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張瑞芳的巨星隕落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第六屆、第七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原會長、上海電影家協會第四屆主席、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張瑞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6月28日21時38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4歲。
在張瑞芳老人在世時,最牽掛兩件事,一是中國電影的未來,另一個就是她傾盡畢生積蓄,和上海老教育家顧毓青共同創辦的「愛晚亭」養老院。
張瑞芳
從藝70多年,先後參演了40餘部話劇、近20部電影,曾主演《南征北戰》《母親》《家》《大河奔流》《泉水叮咚》聶耳等影片,1963年她因主演影片《李雙雙》出色表演,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1993年榮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榮譽獎。2007年在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她獲得「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
成都商報昨日報道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芳於6月28日晚在上海逝世。昨日下午,張瑞芳治喪小組發布訃告,張瑞芳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6月21時38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5歲,她的告別儀式將在7月3日舉行。
電影《保密局的槍聲》男主角陳少澤是張瑞芳的干兒子,接受采訪,陳少澤不停抽泣,「老媽每次生日,都要等我來吃她做的雜醬面。自從老爹去世,我就更多時間陪老媽,害怕她孤單,後來她住院,生日之際我們就在醫院一起吃雜醬面。」說至此,陳少澤再次掩面,「我想念老媽的雜醬面!」
彌留之際 最放不下敬老院
昨日下午,上海電影集團總裁任仲倫也來到靈堂悼念,接受記者采訪時,他稱彌留之際,張瑞芳最放不下的就是兩件事:中國的電影事業,以及她和老教育家顧毓青一手創辦的敬老院「愛晚亭」。
昨日下午4時許,記者走出張瑞芳家中,趕往當年她一手創辦的愛晚亭敬老院。2000年,82歲的張瑞芳拿出畢生積蓄,加上兒子「贊助」的存款、親家母顧毓青賣房所得和各路人馬東拼西湊來的錢,「下海」創辦了「愛晚亭」。現在愛晚亭的院長是親家母顧毓青,她昨日告訴記者,當年和張瑞芳一起創辦,現在她提前離去,但自己肯定會繼續經營好。四年前新院已經在滬郊金山亭林鎮開張。
張瑞芳治喪委員會成員秦怡昨晚回憶說:「她病了後就對我說,大家都倒下了,就你一人啦,好吧你就代表我們吧!」
又訊 近日有媒體報道,葛存壯在四月時就已經病了。並稱葛存壯夫人施文心女士稱,葛存壯老師因中風住院,目前還在醫院接受治療。現在葛存壯處於半癱瘓狀態。
李雙雙!孫喜旺來看你了
仲星火接受采訪:3個月前張瑞芳已經不認識我
我抓住她瘦得厲害的手
她說「疼啊」
我問她哪裡疼
她就不說話了……
昨日,記者聯繫到《李雙雙》的男主角仲星火,他曾扮演李雙雙的丈夫孫喜旺,有人說沒有孫喜旺就不會造就潑辣勇敢一炮而紅的李雙雙。
昨日一早,88歲的仲星火在家中拿起報紙,便看到張瑞芳去世的消息,心裡咯噔了一下,不過他說自己早有了心理准備,並不是無比難過和震驚,「因為我在3月份的時候去華東醫院探望過瑞芳,當時我就感覺到她情況不太好。」
今年3月份,仲星火拄著拐棍來到華東醫院,這是最後一次探望當時單獨住在一個病房的張瑞芳,他走到病床前,發現張瑞芳已經完全不認識自己,「我說,瑞芳同志,你好點了嗎?」張瑞芳臉上罩著輸氧的罩子,她獃獃地望著仲星火幾秒鍾,看著這個曾經的老搭檔,許久後,慢慢吐出幾個字,「你是誰啊?」仲星火回憶,記得當時張瑞芳說得很慢。自己便抓住她的手,告訴她,「我是星火啊!」張瑞芳又緩了緩,「哦,謝謝啊!」
因為張瑞芳當時已經不能正常進食,仲星火說,抓著張瑞芳的手感覺她已經瘦得非常厲害。「她還說,疼啊!我問她哪裡疼,她就不說話了。哎,這也不是葯物能解決的問題了……」
