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老電影納粹讓狗

法國老電影納粹讓狗

發布時間:2022-07-24 15:03:32

Ⅰ 有哪些是反映二戰納粹內容的電影

您說的那個是電影《紅櫻桃》
《刺殺希特勒》(Valkyrie)
◎片 名 Valkyrie
◎年 代 2008
◎國 家 美國/德國

◎簡 介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湯姆·克魯斯在片中扮演德國陸軍上校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施陶芬貝格當時擔任柏林預備軍總長,是德國反抗力量中最有機會接近藏身於「狼穴」內(納粹指揮部)的希特勒的人。施陶芬貝格和一群德國高官策劃刺殺希特勒,從而結束戰爭、拯救德國,該計劃被命名為「瓦爾基里」(Valkyrie)。1944年7月,施陶芬貝格試圖通過藏炸彈的公文包殺死希特勒,結果隨後希特勒雖然也受了傷,卻幸運逃過一劫。刺殺計劃的相關人等皆被處死。

中文名: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英文名: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發行日期: 2003年
◎簡 介

1889 年,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鎮一個公務員家庭。青年時期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動盪不安的亂世中,他的出現與崛起是希望的開端、還是災難的開始?這個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長大後卻指揮了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各國,掀起了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文名: 暗殺希特勒
發行日期: 2004年2月25日
國家:德國

史道芬貝格上校帶頭策劃的「七月陰謀」(The July Plot),是幾乎成功暗殺阿道夫·希特勒、一舉推翻納粹政權的暗殺密謀。
納粹德國國防軍中有許多高層軍官,對於向人民犯下的可怕罪行感到驚愕,他們認為這樣做違反了道德。很多軍官相信,德國會傷亡殘重,都是因希特勒堅持採用災難性的攻擊戰略。
越來越多的軍官認定拯救德國的唯一方法,就是消滅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掀起一場政變。此外他們期盼和盟軍達成停戰協議。1944年7月,盟軍已經從法國登陸攻擊,他們懷著一些希望,也許有機會可以阻止斯大林在「東部戰線」的進攻。
暗殺任務十艱巨,因為獨裁者身邊都有保鏢,行動也飄忽不定。過去所有的刺殺行動不是中途放棄就是失敗。因為行蹤神秘的希特勒總在最後一刻更改計劃。

◎譯 名 拜見希特勒/關於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實真相/我的元首
◎片 名 Mein Fuehrer
◎年 代 2006
◎國 家 德國
◎類 別 喜劇/劇情/戰爭

◎簡 介

劇情:
希特勒因為在孩子時代遭受過虐,就讓世界遭受苦難。他喜歡在浴缸里玩耍玩具戰艦,總是尿床,性無能,沉溺在毒品里不能自拔。希特勒常常把毒品放在大型地球儀中。
這部新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1944年年底,希特勒已經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但納粹時期的宣傳部長保羅·約瑟夫·戈培爾還不放棄任何希望。戈培爾從一個集中營里叫來希特勒的前猶太籍表演指導阿道夫·格林巴姆,讓他打扮成這位獨裁者的樣子,到一個盛大集會上去鼓舞德國人。當瘦弱的格林巴姆進入元首府時,戈培爾對他說:「不要親自做出決定。」
納粹軍官擠滿了辦公室,舉起手臂興奮地高呼「萬歲,希特勒!」每隔幾秒就有一次舉手禮。格林巴姆殺死希特勒的計劃連續多次都以失敗告終,於是他辭去這位獨裁者表演指導的職務,最後還變成一個有點像精神病專家的人。他在一個偶然機會竟然發現一個秘密:希特勒從來都沒有博得嚴厲父親的喜歡,這一直都是他內心的一塊心病。
希特勒躺在元首辦公室的睡椅上,回想起一件使他煩惱的童年往事。他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一幕:「我的父親曾經給我一個彈弓。他抬頭看了看,並對我說『殺死那隻鴿子!』我彈出子彈,死掉的鴿子落到他的腳上。父親說『真倒霉!』然後就憤然離開了。」這時眼淚從希特勒的臉上靜靜滑落。
影片的另一個畫面顯示,愛娃·布勞恩說「我不覺得你是元首」時,躺在她懷里的希特勒顯得有些不安。在故事結尾中,希特勒的理發師無意中剃掉了他的一部分小鬍子,使這位獨裁者火冒三丈。幾分鍾後,希特勒又不得不按捺住暴躁的脾氣去發表演講。

