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柳堡的故事中演員
角色 演員 備注
李進 廖有梁 副班長
指導員 徐林格 ----
田學英 陶玉玲 二妹子
田老頭 康天申 ----
小牛 陳東崗 ----
四班長 萬軍 ----
馬小寶 張可方 ----
何金標 張璋 ----
連長 宋清湘 ----
汪掌櫃 吳聯翔 ----
劉鬍子 漠雁
『貳』 電影《柳堡的故事》演付班長的演員如今多大年齡了還在嗎
四班副班長李進(廖有梁 飾)
廖有梁 Youliang Liao
性別: 男
生卒日期: 1937-10-28 至 1999-04-23
出生地: 中國,上海
職業: 演員 / 副導演
『叄』 《柳堡的故事》幕後:因為愛情戲差點被斃,男主角晚年凄涼離世
前不久,秦怡剛剛度過100歲生日的消息登上熱搜,勾起了不少老一代觀眾的記憶。
作為活躍在五六十年代的演員,秦怡出演的那些經典影片為新中國早期的電影觀眾帶來了精神的 娛樂 和慰藉,至今仍為觀眾津津樂道。
除了秦怡,那個年代涌現了不少優秀的演員,比如陶玉玲正是五十年代崛起的「銀幕新秀」。
在1957年的電影《柳堡的故事》中, 陶玉玲憑借片中的「二妹子」一角紅遍大江南北 ,片中這段戰爭中的純潔愛情也贏得了全國觀眾的熱烈反響。
從小說到電影,這部經典作品的誕生過程非常艱難,其中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坎坷……
01、「二妹子」陶玉玲差點沒被選中
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溫柔又略顯靦腆的笑容,陶玉玲把二妹子的形象演繹得十分深入人心。
但在當年,初出茅廬的陶玉玲差點和這個角色失之交臂。
在拍電影之前,陶玉玲是南京軍區話劇團的演員,經常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
當時導演王蘋正在為《柳堡的故事》全國選拔演員,小說的原作者胡石言和陶玉玲之前在同一劇團工作,看過她的話劇表演,因此就向王蘋推薦了她飾演女主角。
恰巧陶玉玲正在外地演出,王蘋等人又專門前往演出地找到陶玉玲,但一見面卻大失所望。
原來陶玉玲因為連日的奔波表演,整個人的狀態比較疲憊, 有一隻眼睛還因為麥粒腫起了個大包,不太符合二妹子的形象。
於是陶玉玲暫時被擱置下來,劇組又在全國開始篩選,但挑來挑去也沒能找到符合的演員。
後來王蘋思來想去,覺得陶玉玲身上那股淳樸的氣質還有甜甜的微笑,是最契合二妹子的人選,所以最終這個角色還是花落陶玉玲。
角色定下來後,陶玉玲就來到了影片的拍攝地,也就是江蘇寶應縣的柳堡鄉提前體驗生活。
從劃船、割麥到插秧 ,為了更好地貼合角色,陶玉玲跟著鄉民們整天干農活、學技術,慢慢也融入到這個群體中,因此才能把這個真誠的農家姑娘演繹得如此到位。
影片上映後,二妹子不僅得到觀眾的一片好評,甚至連周總理都高度認可,在國慶十周年的招待會上還特意接見了陶玉玲,這也成為陶玉玲演藝生涯最大的光榮。
02、比電影更凄美的現實原型
鮮為人知的是,《柳堡的故事》並不是作家胡石言的憑空想像,而是他在1945年親耳所聞的真實故事。
當時正是戰爭時期,某連的一個副班長在幫助群眾勞動時認識了一個姑娘,兩人彼此情深,但因為部隊紀律嚴明他們連手都沒有拉過。
到後來副班長在一次戰斗中犧牲,這段愛情故事就此戛然而止,留下一個遺憾的結局。
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的胡石言,就在此基礎上寫了一篇小說,但他覺得這個故事的結局太過悲涼,於是就 把故事的結局改成有情人終成眷屬,也和革命勝利形成了呼應。
小說於1950年發表在南京的一本刊物上,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歡,其中就包括做電影編劇的黃宗江。
黃宗江看過後覺得這個故事特別適合改編成電影,就找到當時因為生病入院治療的胡石言,開始了電影版的劇本創作。
他們沒有想到,從1950年到1956年,劇本經過長達6年的改編才得以完成,再加上拍攝,一共花費了7年時間,期間經歷了諸多波折。
03、因為愛情戲差點被斃
