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尼基塔Nikita(1990)
導演:
呂克·貝松LucBesson
主演:讓·雷諾JeanReno
安娜·帕里約RosannaArquette
馬克·迪萊特MarcDuret
帕特里克·方塔納PatrickFontana
更多中文片名:
妮基塔
墮落花
霹靂煞
更多外文片名:
Nikita
.....(UK)
LaFemmeNikita
類型:愛情/動作/驚悚/劇情/犯罪
片長:115min/Portugal:118min/Spain:112min(DVDedition)
國家/地區:法國/義大利
對白語言:法語
發行公司:Gativideo
上映日期:1990年2月21日法國
1991凱撒獎〈最佳女主角〉,1992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劇情
幾個流氓地痞搶劫了一家商店,和趕來的警察發生火並,罪犯中只有一個女子活了下來,但她也因為槍殺警察被判死刑。法國秘密警察把尼基塔改造成為一個秘密殺手,為國家工作。尼基塔以新的身份重新進入社會,並有了新的愛人和生活,但這個新的身份也同時帶給她謊言和血腥。
幕後/花絮
這是一部《發條橙》和《窈窕淑女》的混合體,是一部極度暴力的黑色片。呂克·貝松顛覆傳統,超越了一般的動作驚險片,賦予影片一種時尚和迷幻的色彩,為女殺手電筒影開展了一種新類型。1993年的美國重拍版《雙面女蠍星》(PointofNoReturn)非常忠實原片,但缺乏原片的精髓。後來美國還改編成電視劇。香港則把它改拍成《黑貓》系列片。
2. 赫本演繹的電影
電影作品:
■直到永遠 Always (1989)其他譯名:天長地久
■鬨堂大笑 They All Laughed (1981)其他譯名:皆大歡喜
■血統 Bloodline(1978)其他譯名:朱門血痕、血線
【說明】赫本的唯一一部R級電影
■羅賓漢與瑪莉安 Robin and Marian(1976)
■盲女驚魂記 Waut Until Dark (1967)其他譯名:等到天黑
■儷人行 Two for the Road (1967)其他譯名:麗人行、二人同路
■偷龍轉鳳 How to Steal a Million (1966)其他譯名:怎樣偷到一百萬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1964)
■巴黎假期 Paris, When It Sizzles(1964)其他譯名:花都繽紛錄、巴黎燃情記
■謎中迷 Charade(1963)其他譯名:謎中謎、迷中迷、花都奇遇結良緣、兒戲
■雙姝怨 The Children's Hour (1961)其他譯名:孩子們的時刻
■蒂凡尼的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其他譯名:珠光寶氣、第凡內早餐、帝芬尼的早餐、蒂凡內早餐
■恩怨情天 The Unforgiven (1960)其他譯名:恩怨有情天
■修女傳 The Nun's Story (1959)
■翠谷香魂 Green Mansions(1959)其他譯名:綠廈
■黃昏之戀 Love in the Afternoon (1957)其他譯名:午後之愛、下午的愛情
■甜姐兒 Funny Face(1957)其他譯名:滑稽面孔
■戰爭與和平 War and Peace (1956)
■龍鳳配 Sabrina (1954)其他譯名:薩布麗娜
■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其他譯名:羅馬假期、金枝玉葉
■雙姝艷 The Secret People(1952)其他譯名:神秘的人
【說明】飾演Nora Brentano,當時赫本在演員表上排名第四,為第二女主角
■前進蒙特卡羅 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英譯名:We Will Go to Monte Carlo)(1952)其他譯名:前進蒙地卡羅、我們要去蒙地卡羅
【說明】該版本為《蒙特卡羅寶貝》的法國翻拍版,片中的女孩角色需要說法語,由於赫本說法語非常流利,因此仍飾演同一個角色(但角色名更換為Melissa Walter)
■蒙特卡羅寶貝 Monte Carlo Baby(1951)其他譯名:蒙特卡羅寶寶、蒙地卡羅寶寶
■械劫裝甲車 The Lavender Hill Mob(1951)其他譯名:薰衣草山的暴徒、拉凡德山的暴徒、橫財過眼、機械裝甲車
【說明】原本預計要赫本飾演主要女性角色之一,但赫本因為舞台劇GIGI軋戲無法分身,只好串場龍套演出一幕作罷
■少婦軼事 Young Wives' Tale(1951)其他譯名:少婦故事、年輕妻子們的故事
【說明】飾演角色Eve Lester
■野燕麥 One Wild Oat(1951)
【說明】飾演餐館的招待員
■天堂笑語 Laughter in Paradise(1951)其他譯名:天堂里的笑聲
【說明】飾演賣煙女孩
