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電影國際地位

法國電影國際地位

發布時間:2022-07-21 02:23:38

⑴ 誰能告訴我法國電影發展史及獨特風格

電影誕生於1895年12月28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Grand咖啡館的「印度沙龍」,放映了盧米埃爾兄弟的十部主題簡單的一分鍾影片(《嬰兒喝湯》(Baby eating his soup)、《大牆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35個觀眾,後來每天有2500個。

用讓-呂克·戈達爾的話說,如果盧米埃爾兄弟是最後的印象派,那麼喬治·梅里愛就是新藝術的第一個詩人。在他的攝影棚(他內心是個賭徒),他再造了新聞事件,拍攝了一些魔術電影如《月球旅行記》(A Trip to the Moon)。公眾很喜歡它。同一的公眾隨之追捧路易·弗亞德的神秘電影系列《芳托馬斯》(Fantô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國先鋒電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法國出現了印象派電影,像馬賽爾·萊皮埃等電影導演偏愛簡單的有大量感覺和跳躍性的虛構敘事組成的故事,這在當時很常見。

1924年,一種象徵性的先鋒電影加入了印象派電影。這次先鋒電影由「達達運動」的雕塑藝術家馬塞爾·杜尚和曼·雷組成,他們放棄了敘事來創造正式的視覺詩歌,如費爾南德·萊熱的《機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爾和他的《一條安達魯狗》。

三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銀幕不僅能夠被看見,而且也能夠被聽到。在法國,雷內·克萊爾和讓·維果帶來了詩歌現實主義,後者導演了《亞特蘭大號駁船》(L』Atalante),這是他的代表作和這次運動最華美的表現。讓·維果去世之後,朱利恩·杜維威爾和馬塞勒·卡內使詩歌現實主義電影獲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

最終,讓·雷諾阿的電影隨著1939年的《游戲規則》(La règle jeu)而在同行中興盛起來。

這部「幻想劇」表現了處於二戰邊緣的法國社會的問題。它拍攝於1939年7月,引來噓聲一片。幾周之後,二戰就爆發了……

佔領期的法國電影

最有天賦的電影導演的流亡使得一些新的有才華的導演的出現,如羅貝爾·布萊松、馬賽勒·卡內,後者拍攝了佔領期的第一部偉大電影《夜間來客》(Les visiteurs soir),而且推出了一系列把避難融入超自然力的電影,來避免處理一些時代話題。但是有一個例外:亨利·喬治·克魯佐導演的《烏鴉》(Le corbeau)。

戰後的轉變

二戰後,法國電影並沒有恢復往昔的光輝。然而,有四位電影導演仍是出類拔萃的:讓·雷諾阿、馬克斯·歐弗斯、羅貝爾·布萊松和雅克·塔蒂。

拒絕傳統電影的布萊松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角色的表演上,他總是使用非專業演員。他逐漸把音樂從他的電影中過濾掉了。

雅克·塔蒂把噪音當作插科打諢的靈感,他的英雄,胡洛先生(他自己)在一個被荒誕統治的詩意世界上進化著。

1956年,《上帝創造女人》像一股雷暴般爆炸開來。這種對淫邪的頌揚宣告了未來新浪潮的大膽。

新浪潮

多虧了輕便的新攝像機和易感光膠片,新浪潮的電影導演們離開攝影棚到外面去拍攝。帶領一個最小的劇組,他們拍攝得很快,預算很低。他們選擇每一項大膽的技術,拒絕按場面調度的經典規則去拍攝,完全自由地表現當代話題,貼近他們所關注的東西。

在法國,克勞德·夏布洛爾是第一個拍攝新浪潮長片的電影導演,這部影片即是攝於1958年的《漂亮的塞爾日》(Le beau serge)。

但是1959年贊譽來臨了,特呂弗在嘎納國際電影節上由於其第一部長片《四百下》(Les 400 coups)摘得了最佳導演獎,它講述了一個英俊的小偷男孩逃跑的不幸遭遇。

