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那些故事片演員 蘇秀
那些故事片演員(根據大家的回帖補充照片說明)
作者:蘇秀 日期:2007.10.28
【作者簡介】
蘇秀 1950年9月考進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上海電影譯制廠前身)。擔任配音演員兼譯制導演。1984年退休。
擔任譯制導演的主要作品有:《帶閣樓的房子》《陰謀與愛情》《冰海沉船》《虎口脫險》《英俊少年》《遠山的呼喚》《啊,野麥嶺》《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以上三部曾獲文化部優秀譯製片獎)等400餘部集。
擔任配音的主要作品有:《第四十一》《紅與黑》《尼羅河上的慘案》《華麗的家族》《為黛茜小姐開車》等300餘部集。
舒綉文
綉文大姐和高博是最早來到翻譯片組參加配音工作的,那是上海譯制的第二部影片——《鄉村女教師》(又名《桃李滿天下》)。那時候我還沒進翻譯片組呢。他們才是地道的上海第一批配音演員。
舒綉文早在三十年代就進入了上海電影界,抗戰時期,在重慶與白楊、張瑞芳、秦怡被稱為影劇界的「四大名旦」。在著名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扮演「抗戰夫人」王麗珍,那一段與陶金一起跳的探戈特別膾炙人口。她也是解放後,電影界全國僅有的四名一級演員之一(另外三人是:趙丹、白楊和金焰)。她的頭上罩滿了光環,但是她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大演員做派。我們這些剛進入電影界的晚輩,也跟著高博、韓非「綉文兒長,綉文兒短」地叫她,她也不覺得我們沒大沒小,而且像對待老朋友一樣地跟我們聊天,甚至跟我們講她初戀的故事。後來我跟她一塊配過《安娜·卡列尼娜》和《母親》。她配母親,韓非配兒子,我配兒子的女友。那是高爾基筆下一位革命的母親,她在廣場上演講,激昂慷慨,號召大家起來反抗。我在錄音棚中看她錄音,感覺她並沒有聲嘶力竭地叫喊,可是全片鑒定的時候,卻覺得她的感情特別到位,又有力度,讓我領略了什麼叫「舉重若輕」,也讓我明白了,感情不到位,不能以喊叫代替激情。
其實,配音演員歸根結底也是演員。演員需要解決的問題:理解人物、塑造人物、掌握人物的節奏,都是一樣的。所以,很多好的電影演員,第一次參加配音,就能擔任主角,像舒綉文、高博、衛禹平、孫道臨以及後來的程之、林彬和中叔皇等人莫不如此。
我們在配《安娜·卡列尼娜》的時候,恰巧電台請她去廣播一篇什麼作品,拿了三十元稿費。她非常高興地要拿這筆錢請大家去吃西餐。那時,電影局對門有一家叫「寶大」的西餐館,每份大菜一元,包括一盆湯,一道菜和一些麵包、果醬、奶油之類。而且,每天的主菜是不同的,有一天是「罐燜雞」,我們還特意選了那一天去的寶大。
吃過「寶大」之後,大家既覺得玩得非常開心,又覺得應該還請綉文一次。於是,說好了每人燒一個菜,到綉文家去聚餐。那天都有誰參加,吃些什麼菜,我已經全不記得了,只記得下著很大的雨,我和邱岳峰是合乘一輛三輪車去的。
孫道臨
他應該是來我們廠最多的,也是時間跨度最長的。從1950年的《列寧在1918》中的捷爾仁斯基,到1958年的《王子復仇記》中的哈姆雷特、《白痴》中的梅斯金公爵,再到1976年的《基督山伯爵》,差不多將近三十年。當然,他的王子是眾人交口稱贊的,而我則更喜歡他配的梅斯金公爵。他的梅斯金那麼善良,那麼單純,道臨的聲音一點不華麗,一點不張揚,簡直單純得像個嬰兒。我甚至覺得,這個角色天底下沒人能比他配得更好了。