■荷蘭七課 Nederlands in Zeven lessen(英文片名:Dutch in Seven Lessons)(1948)
【說明】這是一部長39分鍾的荷蘭風光記錄短片。當時,戰後的荷蘭國家航空公司(KLM)正急於推銷自己,同時試圖振興荷蘭旅遊業。於是拍攝了一部短片,主要內容是介紹荷蘭風光。片中有一個KLM空中小姐角色,她用荷蘭語和英語向觀眾講解景物。當時奧黛麗仍在學校學習芭蕾,但為了掙一些學費,奧黛麗在母親的幫助下參加了該片的試鏡。據該片導演林登回憶,他一看到奧黛麗,就連忙叫來助手,「快來!你見過一個會走路的夢嗎?我見到了!」奧黛麗最終贏得了這個角色。這份短工是她第一次出演電影,盡管只是個小角色,《荷蘭七課》就此成為了一切的起點。
戲劇作品:
■美人魚 Ondine (1954)其他譯名:翁蒂娜
■金粉世界 Gigi(1951)其他譯名:金粉世家、琪琪、姬姬、吉吉
■開胃醬 Sauce Piquante(1950)其他譯名:辛辣醬
■韃靼醬 Sauce Tartare(1949)其他譯名:塔塔醬
■高跟鈕扣鞋 High Button Shoes(1949)其他譯名:高跟鞋
電視作品:
■世界花園 Gardens of the World with Audrey Hepburn(1993)其他譯名:世界花園和奧黛麗赫本
【說明】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電視連續劇,介紹世界各地花園,赫本擔任解說員
■賊間之愛 Love Among Thieves(1987)其他譯名:竊賊之愛
■魂斷梅耶林 Mayerling(1957)其他譯名:梅耶林
■哥倫比亞電視公司節目 CBS Television Workshop(1952)
資料:網路
3. 香草的天空裡面的女主角還演過什麼電影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卡梅隆·迪亞茲
英文名: Cameron Diaz
別 名: Cami
性 別: 女
生 日: 1972-8-30
身高:175cm
體重:50kg
發色:金色
眼睛:淡藍色
具有古巴、西班牙、德國、英國及美國印地安人血統的卡梅隆, 足跡遍布日本、澳洲、墨西哥、巴黎、摩洛哥……最後因為電影《變相怪傑》終於躍上好萊塢大銀幕,並成功從布蘭妮手中搶過賈斯汀。
[編輯本段]榮譽
2008年GuysChoice頒獎禮「十年最火辣女郎」
1999年 金球獎最佳女配角得主
1999年 熒屏演員協會獎最佳女配角得主
[編輯本段]片酬
《霹靂嬌娃 》 (2000) $12,000,000
《挑戰星期天》 (1999) $500,000
《我為瑪莉狂》 (1998) $2,000,000
[編輯本段]演員作品
情迷拉斯維加斯(2008)
怪物史萊克3(2007)
戀愛假期(2006)
偷穿高跟鞋In Her Shoes (2005)
怪物史萊克2 Shrek 2 (2004)
Saturday Night Live: The Best of Cheri Oteri (2004)
霹靂嬌娃2 Charlie's Angels: Full Throttle (2003)
史萊克·四度空間 Shrek 4-D (2003)
紐約黑幫 Gangs of New York (2002)
甜姐不辣 The Sweetest Thing (2002)
怪物史萊克 Shrek (2001)
不可見的把戲 Invisible Circus, The (2001)
Shrek in the Swamp Karaoke Dance Party (2001)
香草的天空 Vanilla Sky (2001)
霹靂嬌娃 Charlie's Angels (2000)
寂寞城市 Things You Can Tell Just by Looking at Her (2000)
AFI's 100 Years, 100 Laughs: America's Funniest Movies (2000)
變腦 Being John Malkovich (1999)
1999 MTV Movie Awards (1999)
挑戰星期天 Any Given Sunday (1999)
Man Woman Film (1999)
我為瑪莉狂 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 (1998)
壞東西 Very Bad Things (1998)
Bad Boys of Saturday Night Live, The (1998)
恐懼拉斯維加斯 Fear and Loathing in Las Vegas (1998)
圖爾薩要塞 Keys to Tulsa(1997)
天使愛情鳥籠伴 Life Less Ordinary (1997)
我最好朋友的婚禮 My Best Friend's Wedding (1997)
愛是唯一 She's the One (1996)
愛上明尼蘇達 Feeling Minnesota (1996)
浮出水面 Head Above Water (1996)
死亡晚餐 Last Supper, The (1995)
變相怪傑 The Mask(1994)