第二年,讓-呂克·戈達爾拍攝了這次運動的主導影片《筋疲力盡》(A bout de souffle),是一個羅曼蒂克和鋌而走險的青年的謝罪故事,它由弗朗西斯·特呂弗編劇。

新近

接下來的數十年,既有新浪潮傳統又有新的電影導演的出現,比如七十年代的貝特朗·塔維尼埃,、亞倫·科諾、 克勞德·米勒、莫里斯·皮亞拉。

七十年代對於新的電影明星也具有相同的意義,包括伊莎貝爾·阿佳妮和熱拉爾·德帕迪約。伊莎貝爾·阿佳妮不經常出現在銀幕上,但是從《阿黛爾·雨果的故事》(The Story of Adele H)到《瑪爾戈王後》(Queen Margot),她的每次表演都是一次重大事件。相反,熱拉爾·德帕迪約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表演者。他的表演包含了各種類型,從《跳華爾茲的人》(Going Places)中的小阿飛,到根據法國作家左拉的小說《萌芽》(Germinal)和巴爾扎克的小說《夏蓓爾上校》(Le Colonel Chabert)改編的歷史角色。

八十年代是一代人關注美麗圖像的美感和天分的時代:《歌劇紅伶》(Diva)中的閣樓變得像尚賈克貝內的《巴黎野玫瑰》(Betty Blue)中碧翠斯·黛兒的嘴巴一樣著名。年輕一代的偶像是呂克·貝松,他的《碧海藍天》(The Big Blue)達到了另類電影的地步。九十年代初期,演員克里斯蒂安·克拉維埃在影片《時空急轉彎》(Les Visiteurs)中正式成為新的路易·德·菲耐斯。

如今,法國電影提供了一塊獨一無二的作者調色板:阿蘭·雷斯奈斯、安德烈·泰西內、讓-保羅·拉珀諾(《屋頂上的騎兵》(Le Hussard sur le Toit),朱麗葉·比諾什主演)、貝特朗·塔維尼埃和克勞德·勒魯什(《愛的勇氣》(Le courage d』aimer)),同時不要忘了新一代電影導演,他們的代表如:阿諾·德斯普里欽、勞倫斯·弗瑞拉·巴博薩、馬里恩·弗諾克斯、托涅·馬歇爾、帕斯卡爾·費蘭和馬修·卡索維茨……

⑵ 世界范圍內有哪些有一定影響力和地位的電影獎項,各自又有什麼特點呢

美國的奧斯卡金像獎:簡稱奧斯卡獎,也即學院獎,1928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半個多世紀以來享有盛譽,不僅是美國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也倍受世界矚目。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
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熊獎」。當前柏林電影節於每年2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因舉辦時正值寒冬而顯得格外特別。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柏林電影節把自己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法國戛納電影節因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於每年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主競賽」、「導演雙周」、「一種關注」、「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獅獎」,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些缺陷,只要有所創新就能被電影節所接納。在30年代至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⑶ 法國愛情電影在世界中的地位

法國作為一個浪漫主義國家 他的愛情電影是吸收了其一定的養分的 使之充滿浪漫主義情懷 像戀戀筆記本之類經典的愛情電影奠定了法國愛情電影在世界上的地位 法國不乏優秀的電影演員 如蘇菲 瑪索 都為其愛情電影增色不少

⑷ 戛納電影節到底是什麼地位

70多年來,電影界的大腕——以及無數想成為電影界大腕的人——都會在5月份的時候來到法國的這個海濱度假勝地,參加年度最盛大的活動:戛納電影節。

報道稱,戛納電影節堪稱世界最負盛名的電影節,主要是因為它與眾不同,一直以來始終是一些最偉大的電影傑作的首映之地。戛納電影節也是很多著名電影製作人的事業騰飛之地,比如昆廷·塔蘭蒂諾和史蒂文·瑟德貝里。

