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幽靈黨影評,急用,答好立刻採納
肖恩·康納利飾演邦德有10年。如今丹尼爾·克雷格扮演邦德也到了10年的檔口。10年邦德,從Casino Royale (2006),到如今的Spectre(2015),這個 有血有肉而 而又血肉模糊的邦德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所識得。4部電影,讓這個邦德越來越有 人性,讓他自已,也讓觀眾意識到,這個邦德手握「殺人執照」的同時,亦受得「不殺的權利」(the license not to kill,M)。西敏寺橋上未出鞘的子彈,之於所有的邦德電影,如晨鍾暮鼓。而這個邦德,僅僅屬於丹尼爾·克雷格。縱使門德薩的作業再平庸,我也覺得這樣的邦德值得5星。
--------
如今的邦德的電影,一個formula(公式)越來越凸顯出來,置於這些邦德電影至少 不 糟 糕。
一個勢均力敵的反派
克里斯托弗·沃爾茲 Christoph Waltz(spectre)是奧斯卡影帝(最佳男配角)。
哈維爾·巴登(skyfall)是西班牙國寶級的男演員與影帝。
「拔叔」麥斯·米科爾森(casino)是迦納影帝。
連當中雞肋的續集 量子危機 的反派(馬修·阿馬立克)都是由法國凱撒影帝扮演的。
如果要論一個優秀的反派的作用,那就代入神探夏洛克中由Andrew Scott飾演的喪心病狂的莫里亞蒂教授吧。而如今Andrew Scott把(打了折扣的)令人發指的表演,帶入了邦德電影里。
除了反派,新上任的M(拉斐爾·費因斯)和Q(小本)都是英國戲劇勞倫斯獎的提名。
索尼大手筆啟用這些優秀的男演員飾演反派,讓邦德電影在 沒有007出場的情景之中也很好看;或者對於spectre,可能 這些副線 更好看。 ╮(╯_╰)╭
也是這些優秀的大反派,和編劇聯手塑造了全新的——
一個血肉模糊的邦德
莫妮卡·貝魯奇在采訪中說,薩姆·門德斯打造的邦德「更摩登、更深秘、更危險」(「因而也更性感」,more modern,mysterious,dangerous)。
倒不如說 這個邦德更 苦逼。
唯一心愛的女人 說叛變就叛變,說掛就掛;
(Madeleine和邦德在火車上的對手戲,可是輸了當年Vesper幾條街啊)
邦德為此還復仇了一部電影(竟然)。
生死與共的工作夥伴 說陣亡就陣亡 還一個接著一個。
今朝被虐完,連舊日都要打出來鞭笞 還一部接著一部。
童年生活的老宅子 說炸就炸。阿斯頓馬丁造一台 毀一台。
沒了主角光環的詹姆斯·邦德,臉上何時不掛彩?!?!?!
連受的罪都是花樣翻新,全裸著被大錘掄大屌(casino)那真是載入S·M電影史冊的經典,如今又被人拿著針尖扎腦子(spectre)。
這編劇和索尼影業 真是什麼仇什麼怨,把這樣一個血肉模糊的邦德塞給了——
一個丹尼爾·克雷格
特工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今年 英國特工 尤其多。
比如年初的Kingsman 王牌特工。過了知天命的年紀,科林·費斯開始了動作片影星的嘗試:從酒吧里小試身手,到血洗百人教堂,戲台其實有點窄,但打的確實很精彩。這位奧斯卡影帝又一次證明的了其戲路之寬廣 魅力之不凡:他既可以是人見人愛的達西先生(傲慢與偏見、BJ單身日記),也可以是權貴之巔的帝國國王(國王的演講);可以是內心糾結的叛變間諜(鍋匠 裁縫 士兵 間諜),還可以是身手不凡的紳士特工。
科林·費斯是富有魅力的特工。他是單身(搞基)的鑽石王老五。他著Jermyn Street訂制的double- breasted suit。他的武器都特么的是木把素色雨傘。他滿足了人們對於英國紳士的各種 性 幻想,並且把它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連 肉 都 不 用 露 (¯﹃¯)。
比如在Spy 王牌女間諜中的綠葉 裘德·洛和「郭達」傑森·斯坦森。十幾年前 他是王爾德的情人,是雷普利的偶像;如今的裘花,植發成功,在戲劇舞台上鋒芒畢露的同時,偶爾也繼續在大銀幕上本色出演花花公子 大眾情人。四十而不惑。裘德·洛 終於 成了特工。(依然)很俊美,(依然)有電眼,(依然)是男神。與我床頭櫃上的十年前 戀愛假期 的海報上 一模一樣。美得讓我置於他的情節過目即忘……傑森·斯坦森 依然 是特工。永遠不變的發型和胡茬臉,不縮水的腱子肉,刀槍棍棒樣樣精通,敢愛敢恨敢在街上 草(怒火攻心)。現在又滿嘴爬火車,還能自己縫suit。「草莽而性感」( ̄▽ ̄~) 。
裘德·洛和三個女人生了五個孩子。傑森·斯坦森就快要和 比他年輕19歲的維秘超模結婚了。他們是戲里不入流 戲外卻可以入「黨」的性感特工。
