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進軍的解放大西北
中文名稱:大進軍 解放大西北
英文名稱:
英文別名:
發行時間:1996年電影導演:韋林玉
電影演員:呂曉禾-彭德懷
傅英-大個連長
周潔-女記者
杜雨露-胡宗南
閻雨生-馬鴻奎古月-毛澤東
趙恆多-蔣介石
李龍吟-馬步芳
陳銳-馬繼援
簡介:
◎字幕簡、繁、英
◎文件格式XVID+AAC HE 5.1CH
◎視頻尺寸800X308
◎片長150 Min 震撼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結束後,194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談判,但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致使談判破裂。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全部、干凈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率領王震第一兵團、許光達第二兵團、周士弟第十八兵團、楊得志第十九兵團向盤踞在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地區的國民黨反動派軍隊胡宗南部及馬步芳、馬鴻逵部發起追殲。彭大將軍指揮果斷,一野將士作戰勇猛,經「扶眉戰役」、「蘭州戰役」,消滅了敵人主力。至1950年3月,除新疆的陶峙岳將軍、包爾漢省主席和平起義外,一野共殲滅敵軍30萬人,解放了西北全境。 《大進軍——解放大西北》表現的就是這一氣勢恢弘、戰績顯赫的軍事行動。
幕後製作
繼描寫「三大戰役」的電影成功後,接著又拍出了《大進軍》。這段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前沒有宣傳的歷史,被《大進軍》生動、真實地再現出來。該影片用蒼涼的筆調刻畫出了西北野戰軍總司令彭德懷橫刀立馬、傲視頑敵的英雄氣概,在他的指揮下,解放軍進軍荒涼貧窮大西北,解放大西北的戰爭史實。同時,也把西北最大的戰役「蘭州戰役」的過程進行了全景式的描寫。
Ⅱ 郭月(小品女演員、影視演員)詳細資料大全
郭月生於藝術之家,解放軍總政話劇團青年演員。
11歲時開始學藝古箏,演奏很有功力。參加過不少大型演出活動,17歲時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總政話劇團培訓班。兩年後即因在話劇小品《糾察》中飾演文工團員一舉成名。該作品曾榮獲全國戲劇小品電視大獎賽一等獎、解放軍文藝獎、文華獎小品類一等獎等榮譽。郭月參加過38集電視劇、一部話劇和35部話劇小品的演出,塑造了鄉村教師、賓館服務敬悉哪員、打工妹、下崗女工、新娘、農婦、紅軍戰士、記者、保姆、老知識分子等不同年齡、不同類型、性格迥異的角色。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郭月 國籍 :中國 身高 :166cm 出生日期 :1974年9月30日 職業 :解放軍總政話劇團青年演員 畢業院校 :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系 代表作品 :《大河圖》 《愛在生死邊緣》《天在上》《雙槍李向陽》 主要成就 :系統學習古箏演奏陸搏8年 愛好 :騎馬、游泳、舞蹈 家庭成員 :父親 母親 哥哥(郭濤) 性別 :女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個人事跡,參演電視劇, 早年經歷 郭濤、郭月兄妹的父母都是中央戲劇學院的高才生,分配到青海話劇團工作後相戀成婚,婚後很快生下了兒子郭濤。郭家三代沒有女孩,父親一直存有再要孩子的願望。