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評價經典電影《新龍門客棧》
《新龍門客棧》這部電影絕對稱得上是經典中的經典了。也正是這部作品的出現,使得身為監制的徐克在伙哥心中一直如大神級別的存在,因為這部電影有著很強的「徐克style」。從一個觀眾的角度來評價這部作品的話,伙哥覺得它近乎完美。
最後曹少卿死了,而邱莫言的去世則讓很多觀眾頗感惋惜。結局多少還是有些凄慘,但這並不影響《新龍門客棧》成為一部口碑頗佳的上乘之作,同時也是武俠題材電影中難以超越的經典。
Ⅱ 電影演員郭振清簡介
郭振清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電影演員郭振清簡介,供大家參閱!
電影演員郭振清簡介
郭振清(1927年8月15日——2005年8月24日),天津人。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 畢業 於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先後為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
電影演員郭振清人物生平
郭振清,1927年生於天津。電影表演藝術家。早年曾在私塾念書。後在電車公司任售票員。建國後曾參加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後任天津總工會文工團演員、天津藝術劇院演員。1952年在影片《六號門》中飾演主角胡二,因表演質朴深沉,感情真摯,獲得好評。1955年任長春電影製片廠演員。相繼在《平原游擊隊》《花好月圓》《獨立大隊》《英雄兒女》等十餘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其中在《平原游擊隊》中扮演的李向陽,在《獨立大隊》中扮演的馬龍,表演自然,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徵。1981年任天津市廣播局演員。
電影演員郭振清人物 事跡
起源
20世紀五十年代初,因主演電影《平原游擊隊》蜚聲影壇。智勇雙全的游擊英雄李向陽被人們廣為贊譽和稱頌。李向陽的扮演者郭振清,從此也就成為人們熟悉和喜愛的著名演員。
郭振清生長在天津一個貧寒的家庭里。生活的坎坷促他早熟。迫於生計,在他剛滿17歲時,就跨上了電車,當了一名售票員。在那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飽受生活煎熬之苦,也從此開始認識了人生。當解放天津的炮聲響徹在海河上空時,他的生命翻開了新的一頁。1949年底,黨送他到華北職工幹部學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天津市總工會文工團當演員。他第一次參加演出的話劇是反映紡織工人生活的《提高一步》。第一次使他嘗到創作甜頭的演出是話劇《不是蟬》。1981年,郭振清告別工作了20多年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全家回到了哺育他成長的故鄉--天津市,擔任了天津廣播電視藝術團的導演。同年與印質明聯合導演了 故事 片《大虎》,以後又主演了故事片《荒娃》。
獨具特色的風格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郭振清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他的表演奔放而又細膩,質朴無華而又真實可信。看過《平原游擊隊》的觀眾,不會忘記那位手執雙槍、縱橫馳騁在敵人心臟里的游擊隊長李向陽。這個傳奇式的抗日英雄,以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行為軌跡,一度成了勇敢、機智的代名詞。
1957年,郭沫若曾題詞一首贈郭振清同志。詞曰:“鳳頭鳩見桑葚,獨立枝頭有所思。自我陶醉不可耽,高飛四海頌和平,月桂菊可尋。”郭老詩中的深刻寓意,正是郭振清幾十年勇攀藝術之路精神的真實寫照!
