》《喬老爺上轎》《林則徐》《聶耳》《51號兵站》等眾多影片。

我軍指揮員(孫道臨客串)

孫道臨在這部影片中只是客串了我軍指揮員。在師長部署戰略計劃時,他就有在場。

C. 電影《林則徐》故事,美軍上尉演鴉片商人,趙丹被罵神經病,還有什麼

對於著名影星趙丹的評價,一直以來都小有爭議,有人說他是戲瘋子,有人說他是「戲霸」,有人贊揚他演技精湛,也有人吐槽他用力過猛。

筆者認為,以上觀點都有道理,因為本身就有一部電影能集合趙丹身上的所有特點,那就是普遍認為的趙丹電影的巔峰之作《林則徐》。

本文說一說這部電影背後的一些故事。

一、被冤枉的豫堃

《林則徐》的原始劇本是由兩部作品結合在一起的,一部是上影廠選中的《鴉片戰爭》,另一部是北影廠選中的《林則徐》,前者偏重戰爭和劇情,後者偏重人物塑造,最後北影廠聽說上影廠在搞這個題材,就將《林則徐》劇本連作者一起轉送上影廠。

上影廠經過商討,最終決定以北影廠的《林則徐》劇本為核心,揉進去上影廠的《鴉片戰爭》拍攝一部歷史人物傳記電影。導演由鄭君里擔任,主演則選用趙丹,該片將是一部國慶十周年的獻禮片。

在劇本商討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問題,當時文藝界正在批評電影中的中間路線人物,而原劇本中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的過程中除了面對洋人之外在國內並沒有太大阻力,這顯然不符合當年電影藝術創作中關於用對立沖突塑造人物的理念。

為此,劇組將歷史上的海關監督豫堃給黑化了,豫堃就是片中被林則徐軟硬兼施要了三十萬兩銀子的豫監督,劇組將他設計成林則徐虎門銷煙事件中的對立面人物,其形象和台詞風格也隨之改變,演員則啟用了在《南征北戰》中飾演李軍長的陽華。

事實上,歷史上真正的海關監督豫堃是林則徐禁煙的鐵桿支持者,在虎門銷煙中一直沖在最前面,把他黑化的原因是他的名氣不大,不會在史學界引起太大的波瀾。

黑化豫堃和《甲午風雲》中被黑化的劉步蟾性質不同,劉步蟾是因為史學界研究不夠,豫堃則乾脆是劇組有意選中的,本文在此也算為豫堃大人正一次名吧。

不管歷史真相的話,陽華的表演肯定是一流的,不知大家是否會感到電影中的豫堃有些面熟,是不是在哪兒見過?

著名動畫片《漁童》里的那位縣官,就是陽華給配音的,而且筆者估計也許那個縣官的形象也參考了《林則徐》里的豫堃。

可憐的豫堃大人啊。

二、美軍上尉演鴉片商人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很多電影里的外國人都是找的少數民族演員,比如《海鷹》里的美軍艦隊司令就是,還有一些是依靠外表化妝,比如《上甘嶺》里的美軍士兵的大鼻子全是用硬紙殼粘在臉上的。

而在電影《林則徐》中有一位看上去無論如何不像化妝也不像少數民族的演員,就是飾演鴉片商人顛地的那位。

這位演員叫譚寧邦,是一位地道美國人,英文名叫傑拉爾德·坦納鮑姆,出生於1916年,二戰時加入美軍服役,在擔任軍隊報紙編輯時被授予上尉軍銜。

二戰結束後,譚寧邦從美軍復員加入聯合國善後救濟署並來到中國,1947年他回國前夕受聘加入中國福利基金會,還曾介紹美國著名學者陽早和寒春來到中國。

在工作之餘,譚寧邦也發揮了他外國面孔的優勢參演了一系列電影,其中最著名的是在電影《白求恩大夫》中飾演白求恩,在《停戰以後》和《林則徐》中他則屬於客串演出。

後來譚寧邦主要擔任中國福利基金會總幹事,並在上海的幾個大學里兼職教授美國文學,1972年他回到美國在大學里擔任國際關系講師,2001年譚寧邦病逝。

第三個是巔峰。

有一說一,筆者也認為趙丹在《林則徐》中有些地方的演技確實用力過猛,這是他的表演風格,比如林則徐在觀戰時禁不住像新兵蛋子一樣高喊:打得好,打得好。這就不太符合他封疆大吏的身份和地位。