郭月於1974年中秋節降生,父親喜悅之情難於言表,當天打電報向遠在北京豐台的家人報喜,爺爺接到電報亮碼坐在凳子上哈哈直樂:「我有孫女兒了,我有孫女兒了……」說著說著,就笑過去了。剛剛喜得千金的父親又星夜兼程趕回老家去辦喪事。 郭月從一出生就這么鬧騰,後來又不斷生病,1歲那年住了七次醫院。父母親特別嬌寵這個瘦小的女兒,那時家裡經濟條件差,有點什麼糖果之類的零食都是郭月的專有品,郭濤只能眼睜睜地看著。 有一回,郭月正吃著糖果,郭濤上前找妹妹要:「月兒,給我一塊吧!」郭月對哥哥說:「你趴在地上讓我當馬騎,我就給你吃一塊。」郭濤實在太想吃糖了,就趴在地上,郭月騎在哥哥背上好長時間也不下來,到頭來將自己嘴裡在吃的糖吐了出來,遞給哥哥:「給你吃吧!」郭濤氣壞了,但他又不敢將妹妹怎麼樣,誰叫自己就這一個妹妹呢。 那天,媽媽給他們兩張票,叫兄妹倆去看電影。哥哥騎腳踏車帶著郭月,回來時,碰到一個賣冰棍的老太太,郭月說:「哥,我想吃冰棍。」那天還有一幫郭濤的好夥伴也在身邊,妹妹既然開了口就買吧。 老太太拿出一根奶油的,平時都是吃5分錢一根冰棍的郭月,見到這么好的冰棍,迫不及待地打開吃了起來。郭濤摸遍全身僅找到6分錢,老太太說:「最少也得一毛錢!」一看這樣,郭月又將吃過的冰棍用紙包上還給老太太:「奶奶,我只吮了兩口,還給您吧。」 哥哥說:「那怎麼行呢?我把腳踏車放在這兒,過一會兒送錢來。」其他小夥伴一下子鬨笑開了:「還是我們的頭呢,一毛錢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老太太讓他們先走,下次再拿來,這才收場。郭月一看哥哥不高興,小手拿著那根冰棍,一直到化了也沒吃,因為她給哥哥丟臉了。從那以後,郭月知道哥哥是個最愛面子的人。 有一天晚上,父母都演出去了,郭濤問郭月:「月兒,你想吃炒麵嗎?」郭月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炒麵,但她點頭同意了。 郭濤說:「答應我,如果爸爸媽媽知道了,你就說是你要吃的,行不行?」郭月不停地點頭。郭濤將媽媽封好的煤爐打開,拿出鍋,把麵粉放到鍋里炒了起來。 待爸爸媽媽回來,看到兩張小嘴上糊的盡是麵粉,屋裡撒了一地白面,爐子也被鼓搗滅了。媽媽問郭濤:「你幹了什麼壞事?」郭濤站在那兒一動也不敢動,這時,郭月走到媽媽身邊,搖著媽媽的手說:「媽媽,是我餓了,我讓哥哥炒的。」看著一向霸道的女兒也知道幫哥哥,媽媽臉色由陰轉晴,笑了。 演藝經歷 在新世紀的第一個春節聯歡晚會上,她與馮鞏、郭冬臨合作的相聲《得寸進尺》力拔頭籌,獲得觀眾評選的一等獎。郭月先後在60多部小品和影視劇中擔綱主演,行家們評說:「這是一位可塑性極強的演員。」 2000年的雙擁晚會上,由總政話劇團青年演員郭月等演出的小品《閱兵村來信》,獲得了廣大觀眾的高度評價。在此之前,郭月在8集電視連續劇《大河圖》中飾演女主角"浪里花",也被專家和觀眾看好。 郭月在劇中扮演的小酒館老闆娘"浪里花",深愛著水利工地青年突擊隊長秦大川,是個敢愛敢恨的角色。她在與同時也愛著秦大川的德國女工程師瑪蓮娜的情感糾紛中,展現了黃河女兒直爽潑辣的性格和真誠執著的愛情。 1999年赴香港慰問駐港部隊的旅途中,在槍會山軍營的演出過程中,場地上一顆三厘米長的鐵釘穿透了她的皮鞋扎入腳心,但她堅持演出一聲不吭,直到結束。其實,第一次看了她表演的小品《糾察》時,她那活靈活現的"文工團員"的形象早已印入腦海。當我了解了郭月的藝術經歷之後,我才知道,這個小姑娘雖然年紀輕輕,但從藝經歷卻很豐富,著名的小品《糾察》也不過只是她藝術生涯中的一滴水而已。正緣於此,對她在電視連續劇《大河圖》中的不俗表演就不會感到奇怪了。 郭月參加過38集電視劇、一部話劇和35部話劇小品的演出,塑造了鄉村教師、賓館服務員、打工妹、下崗女工、新娘、農婦、紅軍戰士、記者、保姆、老知識分子等不同年齡、不同類型、性格迥異的角色。但是,誰知道,舞台上這些一招一式的動作背後,是她多年刻苦練功的積累,更是她一次次虛心登門求教的結果。 