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演員 > 電影演員汪靜

電影演員汪靜

發布時間:2022-05-10 16:17:33

㈠ 人間正道中演員張恆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如題 謝謝了

[張恆簡介] 人物簡介 星座:射手座 語言:中文、粵語 最喜愛的食品:水果 最喜愛的甜品:冰淇凌 最喜愛的動物:猩猩和狗 最喜愛的植物:綠色 主要作品: 電視劇《還珠格格》飾 塞婭公主 電視劇《紅色康乃馨》飾 阿萁 電視劇《獵豹出擊》飾 蘇玫 電視劇《秦始皇》飾 綠娘 電視劇《隱姓埋名》飾 汪靜 電視劇《白發魔女》飾 孟秋霞 電視劇《八歲龍爺鬧東京》飾 胡秀姑 電視劇《凡人楊大頭》飾 夏蝶和鴛鴦 電視劇《E網情深》飾 陳芳 電視劇《愛你的人不是我》飾 丁蕾 電視劇《粉紅女郎》飾 余露 電視劇《人證》飾 龔杼麗 電視劇《說出你的愛》飾 高芷玲 電視劇《黑色鬱金香》飾 凌子墨 電視劇《血薦軒轅》飾 柳倩娘 舞台劇:《熱鐵皮屋頂上的貓》、《送冰的人來了》、《北京人》 張恆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96級表演系,和趙薇、陳坤是同班同學(詳細資料)

㈡ 誰來給我詳細介紹一下演員張恆

張恆,1978年11月29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

1997年,在瓊瑤古裝劇《還珠格格》中飾演塞婭公主,這是她的首部電視劇作品。2001年,與劉蓓主演反腐題材電視劇《紅色康乃馨》中飾演讓人捉摸不定的「康乃馨」藍念萁。

2002年9月,與劉若英主演改編自朱德庸時尚漫畫的電視劇《粉紅女郎》飾演余露一角。2009年6月,與孫紅雷主演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飾演女一號楊立華。



(2)電影演員汪靜擴展閱讀:

演藝經歷

1997年,在瓊瑤古裝劇《還珠格格》中飾演塞婭公主,這是她的首部電視劇作品。

2005年,主演電視劇《曹老闆的十八個秘書》,在劇中扮演華美公司總經理秘書陳娟,與眾多年輕貌美的秘書爭搶曹老闆這個「鑽石王老五」。

2013年,主演的海頓自編自導的諜戰情感電視劇《浴血太行之尖刀出鞘》在北京影視頻道播出,飾演百合一角。

2016年,與蔡琳、張鐸主演當代都市劇《左手溫暖右手》,飾演性格高傲的天火集團董事長陳曼芸。

2017年11月7日,參加以「新時代之夢」為主題的第五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獎」頒獎典禮,並憑《一個人的升旗儀式》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㈢ 黃梅戲演員汪靜現在怎麼樣了啊

她生病了。

㈣ 黃梅戲著名演員

老一輩有嚴鳳英,王少舫,潘景俐,黃宗毅,丁同,黃厚生,潘啟才,劉廣慧,丁俊美等,稍老一輩有馬蘭,黃新德,陳小芳,汪靜,汪莉,張輝,蔣建國,劉華,王成,吳瓊,楊俊,吳亞玲,李文,周珊,余順,孫娟,周媛媛,卯建琳,徐君等,韓再芬,趙媛媛,董小滿,汪菱花,郭宵珍,熊辰龍,劉國平,董佳林,潘文格,潘文慶,鄭玉蘭,夏媛媛,檀春芳等。年輕一輩有梅院軍,趙章偉,琚翔,張小威,袁軍,馬丁,曹祝來,塗曉勇,何雲,魏蓓蓓,程丞,吳美蓮,傅楊,孫雪蓮,仝婷,袁媛,熊東旭,潘檸靜,等。
我 個人比較喜歡黃新德,張輝,周珊,潘啟才,余順,趙章偉,李文,孫娟,韓再芬。