在新中國17年的紅色銀幕上,長影廠的郭振清和八一廠的高寶成,是兩個最符合“工農兵”形象的銀幕代表人物,他們輪廓突出、稜角分明、濃眉大眼、身材魁梧,既有男子漢的陽剛偉岸之氣,又有符合代表人民大眾鮮明個性的本質特徵,特別是郭振清在1955年拍攝的《平原游擊隊》,飾演的“雙槍李向陽”這一威風凜凜的抗日英雄形象,立刻風靡全國,家喻戶曉。
電車飛向大銀幕
1927年8月15日,郭振清出生於天津衛的一個做小生意的商人之家,幼年時代靠父親擺小攤維持生活。他小時候十分頑皮,只要熱鬧的街市上有踩高蹺的、玩雜耍的、唱大鼓戲的、演驢皮影的、馬戲表演的,總有他圓圓的大腦袋削尖地朝最前邊擠。小小的年齡,就非常羨慕民間藝人的生活,這大概就是郭振清最早的耳濡目染的藝術啟蒙。
1943年,郭振清16歲那年,為生活所迫,前去電車公司應聘,當上了一名電車售票員。在日本侵略者統治中國的黑暗時期,初涉社會的郭振清深刻體會到生活的艱難。他每天必須在凌晨3點就起床,連續工作12個小時。路上還不能下車吃飯,餓了就啃上幾口隨身攜帶的雜和面窩頭,或是用豆餅、豆腐渣和山芋面做的干糧。
電車行駛在繁華的城區街道,為了聚集人氣,招攬生意,街頭的大小商家都在播放著流行的曲藝節目。這聲音就如同磁鐵吸引金屬一般,郭振清人在車中,神思卻伴隨著音樂盡情地在街市的歌海里遨遊。
空暇間,他就和一幫志同道合的親朋好友自組樂隊,演奏“金蛇狂舞”、“步步高”等著名的廣東音樂,或是踩高蹺、練 武術 ,還學會了單弦、數來寶、相聲和評劇等表演技巧。當時,電車公司成立了一個由穿長衫大褂的職員組成的業余京劇團,郭振清聞之幾次前去報名加入,只是因為自己是卑賤的“穿號坎”的窮售票員,屢次遭到冷嘲熱諷。郭振清不甘心,只要一有空,就自我推薦當場唱上一段“西皮二黃”,他的誠心和執著最終感動了負責人,破例將郭振清吸收進去。但是,“穿大褂”的終歸是瞧不上“穿號坎”的,郭振清走進了業余京劇團後,也只能被指使著幹些雜活,連“龍套”都不讓他跑。
假戲真做獲得愛情
對於郭振清來說,電影《六號門》既是他演藝的幸運之門,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幸福之門。因為這部根據同名話劇改編拍攝而成的描寫天津碼頭搬運工人在新舊兩個社會不同命運的《六號門》,使郭振清的本色表演贏得了廣大工人的一致認可而名聲遠播。同時,也正是因為這部《六號門》,他在劇中與自己演對手戲的青年女演員李曉功由相識、相知到相愛,假戲真做地牽手同行。這恐怕對於郭振清來說,又是一個絕對意料之外的驚喜等等。
《六號門》開始拍攝時,劇中的一些主要演員因為是借調而來的,一再更換,換到第三撥,原班人馬早已經是所剩無幾,只有東影廠新招收來扮演胡二妻子的青年演員李曉功留了下來。在《六號門》之前,李曉功已經在1950年參加過電影《光榮之家》的拍攝,接著還加盟到《劉胡蘭》劇組,後來在1959年國慶10周年獻禮片《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扮演了具有喜劇色彩的胖大嫂。
半年後,《六號門》曲終人散,郭振清吃驚地發現自己愛上了李曉功,而少女的心扉也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感覺這個朴實厚道的天津小夥子就是自己心儀已久的心上人。兩位“弄假成真”的熱戀情侶回到天津,參加了喜氣洋洋的集體婚禮。
新婚燕爾,李曉功憑借著在電影學院蘇聯專家指導的表演班學習過的科班出身,幫著酷愛演戲的丈夫分析角色,提高業務。也正是由於郭振清在《六號門》的不事雕琢的出色表演,他被東影廠調去,當上了有別於舞台話劇表演的專業電影演員。1953年9月,郭振清進廠不久,就作為廠里重點培養的對象,榮幸地參加了捷克斯洛伐克舉辦的中國電影周活動。回國後即刻再次主演了描寫新一代火車司機生活和事業的故事片《英雄司機》,劇中男一號郭大鵬的藝術形象,是郭振清本色表演的又一個新起點。而李曉功為了全力支持郭振清冉冉升起的事業,自覺自願地在事業上跑起了“龍套”,辛苦地在家裡相夫教子。
經典電影造就英雄偶像
1954年,幸運之神再次降臨到郭振清的頭上,郭振清把《平原游擊隊》中游擊隊長孤膽英雄李向陽的精神氣質把握得十分准確到位,生動地塑造出了一個智勇雙全、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英雄人物。