郭月的表演感情真摯,充滿了自信、熱情、活力和激情。 郭月是個老演員了,就連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她也已經是「三次進宮」,1995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她主演了小品《糾察》,1997年她又參加了小品《三姐妹當兵》的演出,蛇年的春節聯歡晚會與笑星馮鞏、郭冬臨搭檔演出化妝相聲《得寸進尺》。 郭月曾多次獲得解放軍文藝獎、文華獎、中國電視星光獎等,還在多部話劇、電視劇中擔任角色,如《天邊有一處聖火》、《歡樂家庭》、《閑人馬大姐》、《老竇酒吧》等。 所塑造的角色不論大小,都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許正因為角色的迥異,加上郭月的低調,郭月雖然在「圈內」名氣不小,實際上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郭月的知名度並不高。對此,郭月很清醒,也很理智,她說:我演的喜劇人物不是千人一面,力求做到一個是一個。郭月更希望觀眾能記住自己演過的角色。 個人事跡 保住自己的眼 郭家兄妹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藝術天賦。郭濤7歲時能背誦整部劇本。有一回,劇團正在排話劇,排著排著,一名男演員忘詞了,當時沒找到劇本,排練場一片混亂。這時,坐在一旁觀看排戲的郭濤站起來說出了那句台詞,在場的人無不驚嘆:「王慧琴的兒子是塊料!」 郭月11歲開始學彈古箏,一年四季都背著比她人還高、比她體重輕不了多少的古箏穿梭於學校與家庭之間。郭月天資聰穎,勤奮好學,1985年剛開始摸箏,1986年就已經在省里的少兒民族器樂比賽中拿了獎,1990年獲得全省民族器樂大賽一等獎。 中學畢業後,郭濤考進了中央戲劇學院,成了父母的校友。1992年,在哥哥的鼓勵下,郭月考入總政話劇團。 郭月進團不久,在一次匯報演出中,她要表演一段坐在地板上的哭戲,郭月就邊拍地板邊揉眼睛地演了。由於舞台上塵土太多,演出沒結束,郭月就感到眼睛不適,她堅持著演完了節目。第二天,左眼腫成一條縫,吃葯、打針無效,一直發展到流膿。在解放軍總醫院住院治療了一個多月,也沒有明顯好轉,醫生說左眼很有可能要失明。 郭月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她不吃不喝,甚至不配合醫生治療。作為哥哥的郭濤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他在父母面前隱瞞了郭月的病情,自己天天陪護在醫院。 為了讓妹妹開心起來,他找來自己的同學給妹妹講故事、說笑話,讓妹妹開心。後來,經朋友介紹,郭濤認識了一位老中醫,老中醫採取祖傳的梅花針挑疾的辦法治療眼疾有顯著功效,但這是有很大風險的。郭濤徵求妹妹的意見,兩人一合計,覺得與其在醫院里保守治療,還不如去碰碰運氣。梅花針挑疾是用刀在背部先割開一個口,然後從背部順眼部神經線挑開,不打麻醉,那真是鑽心的痛啊! 老中醫住在北京郊區蘋果園。這時郭濤已經畢業,住在市中心的一家地下室旅館,手頭沒有什麼錢,只能白天掙錢為支付妹妹的葯費,晚上騎著腳踏車帶妹妹去挑針,每天一趟,一趟來回就是20多公里,其時正是冬天,哪怕是刮風下雪,郭濤始終如一地帶著妹妹上老中醫那兒治眼睛。一個多月下來,老中醫真的是妙手回春,郭月的眼睛痊癒了。當她重新站到舞台上,知情的人無不說是奇跡。 保住哥哥的腿 1995年末,郭濤在武漢拍攝電影《扁擔姑娘》,最後有一個鏡頭要求演員從樓上跳到長江里。導演考慮正值隆冬,郭濤拍了兩個多月的戲比較辛苦,准備找一個替身演員替郭濤拍這艱難的一跳。 初入圈子不久的郭濤想,既然整部電影都拍下來了,就差一個鏡頭,何不善始善終呢,他堅持要自己演。導演當然求之不得了。 