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喜馬拉雅這部電影的演員是那個國家的
演員全是當地藏民哦
本片是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監制的以描述自然景象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製作班底是《點蟲蟲》的原班人馬,但耗資更為龐大,由幾個國家的優秀人員組成攝制組,深入到海拔極高的喜馬拉雅山,忍受高達65度的日夜溫差,並歷經無數艱難困苦拍攝而成,所有演員都是當地藏族居民。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另外滿意望採納哦
② 一個電影 看過的告訴我名字
影片的名字是《喜馬拉雅》
導演:
雅克·貝漢JACQUES PERRIN簡介:
出生於1941年7月13日,於1957年從影,之後成為歐洲著名的男演員。1966年,他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演員。1968年製片著名的《Z》,此片在 1969年榮獲OSCAR最佳外語片獎。1975年,他製作的《SECTION SPECIALE》(《特殊地帶》)榮獲法國影院大獎,同年他出品了《LA VICTOIRE EN CHANTANT》(《勝利歡歌》)並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從1988年開始,他的目光轉向了自然界,並出品了《LE PEUPLE SINGE》(《猴族》)。1990年,JACQUES PERRIN出品了《HORSLA VIE》(《生活之外》)這是一部根據一位記者人質的真實故事改編的作品,他以此獲得了1991年戛納評委獎。
在1994年到1995年間,他開始了《微觀世界》的製作,1998年9月,他開始了《喜瑪拉雅》的製作,此片在1999年12月份出品,獲得兩項愷撒獎和眾多的國際獎項,並在 2000年獲奧斯卡提名。從1998 年7月到2001年9月,JACQUES PERRIN開始導演和製作《遷徙的鳥》,該片公映後獲得巨大成功。
天地人三部曲(雅克貝漢作品)
『天·地·人』三部曲——《點蟲蟲》、《喜瑪拉雅》和《遷徙的鳥》由縱橫歐洲影壇數十年的法國著名實力派電影人雅克·貝漢監制出品,他本人還兼任《遷徙的鳥》的導演。
作品以詩意的鏡頭,出神入化的電影技藝和美妙樂韻,提煉出生物與大自然無與倫比的瑰麗美感,洋溢著濃郁的自然主義氣息和強烈的人文主義精神,可謂人類的心靈凈化劑,堪稱不朽的自然史詩巨作,超凡入聖。三部曲飽含勵志溫情的正面意識,體現了歐洲和法蘭西民族的深厚文化底韻,亦不失法國人天生的浪漫情懷和高雅氣質,製作上更盡顯出法國人對於藝術的完美追求和無以復加的精益求精。
另外,『天·地·人』三部曲能夠取得巨大成就,除了影片獨特的主題和優美壯麗的畫面、出神入化的攝影之外,音樂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法國著名的年輕音樂人布魯諾·古萊(Bruno Coulais)全程主理和創作了『天·地·人』三部曲的音樂,獲得了廣泛的贊譽。
★《微觀世界》/《點蟲蟲》Microcosmos, le peuple de l\"herbe (1996)
通過視角的轉換,本片給你展示了另一個世界。如果你知道一個美女的臉被擴大很多倍就會成為崎嶇的山嶺。
如果你知道一隻螞蟻的腿被放大很多倍就會成為擎天的立柱!難道你不想驚嘆這種神奇嗎?如果你還不知道,難道你不想知道嗎?到一個未知「星球"的一次探險旅行。田野、池塘里的昆蟲、微生物不再平凡微小的不足掛齒,精妙的自然奇觀讓人瞠目結舌。濃密壯觀的叢林不過是一束草葉,小小露珠現在比籃球還要大。在一個普通牧場度過的一天變得如此驚心動魄,在這里,輕柔的毛毛細雨象暴雨台風,嫩草葉也變得巨大無比…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您將為您所看到的驚嘆不已。
本片耗資巨大,歷時4年,完成了無數令人無法想像的拍攝,在業界絕無僅有!