㈤ 黃梅戲汪靜

很好很有實力的一個演員,我非常喜歡,但是貌似她的消息不多,最近還常看半把剪刀。

㈥ 汪靜是汪道涵之女嗎

同名同姓的人很多的,要確定父女關系,這需要看身份證和戶口簿上的登記的。

㈦ 黃梅戲的資料

梅戲發源於湖北省黃梅縣,前身是民間採茶調,又稱是黃梅調,因其境內黃梅山得名.十九、世紀,這朵"苦菜花"隨著逃荒要飯的人流漂流至皖在安慶地區紮根,後經黃梅戲老一輩藝術家用心血和智慧把它從草台到花台,從民間採茶調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劇種之的地方戲.黃梅戲以其濃郁的生活氣息,質朴的表演風格,優美的音樂旋律,通俗的地方語言成為深受全國廣大觀眾及港,澳,台同胞以及國際友人喜歡的當今"熱門"戲
黃梅戲之所以發展到當今的局面應該可以劃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約從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後。產生和流傳到皖、鄂、贛三省間的黃梅採茶調、江西調、桐城調、鳳陽歌,受當地戲曲(青陽腔、徽調)演出的影響,與蓮湘、高蹺、旱船等民間藝術形成結合,逐漸形成了一些小戲。進一步發展,又從一種叫「羅漢樁」的曲藝形式和青陽腔與徽調吸收了演出內容與表現形式,於是產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戲。從小戲到本戲還有一種過渡形式,老藝人稱之為「串戲」。所謂「串戲」就是各自獨立而又彼此關連著的一組小戲,有的以事「串」,有的則以人「串」。「串戲」的情節比小戲豐富,出場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圍。其中一些年齡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來扮演。這就為本戲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第二階段,是從辛亥革命到1949年。這一階段,黃梅戲演出活動漸漸職業化,並從農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黃梅戲入城後,曾與京劇合班,並在上海受到越劇、揚劇、淮劇和從北方來的評劇(時稱「蹦蹦戲」)的影響,在演出的內容與形式上都起了很大變化。編排、移植了一批新劇目,其中有連台本戲《文素臣》、《宏碧緣》、《華麗緣》、《蜜蜂記》等。音樂方面,對傳統唱腔進行初步改革,減少了老腔中的虛聲襯字,使之明快、流暢,觀眾易於聽懂所唱的內容。取消了幫腔,試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劇和其他兄弟劇種的程式動作,豐富了表現手段。其它如服裝、化妝和舞台設置,亦較農村草台時有所發展。
第三階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慶黃梅戲藝人帶著《打豬草》、《藍橋會》等劇目到上海演出。幾十年來造就了一大批演員,除對黃梅戲演唱藝術有突出成就的嚴鳳英、王少舫等老一輩藝術家外,中青年演員馬蘭、韓再芬、郭宵珍、汪靜、張小萍等相繼在舞台上、銀幕上和電視屏幕上展現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觀眾的注視。嚴鳳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攝製成影片以及湖北黃梅戲劇院(前身湖北省黃梅縣劇團)將《秦香蓮》、《於老四與張二女》拍成光碟公開發行。轟動海內外,使老百姓對黃梅戲有了深刻的了解。 贊同1| 評論 2006-4-23 17:22 熱心網友
黃梅戲的發展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一般人習慣認為,黃梅戲發源地是安徽,這是不確切的。黃梅(縣)本身就在湖北,不過,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一百多年以前,這里流行「黃梅調」也叫「採茶戲」。這種小戲中的一個支派逐漸東移,在安徽安慶地區成了氣候,形成了後來的黃梅戲。

早期的黃梅戲多是把當地的民歌小調直接搬上舞台,表現當地生活尤其是農村生活的故事。比如《打豬草》說的就是一個農村男孩與一個女孩因打草損壞了農作物產生矛盾,通過對歌化解矛盾的故事。其中的「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早已成了流行歌曲。又如《夫妻觀燈》,通過一對青年夫婦元宵節觀燈的見聞,描繪了市井生活的豐富多彩。不久,黃梅戲在搬演大戲上也有了成績。這些大戲主要是受青陽腔、徽調的影響而產生的故事完整的整本大戲,像《烏金記》,《七仙女下凡》等。其中的《七仙女下凡》幾經磨礪修改,最終定為《天仙配》,成了黃梅戲最有影響的代表作品。要指出的是,早期的黃梅戲,基本上是農民自娛自樂的一種文藝形式。