當時,郭濤站在長江邊的一座小樓上,縱身往長江里一跳,因所選的位置水不深,且在居民區附近,江水非常渾濁,等他完成這個動作上岸時,發現右腿流血了,原來是碰到搭建棚子的鐵桿上了。郭濤找了一塊布包紮傷口,想著晚上就回北京了,輕輕碰一下不會有什麼事的。臨上飛機回北京前,他給妹妹打了一個電話。兄妹倆有兩個多月沒見面了,相約第二天中午撮一頓。細心的妹妹聽出哥哥說話的語氣有點不對勁,就問他怎麼了,郭濤說好像有點兒發燒。 第二天上午,郭月的腦子里突然閃了一下,好像預感到哥哥要發生什麼事情,原定12點吃飯,9點多鍾她就請假過去了。一腳踏進哥哥的房門,郭月一下子驚呆了。郭濤的右小腿腫得跟大腿差不多粗,紅紅的,人躺在床上高燒不止。妹妹艱難地背著哥哥,攔了一輛的士上醫院。他們先到離住處比較近的協和醫院,醫生說:「你得住院,要不這條腿夠嗆!」但是協和醫院沒有床位,郭月又將哥哥送往中日友好醫院,等辦完住院手續後,躺在病床上的哥哥已經昏迷了。醫生診斷說骨頭已經感染,這條腿保不保得住還難說。 郭月哭了。但她沒有給父母親打電話,因為哥哥在她眼睛受傷時的表現讓她學會了堅強。 郭濤蘇醒後,郭月就趕回團里,因為沒成家,她平時都是吃食堂。但哥哥需要營養,她就去買了一個酒精爐子,添置了鍋碗瓢勺之類的廚具,每天給哥哥做幾道可口的菜,兩三天就煨一隻老母雞。 經過醫生的精心治療,郭濤的腿慢慢消腫,但消腫的地方變成了黑色。郭月每天數次給哥哥用毛巾熱敷,為他按摩。12月17日是郭濤的生日,郭月拎了一隻大大的蛋糕,找來一幫朋友,在醫院里為哥哥過生日。那段時間是郭濤最痛苦的日子:剛剛簽約的一部電視連續劇告吹,交往了很長時間的女朋友突然宣布散夥。 正在心煩意亂的時候,妹妹為他開的生日派對,成了他難忘的一件美事。 郭濤的腿在醫院里治療了一個多月,出院時,郭月扶著哥哥回家。郭濤對妹妹說:「哥這條腿要不是老妹恐怕就沒了!」待《扁擔姑娘》放映時,經受了磨難的郭濤卻沒看到那個差點兒令他致殘的鏡頭。 1994年,對於郭月來說是人生的轉折之年。還在總政話劇團學員隊當學員的郭月,被老師相中與孫濤合演小品《糾察》。郭月在劇中扮演一位不講究軍容風紀的文工團員。 為了排練好這個小品,她隨京城的糾察轉悠了一個星期,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琢磨每一個動作。不久,團里推薦這個小品參加慰問軍隊老幹部演出,江澤民主席那天也親臨觀看。這次演出是郭月首次在大舞台亮相,當這個10多分鍾的小品謝幕時,博得全場長時間的喝彩。 坐在台下的江主席高興地說:「這個小品演得好,既體現了軍人的嚴明紀律,又反映了軍隊的人情味。」後來江主席親自推薦《糾察》上了春節晚會。年三十晚上,郭月在中央電視台演出,哥哥一直等候在大門外,待郭月出來時,郭濤將妹妹拉到了一家酒店,找了幾個好朋友狂歡了一個通宵。郭濤對朋友說:「我妹能有今天太不容易了,我真的為她高興。」說著,眼淚就涌了出來。那天晚上,兄妹倆都喝醉了。 第二天,酒醒後的郭濤領著妹妹上商場,把幫人配音剛得的一筆錢全部拿了出來,為郭月從頭到腳購置一新:「都大姑娘了,節假日也該打扮打扮。」 郭月一炮走紅後,哥哥覺得妹妹這幺小就出名,怕她頭腦不清醒,這個時候更應該好好把握每一次機會。於是,一天晚上,郭濤特意將妹妹叫到自己的住處,備了一瓶酒,買了幾道冷盤,與妹妹談了一個通宵。不久,郭月在室內情景喜劇《歡樂家庭》中成功地扮演了何小羽,又獲得好評。郭濤特意托朋友為此劇錄了像,仔細看了,中肯地指出妹妹應該在語言上下功夫,說表演只是基礎,真正的藝術大師都是在語言上有過人的本事。經哥哥一點撥,郭月心明眼亮。為了幫助妹妹,郭濤找來大量的國內外優秀劇目影碟,與妹妹一起觀看,一道分析,在語言上狠下功夫。 2000年6月,郭月就著手准備新世紀的第一個春節聯歡晚會的本子。當時,她在《北京晚報》上看到一篇介紹道歉公司的文章,就根據這個線索創作了小品《說聲對不起》。 當她將小品送到春節晚會籌備組後,導演們普遍看好,很快通知留用了。這時,馮鞏、郭冬臨排練相聲《得寸進尺》,需要一名扮演導演的女演員,馮鞏想來想去,沒找著合適的人選。 