《平原游擊隊》是1955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完成的。為了更像劇情里那個黑不溜秋、膽大如虎的八路軍,郭振清跟隨劇組深入到河北、山東一帶去體驗生活,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努力讓自己更加貼近那個年代的人物個性。
同行里的“樣樣通”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雖然_運動不斷,但對於出身“紅五類”、又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並成功扮演“工農兵”角色的郭振清來說,他一心一意沉浸在不斷塑造新角色之中,頻繁上戲,年年沒有閑著,就連在1956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 春節 大聯歡》,也特意找來空暇中的郭振清與另一個女演員安琪,聯合擔任電影拍攝的解說報幕員。
在那個充滿激情的年代,天津 文化 主管部門曾組織名為“笑的晚會”固定演出。此時,郭振清早已因扮演李向陽而名聲在外,作為天津文藝界的名人,他也經常會接到這方面的邀請信函,因為他的相聲說得頂呱呱。
銀幕和舞台是郭振清縱橫馳騁的疆場,而體育賽場和訓練場則又是他另一個特殊的一方遼闊天地。郭振清還是一個不折不 扣的球迷,上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10周年大慶的時候,郭振清作為文化部 足球 隊的代表,前往北京京劇團,與著名的京劇大花臉裘盛戎、老生李宗義等演藝界名家一起踢球。
1963年,郭振清參加由王炎導演的《獨立大隊》的拍攝工作,扮演一個由草莽英雄轉化為革命戰士的男主角馬龍,再次以他那質朴生動的精湛演技征服了“李向陽迷”。
1973年,當國家恢復故事片生產的時候,郭振清在當年就出演了由林農導演的、根據浩然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農村電影《艷陽天》。1974年,被安排到嚴恭導演的工業題材的電影《鋼鐵巨人》劇組。1975年,又被北影廠抽調到李文化導演的《決裂》中,擔任男主角龍國正。1976年回廠後,本來讓他准備重新再次主演重拍片《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但是,由於年齡的關系,郭振清實在難以再現當年叱吒風雲的雄姿,而改為在幕後負責“新版李向陽”李鐵軍的表演輔導工作。在電影表演創作實踐中,郭振清不但虛心求教,刻苦鑽研,逐步將自己的戲路擴展到能洞察每一個角色的心理空間之中,從而成為中國影壇獨具風格的著名電影演員。同時,他還能夠把自己精心塑造的每一個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角色的實踐 經驗 ,無私地傳授給年輕的下一代。
電影演員郭振清晚年生活
步入垂暮之年的郭振清,雖身陷病榻,老伴李曉功也癱瘓在床,但回想起自己年輕時代領略到的輝煌,郭振清充滿著對人生的知足。郭振清因年事已高,中風癱瘓,雖由此帶來嚴重的後遺症,讓以往能言會道的他發音都成了問題,但“共產黨”這三個字,卻時常掛在嘴邊。是啊!他對共產黨有著深厚的感情,有著發自肺腑的真切表白。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郭振清至今還不是共產黨員,為了早日想入黨,他努力爭取了一輩子,但總是好事多磨,每當差一點要跨進黨的大門,總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事情意外出現。步入風燭殘年的郭振清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他對一輩子演戲已經毫無遺憾,因為有他的李向陽,還有馬龍,但他這一輩子惟一的遺憾,就是想早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接受黨組織的考驗,早日了卻那難以釋懷的真摯情感。
Ⅲ 萬佳藝實力怎麼樣
1983年,一部《射鵰英雄傳》橫空出世,先是在香港掀起收視狂潮,後又紅遍內地大街小巷。
