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The dreamers(夢想家、戲夢巴黎)的~
那是她哥哥,不是弟弟。那第三個男的是個美國留學生。
『貳』 夢想家的電視劇
電視劇信息
土 9:ドリーマン
劇名:夢想家
又 名:追夢人
電視台:日本電視NTV
首播:2007-10
職員
編劇:渡邉睦月
製作人:次屋尚
導演:中島悟、長沼誠
演員
反町隆史(飾演:小木駿介)
加藤あい
志田未來
児玉清
相關報導
反町久違3年再次在電視劇【夢想家】中出演一位職業棒球選手
演員反町隆史(33)將主演在10月開播的日本電視台的【夢想家】(周六晚上9點)這件事已經在21日得到確認。反町上次主演電視劇還是在2004年的TBS台的【HOTMAN2]中,這次是時隔3年後的首次主演。
這部作品是一部以【不放棄夢想】為主線的青春立志電視。反町將出演一個懷抱著能回歸棒球界的夢想卻因為意外事故兒去世,而後又藉助別人的身體復活,再一次挑戰自己的夢想的原棒球隊選手小木駿介。
上映的電影【蒼狼 】中和富士台的《本月特別劇》【大象花子】中出演的反町作為演員來說已經有點發福了。對於這次出演電視劇,他說【很想挑戰各種事情,也很期待拍攝現場的樣子。要把不要放棄夢想這樣的思想傳達給大家。會和工作人員大家一起努力的】共同出演的還有加藤愛、志田未來和兒玉清...
『叄』 老電影 夢想家
小兵張嘎
地道戰
『肆』 介紹一些80年代的國產喜劇老電影,越全越好。
1.1980《廬山戀》
1980《廬山戀》 豆瓣評分:7.5
中國第一部吻戲,是「文革」後國內首部體現愛情主題的電影,女主角張瑜片中的服裝換了43套,遠遠超越《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套旗袍;當年的新人張瑜也憑這部電影成為上世紀八十年代觀眾心中的「夢中情人」,並中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後」。如今在廬山上,有一座非常聞名的廬山戀電影院,每天從早到晚只放映《廬山戀》一部影片。看《廬山戀》已成為廬山的一個固定旅行項目。
2.1981《三個和尚》
1981《三個和尚》 豆瓣評分: 8.6
這部影片是依據中國民間諺語改編而成,是70後的寶貴幼年回想。憑借著高明的藝術水準,這部電影在國內外取得多項大獎,包含1981年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第四屆丹麥世界兒童和青年電影節銀質獎1982年第三十二屆德國柏林世界電影節銀熊獎。
3.1982《茶館》
1982《茶館》 豆瓣評分: 9.2
這是一部由原著改編而來的威望電影。影片中「北京人藝」絢爛群星的扮演非常超卓,影片充分發揮電影藝術手法的優勢,影片根本保留了原舞台表演的魅力和民族化的風格,將電影化的處理與原作風格有機交融,使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愈加傑出。該片獲1983年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文化部1982年優異影片獎特別獎。
4.1982《少林寺》
1982《少林寺》 豆瓣評分: 7.9
由張鑫炎執導,李連傑主演。是一部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劃年代含義的作品,影片一反舊式武打片中那種純扮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做作,經過李連傑和他的一班功夫隊員們樸素真實的功夫讓觀眾真正賞識到了中國功夫。《少林寺》的顫動,使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成為一個年代的印記。
5.1983《城南舊事》
1983《城南舊事》 豆瓣評分: 8.7
改編自林海音1960年出書的同名中篇小說,由吳貽弓執導,沈潔、鄭振瑤、張豐毅等主演。198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經過孩子的目光審視近代中國的變遷,對文革之後的中國電影來說彌足珍貴。
6.1985《黃土地》
1985《黃土地》 豆瓣評分: 7.9
根據珂蘭《深谷回聲》改編。本片可以說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張藝謀擔任攝影,這也是當今國內最頂尖的兩位大導演在25年前的初次協作。賈樟柯曾說自己當年在街頭散步,溜進一個錄像廳,在放黃土地,其時就被震懾了,從此立志拍電影。
7.1986《芙蓉鎮》
1986《芙蓉鎮》 豆瓣評分: 8.8
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於1986年,聞名導演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這是一部反映建國以來屢次政治運動中小人物悲歡離合的電影。影片經過芙蓉鎮上的女攤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書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運動中的遭遇,對我國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近20年的前史做了嚴厲的回憶和深入的反思。
8.1987《紅高粱》
1987《紅高粱》 豆瓣評分: 8.1
張藝謀導演,鞏俐姜文主演的電影《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而為人所稱道。影片塑造了「我奶奶」、「我爺爺」、羅漢大叔等一批中國普通老百姓群像,最大的特色是拍出了中國人豪邁爽快的一面,跟中國內地電影一貫的哀傷沉重的傳統風格大相徑庭。攝影師顧長衛在取景和色彩的運用上有出色表現,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的一段有中國電影罕見的「景人合一」之美。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中國電影。