生平簡介:
在當今的好萊塢,有眾多的影星都是從模特出身,從而一步步成為熒屏寵兒的。比如 辛迪·克勞馥,伊利沙白·赫利,如今公眾的焦點則是卡梅隆·迪亞茲Cameron Diaz。
金發撩人、藍色的雙眸深情迷魂,總是一副燦爛容顏,再加上她那迷人的身材,難怪1994年卡梅隆-迪亞茲一經在《變相怪傑》中出現,就大獲好評,使整個好萊塢為之一震。也許是緣於多年的模特生涯,她一顰一笑都透著風情萬種,舉手投足又見風姿綽約,她被美國《名利場》雜志評為將會在未來主宰影壇沉浮的人物之一。
卡梅隆-迪亞茲,1972年8月30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長灘。她的父親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是古巴與美國的混血;母親是個進出口代理商,是德國、美洲土著和英國後裔的後代。自然美麗非凡的卡梅隆就成為一個具有了古巴、德國、英國及美國印第安人血統的混血兒。小時候她的父母總是帶著她到處遊玩,當她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她就熱衷於參加各種Party。
她16歲時,在好萊塢的一次Party聚會上,被模特公司一位經紀人看中,開始嘗試做模特。由於同時還要完成高中學業,卡梅隆開始的模特兒工作的並不很多。19歲時,她已擁有一份舒適的工作,並且前往巴黎發展。由於她漂亮的外貌和迷人的身材,使她迅速走紅,請她做模特的邀請不斷,為此她時常奔波於大西洋兩岸。同時她還為「可口可樂」、L.A.Gear這樣一些著名品牌擔任廣告模特。直到有一天,她的經紀人建議她轉型向銀色世界發展,卡梅隆決定與戀人----視頻製作人卡洛斯-德拉托爾一同向好萊塢進軍。
1994年她從T型舞台走上了銀幕,通過一次偶然的試鏡,她成了《變相怪傑》(「The Mask」)中的主角斯坦利(吉姆-凱瑞飾)一見傾心的美麗女孩。此片使「性感女郎」卡梅倫脫穎而出,成了萬眾矚目的明星。《變相怪傑》一片的成功,使卡梅隆的事業進入了一個新領域。
1995年卡梅隆開始選擇在一些小型、獨立製作影片中鍛煉演技和充當角色。她參加了低成本影片《最後的晚餐》的拍攝,並取得了成功,該片成為她最成功的一部電影。1996年與好萊塢當紅英俊小生基努-里維斯演出《愛上明尼蘇達》(「Feeling Minnesota」),卡梅隆扮演與兄弟二人陷入一場三角戀愛里的女主角,她對女主角細膩而又矛盾的情感的准確表達頗具分寸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角色給了她一個機會展現她出色的表演能力,擺脫了人們心目中的性感明星的形象,向世人證明,她並不是另一個僅靠身體在好萊塢獲得成功的模特。同年她又出演了《猜心游戲》(「She's the One」)和《浮出水面》(「Head Above Water」),演技不斷提高。二年之內,接連參加了4部獨立製作影片的拍攝,她一直想擺脫由《變相怪傑》帶來的性感明星形象,只演出具有藝術性的角色,卡梅隆不僅接受了挑戰,而且受到了鍛煉,為今後的發展積蓄了能量,奠定了基礎。鑒於她對獨立製作影片所做的貢獻,美國國家電影學會授獎表彰了她。1997年卡梅隆重新回到了主流電影製作的領域。參加拍攝了喜劇片《我最好朋友的婚禮》,卡梅隆在片中扮演一位性感迷人又溫柔可愛的空中小姐吉梅,與男友邁克爾相愛並打算結婚,卻被邁克爾的前女友朱莉安娜(朱莉婭-羅伯茨飾)視為情敵,朱莉安娜不擇手段地企圖拆散這對戀人。盡管角色小,卻有上乘表現,光彩直逼主角朱莉婭-羅伯茨,使她深受影迷喜愛,業內評論家也給予了她極高的評價。該片取得了當年全美夏季票房冠軍,卡梅隆也躍上了一線女星的行列。同年,她又主演了《平凡的生活》(「A Life Less Ordinary」)一片。這兩部浪漫喜劇影片為她奠定超級影星的地位,證明了卡梅倫的多才多藝。
1998年著名喜劇片導演法雷利兄弟看中了卡梅隆的喜劇天賦,傾力相邀卡梅隆出演小成本影片《我為瑪麗狂》(「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中的人見人愛的女主角瑪麗,同時邀請卡梅隆的男友馬特-狄龍出演男主角。這是一部笑聲不斷的電影,並成為1998年票房十佳,紐約影評人給予了卡梅隆最佳女演員的評價,成為當年美國影壇最紅的女藝人,並獲得金球獎提名。同年她與克里斯汀-斯萊特合演了黑色喜劇《最糟的事》(「Very Bad Things」)。1999年主演了《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Being John Malkovich」),在片中扮演木偶劇演員克雷格-施瓦茨(約翰-丘薩克飾)的妻子,該片講述了施瓦茨能夠進入著名演員馬爾科維奇大腦中的故事。另外她在名導奧立佛-斯通的體育電影《挑戰星期天》(「Any Given Sunday」)中與艾爾-帕西諾、丹尼斯-奎德攜手合作,扮演了美國足球隊會長和所有者。