片 名】Der Untergang
【譯 名】帝國的毀滅 *加長版
【年 代】2004
【國 家】德國/義大利/奧地利
【片 長】155Mins
【類 別】劇情/戰爭
【語 言】德語/俄語

獲獎紀錄:

第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29屆多倫多電影節參展影片
德國巴伐利亞電影觀眾選擇獎

影片簡介

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將鏡頭對准——希特勒一生中的最後12天

在獲得本屆奧斯卡獎提名的外語片中,沒有一部如《帝國的毀滅》一般在全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在這部德國影片中,以往只是作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當了一回主人公。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幾天前,由奧利弗西斯貝格導演的德國影片《毀滅》(Der Untergang)開始在法國公映。電影院場場爆滿,巴黎媒體更是持續高燒,每天都有人議論這部富有爭議的影片。趁熱看完之後,筆者相信這是迄今為止反思納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該片將希特勒還原成一個普通人,而不再讓所謂的「魔鬼」充當人類良心的替罪羊。

該片去年9月份在德國甫一公映便引發爭論,因為它打破了一個禁區,「打開了重評納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貝格將希特勒從魔鬼還原成了人,還原成一個「可能引起人們同情的末路英雄」。在媒體熱炒的影響之下,短短一個月內有300萬人被勸進了電影院。當月,《漢堡周刊》為這部影片做了17頁的專題報道;德國歷史學家第45屆大會上甚至同意專為該片舉行一天辯論;德國前總理科爾也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毀滅》的創作來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2002)。瓊格生於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令許多人不安的是,在這個打字員的記憶里,希特勒是個有教養、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領袖。當她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它什麼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瓊格對他始終心存敬意。該書還透露,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與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前,他還當眾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在他的辦公室里放花,因為花會凋謝,他不喜歡看到死去的東西。影片從瓊格的書里提取大量素材,賦予了希特勒極其人性化的一面。

中文名: 德意志的勝利
英文名: Triumph des Willens
別名: 1934/2004
1934年,當希特勒和他的黨羽們在紐倫堡舉行閱兵典禮時,32歲的萊妮·雷芬斯塔爾被選中,指揮全部電影拍攝工作。納粹黨為她提供了任何一個導演都會為之咋舌的工作條件:無限制的經費,一百多人的攝制組,36架以上的攝影機同時開工,再加上無數的聚光燈隨時聽候調遣--希特勒投下這么多的馬克,為的就是要把納粹黨變成銀幕上最美和最有力量的形象。雷芬斯塔爾做到了這一點。《德意志的勝利》在經過長時間的禁止後,重新發行了DVD並在電視上公映。她在這兩部紀錄片中創始的技法,被無數後人或巧妙或拙劣地反復模仿著。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都曾公開地向她表示過同行的敬意。在這個意識形態對立逐漸淡化的時代里,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這兩部作品中強大的力量、秩序和美。中國的學院教授們甚至不敢把《德意志的勝利》在課堂上全部放完,他們說:"它的力量太強大了,我擔心我的學生如果把片子看完,就會變成真正的納粹。"
反映納粹的外國紀錄片更是數不勝數。
您可以在電驢搜索獲得

Ⅱ 描述二戰時一個狗救猶太人,帶路翻越雪峰去瑞士的故事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靈犬雪莉其實這部電影並不是主要說狗狗,講述的其實是二戰時期發生在被德國入侵的法國邊境小鎮的人民在面對戰爭來臨時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有表面看來冷冰冰卻暗中幫助被殘害的猶太人從法國邊境逃離到瑞士。德國軍官為了自我救贖暗中給村民們信息。不是親生的爺爺,但是對小男孩比親生兒子還好。

電影最好的就是,說的是二戰的事情,卻沒有多著筆墨描寫戰爭的殘酷。只有在狗狗帶領下他們成功翻越雪山到達瑞士邊境,兩個猶太成人的相互擁吻喜極而泣才讓我觸動。才想起在二戰時期的集中營,集體搶殺等等。