9.1987《老井》
1987《老井》 豆瓣評分: 7.7
一部富有深刻哲理性的影片,它以現實主義的手法表現了當代農村青年的獻身精神,並由此歌頌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毅力。在上映後引起較大反響。呂麗萍、張藝謀主演,獲得過第11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演員獎,1987年美國第7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第11屆沙爾索國際電影節一等獎。
10.1987《末代皇帝》
1987《末代皇帝》 豆瓣評分: 8.6
這是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的一部傳記電影。盡管這不是一部國產電影,但是它的選題與時代背景都是與中國密不可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那個時代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傳統社會縮影。影片詮釋了溥儀一個作為皇帝的人的故事,並沒有洋洋灑灑的去講溥儀的故事與中國的歷史,而是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末代皇帝的人生。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榮獲了第六十屆(1987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拓展資料: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法語:Montage)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務院法制辦於2018年2月2日—22日就《電影行政處罰裁量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伍』 夢想家是什麼職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理想是當一名工程師,建設祖國,使祖國變得更加富強。
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漸漸地覺得教師這個職業是最受人尊敬的。因為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培育著祖國的花朵,使下一代的孩子們能學好知識,成為祖國的棟梁。所以,我有了這樣的一個理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又想到了醫生這個職業。我總是覺得醫生這個職業在我心中占的地位比教師這個地位還要高。因為醫生並不是像老師這個職業一樣,有些是為著錢的。醫生則是為了救死扶傷的,把危在旦夕的人救活,解除人們的痛苦。於是,我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的理想,又成了泡影。
如今,我已經上了六年級,理想又改變了。我覺得自己要為世界的科學事業作貢獻。因為現在世界上的自然資源快要枯竭了,我們假如沒有自然資源就無法再生存下去。所以,我想製造出一艘可以去其它星球的宇宙飛船。讓地球上的所有資源都非常充足。
有的人的理想非常多,有的人的理想會終身不變。雖然我還沒有真正地肯定我長大理想。但有一點我是肯定了,不管理想怎樣變化,我的理想都是對社會有貢獻的。
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會給我們出同題目的作文:"長大以後想當什麼,喜歡什麼樣的職業."
小時候,讀書的時候我有過很多的夢想,三四歲的時候很喜歡警察,那時候就有一個夢想,長大以後要當一個警察,經常被電視裡面的劇情所感染,也容易跟著劇情走,也會有自己的思路去追尋案件的始末.讀小學三四年紀的時候,上體育課.去山上玩,別班的一個同學在山上無意中挖出一個無名屍體,當然已經腐爛了,就剩下一堆白骨,當時我足足想了好幾天,也設想那位可憐人是怎麼遇害的,甚至上課不專心還在想.讀初二那一年姥姥去世了,那個時候我在姥姥靈前說以後要當一個出色的醫生,為天下的病人解除痛苦,但是後來還是沒有做到,一是對人體構造不是很了解,生物課我就怕的就是這個,高中,我選擇了美術設計,很多人都不理解,一直以來我的文化課都不錯,當然文化課也很好,但還是選擇美術設計,因為那時突然覺得美術設計很瀟灑,無拘無束的感覺。結果到了高一,我又想從政,做一個合格的公務員,當時最欣賞的國家領導人就是周恩來和朱鎔基,欣賞朱鎔基的剛正不阿.整治了很多貪官.當時下定了大學一定要考中國人民大學,人人都說人大出來的學生都是從政的,做公務員,當時也認定了以後的專業會是行政管理.但爸爸不喜歡我從政,也不贊成我學這門專業,覺得沒什麼前途,他希望我學商業.在學校里,我不認為自己是乖乖學生,在學校里我也是很頑皮的,小學換了兩個學校,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就入了少年先鋒隊,二年級的時候成績就不怎樣樣了,媽媽給我轉了學校,當時也以成績為主.很不錯,基本上年年第一.但我不聽話,所以每次通知書上的評語沒有幾句好話.有時候還會跟老師做對,那時候的我已經很叛逆了.小學畢業後升中學,我的保送資本被取消,對我而言是一個打擊,雖然後來的學校也不錯。
我自認為是一個很幸運的人,因為我周圍的人大部分都是好人,當然也有倒霉的時候,因為倒霉讓我經歷別人沒有經歷的事情,多少也讓我成長了一些,人都需要慢慢成長才會長大,我想經過時間的推移,我會學會慢慢放下,我會選擇我自己喜歡去做的事。
回想起來,當時自己的理想挺多的,而現在發現與當時已經千差萬別了,警察,當不成,眼睛不行,身高不夠.醫生,當不成,生物不好.而且對手術有恐懼感,公務員,現在政界很亂,經過時間的洗禮,發現小時候的夢想已經慢慢消失,而留給我們的只是一些麻痹的回憶.