他在「文革」中擔任譯制導演的好萊塢影片《春閨淚痕》,我有幸被他選中配女主角伊麗莎白。那是一個與我以往所配的角色很不同的人物。她賢淑、溫柔,她的丈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那時她已懷孕,得到她的公司老闆無微不至的照顧,後來嫁給了他,兒子也不知道父親不是親生的,一家人非常幸福。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兒子要去參軍,母親由於曾經失去丈夫,堅決反對,父親則是支持兒子的。這時,丈夫卻領來了一位從國外回來的客人,這個殘疾的中年人,就是伊麗莎白「陣亡」的丈夫。原來他一條腿殘疾後,不願連累妻子,竟謊稱自己陣亡了。沒想到,二十年後,又闖進了妻子的生活。伊麗莎白要與前夫相認,並希望兒子也與前夫父子相認,卻被前夫斷然拒絕了。他不願破壞伊麗莎白現在的美滿家庭,他說:兒子第一次失去父親的時候,他還沒生出來,不能讓他再一次失去父親。我配的角色一般都是個性很強的人物,很少有這種「纏綿悱惻,柔腸百轉」的類型。感謝道臨給我這樣一個改變戲路的機會,可惜這部影片也沒上演過。
我和曹雷都可以說是兩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我們這兩個音樂的門外漢,居然敢去染指音樂廣播劇。她寫了講述「圓舞曲之王」約翰·斯特勞斯生平的《播種歡樂的人》,又寫了關於柴可夫斯基的故事《柴可夫斯基》。她自己要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於是請我去做導演。而我們竟然想到去邀請孫道臨做男主角,他也竟然同意了。
不過,我們再大膽,音樂方面的事也不敢隨便瞎寫,因此一有問題便去請教音樂學院的譚冰若教授。那天,曹雷先到我家找我,再一起去譚先生家。她看見我書架下面放著一套金光閃閃的茶具,就問:你哪來的這么一套花里胡哨的東西?我說是廣東的朋友送的。那時正是廣東經濟開始騰飛的時候,很多人都以與廣東沾邊為榮,講話也操著一口廣東腔。這使我們很反感,就把氣撒在廣東人身上了。我說廣東人能有什麼審美觀點?不過是土包子發了洋財。她說就是嘛,好好的牙齒非要去鑲個大金牙,帶個金鏈子,像抽水馬桶上的鏈子那麼粗……
我家離譚先生家大約只有兩三分鍾的路,我們一路走一邊還在編排廣東人如何如何,一直到譚先生家還在說個沒完。譚先生說:「你們倆客氣點好不好?我就是廣東人哪。」我們趕緊說:「你不算,你不算,其實好多廣東人都不那樣,我們說的那種廣東人,不包括你們。」好在譚先生是大人不見小人怪。那時,真不知天高地厚啊!
林彬
林彬比我大幾個月,比趙慎之小幾天,所以老趙一直用越劇里寶玉叫黛玉的腔調管她叫「林妹妹」。她是五十年代中期,開始來我們廠配音的。她台詞好,聲音好聽,搶了我們好多主角戲。如:《生的權利》《第十二夜》《生活的一課》《第六縱隊》等等。雖說如此,並不妨礙我們成為好朋友。從五十年代到「文革」,她幾乎就是我們廠的人。配《羅馬之戰》的時候,我們一起加班,一起住,一起吃桃子,不分彼此。還記得配《羅馬之戰》時,陳敘一要求我作為女王要端莊、沉穩;曹雷要刀子嘴;林彬作為拜占庭皇後,老躺在睡榻上接見使節,讓她用毛邊嗓子說話。當年,我們配出來的人物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可惜後來出的碟片中,大概缺失了中低音,我們之間不同的聲音造型已然盪然無存了。
還記得,1976年有一部英國影片《鐵道兒童》,其中的主角,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一般來說,應該是劉廣寧的戲,但是小劉不知為什麼不在廠里。而那時丁建華剛來廠幾個月,還沒配過主要戲。因此,演員組就有兩種意見,一是主張大膽起用小丁,認為盡管她沒配過主要戲,但是從她配的一些群眾角色中,可以看出她有很大潛力。另一種意見認為,這樣做完全沒有把握,是拿工作冒險。最後導演伍經緯採納了第一種意見,決心起用小丁。為了確保影片質量,還委託林彬全程為小丁保駕。從對口型起,林彬就時刻和小丁在一起,幫她找口型,分析人物,幫她排戲,直到陪她進棚錄音。