戛納電影節小心翼翼地打造自己的形象,只安排放映數量有限的影片;把獎項頒給由世界各地著名製作人、演員和作曲家組成的評委選中的影片;同時始終維持其世界最大電影市場的地位。

贏得戛納電影節獎項並不能保證影片獲得商業或決定性成功:

然而,毫無疑問這是個重要獎項,可以開創事業成功的起點,確保導演在電影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它還促成數月後影片在整個評獎季大獲成功。

比如,2011年,影片《藝術家》在戛納電影節上首映,主演讓·迪雅爾丹榮獲最佳男主角獎。後來,該影片獲得了五項奧斯卡大獎,包括最佳影片獎,這也是法國電影首次贏得該獎。

但是,戛納電影節的重要地位並不僅限於頒發獎項,它還影響著哪些影片能夠對觀眾放映。對於參加戛納電影節的大多數人來說,最重要的活動就是「電影交易市場」這個環節。

「專業經銷商」——即專門為外國影片、藝術劇院及其它小眾電影尋找觀眾的影片經銷商——常常在戛納電影節上完成全年最重要的交易。希望尋找資助和推銷影片的電影製作人也來到戛納電影節,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經銷商和宣傳評論員。

以上內容參考 參考消息-戛納電影節為何如此重要?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⑸ 為什麼三大國際電影節影響力比奧斯卡弱這么多

奧斯卡獎,美國最悠久的獎項,1929年發起。
評選規則與歐洲三大電影獎的規則恰好相反,電影必須10月以前公開放映,哪怕是試映,只要是公開的就可以。

電影評選是由工會評選,最佳電影是由所有工會一起投票,6000人來選一部影片,最佳男女主角,就演員工會投,最佳導演,就導演工會投等。
獲獎名單也是加密的,必須等到頒獎現場才能打開。所以你說公不公平呢?

雖然在全世界都很火,但其實最初也是評選美國好萊塢的電影,所以再優秀的外國電影也不會獲得最佳電影獎,
特設了一個最佳外語獎,意義和最佳電影一樣(所以電影獎的最佳外語獎都是這個理由)


奧斯卡金像獎,正式名稱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英文名稱:Academy Awards,中文簡稱學院獎),世界著名電影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旨在鼓勵優秀電影的創作與發展,囊括了各種電影類型,有20多個不同的獎項,也是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媒體獎項,已成為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獎項。