從20世紀20年代起,黃梅戲日趨成型,也逐漸走上了職業演出的道路,其重要標志之一即是演出地點從農村走上了城市舞台。先是在安徽懷寧一帶出現了專業班社。懷寧素有「戲鄉」的稱號。這里唱黃梅調十分興盛。從演出一方來說,戲目多、人才多、班社多;從觀者一方來說,觀眾多、市場多。於是,一批戲班應運而生。1926年,著名演員丁永泉(旦角)、曹增祥(小生)、丁和壽(丑角)等所在的班社活躍於安慶市區,此後在這里紮根。

黃梅戲進入城市以後,受到了京劇、越劇、揚劇、淮劇、評劇等劇種的影響,在表演上有了很大的改進。從劇目上看,改編、移植了其他劇種的好戲如《文素臣》、《宏碧緣》、《華麗緣》、《蜜蜂記》等。從音樂上看,傳統唱腔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主要是減少了傳統唱腔中帶有濃郁方言土語色彩的墊字,這樣,唱腔簡潔、明快,從字面上也好讀易懂。從表演上看,吸收了兄弟劇種的一些程式化動作。如開門、關門、圓場、喝酒等動作。其他在服裝、道具、裝置、伴奏等許多方面都比農村演出時有了發展。這一時期的黃梅戲尤其是40年代的黃梅戲,已經成熟。

黃梅戲的更大發展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由於國家對地方戲曲給予足夠的重視,為加強藝術力量,國家陸續選派一些文學、戲劇、音樂、美術方面的專門人才參加了黃梅戲的改革工作。新老文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黃梅戲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黃梅戲從安慶小戲一躍而成為安徽省最大的劇種。至今,黃梅戲與黃山一起,並稱「安徽二黃」,成為安徽省的驕傲。

這一時期的黃梅戲,唱腔唱法都有了改革,音樂方面增強了「平詞」類唱腔的表現力,突破了「花腔」只能專戲專用的束縛,同時,巧妙地借鑒民歌和其他音樂成分,創造出與傳統唱腔相協調的新腔。伴奏上,也不再是若斷若續的「三打七唱」,而是建立了以中樂為主的中西混合樂隊,從音樂氣氛上大大提高了劇種的表現力。這一時期演出的劇目很多,但大都進行了整理、重編。如《打豬草》、《夫妻觀燈》、《天仙配》、《藍橋汲水》、《補背褡》、《梁山伯與祝英台》、《秦雪梅弔孝》、《柳樹井》、《春香傳》、《女駙馬》、《牛郎織女》、《黨的女兒》、《江姐》、《劉三姐》等,不勝枚數。 其中的《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拍成了電影,為黃梅戲的廣泛流傳,為保留黃梅戲藝術家的卓越風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提到黃梅戲藝術,就不能不提起為黃梅戲藝術作出巨大貢獻的一批老藝術家,如嚴鳳英、王少舫、潘璟琍等。其中,尤以嚴鳳英最為突出。至今,人們只要提起黃梅戲,就會提起《天仙配》,只要提起《天仙配》,就會提起七仙女的扮演者嚴鳳英。試想,在今天的中國,有多少人會唱嚴鳳英那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呀!戲曲━━尤其是地方戲曲成了流行歌曲,萬人傳唱,嚴鳳英功不可沒。