人的一生總要做出不同的選擇,做出不同的決定.
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著這些問題,每次跟別人聊天的時候,我可以很坦然的去引導別人去做決定,而自己呢,總是在搖擺,不能真正給自己下一個決定,不給自己找借口,很多人說跟我的的星座有點關系.我覺得還是自身問題,意志不堅定不是一件好事,這兩天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我找不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去年的今天早已忘記在干什麼?昨天一夜沒睡覺,在床上折騰了一晚上,還是一個人好啊,至少晚上睡不著的時候不會吵到別人,但是一個人的時候確實很孤單。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在家還是一個人關著燈,趴在床上,想著,想了很多,當然也會胡思亂想,發覺我現在是越來越沒狀態了,我忘了自己是多久才睡著的,應該是早晨吧,上午被電話吵個不停,接了一個又一個,今天一天都在外面,坐在車里也不停的想,我到底是誰,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怎麼想都想不出來,而又害怕去想,越想會讓自己走向極端,我知道自己一旦走向極端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有點無奈了,我所渴望的究竟是?
不經意間,窗外已飄起了雪花,姍姍來遲的雪密密匝匝,在灰暗的天空中急速的落向地面,凌空劃過無數道弧線,隨風旋轉、飛舞,猶如從天而降的柳絮,一時間彌漫天空。在空中自由的飄舞,舞著那屬於它們自己的旋律,一瞬間,我似乎明白了,似乎真的發現了我所追求的,我一直所尋找的未來,那不是在每天數不盡的人群中穿梭,不是整天在那爾與我詐的環境中殘喘,是更自由的,更屬於我的旋律,我一直所渴望的自由,在無拘無束的天空中舞著我特有的旋律。
人生或許如此,經歷著這樣無數次的徘徊與選擇,就要經過無數次的跌倒,最後才會發現那屬於自己的天空,那屬於自己特有的旋律。
我的理想
從小到大有過很多理想,或幼稚或天真或可笑,多是意想天開而不切實際的,但每個理想都是我當初心底最真的驛動,都曾伴我走過或長或短的一段悠悠歲月。如今想起,也不乏一場美麗回憶……
還記得,曾經的那些個夢啊!