又比如蓋·里奇 men from uncle中的 亨利·卡維爾(超人) 與休·格蘭特。加上阿米·漢莫(社交網路),幾個人在一起配戲,根本就是如上兩種特工的巔峰對決……還有Hitman Agent 47中的魯伯特·弗蘭德(國土安全),接替傑森·斯坦森出演玩命速遞的艾德·斯克林。
直到 丹尼爾·克雷格 歸來。
他開汽車 開摩托 開遊艇。開大貨機(Quantum) 開直升機 開挖掘機(skyfall)。他能游泳 能跳水 能追趕跑跳碰。他爬過腳手架,他炸過寫字樓,他殺人不眨眼。他會打牌 會飲酒,跟Moneypenny調情,跟上司頂嘴。
n(*≧▽≦*)n
Tom Ford為他一人訂制500套戲服——僅為一部電影。他穿 B罩杯。
肉搏之後丹尼爾·克雷格 從地上爬起,拍拍身上的泥土,整理了各種開線的suit,然後繫上上衣的一個扣子;走進影棚 默默地登上了全部16個國際版GQ封面。
以及這不是玩笑 :-)
他剛硬而性感。他粗糙卻溫柔。
丹尼爾·克雷格之於特工,猶如貝克漢姆之於足球,普京之於政客,是特工中的 戰斗攻,特工中的 教科攻。
而由一個丹尼爾·克雷格扮演一個血肉模糊的邦德,去對抗一個勢均力敵的反派,怎麼會是一部糟糕的電影?
我就愛看丹尼爾·克雷格,你來咬我吧。
② 你為什麼會喜歡馬刺
我喜歡馬刺,是因為馬刺有一種樸素的人類大同情懷,這里看不到巨星掌握一切,看不到媒體輿論沸沸揚揚,這里只有簡單的工作、學習、成長、追求勝利與和諧。
這里沒有種族、地域、性別歧視,馬刺的球員來自世界各大洲,純正美國人反而不多,鄧肯來自維京群島,馬努來自阿根廷,帕克來自法國,米爾斯來自澳大利亞,波波維奇是個塞爾維亞後裔,助教梅西納是個義大利人,助教貝基哈蒙是個女性。這大概就是一個英特納雄奈爾的微小模型吧。
這不像是一個商業聯盟下的唯利是圖的職業球隊,而像是一個學校,波波維奇是老師,其他人都是學生,鄧肯和王大錘之間沒有任何不平等,某些人可能戰術上有特權,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但在集體內,更衣室內,他也必須是個普通人。
對於每一個球員的尊重,這正是馬刺的與眾不同之處,在聖安東尼奧的籃球場和更衣室,沒有什麼巨星,沒有什麼特權,無論是鄧肯還是邦納,無論是吉諾比利還是福布斯,無論是阿德還是貝爾坦斯,無論是卡哇伊還是王大錘,他們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沒有誰比誰高,沒有誰比誰低,在波波維奇眼裡,他們都是自己的孩子。鄧肯也必須去干臟活掩護擋拆,吉諾比利也會倒地救球,帕克也可以像人肉沙包一樣製造進攻犯規,同樣的,凱爾-安德森也有掌握關鍵一攻的機會,馬刺打的是平等共享的籃球,更衣室里也是平等共享的氛圍。
或許有人把凱爾-安德森這樣的人當作無關緊要的邊角料,但在馬刺,他就是獨一無二的凱爾-安德森,是一個普通但值得尊重的馬刺球員,波波維奇曾經公開說過他選人的准則:「我勸那些球探,不要老關注什麼體測成績,什麼大學數據,那都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和他的同學兄弟相處怎樣?他的老師長輩對他評價怎樣?我們要的首先是一個好人!」
馬刺甚至不光是要求球員好好打球,波波維奇還要求他們多讀書,多了解世界上的知識,去學習時事政治、歷史、地理以及各種自然科學,讓這群運動員養成有趣的靈魂,培養有社會責任的個人。波波維奇說過:「生活不只有籃球」!
馬刺這里這里有著對人性的尊重,有著對集體的關懷,綜合考慮個人和集體的需求分配,盡量滿足每個人的最大利益,同時又保障了球隊的長遠發展。馬刺讓鄧肯拿到了五個冠軍,讓吉諾比利打到了40歲,讓丹尼-格林這樣被裁掉三次的人成了NBA著名首發得分後衛,讓凱爾-安德森有用武之地,讓博班、西蒙斯這樣的邊緣球員打出身價,去拿大合同。馬刺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教練和經理人,大多數都獲得了成功。
馬刺不像個球隊,而像個社會實踐的模型,如果能夠推而廣之,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人與人之間平等自由,互相尊重,每個人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對外的時候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和向心力,團結互助,萬眾一心,紀律嚴明,執行力強。
這不就是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實現的統一嗎?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那不就是共產主義社會嗎?不正是吾輩的畢生追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