臨終前 養子攜妻趕到
昨日一早,成都商報記者特地趕赴上海,到張瑞芳的家中悼念逝者。這是一棟普通的路邊住宿樓。張瑞芳的兒子(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江平透露:張瑞芳一身未生育,該兒子是其養子)嚴佳攜妻28日晚趕在母親閉眼前從澳大利亞回國,在病榻前叫了兩聲「媽媽」,幾分鍾後,她就安詳地走了。
7月3日上午10點,著名表演藝術家張瑞芳的告別儀式在上海龍華殯儀館大廳舉行,秦怡、牛犇、張芝華等老藝術家現身悼念。殯儀館內戒備森嚴,大批媒體被攔截在場外無法進入內場。
告別儀式入口,大型屏幕上不停滾動播放張瑞芳生前表演的片段。張瑞芳曾主演《南征北戰》、《母親》、《家》、《大河奔流》、《泉水叮咚》等影片,塑造了許多深受觀眾喜愛的舞台和銀幕藝術形象。6月28日,張瑞芳上海病逝,享年95歲。上午九點開始,追思的音樂響起,儀式入口處的背景板上寫著「送別,瑞芳」的大字,到場人士都在背景板上簽名,表達自己對張瑞芳的思念之情。
秦怡回憶起張瑞芳生前事跡,眼眶含淚地說:「她生前記性很好,那個時候我們合作《月光曲》,張瑞芳很快就能夠背好詞。」另有不少群眾頂著酷暑自發前來送別張瑞芳,告別式現場堆滿鮮花,儀式現場氣氛肅穆庄嚴,許多到場人士憶起張瑞芳老師落淚不止。上午10點20分,送別張瑞芳老師的靈車到達現場。話劇演員周諒量在外對靈車哭得泣不成聲,不停擦淚說:「我已經到了,我這輩子謝謝她!」
Ⅱ 和劉曉慶演《潛網》的陳少澤現在在干什麼
當年,跟劉曉慶演《潛網》的是陳少澤,現在七十多歲了,早就退休了,在頤養天年。陳少澤老師1979年演過《保密局的槍聲》,陳少澤是該片的第一男主角,扮演解放戰爭時期的上海的地下黨人劉嘯塵,當時他32歲,扮相英俊,是當時當紅的男影星。
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陳少澤幾乎在影視圈消失了,他開始在上海青年話劇團擔任領導工作,很少出來拍戲,但他依舊活躍於舞台,在上海是各大活動的擔當主持。
1995年後,上海青年話劇團和上海人藝合並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陳少澤成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上海的很多大型的國際活動,他都參與了策劃導演等工作。
Ⅲ 《保密局的槍聲》在當初為何能創造6億人觀影的紀錄
因為《保密局的槍聲》很精點,所以能創造6億人的觀影記錄,該電影總共賣了1000多個拷貝,在北京,30多家電影院24小時不間斷播放,才能滿足熱情的觀影人群。
這部電影劇情曲折,打破了同類型電影人物臉譜化的規律,讓觀眾沉浸在了懸念里,雖然以現在的眼光看不乏漏洞,但是在當時,那是十分超前的,整體劇情之流暢放到現在也是業內領先。
《保密局的槍聲》其他情況簡介。
該片故事新穎曲折,採用了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情節結構,著重組織了幾場精彩的戲,它們各自有矛盾沖突的重心,段落分明,又融為一體。影片以出奇制勝藝術構思,描繪了一幅動人畫卷。情節中包含尖銳的矛盾沖突是該片的一個鮮明特點,一系列主人公轉危為安的戲劇沖突的過程,形成了一浪又一浪的小高潮,形成了扣人心弦的發展節奏。生動曲折是該片情節的又一特點。影片的每一大情節中矛盾沖突的內容本身是復雜曲折的,是處在激烈的動盪變化與發展中的,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Ⅳ 保密局的槍聲簡介及詳細資料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著上海。 *** 地下工作者劉嘯塵奉命打入國民黨軍統保密局。他的聯系人周甫祥不幸被叛徒出賣而犧牲。黨組織又派史秀英作為他的聯系人。為查明叛徒,劉、史決定在百樂門舞廳搞一次假接頭,果然引出了叛徒黃顯才,不料叛徒也認出了劉嘯塵。劉嘯塵當機立斷,用無聲手槍打死叛徒和特務組長冷鐵新,並用自傷來欺騙對方。新來的特務組長張仲年以照顧劉嘯塵為名,派特務余雲祿對他進行監視與考察。一次,張仲年派劉嘯塵和余雲祿去偵察一個" *** "的秘密會議。劉嘯塵識破圈套,奮力與偽裝 *** 的特務搏鬥,並打死張仲年的一個心腹,從而博得了張仲年的信任。不久後,張仲年提升劉嘯塵為自己的隨身少校副官。上海解放前夕,劉嘯塵接受了搞到潛伏特務名單的任務。他竭力爭取管理檔案室的阿紀,使他棄暗投明,交出潛伏特務名單。他們帶著名單正要撤走時,被張仲年和特務"老三"截住。在千鈞一發之際,"老三"擊斃了張仲年,解救了他們。原來,"老三"就是 *** 地下工作者常亮 。
