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愛河東吼"里郭襄宜的扮演者李鑫還有哪些作品
中文名:李鑫
普通話拼音:Lixin
生日:6月29日
星座:巨蟹座
出生地:蘭州
籍貫:天津
血型:B型
身高:174cm
體重:57KG
特長:武術,舞蹈,游泳
學歷:政法學院
座右銘: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
最崇拜的人物:比爾·蓋茨
最喜歡的歌手:邁克·鮑頓
最喜歡的演員:羅泊特·德尼羅
最喜歡的顏色:藍色
主要電視劇
2004年—《京城四少》飾童玉官 合演:常鋮
2003年—《仙劍奇俠》飾硯台,劍奴 合演:孫耀威
2002年—《我的淘氣天使》飾程東東 合演:李小璐 常鋮
2002年—《花樣的年華》飾郭瞬景 合演:陸毅 任泉 李冰冰
2002年—《地下少先隊》飾劉真 合演:楊榮
2001年—《玉帝傳奇》飾太子 合演:戴嬈 韓清
2001年—《大唐情史》飾稱心 合演:唐國強 沈傲君
2000年—《人生有情》飾何偉 合演:吳冕 何林
他的博:http://lixin629.blog.sohu.com/
⑵ 請問誰了解此硯台
歙硯概述
歙硯【shè yàn】,別名龍尾硯,用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龍尾山歙石雕琢而成。在名目繁多的歙硯之中,羅紋硯最易發墨,最 宜筆鋒。羅紋硯中,以紋理細密的古犀羅紋、魚子羅紋和暗細羅紋為最佳。歙硯因其石紋各異而擁有不少雅稱,如金星硯,硯石中灑布金黃色點,黑地黃星,宛若夜幕繁星;羅紋硯,藍黑細線似羅紋,細的如盤發,粗的似卷帶,起波的靈動,像卵石見扁見圓;蛾眉硯,卧蠶、柳葉都似眉,長的長,短的短,有的還成雙成對,恰似臉上掛雙眉。另外還有魚子紋、瓜子紋、棗心紋、運算元紋、松紋、豆斑紋、角浪紋等,雕硯名家們一般都會因材琢硯,讓紋彩盡量展現出自然純朴的姿色,使得天工妙手合一,交相輝映。
盡管羅紋歇硯實用價值很高,但名氣並不是最大,歙硯中名氣最大的是金星硯。從唐代開采歇石以來,金星硯的名氣一直高居首位,被人們認為是歙硯的代表。金星硯硬度高,堅潤耐磨,且越磨越亮,沖洗容易,光亮如初,是硯中之上等佳品。[2]
歙硯[1]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是硯史上與端硯齊名的珍品。產於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縣、黟縣、休寧、等地)其中以歙硯,潛龍在淵婺源的龍尾硯為優。尤以龍尾山西麓武溪鄉產高檔的硯石料為精絕。龍尾山高二百仞周三十里,幽谷謀潭,草木蔥貧,溪流湍湍,怪石兀立,素有「硯山」之譽。從《婺源縣志》上看,產石之佳者,不盡在龍尾山,尚有驢濟,洗泥坑、洞靈岩等處。統稱歙石,或婺源石。歙硯名稱的由來,是由於唐代開元間歙硯已成為貢品,名聞於世,因產於歙州故名歙硯,當時婺源歸歙州管轄,宋代徽宗年間改歙州為徽州,歙硯出名在徽州之前,故有徽墨之稱沒有徽硯之名。歙硯石質堅韌、潤密,紋理美麗,敲擊時有清越金屬聲,貯水不耗,歷寒不冰,呵氣可研,發墨如油,不傷毫,雕刻精細,渾朴大方。歙硯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歙硯雕刻經過歷代硯雕名家的辛勤耕耘也取得了很大發展。尤其是近幾十年來涌現出許多名家高手,並形成了多種流派。雕刻技法和設計繼承傳統之精華,又棄其俗氣、匠氣,使這項傳統工藝更具收藏價值。在國事交往中,歙硯多次被選作國禮,贈送給國外友人。目前,歙硯硯石原料奇缺,傳統工藝後繼乏人,急需加大保護力度。
[編輯本段]歙硯特性
歙硯:堅潤如玉,磨墨無聲。
歙硯原料產於婺源龍尾山、仙霞嶺一帶,綿延數百里。尤以龍尾山西麓武溪鄉產高檔的硯石料。龍尾山高二百仞周三十里,幽谷謀潭,草木蔥貧,溪流湍湍,怪石兀立,素有「現山」之譽。從《婺源縣志》上看,產石之佳者,不盡在龍尾山,尚有驢濟,洗泥坑、洞靈岩等處。統稱歙石,或婺源石。
歙硯始於唐開元年間。據五代陶谷《情異錄》記載,唐開元二年,玄宗賜給宰相張文蔚、楊沙等人的「龍鱗月硯」,就是歙州產的一種較為名貴的金星硯。可見,歙硯的傳世至少有一千二百餘年了。
由於歙硯石包青瑩,紋理縝密,堅潤如玉,磨墨無聲,深得南唐元宗李景的喜愛,故在歙州設置了硯務,並把觀工高手李少微招為硯務官;專理制觀事宜。南唐後主李煜稱澄心堂紙、李廷墨、龍尾棗心現為天下之冠,使歙硯聲名益振。五代末,江南戰亂,硯坑淹沒,制硯業日趨衰落。直到宋朝景年間,校理錢芝到歙縣任職,遣人找到了被淹沒的硯坑,便採取措施,疏浚溪流,石乃復出,制硯業重又興起。以後嘉右年間,再次征民工開掘。於是,歙硯生產又一次呈現繁榮景象,精品不斷問世,並涌現出以周全為代表的一批雕硯高手。在此期間,一些論述領硯的專著,如《歙州硯譜》、《歙硯說》、《歙石辨》也相繼刊印。如今,在安徽省博物館內,尚保存著一批解放後出土的宋代歙硯,其石質堅潤細密,雕琢古樸雅潔,了無繁縟之飾,看後令人爽心悅目。
歙石的地質年代後屬震旦紀,距今十億年,是一種泥質粘板岩,廣東端石的地質年代為泥盆紀,距今四億年,是一種泥質變質疑灰岩。歙石的平均硬度,為四度左右,比端石高零點五度。由於歙石堅潤,故有「多年宿墨,一濯即瑩」的優點,為端石所不及。歷史上,贊美歙硯的詩文甚多。如北宋書法四大家蘇武、黃庭堅、米芾和蔡襄,都對歙硯作過極高的評價。蘇軾有首詩雲:「羅細無效角浪平,米丸犀壁浦雲泓,午窗睡起人初靜,時聽西風拉瑟聲。」同見詩人對歙硯迷戀的程度了。曾任端明殿學士的書法家蔡襄,偶得一方歙硯後喜吟道:「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把保歙硯比擬為價值連城的和氏壁,這足以說明一方精品聯現是何其珍貴而難得的了。