除了戲配得好,她還有一手烙餅的好手藝。我烙的餅,新鮮的還可以,第二天就變硬了。可她烙的餅,一直不會變硬,於是大家約好,幾個女同胞一塊到我家去,讓她現場操作,好把她的絕活學來。我們一邊看她做,一邊聽她講,至今我都記得那些要領:什麼溫水和面:順著一個方向擀:烙好一面再翻,不要反復翻……可我始終沒學會,我烙的餅還是沒她烙的好吃。
前年,上海影協為大家過生日,我問老趙「林彬去不去?」我說她去我就去。那天她說,她是為我來的。我說以後常通通電話吧,她說光通通電話怎麼行,我們得聚一聚。可是,又差不多兩年了,我們還一次都沒有聚會過。轉瞬間,大家都已屆耄耋之年,想聚會一次也不那麼方便了。
康泰
五十年代末期,楊沫的小說《青春之歌》曾經風靡一時,後來,聽說小說要搬上銀幕,大家除了對小說女主人公林道靜將由誰來扮演特別關心外,其次,就是在猜測會由誰來扮演那個令女主人公一直傾心的革命青年盧嘉川了。誰將扮演這個英俊瀟灑而又革命意志堅定的可愛人物呢?這份榮耀最終落在了上影演員康泰身上。《青春之歌》公映之後,扮演林道靜的謝芳和扮演盧嘉川的康泰都在一夜之間大紅大紫起來。接著他又和秦怡主演了《摩雅傣》。
康泰在「文革」時也曾多次來我們廠配音,在《戰爭和人》的二、三集中,我配伍代由紀子,他配由紀子情人青年軍官拓植。在《羅馬之戰》中,他配一個歌特王國的樞密院大臣,後來的國王。他為人隨和,毫無心計,脾氣又好,哪怕跟他開很過頭的玩笑,他也不會生氣。
有一次,他到我家來玩,一進門看見我的廳里放著一架鋼琴,立刻興高采烈地說:「哦,你家有鋼琴,我唱一個吧。」
我們演員組有些人,專門對康泰精心策劃了一場惡作劇。我原以為是些壞小子乾的,後來才知道,趙慎之才是主謀。因為康泰經常吃她抽屜里的糖,還特別得意。他們把夾心糖的夾心挖掉,把一小條肥皂塞進去,然後包好。等康泰在場的時候,從口袋裡掏出一大把糖來撒滿一桌子,讓大家來搶,故意把那塊特殊的糖留給康泰。康泰吃到最後說:「這塊糖的味道怎麼那麼怪呀?!」沒有人接他的茬,也沒有人笑。他們這樣欺負老實人,可真作孽呀!
㈡ 電影《上海風雲》主要演員
《上海風雲》是吉林市電視台及河北電視台聯合出品的抗戰題材電視劇。由黃力加執導,寇世勛、程前、劉小鋒及希維雅·斯維波領銜主演。
該劇講述了二十世紀中葉,德國漢堡著名的猶太人大銀行家的女兒琳達,帶著父親死前託付的一筆巨款和用重金收買的到的「梅辛格計劃」,與在德國避難的上海青年李庭龍千方百計的躲避蓋世太保的瘋狂追殺。
㈢ 民國著名電影明星英茵一一俠肝義膽,抗戰先鋒,以死明志
英茵,民國時期紅極一時的電影演員,她的一生何其燦爛,她的一生何其短暫……
1916年3月28,英茵日出生於北京,原名英潔卿,小名鳳貞。
英潔卿的父親英斂之是《大公報》和輔仁大學的創辦者,他出身滿族正紅旗。
英潔卿的家世背景在民國來說,也算是出身名門世家了。
但凡出身好的人家,自然都比較重視子女的培養,英潔卿也不例外,她從小就受到英斂之的教育,長大後考入北平女子高等師范學校。
英潔卿在這所師范學校畢業後,不過她並沒有選擇當一名教師,而是走上了從影的道路。
這是她的幸運,也是她的悲哀……
英潔卿獨自一人奔赴上海,先後在明月歌舞團、上海聯華影業公司歌舞班訓練班學習,並開始在舞台進行演出。
在此期間,英潔卿改名英茵,她的人生翻開了新的篇章……
在訓練班期間,英茵學到了一些電影表演的專業知識,加上她柔中帶剛的外貌,逐漸被導演相中。
1936年,英茵進入明星影片公司,在這之後,她相繼在影片《生死同心》、《清明時節》、《壓歲錢》、《十字街頭》、《社會之花》中飾演重要角色,並主演了影片《夢里乾坤》。
在這一時期,英茵不斷出現在熒屏上,她出色的演技,俘獲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但正當英茵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英茵的電影生涯不得不中斷。