嚴鳳英1930年出生在安慶一個貧苦的人家,13歲時開始向嚴雲高老師學唱黃梅戲。由於嚴鳳英嗓 音清脆甜美,扮相秀麗端莊,有很強的藝術領悟能力,因此她的演出受到觀眾歡迎。她在《小辭店》中的表演,尤其享譽一方。《小辭店》是全本《菜刀記》中的一折。說的是青年商人蔡鳴鳳外出做生意,住在劉鳳英開的店中。劉鳳英的丈夫是個賭棍,整日賭場鬼混,不顧家庭。劉鳳英對丈夫極不滿意,卻與忠厚老實的顧客葵鳴鳳感情相投,二人產生了愛情。但葵鳴鳳終究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去,分別之時,二人悲痛欲絕。劇中在劉鳳英得知葵鳴鳳家中還有妻子,而且決意辭店回家,分別之際,嚴鳳英用曲折哀婉的三百二十句唱腔表現了人物撕心裂肺的悲痛情緒,演出具有強烈的震撼力量。這一時期,嚴鳳英演的《送香茶》、《勸姑討嫁》、《西樓會》、《打豬草》、《私情記》等,都成了深受觀眾歡迎的保留劇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嚴鳳英的藝術生涯面臨了一個巨大的轉折。這個時期,嚴鳳英對劇目進行了刪汰增益,特別是排演了《江漢漁歌》、《木蘭從軍》、《兩朵大紅花》、《柳金妹翻身》等新戲,使黃梅戲的表演水平、藝術規范、題材領域有了很大提高和拓展。

1955年底,由桑弧執筆改編劇本,石揮導演,嚴鳳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攝制完成。這期間,不知有多少人一遍又一遍地觀看影片,不知有多少人為戲中的情節所吸引,不知有多少人為嚴鳳英、王少舫的卓越表演而傾倒……可以說,《天仙配》的上演,在中國掀起了「黃梅戲熱」,「嚴鳳英熱」。二十幾歲的嚴鳳英,一下子成了億萬人民愛戴的表演藝術家。

《天仙配》之後,嚴鳳英主演的《女駙馬》、《牛郎織女》也拍成影片,影片在國內外放映,為黃梅戲的傳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文化大革命」中,嚴鳳英受到了肆意侮辱和人身摧殘。她不堪忍受無端的攻擊,不肯屈服邪惡的逼迫,1968年4月8日,37歲的嚴鳳英服葯自盡。

「文革」之後,人們懷念這位英年早逝的藝術家,在她的故鄉安慶,塑造了嚴鳳英的漢白玉雕像,讓美麗、善良的「仙女」永留人間。

值得慶幸的是,十年浩劫之後,黃梅戲非但沒有衰落、消亡,反而以更強勁的態勢在國內外流傳開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黃梅戲從人才、劇目、表演風格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黃梅戲人才不斷涌現。老一輩藝術家王少舫等依然活躍在舞台,而馬蘭、吳瓊、韓再芬、陳小芳、江麗娜、馬自俊、黃新德、吳亞玲、蔣建國、周莉、陳兆舜、楊俊、張輝、劉紅等一大批新人迅速成了舞台中堅力量。與此同時黃梅戲在整理傳統劇本的同時,上演了一大批立意新穎、主題鮮明的新編劇目,如《紅樓夢》、《於老四與張二女》、《柯老二入黨》、《未了情》、《雙下山》、《劈棺驚夢》、《珠門玉碎》、《龍女》、《羅帕記》、《西施》、《朱熹與麗娘》、《風雨麗人行》、《啼笑因緣》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有《紅樓夢》、《鞦韆架》和《徽州女人》等。

《紅樓夢》是1991年由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推出的新戲。這個《紅樓夢》不同於以往的演出本,它沒有沿襲寶玉、黛玉、寶釵三人戀情婚姻糾葛的窠臼,而是以寶玉的個人境遇為主線,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惡,倡揚個性解放的必然。馬蘭是旦角演員,這次卻一改女兒姿態,扮演賈寶玉。反串小生的表演,使馬蘭的藝術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峰。戲的導演馬科認為:「我覺得從來沒有一個《紅樓夢》比這個本子的品位更高」。「在臨近綵排時,我為寶玉哭靈這一場連夜寫了四十多句唱詞,」「作曲者馬上譜曲」 ……《紅樓夢》的演出,使黃梅戲更上一層樓,也確立了馬蘭在業內舉足輕重的地位。