參考資料
劉嘯塵
演員 陳少澤*** 地下工作者。體魄健壯,風度瀟灑、落落大方,反應機敏但不鋒芒畢露,善於不露聲色地沉著地應對敵特和突發事件,而在和自己同志在一起時又會展現出憨厚的一面。
張仲年
演員 正華
軍統保密局的特務組長,冷鐵新的繼任者。作為受過專門訓練的職業特務,他文化程度較高,外表文質彬彬,舉止談吐講究風度,實則老奸巨猾,不露鋒芒,笑裡藏刀。
史秀英
演員 向梅*** 地下工作者,劉嘯塵的直接領導兼聯絡員,以公開職業為掩護從事情報工作,對各種不同環境有較高的適應能力,善於應酬卻不輕浮。個性莊重、溫柔,信念堅定。
冷鐵新
演員 宋景昌軍統保密局的特務組長,受過系統的法西斯教育,十分注重外表中鋒,動作敏捷,富有軍人氣質。是一個鋒芒外露、目空一切的自大狂,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
創作背景
1978年,導演常彥本來計畫拍攝《濟南戰役》,因故未能拍成,他想改抓一個反映地下斗爭的題材,便請曾合作過的編輯鄭荃去了解素材。鄭荃和助手金德順到青島取材時,無意間看了慧賀小說《戰斗在敵人的心臟里》。他們覺得小說的故事情節驚險而又精彩,適合改編成電影,就寫信向常彥推薦。常彥從圖書館借來原作觀看,認為從電影藝術角度講這本小說很有潛力。同時,他聯想到"文革"中許多做過地下工作的同志被打成叛徒、特務,也想借這個故事為他們說句公道話,因此下決心把小說搬上銀幕 。
劇本初稿完成後,常彥、鄭荃、金德順等主創人員專門到上海拜訪了小說作者呂錚,並在上海檔案館查閱敵偽檔案,采訪了從事過地下斗爭的同志。然後,經大家集體討論,形成了劇本《戰斗在敵人的心臟里》,獲得長春電影製片廠同意 ,影片於1978年9月開拍 。
創作理念
常彥在執導影片時努力避免陳陳相因,力求脫出俗套。在影片結構上他特意沒有把主人公搞到敵特潛伏計畫作為全片中心,而是以主人公在敵人心臟中隱蔽下來取得信任,直到獲得潛伏計畫等諸多情節構成一個奇峰迭出的布局,然後採取層層攀登的手法在每一個"出乎意料"上做文章,從而最終闡明全片的主題:戰斗在敵人的心臟里。為此,他在文學劇本基礎上增寫了影片的序幕和尾聲,打破常規,不讓影片結束上主人公劉嘯塵身上,而是在結尾處突出老三(常亮),以深化主題 。
常彥執志該片時面臨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在藝術創作方面掃除"四人幫"的謬論。當時"文革"剛結束不久,演員們還受到極左的文藝理論的束縛。該片里反面人物居多,只有劉嘯塵、史秀英和老三這三個"好人"(老三一直沒有公開真實身份,表面上還是個"壞人")。這讓演員們感到無所適從,因為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背上"醜化正面人物"或"美化反面人物"的罪名 。為此,常彥鼓勵大家解放思想,演正面人物的演員不要把地下工作者視為超人,對反面人物也不要在外形上醜化,首要把他們還原成人,認真研究"披著人皮的豺狼"這個詞語,摒棄臉譜化、公式化的表演形式 。
在美術造型方面,他要求化妝師不要因為故事發在敵特營壘中而故意"醜化",即使是反面人物,也應像對待正面人物一樣,注意生活、真實 。對布光,他要求生活化光線處理與戲劇化光線處理要兼而有之,堅決摒棄"四人幫"鼓吹的"敵俯我仰、敵暗我亮"之類"照明也要講階級"的謬論 。
影片對敵我雙方角色的塑造比較成功,通過一系列緊張驚險的情節描述,突出表現了我地下黨員的神勇機智和敵人的陰險狡詐兇殘毒辣。影片即使放到現在也不失為一部成功的驚險懸疑片。戰斗在敵人心臟里的地下黨員們,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境況,總能冷靜沉著、從容應對,而敵人費盡心機、耍盡花招,也已改變不了大勢已去的命運。在步步殺機的無間道里,孤軍作戰需要過人的勇氣和膽略,還要承受著難以想像的壓力,但這些壓力最終會變成動力,促使他們更加頑強,而且他們也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在近處,在遠處,在一些你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地方,有更隱蔽的力量在守護著和支持著他們。(時光網評)
Ⅳ 電影保密局的槍聲的主要演員。
主要演員: 向梅,陳少澤,陳汝斌,陳國軍。
Ⅵ 電影「保密局的槍聲」里的男主演,現在怎麼看不到了
如今已70高齡,所以很少看到了吧。
.