就像前面所說,影片從劇本階段就面臨著許多危機,甚至差點就無緣大銀幕。
在劇本改編一開始,反對的聲音就持續不斷: 有人提出小說展現軍人和平民百姓談戀愛,這絕對是違背軍隊紀律,根本不應該進行宣揚。
一時間黃宗江和胡石言的創作陷入窘境,眼看著改編計劃就要胎死腹中。
危急時刻,時任文藝主管的周揚找到他們,他表示對這次改編非常支持,但也提出小說中對於愛情的表現太單純,應該把愛情的純潔與戰爭的大環境進行結合,這才能凸顯出對 歷史 的尊重。
恍然大悟的黃宗江他們終於找到突破口, 把愛情與革命勝利、人民解放的大主題緊密結合 ,主人公不再是為了愛情的一己之私,而是注入了集體精神,有了真實合理的環境依託。
影片中沒有直接展現兩人的談情說愛,而是通過對二妹子和副班長各自的表情和台詞,含蓄地表達出「淡而濃烈」的愛情故事。
影片上映後,片中的插曲《九九艷陽天》也迅速在 社會 上廣為傳唱,與此同時很多人針對這首歌提出了一些質疑。
諸如 「迎合青年的不 健康 情緒」、「靡靡之音」 等各種批評的言論不斷流出,《柳堡的故事》再次成為爭議的焦點。
好在不少專業的音樂家都紛紛站出來,認為這首歌既歌頌愛情又歌頌革命事業,其中結合了民歌的特色,曲調委婉動聽,是一首非常成功的歌曲。
包括周總理等人都表達了對這首歌的認可,反對的意見才漸漸平息。
「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
時至今日,每當《九九艷陽天》的旋律再次響起,都會讓人想起二妹子和副班長委婉動人的愛情,讓人感受著經典電影的魅力所在。
令人感慨的是,60多年過去,影片的主創大多已經不在人世。
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女導演」的王蘋,在拍完本片後又導演了《永不消逝的電波》《霓虹燈下的哨兵》等電影,1990年因病去世。
飾演副班長的廖有梁,在後來的《霓虹燈下的哨兵》里再次和陶玉玲合作,其飾演的小戰士童阿男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但廖有梁的晚景十分凄涼,妻子離婚後帶著兒子出國,孤身一人的他在 情感 上受到很大打擊,最終在1999年因癌症去世。
而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憑借本片在電影界打響名聲後,又出演過《霓虹燈下的哨兵》《三個失蹤的人》《任長霞》等影片,還在今年春晚的開場秀里亮相。
如今已經88歲的陶玉玲身體依然硬朗,2015年還得到了百花獎終身成就獎的殊榮,表彰她在表演事業上幾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和大家風范。
向所有老藝術家致敬,感謝他們曾經締造的那些經典作品!(撰文:皮皮蝦)
『肆』 廖有梁的個人經歷
廖有梁是中國人民解放軍0930部隊文工團的演員,這是個綜合性的部隊基層文工團,除了在舞台上經常為部隊組織小型演出外,更多的是深入連隊開展群眾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廖有梁同志參軍八年多的時間中,一直是生活在這個文工團里,除了扮演過一些戲劇角色外,他還會拉二胡和小提琴,也在舞蹈演唱中擔任過角色。他是一個受到部隊官兵歡迎的演員。在1950年,廖有梁同志還是一個沒有一棵三八槍高、穿著最小號的軍裝也還顯得很長的十二歲小兵。他參軍以年來,在黨的培養下,在老同志的幫助下,很快地成長起來。抗美援朝戰爭時,他隨部隊到過朝鮮,參加了「抗美援朝」斗爭,這個小小的文藝兵,也用自己的武器活躍在戰場上、坑道里,做些戰勤和鼓動工作。他的整個生活歷程是和部隊戰士連結在一起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具備了在《柳堡的故事》中扮演李進這一人物的一些有利條件。