引起關注並有爭議的是90年代後期,馬蘭推出的《鞦韆架》和韓再芬推出的《徽州女人》。

《鞦韆架》是著名學者余秋雨為她的妻子、黃梅戲藝術家馬蘭度身定做的一出戲。這是借中國古代科舉考試而伸發出來的一個傳奇故事,說的是才女楚雲,女扮男裝,參加科考,屢試屢中,考中了狀元。皇帝決定把女兒嫁給楚雲,楚雲正無可奈何的時候,另一位才子千尋闖宮相救。千尋、楚雲以欺君之罪被處死刑。面對死亡,千尋、楚雲舉行訂婚儀式。這感動了本來生氣的公主,三個年青人互通心曲,緊緊擁抱,事情以喜劇告終。在這個故事裡,科舉考試成為兒戲,它只是故事的扶手,故事的指向,是一個有象徵意義的鞦韆架。

《鞦韆架》一出現,業內外人士給予了熱烈的關注。叫好和批評聲並存。

安徽戲劇理論家王長安撰文盛贊《鞦韆架》說:

封建科舉制度是中國舊文化的悲哀。其扼殺天性,窒息生命,葬送人的創造力。然而由於取士,無數學子,皓首窮經,磨穿鐵硯以應考,是他們「只能如此」的無奈選擇。這就必然導致生命的爛漫與現實的僵死之間的巨大矛盾。盪慣了鞦韆的女子楚雲,鞦韆架下感受了生命的美好和自由的價值,感受到了自主沉浮的意義。而這一切又都必須以「玩」的方式去獲得。唯有「玩」,人才真正成為自身,成為標志理想人格的、超凡脫俗的「仙」。

於是,她用「玩」,代父完成了鄉試。由此,她得到的不是鄉試頭名那成功的滿足和榮譽的喜悅,而是玩本身的樂趣,嘗到了自由的甜頭。原來,一切看似神聖的事物都可以調皮待之。當她與千尋私訂終身之後,她贈與情郎的信物不是玉佩,不是汗巾,也不是詩賦,而是一隻蟈蟈。這是她對生命的關注,是她天性的留存。她不僅希望自己、而且也希望她的心愛之人,在這人慾橫流、禮教吃人的社會里多保存一些天性,給自己留下一塊哪怕是籠中的空間。而這種自由和天性卻不能靠克已復禮、就正統文化的范來獲得。只能靠玩、釋放天性來爭取。

一架鞦韆,盪來一個無奈的選擇;一個玩笑,顯示了一種自主沉浮的歡樂。天性與正統文化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人類文明的進步,最終會給我們提供更多元的選擇,實現消解與快樂的統一,必然會使天性的山野化為天性的社會化所取代。

《鞦韆架》編織了一個童話;《鞦韆架》展示了一個寓言;《鞦韆架》讓我們換一副感官去觀照世界,換一番心境去體味從前……

《北京晚報》的資深文藝批評家解璽璋對此劇進行了剖析和批評,他說:

人的生命體驗被簡化為「鞦韆架上的晃盪」是否恰當有待別論,而如果僅僅為了表達這么一點意思,余秋雨教授寫一篇散文也就夠了,大可不必勞民傷財搞一出大戲。既然是戲,那麼舞台所呈現的應該比它所要闡釋的思想重要得多。關於戲曲的現代化的探索已經進行了多年,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就是,戲曲的出路絕不在於對傳統文本的現代闡釋。

事實上,馬蘭沒有在這出戲中得到很好的發揮,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甘寂寞的余秋雨不適當地凸現 到前台來了。本應成為背景的文化的前置常常使舞台所呈現的東西顯出某種游移和尷尬。譬如洞房花燭夜讓一位小姐和一位公主大談「女人是什麼」,讓一對相互愛慕的青年男女在刑場上大談生命的價值,再上演一幕「刑場上的婚禮」,這種對傳統文本的現代闡釋,明顯帶有一種主觀隨意性,是很難得到戲曲觀眾認同的,甚至破壞了敘事的合理性。