7歲的時候,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科學家。
因為老師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努力工作,建設四化。
9歲的時候,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老師。
因為媽媽說,老師是花匠,與花為伴是我童年的夢想。
11歲的時候,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警察。
因為欣賞電視中女警察干練與瀟灑的形象。
13歲的時候,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舞蹈家。
因為迷戀舞台上華麗的裙裾飄飄和柔美的仙樂幽揚。
15歲的時候,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老闆。
因為失望於眼中的世界已不容夢想,只求努力賺錢買漂亮衣裳。
17歲的時候,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記者;
因為好奇的心決定了我對新事物追求與對探索的嚮往,在夢想和現實中我徘徊倘佯。
19歲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不再有理想……
因為容不得我想,我已經開始為畢業奔忙。
最終我找到了一份很實際的工作--秘書。
理想必竟只是一種夢想,生活卻是如此現實。生活在工作和賺錢之間劃上了等號,於是理想只能靠邊站。夢想家醒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則拉開序幕,在充實與緊張之間,我突然發現這世界並不單單只有理想。在適者生存的環境中,每個人終能找到屬於他自己的方向,或許這才是他該有的理想。就像魚兒不該迷戀天空的純凈,鳥兒不該迷戀大海的深遂,曾經的那些個夢想,也許是膚淺而沒有方向的,我這樣想。
當初選計算機這個熱門專業,父母看好的是它的發展前景。畢業後我卻放棄了專業,編程讓我厭煩,操作又感單調。對一個沒有經驗沒有資歷的剛畢業的小丫頭來說,可選項只剩文員或秘書什麼的。上天的眷顧,我找到了一家效益頗不錯的單位,開始了我兩年的秘書生涯。
於是,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我珍視著有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秘書真是個狐假虎威的角色,有老闆撐腰,說話份量自然不同,滿足了我的虛榮心也讓我受寵若驚;秘書也是個勤雜工的角色,老闆的空調忘關了我得關,老闆的鑰匙丟了我得配,老闆的茶杯沒水了我得倒,老闆的甜心打電話來了我得擋,老闆的原配來視察了我得安排(家族企業公司)……甚至連老闆家的水池漏水了,都由我找人來修,簡直一小保姆;秘書還是個淘漿糊的角色,本著發揚精簡人員的精神,一人能力所及之事絕不分攤兩人,陪吃陪喝生意合同這些公關業務部的事也讓我掛一小名兒,吃香的喝辣的讓我常常享用免費晚餐,被人羨慕卻落得個有苦說不出的滋味。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我變了。我變得現實而冷漠,我變得理智而虛偽。
在渾渾噩噩中,在不知所措中,在虛情假意中,在你來我往中,不知是什麼掩去了我年輕純真的美好情懷,我覺得自己變得俗不可耐,卻依舊心安理得,認為這是自己適應能力強的外在表現。
或許我真的適合做個秘書,有機會再升個部門經理,最後做不成老闆就回家相夫教子?這難道是我找尋了許久最適合我的位置?我不置可否。
如果你的心靈是高尚的,那麼,你的人也必是純凈的,淹沒和沉淪是那些心靈的本色被取代而不是蓋住了。這世上總還有些人令你感動,總還有些事讓你震撼,封閉的都市,喧雜的人群,在屬於你位置上方,卻保留了一片蔚藍色的天空,那種透明的藍可以讓你為之落淚,接受這陽光般的洗禮,回到最本色的真我吧!
那是陽春三月的一天,我在網上漫無目際東游西逛,在某個BBS站看到有人推薦Leon的一篇文章,順著網址我找到了他那篇蠻搞笑的東東,看完後我相繼看了其它幾篇,覺得也還不錯,於是想去看看這個網站的首頁。那時我的貓兒是未經改良的,跑得特慢,我是個耐不住性子的人,等得不耐煩了我往往就不想看了,那天也巧,樓下辦公室的人找我,我下去一坐就半個小時。等我回到辦公室,竟意外的發現整屏的燦爛,金黃燦燦的榕樹,明亮耀眼的陽光,落葉繽紛枝繁葉茂的榕樹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強烈的雍榮與華貴,不平凡的美稱之為極至,於是我記住了這個地方——榕樹下。
不知是震撼於初次見面的色彩,還是吸引於原創文字的真,我開始時不時的關注榕樹。榕樹下的文章不是由華麗的詞藻堆砌的,那是平凡中的真吧。
真實,遠離了初衷被現實改變了太多的自己,內心所保留的可否謂真?
在一個晌午時分,無聊難耐突然產生了投稿的念頭,曾擔任過校刊主編的我自信不會被退稿,但還是連投了兩篇。
第二天卻不見發表,正吶悶之際見到Will,還不等我問,他便說我正在幫你排版哩!原來是初次投稿沒經驗。盡管在校時也發表過文章,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榕樹下刊登出來的那種喜悅,相信和每位投過稿的朋友都是類似的。榕樹給了我們這樣一種感覺,這樣一份自信。
接下來的日子裡,總會在有感覺的時候記錄下那份感動,投於榕樹下與人分享與人共鳴,在投稿的文章中,很多都是我隨興的靈感,而湊合成文字卻是一篇篇的有頭有尾的文章。這便是生活中的美,如果不抓住,它便白白地溜走了,而抓住了,就是一種永恆。收到網友的回復,哪怕只一句話也常令我驚喜不已。純粹的文字原來是我內心深藏的最愛啊,恍然明白後我想我該找尋那個屬於自己的位置了。
理想,不滅之燈
當大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時,又給了他一根拐杖,這就是理想!