英茵雖然不能再拍電影了,但她的演藝道路並未終止。
1937年,蘆溝橋事變的震驚了全國人民,在全民抗戰的大背景下,全國的影劇界人士自發動員起來,很快組成了十三個抗日演劇宣棚虛傳隊。
愛國情節濃厚的英茵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活動,她隨抗日宣傳隊一路歷經千山萬水奔向重慶。
1937年底,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英茵繼續活躍在重慶的銀幕和舞台之上,她要以自己的演技去喚醒同胞的抗戰熱情。
英茵的愛國熱情感染了不少囯人,她成為了抗戰劇的女英雄。
可是,不知為什麼,英茵在後來的排演中總是心神不寧,遲到早退,這讓導演及同行十分的不解。
英茵難道是病了,還是不想演了呢?
942年1月19日,上海國際飯店。一位衣著鮮麗、風姿綽約、年輕美貌的時尚女子,在前台要了一個房間:10樓708房。她在房單上簽了兩個字一一
「干凈」
飯店服務生一看這位來客登記的名字叫「 干凈 」,就感覺到這個女人十分的奇怪。
服務生怕出什麼事,還跑上樓去,敲門探視過這位女子人的行動……
「你不要按鈴,不要打擾我。」
10樓708房的這位女子是這樣回答服務生的。
過了一段時間,那位服務生內心不安,晚飯回來之後,他又敲了10樓708房的門,但這位女子的房門已經鎖住了,再怎麼敲門也無人應答。
那位服務生側耳一聽,裡面沒有任何動靜,感到事情不妙的服務生找人撬開了房門,赫然發現,這位女子已經昏迷在床上,這床頭還有生鴉片、烈酒、安眠葯這類物品。
飯店把這位女子送到了寶隆醫院(就是今天的長征醫院),可是由於她服毒的時間太長了,搶救沒有成功,那位女子最終不治身亡。
這位女子在服毒之前,留有一封遺書給合眾電影公司的陸潔。
這份遺書的內容寫得非常晦澀一一
這位自殺身亡女子不是別人,就是電影明星英茵。
英茵死了,她為什麼會自殺?
這其中有何秘密呢?
許多報上說她是殉情而亡,這是事情的真相嗎?
英茵之死撲朔迷離,眾說紛紜……
當時電影界的同行都表示出極大的悲痛與不解,他們不明白一向開郎的英茵為何要自尋短見?
英茵自殺之謎過去很久才逐漸露出水面……
原來,英茵在重慶認識了一個男人,他的名字叫叫平祖仁。
正是這個平祖仁改變了英茵一生的命運。
平祖仁,湖南人,畢業於上海暨南大學。
1937年抗戰爆發後,平祖仁潛伏上海,秘密從事抗日活動。
1940年4月,在平祖仁的家裡,他與太太、汽車司機等,一起被上海憲兵隊本部特高科逮捕。
平祖仁夫婦被捕後,一開始押在四川路橋北日本憲兵隊本部,後來又把平祖仁夫婦和汽車司機,一起解到了76號。
1942年1月8日,76號特務將平祖仁殘忍地殺害了。
眾所周知,英茵與平祖仁關系非淺,所以她也成了76號懷疑的對象。
當初平祖仁認識英茵時,就坦然地告訴對方自己的身份,而英茵則義無反顧地加入到抗飢昌戰情報工作去了。
為了抗戰早爛和扒日勝利,英茵什麼都可以不計較。
什麼名譽、安危,生命統統都可以舍棄….…
英茵是真的愛自己的祖國,她願意為囯家付出一切代價。
做敵偽情報工作艱辛危險,英茵經常夜不安枕,心神不定……
這就是她為什麼無法集中精力排演舞台劇的原因了。
平祖仁夫婦被76號抓走之後,英茵曾經動用一切人脈,想要救出他們,可惜未能如願,反而暴露了自己。
平祖仁被槍殺後,當時他的家屬、朋友、同事都沒有前去領屍,在這種情況下,英茵不顧日本憲兵和漢奸的猜疑,前去刑場領屍。
英茵把平祖仁送到殯儀館,又在殯儀館花重金請化妝師,把他額頭上的這個槍洞補好,然後把他安葬到萬國公墓。
在萬國公墓下葬平祖仁的時候,英茵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就是在平祖仁的旁邊給自己留了一個位置。
英茵是愛平祖仁的,但他有家室,英茵只能把愛藏在心裡,現在愛人去了,她不再隱藏自己的真情了。
生不能同寢,死也要同穴!