1996年獲戛納專題片大獎,法國上映期間,1600萬人為一飽眼福而走進電影院,使該紀錄片創下票房奇跡。
所獲獎項:
1996年第四十九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高等技術委員會大獎。
1996年度法國音樂獎(VICTOIRE DE LA MUSIQUE)最佳電影音樂獎。
1996年比利時佛蘭德斯國際電影節Georges Delerue獎(最佳音樂獎)。
1997 年第二十二屆法國電影「愷撒獎"的5個項獎:最佳攝影(Thierry Machado、Hugues Ryffel及本片的兩位導演兼攝影師克勞德·努利德山和瑪麗亞·貝蘭奴)、最佳音響、最佳剪接、最佳電影配樂(布魯諾·古萊 Bruno Coulais)和最佳製片人(雅克·貝漢 Jacques Perrin)。
★《喜馬拉雅》Himalaya, l\"enfance d\"un chef(1999)
這是一個氣盪回腸的傳奇。
在新老領袖的交替中,在人與自然的斗爭中展現生命,價值和精神。喜馬拉雅的西北部有一個海拔五千多米的小山村。村裡的老首領丹雷(TINLE)的兒子剛剛在和KARMA去取鹽路上因事故而死,丹雷認為是卡瑪(KARMA)想奪頭領之位而有意讓兒子死的。卡瑪是位年輕的頭人,他不顧及傳統,提前於老人們占卜的日子領著年輕人上路了。丹雷招回了在寺院的二兒子諾爾布(NORBOU),帶領孫子和其他老隨從按占卜的日子上路,經過千辛萬苦,趕上了卡瑪的隊伍,又經過燒鹽占卜,預測到了風暴,領著隊伍上了路,他死在了路上,臨死前把領袖的位置讓給了卡瑪。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拍攝的影片,丹雷是一個老牛仔,一個堅強的鬥士;卡瑪是個反傳統的新型領袖;諾爾布是個喇嘛,一個畫家,虔誠於宗教,醉心於藝術。他們就生活在世界的屋脊,最與世隔絕的地方,喜馬拉雅最深處。性格的差異,老人的神秘死亡,人類極限的考驗,影片用真實自然的筆觸,把一個神秘遙遠的世界展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不得不感動,感動這自然的凄美,感動這人格的偉大,感動這靈魂的震顫……
在本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是有淳樸的山民扮演,JACQUES PERRIN化腐朽為神奇,把普通的山民造就成具有絕佳演技的演員,或者說他們不是在演戲,他們就是在用生命和身心在真實地生活!
所獲獎項:
1999年比利時佛蘭德斯國際電影節:金靴刺大獎(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公眾獎(獲獎者為本片配樂師布魯諾·古萊)、特別關注獎(布魯諾·古萊因本片優秀卓越的電影音樂而獲頒此獎)。
2000年第二十五屆法國電影「愷撒獎"的最佳攝影和最佳電影配樂獎2項獎。
2000年堪培拉國際電影節大獎 - 觀眾獎。
2000年西班牙Huelva拉丁美洲電影節的Vision Europa獎
★《遷徙的鳥》Le Peuple Migrateur(《鳥與夢飛行》,2001)
《遷徙的鳥》是一部表現自然的電影。在95分鍾的時長里,影片描寫了各種候鳥為了生存而艱難遷徙的歷程.從寒冷的南極到炎熱的沙漠,從深邃的低谷到萬米的高空,本片詳實地記錄了各種鳥兒在為夢想的天堂而遷徙的過程中,面對各種艱難環境,所表現出來的勇氣、智慧和情感。為我們呈現出一個神奇的世界——來自自然界的聲音,來自自然的感覺。它美侖美奐的畫面、細膩生動的音樂和錯落有致的聲效,給觀眾以巨大的心靈震撼,遠遠超過了一般的想像。本片集中體現了世界頂級紀錄片「獲取真實"的水準——該片共有600多人參與拍攝,歷時3年多,耗資4000多萬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記錄膠片長達460多公里。動用了17個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考察隊。這部電影甫一出世,短短三個星期就有250多萬法國人走進影院,隨後在歐洲、美國和日本風靡一時。
所獲獎項:
2002年第二十七屆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剪接獎。
2003年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攝影獎。
2003年美國電影音響剪輯師協會金磁帶獎 – 最佳外國影片音響剪輯。
2003年第七十五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紀錄片長片類)提名。
