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陳氏的資料
陳
「黃帝神兵陣,舜後萬世陳。」
陳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位的大姓,人口眾多。
chén
尋根溯源
1、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附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他制陶的技藝極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歡心。周武王滅商建周朝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州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所以又被稱為胡公滿。按照胙土命的慣例,他以國為氏,稱陳氏,為陳氏的開山始祖。
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潁川(今河南禹州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才有後世陳氏潁川世家、潁川衍派的出現與發展。
2、陳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據記載,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將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據《魏書•官氏志》載,南北朝時,鮮卑族一支侯莫陳氏居於庫斛真水,世代為渠帥,隨北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改復姓為漢字單姓,稱陳氏。
3、高姓所改。浙江海寧陳氏原籍渤海,宋太尉高瓊之後。高瓊第十六世孫高諒入贅海寧城東皇岡陳明誼家為婿,其子榮遂承外家之姓為陳氏,而以父之高氏郡望為郡望,故稱渤海陳氏,以別於外家原宗之潁川陳氏。自明代中葉起,始舉科甲;有清一代,海寧陳氏為海內第一望族,有「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之譽。自第十世起,其排字輩份為:永世克孝,敬明其德,宜爾子孫,以匡王國。《海寧渤海陳氏宗譜》所載世系:瓊-繼勛-遵范-永翼(士衛)-光安(公泰)-世英-選-翥(始遷海昌之岩門,成為海寧岩門高氏第一世祖)-道隆-廣孝-文淵-志強-光宗-弓-泗-諒(海寧渤海陳氏第一世祖)。
遷徙
潁川世澤,太丘家聲。天下陳姓源出於潁川(河南禹州)。東漢時,陳實系胡公滿之43世孫,為太丘長,人稱「陳太丘」。唐代中,環公(臨海令)帶著伯琪等六個兒子避難於泉州仙游(福建省),其第五子伯瑄(滿公之70世孫),勤奮好學,文采出眾。當時因南康有一位署官食祿的馬聰與他友善。在造訪馬府時,兩人結伴遊覽了廬山。遂迷戀匡廬氣勢磅礴,蠡澤風景優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跡於江州德安縣太平鄉長樂里永清村。伯瑄遂成為潯陽陳氏的開山之祖。德安位居九江之南,兩地相距較近,因而被稱之為江州陳氏。
「義門獨著,百犬同牢」。據明代嘉靖年間《陳氏兆祥族譜》記載:「唐大順元年(890年)……旌表孝悌,標揭門閭,於是陳氏特立義門」。自「義門」陳氏初創,至宋朝開寶年間,陳氏便發展到740餘人口。至宋天聖四年(1028年)已達到3700餘口。族人濟濟一堂,同灶以食,合田而耕,童叟無欺,老幼齊心,強弱安處,不存芥蒂。義門陳氏延續了19代,縱越300多番春秋,這在古今家族繁衍發展史上確為罕見。宋仁宗曾為之贊道:「萃居三千口人間第一,合聚四百年天下無雙。」
宋嘉佑七年(1062年),由於陳氏族人過度集中,形成了地方上的壓力,有礙於其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時經朝中的文彥博、包拯等大臣合議,宋仁宗准奏,決定採取雙分流的辦法。是年七月,由宋仁宗御賜編號,將家族財產列為291份,將陳氏分流至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廣西、江蘇、廣東、福建、山東、上海、天津等16個省125個縣市,入住的田莊達290餘處,致使義門陳氏遍植於華夏四方,這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的人口分流和遠距離的動遷行動。這些陳氏徙居新址後,家家門口都掛起「義門」燈籠。
唐初期、中期,中原陳氏有過兩次影響深遠的南遷福建之舉。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陳政(胡公滿的68世孫)任南行軍總管,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少數民族動亂。667年四月,陳政卒,由其20歲的兒子陳元光代父領兵,經過九年戰爭,局勢平定後,於686年報請朝廷批准,設置了漳州郡。陳元光致力於發展漳州一帶的農工商各業,使當地得到了繁榮發展。
他被後人尊為"開漳聖王",子孫後代被稱作"開漳聖王派",成為閩、粵、台及南洋諸島陳姓最主要的一支。台灣現有陳聖王廟53所,這從一個方面表明了台灣同胞對陳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潁川陳後裔陳忠之子陳邕,唐中宗時進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擠,遷至漳州南廂山。其子陳夷行,唐文宗時任宰相。此後子孫興旺,在福建發展成為"太傅派"陳氏,尊陳邕為"南院"始祖。