但是,我們也得承認,《林則徐》中的趙丹不管是演技還是精氣神,都可以稱得上他的巔峰之作。林則徐是民族英雄,同時也是清朝名臣,他不僅能和洋人斗,也能在官場里縱橫捭闔,這樣的角色其實是很難把握的,趙丹完成得相當出色。

筆者認為,在林則徐被摘掉頂戴花翎這場戲中,趙丹的演技是教科書級的,是極具人性魅力和感染力的。

如果說趙丹在小人物上的代表作是《烏鴉與麻雀》的話,那麼他在塑造大人物上的代表作無疑就是《林則徐》。

四、拍攝小花絮

《林則徐》中飾演道光帝的是導演高正,本來這個角色是屬於該片另外一位導演岑范的,但岑范考慮到自己的身份和家世還是推掉了。

岑范的叔曾祖父是清朝名將岑毓英,曾鎮壓過太平天國起義,他的叔祖父是國民黨創始人之一的岑春煊,因此岑范有顧慮也是正常的,不過後來他表示還是後悔了。

片中有道光帝聽京戲的橋段,這場戲似乎穿幫了,因為那時候京劇還沒有形成呢。

《林則徐》中有幾場戰爭場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則是英國的風帆戰列艦和炮台對轟的畫面。

這些風帆戰列艦實際上都是模型,最大的四米多長,中間的三米多長,最小的一兩米長,擺放在湖水裡就像是一個艦隊一樣。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些戰列艦的細節部分也都是經過劇組美工精心打造的,再加上導演和攝像爐火純青的鏡頭調度,整個戰爭場面就非常逼真,讓觀眾根本看不出那是模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林則徐》還是第一部在美國上映的中國彩色故事片,而英國方面也為林則徐樹立了蠟像作為紀念。這可能也在歷史人物層面上印證了那句話,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林則徐還為我們留下了千古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D. 電影南征北戰表達的意思

與《地雷戰》(唐英奇、徐達、吳健海,1962)、《地道戰》(任旭東,1965)並列,電影《南征北戰》(成蔭、湯曉丹,1952)作為著名的「老三戰」之首,最早籌劃於1951年春天,是由沈西蒙一出名叫《戰線》的四幕話劇所引起的。當時,各電影廠由於全國性的文藝整風運動全部停工,唯獨上影所承接的這部以毛澤東軍事思想為主題的改編之作,以其直接受「電影指導委員會」、中央電影局領導而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獻禮的特殊身份,成為當年「一支獨放」的准拍片。

其以1947年冬華東戰場上一次大殲滅戰為背景,詳細描述了部分官兵、百姓對一路勝仗、一路北撤戰斗策略由忿然不解到茅塞頓開的認識過程,從而通過具體入微的實際例子,從戰勢變化結合思想轉變的兩相對比入手,著力表現並證明了在大踏步前進、大踏步後退中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毛澤東運動戰思想。

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對《武訓傳》(孫瑜,1950)、《清宮秘史》(朱石麟,1948)等片大規模批判之際的藝術生產活力,更在蘇聯戰爭片的影響下,憑借其敗早粗對重大題材、宏大場面的全景式展現和真槍實彈、氣勢磅礴的紀實風格,開創了中國史詩化戰爭電影之先河。

而在創作人員的構成上,影片則溝通南北、新老搭配,不單集合了成功執導過《鋼鐵戰士》(1950)的北影導演成蔭和上影導演湯曉丹兩套班底;包括飾演高營長的馮喆、飾演女村長的張瑞芳等在內的原國統區老演員,也在同飾演師長的陳戈、飾師政委的湯化達和飾演戰士的仲星火等解放區文藝幹部的合作中,實現了從才子佳人、老爺太太到工農兵形象的全面轉型。

而出於對人民解放軍「運動戰」和「人民戰爭」戰略思想的准確把握,電影廠還特別組織了軍事顧問團加以把關。與此同時,總參謀長粟裕一方面通過對當年華東戰場軍政態勢及戰斗情形的親自講解為影片情節的真實性提供了保證,另一方面也從節省開支的角度對部分景地進行了調整,如建議將劇本中我方炸彌河橋改成炸彌河大壩,並以殘破的青州火車站實景為重點等等,從而在藝術層面確立了樸素的新現實主義視像風格。