當然小男孩與狗狗的友誼不必說是電影里最觸動人心的地方。一個飽受虐待的狗狗在第一次遇見小男生時,帶著幾分猶疑站在高處開著呼喚它的小男孩。慢慢的它發現,這個小男生和以前的主人不同,不會打它反而對它很好。就這樣形影不離了。

在這部電影里,感覺似乎人人都是主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Ⅲ 一部關於二戰時期狗的電影

羅馬利亞的《沉默的朋友》

Ⅳ 這個視頻的電影是什麼

中文片名
帝國的毀滅
原片名
Untergang, Der
更多中文片名
帝國陷落
更多外文片名
The Downfall: Hitler and the End of the Third Reich .....(USA)
Untergang - Hitler und das Ende des 3. Reichs, Der .....(Germany) (working title)
Cata - Gli ultimi giorni di Hitler, La .....(Italy)
Declino, Il .....(Italy)
The Downfall .....(literal English title)
影片類型
劇情 / 戰爭 / 歷史
片長
156分鍾
國家/地區
德國 義大利 奧地利
對白語言
德語 俄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 R for strong violence, disturbing images and some nudity.
級別
Australia:M Iceland:16 Norway:15 UK:15 USA:R Australia:MA Hong Kong:IIB Singapore:NC-16 Spain:18 Germany:12 Brazil:16 Netherlands:16 Argentina:16 Portugal:M/16 Finland:K-15 Switzerland:14 Malaysia:18SG New Zealand:R13 Philippines:R-13 Ireland:15A Taiwan:R-12
製作成本
13,5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
&; 2004 Constantin Film Proktion GmbH
拍攝日期
2003年8月12日 - 2003年11月15日
導演
奧利弗·西斯貝格 Oliver Hirschbiegel
編劇
Joachim Fest .....(book)
Traudl Junge .....(book Bis zur letzten Stunde) and
Melissa Müller .....(book Bis zur letzten Stunde)
Bernd Eichinger .....(screenplay)
演員
布魯諾·甘茨 Bruno Ganz .....Adolf Hitler
茱莉安·柯勒 Juliane Köhler .....Eva Braun
馬賽斯·哈貝奇 Matthias Habich .....Prof. Dr. Werner Haase
托馬斯·克萊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SS-Gruppenführer Hermann Fegelein
烏爾里希·諾登 Ulrich Noethen .....Reichsführer SS Heinrich Himmler
波奇特·密尼梅雅 Birgit Minichmayr .....Gerda Christian
傑拉德·亞歷山大·海德 Gerald Alexander Held .....Walter Hewel (as Alexander Held)
麗扎· 波亞爾斯卡婭 Liza Boyarskaya .....Schwester Erna (as Lisa Boyarskaya)
朱麗婭·耶特斯 Julia Jentsch .....Hanna Potrowski

