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中演員直接對著鏡頭即面對觀眾直接對話的表演方式是什麼意圖
對於演員直接對著鏡頭講話根據不同的情況甚至情景中都會有不同的意思。
電影《死侍》中就有角色直接與銀屏前的觀眾打招呼的鏡頭,對於這種電影,直接對著鏡頭與觀眾進行互動,會給觀眾的心理上帶來慰藉,而且會更加的親切,會更有看下去的興趣,所以這或許就是演員的魅力,電影的魅力,你們覺得是這樣的嗎?
2. 在影視作品中,如何評價一個演員演技的好與壞
首先說一下,舞台表演和鏡頭表演是有所不同的,電影表演和電視劇表演又有區別,很多電視劇是靠台詞推動的,大多數時候不需要演員過多創作,把台詞念完就行。
而電影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里製造觀眾豐富的情緒體驗,僅靠情節和台詞是做不到的,演員是重要的創作者,所以主要說說電影中的演技吧。
好的演技是通過表演去「帶動」情節和觀眾的情緒,永遠是領先一步的。
差的演技是「順應」情節和觀眾的情緒,是滯後的。
觀眾看影視作品的時候,會產生很復雜的心理活動,對於將要發生的情節,會有一個自然的預期來進行自我調整,比如我們看到一個好人快要死了,會先做一個悲傷的預期,當他真的閉上眼的那一幕,由於我們已經做好准備接受這個事實,就不會「那麼」難過,會打一個折扣。
好的演技,就是通過一定的表演技巧,來解決這個問題,給觀眾超越預期的、不打折扣的東西,可能是通過時間差,也可能是體現在情緒的表達方式、遞進順序或強度上。
但是,又要具備合理性,這就是表演的難度所在。
比如現在大家津津樂道的一場戲,《甜蜜蜜》里張曼玉去認屍。
01:19
分解一下:
1.張曼玉的第一個表情居然是頷首一笑,這是非常超越觀眾預期的,因為大家都知道躺著的那個是她男人,已經做好了悲傷的准備。
「笑」出現在這里,非常意外,但結合情節鋪墊,非常真實合理,反應快的觀眾通過這個表情已經猜出她看到了什麼,在那一瞬間腦補了一個閃回,與她一同走進了甜蜜的回憶里。慢半拍的觀眾可能會稍懵一下,但接下來導演會通過鏡頭解釋,同時給予巨大的情緒上的補償。
2.通過眼神稍微過渡了一下,第二個表情是環顧左右,試圖辯解些什麼,欲言又止,臉上仍帶著笑意。
人物顯然意識到了自己的笑來得不合時宜,有點尷尬,試圖化解一下,手部的動作出現得恰到好處,但是緊接著她就放棄了,因為她發現身邊的人不可能理解,這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能夠理解(然而觀眾是理解的,這讓觀眾更加同情人物)。
3.情緒再次過渡了一下,從回憶中走出來,開始要直面現實了,眉頭一皺,這才開始哭,哭得越來越厲害,你可以數一數,這個過程中,她四次試圖直視豹哥,後兩次「豹哥」二字脫口而出,但是隨答豎即又移開眼神,或者把頭低下去。
通過前面的一「笑」,一「看」,觀眾暫時放下了戒備,然而就在這丟盔棄甲的一瞬間,哭戲來了,這才有殺傷力。
4.第五次,淚眼婆娑,目光終於定住,表示自己已經能夠正視這個悲傷的事實。
鏡頭不失時機地給到「米老鼠」,這場戲完成了。到這里,反應再慢的觀眾也理解了張曼玉之前一系列表情的意義,並且感同身受。
一場哭戲,通過演員的演技,表現出了多個層次,表現出了情緒的每一個細微轉變,而且,通過這個過程,一直在「帶」著觀眾走,而不是「跟」著觀眾走,這不容易,好的演員不光要走心,還要動腦子。
如果不是這樣,就算張曼玉哭得再逼真,吼的再撕心裂肺,也不叫「演技好」,因為這都是觀眾能夠預期得到的。
2019.2.15補充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會覺得這樣明顯的表演設計是「笑場」,這個謠言的源頭到底是哪裡來的?