2000年正在熱映的《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是卡梅隆-迪亞茲與茱-芭莉摩爾(Drew Barrymore)和華裔女星劉玉玲(Lucy Liu)聯袂主演的新片,劇中3名私家女偵探扮作千面嬌娃,從陸、海、空發動多點攻勢,以高超的格鬥技巧及女性魅力完成了艱難的任務。該片已連續兩周穩居北美票房排行榜冠軍寶座,並創下10天之內坐收7540萬美元的可觀票房,成為一部賣座巨片,卡梅隆也在此片中獲得了一千二百萬美元的片酬。今夏,她赴羅馬與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丹尼爾-戴-劉易斯和尼亞姆-里森等拍攝名導演馬丁-史柯西斯的新片《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到《霹靂嬌娃2》卡梅隆-迪亞茲獲得了2250萬美元的片酬,昂首邁入了
「2000萬美元俱樂部」(「繼茱莉亞·羅伯茨之後第二位女星」)。後來她為三部動畫巨制史萊克「瘋狂獻聲」,也賺得盆滿缽滿。(第三部酬勞加分紅已達三千萬美金,到2010年,迪亞茲還會有一次分紅。)期間,迪亞茲有出演了一些都市類電影,尤其是愛情喜劇,如《偷穿高跟鞋》,《戀愛假期》,以及08年上映的《情迷拉斯維加斯》。
在銀幕下的生活中,她和時髦的年輕人一樣迷戀搖滾樂,喜歡穿牛仔褲,她還喜歡騎車在城市中閑逛,以運動代替放鬆。作為一名模特,身材的保持相當重要,而卡梅倫卻從來不限制飲食,「我很喜歡吃三明治,我每天都吃」,她可是一個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噢。
卡梅隆-迪亞茲1995年結束了與卡洛斯-德拉托爾保持了5年之久的感情關系,之後又有一段與著名悲劇演員馬特-狄龍的3年浪漫史。後來她與演員賈瑞德-萊託交往過密,經過2年多交往,感情日深,並將婚期定在明年年初。但近來卻傳來因男友賈瑞德-萊托在新片《夢的輓歌》中入戲太深,導致身體狀況不佳,卡梅隆只好宣布將婚期無限期延後。2003年,迪亞茲與比她小幾歲的歌壇小天王賈斯汀來了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情,但到2007年一月二人聯合宣布結束這段姐弟戀。之後有媒體拍到她與英國大銀行財團繼承人------一位比她年輕的探險家打得火熱,也是姐弟戀。後來又傳出她與曾合演《戀愛假期》的裘德·洛拍拖,可不知所終。總之,與賈斯汀之後,迪亞茲總是不時傳出新的緋聞。
我的評價:
迪亞茲可以說是典型的金發美女,這么多年來一直轟轟烈烈。在好萊塢女星中,同為超級巨星的茱莉亞·羅伯茨、安吉麗娜·茱莉、凱瑟琳·澤塔瓊斯等都已為人妻為人母了,而迪亞茲仍然活躍在觀眾面前,而且還有五彩斑斕的緋聞。作為現今好萊塢身價最高的女星(正在拍攝的《姐姐的守望者Sister『s Keeper》片酬2500萬美元),迪亞茲可謂風光依舊。明年(2009年),她將留名星光大道,也算對她這么些年努力的肯定。
我是最近才看她的片子的,可很快就迷上這個金發碧眼,性感撩人的美女了。於是我把她的好多部片子都下下來看了。迪亞茲看似一副性感傻大姐的形象,可其實時還有更多迷人之處的。起碼她努力這么多年,擁有了今天的成就和地位,是難能可貴的;還有她瀟灑多彩的銀幕形象與現實生活,也足以令人羨慕!
4. 為什麼說洛可可風是法國歷史上最完美的淑女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2006年上映的電影《絕代艷後》,雖然當年影片內容惡評如潮,被評空有其表,但就算現在看來電影所營造的奢華場景也著實演繹了什麼叫高顏值的服化道。大家可能更多被主演們的衣著吸引,但它的美絕對不僅僅在穿著打扮上。除了人物造型外,整部電影還原出 「法國歷史上最完美淑女」洛可可風的家居世界。話不多說,下面就帶大家好好領略下迷人的洛可可style~
其次就是金飾的運用,鏡子、吊燈上不規則的弧線紋飾,蜿蜒反復形成獨特曼妙造型,在空間中也成為畫龍點睛的作用。試想卧室都彌漫著洛可可宮廷風,高雅精緻的氣質讓你置身其中秒變華麗麗的小公舉。
5. 推薦歐美經典老電影,有要求的噢
http://www.verycd.com/topics/65080/
看得出你很喜歡帶有生活氣息的文藝片,我感覺弗拉哈迪的作品挺符合你的要求的.我想你會喜歡的,希望以後能互相交流觀片感..@-@以後找電影就在電驢上找吧,又多,片源又好,又經典~~
電影中文名:亞蘭島人
電影英文名: Man of Aran
其他中文片名:阿蘭人 / 阿蘭的男子漢
片長:USA:76 min
國家/地區:英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黑白
混音:Mono
上映日期:1934年4月 英國 (London)
IMDb:0025456
導演:羅伯特 J. 佛拉哈迪 Robert J. Flaherty
編劇:羅伯特 J. 佛拉哈迪 Robert J. Flaherty
劇情梗概:
弗拉哈迪來到愛爾蘭三個島嶼中最大的一個,這里距倫敦只有15小時的車程。由於水源充分,他們決定把這里作為拍攝地點。島上沒有摩托車,沒有電影院,也沒有任何奢侈的東西。但土壤對當地人來說比金子還寶貴。弗拉哈迪從倫敦請來一位專家教居民用魚叉捕鯊魚。亞蘭島人的祖先曾經這樣捕魚,但到弗拉哈迪拍片時早已改用蒸汽輪船了……