由於演了電影《柳堡的故事》中的副班長李進和話劇及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的童阿男,早年的廖有梁邊名傳遐邇,影響了幾代人。至今「九九艷陽天……」的歌聲還時時飄盪,當年那位「十八歲的哥哥」也永載中國電影史冊。他曾經是那樣風華正茂、英姿勃發。十二歲參軍成為一名文藝兵,經過抗美援朝的血火洗禮和南京前線話劇團文藝生活的錘煉,上海兒童藝術劇院、上海青年話劇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又成為他後來的藝術舞台。由於各種原因,他演戲的機會並不多,但那怕是配角,戲份再少,他都會憑借自身的功力弄出滿堂彩來,因而多次獲獎。人們至今難忘他在話劇《入城》中演活的米店老闆,在《傻子進行曲》中演絕了的工商幹部和《OK,股票》中的王伯伯。他創造的角色總是那樣鮮活並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精神享受。他熱愛藝術生活,提前退休後,這位國家一級演員努力繼續演出話劇和參加多部影、視劇的拍攝,這正是他演技爐火純青、可以更多創造藝術形象,像其他老演員一樣再火一把的時候,可是,健康卻離他遠去,一切的藝術理想都已成為夢想。
1957年,南京軍區話劇團20歲的廖有梁,被選中演出電影《柳堡的故事》男主角--副班長李進。執導這部電影的,是41歲的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王蘋。毋庸置疑,當年為電影選主演,比今天的各種選秀標准要高得多,一號男演員是比較難找的,最後選上了廖有梁來演這個一號角色,廖有梁必定是從華東軍區甚至全軍部隊所有漂亮小伙中經過重重篩選,才萬里挑一最終中選的。
在那個年代,愛情主題的影片極為罕見,倡導朴實自然、優美細膩,注重抒情風格的王蘋,把軍旅中的愛情,拍得如此唯美,即使今天看來,依然是「絕版」,人們甚至稱它是新中國電影中的「第一抹溫柔」。廖有梁沒有酷酷的發型、沒有靚麗的時裝、沒有緋聞炒作,他一雙神采飛揚的歡眉大眼,一副朴實靈氣的純真笑臉,一口略帶江南腔的普通話,一件白襯衫、一身舊軍裝,就把那個陽光燦爛、氣宇軒昂的「副班長」表現得如此清爽、自然。據說你模仿能力讓人驚嘆。影片里,你把孩子般的單純稚氣、少年的多愁善感、男人的豐神俊朗、戰士的陽剛偉岸都聚集到付班長的身上,而且演來絲絲入扣,表現得又那麼簡單清爽、流暢自然。做到這些要靠表演潛力和靈氣悟性,更要靠演員的本色魅力,才能相得益彰、璧合珠聯。「九九那個艷陽天……」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人們記住了那個一身舊軍裝、一臉陽光燦爛、大聲高唱「艷陽天」的俊美少年。
七年後的1964年,廖有梁出演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里的童阿男。
在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里,廖有梁扮演了一個與資本家女兒產生愛情糾葛的新戰士童阿南,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演的童阿男,好像編劇是照著廖有梁年齡和性格創作的,所以廖有梁演來得心應手,活靈活現。
周總理前後看了《霓虹燈下的哨兵》七次半。所謂「半次」,因周恩來忙於接待外賓,等趕到劇場戲已演到一半。
在周總理推薦下,毛主席百忙之中也來看戲。令人難忘的是1963年11月29日,當毛主席看到童阿男最後報名參加抗美援朝時,情不自禁帶頭鼓起掌來。等大幕落下很快又拉開,當毛主席接見廖有梁、陶玉玲等演員時,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周總理為了能讓更多的軍民看到此劇,指示將《霓》劇拍成電影,但劇本不要改動,演員也不要更換。為了電影拍得更真實,八一電影製片廠派出王蘋、上影廠派出葛鑫聯合導演此劇。
有人說,在上百部文革前的經典影片中,再也找不到比廖有梁更清純、更陽光的翩翩少年。「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應當改成「軍官就看王心剛、戰士就看廖有梁」。
『伍』 柳堡的故事拍攝於哪一年
《柳堡的故事》拍攝於1957年。
黃宗江從1950年就開始根據胡石言的小說改編電影劇本,期間黃宗江與胡石言綜合各方面的意見進行反復修改,到1956年的年底劇本才正式通過。1957年,影片確定拍攝,王蘋被指定為該片導演。至於男主人公李進,王蘋覺得這個人物是江南人,要秀氣一點,有知識分子味道,她選擇了在南京軍區文工團當舞蹈演員的李進,當時他的年紀比陶玉玲還小幾歲。