陳氏入粵,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遷,陳後裔陳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寧化、上杭,至其曾孫二郎、三郎再遷至廣東梅州,後散居大埔、興寧、長樂、龍川等縣。陳氏入台,始於明末。福建同安人陳永華,於明末隨鄭成功入台灣,官至東寧總制使,在台灣建立屯田制度,設立學校,被尊為陳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國建立的300多年間,陳氏遷台人數很多,其中僅武榮詩山霞宅陳氏一支就2000餘口,成為台灣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與林姓共"陳林半天下"之美譽。
在陳氏分流遠遷之時,陳宗俞(系滿公之80世孫)在潤州任職別駕。攜子孫遷居丹陽珥陵越塘,成為丹陽陳氏始祖。《丹陽縣志•城廓》載,「越塘橋,宋祥符八年(1016年),里人陳誠建。」陳誠之4世孫陳震,在越塘生兩子,長子陳東,次子陳南。陳東死於1127年,年42歲。有遺腹子,取名嗣宗。《丹陽縣志•蔭襲》載,陳嗣宗以父陳東之蔭襲,授迪功郎。陳嗣宗生有四子,幼子陳明,由越塘遷往珥陵花家渡。陳明為花家渡陳氏始祖。
陳氏以「義門」精神代代相傳,名人輩出。就丹陽陳氏而言,宗愈之7世孫名東,字少陽,太學生,為保宋室江山,力主抗金,五進忠言於宋欽宗,三上疏章於宋高宗,並抬棺進諫,愛國憂民之壯舉,名留史冊。陳輔,字輔之,胸負才華,法身高行,深為時人所敬重。王安石曾譽之為:「丹陽陳輔,乃浙西佳士也」。司馬光則贊之曰:「先生德業為士之望,先生才華為國之光」。時隔200多年後,宗愈的15世孫景實,字學漢,原住珥陵花家渡村,頗懷尊祖敬宗之德,築廬於少陽陵墓之側,歲時灑掃,勤加祭祀,以慰先賢在天之靈。景實成為桐村(陳巷)陳氏的始遷之祖。譜載,自宗愈至能平為38世。丹陽陳氏支系遍及丹陽和句容、宜興、六合、南京等鄰縣。其丹陽族人現分布在珥陵的陳巷、陳家、花家渡、越塘,橫塘大陳甲、小陳甲、留墅、陳巷裡、陳家、行宮、全州十里牌以及司徒、河陽、訪仙、麥溪、陵口、珥陵、導墅、蔣墅、竇庄、運河、呂城、界牌、埤城、新橋、後巷等鎮的陳甲、陳家村等。至2000年5月8日,全丹陽市在籍陳姓宗人達41892人。
義門陳氏重視族祠,熱心譜事。明弘治九年(1496年)始修譜,至民國36年共修譜達12次之多。宗譜冠以「眾仙同來慶祝,共唱霓裳之歌」。
陳氏遷入越南的歷史比較久遠,有的成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陳(即陳日),於1228年創建越南陳朝,歷時175年,促進了陳姓人口的發展。至今,陳姓仍被列為越南十大姓之首。陳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後,閩粵等沿海地區的陳氏,有許多人出海到今新馬泰一帶謀生。另有一些人不斷遷至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世界各地,對當地的繁榮與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陳姓名人
陳勝(?-前208),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字涉,陽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為人佣耕。秦二世元年七月,與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發動戍卒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當義軍進據陳縣(今河南淮陽)時自立為王,國號張楚,任命吳廣為假王,率軍西擊滎陽,命武臣、張耳、陳余北攻趙地,鄧宗南征九江,周市奪取魏地。後周文戰敗,秦將章邯以優勢兵力反撲,圍攻陳縣。陳勝應戰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賈殺害。
陳平(?-前178),西漢王朝開國功臣。陽武(今河南原陽)人。少時家貧,好黃老之術。陳勝起義,他投魏王咎,為太僕。後從項羽入關,任都尉。旋歸劉邦,任護軍都尉,建議用反間計使項羽去謀士范增,並以爵位籠絡大將韓信,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曲逆侯。惠帝、因呂時任丞相,以呂氏專權,不治事。呂後死,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劉恆,是為文帝,為丞相。
陳寔(104-187),東漢潁川許縣人,字仲弓。初為縣吏,曾入太學就讀。後任太丘長。黨錮之禍起,被連,餘人多逃亡,他說:「吾不就獄,眾無所恃。」自請囚禁。黨禁解,大將軍何進、司徒袁隗招辟,皆辭不就。
陳琳(?-217),漢末文學家。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從袁紹,後歸曹操,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陳琳詩、文、賦兼善。詩歌今存4首,代表作《飲馬長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漢樂府之作。散文以表章書檄最有影響,代表作《為袁紹檄豫州文》,是一篇為袁紹聲討曹操的檄文。辭賦有《武軍賦》、《神武賦》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