③ 法國導演雅克貝漢的 微觀世界 ,遷徙的鳥 ,喜瑪拉雅,在哪裡有可以迅雷下載
《遷徙的鳥》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JPgI-WgDdb9k8mHnlTtkQ
《遷徙的鳥》是由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聯合拍攝的紀錄片,由雅克·貝漢、雅克·克魯奧德聯合執導。該片於2001年12月12日在法國上映。該片圍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講述了候鳥如何在大風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保護自己,歷經了危機重重,只為了尋找一個溫暖的地方生存
④ 請問有幾個版本的《喜瑪拉雅》電影啊
《喜馬拉雅》是由艾瑞克瓦利導演,Gurgon·Kyap、Thilen·Lhonp主演的一部冒險電影,上映於1999年8月10日。
⑤ 電影喜馬拉雅的劇情 法國片
劇情簡介: 1981年當艾瑞克擔任《小宇宙》的編劇及攝影時,他被西藏的風光深深吸引,從此與西藏結下20年的不解之緣。他要以《喜馬拉雅》紀錄這個真實的故事與真實的地方,然而真正促使他拍攝《喜馬拉雅》的人就是片中的村長~霆雷,霆雷是多波村連續6屆的村長,他在1983年趕犁牛的路上認識了艾瑞克瓦利。有一次當艾瑞克與霆雷共同觀看黑澤明的《七武士》時,霆雷回過頭告訴艾瑞克:「你可以考慮拍攝一個有關喜馬拉雅的電影,比起寫作和攝影,我認為電影更有力量!」 自此艾瑞克決定克服萬難,拍攝一個講述西藏的故事,為了能夠確切的呈現當地的生活型態,導演花了2年的時間與所有的演員共同構思腳本並且讓彼此熟悉。而老霆雷堅毅的表現因此獲得了「馬龍白蘭度」的綽號! 該片的主要演員除了霆雷之外,喇嘛諾布也是真正的喇嘛,年輕的繼承者~卡瑪來自西藏,與導演在加德滿都相遇。女主角佩瑪則是印度出生,於西藏長大的女孩子,她過去曾經在《火線大逃亡》中演出,算是有過演出經驗的非職業演員; 而片中的小孩帕桑自小與導演認識,也有過許多的演出經驗,他在加德滿都學英語教育,是所有演員中最有知識水準的人,也因為這樣他還敢與導演為了酬勞討價還價! 距離機場還要3周才到得了的多波村,目前的生活還是相當純朴原始,即使電影拍攝過後,他們獲得些許的酬勞,但依然過著原來的生活,一樣每年趕犁牛跋山涉水,一樣耕種度日,絲毫不受影響。 為了能夠完整呈現當地的景色,拍攝小組吃盡了苦頭,長達9個月的拍攝期中就有一半的時間與天氣搏鬥,甚至有過3個禮拜遭遇6個暴風雪侵襲,劇中不僅演員要與真實的天候對抗,攝影小組更是困難重重,為了拍攝湖邊棧道的場景,他們必須花2周的時間在陡峭的山壁上架設平台才能拍攝壯闊的場面,種種的艱苦只為了真實呈現勇氣、尊嚴、人與環境壓力對抗的西藏精神。 謙虛的導演艾瑞克不但接受專訪,還反過來詢問現場媒體看過該片的感想,並希望大家能夠老實的指出該片的缺點以供他改進。他也指出電影確實反映出當地以男性為主的社會下,女性居花瓶的地位。所以他正在秘密籌劃的下一部作品也將探討女性議題。 艾瑞克本人的人生觀也誠如電影中所說「選擇最難走的道路」,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不畏懼的去完成他的拍片理想,如此才不罔此生,這樣的精神與電影中的老霆雷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⑥ 喜馬拉雅完整版電影
《喜馬拉雅》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FLQnfpBmAC6tkPETSz5P5w
喜馬拉雅的劇情簡介· · · · · ·
在與天相連的莽莽群山之中有一座藏族村寨,由於生產的糧食不夠自給,世世代代靠運鹽為生。老首領天尼的兒子本應是下一任村裡的頭人,卻在運鹽的路上意外身亡,而眾望所歸的繼任者卡瑪在天尼的眼中則是為奪頭人之位而蓄意害死自己兒子的罪犯。在一次新的運鹽旅程開始前夕,村子裡以老天尼和卡瑪分別為首的兩派各持一辭,互不相讓。最終卡瑪帶領年輕人在提前於老人們占卜的日子出發,而天尼而帶領自己當喇嘛的兒子和孫子以前一群老隨從按占卜的日子上路。運鹽隊伍不僅一路風餐露宿還要應對群山之中意想不到的危險,兩支運鹽的隊伍誰能克服艱難險阻先到達旅途的終點?本片影像風格粗狂綺麗、盪氣回腸,宛如仙樂般的藏密梵音貫穿始終,令人心曠神怡。
⑦ 關於喜馬拉雅山的一部電影
法國導演埃里克·瓦力拍的一部電影,名為《Himalaya 喜馬拉雅》,1999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