這場戲立張曼玉從始至終,根本就是在一個表演的狀態裡面的,任何一瞬間都沒有出過戲。
我說了你可能不信,OK,陳可辛導演本人說的,你信不信?
這根本就不是笑場,恰恰相反,在陳導專業的眼光里,他還認為這個「笑」表演的痕跡太重了,不滿意,所以又要求張曼玉拍了很多條。
陳可辛 古永鏘 《獵夢人》
v.youku.com/v_show/id_XNTYwMDU1MjY0.html
評論區出現這樣的言論,我一開始也沒在意,但是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還是促使我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
那就是,相當一部分觀眾,還是不具有鑒別演技好壞的能力,但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專業,而是因為他們清銀大不自信: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以捕捉到足夠的細節,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心靈可以抵達清澈的真相,他們可能會有一些懵懂的想法,但最後還是要仰賴一個「權威」出來搏態給他們解讀,如果沒有,他們寧可相信八卦媒體的花邊新聞,因為即使錯了,他們也不用償付任何責任,可以輕描淡寫地對自己說一句「我只不過是信錯了人而已」。
還有一點就是,當很多人看到一個傑作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去尋找其偶然的、運氣的成分,然後誇大一番,這本質上是一種僥幸心理。比如許多人至今相信希斯·萊傑演的小丑那場爆炸戲是遙控器失靈後的「即興表演」,然後吹到天上。即興表演當然是存在的,歪打正著的例子也有,但是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的優秀作品,是經過很多人精心設計、反復驗證、多次改進的成果,把對這些東西的探求視為「過度解讀」,把偶然性的、不可復制的東西奉為圭臬,真的是本末倒置!
3. 電影中有哪些片段是演員現場即興發揮,最後卻成為經典的
在電影中演員即興發揮最後卻成為經典的鏡頭並不少,例如《鋼鐵俠》中唐尼那句“I am Iron Man(我是鋼鐵俠)”、《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小丑炸毀醫院的鏡頭、《西遊降魔篇》中黃渤舒淇跳舞的鏡頭等。
三、《西遊降魔篇》
在周星馳的電影《西遊降魔篇》中,黃渤和舒淇有一段舞蹈非常魔性,也成為了電影中最為經典、最為好笑的鏡頭之一。不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段魔性的舞蹈是黃渤臨場發揮的,這是因為他沒有聽見導演喊咔,因此他只能一直表演下去,最終成就了這段經典。
除了上述三個鏡頭外,《泰坦尼克號》中傑克那句“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我是世界之王!)”以及《斯巴達300勇士》中列奧尼達喊的那句“This is Sparta!(這就是斯巴達!)”也都是演員的即興發揮。
4. 電影《一步之遙》裡面的演員表演如何
我認為這部劇的演員演技很出色。
《一步之遙》確實不是一部合規的商業電影,然而這是一部充滿了戲劇元素的,藝術水準頗高的作者電影。和絕大多數以「敘事內容」為影片骨架的電影不同,《一步之遙》是一部帶著「荒誕派戲劇」骨架的電影。整部電影無處不涌現著濃重的荒誕氣息,而在這荒誕而魔猛吵型幻的世界中,又充滿了真實和清醒。
而姜文,是當代中國電影人中,視野相對最開闊的一個人。他敢於使用這樣的手段,構建屬於自己個人化的迷宮。他的這幾部電影,每一部都像是一個大迷宮,畫面風格獨特而精細,處處都像是蓄意為之,各種台詞也充滿了迷惑性,每一幀都導向一個可能的解釋,說得通,往往又似乎不是那麼回事,另一個角度想想,好像也說得通。
導演的出色枝猜拍攝功力,而演員也沒有讓眾人失望。演技十分出色。這部劇無疑是一部好劇。
5. 電視演員與電影演員在表演方式上有什麼不同
1、臉部細微表情要求
電影由於銀幕更大,演員的臉部細微表情要求更高,所以有一種說法叫做電影臉。這是電影和電視劇最大的區別,細微之處的表情、情緒,電影和電視劇的要求非常不一樣。