元明兩代的三百多年間,歙石一直沒正式開采過,清代乾隆丁酉年,即公元一七七七年,是歙最後一歡採掘;制硯業幾度停頓表滯,因此,歙硯傳世者遠比端視少,歙硯之精者尤為罕見,致使近百年來的藏硯家,都有「歙硯難求」之感嘆。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激硯的生產,使停產一百八十餘年的文房珍品——歙硯,終於大放異彩。 歙硯不僅以其石質堅潤、宜墨適用的藝術價值享譽古今文壇,而且以它造型優美、雕琢精細的傳統工藝特色蜚聲中外。歙石右天然生成的各種色彩和星暈紋理,大致分為眉織、羅紋、金星、銀星、金星等諸種。歙硯的雕琢,有濃厚的地方風格和傳統從全國來說,硯雕分微、粵、蘇三大流派。而徽派素以精細見長,所雕瓜果、魚龍、殿閣、人物,無不神態入微。這是硯雕工人在實踐中與微派版刻工人、徽墨制模工人、磚雕工人長期相互切磋、取長補短的結果。
1979年,歙縣工藝廠制硯達一萬一千五百多方,既暢銷國內,又遠涉重洋到達日本和東南亞各地,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珍品,許多國際鑒賞家爭相購藏。為此,中央輕工部於1979年底向歙縣工藝廠頒發了「優質產品證書」。這是我國硯雕工藝戰線上,最先獲得這項榮譽的單位。[3]
[編輯本段]歷史淵源
歙硯歙硯始於唐代。據北宋唐積《歙州硯譜》載:婺源硯在"唐開元中,獵人葉氏逐獸至長城裡,見疊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之歸,刊出成硯,溫潤大過端溪。"自此以後,歙硯名冠天下。
據史料記載,盛唐時歙硯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開成五年箕形歙硯,石質細潤,色澤清純,是早期歙硯的珍貴遺存。在南唐時期,歙硯大受寵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寶重歙石,專門在歙州設置了硯務,選硯工高手李少微為硯務官;後主李煜對歙硯極為推崇,把歙硯、澄心堂紙、李廷硅墨三者稱為天下冠。
宋代,歙硯獲得很大發展,歙石開采規模擴大,歙硯精品不斷涌現,名色之多、質地之細、雕鏤之工,為諸硯之冠。
1953年歙縣宋代窯藏出土17塊歙硯,石質與造型各異,製作巧妙,展現了歙石精美絕倫的面貌。據硯譜記載,宋時歙石名目有眉子紋七種,外山羅紋13種,水玄金文厥狀10種,各種紋色燦然爛漫,誠如宋代書法家蔡君漠所贊:"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詩中將歙硯與卞和玉相媲美,認為歙石價值連城。元代以後,歙石開采時斷時續,但成硯依然大量涌現,成為明清宮廷和士紳之家賞鑒流連的珍品。
從元末至清初未見有官方開采歙石的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歙硯生產一度得到發展,金星歙硯重新問世。改革開放後,歙縣和婺源縣先後成立了歙硯廠、工藝廠、文房四寶公司等,從硯石開采、產品製作到裝潢工種齊全,還挖掘了"豆斑"、"綠刷絲"、"歙紅"、"紫雲"等新品種。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後,歙硯進入全國制硯行業前列,並以優良品質榮獲"國之寶"證書。
徽州歙硯始於唐開元年間,據五代陶谷《情異錄》記載,唐開元二年,玄宗賜給宰相張文蔚、楊沙等人的「龍鱗月硯」,就是歙州產的一種較為名貴的金星硯,據此可知,歙硯的傳世至少有一千二百餘年歷史了。
由於歙硯石包青瑩,紋理縝密,堅潤如玉,磨墨無聲,深得南唐元宗李景的喜愛,故在歙州設置了硯務,並把觀工高手李少微招為硯務官;專理制觀事宜。南唐後主李煜稱澄心堂紙、李廷墨、龍尾棗心現為天下之冠,使歙硯聲名益振。五代末,江南戰亂,硯坑淹沒,制硯業日趨衰落。直到宋朝景年間,校理錢芝到歙縣任職,遣人找到了被淹沒的硯坑,便採取措施,疏浚溪流,石乃復出,制硯業重又興起。以後嘉右年間,再次征民工開掘。於是,歙硯生產又一次呈現繁榮景象,精品不斷問世,並涌現出以周全為代表的一批雕硯高手。在此期間,一些論述領硯的專著,如《歙州硯譜》、《歙硯說》、《歙石辨》也相繼刊印。如今,在安徽省博物館內,尚保存著一批解放後出土的宋代歙硯,其石質堅潤細密,雕琢古樸雅潔,了無繁縟之飾,看後令人爽心悅目。
歙石的地質年代後屬震旦紀,距今十億年,是一種泥質粘板岩,廣東端石的地質年代為泥盆紀,距今四億年,是一種泥質變質疑灰岩。歙石的平均硬度,為四度左右,比端石高零點五度。由於歙石堅潤,故有「多年宿墨,一濯即瑩」的優點,為端石所不及。歷史上,贊美歙硯的詩文甚多。如北宋書法四大家蘇武、黃庭堅、米芾和蔡襄,都對歙硯作過極高的評價。蘇軾有首詩雲:「羅細無效角浪平,米丸犀壁浦雲泓,午窗睡起人初靜,時聽西風拉瑟聲。」同見詩人對歙硯迷戀的程度了。曾任端明殿學士的書法家蔡襄,偶得一方歙硯後喜吟道:「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把保歙硯比擬為價值連城的和氏壁,這足以說明一方精品聯現是何其珍貴而難得的了。