劇情介紹
作為第一部「正面」描繪希特勒的紀實性歷史反思影片,以及德國影史上第一部由演員扮演希特勒的影片(其扮演者正是《柏林蒼穹下》的悲憫天使布魯諾·岡茨),《帝國陷落》引發的巨大爭議要遠遠超過《華氏911》掀起的政治攻殲浪潮——希特勒是魔?是神?還是人?
影片從希特勒身邊最後一任速記員的視角出發,以平實、客觀的立場展現了這位戰爭狂人在掩體中度過的生命最後12天。
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
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將鏡頭對准——希特勒一生中的最後12天
在獲得本屆奧斯卡獎提名的外語片中,沒有一部如《帝國的毀滅》一般在全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在這部德國影片中,以往只是作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當了一回主人公。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幾天前,由奧利弗西斯貝格導演的德國影片《毀滅》(Der Untergang)開始在法國公映。電影院場場爆滿,巴黎媒體更是持續高燒,每天都有人議論這部富有爭議的影片。趁熱看完之後,筆者相信這是迄今為止反思納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該片將希特勒還原成一個普通人,而不再讓所謂的「魔鬼」充當人類良心的替罪羊。
該片去年9月份在德國甫一公映便引發爭論,因為它打破了一個禁區,「打開了重評納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貝格將希特勒從魔鬼還原成了人,還原成一個「可能引起人們同情的末路英雄」。在媒體熱炒的影響之下,短短一個月內有300萬人被勸進了電影院。當月,《漢堡周刊》為這部影片做了17頁的專題報道;德國歷史學家第45屆大會上甚至同意專為該片舉行一天辯論;德國前總理科爾也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毀滅》的創作來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2002)。瓊格生於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令許多人不安的是,在這個打字員的記憶里,希特勒是個有教養、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領袖。當她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它什麼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瓊格對他始終心存敬意。該書還透露,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與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前,他還當眾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在他的辦公室里放花,因為花會凋謝,他不喜歡看到死去的東西。影片從瓊格的書里提取大量素材,賦予了希特勒極其人性化的一面。
【關於電影】
《帝國的毀滅》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示了對真相的揭露,它不是一種簡單化的反諷,而是最大限度保留了世界的復雜本性。這種簡單化反諷混雜著盲目的道德優越感,使希特勒越來越遠離歷史的本來面目,變成了一個任由後代塗脂抹粉的邪惡符號——任何對希特勒做出的有悖於這種道德感的闡釋都會引起巨大的爭議與莫名其妙的焦慮。對於奧利弗·西斯貝格來說,這一切似乎顯得非常荒謬。
西斯貝格並沒有把希特勒簡單看作一個撒旦派到人間的使者,他以一種更為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更為誠懇的方式回首德國歷史上這個最為黑暗的篇章,對歷史提出了強有力的質問:為什麼慈愛的父親會變成邪惡的殺人怪獸,人民變得野蠻成性?為什麼整個國家都在用一種如此荒謬的眼光看待世界?西斯貝格沒有迴避這些問題帶來的痛苦,洞察歷史事實和抵抗歷史虛無的勇氣讓他邁出了有力的一步,以一種紀錄片的方式,近乎客觀地拍攝了這部電影。
正如他在一次訪談所說的一樣——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為這部電影自豪。
【關於導演】
1957年奧利弗·西斯貝格生於德國漢堡。從沃德福畢業後,西斯貝格又進入漢堡大學,師從西格瑪·波爾科學習繪畫和藝術設計,並對電影產生了興趣。1986年他拍攝了第一部電視電影《Das Go! Projekt》,劇本是他自己親自寫就的。此後,他成為一個成功的電視導演,拍攝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2001年上映的《致命實驗》獲得了廣泛認可,使西斯貝格確立了自己在電影界的地位。2004年拍攝的《帝國的毀滅》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引起了全球性的轟動。目前西斯貝格正在拍攝一部好萊塢電影《致命拜訪》,該片將於2007年8月上映。
BBC對西斯貝格的訪談
BBC:從小到大你聽到過多少關於希特勒和第三帝國的事情?
西斯貝格:很多,但是這些討論並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核心,只是列舉事實,告訴大家我們犯了錯,並且再也不要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千百年來,德國一直是一個文明國家,我們貢獻出那麼多美妙的音樂,偉大的詩歌,思想家,哲學家,還有發明家。可是,突然之間,二戰就爆發了。我認為對任何一個有勇氣探究這種現象本質的國家來說,這都是一種責任。
BBC:你想知道些什麼?