俠肝義膽的英茵從不懼怕人言,她雖是女兒身,卻有男兒膽。
這樣一個女子當然不可能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其實英茵本來並不想死,她想活下來為平祖仁報仇,並且在平祖仁死後,她還想重返舞台。
但是讓英茵想不到的是,她已經被76號的漢奸頭子李士群盯上了,這個魔頭早就垂涎於英茵的美色了。
「英小姐,上海很好,何必要走呢?」
冰雪聰明的英茵聽出了李士群的弦外之音,她明白自己這次是在劫難逃了。
難道就這樣向惡勢力屈服嗎?
不,我寧可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也決不向魔鬼妥協。
倔犟的英茵決定以死抗爭,以命明志!
質本潔來還潔去,不向妖魔讓寸分……
英茵服下了大量的生鴉片,烈酒和安眠葯,她就這樣孤獨的離開了人世。
英茵自殺身亡之後,日偽報紙曾以「殉情」為題大肆宣傳,以掩蓋其罪惡的嘴臉,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了。
英茵以身殉囯,卻身後悲涼,實為不幸之人。
英茵生性豪爽,為人熱情,人緣極好,她死後,同行不明真相,對她的死沒有任何錶示……
英茵當年的好友屠光啟曾經說過一一
時光匆匆,往事如煙,真相迷離,英雄無名。
對現在很多人來說,英茵只是一個陌生人,一個被時代所遺忘的人。
這樣的結局真是太不公了。
英茵去了,她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她為國而死,死得其所,無怨無悔!
總有一天,人們會知道,曾經有一個俠肝義膽的女人,她為抗戰不惜生死,不懼流言。
英茵,她並沒有走遠……
作者簡介一一婉兒(婉㚥):一個喜歡讀書,痴迷歷史的女子,愛寫文章的小女子。什麼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寫文章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想寫的事。這就是我,一個塵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蘭自飄香!
㈣ 老電影《南征北戰》當年的老演員現在怎麼樣了
老版電影《南征北戰》是1952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一經放映,立刻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特別是高營長馮喆、張軍長項堃等人的精湛表演,受到人們的好評和贊譽。老版電影《南征北戰》也成為我國經典電影之一。
老版電影《南征北戰》的主要演員現在生活的怎樣了呢?