元明兩代的三百多年間,歙石一直沒正式開采過,清代乾隆丁酉年,即公元一七七七年,是歙最後一歡採掘;制硯業幾度停頓表滯,因此,歙硯傳世者遠比端視少,歙硯之精者尤為罕見,致使近百年來的藏硯家,都有「歙硯難求」之感嘆。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激硯的生產,使停產一百八十餘年的文房珍品-歙硯,終於大放異彩。 歙硯不僅以其石質堅潤、宜墨適用的藝術價值享譽古今文壇,而且以它造型優美、雕琢精細的傳統工藝特色蜚聲中外。歙石右天然生成的各種色彩和星暈紋理,大致分為眉織、羅紋、金星、銀星、金星等諸種。歙硯的雕琢,有濃厚的地方風格和傳統從全國來說,硯雕分微、粵、蘇三大流派。而徽派素以精細見長,所雕瓜果、魚龍、殿閣、人物,無不神態入微。這是硯雕工人在實踐中與微派版刻工人、徽墨制模工人、磚雕工人長期相互切磋、取長補短的結果。
一九七九年,歙縣工藝廠制硯達一萬一千五百多方,既暢銷國內,又遠涉重洋到達日本和東南亞各地,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珍品,許多國際鑒賞家爭相購藏。為此,中央輕工部於一九七九年底向歙縣工藝廠頒發了「優質產品證書」。這是我國硯雕工藝戰線上,最先獲得這項榮譽的單位。
[編輯本段]工藝特點
安徽歙硯歙石石質優良,瑩潤細密,有"堅、潤、柔、健、細、膩、潔、美"八德。嫩而堅,硯材紋理細密,兼具堅、潤之質,有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的特點,扣之有聲,撫之若膚,磨之如鋒,宜於發墨,長久使用,硯上殘墨陳垢,入水一濯即瑩潔,煥然如新。被譽為"石冠群山"、"硯國名珠"。
歙硯的製作以雕刻藝術為中心,由選石、構思、定型、圖案設計、雕刻、打磨、配製硯盒等多道工序構成,按石材紋理分為羅紋、眉紋、金星、金暈、魚子五大類一百多個品種。硯雕分徽、粵、蘇三大流派,而歙硯所屬的徽派素以精細見長,所雕瓜果、魚龍、殿閣、人物,無不神態入微。歙硯的雕琢,有濃厚的地方風格。一般以浮雕淺刻為主,不採用立體的鏤空雕,但由於受到磚雕的影響,之間也會出現深刀雕刻。歙硯利用深刀所琢的殿閣、人物等,手法比較細膩,層次分明,而硯池的開挖也能做到相互呼應,因而顯得十分協調。 宋代米芾之硯史里說:"歙石以羅紋無星者為上"。而清代唐秉鈞之古硯考卻說"以金星為貴",傳聞以北金星硯磨墨作書畫,不易被蟲蛀、發霉,可能因金星之色彩含硫磺的關系。其實,上等的硯石應有下列的特質:
▲觀硯:溫潤細膩,紋理清晰,完美無損,星暈明顯。
▲摸硯:如孩兒面,似美人膚,吹氣盈珠。
▲扣硯:玉德金聲,鏗鏘玲瓏。
▲用硯:石滑不澀,發墨益毫,儲墨不涸,久磨不損。
除了石材本身之特質外,創意、工藝是製造一方好硯最重要的。石塊的大小、色彩、紋飾都是天然的。創意者看到石塊後便用他的感覺,因材施藝,才能善用天然的紋理色彩來表達心中的感情、意境,達成天人合一的效果。創意者和雕刻者的關系,便如電影中的導演和演員,互相溝通、研究,更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雕刻家,因現今著名的硯雕家,各擅所長,各領風騷。
歡迎到不二硯齋來了解歙硯與徽墨歙硯的使用與保養
雖然毛筆已漸被鋼筆、原珠筆等所取代,但講究生活品位的文人雅士,仍然是喜歡研墨揮毫的。歙硯大多發墨養毫,但所用的墨必要是上等徽墨,以免磨傷硯面。研墨時要用清水,墨身垂直,重按輕轉,先慢後快,自然研出稠密的墨汁,用完後應用清水洗凈,以柔軟的海棉、軟布拭乾。不用時可用核桃油或潤發油(國外一般用嬰兒油)擦上,以保持光澤,然後放於木盒之中。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安徽省歙縣的曹階銘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編輯本段]歙硯雕刻家四大派
▲傳統文人派:胡震龍、胡笛、胡茄
胡氏為老一輩的硯雕家,其古典文學功底深厚,精於金石,且擅書畫,音律、戲劇無一不精,他的歙硯作品常融金、石、書、詩、畫於一體,是一代大家。可惜現在年事已高,近患中風,右手恐再難提刀。胡家長子胡茄,幼子胡笛均是胡派傳人,二子皆能承其衣缽,各有特色,胡笛更擅長浮雕,刀法細膩精奇。著名作品有《秋韻》、《漢簡》、《日月合壁》、《雙獅舞球》、《雙靈圖》等。
▲現代抽象派:方見塵
此派以方見塵為宗師,見塵為方氏硯雕世家之次子。曾任安徽省歙硯研究所所長,新安畫派研究會理事,人稱"徽州一怪"為人直率,瀟灑豪放,擅長硯雕,工書畫,其創作每多在情不自禁,靈感襲來之時速成。落刀揮毫,心領神會,舞之嘯之,如醉如痴,自號"怪人見塵"。其作品多富抽象現代感,亦喜保留石材天然之風韻:"不盡琢磨,半留本色"。著名作品有《天官賜福》、《芭蕉習書》、《達摩面壁》、《劍魂》、《睡美人》等。
▲徽雕精工寫實派:胡和春 程蘇祿
胡和春,擅長傳統鏤雕,具有濃厚的徽派特色。尤精以雕龍、虎、牛等,作品古樸,凝重大方,挫中藏巧。著名作品有《報春圖》、《五靈圖》等。
程蘇祿,追求一絲不苟的寫實效果,精工細作,形象逼真,構圖繁縟細致,是老工藝師中最見硬功夫者,可作紀實山水景觀。代表作有《太白問津硯》,《石淙名硯》
《黃海探奇》,《東坡夜遊硯》《蘭亭硯》《百螺硯》等
▲青年俊彥派:胡淼、張碩、潘小萌(女)等