不僅如此,陳毅更是從劇本討論入手直接參與創作,其對編劇睜念沈默君所提出的「你們應該設計一個解放軍團長,在大踏步後退的時候,搞不通思想,喪失了勝利信心,臨陣脫逃,叛變投敵,最後在我軍大踏步前進的時候,又被我軍俘虜,受到軍法審判」的建議,雖然未獲全部通過,但這種「搞通運動戰思想,不是聽一次報告就通了的,是要經過斗爭實踐才認識到的」基本設置還是確立了貫穿全片的主要題旨和情節架構,並最終堅持了不偏不倚、實事求是的創作理念。

由此,不單扮演老區群眾的須到山東農村與鄉親們同吃同住,扮演解放軍的要進連隊和戰士們摸爬滾打,便是扮演國軍將領的也要深入俘虜營同國民黨軍官零距離接觸。從而在長達一個月的全方位「下生活」中,有效打破了角色塑造上的概念化模式:不單馮喆飾演的高營長卸下了軍人角色冷厲、粗放的常規臉譜,將溫厚有禮和多少帶有書卷氣的個性色彩與剛毅果敢的大將風范兩相調和;就連敵方李軍長(陽華飾)對張軍長(項堃飾)「請你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的苦苦哀求也充滿了人性的感動。

所以說,這樣的一部黑白電影在那個特殊年代裡所提亮的色彩是無以比擬的。其所奠定的戰爭片雛形,一方面為新中國初期的電影創作確立了基本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也以其豐富的藝術經驗為當代主旋律影片與商業運作的聯姻供給著養料。《集結號》(2006)導演馮小剛就曾明確表示,早在籌拍階段就和美術在對《南征北戰》中一些大場面戰爭戲的反復觀片之下,獲得了很大啟發。

74版:紅色浪漫之破冰

和1952年的創作背景類似,20世紀70年代的翻拍計劃也不是平地里的突發其想,而是背負著重大的歷史與文化使命,以故事片的恢復生產對革命舞台「樣板戲」一統江山的局面所展開的一場破冰運動。這次翻拍主要是在1973年後,由長影的《青松嶺》(劉國權、姜樹森,1974)、《戰洪圖》(蘇里,1974)、《平原游擊隊》(察鎮武兆堤、常甄華,1974),上影的《渡江偵察記》(湯曉丹、湯化達,1974)、《年青的一代》(凌之浩、張惠鈞,1976),八一廠的《萬水千山》(嚴寄洲,1976),連同「北影」的《南征北戰》(成蔭、王炎、湯曉丹,1974)一共7部重拍片,真正打開局面的。

相對於前作,技術上的進步顯然以彩色膠片及其表現下的服化道、場面場景等美術層面最為直接搶眼;但就故事情節的再度創作而言,則是本著「不走樣」的翻拍原則而少有變動,有些地方甚至連對白都隻字未動,置景、機位也常常與先前保持一致;因此,反倒是一些細節性的元素,在「文革」時期這一特殊社會環境下,充分引起了創作者的注意,以致在具體編排上採取了更加謹慎的態度。例如在行軍方向上,52版是共軍向右行進、國軍俘虜向左行進;而74版則有意將其修改為共軍向左、國軍向右,以求最大程度上保證影片在對相關政治概念的隱性解讀中萬無一失。

與此同時,由於地理環境和文化氣候的不同,新作在藝術風格上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差異。以北影廠和文工團宣傳隊為中心的演員構成,不單在影片台詞上化先前的南腔北調為清一色的普通話,同時也因其有板有眼、統一而標準的戲劇式表演風格,在整體基調上對革命浪漫主義呈現出明顯傾斜。由此,無論是一以貫之的革命進行曲以充滿節奏感的聲畫對位所譜寫的激昂鬥志,還是運用平行蒙太奇對國共雙方內在氣勢與外在戰勢的雙重交叉對比,都儼然可見著墨處的鋪排與用力。

盡管如此,這種對政治內涵的高度敏感,從某種角度講,也是令人物編排與情節建構得以和諧順暢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憑借對軍政平等、官兵平等和軍民平等一系列的細節展示,為熱情歌頌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人民戰爭、人民軍隊的偉大勝利打下了堅實的情感基礎;另一方面,也以敵我為判定界限,通過概念化、公式化的角色描寫和瞭然於目的政治宣傳,有效回應了黨在文藝政策上的「三突出」創作原則和當時民眾在樸素的階級觀念下愛憎分明的觀影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國家建設,原外景地「鳳凰山」、「摩天嶺」一帶連同彌河沿岸由於修築水壩早已不再是原來的荒蕪,村莊里也紛紛蓋起了新瓦房。破敗的將軍廟火車站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裝扮一新的人民群眾,無論男女老幼,個個漂亮了起來。彷彿劇中年代也跟著現實生活的腳步攜帶了時代的氣息,有了不一樣的精神面貌。當然,故事延展的前因後果沒有變,戰無不勝的主題思想沒有變,在電影創作極度貧乏的社會徵候下廣大觀眾的熱烈反響也沒有變。而不論後人對其藝術成就上的是非功過如何評說,以《南征北戰》為代表的這樣一批重拍片都以其獨特的美學傾向和史學意義,成為被塵封的10年中劃開黯淡與喑啞的一道鋒芒。