《柳堡的故事》的布景製作
二妹子與李進河邊月下約會的戲,因為膠片感光度低,只能在攝影棚內搭景拍攝。導演要求一定要有小河,有月光,水要活,河裡要有月光的倒影。然而,當時中國電影技術投備幾乎是一窮二白,攝影棚里沒有背景投放設備,也沒有水燈。
『陸』 柳堡的故事男主人公副班長的扮演者李俊的扮演者近況廖有梁近況
廖有梁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大決戰第2部淮海戰役 (1991) 庭院深深 (1989) .... 老尤 在被告後面 (1983) .... 郝寶生 都市裡的村莊 (1982) .... 陳金根 霓虹燈下的哨兵 (1964) .... 新戰士童阿男 柳堡的故事 (1957) .... 李進 參與製作過的電影: 丈夫的秘密 (1985) .... 副導演 在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里,廖有梁扮演了一個與資本家女兒產生愛情糾葛的新戰士童阿南,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過,自此後,廖有梁就從銀幕上消失了。日前,同廖有梁有著深厚戰友情的劉鴻聲,不無傷感地對記者說:「廖有梁在2002年就去世了,晚年生活很不幸。」 廖有梁原來是第20軍的舞蹈演員,因為長得帥氣,廖有梁被選中當電影影員。拍完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後,廖有梁與武漢軍區的一個舞蹈演員結了婚,並很快有了一個兒子。 文革之後,廖有梁轉業到了上海,那時他已經過了不惑之年。據劉鴻聲老先生說,廖有梁夫婦到了上海後不久就離了婚,「他愛人到了美國,把兒子也帶走了,從那以後,廖有梁就一個人在上海,孤苦伶仃的。」 廖有梁沒有再婚,晚年時很孤單。「每年『好八連』搞活動,都會請我們這些老演員來聚一聚。每次見到廖有梁都感覺他老了,人很瘦,牙也掉了,肝也不好。」 而生活上,廖有梁也是溝溝坎坎。晚年時,上海市政府分了一套住房給廖有梁,在裝潢時,卻一下被人騙去了好幾萬塊錢。這給了廖有梁極大的打擊。2002年,新房子終於裝修好了,可是廖有梁卻一病不起。「最後連新房子一次都沒住過,就在醫院里去世了,走的時候身邊一個親人也沒有。只留了一盒錄音帶,裡面記著他的遺囑,還有和老戰友告別的話,只有一句——『能夠活著,多好啊!』」 雖然在電影里,廖有梁演了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可是現實生活里,他的生活卻如此凄涼。據劉老先生說,廖有梁去世後,他兒子才回國,「因為廖有梁還有遺產。」(賀沂沂)
『柒』 《柳堡的故事》演員表是什麼
《柳堡的故事》演員表如下:
《柳堡的故事》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王蘋執導,廖有梁、陶玉玲等人主演的愛情片,於1957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某連的副班長李進與少女二妹子產生了純潔的愛情,經過指導員的幫助教育,他們暫時擱置兒女情長,積極投身於革命斗爭。
劇情簡介
1949年,解放軍某團南下,途經景色秀美的蘇北柳堡村,政治部主任宋偉故地重遊,憶起了一段往事。
1944年春,宋偉在新四軍某部二連當指導員,他們連開到柳堡村一帶練兵整訓。這里是新區,由於敵人的誹謗宣傳,開始時群眾還躲避著部隊,新四軍戰士馬上展開愛民工作,幫助群眾掃院子、擔水、修房子、插秧等。
四班住在勤勞善良而又膽小怕事的田老頭家裡。田老頭有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兒二妹子和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兒子小牛。這個普通的農民和中國廣大農民一樣在三座大山的壓榨下生活著,有一肚子辛酸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