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桃姐劉德華的原型
桃姐(葉德嫻飾)是有原型的,影片由真實事件改編,桃姐的真實名字就叫做鍾春桃,羅傑(劉德華飾)的原型是香港著名電影人李恩霖,他後來還寫了一本書叫《桃姐與我》。
現實中的鍾春桃是一名孤兒,從小被寄養給澳門一個家庭。十三歲那年,她被養母託付給了李恩霖的祖母,並被帶到香港成為李家的傭人,桃姐從十幾歲一直做到70多歲,一輩子未婚。
桃姐洗衣、晾曬、擦洗,用瓦鍋煮飯,煲老火湯,隔天煮花膠、鮑魚、海參,將羅傑照料得無微不至。
桃姐受涼之後,突然中風,幸虧被回家的羅傑及時送往醫院。
在醫院醒來的桃姐,給羅傑的媽媽打了一個電話,認為自己沒辦法繼續照顧羅傑了,要辭工,也不想給他添麻煩,然後住進養老院。
她小心翼翼地問羅傑,住養老院要花多少錢,羅傑跟她說,住養老院的錢就不用她操心了。
為什麼羅傑想要為桃姐養老?
因為桃姐有很好的分寸感。
雖然在羅傑家做了一輩子女傭,但是桃姐並沒有居功自傲,在知道自己的身體不能繼續工作以後,就主動提出去住養老院。
試想如果桃姐倚老賣老,羅傑很大可能也會幫她養老,但是自己要來的跟別人主動給的能一樣嗎?羅傑可能把桃姐放養老院後,就不管了,也就沒有後面羅傑一次次去養老院主動探望的溫情故事了。
沒有人喜歡沒有分寸感、喜歡貪小便宜的人。
養老院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充滿暮年氣息的地方,老人們無所事事,護工們只是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任務。
剛去養老院的時候,桃姐是抗拒的,她捏著鼻子上廁所,打不開自己並不想融入那些老人之中,直到羅傑的一次次探望,讓她覺得自己還是有人掛念的,心才慢慢打開,有了期盼。
2. 如何評價劉德華的電影《桃姐》
在中國的電影界,一直有一種很奇怪的悖論:藝術價值極高的文藝片從來都是用來拿獎的,而不是用來稱霸電影市場的,好像它們是陽春白雪,而觀眾們是下里巴人,永遠無法在一個頻道上欣賞。
人文氣質的導演許鞍華通過塑造桃姐這樣一位平凡、普通、沒有社會地位與財富的小人物,表現出擁有無限真情與愛的人,是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愛戴的。人心中的善良與美好在付出與回報之間得以體現,並最終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尊重。
舉報/反饋
3. 電影「桃姐」里羅傑原型是誰
原型是李恩霖。該片改編自香港著名電影人李恩霖的真實故事,是為了紀念那位一直照顧他到成人的女傭人。
電影中桃姐(葉德嫻飾)是侍候了李家數十年的老傭人,把第二代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撫養成人。
拓展資料:
《桃姐》是秦海璐通過優才計劃獲得「香港身份證」後接拍的第一部港片。影片入圍了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女主角葉德嫻憑借影片摘得了威尼斯影後桂冠。同時影片也是劉德華自2004年的《無間道3》之後,第二次獲得金馬獎影帝。
桃姐》被說成是悲喜劇,在悲傷的大主題的前提下,電影有不少開心和輕松的地方。比如桃姐問劉德華為什麼還不結婚,並表示上次看到的那個高高的,長得很象模特的女孩就不錯。劉德華說,她本來就是模特,已經跟了郭富城。
《桃姐》中葉德嫻與劉德華的精彩表現受到觀眾的普遍稱贊,劉德華為了能與葉德嫻這樣的老戲骨更搭調,也配合電影的整體氣韻,他甚至努力去掉了濃重的「星味兒」,將自己詮釋成不折不扣的普通人。
參考資料:網路-桃姐
4. 桃姐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電影《桃姐》橫掃各大電影頒獎禮,估計在下周日舉行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亦會成為大贏家。《桃姐》故事改編自電影監制李恩霖的真人真事,曾擔任《女人四十》創作總監和《桃姐》監制的Roger自小熱愛電影,高中畢業後全家移民美國,回港後加入香港電台參與電影製作。
《桃姐》未上演先轟動,去年入圍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女主角葉德嫻更奪得「最佳女演員」殊榮,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香港女演員。該片同時獲義大利平等機會委員會頒發「平等機會獎」,同時又在台灣《金馬獎》上一口氣橫掃「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3項大獎。
合作電影談往事相認
自己的故事能夠拍成電影,更揚威海外,同時亦吸引了母校的注意,Roger的母校美國俄勒岡大學邀請他帶同《桃姐》回校出席一個有關電影的講座,同時希望他能夠把個人的經歷跟時下的青年人分享。據知,同樣於美國俄勒岡大學建築學系畢業的吳彥祖亦會帶同近期作品《竊聽風雲2》回母校參與講座。原來Roger和吳彥祖這對校友曾經在電影《玻璃之城》和《天堂口》合作過,期間曾談及大學生活才發現彼此是校友,兩人亦有細說讀書時的趣事。
5. 桃姐的演員
對於香港著名女導演許鞍華的電影記憶,大多數也許都同我一樣,來自於她2012年拍攝的這部電影《桃姐》。
電影《桃姐》根據香港一樁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講的是一個女僕,細心照顧一家四代成人,最後自己也慢慢老去的故事。
而電影《桃姐》的演員,個個也都是大咖,男主角是劉德華,女主角是葉德嫻,通過他們的精彩演繹,才有了這部溫情脈脈的好電影《桃姐》。
本文將從故事背景,敘事手法,人性思考三個方面來具體介紹這部電影。
一,主僕的故事背景慢慢朝母子開始轉型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桃姐(葉德嫻飾)因為家中困難,所以去了「羅傑」(劉德華飾)家中做傭人。
從13歲開始,到六十多歲,桃姐的一生可以說就與「羅傑」一家人捆綁在了一起,她見過了第一代人的出生,更親手帶大了「羅傑」。
在之前,「羅傑」只認為桃姐是家裡的一個老傭人,只認為她是一個在他們家裡拿著工資的可有可無的人。
直到某一天,她因為中風,倒下,一下子沒了桃姐的照顧,一下子沒有了桃姐的料理,羅傑的人生一下子全亂套了。
不會自己做飯,不會自己洗衣服,最好玩的是隨便穿著一套衣服出門,居然被人認為是修空調的。
也是那個瞬間,羅傑瞬間意識到了「桃姐」對於他的人生有多重要,不僅僅只是一個傭人,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以此為背景,才有了後來羅傑和桃姐之間「母子」般的感情,別人問羅傑,這老太太是誰?
羅傑的回答是:「干媽」。
雖然桃姐,沒有說什麼,但是也能看出她臉上的笑容,是真心的,是由衷的。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可能就是同樣住在養老院的老太太,有兒女,也有錢,但是兒女們在移民以後,就好像消失了似的,再也沒有來看過她。
對於老太太而言,此後餘生,除了等待,除了苟且,似乎已經並無意義。
還有一個鮮明的例子,是將自己的房子轉讓給自己的兒子以後,兒子就消失了,只有女兒時不時的過來看她,只有女兒一再勸她回家過年。
而她雖然明知道桃姐只是一個工人,明知道她無兒無女,但是每隔幾天就有「干兒子」來看她,每隔幾天就有「羅傑」陪她出去玩,其實她眼裡的羨慕是藏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