而對當代中國而言,所謂「紅色經典」則不僅是主旋律影片下國家意志的代言;更多的時候,其所負載的是市場經濟建設當中,國民面對生產生活的壓力與動力、速度與激情,而對革命年代之昂揚、純粹自然生發的懷舊與憧憬。作為一種收視心理,在被納入進大眾消費視野的同時,亦以文化反思的身份成為了某種橋梁。其所勾連的不僅是與「新時期」相對應的歷史記憶,更是蘊藏於特定創作範式與美學風格之下整一的社會理想與道德風尚,從而在視聽藝術與現實生活的碰撞中,實現對基本價值取向的積極重構。

E. 《南征北戰(1952)》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南征北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eocxU-Hx0pmq0RzjANVng

提取碼:wrim
《南征北戰》
導演: 成蔭、湯曉丹
編劇: 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
主演: 陳戈、馮喆、豎塌慶湯化達、王力、張瑞芳
類型: 劇情、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52
片長: 122分鍾
1947年初,解放軍華東部隊在蘇北七戰七捷後,進行戰略性轉移,一營高營長(馮喆 飾)率領部隊北撤,在山東桃村集結待命。不少戰士和老鄉都想不通,高營長和女村長趙玉敏(張瑞芳 飾)耐心給大家做工作。衫芹此時蔣軍共出動25個師的兵力,企圖造成南北夾擊。我軍在桃村大沙河阻擊南線敵人六晝曰,主力部隊集中到風凰山圍殲北線的國民黨李軍長(陽華 飾)率領的七個師。高營長接到師長(陳戈 飾)命令搶占摩天嶺高地,以阻擊敵軍張軍長(項堃 飾)率領的增援部隊,李軍長率領的部隊已被我軍全殲並活捉李軍長。高營長又率領部隊乘勝追擊張軍長率領的部隊,趙村長也帶領游擊隊配合主力部隊,切斷敵人退路,又絞斷敵人企圖炸毀橋梁的炸葯導火線余握,保住了大橋。一場大戰開始了......

F. 南征北戰人物特點

陽華主要以飾演反面角色為主,名氣上,自然沒有趙丹、孫道臨、馮喆等明星大,引不起影迷的注意也就順理成章了。不過,陽華的演豎姿森藝水平並不低,只要看過他的表演,都無不為他精彩的演技豎大拇指,他善於表達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內在心理,哪怕只有一個短短的鏡頭,他也會憑借出神入化的表演給刻畫出來。

在電冊悔影里,陽華的戲其實只有兩場。一場是在敵軍的會議室里,他和項堃飾演的敵張軍長等人一起討論作戰計劃,他遭到張軍長的譏諷,那無奈又不甘心的表情,那張口結舌的尷尬樣子,雖然沒有台詞,表演卻十分到余畝位。

另一場戲則是最為著名的了。那就是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之下,敵方潰不成軍,李軍長向張軍長發出求救信號,於是就有了那句最為經典的台詞:「張軍長,請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每次電影放映到此,影院里都是笑聲一片。

陽華把敵李軍長的那種不甘失敗的焦躁心情演繹得淋漓盡致。可以說,真正的藝術都具有強大生命力,哪怕只有一個鏡頭、一句台詞……

G. 「南征北戰」的敵軍長是誰演

《南征北戰》的敵張軍長是項堃扮演的。

1、角色簡介:

項堃飾敵張軍長

簡介國軍中將

電影《南征北戰》中的國民黨軍隊主將,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率領大軍追捕解放軍隊伍,結果被我軍擊敗,圍殲於大沙河,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束手就擒。

2、演員簡介:

項堃(1915-2009),原名王象坤。原籍山東德州,1915年生於河北吳橋,中國電影演員。

1935年山東濟南師范學校藝術體育科畢業。1937年開始擔任話劇演員。1940年任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演員,解放後,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作品有《大地重光》、《南征北戰》、《烈火中永生》等。