西斯貝格:一些很簡單的問題:為什麼人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沒有人注意到整個知識分子階層已經被邊緣化了嗎?他們被發送到軍營,被騷擾,被挫敗,或者不得不逃離這個國家。一些德國人走出家門說:「我一直想要架鋼琴,羅斯伯姆斯(一個猶太姓氏)家有一部,咱們去搬過來吧。」在這種行為背後隱藏著什麼樣自我意識?人們在怎麼想?所有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
BBC:你在這些問題上有所保留嗎,尤其是作為一個德國人?
西斯貝格:我過去認為我是絕不會去拍一部關於歷史的電影,因為大部分我見到的人都是些無知的滑稽演員或者是些騙子,尤其是要談論第三帝國,我想,沒門兒!但是後來我讀到了伯爾尼寫的劇本,開始慢慢意識到有必要做這件事情。我知道,拍這部電影的主要障礙是至少要花兩年的時間來處理這段可怕的歷史。在納粹統治時期,沒有絲毫的智慧,獨創和娛樂可言,完全是恐怖,各個層面都是。三四個月後,我的妻子勸我不要再做下去了,但是我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拍這部電影。
BBC:這部電影中人性化的希特勒在德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你理解這些反應嗎?
西斯貝格:我不知道他們在談論什麼。我們都知道希特勒不是一條鱷魚,也不是一隻大象,他是一個人,一個真正變態畸形的人。所有這些人都是人,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
BBC:希特勒經常被看作一個演員,這是你和布魯諾·甘茨理解他的方式嗎?
是的,我們同意。希特勒是一個聰明的演員,他會用盡所有技倆來煽動群眾。他有很強的自我暗示能力,他會自己勸說自己接受某些奇怪的觀點,並且讓其他人也相信。還有,這個人內心有極端的破壞欲,所有他下達的命令基本都指向毀滅、謀殺、暴力等等等等,非常嚇人。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布魯諾·甘茨為了准備扮演希特勒曾在一家瑞士醫院研究帕金森氏病人。
·現存唯一的希特勒談話錄音為布魯諾·甘茨准備角色幫了大忙。這份錄音記錄的是希特勒與菲爾德·馬歇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的一次私人談話。1942年6月4日希特勒意外出現,祝賀曼納海姆的75歲生日。這個聰明的芬蘭人秘密錄制了列車車廂中的談話——希特勒不允許私下錄音和拍照。在這段大約11分鍾的錄音中,希特勒非常放鬆,語氣平和,向曼納海姆描述了他關於戰爭的觀點。1992年,這段錄音的兩個副本之一被發現,科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對它做了研究。
·布魯諾·甘茨2005年1月出席棕櫚泉電影節時談到,起先他並不想接受阿道夫·希特勒這一角色,但在看了《希特勒的末日》(阿爾賓·斯柯達扮演希特勒)後,他意識到這個角色可以更有深度,於是接受了扮演希特勒的邀請。
·德國國家民主黨是一個著名右翼政黨,是一些光頭黨和新納粹的政治避難所,曾險些被聯邦法院判定非法。卡爾·里克特是該黨黨員,他設法扮演威廉·凱特爾將軍的一個助手,混進了電影。在被要求試穿軍裝,舉起右手大喊「嗨,希特勒!」時他顯得非常得意。電影製作人並不知道他是何許人也,也不知道他對所要求的任務實際上非常熟悉。
·電影中希特勒一直盯著的畫像人物是腓特烈大帝。
·《帝國的毀滅》創作來自於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著作《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特勞德·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2002)。瓊格生於1920年的慕尼黑, 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直至1945年希特勒敗亡為止。
·電影開始對特勞德·瓊格的一段訪問來自於2001年4月拍攝的紀錄片《盲點》。因為嚴重的健康問題,瓊格不能出席《盲點》的首映式。影片首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攝影師趕往醫院通知瓊格,她說:「我畢生的事業已經完成,現在我終於可以松一口氣了。」幾個小時後,與癌症長久搏鬥的瓊格閉上了眼睛,享年82歲。
·在電影中,觀眾可以看到瑪格達·戈培爾正在給她的前夫生的兒子哈羅德·匡特寫信——他的照片就擺在她的面前。匡特是二戰中瑪格達·戈培爾唯一活下來的兒子。1944年,空軍中尉匡特在義大利被盟軍擊傷俘獲。
·在電影中提到的37個真實人物中,羅查斯·米什是電影上映時唯一還活著的地堡生還者。
·影片大部分外景是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拍攝的,選擇彼得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該城中有很多德國風格的建築。二是城市裡的很多街道沒有或很少有現代廣告和其他商業元素。
·根據阿爾伯特·斯皮爾和特勞德·瓊格的說明,片中很多希特勒的政策都是准確的,符合歷史事實。
·當瑪格達·戈培爾和斯滕費格醫生出現時,戈培爾的孩子們正在讀一本德語版的《薩姆豬》,這本書的作者是非常著名的英語兒童作家艾莉森·阿特里。
·希特勒從自己襯衫上取下,送給瑪格達·戈培爾的紐扣是納粹黨金徽章,這種徽章只發給1925年入黨的高層黨員。希特勒1933年為自己頒發了1號徽章,盡管他不是最早加入該黨的黨員。蘇聯人在地堡中發現了這枚徽章,並把它保存在了盧比揚卡克格勃總部的頂層。1996年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發現了這枚徽章並於2005年展出了它。2005年11月18日,在觸發警報器的情況下,這枚徽章被強行偷走,直到2006年8月,還沒有被找回。
·科林娜·哈弗奇說在拍攝瑪格達·戈培爾毒殺自己孩子那一幕時,她幾乎崩潰。當戈培爾的孩子們一起唱歌時,布魯諾·甘茨正抱著其中一個孩子在他的大腿上玩,他也有類似崩潰的感覺,因為他知道,這幾個孩子馬上就要被他們的父母毒死了。
·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
·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高清預告片
http://v.ku6.com/show/3IBB7_xRhU7C9zy0.html