12月底的一天,馮鞏與郭月偶然相遇,他突然有一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覺,當下向導演推薦了郭月。郭月剛開始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情和馮鞏、郭冬臨排戲,誰知僅排練了五天就一審通過。一心不可二用,郭月參加了相聲《得寸進尺》的表演,對她自己創作的小品只能是「說聲對不起」了,後來由另外的演員演了,也參加了春節聯歡晚會。 在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直播前,郭月和馮鞏、郭冬臨到北京各行業慰問演出,10多天的時間,演出了50多場。郭月深有體會地說:「馮鞏老師對我幫助很大,他在藝術上可以用苛刻兩個字來形容。否則,我不可能有這么大的收獲。」為了縮小年齡的差距,馮鞏讓郭月除了在造型上下功夫外,還把聲音控制在胸腔內,給人感覺郭月比實際年齡大很多,收到了比較好的語言效果。 年三十晚上,舉國上下都在觀看春節晚會,郭濤和家人也圍坐在電視機前看妹妹的表演。當郭月的《得寸進尺》演完後,第一個打通她手機的就是哥哥,郭濤說:「老妹,這次你演得有進步,特別是語言上哥哥覺得很滿意。」郭月笑了:「還是第一次聽到你表揚我呢!」 而郭濤的表演,郭月更是每場不落、一部不少地認真觀看,發現哥哥的問題,她馬上就會指出來。郭濤在團里排演的話劇《戀愛中的犀牛》中扮演男一號,當時在京城十分叫座,郭濤在劇中的表演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好評。 郭月專門找了幾個圈子裡的好朋友一起去觀看哥哥的表演。演出結束後,朋友們都誇郭濤的表演精彩,而郭月卻對哥哥說:「你在舞台上一共發了五次火,有三次是真實可信的,有兩次發火是虛的,其實你的內心裡還是比較空。」哥笑而不語。郭月又說:「在舞台上你的發火,給外人看覺得很精彩,有爆發力,但是你內心的感覺不實在,這可逃不過我的眼睛。」郭濤哈哈大笑:「還是我老妹講到點子上了,哥瞞得過別人,瞞不過你啊!」 參演電視劇 共13部 2009 走進大山 飾劉芳 2009 北京無冬天 飾謝紅 2009 馬蹄聲碎 飾田寡婦 2009 天邊有一簇聖火 飾揚小娥 2009 急救生活 飾安菁 2009 從心相戀 飾李丹丹 2007 雙槍李向陽 飾穆蘭 2002 愛在生死邊緣 飾竇箐箐 2001 永存我心 飾杜小秋 2001 一手托兩家 飾於芳 0000 大河圖 飾浪里花 0000 生死執法線 飾唐萬麗 0000 天在上 飾虞季文
Ⅲ 請大概介紹下海西
海西
一、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簡稱海西州)位於青藏高原的北部,青海省的西部。北自黨金山口經祁連山脈的黨河南山、牙馬圖山至木里達坂山西段,與甘肅省酒泉地區相連。東從木里達坂山東段經木里河、吉爾孟河至布哈河,與本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相鄰;從青海南山中段的巴音山經茶卡盆地東端至鄂拉山,與本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相接;南自鄂拉山南段經布青山、巴顏喀拉山和布喀達坂山與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及玉樹藏族自治州分界。西部自布哈茫乃峰經尕斯山、尕斯口接阿爾金山,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接壤。
全州東西長837公里,南北寬486公里,總面積為32.58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45.17%。地理坐標位於東經96°06ˊ—99°42ˊ,北緯35°01ˊ—39°20ˊ之間。海西州因地處青海湖以西而名。州府駐地德令哈市,距省會西寧市514公里。