3、電影簡介:

《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2年的新中國第一部軍事影片。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湯化達等主演。

該片取材於解放戰爭中華東戰場的一個戰例,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過程,旨在表現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軍事戰略思想。

H. 我國電影《南征北戰》拍攝於20世紀哪個年代

《南征北戰》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ei5VmDu8Ifhm42UiL41Gg

提取碼: ckx9

南征北戰的劇情簡介· · · · · ·

1947年初,解放軍華東部隊在蘇北七戰七捷後,進行戰略性轉移,一營高營長(馮喆 飾)率領部隊北撤,在山東桃村集結待命。不少戰士和老鄉都想不通,高營長和女村長趙玉敏(張瑞芳 飾)耐心給大家做工作。此時蔣軍共出動25個師的兵力,企圖造成南北夾擊。我軍在桃村大沙河阻擊南線敵人六晝曰,主力部隊集中到風凰山圍殲北線的國民黨李軍長(陽華 飾)率領的七個師。高營長接到師長(陳戈 飾)命令搶占摩天嶺高地,以阻擊敵軍張軍長(項堃 飾)率領的增援部隊,李軍長率領的部隊已被我軍全殲並活捉李軍長。高營長又率領部隊乘勝追擊張軍長率領的部隊,趙村長也帶領游擊隊配合主力部隊,切斷敵人退路,又絞斷敵人企圖炸毀橋梁的炸葯導火線,保住了大橋。一場大戰開始了.....