Ⅳ 法國有哪些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值得一看

關於一些二戰題材的法國電影,我給大家推薦以下幾部。

1.《隨心所欲的五月》是一部講述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入侵法國,加萊海峽小村莊的人們准備逃離故土,躲避戰亂,一個母親帶著兒子逃離的而展開的戰火間的故事。電影一面展現了法國鄉村美麗醉人的景色,另一面展現了與德國納粹的慘無人道。影片中,掉了隊的軍官,在自家酒窖睡過頭的農夫,帶領村民逃亡的村長,以及受盡戰亂之苦的百姓,導演利用不同角度來呈現這段令人心痛的歷史。影片雖然展現了納粹慘無人道的一面,但是影片中的一些小細節還是體現出了在那個戰火燃燒民不聊生的時代人性的光輝依然閃耀。

Ⅵ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電影大概是講戰爭時期,戰爭後方的動物園轉移動物的故事~

《戰火天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804061.shtml

2001年出品

編劇:馬修·拜索、勞夫·席曼

導演:勞夫·席曼

主演:薩姆·尼爾、吉娜·麥克

播出時間:9月15日 22:05

故事梗概:

在東歐地區,人們飽受著德國納粹的欺壓。隨著戰況的日益嚴峻各大工廠和社會機構紛紛解散,動物園也面臨著這種困境。在戰火連天的城市,沒人願意再繼續照看這些動物,除了動物園管理員路德韋奇。因為此從和妻子離婚後,他就一直一個人生活,他熱愛這些動物。即使在極度危險的戰爭年代,他也依然不願意放棄它們。除了他。動物園長也執意留在動物園堅守崗位,但他的猶太籍身份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危險,很快他就被納粹軍官抓了起來,並弔死在樹上。路德韋奇悲憤萬分,親手埋葬了動物園長,在接下來孤獨的日子裡,他忍受著精神上的巨大折磨。一方面,他對這些納粹恨之入骨,一方面,為了保護動物園,他不得不對這些殺人魔頭笑臉相迎。

直到有一天,一個持槍的猶太小男孩暈倒在了他的門口,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小男孩叫做索埃克,戰爭開始後,猶太人遭到德軍的迫害,他的父親慘死在納粹的槍口下,自己和母親幸運地逃脫了出來。路德韋奇細心地照料著這個可憐的小男孩,但他不得不下狠心趕走索埃克,因為他的猶太身份將會給動物園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可是倔強的索埃克不但沒有離開,還把他的母親安娜帶到了動物園。路德韋奇幾乎崩潰,現在他要照看兩個猶太人,但善良的他還是收留了他們。

為了不讓的納粹發現母子倆個,路德韋奇努力地與德國軍官周旋著。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安娜偷看了路德韋奇寫的詩,了解到在這個鐵漢的心底也有最柔情的一面,對他產生好感。路德韋奇知道自己的詩被偷看後大發雷霆,要把母子二人趕走。沒想到,此時德國軍官的走狗薩考夫來到了動物園。憤怒的小男孩索埃克用槍殺死了這個魔頭,給動物園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安娜勸路德韋奇和他們一起逃離這個城市,但路德韋奇放不下動物園里的動物,執意留下照看他們。炮火越來越猛烈,動物園也遭到了轟炸,很多動物慘死在爆炸之中。此時的路德韋奇終於醒悟過來,決定和安娜母子一起離開。就當快要離開時,安娜被納粹打死。在埋葬了安娜之後,路德韋奇邁著沉重的腳步帶著索埃克踏上了流亡之路。