2、清楚一個故事的要求
電影時間較短,電視劇的時間一般比較長,一部電影需要在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里講清楚一個故事,講好一個故事,但是拍一部電影需要的檔期有時候還不比一個電視劇短,這個要求非常高,對導演的要求非常高。
3、對於表演的要求
電影對於表演的要求是高效率和精準,電視劇對於表演的要求就是持續輸出和更多層次。一部優秀的長篇電視劇。一個演員要把握住各種不同層次的情緒和感情,需要表演出不同的感覺,這個要求其實也非常高。
6. 有哪些電影一個鏡頭就體現了一個演員很有演技的例子
其實一個演員到底會不會演戲,不需要列舉他的所有作品,只需要一個鏡頭,到底會不會演戲一目瞭然。
接下來,就跟各位來盤點一下那些演技炸裂的演員們在電影中短暫而又高光的瞬間。
《殺人回憶》,宋康昊在影片中的表演可謂之為神級。
特別是最後一個鏡頭,一直讓影迷們津津樂道。
已經離開警隊的警察路過案發現場,不自覺地回去看了看。
這時一個女孩告訴他,之前也有一個男人這樣看過。
警察問她是怎樣的人,女孩回答,就是很普通的一個人。
這時影片給了宋康昊一個長時間的面部特寫,他表情復雜,有憤怒,有悲傷,最後紅了眼眶。
讓人感覺到了無限的絕望。這一個面部特寫鏡頭,同時也展現了宋康昊無敵的演技。
再來說一個國產電影《天下無賊》。
劉若英雖是歌手出身,但是不得不說她的演技也絲毫不含糊。
故事的最後,愛的人已經死去,她獨自一人坐在烤鴨店吃卷餅,沒有台詞。
從最開始的不動聲色,到後來大口大口往嘴裡塞著食物,伴隨著大滴的淚珠滾落。
讓觀眾們也覺得如鯁在喉,那些難受的情緒出不來也咽不下去。
最後說說我最喜歡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
娜塔麗波特曼在出演時僅13歲,就展現了她的演戲方面的絕對天賦。
在目睹家人全部被殺害後,女孩強忍著驚慌故作鎮定敲響了殺手裡昂的門。
從絕望的祈禱,到門打開後,隨著門內光線照射到面部光影的變化,女孩的表情也因看到希望而變化為壓抑著的欣喜。
波特曼演繹得真是淋漓盡致。
這樣的鏡頭還有很多。
演員是否會演戲,有時只需要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好的演員自就能展現出他出色的一面。
演技沒挑了!
在電影《甜蜜蜜》中的一個整整一分鍾的特寫鏡頭,演員沒有台詞,沒有動作,光憑表情。
她就是天生的演員,她的一顰一笑都散發著濃厚的藝術氣息,她的舉手投足可以讓人著迷,她的演技讓人肅然起敬,這個人就是——張曼玉。
這段視頻是張曼玉在電影《甜蜜蜜》中的一段哭戲:李翹到太平間認屍,看到豹哥屍體被翻過來的那一刻,先是一笑,繼而放聲大哭。
這個笑容據後來說,張曼玉其實是笑場了,但也正因為這個笑,造就了這個可以存放到博物館的經典鏡頭。
因為豹哥的屍體後背畫了一個米老鼠,見之一笑是人本能的反應,而後慢慢的悲從中來,從眼淚在眼眶裡打轉直到再也忍不住。張曼玉惟妙惟肖的表現了整個過程。
所以,張曼玉屬於老天爺賞飯吃的那一類演員,臨場第一反應看似信手拈來卻難到了極處。當然,也是導演識貨,沒有剪了。
導演陳可辛後來回憶說:這個鏡頭必須要講一下,我幾乎差點就犯下這輩子在現場最錯誤的一次主觀臆斷。我當時跟張曼玉說,你最愛的人死了,你看到他屍體翻過來是什麼感受?你就演吧,結果她突然先來了一個笑,就把我弄暈了。這是第一條,我感覺不對,你再來,不要那個笑。結果拍了七八條,到最後她跟我說,我已經不能再哭了,我把我身邊所有的親人、男朋友、朋友到我養的狗都想過一遍了,實在沒東西可以想了。我說好,回去剪片子時,才發現其實最好的還是第一條。所以,現在想起來,我差點在那個時候犯了個大錯誤,差點把張曼玉可能是電影生涯中最經典的一個鏡頭給剪掉了。
這就是張曼玉,即使笑場也可以成就經典的絕代風華之人。她的演技不僅可以給現場的流量明星們一記響亮的耳光,也可以為未來的演員們豎三尺標桿。
張子楓在唐人街探案的最後一個眼神算不算?當時在影院看得毛骨悚然。
1.希斯·萊傑:《蝙蝠俠之黑暗騎士》中任何一個鏡頭
首位當然是給希斯萊傑的小丑,他的演繹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狀態,把小丑的癲狂演繹的淋漓盡致,每一個表情,都彰顯了小丑的玩世不恭,以及小丑對這個世界的蔑視和把生命當成 游戲 的瘋狂!