I. 美國南征北戰的資料

詞目: 南征北戰
發音:nán zhēng běi zhàn
釋義: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斗。
出處:唐·柳宗元《封建論》:「歷於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
示例:老子出生入死,~,打了十幾年天下,憑什麼快到手中的果子讓給別人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經歷的戰爭
近義詞:身經百戰、出生入死
反義詞:安營紮寨、安家落戶
[編輯本段]1952年版南征北戰
影片類型:
戰爭
片長:
122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故事片(黑白)。上海電影製片廠1952年攝制。
電影劇情
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進攻華東解放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為有效殲敵,作戰略後撤。對此,部隊與百姓中有好些人思想不通。為保證戰事勝利,高營長和女村長趙玉敏分別向群眾作解釋。敵人誤以為解放軍不敵敗走,集中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合圍解放軍。解放軍在大沙河阻擊敵人六晝夜,然後至鳳凰山圍殲已被包圍的國民黨李軍長所屬七個師。高營長奉命搶占摩天嶺高地,以阻擊前來增援的國民黨張軍長部,並全殲李部,活捉了李軍長。接著,高營長又率部乘勝追擊張軍長部。趙村長率民兵配合主力,斷敵退路。陷於窮途末路的張部企圖以炸毀水壩阻擋解放軍,趙玉敏帶領游擊隊切斷水壩上的炸葯導火線,保住了水壩。一場鏖戰,全殲張軍長所屬部隊,生俘張軍長等高級將領。
新中國銀幕史上不朽的戰爭史詩,大量的經典段落和台詞至今讓人津津樂道!
電影評論
影片取材於解放戰爭時期發生住山東、蘇北戰場的幾個真實戰例。在劇本創作過程中,曾得到當年指揮過這些戰役的高級將領陳毅、粟裕等的關懷和支持,陳毅還親自修改了幾段對白。影片《南征北戰》以生動的藝術形象、豐富的戰斗生活內容,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過程。與同時期其他戰爭題材影片相比,《南征北戰》在戰爭場面的氣勢、戰役的規模、表現戰表現戰略決策和軍事思想等方面,都是空前的,堪稱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戰爭史詩韻味的影片。其中,搶占摩天嶺、鳳凰山總攻兩場大戲,在當時技術條件很差的情況下,空間縱深鏡頭運用得相當成功,體現在畫面上的戰爭氣勢十分壯觀,是新中國電影表現戰爭大場面的經典段落。
演職員表
編劇: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
導演:成蔭、湯曉丹
攝影:朱今明、顧溫厚
美術:韓尚義
作曲:葛炎
扮演者劇中人扮演者劇中人
馮喆高營長
張瑞芳趙玉敏
陳戈師長
湯化達師政委
項堃敵張軍長
白穆敵軍參謀長
陽華敵李軍長
[編輯本段]1974年版南征北戰
製作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BeijingFilmStudio[中國]
更多外文片名:
Nanzhengbeizhan
導演:
成蔭YinCheng
王炎YanWang
湯曉丹XiaodanTang
編劇:
沈西蒙XimengShen
主演:
王尚信ShangxinWang.....師長
張連伏LianfuZhang.....政委
張勇手YongshouZhang.....高營長
田寶富BaofuTian.....教導員
魯非FeiLu.....劉團長
影片類型:
動作/戰爭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故事梗概
1947年冬,國民黨軍隊對華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我華東部隊於蘇北七戰七捷後,為徹底殲滅敵人,大踏步後退。起初,有些戰士想不通。某師一團一營高營長率部轉移到沂蒙山區的桃村待命。老鄉們對後撤也有意見。為安定戰士與老鄉的情緒,高營長與村長趙玉敏分別將上級作戰意圖作了解釋說明。這時,情況突然有了新的變化,敵方以為我軍敗退,集中三十萬人馬,從三面向我軍合圍,意欲決戰。我軍在桃村前面的大沙河阻擊敵人六個晝夜,然後向鳳凰山轉移,圍殲鳳凰山已被我軍圍困的敵軍李軍長所屬的七個師。高營長奉命在摩天嶺狙擊前來增援的敵張軍長部隊。鳳凰山一戰結束後,高營長又奉命擔任包殲援敵的先鋒。敵軍退守大沙河以南負隅頑抗,高營長抄小路偷渡大沙河,切斷敵軍退路。敵人想炸掉大沙河上游的水壩,用水來阻止我軍。趙玉敏帶領游擊隊剪斷了水壩上的炸葯導火索,保全了水壩。我軍渡過大沙河,殲滅了敵人,敵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被生擒。
新舊對比
提起《南征北戰》,人們都知道1952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黑白故事片和1974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彩色故事片。這部影片以解放戰爭中的國共較量,熱情地歌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和人民軍隊的戰無不勝。老片的編劇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導演成蔭、湯曉丹,新版的編劇不變,導演之一的湯曉丹換成老片的副導演王炎。前者的主演中,師長由陳戈扮演,高營長由馮扮演,趙玉敏由張瑞芳扮演,敵張軍長由項扮演,敵參謀長由白穆扮演。後者的主演中,師長由王尚信扮演,高營長由張勇手扮演,趙玉敏由俞平扮演,敵張軍長由王培扮演,敵參謀長由葛存壯扮演。在這里所說的就是人們印象很深的敵張軍長的扮演者,老版的項以扮演反派人物、國民黨高級軍官著稱;而「北京人藝」的王培扮演新版的同類角色,給觀眾的直覺卻是懦雅有餘,兇悍不足。當然,這裡面融進了「臉譜化」的創作傾向和當時觀眾愛憎分明的心理因素,以及樸素的階級情感所產生的觀感效應。
[編輯本段]說唱組合
鳳凰鳴下屬團體,南征北戰(National Campaign),在2008建立的,由中國第一支硬核說唱組合鳳凰鳴(Phoenix Cry)發起並開始運作的。
南征北戰(National Campaign)目前的6名成員是E-Bo (內蒙蒙古族),Iceflow(雲南白族),Ali(遼寧回族),Paul(新疆哈薩克族),醉人(廣西瑤族),FK Moses(遼寧回族)。

J. 《南征北戰》故事,拍電影用真槍真子彈,經典台詞比比皆是

近些年來,我們常看到一些製作水平不高的戰爭題材影視劇,一部分是大家紛紛吐槽的神劇系列,另一部分不是抗日神劇的戰爭片里,各種違反軍事常識的畫面也不斷出現,這讓很多觀眾大失所望。

本文要介紹的是我國影視領域反映戰場最真實的一部戰爭片,這部電影不僅和《地道戰》《地雷戰》一起被稱為「老三戰」,同時也是我國第一部軍事故事片,這就是經典電影《南征北戰》。

一、《南征北戰》拍攝背景,元帥、大將當顧問

1951年春天,中央電影局和上海電影製片廠等部門決定,拍攝一部體現偉人運動戰思想的電影,獻給八一南昌起義25周年。

來自於東北電影製片廠的成蔭被確定為導演,由於人才缺乏,又將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湯曉丹召回,由他們兩人共同擔任該片導演。