海西州境域以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環抱著的柴達木盆地為主體。盆地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約350公里,面積為25.66萬平方公里,佔全州總面積的78.76%。柴達木盆地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封閉型內陸盆地,盆底海拔在2675—3200米之間。四周高山海拔3500—4500米。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盆地從邊緣至中心依次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湖沼五個地貌類型,呈環帶狀分布,發育成各具特色的經濟區域。四周邊緣山地,有遼闊的高山草場,適宜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山前沖積平原海拔在2800—3000米之間,部分地區水土資源和氣候條件較好,適宜發展綠州農業;中部谷地平原,鹽湖資源極為豐富,可大力發展鹽化工業。
(二)氣候
海西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6.7—487.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353.9—3,526.1毫米,為年降水量的5—195倍。全州年平均氣溫-5.6—5.2℃,區內氣溫地區差異較明顯。年日照時數平均在3,000小時以上,陽光輻射量達628.9—741.3千卡/平方厘米。境內大風日數多,西部地區8級以上大風年均114—117天,東部地區在79—86天,中部較少,亦在30—53天。區域內無霜期在78—131天之間,海拔3,600米以上地區,無絕對無霜期。
二、歷史沿革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於1954年1月25日,當時稱為海西蒙古族哈薩克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自治州。1984年5月,根據青、新兩省(區)座談會議紀要,州內哈薩克族群眾全部遷回新疆,國務院遂於1985年4月24日批復,將海西州更名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州歷史悠久,2700年前柴達木盆地的居民創造了著名的諾木洪文化。南北朝時,吐谷渾王拾寅在伏羅川(今都蘭縣境內)築城定居,並一度成為吐谷渾王國的政治中心。公元663年,吐蕃攻滅吐谷渾王國,柴達木盆地遂為吐蕃所控制。明朝時所設安定、阿端、曲先、罕東四衛轄區境涉及海西。蒙古族從元代起開始涉足柴達木,明末固始汗率和碩特部進入海西,雍正二年羅卜藏丹津反清失敗後,清政府劃青海蒙古族為29旗,其中9旗駐牧海西。明朝萬曆年間遷往黃河以南放牧的藏族部落,於清朝咸豐年間陸續遷回黃河以北放牧,其中的汪什代海部落逐漸進入海西。還有一部分藏族是從東海遷來的。
三、行政區劃
1999年海西州轄2市(格爾木,德令哈)、3縣(都蘭、烏蘭、天峻)、3個行政委員會(茫崖,冷湖,大柴旦行政委員會),共43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