------高爾基
「理想是人生的太陽」德萊特的這句話至今仍是很多人的座右銘。理想,不僅是一個美好的名詞,更是人活一世奮斗努力的目標,倘若沒有了這個目標,人生也會隨之黯然失色。
奧運史上第一個獨得三枚田徑金牌的女子是美國的威爾瑪·魯道夫,她輝煌的成績足以令世人感嘆,可她曾經被醫生判定為終生殘疾,曾經有六年不會走路。年幼的威爾瑪立志要成為最優秀的田徑運動員,這個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激勵著她不顧別人的嘲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終於贏得了鮮花和掌聲,創造了輝煌的奇跡。
理想,這一盞不滅的燈趨走了威爾瑪心靈的陰影,照亮了她前進的方向。人生之路不是一馬平川,也不是鮮花碧草鋪就,困苦挫折在所難免。但只要有理想這盞不滅的燈相伴,就能沖破迷惘,步入燦爛的里程。
毛主席年輕時借問大地誰主沉浮,可謂是鴻鵠之志比天高。但如果不去努力,不帶領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奮戰,哪來的新中國的成立,哪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德說過:「人人心中有盞燈,強者經風不熄,弱者遇風即滅。這盞燈,就是理想。」理想之燈雖然美好,但也是虛無縹緲的。若想讓理想之燈放出光芒,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是一生的努力。前人說得好: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據於理想而不去奮斗的人是平庸的,他們像阿Q一樣整天處在幻想之中,把未來的生活打扮得五光十色,然而卻只能是霧里看花,海市蜃樓罷了。因此,單單手執理想之燈是不夠的,更需要你汗水凝成的燈油與奮斗匯成的火焰。
沒有理想的人,就像一艘無舵的孤舟,終將被大海吞沒;不肯為理想奮斗的人,就像一顆黑夜的流星,不知會隕落何方。尋找你的理想之燈並將它點亮,讓不滅的燈火伴你一生前行
理想 ,多麼誘人的字眼!人類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斷向前發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著既定的目標不斷努力。可是,理想是什麼呢?
我想:理想就是人生中的目標,人生中所追求的目標,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有理想者則是一個「大寫的人」。我的理想就是要戰勝自己,取得偉大的成績。
理想是什麼?他說:理想就是人生中的樓梯,人生中把握的一節樓梯,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地拋棄理想,可理想卻從來不拋棄任何人。他的理想就是把握獲得理想的機會,穩住這次機會。
理想是什麼呢?你說:理想就是人生中最年輕的時刻,即使是在鬢發早白的時刻。理想,他使你忘記鬢發早白,理想,他使你發白仍然天真。你的理想是把握青春,珍惜每一刻的時間。
理想是什麼呢?人類說:理想就是進步,就是發展,就是和平,就是我們共同擁有一片蔚藍的天空。但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也是一種犧牲,人類就在獲得和犧牲中不斷地進步、發展、和平。
「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我不禁又讀起了流沙河的《理想》……
理想,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一盞明燈,它可以為我們
指出前進的方向。然而,理想也是被需要的一個奮斗目標,但
是它需要我們自己來實現。世界萬物都有自己的理想,花兒的
理想是開放出多姿的花朵:鳥兒的理想是建造堅固的巢穴。而
我的理想是成為以為萬眾矚目的音樂家。
每當我看到電視上許多著名的歌手在屬於自己的舞台盡情
歌唱,用優美的歌聲去感染在場的觀眾時,我就立志要成為一
位音樂家,讓自己的歌聲傳遍五大洲`四大洋,去溫暖每個人的
心靈。
音樂,我的理想,奮斗的目標。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吸引
著一切,它有它獨特的韻味,它的旋律是那麼的優美,它的聲
音是那麼動人。成為音樂家的理想更加是不會動搖的,因為我
相信它不會拋棄苦心追求它的我,它會讓我沐浴在理想的光輝
之中。音樂是我極其酷愛的,更重要的是它時常鼓勵著我,讓
我有勇氣。每一天,我總會有音樂的陪伴,它成了我形影不離
的好朋友。失敗,遭遇挫折時,我從來不曾畏懼過,因為成為
音樂家的理想總時刻提醒著我:現在的我離理想還是那麼遙遠,
前面的道路仍很坎坷,加油吧!用堅定的信念去戰勝一切吧!