陳群(?-236),三國時魏國大臣。字長文。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初任劉備別駕,後投奔曹操,徵召為司空西曹掾屬。魏建國後,遷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為昌武亭侯,徙為尚書。後為鎮軍大將軍,與曹休、曹真、司馬懿並列為四大將軍。不久又授以司空,錄尚書事。他創立的九品中正制,將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報政府,按等選用,後逐漸演變為士族壟斷政權的工具。
陳壽(233-297),西晉史學家。又作長壽,字承祚。蜀國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時好學。仕蜀時為散騎黃門侍郎。入晉後,司空張華愛其才,薦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補陽平令,後歷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晉滅吳後,他廣泛收集三國時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國志》,分成三書,即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條分縷析,平行敘述,在斷代史中別創一格。後人推重他的史學和文筆,把《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列,稱為四史。他還著有《古國志》、《益部耆舊傳》,編有《蜀相諸葛亮集》等。
陳霸先(503-559),南朝陳創建者。陳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東)人。出身小吏,喜讀兵書,長於軍事。太清三年(548)在始興(今廣東韶關)起兵,受湘東王蕭繹節制,與王僧辯會師討滅侯景,進位司空,領揚州刺史,鎮京口。承聖三年,西魏陷江陵,殺梁元帝,他與王僧辯迎立蕭方智為梁王。四年,王僧辯又納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帝。他起兵襲殺王僧辯,擁蕭方智為帝,並擊敗北齊軍,進爵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國號陳,改元永定。
陳子昂(約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少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武後重視,授麟台正字。後遷右拾遺。曾因「逆黨」反對武後而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辭官還鄉,後被縣令段簡迫害冤死獄中。於詩標舉漢魏風骨,是唐詩革新的前驅者,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有《陳伯玉集》。
陳摶(?-989),北宋初道士。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讀經史百家之言,兼通醫理、佛學,明天文地理。後唐長興年間,舉進士不第,遂不求仕祿,以山水為樂,隱居武當山九室岩,專習胎息服氣,辟穀導引內養靜功。所傳「五龍盤體睡修功」,尤為著稱,後有《睡功圖》傳於世。著述有《無極圖》、《先天圖》、《九室指玄篇》、《易龍圖》、《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赤松子八誡錄》、《陰真君還丹歌注》、《人倫風鑒》等。
陳東(1086—1127)字少陽,北宋末年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宋徽宗時入太學。宋欽宗即位,他上書請誅六賦,又率太學生及京城居民於宣德門伏闕上書,要求抗金,反對罷免李綱。宋高宗時因上書請留用李綱,罷斥投降派,親征迎還二帝等,被殺。著有《少陽集》、《建炎兩朝見聞錄》。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出身漁家,曾為縣吏。參加徐壽輝紅巾軍,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九年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國號大漢,改元大義。二十三年八月在鄱陽湖中流矢身亡。