Ⅶ 求一部二戰影片

這部沒看過,但比較有名的,你可以參考下:

1. 《戰地軍魂》(Stalag 17,17號囚房,美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戰俘逃亡題材。二戰後期號稱「牢不可破」的納粹德國戰俘集中營,美軍戰俘策劃越獄和清除內奸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貌似沒心沒肺、無惡不作的反英雄人物形象。明爭暗鬥,其樂無窮。威廉•赫頓等主演。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2. 《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or Escape,第三集中營、龍虎榜、絕處逢生,美國,1963)
戰俘逃亡題材經典。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1943年,戒備極為森嚴、聲稱「絕對不可能逃脫」的納粹德國第三集中營,一批盟軍戰俘在一位美國英雄的領導下實施集體逃亡計劃的故事。然而,逃出集中營的70多名戰俘最終卻只有幾個人幸運地存活下來……自由是不屈不撓的結果。史蒂夫•麥奎因、詹姆斯•迦納、理查德•阿滕伯勒、詹姆斯•科本等主演。
3. 《黑獄梟雄》(King Rat,鼠王,美國,1965)
戰俘逃亡題材經典。根據英國通俗小說作家同名小說改編。戰時新加坡日軍戰俘集中營中貌似自私自利、有「鼠王」之稱的美國反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美國人生存之道的戰俘標本。喬治•西格爾等主演。
4. 《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英國、美國,1957)
戰俘題材經典。1941年,泰國北碧府日軍集中營盟軍戰俘被迫為日軍建造桂河大橋的故事。戰爭中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經典標本,英國紳士遭遇日本流氓。人物形象塑造與心理刻劃極為出色,英、美、日三國軍官的不同風格和個性十分鮮明。影片中英軍官兵用口哨吹出來的《桂河大橋進行曲》令人印象深刻。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七項大獎。美國電影協會(AFI)100部最驚心動魄的美國電影第58位。
5. 《終止戰火》(To End All Wars,終結戰爭,英國、美國、泰國,2001)
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攻佔新加坡後,一批盟軍戰俘被送到緬甸建造死亡鐵路、在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保持求生意志、直至戰火終止的故事。影片秉持的理念是:各民族只有彼此理解、寬容相待,戰火才會真正終止。羅伯特•卡萊爾、基弗•薩瑟蘭等主演。
6. 《哈特之戰》(Hart''s War,哈特戰爭、裁決之戰,美國,2002)
戰俘逃亡題材。戰俘營中的種族歧視問題。根據美國作家同名紀實小說改編。戰時的納粹德國戰俘集中營,以上校為首的美軍戰俘借審判謀殺案嫌疑犯分散德國納粹注意力、實施逃亡行動的故事。布魯斯•威利斯、科林•法瑞爾等主演。
7. 《海陸空大逃亡》(The McKenzie Break,戰俘營、暴動戰俘營,愛爾蘭、英國,1970)
戰俘逃亡題材。戰時蘇格蘭麥肯錫英軍戰俘集中營德軍戰俘的逃亡故事。自作聰明的英軍與德軍戰俘玩貓捉老鼠的游戲,而結局則是英軍「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8. 《勝利大逃亡》(Victory,大勝利,美國,1981)
戰俘逃亡題材。二戰末期的巴黎,一場特殊的足球賽——納粹德國國家隊對同盟國戰俘隊,一場熱鬧非凡的盟軍戰俘大逃亡行動。其間,由於球王貝利以及眾多歐洲足球高手加盟扮演戰俘,致使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場世界足球超級明星的個人絕技大展示。
9. 《戰火紛飛》(Raid on Rommel,奇襲隆美爾,美國,1971)
1943年的北非戰場,英德兩軍對壘之際,英軍軍官冒險將關押在德軍軍營的盟軍戰俘釋放,並率領他們發動突襲的故事。理查德•伯頓、約翰•科里考斯等主演。(笑獨行按:或有混同於《沙漠之狐》者。)
10. 《大偷襲》(The Great Raid,卡巴那圖大營救,美國,2005)
根據美國作家同名暢銷小說改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反攻巴坦島時的一次戰俘營救行動,目的是營救可能被日軍屠殺的卡巴那圖戰俘營500多名盟軍戰俘,該行動得到了菲律賓游擊隊的大力協助,號稱美軍歷史上最成功的營救行動。本傑明•布拉特、約瑟夫•法因斯、康妮•尼爾森等主演。
11. 《雷恩的快車》(Von Ryan''s Express,戰俘列車、大逃亡,美國,1965)
戰俘逃亡題材經典。1943年,義大利軍戰俘集中營的英軍戰俘在義大利戰敗、重獲自由後又不幸被德國納粹的偵察機發現,被集體裝上火車運往德國。此前因飛機墜毀而被意軍俘獲的美軍空軍上校也在其中。他率領英軍戰俘奪取火車,經由被俘德軍軍官指點,一路騙過德國納粹,將火車駛向瑞士。而他自己卻不幸在最後時刻倒在了德國納粹的槍口下……弗蘭克•西納特拉等主演。
12. 《逃離索比堡》(Escape from Sobibor, or Les rescapes de Sobibor,英國、南斯拉夫,1987)