⑹ 世界四大電影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法國的戛納電影節因舉辦地擁有大海、美女和陽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稱為3S電影節。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戛納電影節是一個不關心政治的真空地帶,是一個濃縮的好像人們能直接聯系,講同一種語言的微觀世界。」
尚·高克(Jean Cocteau)
1939年,法國教育及藝術部部長讓·扎伊(Jean Zay)提議在法國創建一個國際電影節。戛納因其「陽光及美麗的景色」而當選會址。
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第一屆嘎納國際電影節,由路易·盧密耶(Louis Lumière)擔任主席,但是被二戰延誤。1945年,法國國家文藝協會(AFAA)再度被要求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組織電影節;自1946起,剛創造的法國國家電影中心也聯合支持。
1946年9月20日,戛納國際電影節作為戰後的第一個重要的國際文化盛事,在戛納的舊賭場里舉行。當時,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一個設有董事會的非營利組織;並在1972年變成慈善機構。除了1948年和1950年 —— 因為缺乏資金戛納電影節被取消以外—— 每年都舉行為期兩周的戛納電影節;1951年以前是在9月舉行,後來變成 5月。1968年,戛納電影節因政治騷亂被迫中斷。
最開始的時候,戛納電影節主要是一個旅遊和社交事件,更像是電影論壇而非 賽事。 幾乎所有參展的電影都可獲得獎項。歷經多年後,隨著參加者的急劇增加和新的經濟後盾,戛納電影節改變了原來的定位,逐漸演變為電影工業中最為媒體關注的年度盛事。時至今日,每年約有一千六百個媒體的四千多個記者參加戛納電影節。 1959年「電影市場」的創建更增添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影響力;其不但提供了一個商業平台,而且為電影工業的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會晤及討論提供了便利 。在其不斷發展的45年間,戛納電影場已成為全球電影行業的主要市場。同樣,在2000年創建的圍繞電影宮的國際村(Village International)也使越來越多的國家能促進自己的文化及電影,並為他們的製片人和電影工業提供支持。
與正式提名並行的是1962年創建的「國際影評周」和1969年創建的「導演雙周」。這兩項活動都設有各自的競賽單元。1978年,時任電影節總代表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創立了「金攝影機獎」(Caméra d'or),以獎勵三個競賽中的最佳影片。
戛納國際電影節初期,是由各國選送自己的電影來參賽。1972年,總代表莫里斯·貝西(Maurice Bessy),電影節主席法伍爾·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會毅然決定戛納電影節自此將是參賽影片提名的唯一決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圍內提名參賽影片。這個決定標志著一個轉折點,很快被其他的電影節效仿。 1998年,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創立了「電影基石」(Cinéfondation)提名全球電影學校的短片和中片,旨在發現和提攜新的電影人才。自此,各國家和地區的兩千多部電影被送到電影節競選提名。
追隨電影基石的構想,2000年的秋天在巴黎開辦的戛納電影節官邸也是為年輕的電影人提供在國外發展自己的拍攝計劃的機會並鼓勵其在國際的推廣。
2000年,自1978年起一直擔任戛納電影節的總代表的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繼皮爾·福娃(Pierre Viot)之後被董事會選為主席 。皮爾·福娃(Pierre Viot)從1985年到2000年擔任主席,2000年成為電影基石會長。從2001年起,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由戛納電影節總經理維若妮卡·蓋拉(Véronique Cayla)及藝術總監特艾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協助工作。
他們加強了戛納電影節作為年度國際電影講壇的地位。所有的電影風格、學派和類型都各得其所。無論是通過電影放映還是通過眾多豐富電影節的文化、藝術活動:討論會、表彰會、大使講堂、音樂會、展覽等,其永恆的目標是為了電影藝術的成長服務。 戛納電影節不僅是電影產業從業人員聚會的理想場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進電影發展的藝術家的才能。歷經數年,戛納電影節以其在電影的藝術水準和商業影響之間取得的平衡著稱於世。不但為展示的影片保證了一個獨特的國際化的平台,而且在維護「為廣泛的受眾提供電影產品」的理念同時,也揭示和反映世界電影的發展和趨勢。

⑺ 戛納電影節在國際上,究竟是什麼地位

戛納電影節在國際上處於非常高的地位。

在中國有非常多的演員認為登上戛納電影節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自己的人生巔峰,登上了戛納電影節,他們在這個行業就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樣的認知就足以證明戛納電影節在國際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⑻ 全球最權威的電影獎排行

1、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所發起的電影獎項,第一屆為1929年,主要是用來鼓勵優秀電影的發展和表彰行業的成就,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非常之大。

不少華人也曾在這個舞台上獲獎,比如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成龍更是在2016年獲得了奧斯卡的終身成就獎。

2、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在影視領域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創辦於1946年,每年五月中旬在法國戛納舉行。戛納電影節以推動世界電影發展為目的,致力於為行業帶來更好的交流平台,也能促進電影行業的良好競爭和發展。

在1993年舉辦的戛納電影節上,華語電影《霸王別姬》獲得了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

3、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為「金熊獎」,於1951年成立,於每年2月在德國柏林舉辦,有著非常高規格的藝術水準,也很好的促進了世界電影工作者之間的友好交流,以及提升藝術水平。

華人在此獲獎的次數也非常之多,比如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我的父親母親》、《英雄》,以及李安導演的《喜宴》、《理智與情感》等等。