與《鞦韆架》不同,安慶市黃梅戲劇團演出的《徽州女人》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徽州女人》由黃梅戲藝術家韓再芬主演。故事通過一個女人「嫁」、「盼」、「吟」、「歸」的四個過程,表現了封建社會中最底層的女人的生活悲劇。版畫似的舞台美術、創新的導演手法,韓再芬惟妙惟肖的卓越表演,使《徽州女人》一反傳統黃梅戲小、巧、輕、喜等風格,代之以深邃、凝重,催人淚下,啟人思辨,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評論家棠樾以《曲高未必和寡》為題,在《戲劇電影報‐梨園周刊》撰文,他是這樣說的:

黃梅戲舞台上的主角位置原本被「小家碧玉」佔領,而《徽州女人》則在黃梅戲人物畫廊里隆重推出一位「大家閨秀」。小家碧玉輕盈流麗,率真活潑,與通俗戲曲秉性多有相通。大家閨秀的端莊持重別是一番風景,與「小家碧玉」本無高低。但在端莊持重的形象之中能夠多有幾分內涵,那就不失為品位的提升了。《徽州女人》著實稱得上內涵豐厚的女人,她的漫長人生在清淡如水和飄忽如雲的情節進展中緩緩延伸,包含了對孤獨和迷惘的深刻體驗,包含了對有愛無恨和有怨無悔的精闢詮釋,包含了對生活信念和生命價值的不懈追求,爆發出堅強而深沉的人性力量。

對於《徽州女人》的批評,比較集中地是對戲像「劇」而淡化了「戲」的本體,亦即「以歌舞演故事」。尤其是全劇的最後一場,主要人物竟然沒有一句唱詞,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劇組還專門以「沒安排一句唱」來自我欣賞。這顯然與戲曲「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本體美學特徵相悖。人們可以說,「《徽州女人》是一出好戲」,但人們難以說「《徽州女人》是一出好的黃梅戲。」因為不唱就不是戲曲,不唱黃梅調就不是黃梅戲,這是定而不可移的基礎特徵。

當然,瑕不掩瑜,人們包括持批評意見的人們,對《徽州女人》的總體「打分」都不低。

同許多戲曲劇種一樣,在新世紀中,黃梅戲的生存、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像劇團改制、劇目的繼承與創新、青年尖子人才的培養、戲曲市場的開拓與發展、成名人才的流失與保護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創造美好的明天,黃梅戲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引起關注並有爭議的是90年代後期,馬蘭推出的《鞦韆架》和韓再芬推出的《徽州女人》。

《鞦韆架》是著名學者余秋雨為她的妻子、黃梅戲藝術家馬蘭度身定做的一出戲。這是借中國古代科舉考試而伸發出來的一個傳奇故事,說的是才女楚雲,女扮男裝,參加科考,屢試屢中,考中了狀元。皇帝決定把女兒嫁給楚雲,楚雲正無可奈何的時候,另一位才子千尋闖宮相救。千尋、楚雲以欺君之罪被處死刑。面對死亡,千尋、楚雲舉行訂婚儀式。這感動了本來生氣的公主,三個年青人互通心曲,緊緊擁抱,事情以喜劇告終。在這個故事裡,科舉考試成為兒戲,它只是故事的扶手,故事的指向,是一個有象徵意義的鞦韆架。

《鞦韆架》一出現,業內外人士給予了熱烈的關注。叫好和批評聲並存。

安徽戲劇理論家王長安撰文盛贊《鞦韆架》說:

封建科舉制度是中國舊文化的悲哀。其扼殺天性,窒息生命,葬送人的創造力。然而由於取士,無數學子,皓首窮經,磨穿鐵硯以應考,是他們「只能如此」的無奈選擇。這就必然導致生命的爛漫與現實的僵死之間的巨大矛盾。盪慣了鞦韆的女子楚雲,鞦韆架下感受了生命的美好和自由的價值,感受到了自主沉浮的意義。而這一切又都必須以「玩」的方式去獲得。唯有「玩」,人才真正成為自身,成為標志理想人格的、超凡脫俗的「仙」。