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
上世紀20年代,拍攝北極或南極甚至非洲土著的探險電影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鏡頭從風俗獵奇轉為長期跟蹤一個愛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現他們的尊嚴與智慧,關注人物的情感和命運,並且尊重他們的文化傳統。弗拉哈迪所開創的這種拍攝模式直到今天仍為紀錄片工作者所尊奉。
拍攝納努克一家
1884年2月16日,羅伯特·弗拉哈迪出生於美國密歇根鐵山腳下,父親是位探險家。弗拉哈迪回憶說:「當我長到十幾歲時,總盼望著同父親一起探險,我們常常一走就幾個月,夏天劃著小船,冬天穿著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隨父親來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區開採金礦,他喜歡這里天然的原始狀態。後來,父母把他送到密歇根的礦產學院,但沒能畢業。據說學校認為弗拉哈迪沒有成為專業礦業者的資格。大學時代也並非沒有收獲,他學會了拉小提琴——這是陪伴他一生的愛好,也遇到了未來的妻子——弗朗西斯·哈賓達。
後來,弗拉哈迪三次去北極探礦,旅程的最後弗拉哈迪確實發現了一些鐵礦,但開采價值微乎其微。他獲得的唯一獎賞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處小島。他想把探礦中拍攝的膠片剪輯成一部探險影片。就在將要完成的時候,從桌子上掉下的煙頭把膠片點燃了,弗拉哈迪也被燒傷。唯一幸運的是,他保住了生命。膠片燒掉了,他決定等到春天再一次去北方。
這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拍攝計劃直到1920年才在法國皮毛商雷維永兄弟的贊助下實施。這一年,他已經36歲。
哈德遜港的一間小屋是弗拉哈迪的住所,他找到優秀獵手納努克一家作為主要拍攝對象。第一場拍攝的就是獵海象,拍攝前,弗拉哈迪對納努克說:獵捕海象時如果有任何情況干涉了我的拍攝計劃,一定要放棄捕殺;記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鏡頭而不是它們的肉。
其實,當時愛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經不用魚叉,而是用步槍。為了拍到更為原始的場景,納努克才用他爸爸的方式獵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後來的影片中一再重復這種拍攝方式,讓人們用父親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業的侵入、人與人的矛盾都被他擋在攝影機鏡頭之外。電影史家稱弗拉哈迪為浪漫主義者。
把戲劇性引入紀錄片
拍出第一批膠片,弗拉哈迪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沖洗,他的敵人是寒冷的天氣。如何過濾混入水裡的狗毛和愛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樣是個難題。
愛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塊砌成的,叫伊格魯。冰屋通常大約為12英尺寬,弗拉哈迪需要的卻是25英尺。納努克沒造過這么大的冰屋,花了幾天時間實驗,卻一次又一次塌下來,每一次倒塌,同伴們都轟然大笑。
因為冰屋是黑的,納努克用冰做窗戶,還借用太陽的反光照明,這是愛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創造。納努克教兒子射箭的細節淳樸動人,祖輩傳統在勞動的間歇傳遞,簡單的動作傳達出父子親情。
冰屋在拍攝時被迫削去一半,因為沒有照明,拍攝只能在露天狀態下進行,納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風里表演起床。結果要真實,為了真實不惜搬演,這是弗拉哈迪的信條,他把懸念和戲劇性引入了紀錄片。
弗拉哈迪在北極生活了16個月,膠片已經用完,准備動身回家,納努克惘然若失,依依不捨。弗拉哈迪指著身邊河床的石子說:「會有像石子一樣數不清的人看你的電影。」幾年之後,弗拉哈迪為一些雜志撰寫探險游歷的系列文章,並在妻子的協助下,於1924年出版了《北方納努克》一書。弗拉哈迪在他的書中記錄了愛斯基摩人在北極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在拍片過程中的種種趣事。影片拍完後,第一批觀眾就是當地的愛斯基摩人。弗拉哈迪在書中這樣描繪:「他們(愛斯基摩人)一直向後看放映機的光源,就像看銀幕一樣,我以為這次放映不會成功。突然一個人大喊:『抓住它,抓住它。』他們以為海象真的會跑掉。當時屋子裡一片混亂。愛斯基摩人在膠片中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他們開始互相耳語,臉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忽然之間,他們彷彿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