2.周星馳:《喜劇之王》中吳孟達把盒飯扔了那段
周星馳被吳孟達訓斥嘲諷了之後,無奈的離開,離開後那個無奈的笑將這個角色內心的無奈和苦澀表達的很貼切,整部影片這樣的鏡頭太多了,這部影片也成了星爺的經典之作!
3.周星馳:《少林足球》酒吧嘻哈唱歌那段
「少林功夫好耶,真是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有一個鏡頭是星爺自己唱笑了,這個笑既自然又符合劇情,有自我嘲笑,又對於世道的無奈,或許這也是星爺多年來真實的寫照!
4.梁朝偉:《無間道》中面對黃警司死的那段
當陳永仁剛剛下了計程車,黃志成便摔落在計程車上,陳永仁轉過身,表情從起初的常態變成復雜 情感 凝結的表情,這個鏡頭充分展現了梁朝偉影帝級別的演繹,那個表情,有親情,有友情,有傷感,有隱藏,多種維度的 情感 和情緒都要表達出來,實屬不易!
就沒有人說倪大紅老師在戰狼開頭那段雖然面無表情但是演技炸裂的畫面嗎?
我覺得這個吧!
這個算一個吧
坑是一種態度,坑是一門技術,讓我陪著你直到你戒游。
通常這種情況就是傳說的演技炸裂,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面癱,當然面癱的靈魂演員白客王大錘例外。
有很多鏡頭都可以體現出演員的演技炸裂。這里舉幾個例子。
一是侯勇。
在"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前兩集中,他一改往日形象,飾演的貪官趙德漢尤其搶眼。僅四場戲,侯勇將一個貪官從鎮定到崩潰的心路歷程表達得淋漓盡致,被網友稱贊"完美"。
"我一分錢都沒花,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一分錢都不敢動,全在這。""我看著這些錢,就跟小時候在地里頭看著要豐收的莊稼一樣……我喜歡聞那個味道。"侯勇飾演的趙德漢面對裝滿人民幣的冰箱時,慌亂的哭喪著臉的神情、痛心疾首地說出這些話既可憐又可恨。雖然侯勇只有兩集的戲份,但是他給觀眾奉獻了"炸裂式演技"。
二是李雪健
《少帥》中,李雪健神一般的演技再次讓人震撼。由其飾演的張作霖,既有紛繁政局中的翻雲覆雨,又有戰場上的豪氣沖天,既有「東北大老粗」的蠻霸、匪氣,又有對待家人、兄弟的「硬漢柔情」,堪稱一位江湖氣十足的東北「老炮兒」。
三是蔣欣
這個真不用多說,華妃娘娘白眼一翻,賤人就是矯情。
寫了半天才發現有些跑題,上邊說的都是電視劇,下面再說兩個電影裡面的人物。
一是大追捕中的張家輝,飾演的一個啞巴。這個真不用多說什麼了,雖然最近一直被大家好,我系渣渣輝洗腦,確實演技炸裂。
二是唐人街探案1裡面的張子楓
有多少人對這個笑容記憶猶新,感覺半夜做噩夢夢見的就會是這種笑,關鍵這孩子還這么年輕,這讓那些連哭都要滴眼葯水的 流量小生、小花 怎麼活。
看看電視劇《黑冰》結尾王志文長達十多分鍾的獨白,就知道什麼叫演技。
7. 張譯在電影中每次的表演都不一樣,他的演技是如何煉成的
張譯在電影中每次的表演都不一樣,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張譯的演技究竟是怎樣煉成的,我覺得從兩個方面。
現如今張譯也依然沒有銀燃隨波逐流,這一次和萬茜合作也讓觀眾直呼精彩,這個角色也是張譯以往沒有嘗試過的角色但是張譯塑造起來卻非常有經驗。這說明張譯懂得學習,可能不少人覺得張譯到了這樣一個高度應該可以隱退了,或者說可以肆無忌憚的一些,可是對於張譯來說,永遠都不要驕傲和自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只有讓自己變得謙卑,才能夠在娛樂圈中立足以及越走越遠,他是一個非常有態度,人品也很不錯的演員,也相信張譯會越來越好。
8. 電影中演員直接對著鏡頭即面對觀眾直接對話的表演方式是什麼意圖
電影中演員直接晌首對著鏡頭即面對觀眾直接對話的表演方式往往給人一種跳出故事而顯得很出戲的感覺, 電影人物和「你」的第二人稱都充滿了一種很奇虛謹塌妙的互動感,這種 方式很難把握,但如果真的用法得當就會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9. 演員入門需要掌握的表演技巧有哪些