當我疲倦時,只要音樂的天賴之音響起時,我就早以忘記什麼
是疲倦拉。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路,照亮夜航的路;理
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只要我有
堅定的信念,努力奮斗,勇往直前,我相信我將會一步一步的
邁向音樂家的道路,到達理想的境界!
一
當上帝賜予我生命
讓我生活於世間時
命運卻註定讓我流浪
那執著的信念表明了我堅持不變的心
二
於是
在那深不可測的蔚藍色的柔波中
多了一艘固執又傻氣的小白帆
我揚起那潔白的布帆
也揚起了理想、信念與追求
起程吧
讓那海風伴隨著盤旋的秋葉
讓那飛濺的雪浪和著海鷗的啼鳴
安寧的家
不可能是我永遠的歸宿
三
前進前進
不管前方即將卷襲而來的暴風雨
不管前頭那張等待以久的血盆大口
不管前面仍有多少艱難困苦
也阻擋不了我遠航的決心
四
沉沒沉沒
在一次次與巨浪的搏鬥中
在一次次與失敗碰撞時
便學會了體味與珍惜
堅信勝利就在前方
五
尋覓尋覓
那傳說中熠熠生輝的水晶宮殿
那理想中金光四射的成功之島
何方何方
在一個個人生的岔路口中
在一條條迷茫的十字路口前
我迷失了方向
到底哪裡才是我理想的象牙塔
我心靈的歸宿
六
啊
那熟悉無比的光亮
這絕對夠了吧!!!
加分哦~!
『陸』 夢想家 THE DRAMER怎麼樣
曾經有人和我開玩笑說,《夢想家》是一個年輕的導演拍的。當然,這並不是他不知道貝托魯奇的大名,而是貝托魯奇用這部電影表現出來的年輕、恣意和無所畏懼的情感與精神讓他看起來根本不像是一個60多歲的老人。 《夢想家》這部影片改編自吉爾伯特61阿代爾的小說《純潔的無知》,當然,影片中的那些主角也是純潔的,同時也無知得可以。影片以一個叫做馬修的美國交換留學生的視角展開,他在巴黎學習,在電影資料館的門口碰到… []
『柒』 夢想家的介紹
「夢想家」一詞具有多個含義,如夢想家的標准1、IT品牌名稱、2005年上映的一部電影名、日本2007年播出的一部電視劇等等。
『捌』 夢想家的影視作品
電影信息
《夢想家》:人與動物充滿溫馨美感的家庭片
Dreamer:Inspired by a True Story
片名:Dreamer:Inspired by a True Story
譯名:夢想家更多譯名:夢想賓士
導演:約翰·蓋汀斯John Gatins
主演:科特·拉塞爾Kurt Russell 飾本·科恩
達柯塔·芬寧Dakota Fanning 飾女兒凱爾
克里斯·克里斯托弗森Kris Kristofferson
類型:劇情
片長:98分鍾
級別:PG級(文雅的語言)
國家:美國
發行:夢工廠Dreamworks
上映日期:2005年10月21日(美國)
IMDB評分:7.2/10 (156 votes)
推薦指數:★★★☆
劇情簡介
一部由動物引起的充滿溫馨美感的家庭影片。本·科恩(科特·拉塞爾)曾經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騎師,高超的技藝和天賦曾為他贏得無數的光茫和榮耀。然而,隨著歲月變遷,新人倍出,本的光輝不再,就像過了期的罐頭一樣,他面臨著被「處理」。桑婭曾經是一匹前途無量的種子選手,它曾為他的主人贏得無數場比賽。但終於因為運動強度過大在賽場上折斷了它的後腿,對於它的主人來說,此時對它最好的安置就是「人道毀滅」。就這樣,桑婭的主人將它送給了本,作為他的遣散費就這樣處理了兩個「垃圾」。
而本的女兒凱爾(達柯塔·芬妮)卻不認為這是一件沮喪的事,她決心要幫助爸爸和桑婭重拾自信。於是,凱爾和本一起精心地照料桑婭,幫助它一點點地恢復。而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重新站立,而是要完成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那就是贏得「育馬者杯經典大賽」。
幕後花絮