弗拉哈迪先把片子給派拉蒙公司,看完樣片後經理走過來,和藹地拍著他的肩膀說,非常抱歉,讓觀眾去看這部片子是勉為其難的,「你到北方去歷盡了辛苦,卻落得這般結局,實在令人惋惜。」幾經周折,最終還是法國百代公司同意發行。
1922年6月11日《北方納努克》在紐約首都劇場公映,一炮走紅,觀眾如潮,一位評論家將《北方納努克》比作古希臘悲劇。《北方納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極探險的結晶,它不僅開創了用影像記錄社會的人類學紀錄片類型,也為記錄電影提供了一種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攝模式。《北方納努克》是世界記錄電影史光輝的起點。
聽從靈感,再現往昔
派拉蒙公司失去了《北方納努克》,現在想彌補,派人找到弗拉哈迪說:您願意去哪兒就去哪兒,自己提個預算,請再給我們帶回一個《納努克》。弗拉哈迪認為在北方過了許多年,現在應該去相反的方向。1923年,弗拉哈迪帶著妻子女兒和一個紅頭發的愛爾蘭女傭,來到太平洋小島一個只有百戶人家的波利尼西亞村莊。由於傳教士和商人的努力,島上人已經開始穿西裝。弗拉哈迪找到村裡的酋長,要求他們穿上民族服裝。為了製造高潮,特地讓一個男孩紋身——當地人稱為刺青,這種成人儀式幾十年前就已經失傳了。儀式前的舞蹈慶典和化妝活動也都是弗拉哈迪按照當地民族古老的風俗習慣搬演的。
在這部名為《摩阿拿》的片子的拍攝過程中,弗拉哈迪開始嘗試使用搖鏡頭去跟拍一個主體對象,當時還沒有人用過這種拍攝手法。不僅如此,長焦鏡頭和特寫鏡頭在他的影片中也同時被使用。在刺青一場中,當針扎進男孩的身體時,弗拉哈迪用特寫鏡頭記錄下了他臉上的痛苦神態,並把攝影機搖向他身邊的母親,把母子間的親情在一幅畫面中表現得至真至善。
弗拉哈迪拍片有一個特點,就是毫不遺漏地記錄下他感受到的一切,拍《摩阿拿》時,他的素材已經達到14萬英尺。但他並不在乎,只要他的靈感存在,那麼他的機器就不會停止。拍完的素材弗拉哈迪會不時地拿給村民們看。他們在椰子樹上綁起銀幕,放映工作樣片,看完後,島上的居民立即把感想告訴他。特別是那些還記得島上古老儀式和生活習慣的長老們,不僅幫助弗拉哈迪再現往昔,還來檢查他的片子是否有錯誤。
《摩阿拿》並沒有為派拉蒙公司賺到錢,即使採用「南海群妖的愛情生活」這樣誇張的廣告語。格里爾遜在《太陽報》發表評論說,「我不應該說哪些鏡頭是漂亮的,因為所有的都是那麼美」。這里,他第一次使用documentary這個詞稱呼紀錄片,從此紀錄片自立門戶,直至今天。
格里爾遜邀請弗拉哈迪拍攝一部反映英國工業化進程的電影。拍攝前,英國政府的某個上層人士想要看看稿本,可是弗拉哈迪從來沒有寫過劇本,他只好回到旅館像隱士一樣呆了幾天。最後,他給了格里爾遜一打紙,第一頁寫的是:關於手工業者的電影,導演羅伯特·弗拉哈迪。第二頁寫的是:電影劇本——工業化英國的場景。此外什麼都沒有。
弗拉哈迪非常喜歡倫敦。在英國拍片時,傍晚他常常去小酒吧喝上幾杯,並講述他早年在北極遇到的事情。盡管故事有時很荒謬,弗拉哈迪講故事的天賦卻無人能比。
因為《北方納努克》,弗拉哈迪獲得了善於拍攝邊緣人群的名聲。1932年,高蒙公司製片人貝克決定冒險投資1%的公司預算在弗拉哈迪身上,拍攝《亞蘭島人》。弗拉哈迪來到愛爾蘭西海岸三個島嶼中最大的一個,這里距離倫敦只有15個小時的車程。由於水源充分,他們決定把這里作為拍攝地點。島上沒有摩托車,沒有電影院,也沒有任何奢侈的東西。但土壤對於當地人來說比金子還寶貴。
為了拍到亞蘭島人本來的生活面貌,弗拉哈迪從倫敦請來一位專家教居民用魚叉捕鯊魚。亞蘭島人的祖輩曾經這樣捕魚,但弗拉哈迪拍片的時候早已改用蒸汽輪船了。弗拉哈迪想把《亞蘭島人》拍成另外一部《北方納努克》,但沒能如願,也許他沒想到,《北方納努克》是他十年探險與愛斯基摩人交往的結果,而《亞蘭島人》是為了拍攝而結識這些陌生的人們,從這一意義上來說,《北方納努克》是他無法超越的高峰。
這部電影給亞蘭島帶來了絡繹不絕的遊人,島上人把曾參加過弗拉哈迪電影拍攝作為向旅遊者炫耀的資本。
《亞蘭島人》高超的攝影技藝贏得電影理論家保羅·羅沙的贊嘆,但羅沙說,影片中的人物是「表演祖輩生活的蠟人」。
從未放棄他的模式
弗拉哈迪從未放棄自己的拍攝模式,1938年,他和妻子回到美國,想過一段屬於他們自己的寧靜生活,但事與願違。不久,負責美國電影服務社的紀錄片導演帕爾·羅倫茲邀請弗拉哈迪拍攝反映美國農業問題的電影《土地》。弗拉哈迪從小雲游世界,四處探險,他55歲才第一次有機會接觸美國人民的真實生活。
接下來的日子是弗拉哈迪一生中最不快樂的時光。住在黑山掩映下的農場,日子安靜卻了無生趣,宜人的環境似乎更增加了他的挫敗感。弗拉哈迪感慨地說:「威望不會給任何人帶來漢堡包和三明治。」