4、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榮譽獎項為「金獅獎」,在國際影壇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有著「國際電影節之父」的稱號。威尼斯電影節不僅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這里也誕生了許多的電影大師,華語電影在這里獲得的榮譽也是非常之多的。

5、金球獎

金球獎是美國的一個電影與電視獎項,以正式晚宴的方式舉行,舉辦方是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此獎從1944年起,每年舉辦一次。一般認為此獎是美國影視界第3重要的獎項:第1是電影界的奧斯卡金像獎,第2是電視界的艾美獎。

⑼ 客觀的法國現如今的國際地位

法國人對自己世界地位總爭論不休

法國人自己非常熱衷於討論法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這不僅是讓法國政治家們關心的話題,法國公眾也對此極其感興趣,歷史專業大學生的課堂上也會談論諸如「法國會是21世紀世界霸權嗎?」這樣的問題。在法國一個名叫湯姆導航的網站上,網友drannoc提出「法國還是軍事強國嗎?」網友yama310立即回答「法國已經是軍事強國了,如果再有一艘航母更好。」隨後是幾百條眾說紛紜的留言。如今一提到這些話題,法國人自己也會有很多爭論,有人說法國的霸權時代已經結束了,那是古代,有人說法國頂多算個中等霸權,當然也有法國人自己說法國還是21世紀的世界霸權,無論怎樣爭論,爭論各方總是透露出一個信息「懼怕法國失去其應有的地位。」

昔日的鼎盛

縱觀法國的歷史,路易十四(1643年到1715年)和拿破崙時期NapoleonBonaparte1769.8.15~1821.5.5最為強大。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時期 ,法國君主專制加強,法國文化享有崇高的聲譽,文學上也開創了輝煌的的古典主義時期 。路易十四生前擴大了法國的疆域,使其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文化中心,法國當時也是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達到1800萬,而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到後來的拿破崙戰爭時代都不到1000萬。17和18世紀里,法語是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18世紀的俄羅斯上層貴族說法語的比說俄語的多。啟蒙運動時期,巴黎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法國誕生了如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等大思想家。

隨後是拿破崙時期,由於拿破崙在軍事上的勝利,把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帶到了歐洲大陸許多國家,拿破崙編撰了光耀千秋的《拿破崙民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被視作德國、法國及歐亞大陸「大陸法」法系法典的代表,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今天它依然是法國的現行法律。
在法國歷史上,英法百年戰爭 ,法國國內宗教戰爭時期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是法國國力低谷的時期。
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元氣大傷,隨後在戴高樂總統的帶領下,法國積極參與歐共體的構建,經過了50多年來的發展,法國人也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在世界上的地位。

如今法國人喜憂參半

尼科拉是我認識的一個法國大學教師,在巴黎馬恩河谷大學教法語。她很關心時政,我們常常聊天。和大多數法國人一樣,她很自豪法國的很多東西。最近經濟危機,她感慨說法國社會是有點越來越老了,經濟發展緩慢。她的生活很不錯,每天上班7個小時,每周5天,周末一般都會去看電影或者聽音樂會等。一般每年她都會有一段時間出去度假,最近剛去中國南部玩了幾個周回來。如今巴黎物價比以前高了很多,她說她的福利很好,但更懷念以前物價較低的時候,感覺什麼都可以買,現在要小心了。她的兒子大學畢業快一年了,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她說這讓她很頭痛,也很擔心。在法國,像尼科拉這樣有較高生活質量的人並不少,但他們也有不少擔憂,購買力降低,年輕人失業嚴重等等。

記者曾受邀到該大學和一些法國大學生課堂交流,問及最想去的國家,大多回答是美國,原因在於崇拜美國的生活方式,認為那裡是「市場經濟的典型」,很多人也想畢業到那裡去工作。他們都在努力的學英語,因為如今即使要在法國找個工作,英語是一個砝碼。