陳玉成(1837-1862),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後期軍事統帥。廣西藤縣人。少孤,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清咸豐三年(1853)隨軍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檢點,轉戰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鎮江被困,隨燕王秦日綱往援,大敗清軍,與各友軍共破江北、江南大營。石達開出走後,受封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軍主將。八年夏與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營,繼而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九年晉封英王。十年會同各軍再破江南大營,東征蘇(州)、常(州)。次年回師徑援安慶,多次苦戰失利。同治元年廬州失守,退往壽州,為叛徒苗沛霖誘捕,在河南延津就義。
陳毅(1901-1972),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字仲弘。四川樂至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因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運動被押解回國。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學學習,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參與領導湘南起義,成立工農革命軍第1師,任師黨代表。同年4月與朱德率部到井岡山地區,先後任師長、軍委書記、政治部主任、前委書記等職。1930年後歷任新成立的第六軍政治委員、中共贛西南特區委員會書記、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等職。紅軍長征後,留下擔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新四軍第1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指揮、蘇北指揮部指揮、華中總指揮部代理總指揮、新四軍代軍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1947年1月任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8年5月除繼續擔任華東軍政職務外,又赴中原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1949年5月起兼任上海市市長。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並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長。1966年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九屆中央委員。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陳賡(1903-1961),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原名陳庶康。湖南湘鄉人。1916年入湘軍當兵。192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一期,1926年秋赴蘇聯學習,1927年初回國。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南下途中在賀龍部任營長。從1928年起,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特科的情報工作。1931年9月赴鄂豫皖蘇區,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團長、師長。長征中任幹部團團長。到達陝北後任第一軍團第1師師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旅長、太岳軍區司令員、太岳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中,先後任太岳縱隊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1950年2月進駐昆明,歷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雲南軍區司令員。1950年7月赴越參加抗法戰爭。1951年抗美援朝時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三兵團司令員、政治委員。1952年6月回國後,歷任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
其他陳姓名人有三國名士陳登;南朝陳皇帝陳叔寶,梁將領陳慶之;唐代譯經家陳禕(即玄奘),北宋詩人陳師道;南宋思想家陳亮,詩人陳與義;明散曲家陳鐸,戲曲作家陳與郊,音韻學家陳第,史學家陳邦瞻,外科學家陳實功,畫家陳洪綬;明末清初小說家陳忱,散文家陳貞慧;清經學家陳奐、陳立,文學家陳沆、陳澧,詩人陳文述,金石學家陳介祺,篆刻家陳豫鍾,醫學家陳修園,水利學家陳潢,抗英將領陳化成,維新派陳寶箴等。近當代名人有民主革命者陳天華、陳少白,資產階級革命家陳其美,中國共產黨創建人之一陳獨秀,革命家陳潭秋,國家領導人陳雲,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著名學者陳望道,國學大師陳寅恪,史學家陳垣,生物學家陳楨,林學家陳嶸,醫學史家陳邦賢,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數學家陳建功、陳景潤,造紙專家陳彭年,詩人陳去病,兒童文學作家陳伯吹,文藝評論家陳荒煤,京劇作家陳墨香,劇作家陳白塵,畫家陳半丁,舞蹈演員陳愛蓮,電影演員陳波兒,解放軍高級將領陳士榘、陳再道、陳錫聯,以及國民黨CC系首領陳果夫、陳立夫,高級將領陳誠,蔣介石侍從室主任陳佈雷,廣東軍閥陳炯明,漢奸陳公博等。