影片一號男主角科特·拉塞爾是好萊塢著名的動作影星,也許是看多了他出演的驚悚影片,再看這位男星的五官都感覺非常「驚悚」。已在熒光屏上打拚近五十年的拉塞爾,雖然星路起起伏伏,精品時有時無,但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作品還是他的驚悚動作片。從《逃出紐約》,《兵人》到《香草的天空》,拉賽爾的表演都得到了人們的認同。不過如今的電影大潮中,有人潛水,就有人浮出水面。布魯斯·威利斯就為了重現輝煌,不惜再戰江湖再次揮拳舞臂殺回動作影片。而拉賽爾則是漸漸地歸於平淡,開始轉向勵志類的劇情片,一部《冰上奇跡》就是這樣一部由拉塞爾的感人勵志片,影片上映後的反響也是好聲一片。或許對於年過半百的他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明智之舉。
如今好萊塢最熱的童星非達柯塔·芬寧莫屬,七歲始登大屏幕,就這么一路紅下來,小芬妮的魅力真是不可小視。她在《捉迷藏》一片中的表演更是令人大吃一驚……
影片簡評
事實上,這類家庭式的立志影片對於觀眾來說已經不再陌生,甚至再有什麼號召力。除非影片在細節或是在演員的表現力上能給人們些想要得到的驚喜和感動。
還記得幾個月前的《斑馬競賽》吧,似乎相似的情節、同樣的人物角色設置,就連影片中的動物角色都是同類的馬,不過一個是遭馬戲團遺棄的斑馬,另一個是普通的賽馬而已。不過,已經玩透這類立志片的美國人很會操縱這類電影的走向。至少,一部分影迷們的心早已被他們牢牢掌控。正如剛才提到的,影片絕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片中兩位重量級主演在撐場面而已。科特·拉塞爾的老練,達克塔·芬寧的激情,二者相得益彰,加上片中起到「連接」作用的病馬,都使得影片的故事漸漸地貼入人心、娓娓道來。因此,影片能獲得不錯的口碑也在情理之中。 電影信息
電影:《夢想家》
原名:The Dreamers
又名:戲夢巴黎
編劇:Gilbert Adair
導演:Bernardo Bertolucci
主演:邁克爾·皮特Michael Pitt 、安娜·查斯勒 Anna Chancellor 、路易斯·加瑞爾Louis Garrel
上映年度:2004
語言:英語/法語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義大利/英國
劇情簡介
1968年5月的法國電影資料館,孿生姐弟雷奧和伊莎貝拉結識了美國學生馬休,三個人因為喜歡電影而成為好朋友。雷奧和伊莎貝拉請馬休去他們家裡作客,雷奧和伊莎貝拉的父母是大學教授,他們很喜歡馬休,所以,馬休住進了他們家裡。馬休喜歡伊莎貝拉,但他不知道他們是姐弟關系。由於大學罷課,三個人白天沒事,就在房間里玩對台詞的游戲,馬休喜歡科亞東,而雷奧則喜歡卓別林。實際上,雷奧和伊莎貝拉彼此相愛,但他們因姐弟關系而不能戀愛。無意間,伊莎貝拉發現馬休喜歡她,姐弟倆要求馬休與伊莎貝拉做愛,這是伊莎貝拉的第一次,雷奧則因此痛苦不已。父母們出門度假,三個人在客廳里搭起帳篷,點起蠟燭,玩起了裸體主義,一段伊甸園般的日子開始了……一天早晨,伊莎貝拉放開了煤氣管,打算與兩個男孩一起死去,這場烏托邦式的自殺被暴動者的石頭打破了,雷奧與伊莎貝拉投入到巴黎如火如荼的青年暴動中,而馬休則悄悄地離開了他們。
網上影評
一部如此有趣的、深邃的電影,一開始我卻把它當作情色片來看,
直到那干凈的情態,窮遠的意境,充滿理智卻貌似偶然蓬發的火花,粗獷而迤邐的細節,
無時不從眼球直接撞擊我心
直接摧毀的人力無法抗擊的那種 絕對力量
原來 電影 是可以 這樣 拍的
原來 歷史是 可以這樣 探究的
理智與沖動 社會與個人 宇宙與單體 混沌與清晰 紅潮與暗流 理想與現實 愛情與友情
全都縱橫交錯,相互纏繞 彼此影響
政治 英雄 父母 性愛 親情 愛情 一切全是來的哪么的肆意 卻是如此的深遠
『玖』 電影.夢想家