胡淼、張碩、潘小萌(女)為新一代硯雕家之代表,集方、胡二家之所長,刀法利落,線條流暢,尤擅長於感情之演繹。他們的代表作品有《歸航》、《紅樓夢》、《東坡詞意》、《龍吟虎嘯》、《慈航普度》、《雙喬》等。
[編輯本段]歙硯的優劣鑒別
對於硯的優劣,由於人們喜好和側重點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意見和觀點。但其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仍是人們辨別硯優劣的共同標准。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質、工、品、銘、飾等五個方面來分析和研究。
1.質即硯材的質量。以歙硯來說,不管是哪一個品種,也不管出自什麼坑口,或者冠以什麼名稱,總體標准應該是:堅實細膩、溫潤如玉、容易發墨、不損筆鋒、不吸水、易洗滌、寒冬儲水不凍、盛夏儲水不腐。凡達到或者基本達到上述標準的硯石,即可認為是優質硯石,反之,就應屬劣質硯石。
2.工即硯的雕琢。佳石必欲良工,以此襯托則藝術品位更高,二者缺一,則終生遺憾。但是"工"的優劣不在於雕刻題材的選擇,也不在於雕刻風格的運用,而在於雕刻整體創作是否出新、結構安排是否合理、瑕疵掩蓋是否巧妙、紋色借用是否得體,是否體現了率真自然但絕不媚俗,富有匠心而少有匠氣。
3.品指硯的品相外形。硯的品相外形尤如人的面貌,應以端正規矩、落落大方為好。因此,盡管歙硯的造型千姿百態,形狀各異,但一般來說,以長方、正方、圓形、橢圓形者為上,自然狀如某一物者(如瓜形硯、竹節硯)次之,畸形而毫無意義甚至有殘缺破損者為下。
4.銘指硯的製作者、收藏者在硯的有關合適部位的題詩吟詠或者作句留念。銘的價值除了要看製作者、收藏者的身份地位高低、詩句的意境優劣,還應看它的書寫雕刻水平的高下。名家的名詩名句加上名家的書寫雕刻,能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硯的身價。相反,銘若成為畫蛇添足的敗筆,則倒不如沒有的好。
5.飾指硯的裝飾,像硯匣錦套之類。雖然這些東西不屬於硯本身,而僅作為裝飾和養護之用,但反過來對硯的優劣也能起到很大的陪襯作用。真正的名硯,硯匣錦套的材料和加工一般都十分考究,放在簡陋的包裝裡面或者根本沒什麼包裝的硯,則很難談得上有什麼檔次。
[編輯本段]歙硯歷史上的名工、名硯
唐咸通年間(860—874),文學家李山甫贊歙硯詩曰:「追琢他山石,方圓一勺深,抱才唯守墨,求用每虛心。波浪因紋起,塵埃為廢侵,憑君更研究,何啻值千金。」記述了唐代歙硯波浪紋就已定名,由於石品名貴,雕工講究,才「何啻值千金」。梁開平二年(908),梁太祖朱溫賜宰相張文蔚、楊涉等人「龍鱗月硯各一,歙產也」。刻工不詳。南唐時,歙硯雕刻以硯務官李少微著稱,其孫李明和著名硯工周全,相繼成為他的得力助手。李少微為後主李煜雕刻「硯山」歙硯一方,該硯奇峰聳立,山水相依,被李後主視為「至寶」。到宋時,該硯落到書畫家米芾手裡。米芾為其銘曰:「五色水,浮昆侖,潭在頂,出黑雲,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後來,米芾用此硯換取了友人蘇仲恭的一片宅地。南唐後起的名硯工有:劉福成、周進成、周進昌、周小四、朱明、戴文忠、戴山、戴義成、方守忠、方慶子、胡嵩興等。現存南唐以前歙硯兩方,一方為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開成(836—840)箕形歙硯,現藏於省博物館,該硯長20厘米,上寬11厘米,厚3.5厘米。另一方為五代時製作的抄手「風」字硯,現藏於本縣博物館。該硯長22.2厘米,寬15厘米,厚3.3厘米,重0.9公斤,外形同「風」字,硯堂前低後高,與硯池連成一坡度,背面為插手式,有細直眉紋。
歙硯 宋代,蘇軾有兩方名硯。一方為吳順義元年(921)處士汪少微題銘,銘曰「松操凝煙,楮英鋪雪,毫穎如飛,人間五絕」。另一方為李少微後裔所贈,色如碧玉,蘇自賦詩贊曰:「羅細無紋角浪平,半丸犀璧浦雲泓;午窗睡起人初靜,時聽西風拉瑟聲」。蘇軾還有一方歙硯,銘曰:「東坡硯,龍尾石,開鵠卵,見蒼壁,與居士,同出入,更寒暑,無燥濕,今何者,獨先逸,同參寥,老空寂」。徐虞部有方龍尾石硯,請書法家蔡襄品第,蔡襄看後題詩贊曰: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現存宋代名硯有藏於安徽省博物館的眉紋棗心硯和休寧縣博物館的銀色冰紋硯及黟縣博物館的抄手硯。冰紋硯長19.8厘米,厚4厘米,正視紋路為山巒起伏,側視則銀絲萬鏤,硯背鐫有隸體「歙石絕品」四字。抄手硯左側陰刻隸書「世路艱、人業異、與石交、不相棄」,右側陰刻篆書「結鄰」。現存元代名硯有藏於安徽省博物館的「太師少師硯」。宋、元兩代歙硯名工不詳。
明代,歙硯名工僅見清代康熙《徽州府志》記載的葉鑲。元末戰亂後,「硯琢者日拙,識硯材者尤鮮。葉鑲巧悟天授,制多獨創,精妙絕倫,諸工皆師其作」。《西清硯譜》中記載,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有一方仿漢瓦樣歙硯,長18.8厘米,寬10.9厘米,此硯後歸唐寅,清代又被皇家所藏。硯上有董其昌銘曰:「博以方,溫而粟,潤鴻藻,翼經術」;唐寅銘曰:「古瓦尚多炎漢制,墨光能射鬥牛寒」;乾隆帝銘曰:「歙之石,龍尾最,式蕭瓦,漢制派,董以畫名,唐以畫經……」。