英語變得重要了

記者幾年前聽說法國人很討厭說英語,如果你在路上用英語問路,法國人非常反感,很不屑回答,據說出於對自己語言文化的保護。如今在法國,發現法國人越來越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年輕人紛紛學英語,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也變得時髦起來。就連地鐵里也到處是巨幅的英語學習廣告。如果在路上用法語問路,有的法國人為了和外國遊客練習一下英語,還要用英語回答。在巴黎火車站北站,一些流浪乞討的吉普賽人向外國遊客乞討都首先用英語用:「你說英語嗎?」不僅如此,漢語學習也變得熱起來了,記者住在巴黎附近一個叫小鎮,這里的文化中心常年開設漢語班,很多父母紛紛給孩子報上了漢語班。負責漢語教學的華人李老師告訴記者|:「現在漢語學習越來越熱門了。」

法國的王牌

面對如今的經濟危機,法國經濟也並不太景氣。但法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制度之一。早期社會保障僅限於一部分行業的職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它逐步擴大乃至涵蓋了全部人口,並滿足了社會的基本需求,如醫療,退休,家庭政策,失業救濟,最低生活保障等。這使得法國人面對經濟危機也有一定保障。

雖然面對高失業和新貧困等種種問題,法國依然有他霸權的王牌。法國巴黎一大歷史學家埃利 阿魯士 (Ellie Allouche)認為,,在世界范圍內,法國具有三個重要的影響力因素。首先,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具有對安理會決議的否決權;其次,法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核技術,這在軍事和經濟上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再次,法國目前還是世界上最富的五個國家之一。他指出法國的王牌主要體現在這樣一些方面:「在政治上,法國是人權的首要倡導者,1789年 《人權宣言》影響波及全世界,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時期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文化上,法國是笛卡爾,莫里哀,伏爾泰,雨果等等享譽世界大家的國度;在旅遊方面,法國以每年7000萬遊客的數量居世界第一旅遊勝地;同樣,法國有大量的海外投資,依然是很多人尋求政治庇護的地方,法國還是法國還是美食的國度,有享譽世界的法餐,葡萄酒,乳酪等等」。他同時也指出,法國面臨很多挑戰,如今法國沒有路易十四時代的輝煌,法語受到了英語一統天下的威脅,殖民地的紛紛獨立,國際關繫上要和美國一爭高下等等。

讀書的大國和文化的大國

在法國,常常在公共汽車上看到有人捧著一本大部頭的小說在津津有味的讀著,有白發蒼蒼的老人,背著書包上學的青少年,也不乏匆匆趕去上班的上班族。我甚至時常看到顫巍巍的老人手裡拿著新買的小說上公車,有時尚的妙齡少女坐在巴黎聖母院前的空地上聚精會神的看書,年輕的情侶在左岸的露天咖啡座一起看書……。地鐵里,公園中,馬路邊、公車上,隨處都能看到人們讀書的身影。最近一個調查顯示,法國人去年人均讀書20本。對於書籍的熱愛也加強了法國的軟實力,她依舊保持著文化大國的地位。

雖然前幾年有所謂的「法國衰落論」《法國在跌倒》、《破產的法國》、《小上帝的末日》、《精英的垂死期》…2年前這些書大行其事,不過記者現在在法國書店很少能看到了。

如今感覺法國人還是無比自豪著自己的國度,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法國人無論到哪,尤其是和外國人在一起,很喜歡談「假期|」,因為他們認為度假是有錢也是時尚的生活方式,他們自稱為:「世界度假冠軍」,他們更喜歡談人權,因為那是「政治正確」,他們津津樂道為人權的國度。他們同樣自豪於自己所對世界貢獻的思想,認為是「有思想的民族」。

法國衰落了嗎?答案恐怕沒有是或者不是那麼簡單。

⑽ 請教一個關於法國電影問題!

Daniel Auteuil
他拍過好多電影
現在能記得有
曼儂的復仇(with 吉拉爾德帕迪約)
第八天
冬天的心
……
http://luchan.allmov.com/article-129299.html
是他嗎?
去看看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國際地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