『貳』 女演員陳嘉男幾歲了
陳嘉男年齡:
33周歲
陳嘉男,漢,1984年4月13日出生於北京,演員,在電視劇《小龍人》中成功扮演小龍人一角而深受人們喜愛。
『叄』 姓陳的女明星有哪些
你好,姓陳的女明星有:陳喬恩,陳妍希,陳都靈,陳意涵,陳若儀,陳紫函,陳凱琳,陳寶蓮,陳嘉樺,陳好,陳紅,陳美琪等。
(3)電影演員陳以擴展閱讀
陳都靈,1993年10月18日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內地女演員、模特。
2015年4月,主演青春愛情片《左耳》,從此開始演藝事業[1],並憑借該片提名第24屆上海影評人獎年度最佳新人女演員;11月,客串出演青春網路劇《會痛的17歲》。2016年1月 ,主演愛情懸疑片《雙生》 ;8月,主演科幻動作冒險片《破夢游戲之不醒城》。2017年4月,主演青春校園愛情劇《求婚大作戰》;同年,主演懸疑片《推理筆記》。2018年,出演劇版《七月與安生》。
參考資料
網路-陳都靈
『肆』 姓陳的明星有些哪些
1、陳偉霆
陳偉霆(William Chan),1985年11月21日出生於中國香港,華語影視男演員、歌手、主持人。2003年,因參加全球華人新秀香港區選拔賽而進入演藝圈。
2、陳好
陳好,1979年12月9日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中國內地女演員、主持人、歌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演員工會副會長。1997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1998年,參演了劇情片《那山、那人、那狗》,這是其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
3、陳坤
陳坤,中國內地男演員、歌手。1976年2月4日生於重慶,1995年考入東方歌舞團擔任獨唱歌手,1996年以專業第一名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班。1999年主演電影《國歌》步入影壇
4、陳奕迅
陳奕迅(Eason Chan),1974年7月27日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流行樂男歌手、演員,畢業於英國金斯頓大學。1995年因獲得第14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而正式出道。
5、陳小春
陳小春(本名陳小臻),漢族客家人 ,1967年7月8日出生於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 。1985年陳小春加入TVB舞蹈藝員訓練班,1996年起參演系列電影《古惑仔》,受到關注。
『伍』 已故香港男演員姓陳
成奎安(1955年2月1日-2009年8月27日),綽號「大傻」,香港西貢南圍原居民,電影及電視劇演員,體形高大,擅長演江湖大佬一類惡人角色。成奎安13歲輟學,曾任打手。1978年被李修賢發掘,開始在電影演出。成奎安曾參加香港區議會競選,成為西貢區其中一名候選人,但最終落選。近年被診斷患上鼻咽癌,曾接受化療及電療。成奎安自1978年被李修賢發掘拍戲以來,從藝23年間,至今已拍了350多部電影、600多集電視劇。
『陸』 與狼共舞陳少的扮演者
與狼共舞中陳少傑的扮演者:傅程鵬
中文名:傅程鵬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江西宜春
出生日期:1973年10月29日
職業:演員
畢業院校: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主要成就:憑借話劇《陀螺山一號》獲得戲劇類表演獎一等獎 、聯合主演的電視劇《我是特種兵》獲得「飛天獎」一等獎
代表作品:飄帥、與狼共舞、與狼共舞2、我是特種兵、狙擊生死線、鐵核桃、突圍突圍、卧底
妻子:程愫
單位: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話劇隊
粉絲:鵬友
星座:天蠍座
身高:180cm
體重:70kg
傅程鵬演藝經歷:
1995年,傅程鵬剛出道,就參演了兩部高起點的電影:《女兒紅》和《硯床》。
1996年,參演了電視劇《國脈春秋》,之後參演了十幾部電視劇,話劇數百場。
2009年,在一部劉猛導演的《狙擊生死線》中,傅程鵬帶著「刺客山鷹韓光」這一角色走進了更多人的視線。由此他找准了自己的方向,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主要拍攝軍旅和諜戰方面的題材。
2011年,一部描寫我軍特種兵生活的電視劇《我是特種兵》播出,獲得第28界飛天獎一等獎殊榮。傅程鵬在該劇中飾演草原狼強子一角,開始為人所熟知。