現存明代名硯有藏於安徽省博物館的「冰紋銀光硯」、「白眉子硯」,休寧縣博物館的「蟬形三足硯」,徽州地區博物館的「蛙晰棲穴硯」、黟縣博物館的「三足圓形金星硯」。「蟬形三足硯」長34厘米,厚6.5厘米,墨池開在蟬頭部,池前部兩角外突作蟬眼,構思巧妙,造型生動有趣。「蛙晰棲穴硯」,長21.2厘米,寬14.2厘米,厚4.4厘米,間有闊眉紋,蛙、晰清晰可見,蛙借凹窪為棲地,兩晰沿池追逐嬉戲,造型簡朴,圖飾生氣盎然。
清代,歙丞、書法家高鳳翰酷愛歙硯,自選自雕,右手殘廢了,改用左手雕,成了著名硯刻家。他藏硯一千多方,著有《硯譜》二卷120式,均為清代名硯的佼佼者。現存清代名硯有藏於安徽省博物館的廟前青硯、松皮硯、原生物化石硯和藻類、羊齒蕨類化石硯等。
建國後,自1964年恢復歙硯生產以來,硯雕工藝人才輩出,名硯層出不窮。著名硯刻家及其代表作簡介如下:
汪律森,祖籍江西婺源,曾祖父汪桂亮、祖父汪培玉都是硯雕名工。善制仿古硯,刀法流暢,線條洗煉准確,不留刀痕。代表作有「歷代硯式」、仿古鼎式硯」等。
胡震龍,工詩詞、書畫,善磚雕、硯雕。構圖古雅、渾厚,硯刻技藝精湛,刀法蒼勁有力,錯落有致,具徽派特色。代表作有「阿房宮賦硯」、「琵琶行硯」、「豐樂亭記硯」等。
方建成(又名方見塵),其硯雕作品拙中藏巧,追求意境,構圖巧妙。往往不盡雕琢,半留本色,保持天然風韻,形成了浪漫、豪放、灑脫的獨特風格。代表作有「嫦娥奔月」、「雲水拱月」、「黃山圖巨硯」等。「嫦娥奔月硯」巧妙地利用硯石上雲霧金星的紋飾,再現了嫦娥駕著祥雲奔向月宮時,仍依依不捨地回首盼顧人間,將嫦娥刻畫得維妙維肖。「黃山圖巨硯」長100厘米,闊85厘米,重120公斤,上雕黃山全圖。
葉善祝,師承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硯刻家張景安,其硯作刀法細膩,線條酣暢,構圖新穎。代表作有「司書硯」、「荷葉硯」等。
胡冬春,作品以精細見長,風格古樸典雅,具濃厚的徽派特色。代表作有「蘭亭硯」、「長崗硯中之精品——歙硯虎嘯圖」、「荷葉君子硯」等。
胡和春,其作品有濃厚的徽派特色,以精細見長,刀法細膩、流暢,構圖古樸雅典、錯落有致,擅雕龍鳳。代表作有「九龍戲水金星觀」、「神龍神虎硯」等。
汪啟渭,精於石雕、牙雕、木雕,硯雕技法集「三雕」於一體,融會貫通,愛制寫生作,刀法精細,構圖新穎,匠心獨具。代表作有「青蛙戲水」、「雨打芭蕉」等。
姚傳祿,安徽霍丘縣人,有扎實的傳統硯雕技法,且富於創新。他的作品「九龍朝陽硯」、「壁立萬仞」、「攬月」、「東坡泛舟」、「荷塘秋趣」等曾在安徽畫廊展出。其代表作「九龍朝陽硯」長60厘米,寬40厘米,厚5厘米,重25公斤。整整耗時一年才製作完成。該硯九條蛟龍盤踞硯之四周,龍首昂翹,體顯三截,龍鱗圓渾,龍身凸起,風卷雲舒,硯堂有如一輪朝陽冉冉升起,與騰龍和祥雲交相輝映,呈群龍拱日天成之態。
[編輯本段]歙硯硯石產地-龍尾山簡介
婺源的龍尾山,在現今的江西省婺源縣溪頭鄉境內,這里是龍尾硯(歙硯)的產地,風景秀美.早在一千多年前,這里就有人採石制硯。宋朝,龍尾硯的製作進入了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欣逢盛世,如今的龍尾制硯人,早以不滿足躬耕於硯齋,利用互連網宣傳歙硯.讓歙硯走向全國,甚至飄洋過海.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
硯山村橋頭坑
硯山村橋頭坑位於武溪旁.是2002年馬路加寬時,被當地百姓發現的坑口.發現時,坑口有古人已經開采過的痕跡,但未見有記載。因坑口旁邊有座橋(到硯山必需經過此橋),所以大家叫它橋頭坑.該坑最具代表的就是羅紋(此羅紋旋轉到一定角度看時有的象雨點一樣的黑點).還有少量的金星,金暈,眉子.好的橋頭坑石質也非常細潤.常有人誤作老坑羅紋。
現在景(德鎮)婺(源)黃(山)高速公路的遂道口剛好從坑口的上方經過,當時人們曾猜想肯定會有大批的石料涌現,現在遂道已經貫通,卻也無一可用石材發現.而離坑口50米的地方高架橋的橋墩挖下20米深也未發現可用石材.即使原來的坑口位置有石材以後也是很難開採的(高速路基下不能動土).也就是說,橋頭坑石一般不會再開采了。
芙蓉溪里的子石
子石,也有人稱仔石,也就是卵石。這些子石是古時山石自然崩塌或古人採石時硯石滾落到溪中經水流、石塊千年碰撞、磨擦、浸泡,去粗存精留下來的硯石精華,一般子石外表有特有的珍珠光澤,磨開石皮,可見硯石成半透明狀,石聲一般呈木聲,好的子石,具備了優質硯石的所有特徵,子石價高,不光是極難得.還因石頭來之不易。[4]
⑶ 求一部關於硯台、墨的舊電影大陸拍攝
《硯床》劉冰鑒導演的處女作,由李濱、肖林、陳穎映主演。
⑷ 李鑫個人資料
李鑫,1983年出生,是山東電視綜藝頻道《全運向前沖》、《超級運動會》、《綜藝滿天星》欄目主持人,他曾於2004年獲得中央電視台2套經濟頻道「挑戰主持人」節目的年度新聞類挑戰總冠軍而一舉成名
中文名:李鑫別名:大猩猩國籍:中國民族:漢族出生地:山東泰安出生日期:1983年4月17日職業:主持人,演員畢業院校:陝西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代表作品:《喜劇學院》,《全運向前沖》主要成就:2004 挑戰主持人新聞類總冠軍
姓 名:李鑫
李鑫主持人
血 型:O型血
星 座: 白羊座
身 高:183CM
體 重:75KG
愛 好:吃好吃的 玩好玩的
戶 籍:山東泰安
綽號:大猩猩
粉絲名稱:金子
最難忘的事情:擁有太多的「金子」
最希
望的事情: 家人朋友健康 平安
最害怕的事情: 現在….好像…..