同學你好,2020屆樹藝學姐拿到了雲南藝術學院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績,還進入了北電的終試,樹藝學長也拿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業和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專業的合格證,樹藝聘請的也是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畢業老師全職授課,所以還是有一些影視表演經驗可以傳授的!
01
表演藝考中的台詞技巧
1、說好普通話
作為一名演員首先必須要說好普通話。中國有八大方言區:北方話、吳話、湘語、贛語、客家話、閩北話、粵語。如果考生只能說家鄉話,而且又極難糾正為普通話,是很難成為合格的演員的。
2、聲音條件很關鍵
一個演員具備優美的聲音,能給觀眾帶來精神上的享受,而反之嘶啞的嗓音會使人物的語言黯然失色。因此,在選拔一個演員時,考察他的聲音條件是很重要的,這直接關繫到將來對人物的塑造。
3、正確理解作品,准確表達內涵
一個考生要想朗誦好一篇文學稿件需要進行深入、細致地理解。因為朗誦是在作品的基礎之上演員進行的藝術再創造,所以,考官對考生在理解和表達作品內容方面要進行細致的考查。
4、選材很重要
在朗誦考試時,選擇一篇既好同時又適合自己的材料是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為,選擇材料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你朗誦的效果。選擇自己能夠理解的,同時又好表達的,藝術性較強,有一定的思想性的材料。
5、語言要生活
考生在朗誦時既要學會運用語言來表達作品的內涵,同時又要用自己的形式來表達情感。不能有「朗誦腔」,盡量使語言接近生活,不能「假」「大」「空」。首先要讓觀眾或聽眾能聽懂、聽明白,在語言的運用上要生活化、自然、貼近生活。語言的處理要從作品的內容出發,不要做作,要有真實的情感體驗。
02
表演藝考中的台詞四要素
台詞不是背出來的,是發自人物肺腑而說出來的,聲音好聽或普通話標准不等於說好了台詞,而把台詞背得滾瓜爛熟更也不代表台詞很好,只有按照人物的思想、情感並賦有潛台詞含義而說出來的語言,才是演員真正的台詞。
所以背出來的台詞是空洞乏力的。如何做到說台詞,作為表演藝考生應要掌握以下四個要素:
(1)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麼場合說的——地點
(2)弄清楚這句話是與什麼人物說的——對象
(3)弄清楚這句話是以什麼情緒說的——狀態
(4)弄清楚這句話是為什麼動機說的——目的
03
表演藝考中的節奏技巧
1、演員的表演。首先是現實中人的生活過程的再現,既然節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運動,所以「電影角色要以人類的有機性去建立起角色的有機性。電影演員的創作只有一條途徑,就是遵循人類的規律。」
2、在表演這一藝術領域里,節奏是通過形體的表現(外在的)和心理的反應(內心的)感覺和理解它,其專業術語被稱之為「表演的速度節奏」。它來源於斯坦尼體系術語,是表演技術諸元素之一。
節奏作為幫助演員激起正確體驗和情感的技術,也是形成舞台演出節奏和情緒氛圍的重要手段。速度一般指內、外部動作的快慢,是節奏的構成部分和外在表現之一;節奏則是貫穿在表演過程中的一種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現象,一般指內、外部動作的強弱、長短、張弛等。
例如,常說的「演出不合節奏」,不僅只是針對速率而言,同時也指演員的行動和體驗的強度,也就是實現舞台事件時內心情感激動的程度。除此之外,節奏這個概念還包含節奏性,即行動的某種均勻性它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安排。