於是,她用「玩」,代父完成了鄉試。由此,她得到的不是鄉試頭名那成功的滿足和榮譽的喜悅,而是玩本身的樂趣,嘗到了自由的甜頭。原來,一切看似神聖的事物都可以調皮待之。當她與千尋私訂終身之後,她贈與情郎的信物不是玉佩,不是汗巾,也不是詩賦,而是一隻蟈蟈。這是她對生命的關注,是她天性的留存。她不僅希望自己、而且也希望她的心愛之人,在這人慾橫流、禮教吃人的社會里多保存一些天性,給自己留下一塊哪怕是籠中的空間。而這種自由和天性卻不能靠克已復禮、就正統文化的范來獲得。只能靠玩、釋放天性來爭取。

一架鞦韆,盪來一個無奈的選擇;一個玩笑,顯示了一種自主沉浮的歡樂。天性與正統文化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人類文明的進步,最終會給我們提供更多元的選擇,實現消解與快樂的統一,必然會使天性的山野化為天性的社會化所取代。

《鞦韆架》編織了一個童話;《鞦韆架》展示了一個寓言;《鞦韆架》讓我們換一副感官去觀照世界,換一番心境去體味從前……

《北京晚報》的資深文藝批評家解璽璋對此劇進行了剖析和批評,他說:

人的生命體驗被簡化為「鞦韆架上的晃盪」是否恰當有待別論,而如果僅僅為了表達這么一點意思,余秋雨教授寫一篇散文也就夠了,大可不必勞民傷財搞一出大戲。既然是戲,那麼舞台所呈現的應該比它所要闡釋的思想重要得多。關於戲曲的現代化的探索已經進行了多年,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就是,戲曲的出路絕不在於對傳統文本的現代闡釋。

事實上,馬蘭沒有在這出戲中得到很好的發揮,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甘寂寞的余秋雨不適當地凸現 到前台來了。本應成為背景的文化的前置常常使舞台所呈現的東西顯出某種游移和尷尬。譬如洞房花燭夜讓一位小姐和一位公主大談「女人是什麼」,讓一對相互愛慕的青年男女在刑場上大談生命的價值,再上演一幕「刑場上的婚禮」,這種對傳統文本的現代闡釋,明顯帶有一種主觀隨意性,是很難得到戲曲觀眾認同的,甚至破壞了敘事的合理性。

與《鞦韆架》不同,安慶市黃梅戲劇團演出的《徽州女人》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徽州女人》由黃梅戲藝術家韓再芬主演。故事通過一個女人「嫁」、「盼」、「吟」、「歸」的四個過程,表現了封建社會中最底層的女人的生活悲劇。版畫似的舞台美術、創新的導演手法,韓再芬惟妙惟肖的卓越表演,使《徽州女人》一反傳統黃梅戲小、巧、輕、喜等風格,代之以深邃、凝重,催人淚下,啟人思辨,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評論家棠樾以《曲高未必和寡》為題,在《戲劇電影報‐梨園周刊》撰文,他是這樣說的:

黃梅戲舞台上的主角位置原本被「小家碧玉」佔領,而《徽州女人》則在黃梅戲人物畫廊里隆重推出一位「大家閨秀」。小家碧玉輕盈流麗,率真活潑,與通俗戲曲秉性多有相通。大家閨秀的端莊持重別是一番風景,與「小家碧玉」本無高低。但在端莊持重的形象之中能夠多有幾分內涵,那就不失為品位的提升了。《徽州女人》著實稱得上內涵豐厚的女人,她的漫長人生在清淡如水和飄忽如雲的情節進展中緩緩延伸,包含了對孤獨和迷惘的深刻體驗,包含了對有愛無恨和有怨無悔的精闢詮釋,包含了對生活信念和生命價值的不懈追求,爆發出堅強而深沉的人性力量。

對於《徽州女人》的批評,比較集中地是對戲像「劇」而淡化了「戲」的本體,亦即「以歌舞演故事」。尤其是全劇的最後一場,主要人物竟然沒有一句唱詞,令人不能理解的是,劇組還專門以「沒安排一句唱」來自我欣賞。這顯然與戲曲「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本體美學特徵相悖。人們可以說,「《徽州女人》是一出好戲」,但人們難以說「《徽州女人》是一出好的黃梅戲。」因為不唱就不是戲曲,不唱黃梅調就不是黃梅戲,這是定而不可移的基礎特徵。