最喜愛的食物:香蕉
最討厭的食物: 西紅柿炒雞蛋
最喜歡的動物:狗狗(沒有養)
最喜愛的演員:周星馳 尼古拉斯·凱奇
最喜愛的歌手:好多~~陶喆 許巍 陳奕迅……. 最喜愛的顏色:彩 虹
最想去的地方:西藏
最喜愛的運動:籃球
最喜歡的穿著方式:舒服
最擅長的事情:魔術、主持、搞笑
喜歡的電影:《大話西遊》《東成西就》
理想的女朋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李鑫
經典的動作:大猩猩的樣子、「惡人」樣的「奸笑」
對未來的打算:娶個老婆 生個小孩子 過過好日子
自我評定::性格有些多面,情緒有些善變
綜合評定:不比誰更聰明,也不比誰更漂亮,就比誰更討人喜歡!
曾獲得2004年中央電視台《挑戰主持人》年度總冠軍;並參加過深圳衛視的主持人競選大賽,並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2010年主持山東衛視《我是大明星》節目
下面為2004年中央電視台《挑戰主持人》節目組對李鑫的評價:
不比誰更聰明,也不比誰更漂亮,就比誰更討人喜歡,
這是央視
《挑戰主持人》的比賽准則,而陝西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大三學生李鑫無疑是最討人喜歡的主持人了,他剛剛奪得了《挑戰主持人》2004年新聞類節目主持人的年度總冠軍。《挑戰主持人》每周一期都會產生一名周冠軍,經過競爭之後,最後選出四位選手參加了年度總冠軍的決賽,而李鑫就是從周冠軍脫穎而出參加比賽的,和李鑫同場競技的選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華博士生張秩,李鑫說:「我們是經過培訓後參加比賽的,私下裡我們幾個選手關系都很好,但面對著高高的觀眾席,當時我的壓力也很大,因為《挑戰主持人》就是個競技場,不緊張才怪呢。不過比賽時我盡量放鬆,不張揚……」也許正是這種心態,使得李鑫在場上表現得詼諧、幽默、機智,最後,以大比分的優勢擊敗了清華博士生,贏得了年度總冠軍,李鑫說:「我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一個,但我肯定是最努力的一個,通過比賽我也深悟了干什麼事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想做一個有內涵的主持人 因為在大學學的是播音與主持,李鑫平常對每位主持人都很關心,他說自己最喜歡的新聞類主持人是白岩松:「白岩松是很注重思想內涵、很睿智的人,主持人做節目時其實總是要表達一些自己的感悟。」在《挑戰主持人》賽前培訓時,央視主持人朱軍和羅京給李鑫等選手上了課.."朱軍是那種善良、聰明而內斂的人,他以自己坎坷的經歷,告訴我們怎樣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主持人,對我啟發很大。而羅京和平常電視上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說話也透著京味,很和善。和他們的交往,使我清楚了自己的分量,要想做個有內涵的主持人還得
生活照(16張)
多努力。」 沒有女朋友卻有深愛的人 今年21歲的李鑫家在山東泰安,是家裡的獨子。比賽時馬東讓他做總結陳辭,李鑫深情地說,自己雖然沒有女朋友,但有很多人深愛著自己,特別是父母。他說他媽媽身體不好,所以他想借央視熒屏,讓父母知道自己的一份愛,他的這番陳述讓很多觀眾很受感動。李鑫說:「後來我給家人打電話時,能夠明顯感覺到媽媽抽泣過……」
⑸ 范世琦戚硯笛在一起了嗎
范世琦和戚硯笛沒有在一起。
范世錡(曾用名:范世琦),1992年3月23日出生於吉林省白城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歌手、演員,畢業於長春市公共關系學校。
2015年1月28日,范世錡出席網易時尚年度跨界大賞; 7月2日,參加的真人秀節目《如果愛第二季》於湖北衛視每周四播出,配對張檬,被網友稱作「蒙奇奇」夫婦。
2019年6月17日,范世錡與卜冠今、黃聖池聯合主演的都市劇《追球》在愛奇藝視頻播出,劇中飾演瘋狂熱愛乒乓球的學霸齊景浩;8月,參演的古裝愛情輕喜劇《大唐女兒行》正式殺青;8月22日,參演電視劇《我有特殊溝通技巧》。
2021年,范世錡與戚硯笛搭檔主演的浪漫輕喜劇《不可思議的愛情》在芒果TV播出;同年4月15日,參演的電視劇《驪歌行》開播,飾演盛楚令;7月1日,參演的電影《1921》上映,在劇中飾演張申府。
人物評價
范世錡從歌手轉型為演員,雖然轉型期間遇到了不少難題,但是也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身邊人幫助、支持逐漸克服了。他接連出演了不少作品,每一部作品、每一個角色在類型上都沒有重復。
在都市愛情劇《可惜不是你》中,范世錡除了出眾的外形,更是依靠不俗的演技,將一個陽光帥氣又不失溫柔、偶爾還會無賴賣萌的高甜校草演繹得真實自然。
⑹ 筆墨紙硯的電視劇