然而,弗拉哈迪錯了,威望給他帶來了一份奇怪的合同:它規定弗拉哈迪行動自由,擁有影片的版權,甚至出資者要求不在片子上署名,而資助的金額卻非常慷慨。這就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弗拉哈迪最後一部成功的作品。
影片展示了一個男孩的歡樂與悲傷。一開始就將觀眾置於神奇而美妙的叢林之中:池塘、荷葉、露珠、水鳥。伴隨著悠揚的音樂,少年劃著小船緩緩入畫。可以看出他在這片森林裡如魚得水,他熟悉這里的一木一草。他最親密的朋友是一隻小浣熊,他們常常在一起嬉戲玩耍。然而,鱷魚吃掉了浣熊,他決心為浣熊報仇。正當少年與鱷魚相持不下時,爸爸正焦急地尋找著他。少年與鱷魚的搏鬥驚心動魄,這個場景讓人想起納努克與海象的搏鬥,想起亞蘭島人與鯊魚的搏鬥,突出人與自然的搏鬥是弗拉哈迪一貫的主題。
弗拉哈迪把自己對自然的深情和對少年時代的回憶都融進這個男孩的故事中,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自傳性的影片。
出資者是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它想藉助弗拉哈迪的名聲改善公司形象,因為二十年的電影工作經驗已經使弗拉哈迪的名字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象徵。他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說明石油開采並沒破壞這里的生態,一切依舊那麼和諧。
1948年,威尼斯電影節因為弗拉哈迪的熱情和勇猛授予他大獎。
這位紀錄片電影開創者晚年生活拮據。此時,他對用攝影機「還原」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1949年開始拍攝有關畢加索著名壁畫《格爾尼卡》的影片,但是直到1951年去世,這部片子仍沒有完成。它成了弗拉哈迪作品中令人期盼的「遺憾的藝術」。
http://lib.verycd.com/2004/12/04/0000029001.html
《北極圈戀人》中文名稱:北極圈戀人
英文名稱:The Lovers of the Arctic Circle
別名:極地戀人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1998年
電影導演:Julio Medem
電影演員:
Najwa Nimri
Fele Martinez
Nancho Novo
【影片簡介】
西班牙導演朱力奧麥迪1998年作品,法國、西班牙合拍,朱力奧麥迪被認為是繼紹拉、阿莫多瓦後的新一代西班牙電影導演中的佼佼者。影片的主角奧途和雅娜八歲時相遇,從那時起,命運將他們分分合合,但兩人之間的愛卻一直沒有終止,當他們發現彼此之間的感情時,也發現了他們之間每一次的聚散離合都是一個循環,於是他們決定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一個太陽永遠不會終結的地方——北極圈。
電影以 Otto和 Ana兩個人的視角交替呈現。Otto和 Ana,他們的名字無論正著念倒著念,意思和發音都是一樣的。
母親自殺後,Otto出現了心理危機,他離開Ana,以飛行員(在西班牙語中,「 Otto」與「飛行員」諧音)的身份從事夜郵工作(一個空中郵差),往返於西班牙和芬蘭之間;四年之後,聽從命中的「圓形」的召喚, Ana也到了芬蘭,住進她母親情人的父親(二戰時期轟炸格爾尼卡的德國飛行員Otto,他被西班牙Otto的祖父搭救,後者用這個德國人的名字為剛剛出世的孫子命名)在北極圈內的一座小木屋。在北極圈內,有午夜的陽光,太陽似乎永遠不會下沉…… Ana等待著奇跡的再一次出現,而 Ot to真的來了,乘降落傘從天而降,但這一次,兩個失散的「圓」會相交乃至重合嗎———人生總有一個地方欠缺,命運在轉角處伺伏,誰也無法預料下一刻———所以, Ana想奔跑著回到過去,回到幾小時,幾分鍾,甚至幾秒鍾之前,最親愛的人還未消失的時候;所以,梅德姆將影片獻給了他的父親。
6. 尋一部法國電影
譯名:野孩子
又名:公主的壞脾氣
導演:尼克·摩爾 Nick Moore
主演:艾瑪·羅伯茨 Emma Roberts
亞歷克斯·帕蒂弗Alex Richard Pettyfer
娜塔莎·理查德森 Natasha Richardson
尼克·弗洛斯特 Nick Frost
雪莉·亨德森 Shirley Henderson
艾丹·奎恩 Aidan Quinn
類型:喜劇
發行公司:環球
上映日期:2008年8月15日
劇情介紹
16歲的波比,是家裡養尊處優的小公主。雖然身處繁華的洛杉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有一張無限額的信用卡,可波比依然像所有的青春期女孩一樣,淘氣叛逆。可她無法無天的惡作劇終於還是讓父親忍無可忍,一夜之間,金絲雀就被送到了英國傳統嚴肅的寄宿學校進行改造教育。波比的肆無忌憚終於遇到了「強敵」,在異國的世界裡,沒人會理她的小姐脾氣。可就算是變成淑女,野孩子也不會規規矩矩。請小心:最固若金湯的寄宿學校,也將遭遇她製造的災難效應!