馮喆
高營長的扮演者馮喆,1920年生,1946年加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建國初期,馮喆到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後又調入四川峨嵋電影製片廠,先後拍攝過《羊城暗哨》《鐵道游擊隊》《桃花扇》等數十部影片。馮喆戲路寬廣,能飾演古今各種不同的角色。馮喆曾被評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中國電影百年百星」之一。上世紀那個動盪的年代,馮喆不幸去世,享年49歲。
陳戈
師長的扮演者陳戈,1916年生,1940年來到延安,組建了青年劇院,並任演出部主任。曾演出《塞上風雲》《雷雨》《上海屋桅下》等劇目,受到根據地廣大軍民的好評,甚至得到周恩來等領導的贊譽。建國後,陳戈先後在北京電影局、長春電影製片廠等單位任編劇、導演、藝術指導等,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藝作品。陳戈曾先後在《抓壯丁》《停戰以後》《黨的女兒》等多部片中擔任重要角色。1981年,陳戈離世,享年65歲。
仲星火
戰士的扮演者仲星火,1924年生,解放戰爭時期,仲星火加入到華東軍區政治部文工團,1949年,文工團進駐上海並入到上海電影製片廠,開始了其電影生涯。先後在《巴山夜雨》《李雙雙》《今天我休息》等數十部片中擔任重要角色。仲星火曾獲得過「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金雞獎」男女配角集體獎。2014年,仲星火逝世,享年91歲。
項堃
敵張軍長的扮演者項堃,1915年生,1940年在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任演員。解放後,曾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任職。先後在《烈火中永生》《海囚》《佩劍將軍》等數十部影片中擔任重要角色。項堃常扮演國民黨軍高級將領、特務頭子,他的表演能揭示人物的本質,入木三分,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和贊賞。項堃曾獲得過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
2009年,項堃病逝,享年94歲。
張瑞芳
女游擊隊長的扮演者張瑞芳,1918年生,抗戰時期,曾在中華劇社任演員。1946年加入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後又分別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上海演員劇團任職,先後拍攝過《李雙雙》《母親》《大河奔流》等數十部片,並擔任主要角色。張瑞芳曾獲得「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榮譽獎、「華語電影終生成就獎」等。
2012年,張瑞芳在上海病逝,享年94歲。
作者:「小方說 歷史 」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 歷史 」
雲緋 歷史 號:故紙堆間
㈤ 三毛從軍記是誰演的
《三毛從軍記》是根據作家張樂平的同名漫畫改編,由張建亞執導、張樂平、張建亞編劇,賈林、魏宗萬、孫飛虎、李穎、朱藝、張名煜、蔣雯、石靈等聯袂主演。
該片主要講述三毛在抗戰期間由流浪兒童變成一個兵,最後仍然無家可歸的遭遇和他在從軍期間的一系列離奇搞笑的經歷。 影片於1992年10月在中國大陸首播。
演員表如下:
1、三毛由賈林飾演
賈林,1977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戲曲導演專業,中國內地男演員。工武生,常演《夜奔》、《探庄》等京劇名段,功底扎實,動作乾脆利落。
2、老鬼由魏宗萬飾演
魏宗萬,國家一級演員,1938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餘姚,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上海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影視話三棲演員。
3、蔣委員長由孫飛虎飾演
孫飛虎(1941年-2014年11月22日),生於上海,中國內地男演員,1964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至貴州話劇團任演員。
4、團長由張名煜飾演
張名煜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影劇演藝名家。
5、太太由李穎飾演
李穎,1968年4月15日出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內地女演員。
李穎以模特兒的身份出道,1992年獲得中華全國廣告模特大賽上海賽區比賽一等獎 ,同年出演電影《三毛從軍記》。1995年憑借電視劇《浦江敘事》提名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
6、少女由蔣雯飾演
代表作品有《千里走單騎》
7、教官由董霖飾演
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董霖(1921--2004)。原名董瑞霖,1921年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學畢業。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參加文抗宣傳隊、西北劇社、西南旅行劇團、中華劇藝社、中央青年劇社等團體,演出舞台劇。
8、將軍由石靈飾演
石靈(1922--1999)天津人,著名作家、演員。幼時曾隨堂兄石揮活躍於舞台。1940年於天津商業中學畢業,後當過商店學徒、電話局練習生。1944年在北平華北電影公司拍攝影片。後在職業話劇團任演員。1948年在上海參加文華影業公司,在影片《表》、《腐蝕》、《我這一輩子》中飾演角色。