1947年出生,六十年代末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進上海青年話劇團工作。從藝三十多年來, 在舞台和銀幕上塑造了眾多生動角色,深受觀眾喜愛;尤其是七十年代末主演的電影「保密局的槍聲」,轟動全國。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及長影小白花獎。主演了幾十部影視劇,如電影「潛網」(北影)、「血與火的洗禮」(西影)、「大雁北飛」(峨影)、「特區姑娘」(瀟湘)、「危險的交易」等;話劇「年青的一代」、「南海長城」、「西哈諾」、 「家」、「毋忘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等;曾獲首屆上海戲劇節最佳表演獎,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並喜愛聲樂歌唱及京劇,經常在舞台和電視晚會上演唱;曾主持上海電視台「詩與畫」專題欄目數百期節目,多次擔任上海市重大活動及演出的節目主持人;並多次赴國外及香港地區進行交流訪問、講學、演出。曾任上海青年話劇團團長,中國話劇藝術會華東分會副會長。近年來從事重大活動以及大型文藝演出的策劃、組織和導演工作,組團出國交流慰問演出;並曾作為上海市政府世博會專家組成員參加了「漢諾威世博會上海館」的策劃布展工作。中國戲劇家協會、電影家協會、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同濟大學兼職教授。
.
個人經歷
1969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1972年入上海青年話劇團任演員
1986年12月-1993年7月任上海青年話劇團團長
1993年7月-1994年12月上海青年話劇團任演員
1995年-至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
Ⅶ 梁波羅的平淡人生
梁波羅雖年近七旬,但看上去依然風采不減當年。但十多年前,他曾患過一場大病,差一點丟了性命。談起這場疾病,梁波羅深有感觸地說:「人生路上難免遇到一些挫折,但堅強的意志、樂觀的心態是戰勝疾病與挫折的重要因素,不管生活中發生了什麼,家人總會給你最有力的支持,用肩膀幫助你承擔一切。」那是1992年,正當梁波羅在熒屏上頻頻亮相時,卻患了死亡率極高的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第一次手術後,連續10多天高燒不退,只能靠輸液維持生命,醫院多次發出病危通知。但梁波羅以頑強的意志,積極配合醫生再次手術治療,最終轉危為安。熱愛生活的梁波羅,終於又回到妻子女兒的身邊。和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梁波羅很寵愛自己的女兒,女兒是他心中最美麗的女孩子。女兒的名字叫南菁。當年,夫妻二人分屬兩個幹校,一個月難得相聚三四天。所以結婚四五年以後才有了這個寶貝女兒。給女兒起了一個名字叫『南菁』,『南菁』是『難請』的諧音。」梁波羅在圈裡的好人緣是有口皆碑的。有很多影迷都曾經質疑:梁波羅在上世紀80年代復出後,為何很少擔任主角?原因只是因為梁波羅是個知恩圖報有情有義的人。如為了感謝劉瓊導演對他提攜培養的恩情,他曾謝絕在另一部影片中擔任男主角的邀請,卻只在劉瓊的新片《保密局的槍聲》中擔任一個配角。那部影片成全了一個叫陳少澤的青年演員。還有著名的《第二次握手》,當時劇組屬意梁波羅主演。但梁波羅知道另一位兄長級的演員比他更熱切地盼望獲演此角,他就主動謙讓,寧願自己失去一個良機。梁波羅樂意參加公益活動。退休之後,凡慈善性的演出和抗災慰問等活動他都積極參加,有時擔任節目主持,有時獨唱或朗誦。有時演出需要經常到社區及郊縣巡演,來回奔波他也毫無怨言。除了致力於戲劇教育和社區的文藝指導工作,他還曾被同濟大學聘為客座教授,講解電影藝術,悉心培養新人。梁波羅很欣賞李叔同說過的一句話:人到無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泰。在有生之年,不求空名,盡自己之力,為社會做些有益之事,是他最大的快樂。在十多年前患的一場大病,讓他體會到什麼是最珍貴的。梁波羅對事業追求而快樂,不會當金錢的奴隸,為社會多做有益事,以回報社會,心中有了愛自然就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