2012年10月,浙江橫店影視城內,一條有著「宣城古鎮」牌坊的老街出現在我們的面前,老街旁全是徽派建築,走在其間,讓人恍如真的來到了一個徽州古鎮。首部反映文房四寶歷史發展題材的三十集電視劇《筆墨紙硯》(原名:文房四寶風雲錄)在這里悄然開拍。該劇邀請了著名演員、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鐵林擔任總導演並主演宣城人氏吳世澤,楊紫茳在劇中飾演吳家長子吳舜仁,台灣著名導演蒲騰晉擔任導演,主要演員有李成儒、廖曉琴等,
這是一部綜合反映文房四寶發展歷史的電視劇,主要通過講述清末至新中國成立時期文房四寶業內人士的感人故事和艱辛奮斗的過程,向人們展示宣紙、宣筆、徽墨等文房四寶獨特的傳統製作技藝和發展歷程,彰顯了文房四寶傳人在國家危難之際為捍衛民族文化瑰寶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通過該的拍攝,對進一步展現「文房四寶」文化價值和藝術風姿,藝術化地再現「文房四寶」的發展歷程,推動「文房四寶」的傳承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故事梗概】
宣城人氏吳世澤,寒窗苦讀十年,頭懸梁而錐刺股,終於熬到了進京趕考的一天。他躊躇滿志,一心想要考個三甲揚名立萬。同樣住在宣城會館的還有汪掌櫃、曹掌櫃兩家,為了讓自己的紙能成為科舉放榜的皇榜紙,他們卯著勁地明爭暗鬥……正當所有人躊躇滿志的時刻,一道晴天霹靂把大家都震暈了:1905年,歷經千年的科舉考試竟然取消了……。吳世澤滿懷失落焚毀所有書筆紙張。萍水相逢的汪雲嬋救助了重病卧床的吳世澤。吳世澤在危難之際奮不顧身,解救遭曹家陷害被土匪綁架的汪雲嬋,二人喜結連理。
生死罹難阻擋不住歷史的腳步,武昌起義改變了曹、吳兩家的境遇。北洋軍閥連年混戰,腐朽的國民黨統治即將瓦解,宣城紙業的生產日漸凋敝,吳世澤經歷了命運的起起伏伏。隨著抗戰爆發,曹、吳、胡、汪、諸葛幾個在宣城舉足輕重的家族的命運又被緊緊聯系在一起。吳家長子吳舜仁與曹家長子曹斌走上兩條不同道路。吳舜仁加入地下黨,曹斌加入國民黨,二人最終勢成水火舉槍相向。胡亦書墮落為日偽走狗陷害友人。抗戰勝利前夕,汪雲鶴為掩護吳世澤與日軍大佐同歸於盡,彰顯民族氣節。解放戰爭中舜仁加入解放軍南征北戰,功勛卓著。解放後舜仁隨軍南下。吳世澤送走相伴一生的汪雲嬋驀然慨嘆人生之滄桑。邢司令即將撤去台灣,臨走前,竟然要將宣城幾個筆墨紙硯的能工巧匠一並帶走,以便絕了共產黨的後望。汪斌負責此事,決意要將汪翰文、田大古、諸葛年、胡必顯一並帶走。而為了保護中國文化,吳世澤、吳舜仁開始進行最後的斗爭……。
在「宣城古鎮」內,有一間專營筆墨紙硯的店鋪「四寶堂」,這是電視劇的主要場景之一。此時的張鐵林正在「四寶堂」內拍攝一場父女二人因中西書畫藝術而產生矛盾的戲。雖然只是一場不到幾分鍾的「矛盾戲」,但是記者發現拍攝的時間卻長達近2個小時。因為無論是導演蒲騰晉,還是張鐵林本人都對拍攝的過程嚴格要求,力求精益求精,只要有任何的一個小細節不滿意,就會立即喊停,然後重來一遍。趁著拍攝間隙,張鐵林向導演請了假,接受了記者一行的采訪,對於又主演又兼總導演,張鐵林認為這「很正常」。「我們這一代電影人都是很綜合的,這部電視劇我還參與編劇呢!」他同時告訴記者,由於自己有幾十年對書法藝術的學習和積累,對文房四寶一直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對能夠參與到《筆墨紙硯》這部戲的創作他認為是一種「天意」。據了解,張鐵林是圈裡公認的書法家。「寫毛筆字已經變成了我生活的不可或缺一部分,少了這個生活沒什麼意思。」張鐵林告訴記者。對於這部電視劇,他也投入了很大的熱情,這部戲寄託了他對文化傳承的巨大期望,他甚至說:「我過去幾十年的文化積累都是在為這個戲做准備。」 在張鐵林戲中角色所居住的老宅里,記者發現擺放著大量的書法作品,劇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中大部分都是張鐵林自己寫的,有的還署上了他所演的劇中角色的名字。劇組工作人員開玩笑的說「這省了不少做道具的錢」。同時他們也透露,在本劇演出中,作為總導演和主演的張鐵林是以身作則,與大家一樣,住的是80塊錢一晚的小旅館,吃的是盒飯。
據宣城市委宣傳部介紹,劇組將根據劇情,在適當時刻移師宣城,到涇縣、績溪、旌德等地進行實景和外景拍攝。據張鐵林本人透露,劇組已經向許多有能力、有名氣的演員發出了邀請,希望他們來參加本劇的演出,這其中就有著名演員林心如等。他表示,劇組全體演職人員一定不會辜負社會各界的期望,將克服一切困難,圓滿完成本劇的拍攝工作,力爭打造出一部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兼備的影視佳作。
據悉,電視劇《筆墨紙硯》已被列為安徽省2012年重點文藝項目,計劃於2013年初殺青,2013年6月完成後期製作,2013年下半年與廣大觀眾見面。
⑺ 富貴在天承硯小時候的扮演者是誰
吳磊 中國內地 生日:1999-12-26 出生地 :上海 職業:演員 星座:摩羯座 血型:B
身高:140公分 畢業院校:上海花季藝術學校