《南征北戰》最早的劇本藍本來自於一部話劇《戰線》,該話劇由新四軍老兵、三野文工團團長沈西蒙創作,描寫了華東戰場萊蕪戰役前後的故事。以這部話劇為藍本,沈西蒙、沈默君、顧寶璋合作,最終形成了《南征北戰》的劇本。

在《南征北戰》劇本創作過程中,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非常關心這部電影,他親自參與了劇本的修改,甚至還幫助編劇修改了一些台詞。他還建議增加一個思想動搖開小差的團長角色,後來這個建議被修改為影片一開始發牢騷要到地方工作的戰士王春。

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粟裕也將導演和編劇請到北京,親自為他們講述了萊蕪戰役前後的事情,並對他們的拍攝工作進行了指導。這樣,按照後來的授銜標准,《南征北戰》的創作團隊里相當於有了一位元帥和一位大將當顧問,這標准著實不低。

從《南征北戰》的劇情來看,該劇本還是非常強大的,雖然是戰爭片,但劇情並不是簡單的著眼於打仗,而是將重心放在體現運動戰的思想上。尤其是通過戰士們的情緒變化來反映影片的立意,顯得劇情真實而飽滿。

更關鍵的是,陳毅還特批拍攝經費100萬元,而且可以按照軍事演習費用報銷。

二、真槍真子彈,真炮真炸葯

有了上級的支持,《南征北戰》劇組得到了其他電影想都不敢想的待遇,那就是拍攝時用真槍真子彈、真炮真炸葯。

為了順利完成拍攝,上級部門給《南征北戰》劇組調來了一個野戰師,其中一個團還是剛剛從抗美援朝前線回來的,他們同時帶來的還有貨真價實的武器。

從裝甲車到坦克,從美製105榴彈炮到吉普車,從馬克沁重機槍到湯姆森沖鋒槍,從捷克式布倫式輕機槍到春田步槍,可謂應有盡有,完全再現解放戰爭的原貌。

我們後來看到的很多戰爭片製造炸點都是用雷管或者汽油包,《南征北戰》用的則是貨真價實的TNT炸葯,由於炸葯威力極大,拍攝時劇組也是小心翼翼,結果最後戰士們都沒事,導演成蔭自己被炸傷了。

更牛的是,有了真槍不要緊,劇組演員們打的可都是真子彈,據片中飾演機槍手劉永貴的仲星火回憶,他一個人一場戲就打了四百發真子彈,當然,對面沒有人。

不光道具是真的,《南征北戰》拍攝的很多軍事畫面也是非常真實的,從戰士們扛槍的姿勢到射擊的手勢,都是標準的。

筆者舉兩個例子,在片中,不論是輕機槍還是重機槍,在陣地使用時都是配備有副射手的,這一點現在很多軍事題材影視劇都根本不在意。

在敵人進攻的間隙,戰士們並不是趴在戰壕里等著,而是躲在山坡反斜面的地方防炮,陣地上只留觀察哨,而現在很多影視劇里,戰士們從頭到尾都是躲在戰壕里等著挨炸。

所以,陳老總將劇組拍攝費用當演習費報銷也不算是照顧,拍攝現場確實像演習。

三、真正體驗生活的演員們

《南征北戰》導演是兩位,他們進行了分工,來自於解放區的成蔭負責拍攝解放軍戲份,來自於上海的湯曉丹拍攝國民黨戲份,大場面由兩人共同負責。

導演分工好解決,但演員的演技和配合是個難題,《南征北戰》里演員眾多,還都來自不同的區域,之前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經歷都不一樣,如何配合好,演員演得像是一個問題。

劇組對此的解決方法就是讓演員深入體驗生活,像仲星火、鐵牛這樣本身就出自軍隊文工團的演員還好說,像馮喆、張瑞芳、項堃、陽華這些出自於大城市的演員則在體驗生活上下了苦功。

飾演男一號高營長的是英俊小生馮喆,他去體驗生活的地方是軍營,每天他都跟普通戰士一樣出操訓練,摸爬滾打努力讓自己像一個兵。

不過老實說,馮喆的造型和氣質在片中怎麼看還都像一位教導員,沒辦法,顏值氣質這塊真的不好改變。

飾演女一號村長趙玉敏的是張瑞芳,她當年可是重慶話劇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可是你從《南征北戰》里根本看不到她身上任何的大城市氣息,不論從扮相上還是氣質上,這妥妥就是一個山東大姐啊。這個變化就是張瑞芳到沂蒙山區體驗生活幾個月的結果。