9、警官由戰車飾演
戰車,上海譯制電影製片廠配音演員。戰車是《變形金剛》的導演,變形金剛配音劇團的真正老大。他的敬業精神使我們能夠看到不遜於英文版的配音。安排演員上獨具慧眼,每個人都能完美地體現出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尤其是指導配音機器昆蟲等風味獨特的配音時,更是比原版勝出一籌。
10、少爺由蘇震宇飾演
11、鬼子軍曹由徐才根飾演
徐才根,1932年2月21日出生,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
1960年初入表演,在北京方言獨幕劇《相親記》,演男主角小沈。 2010年,參演王全安執導的電影《團圓》,在片中飾演陸善民一角,憑藉此角色獲得第47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獎,同時獲得第28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2016年,參演楊海君執導電影《喊·山》,在片中飾演村長一角。
12、國軍招兵軍官由胡榮華飾演
胡榮華,197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同年進入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現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
13、長毛鬼子由徐春華飾演
㈥ 「南征北戰」的敵軍長是誰演
《南征北戰》的敵張軍長是項堃扮演的。
1、角色簡介:
項堃飾敵張軍長
簡介國軍中將
電影《南征北戰》中的國民黨軍隊主將,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率領大軍追捕解放軍隊伍,結果被我軍擊敗,圍殲於大沙河,張軍長及其參謀長均束手就擒。
2、演員簡介:
項堃(1915-2009),原名王象坤。原籍山東德州,1915年生於河北吳橋,中國電影演員。
1935年山東濟南師范學校藝術體育科畢業。1937年開始擔任話劇演員。1940年任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演員,解放後,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作品有《大地重光》、《南征北戰》、《烈火中永生》等。
3、電影簡介:
《南征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52年的新中國第一部軍事影片。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湯化達等主演。
該片取材於解放戰爭中華東戰場的一個戰例,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過程,旨在表現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軍事戰略思想。
㈦ 戰上海演員表
《戰上海》是1959年由王冰導演,丁尼、高岩、李舒田、王潤身、張良、胡曉光等主演的一部電影。
該片講述了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包圍了上海,與盤踞在上海的國民黨30萬軍隊作戰的故事。
1959年,王冰曾執導過同名電影《戰上海》。電影戰上海主要聚焦與解放上海的軍事斗爭,而此次改編的戰上海則聚焦於上海回到人民手中後的風險應對和反特斗爭。
華東野戰軍挺進上海,一舉擊垮了城內殘留的國民黨劉義部隊。上海戰役宣告結束,陳毅市長率領曾山、潘漢年等領導奉命接管上海。剛剛解放的上海百廢待興,物資匱乏。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意欲破壞剛剛成立的人民政府。陳毅市長無所畏懼,與敵特分子鬥智斗勇,先後化解了一個又一個困局,最終給上海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該劇已經進行了立項公示,計劃在今年3月份開機拍攝。目前劇組行事低調,暫未透漏更多信息。從僅有的吉光片羽看,男一號將由國民大叔、諜戰劇常客張嘉益擔綱主演。
㈧ 上海灘十三太保演員表
《上海灘十三太保》是由張徹執導,狄龍、陳觀泰、程天賜等主演的功夫電影,該片於1984年出品。影片講述了抗戰時期,愛國志士高先生不滿汪偽政府的賣國行徑,准備將消息由上海帶往香港公之於天下,以揭露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賣國求榮的真相,在高先生去往碼頭的路上,陷阱密布,殺機重重的故事。
㈨ 南征北戰電影中李軍長演員是誰
1952年版的是陽華,陽華(1915·2—1978·10)
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原名郭壽定,天津人,1933年肄業於天津市立師范學校,1935年就讀於南京國立戲劇學校首屆表演科。1937年畢業後,從事舞台演出。抗戰時期,先後在重慶中華劇藝社、中國電影製片廠、中央電影攝影場、中央青年劇社演出的《日出》、《雷雨》、《夜上海》、《大地回春》、《屈原》等數十部話劇中飾演角色。抗戰勝利後,參加了《還鄉日記》、《痴男怨女》、《荒園艷跡》等影片的拍攝。建國後,任上影廠演員。參加了《團結起來到明天》、《南征北戰》、《宋景詩》、《母親》、《家》、《不夜城》、《紅色的種子》、《喬老爺上轎》、《林則徐》、《聶耳》、《51號兵站》等影片的拍攝。與此同時,他還演出了《關漢卿》、《北京人》、《鍍金》、《紅色宣傳員》、《高級垃圾》和導演了《白楊樹下》、《一百個放心》等話劇。陽華以飾演反面角色見長,他在《南征北戰》中飾演的敵李軍長,那句經典台詞:「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已廣為流傳。此外,他還參加了《偉大的力量》、《烏克蘭詩人舍甫琴珂》、《生活的創造》、《奇婚記》、《危險的貨物》、《安娜·卡列尼娜》等譯製片的配音工作。1978年10月14日,於上海逝世。
1974版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