一部由動物引起的充滿溫馨美感的家庭影片。本·科恩(科特·拉塞爾)曾經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騎師,高超的技藝和天賦曾為他贏得無數的光茫和榮耀。然而,隨著歲月變遷,新人倍出,本的光輝不再,就像過了期的罐頭一樣,他面臨著被「處理」。桑婭曾經是一匹前途無量的種子選手,它曾為他的主人贏得無數場比賽。但終於因為運動強度過大在賽場上折斷了它的後腿,對於它的主人來說,此時對它最好的安置就是「人道毀滅」。就這樣,桑婭的主人將它送給了本,作為他的遣散費就這樣處理了兩個「垃圾」。
而本的女兒凱爾(達柯塔·芬妮)卻不認為這是一件沮喪的事,她決心要幫助爸爸和桑婭重拾自信。於是,凱爾和本一起精心地照料桑婭,幫助它一點點地恢復。而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重新站立,而是要完成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那就是贏得「育馬者杯經典大賽」。
『拾』 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人物介紹
導 演
王蘋、葛鑫
編 劇
沈西蒙
主 演
王士學 張耐霞
類 型: 劇情 / 戰爭
時 長: 100分鍾
地 區: 中國
語 言: 中文
色 彩: 黑白
製作公司: 天馬電影製片廠
演職員表:
演員:
徐林格(指導員路華)
宮子丕(連長魯大成)
馬學士(三排長陳喜)
袁岳(八班長趙大大)
廖有梁(新戰士童阿男)
劉鴻聲(老班長洪滿堂)
陶玉玲(春妮)
丁尼(周德貴)
王學士(周阿榮)
吳彬(童媽媽)
張耐霞(童阿香)
余肖梅(林媛媛)
李傳弟(羅克文)
李恩琪(林乃嫻)
姜曼璞(曲曼麗)
安家祥(老K)
金甲(老七)
桂步雲(非非)
袁之遠(戴維斯)
導演助理:王潔、呂薇
原著: 沈西蒙
攝影: 黃紹芬
特技攝影:陳渭滄
製片: 沈錫元
錄音: 丁伯和
剪輯: 諸錦順
美工: 張漢臣、徐克己
作曲: 呂其明
演奏: 上影樂團
指揮: 呂其明
化裝: 倪亦非、陳雲
特技設計:曹有光
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里的演員全部出自南京前線話劇團,裡面的大部分演員一生只出演了這一部影片。但就是這一部影片,卻讓觀眾永遠記住了他們。
陶玉玲 (1934.10.28-) 女演員。
江蘇鎮江人。1949年入華東軍政大學 文藝系戲劇隊學習,1951年入華東軍 區文藝幹部訓練班學習。1952年後在 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後為南京 軍區前線話劇團)任演員。曾參加演 出《東海最前線》、《東進序曲》、 《心病者》等劇目。1956年因在八一 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影片《柳堡的故事 》中飾演農家少女二妹子而知名。19 64年在影片《霓虹燈下的哨兵》中塑 造了嫻淑、堅毅的農村婦女春妮的形 象。「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復員, 在南通市晶體管廠當工人。1975年返 回前線話劇團。1978年起任八一電影 製片廠演員。先後參加拍攝《二泉映 月》、《歸宿》等影片。 演出影片 1957:柳堡的故事 1958:英雄島 1959:江山多嬌 1964:霓虹燈下的哨兵 1978:三個失蹤的人 1979:二泉映月 1980:奸細 1981:歸宿 1982:如意 1983:沒有航標的河流 1984:夏明翰 明姑娘 1985:幸運的人 1986:望日蓮 1987:夢想家
馬學士
馬學士文革後轉業到武漢當了演員。愛人張忻珍也是前線的演員,離休幹部,目前生活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