斯坦尼說:「劇本或角色的速度節奏要是找對了,能自然地直接地,有時是機械式地抓住演員的感情,激發正確的體驗。」由此可見,行動的速度節奏不僅可以激起演員的情緒體驗,而且可以創造出一定的情緒氛圍,幫助演員准確地掌握好規定情境中人物的任務和行動。在一部影片中,銀幕節奏是電影多種手段綜合處理的結果。
隨著事件情節的發展,對人物節奏的處理也應有所不同,最終體現出人物性格的統一性和多面性。在這個意義上,正如瑞典著名的兩棲導演英格瑪?伯格曼說:「節奏是至關重要的,永遠是至關重要的。」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不同人物的個性,同時決定了不同的動作節奏,而節奏反映出的准確性將反作用於人物的性格。
04
表演藝考中的人物性格技巧
一部影片對演員表演最基本的要求是銀幕上塑造具有鮮明個性的、自然而真實的人物形象。
要使觀眾通過演員的表演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物獨特的氣質和巨大的性格力量,就必須從分析人物性格入手。人物的性格又通常可以理解為人物處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而人物的思想和情緒則是性格的一個組成部分。
人物的性格基調是角色內心變化的基礎和依據,而節奏的體現就是角色內心變化的過程。既然節奏是一切運動的組織原則,當掌握了一部影片角色的整體節奏之後,也就掌握了「角色的性格基調」。
而演員可以十分有目的地把任何一個過程,根據花費最少的力量而達到最大效果的原則,把對角色每個片段的分析、人物基調的把握、行為動作的設計有規律地組成一個統一整體。
05
表演藝考中的節奏與人物性格多面性
1、表演節奏與人物性格的多面性「表演藝術創造角色的歷程,經歷了由表演程式一人表現人一人演人的過程。」「人演人」的階段就是需要演員創造生活化的角色,這是由電影的紀實性決定的。既然生活中自然人的性格基調不是單一的,總是復雜的,多側面多色彩的性格就必然有著一定的節奏規律。
2、表演節奏與人物性格的畸變現實生活本身充滿了真假、善惡、美醜、光明與黑暗的對立統一,戲劇如同其他的表現形式一樣,都是反映現實生活並做出自己評價的,「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這句話正是強調了對立統一在戲劇中的重要性。人物性格的畸變也是「沖突」的表現手段之一。
性格的畸變是人物性格多面性構成的表現之一,但畸變是通過某種突發事件,打亂了人物本來有規律的生活狀態,從而造成了人物性格前後的極大反差,因此它與人物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側面又有所不同。
在影片中,隨著人物前後性格極大反差的轉變,同時造成了人物節奏變化的差異。原本是各種成分有機的聯系,服從於一個具體的有意義的組織,一旦突發事件引起的矛盾沖突破壞了這個組織,也就出現了原有性格的表演節奏差異現象。這種現象並不是指簡單的無序的差異,而是要建立在人物性格基調之上,前後有聯系的差異。
06
表演藝考中理性感性節奏的結合
節奏把握中理性和感性的結合,既是表演藝術不可逾越的起點(不論一個演員在理性上有沒有節奏的意識,他的舉手投足都已具有了節奏的屬性),又是表演藝術在高層次上的造詣(能被譽為「很有節奏」的表演,將是很高的表演創作境界)。
理性地分析出各層次的表演,才能使情緒的強烈程度、性格前後的差別以及節奏張弛的變化做到「有度」。過於「理性」可能會使人物看起來模式化,甚至呆板而無張力;過於「感性」又可能會出現舞台劇式的誇張,甚至跳出角色身份的范疇而脫離整個劇本。
只有在表演節奏上依照「理性」與「感性」有機的結合,一部電影角色的真實性才能不溫不火地得到體現最終使人物的性格基調和多面性同時匯集起來凝聚成完整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