當然,瑕不掩瑜,人們包括持批評意見的人們,對《徽州女人》的總體「打分」都不低。

同許多戲曲劇種一樣,在新世紀中,黃梅戲的生存、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像劇團改制、劇目的繼承與創新、青年尖子人才的培養、戲曲市場的開拓與發展、成名人才的流失與保護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創造美好的明天,黃梅戲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贊同1| 評論

㈧ 黃梅戲演員周莉,張弓,汪靜都干什麼了

周莉,女,黃梅戲演員,曾獲得十佳黃梅戲青年演員。出演過黃梅戲電視劇《家》,《春》,《啼笑因緣》等。曾在北京注冊成立了北京洲立文化藝術交流有限公司。
張弓,男,1964年3月19日出生於浙江蘭溪,1980年進入浙江越劇二團,工小生,宗尹派,後轉行電影電視演員。出演過越劇電視劇《九斤姑娘》,《石鍾緣》,《胯下將軍》,《珍珠塔》,《秋瑾》,《陳三兩》,《嚴蘭貞》,《茶妹情》,《招賢記》,《梁祝》,《李清照》,《何文秀傳奇》等,黃梅戲電視劇《啼笑因緣》,《二月》,《詩仙李白》等。
汪靜,女,國家二級演員,出演過黃梅戲電視劇《七仙女與董永》,《西廂記》,《朱熹與麗娘》,《龍鳳奇緣》,《桃花扇》,《半把剪刀》,《孟麗君》,《啼笑姻緣》等,現為再芬劇院的導演。

㈨ 汪道涵女兒汪靜詳細資料

汪靜,父親是汪道涵,母親是戴錫可。

汪靜曾先後任職於石油部建設公司、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

1990年,出任中國新興進出口總公司新興(香港)公司總經理一職。

2010年被授予「金犁獎」;2010感動中國十大創業人物。

2001年,組建北京羅麥葯業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

2016年10月17日07時30分31秒,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著長征二號FY11火箭在酒泉發射場成功發射。北京羅麥科技集團董事長、中國航天基金會名譽理事長汪靜女士攜羅麥集團高管、羅麥科技高級經銷商委員會副秘書長及公司員工代表到場觀摩了發射全過程。

汪道涵的家屬成員

一、兄弟姐妹

兄弟:汪導海、汪導洋

第一任妻子:戴錫可

第二任妻子:孫維聰

二、子女

長子:汪致遠

次子:汪致重

長女:汪靜

次女:汪芸,1967年遇難逝世

三女:汪凝

幼子:汪雨

㈩ 電影《情斷蓮花庵》中春燕是誰演的

電影《情斷蓮花庵》中春燕的扮演者是:黃英

黃英,1989年1月28日出生於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中國內地女歌手、演員,畢業於重慶三峽服裝藝術學校。


2009年,報名參加湖南衛視選秀娛樂節目《快樂女聲》的比賽,最終獲得全國總決賽季軍。


2010年,推出首張個人EP專輯《小黃英大太陽》 。


2011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暴走媽媽》,並演唱電影主題曲《平凡媽媽》;同年,憑借電影《暴走媽媽》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配角提名。


2012年,推出第二張個人EP專輯《燦爛的行走》。


2014年,推出與左立合唱的單曲《愛情預報》。


2015年,推出個人單曲《讓我愛你》。


2016年,推出第三張個人EP專輯《不如溫柔的唱吧》


電影《情斷蓮花庵》中春燕是一個大戶人家的苦命丫鬟,在逃離三姨家的路上遇到了鄭板橋的收留。


情斷蓮花庵劇情介紹

揚州興化是鄭板橋的家鄉,一年,他去皖南黃山作畫,家中病弱的妻子和兒子由鄭板橋的好友一姐照顧,一天鄭板橋終於回來了,一姐和妻兒十分高興。有一天,鄭板橋在去一姐的路上遇到了從三姨家逃出來的丫鬟春燕,為救無家可歸的春燕鄭。

閱讀全文

與電影演員汪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