Ⅷ 有哪些從正面描寫納粹的電影

《帝國的毀滅》The Downfall

在獲得本屆奧斯卡獎提名的外語片中,沒有一部如《帝國的毀滅》一般在全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在這部德國影片中,以往只是作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當了一回主人公。

《帝國的毀滅》一片中的故事來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瓊格生於 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令許多人不安的是,在這個打字員的記憶里,希特勒是個有教養、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領袖。當她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他什麼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瓊格對他始終心存敬意。該書還透露,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與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前,他還當眾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在他的辦公室里放花,因為花會凋謝,他不喜歡看到死去的東西。影片從瓊格的書里提取大量素材,賦予了希特勒極其人性化的一面。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片名:The Downfall/Der Untergang

譯名:帝國的毀滅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Oliver Hirschbiegel

主演:布魯諾·岡茨Bruno Ganz

亞歷桑德拉·瑪麗亞·拉拉Alexandra Maria Lara

類型:劇情

片長:150分鍾

級別:R級(強烈的暴力,令人煩擾的形象和一些裸體場景)

發行:Constantin Film

上映日期:2004年9月16日(德國)

官方網站:www.untergang.film.de/

國別:德國

獲獎紀錄

第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29屆多倫多電影節參展影片

德國巴伐利亞電影觀眾選擇獎

Ⅸ 求一部電影,二戰關於納粹集中營的,開頭是一群猶太人進毒氣室,然後一個小女孩被狼狗嚇哭了

我汗!《美麗人生》這么經典的電影你都忘記了,回頭重溫下吧,挺賺眼淚的。

Ⅹ 求一部老電影叫大屠殺,關於納粹集中營的!

《辛德勒的名單》

夜與霧名稱: Nuitetbrouillard
中文名稱: 夜與霧
類型:紀錄片
發行時間: 1960年10月21日
導演: 阿倫·雷奈 Alain Resnais
演員: Michel Bouquet,Adolf Hitler,Reinhard Heydrich
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片長: 32 min
發行公司: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內容簡介: 這部揭露納粹集中營恐怖暴行的紀錄片,歷來被公認是紀錄電影傑作。本片時間不長,32分鍾,但其震撼人心的效果則遠遠甚於《辛德勒的名單》。畫面中黑與白的色彩更加令人觸目驚心:堆積如山的女人的頭發,用屍體做成的肥皂,還有一張張印有mark的人皮。影片警醒世人:戰爭已經平息,但我們不能閉上眼睛,營周圍的檢閱廣場上重新長出青草,被遺忘似的村莊依然危機重重,火葬場已廢置了,納粹的罪惡已成為如今孩子們的戲劇,9OO萬陰魂游盪在這郊區。

閱讀全文

與法國老電影納粹讓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