2012年,傅程鵬在《我是特種兵2國之利刃》中飾演一個悲情英雄王亞東,塑造了他軍人硬漢的熒幕形象。同年,傅程鵬在都市言情劇《真愛無敵》中扮演出身顯赫的城市公子哥侯家偉。他還在紅色諜戰大戲《《越境》中扮演一個是亦正亦邪的角色——偽滿警察廳刑事科副科長「方林」。
2012年底,傅程鵬與妻子程愫攜手諜戰劇《與狼共舞》、兩人在劇中飾演一對有情感糾葛的對手,傅程鵬憑借著「陳少傑」一角受到廣泛關注。
2013年,傅程鵬在《戰火中的花蕾》中顛覆一直以來的熒幕好人形象,扮演了一個卑鄙無恥的齷齪小人高自尊。
2013年10月,傅程鵬在《我是特種兵之火鳳凰》中飾演長期潛伏敵後的特戰分隊副隊長「天狼」陳應天,再次演繹特種兵角色。
2014年1月,《與狼共舞2》上映,傅程鵬與妻子程愫在劇中再續前緣。同年2月,諜戰劇《飄帥》上映,傅程鵬通過扎實的演技將自己連同角色一起打進了觀眾的內心。3月,傅程鵬主演由導演巴特爾執導的大型戰爭情感題材電視連續劇《突圍突圍》,在劇中飾演紅軍突圍小隊長雷五龍一角,獲得導演稱贊。該劇於2015年3月19日在CCTV8播出
2014年6月,傅程鵬主演的抗戰勝利70周年獻禮片《鐵核桃》開拍,傅程鵬飾演的賀韜化身正義使者譜紅色壯歌,該劇於2015年1月開始在全國多家地面頻道播出,並於2015年3月20日在重慶衛視上星播出。
2014年11月,傅程鵬領銜主演由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出品的近代革命題材大戲《卧底》,傅程鵬在劇中飾演我黨地下情報工作人員秦川,化身「三面卧底」。該劇作為引領「反法西斯月」展播作品,於2015年9月1日在東方衛視首播。
2015年5月,傅程鵬領銜主演的長篇近代傳奇電視劇《玉海棠》在橫店影視城開機,傅程鵬在劇中飾演民國時期共產黨人趙越澤,再演「雙面人」。該劇已於7月29日殺青,11月27日在深圳電視劇頻道首播。
2015年8月29日,傅程鵬領銜主演的現代都市情感大劇《往前一步是幸福》在江蘇常州開機。9月17日,大型科幻都市劇《我是機器人》(原名:一飛沖天)在江蘇衛視熱播,傅程鵬演繹亦正亦邪的科學家皇甫不惑。
2016年1月,傅程鵬在大型古裝玄幻電視劇《誅仙青雲志》中飾演鬼王宗宗主一角,成新一代國民岳父,深得粉絲心。該劇於2016年7月31日在湖南衛視「超級獨播劇場」播出。
『柒』 陳姓的名人有哪些呢
1、陳數,原名陳澍,1977年3月9日出生於湖北省黃石市,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19年,憑借電影《長安道》獲第11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
『捌』 非科班出身的陳都靈是如何成為演員的當初蘇有朋選中她的原因是什麼
非科班出生的陳都靈最開始是因為長相非常的突出,所以在網上被評選為校花,這個時候也被蘇有朋給關注到了,當時蘇有朋想要拍攝一個電影,所以就邀請了陳都靈以演員的身份來進入到娛樂圈,當時陳都靈也在蘇有朋的電影《左耳》當中飾演女主角。雖然當時陳都靈並沒有演戲的經歷,但是陳都靈本人還是非常有天賦的,在飾演這個角色的時候也是非常有靈氣,完全不做作,給觀眾留下的印象也是非常不錯的,後來陳都靈也開始飾演一些其他的影視劇,不管是從人氣還有從出名度上都有所提升。
最後目前陳都靈所飾演的電視劇也是非常多的,也大膽的嘗試了非常不同的人物形象,小編也希望在未來陳都靈能夠帶來更多的優秀作品。
『玖』 電影致青春演員表
演員表如下:
01.趙薇 飾演 (客串)
02.韓庚 飾演 林靜
03.趙又廷 飾演 陳孝正
04.楊子珊 飾演 鄭微
05.鄭愷 飾演 許開陽
06.劉雅瑟 飾演 朱小北
07.江疏影 飾演 阮莞
08.包貝爾 飾演 張天然
09.佟麗婭 飾演 施潔
10.黃明 飾演 趙世永
11.王嘉佳飾演 曾毓
12.崔文璐 飾演 小胖
13.韓紅 飾演 廣播主持(客串)
14.潘虹 飾演 陳孝正母親(客串)
15.楊瀾 飾演 主持人(客串)
(9)電影演員陳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電影改編自辛夷塢同名暢銷小說,延續小說中「暖傷青春」和小清新的風格,該片既是是趙薇的導演處女作,也是她作為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生的畢業作品 。
在選擇拍攝地時為了追求電影品質,還原原著的一個重要場景,導演趙薇親自在國內多處地方選景,發布會當天揭秘了電影的一處拍攝地貴州省安順市。正是貴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以及淳樸善良的人文環境與電影青春主題十分吻合。
而為了還原電影中20世紀90年代的學校建築,劇組在導演的帶領下輾轉南京20餘所大學,美術團隊僅「大學場景」細分的就有100多個場景,以尋找每所學校中最符合電影氣質的場地拍攝。包括電影中所用的道具大學課本、工具書、收音機、CD、書桌、舊衣服、包等等,從開始搜集、制景、陳設就長達兩個月之久 。
『拾』 安家中陳咪咪的扮演者是誰
《安家》劇中的陳咪咪,名叫王嘉綺。她1987年10月13日出生於北京市,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顏值特別的高,雖然在這部電視劇中戲份並不是很多,不過卻很有存在感。
而她自己雖然參演的電視劇不多,但她每一部都會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除了《天盛長歌》和《安家》、《南煙齋筆錄》 ,她還參演過沈陽、賁放 執導的《幸福,觸手可及!》,在裡面扮演著名的設計師泉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