簡介:
吳磊性格活潑外向.爽朗大方,家境還算優越,是家中的開心果,一次在上海太平洋百貨的偶遇,一隻廣告公司邀約,就此改變了他的命運。當時3歲的吳磊獲邀接演了第一個廣告《黃金搭檔》,由於表現出色,形象效果俱佳,很快便受到多家廣告公司的親賴,在短短兩年內,吳磊接連演出多達50餘部廣告。
最大的心願:變成超級賽亞人
喜歡的演員:周傑倫
最難忘的事:摔落馬下
喜歡的季節:秋天
喜歡的食品:香辣的
最滿意的部位:眼睛、嘴巴
最喜歡的水果:西瓜
喜歡的運動/健身方式:自行車、溜冰
喜歡的電影:麥兜響當當
最喜歡的穿著風格:隨意就好
喜歡的顏色:藍色,綠色,紫色
星路歷程
【電影作品】
2008年電影 火線追凶
2008年電影 分開我們就墬落
2009年電影 舊照片
【電視作品】
2003年電視劇 《陳庚大將》
吳磊 飾(知非)導演葉大鷹:合作演員 侯勇
2004年電視劇 《長恨歌》
吳磊 飾(毛毛)導演丁黑 合作演員黃 奕 張可頤
2005年電視劇 《少年楊家將》
吳磊 飾(小楊六郎)導演李國立:合作演員何潤東 胡 歌 陳秀雯 劉詩詩
2006年電視劇 《新封神榜》
吳磊 飾(小哪吒)導演韓延:合作演員 范冰冰 馬景濤 唐國強 劉德凱 周傑
2006年電視劇 《黃飛鴻五大弟子》
吳磊 飾(小飛鴻)導演白 韜 合作演員 張晨光 鄭則士 莫少聰
2006年電視劇 《胡笳漢月》
吳磊 飾(拓拔恂)導演冷 衫 合作演員寧 靜 夏 雨 羅嘉良
2006年電視劇 《魔劍生死棋》
吳磊 飾(官雲寶)導演李傳鋒 合作演員邵 兵 劉 濤 呂良偉
2006年滬上劇 《嘻哈地鐵站》
吳磊 飾(小毛)導演 合作演員
2006年央視 《石化之父侯祥麟》
吳磊 飾(小侯祥麟)導演 合作演員
2007年電視劇 《媳婦的眼淚》
吳磊 飾(小明輝)導演羅福 合作演員 謝祖武 俞小凡
2007年電視劇 《新包青天》
吳磊 飾(太子)導演劉立立:合作演員金超群 何家勁
2007年央視 《北京奧運國際宣傳片》
吳磊 飾(溥儀皇帝)導演:合作演員
2007年電視劇 《新還君明珠》
吳磊 飾(小馬駿)導演:合作演員李宗翰 董潔 黃少祺
2007年電視劇 《順娘》
吳磊 飾(金水)導演:合作演員 劉雪華 馬雅舒 岳躍利
2007年電視劇 《大珍珠》
吳磊 飾(文昌)導演白韜:合作演員殷 桃 保劍鋒
2007年電視劇 《富貴在天》
吳磊 飾(承硯)導演汪群雅:合作演員葉 童 倪齊民
2007年電視劇 《雪中紅》
吳磊 飾 男一號童年導演 合作演員
2007年電視劇 《寧為女人》
吳磊 飾 思辰導演楊玄:合作演員馬雅舒 黃文豪
2008年電視劇 《生死諜戀》
吳磊 飾(小志)導演林 龍:合作演員 姚芊羽 薩日娜
2008年電視劇 《船娘雯蔚》
吳磊 飾 男一號童年導演賴水清:合作演員 潘儀君 邱心志
2008年電視劇 《媽媽為我嫁》
吳磊 飾(家輝)導演陳朱煌:合作演員 劉雪華 郭珍霓
2008年電視劇 《深宅》
吳磊 飾(喬偉)導演賴水清:合作演員 秦嵐 林文龍
2008年電視劇 《風雨雕花樓》
吳磊 飾 男一號童年導演馬魯劍:合作演員 陳寶國 溫崢嶸
2008年電視劇 《難為女ㄦ紅》
吳磊 飾 男一號童年導演 合作演員 何家勁
2008年情景劇 《家有外星人》
吳磊 飾(唐不苦) 導演尚敬:合作演員 孫興
2009年電視劇 《娘妻》
吳磊 飾(耀宗)導演陳朱煌:合作演員 劉愷威 張玉嬿
2009年電視劇 《誰知女人心》
吳磊 飾(喜兒)導演 合作演員 劉愷威 劉雪華 馬雅舒
【廣告代言】
伊利牛奶 尼桑汽車
旺旺食品 匯源果汁
黃金搭檔 光明牛奶
灣仔碼頭 思念湯圓
陶大醬油 寶兒娃娃
肯德基 市政公益廣告
高露潔牙膏 泰諾感冒葯
邦迪創可貼 多樂士油漆
舒膚佳香皂 必勝客比薩
太漬洗衣粉 中油公益廣告
太太樂蘑菇精 佳能數碼相機
洽洽瓜子 達能餅干
樂天食品 花旗銀行
商品房廣告 品牌童裝代言
環保公益廣告
2009年正式簽約路豹童鞋為品牌代言人
小袋鼠童裝品牌形象代言人
【榮譽記錄】
2005年上海電視台小男模走秀獲最佳人氣獎
2006年上海電視台生活時尚「人頭馬」走秀獲金童玉女獎
⑻ 戚硯笛是什麼樣的演員演技如何
戚硯笛是一個實力很強的演員,她的演技非常的好。
長相甜美,溫婉可人,還有著扎實的表演功底,演技備受好評,而她也展露著熱情和作為演員的專業態度。戚硯笛因參加大熱綜藝《創造101》進入大眾目光,並在101個小姐姐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從《不潮不用花錢》到《Liar》,從《不負青春》到《盛放》,可以看到戚硯笛實力大幅提升,造型也是一個比一個美啊~除此之外,戚硯笛作為演員,在影視作品上也有著不錯的表現。
而把這個問題拋給戚硯笛的時候,她的回答竟然也是自己,看來下一個國民初戀就要誕生了!既然是演員出身,網友們自然不會放過讓戚硯笛在直播中秀演技的機會。戚硯笛為了滿足粉絲要求,大方接受挑戰,演繹了一段《流星花園》經典台詞,精湛的演技加上戚硯笛可愛的形象,最終表演的格外生動,看來以後我們可以期待演員戚硯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