海西歷史悠久,古為西羌地。民國元年海西地區隸屬青海省辦事長官。民國19年(1930)改都蘭理事為都蘭縣,轄今海西州全境,直隸青海省政府。1949年9月青海解放。同年11月成立都蘭縣人民政府(駐地察汗烏蘇),轄今海西州全境,直隸省政府。1952年9月26日撤銷都蘭縣,設立縣級「都蘭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駐地察汗烏蘇)。1955年12月12日改名為「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1966年4月州府由大柴旦遷駐德令哈。1984年5月,全州的哈薩克族自願要求,並經中央及國務院同意,全部遷返新疆。1985年5月21日更名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州府德令哈市是一座新興的城市。位於海西州的東北部,海拔2,928米。巴音河縱貫市區,把市區劃分成河東、河西兩部分。青新公路國道315線和青藏鐵路哈(哈爾蓋)格(格爾木)段從市區通過,交通十分便利。市區面積7平方公里。市區街道整齊寬暢,商業服務設施健全,商貿市場繁榮,是全州經濟、政治、文化、交通的中心。
四、人口、民族和文化
1999年,海西州總人口的31.23萬人,平均每平方公里0.96人。全州有蒙古、藏、漢、回、土、撒拉等 30個民族。其中蒙古族21,585人,占總人口的6.91%;藏族30,899人,占總人口的9.89%;漢族236,970人,占總人口的75.87%;回族15,683人,占總人口的5.02%。城鎮人口的205,527人,占總人口的65.8%;鄉村人口106,800人,占總人口的34.2%。
海西民族民間藝術和體育活動頗具地方特色。現在州有群藝館,民族歌舞團,各縣、市有文化館、圖書館、書店、電影院、廣播電視站,鄉鄉都有電影放映隊。全州已建立電視差轉台25座,覆蓋率達到87%。有蒙藏語無線電廣播轉播台和蒙文報社、蒙語電影譯制站、蒙藏文學社及《瀚海潮》、《柴達木開發研究》、《花的柴達木》等文學藝術和理論刊物。州內體育運動十分活躍,體育設施也比較健全。全州有體育場8個,籃球場93個,足球場21個,乒乓球練房(室)36個,冰場6個,體操訓練房10個。從1978年以來,大力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和現代體育活動,競技水平不斷提高。
五、文化遺產
在歷史的長河中,生息居住在海西的各族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從不同的側面展示了海西各族人民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明。主要文物古跡有:
1.唐代吐蕃墓葬群
位於都蘭熱水鄉,共有墓葬200餘座。經挖掘出土了大量古代織物、陶器、金銀飾品、古藏文片,為研究吐蕃歷史以及唐朝與吐蕃之間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料。
2.諾木洪地區的干屍及元代古幣和塔里他哈遺址
1958年在諾木洪地區發掘出土一具古代武將的干屍及一包元代古幣。並在該地區發現了塔里他哈遺址,發拙出土了大量古代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物品及房屋遺址。此次發掘進一步證明了人類很早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否定了一些學者認為柴達木地區自古就是荒無人煙之地的說法。
3.絲綢南路青海道
「絲綢之路」是古代連結亞、非、歐三大洲的世界最長的陸路交通干線。據史料記載,當時並行於河西道的青海道也曾是中西通道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由4條幹道組成,其主幹道—河湟古道大體上是沿著柴達木盆地南北兩條公路進入新疆的,沿途許多古城遺址至今依稀可見,反映了當時的交通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