37年悄然而逝,幾代人共同的記憶卻沒有隨時間塵封,反而是越陳越香。
「依稀往夢似曾見,心內波瀾現」。
每當《鐵血丹心》響起,總能讓人夢回83版《射鵰英雄傳》里構建的那個武俠江湖。
今天咱們來聊聊關於83版《射鵰英雄傳》的故事。
倒閉的佳藝送來的東風
在TVB的83版《射鵰英雄傳》火之前,其實還有一個版本在香港也掀起過收視熱潮,那就是曇花一現的佳藝電視台出品的76版,由白彪、米雪主演,是最早的金庸劇之一。
76版的監制和導演是蕭笙,被業內稱作武俠劇的開山始祖。
在拍《射鵰英雄傳》之前,他就已經很中意金庸小說了,可惜他的建議一直沒有得到麗的電視的重視。
1975年,佳藝電視台初創,急需一部代表作來打開市場。轉戰佳視的蕭笙得到大力支持,終於有機會一展心中所想,於是就有了76版《射鵰英雄傳》。
76版成功後,蕭笙又拍了《神鵰俠侶》,同樣獲得收視佳績。蕭笙因此聲名鵲起,同時還讓金庸作品成為電視台競相追逐的心頭好。
可惜佳視僅僅三年就倒閉了,沒能將金庸劇帶向更輝煌的巔峰,不過它的倒閉卻為無線送去了難得的一場東風。
佳視倒閉後,《射鵰英雄傳》的版權就落入了無線手中,更為重要的是,很多76版的原班人馬都加入了無線。
無線後來拍攝的諸多金庸劇里,有不少演員都是佳視挖掘出來的。
比如83版里演黃葯師的曾江,在76版是郭嘯天。
83版里演鐵木真的秦沛,在76版是楊鐵心。
秦煌在佳視的時候就是老頑童專業戶,進入無線後就成為了最常出演金庸劇的演員之一,「歐陽鋒」楊澤霖也是從76版直接嫁接到83版的。
還有「洪七公」劉丹、白彪(76版《射鵰》郭靖)、羅樂林(76版《神鵰》楊過)等後來的TVB著名甘草演員皆是出自佳視。
無線火力全開,鑄就經典
有了76版的成功,無線對於《射鵰英雄傳》的拍攝很是重視。
在拍攝前,無線就投入人力物力做市場調查,採用電話或問卷的形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從觀眾反應里確定拍《射鵰英雄傳》的可行性。
結果很是喜人,對無線拍攝《射鵰英雄傳》喜聞樂見的的觀眾高達70%。
無線為83版《射鵰英雄傳》配備的主創陣容相當豪華。
監制是當時與蕭笙並稱為「肥瘦電視強人」的王天林,還請了倪匡、楚原、徐克、董千里等人作為顧問團,武術指導請的是程小東,作為王天林徒弟的杜琪峰則是該劇的執行導演之一。
隨便拉出一個人,都是鼎鼎大名的大佬級人物。
在選角上,劇組也是頗下功夫。
直接嫁接的76版人馬自不必說,對角色已經有了很深的了解。
「郭靖」黃日華在當時雖然還沒紅遍大江南北,但是已經初現崢嶸,在此之前就拍過《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虛竹傳奇》、《十三太保》等多部武俠劇,經驗頗為豐富。
更為重要的是,黃日華忠厚憨直的個性與郭靖頗為相符,力求忠於原著的王天林直接敲定了人選。
最耗功夫的當屬黃蓉選角,劇組苦思冥想,就是找不到對上號的。之後乾脆舉辦海選,層層選拔後,最終從3000人里挑中了翁美玲。
飾演穆念慈的楊盼盼其實是有真功夫的,她自幼習武,在動作特技上的成就可圈可點。新世紀後,楊盼盼就少有拍戲了,轉做幕後,如今還成立了電影動作特技培訓基地,為影視圈輸送更多的特技人才。
黃造時雖然剛出道不久,但她演的華箏卻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可惜她之後就少有出彩角色出現,僅僅過了幾年,就退出了演藝圈。
而「瑛姑」曾慶瑜則是1978年香港小姐的季軍,憑借出眾的外型很快就嶄露頭角,之後在劉德華的成名作《獵鷹》中憑借出色的演繹而走紅。除了演員,曾慶瑜作為主持人和歌手,也有不錯的成績。
劇組不惜代價造景和鑽研服化道,演員則不辭辛勞賣力演出。
作為一部武俠劇,劇中的動作戲相當多,演員們基本上都是親自上陣,期間還出過不少狀況。
翁美玲和苗僑偉都在拍攝過程中受過傷,兩人都是眼部受傷,所幸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
最為驚險的當屬「歐陽克」黃允財了,在拍戲時跳入水中,沒想到被風浪淹沒,差點沒救上來。
當時的特效技術還沒有今日這般成熟,香港方寸之地也很難找到天地遼闊的實景,正是這些幕前幕後主創們的火力全開,甚至不惜代價,才有了觀眾至今難忘的武俠經典。
83版改動大,為何更為成功?