而飾演反派張軍長和李軍長的項堃和陽華,他們倆體驗生活的地方則有些特殊,國民黨高級軍官戰俘所在的戰犯管理所。

所以,體驗生活這個優秀的傳統是演員飾演角色必不可少的環節,像姚晨在一開始出演《潛伏》時就找不到農村丫頭的感覺,她到太行山區農村體驗生活一個月才找到了翠萍的影子。可惜這樣的傳統目前在影視界居然逐漸消失了。

四、《南征北戰》拍攝花絮

上文說了,《南征北戰》劇組得到了一個野戰師的支援,甚至還有一個剛從朝鮮回來的團,但意外的是,這些解放軍戰士卻不願意出演該片。

為什麼呢?因為有很多戰士一聽說自己要演國民黨士兵,立刻產生了對抗情緒,老子拼了命將他們打敗了,臨到最後還要演他們被打敗的過程,不幹。

畢竟《南征北戰》拍攝時間早,距離解放剛剛過去兩三年,戰士們有這樣的情緒也是正常,好在經過上級做工作,戰士們還是接受了這個不一樣的革命任務。

《南征北戰》拍攝地是在山東臨沂和青州,這里是革命老區,群眾基礎好,為了配合劇組拍攝群眾支援前線的戲,當地老百姓又拿出當年的勁頭,給電影當群演。

只是,老鄉們對拍電影還是有些懵懂,當他們看到那些「國民黨士兵」時,居然拿起石頭和土塊砸了過去,這也怪不得戰士們有情緒,當個演員被誤會不說還得挨打。

《南征北戰》的劇本第一稿涉及內容非常宏大,幾乎囊括了華野三年的大部分戰役,最後經過聚焦和修改,將劇情集中到了萊蕪戰役這一塊,因為在萊蕪戰役之前部隊里確實存在一些情緒,像許司令員就曾發牢騷:「你們當官的在地圖上一卡一卡的,當兵的只有兩條腿。」

有了矛盾有了沖突才會有精彩的電影,所以選取這一段 歷史 改編電影確實值得稱道,也更能體現偉人的運動戰思想。

有意思的是,雖然劇情簡化了,但有一個角色反而復雜了,這個角色就是張軍長。

雖然片中沒有提及張軍長部隊的番號和他的姓名,但其剛愎自用的性格和野心勃勃的樣子一看就是改編自張靈甫。

而這位張軍長逃跑時坐在裝甲車里被俘,其原型應該來自黃維。

最後,張軍長被俘,戰士報告他曾拿著小石頭往自己頭上砸,這個典故出處則是杜聿明。

看來項堃也是賺到了,一個人演了國軍三大將領。

五、《南征北戰》的經典台詞比比皆是

由於《南征北戰》拍攝早、上映早、上映周期長而且頻繁,因此說該片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是好毫不誇張的。

於是,片中很多台詞都被後人不斷引用和傳播,最後就成了經典台詞,這裡面我們還要感謝葛優等人的貢獻。

筆者簡單舉幾個例子:

葛優在《不見不散》里學過的,高營長給戰士做思想工作時說的一段話:同志,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沖鋒,明天一早就把蔣介石的幾百萬軍隊全部消滅。可是不行呀,同志,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個一個地打。

戰士們在議論鳳凰山何時打響:沒有動靜,就是快了。

劉永貴回到大沙河邊,趴下喝了一口水:終於又喝到家鄉的水了。

張軍長向鳳凰山喊話:請你們堅持最後五分鍾,堅持最後五分鍾。

李軍長最後的求援:張軍長,請看在黨國的份上,趕快伸出手來拉兄弟一把。

參謀長感嘆:不是我們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當然,還有葛優曾在《甲方乙方》里再現過的:我為領袖立過功。

此外,《南征北戰》還有幾個畫面特別經典:

一個是雙方爭奪摩天嶺,兩邊從不同方向同時沖擊山頂棱線,這個過程採用蒙太奇手法拍攝配上緊張的音樂,使其成為該片最驚心動魄的一段。

另一個則是片尾解放軍最後發起總攻的鏡頭,之後我們甚至在很多紀錄片里都會看到這幾個鏡頭,很多人都以為那是實景拍攝,實際上是出自於《南征北戰》。

以上就是電影《南征北戰》的故事,當然,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版本,上世紀七十年代重拍的《南征北戰》,那部電影里葛優的父親葛存壯也出演了,也就難怪葛優對台詞這么熟悉了。

閱讀全文

與南征北戰老電影演員陽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