雖然市場調查顯示的觀眾期待值很高,無線也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可是《射鵰英雄傳》原著深入人心,再加上76版的成功,無線對劇集能否成功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
所以最終還是決定邊拍邊播,通過市場反應做相應的調整,於是83版就被分為了三部分拍攝,分別是鐵血丹心(19集)、東邪西毒(20集)、華山論劍(20集),間隔一個月左右播出。
鐵血丹心部分的引線是上一輩的恩怨,以楊康父母楊鐵心和包惜弱的死作為落幕,期間丘處機、江南七怪、華箏、歐陽克、梅超風等副線人物悉數登場。
東邪西毒部分將劇情推向高潮,洪七公、周伯通、黃老邪、歐陽鋒等老一輩江湖大佬悉數登場,以桃花島往事為主要副線,以梅超風的死後告一段落。
華山論劍部分是全劇高潮,在這部分里楊康喪命、五絕齊聚華山等劇情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
從劇情來說,83版對原著動的「刀子」其實算是比較大的,據說連金庸都曾因為編劇改編過大而動怒過。
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翻拍的作品一部接一部,拍攝技術越來越純熟,劇情也越來越向原著靠攏,仍舊還是無法和83版比肩。
最為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演員身上。
演過郭靖的演員不少,有張智霖、李亞鵬、胡歌等,都是名氣和實力兼備的演員,可是他們都沒能成為經典。
為何?
因為他們在「表演」,黃日華則是在「做自己」,單從個性貼合來說,黃日華就已經領先了一截。
後面版本里有不少配角也是很出彩的,比如駱應鈞的黃葯師、朱鐵和的歐陽鋒、黎耀祥的周伯通等。
但是他們畢竟不是決定性人物,就如倪匡所說,「黃蓉是射鵰的靈魂」。
黃蓉的對比,其實更為強烈。
朱茵俏麗,周迅小家碧玉,林依晨可愛,她們在容貌上不輸翁美玲,可唯獨缺了一份靈動。
就拿黃蓉剛出場時的小乞丐形象來說,或許是翁美玲本身個性就有些鬼馬,沒有包袱,她在戲里的一舉一動都透著假小子的機靈勁,渾然天成,這是在其他扮演者身上看不到的。
另一個功不可沒的因素,就是打戲。
關於動作戲,程小東都是按電影標准來設計的。
由於特效技術不成熟,要將原著里的打鬥場面呈現出來是相當不容易。除了趕時髦加入激光、爆炸、威亞等輔助手段之外,程小東精益求精,在動作上下足了功夫。每場動作戲都看點十足,自然流暢的動作設計為該劇注入了武俠靈魂。
《射鵰英雄傳》成為內地觀眾心中無法逾越的經典,也不乏其在武俠劇歷史上的突出地位。
該劇在香港首播時取得的成績是驚人的,收視率高達99%,直接破了收視紀錄。到85年,內地電視台花了110萬買斷版權,將劇集引進內地,又讓該劇邁向了另一個高峰。
當時金庸作品在內地的影響還不深,而內地觀眾能看到的武俠劇就更少了,《射鵰英雄傳》在內地觀眾幽閉的武俠視野里打開了一扇窗,耀眼奪目。
世間始終你好
1985年,年僅26歲的翁美玲自殺離世。
自此之後,在許多觀眾心裡,世間就再無俏黃蓉了。
再回首,如今已不止是「黃蓉」離開了,「柯鎮惡」江毅、「陸乘風」關海山、「裘千仞」石堅、「尹志平」鄺佐輝等多位演員也都永遠離開了。
而曾江(黃葯師)、楊澤霖(歐陽鋒)、劉兆銘(一燈大師)、劉丹(洪七公)、秦煌(周伯通)、朱鐵和(郭嘯天)等大家熟悉的面孔,或淡出演藝圈,或少有接戲,在熒幕上看到的次數越來越少。
在幾代內地觀眾心裡,83版《射鵰英雄傳》已經不只是一部電視劇,而是承載回憶的媒介。
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劇中演員也不免逐漸消失在觀眾視野中,直至被遺忘。
偶有想起時,也只剩一句「世間始終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