年紀輕輕的艾瑪·羅伯茨,顯然出落得越來越有魅力。雖然還是老被稱呼為大嘴朱最愛的侄女,但一部部為她量身打造的捧星電影,都暗示著這個可愛小妞前途無可限量。才搬到洛杉磯當了回《少女妙探》,小妮子又轉戰不列顛成了《野孩子》,英美魅力大碰撞,火花一向不俗。如果《小公主》+《賤女孩》+《公主日記》的設定還不能算是致勝法寶,那琳琅滿目的名牌包包和服飾,足以吸引目標觀眾群的眼球。
[心理學詞義]野孩子(英文: feral child)是指從年齡很小就開始與人類隔絕,而不懂得人類社會行為和語言的孩子。野孩子極其少見,在世界上僅有一百餘個已知案例。在這些案例中,大部分是人為禁固的情況,僅有三例是無可爭辯的野孩子。
精彩劇照
[編輯本段]法國電影
法語電影名:L enfant sauvage)
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 François Truffaut
編劇:弗朗索瓦·特呂弗 François Truffaut
Jean Gruault
ean Itard
類型: 劇情
演員: Jean-Pierre Cargol
弗朗索瓦·特呂弗 François Truffaut
Françoise Seigner
克勞德·米勒 Claude Miller
Jean Dasté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1975-04-08
劇情簡介
法國新浪潮名將弗朗科依斯.特魯芬特自導自演的代表作之一,根據十八世紀法國的一宗真人真事改編。
一名小孩子在叢林中長大,被帶迴文明社會。弗朗科依斯.特魯芬特飾演的醫生用耐心教導這個野孩子一點一滴地適應新的生活,又讓他學習聽話和說話,終於達成了兩人之間的溝通。本片用最基本的電影技巧平實交代故事,將鏡頭焦點完全集中在醫生與野孩子之間的互動過程,看來有點平淡,但流露出濃厚的文化色彩,對人類學感興趣的觀眾尤其不可錯過。
7. 可以把赫本所有的電影都列出來嗎
直到永遠 Always (1989)
一群喜歡尋找刺激,以救火為樂的飛行員,彼得為其中佼佼者,不顧女友及好友勸阻,在一次行動中不幸喪生。可是他卻須以守護天使的身份回到人間,幫助女友展開新生活。本片為史蒂芬史匹柏最完美的巨作之一,為一有笑有淚的浪漫愛情故事。但是,這部電影當時並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
影片是奧黛麗·赫本的最後一部作品,她在影片中飾演了那個一身白衫的愛神,雍容高貴,令人懷念,並且整部影片在斯皮爾伯格的精細鏡頭設置下,唯美而華麗,讓人賞心悅目。
鬨堂大笑 They All Laughed (1981)
朱門血痕 Bloodline (1979)
本片改編自暢銷小說家薛尼謝萊登的小說《午夜情挑》。劇情描述一名國際大企業的董事長突然離奇喪命,他的女兒繼承父業,暗中追查潛伏在公司中的殺父仇人。本片由泰倫斯.揚導演,息影多年的奧黛麗.赫本主演
羅賓漢與瑪莉安 Robin and Marian (1976)
理查王臨死前放羅賓漢和小約翰自由,兩人再次回到老家英格蘭的舍伍德森林。羅賓漢昔日的情人瑪麗安對羅賓的歸來並沒有感到吃驚,因為她已經皈依上帝,沒有任何世俗煩擾了。羅賓漢救下了被諾丁漢州長追捕的瑪麗安,並集合了當地的村民對州長的暴虐發起了反抗,最後羅賓漢戰勝了他的老敵人-諾丁漢州長,但自己也身負重傷,瑪麗安和小約翰攙扶著羅賓漢來到修道院上葯,結果發現羅賓漢中了劇毒。羅賓漢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他拿出弓和箭說道:「當箭落地的時候,把我葬到那裡。"隨即,箭射向遠方,越飛越高……"瑪麗安也吞下了毒葯,追隨著羅賓。
麗人行 Two for the Road (1967)
這部由斯坦利 多南(Stanley Donen)導演的影片,講述一名建築師(阿爾伯特 芬尼飾)與其妻(奧黛麗 赫本飾)駕車環游法國,在旅途中回憶他們十二年來的婚姻生活,挽回了瀕臨破裂的夫妻關系。大量回述鏡頭在劇情進行中作意識流的穿插,男女主角都演得相當精采,攝影亦優美動人。
盲女驚魂記 Wait Until Dark (1967)
盲女蘇茜和丈夫下飛機時,代一位旅客保管一個絨毛玩具。那旅客一去不返。第二天,兩名販毒團伙成員追蹤到蘇茜家,他們利用她眼盲,一邊冒充她丈夫的朋友跟她東拉西扯,一邊到處尋找那個裝滿毒品的娃娃。
偷龍轉鳳 How to Steal a Million (1966)
本片為氣氛愉悅,布局高明的盜寶喜劇。故事主要場景是法國巴黎一所博物館,它即將舉行一次藝術品展覽。在展出之前,奧黛麗.赫本聘請高明的神偷到館內偷取一個小雕像,因為這個被視為偉大傑作的雕像其實是她祖父製造的膺品,父親休格里菲斯答應讓博物館將它展出,並在保險公司發現是膺品前為它買一百萬美元的保險。在這個偷龍轉鳳的過程中,赫本與紳士般的小偷彼得.奧圖爾也發生了一段愛情。全片對白風趣幽默,演員的搭配也發揮了牡丹綠葉之效,娛樂性甚高。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1964)
亨利.希金斯(Henry Higgins)是一名固執傲慢的語言學教授。有一天他遇到了言語粗俗的賣花女伊莉莎.多莉特(Eliza Doolittle),告訴她一個人的語音標志著這個人的社會地位,如果她改進發音就可能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教授回家後,遇到了同行皮克林(Pickering)上校,他告訴上校他能在六個月內把一個下層社會的女子培養成為上流社會的淑女。上校與教授打賭此事不可能。第二天恰好伊莉莎來了,在上校的幫助下,她成了教授的學生。經過刻苦學習,她取得了巨大進步,變得談吐高雅、儀態端莊。最後在一次大型舞會上,她被介紹給上層社會,贏得了眾人的贊美,並被皇家語音專家認為是某國的公主。教授回家後,興高采烈地向上校索要賭金,完全忽視了伊莉莎,伊莉莎一怒之下,忿然離去。此時若有所失的教授才感到伊莉莎已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巴黎假期 Paris - When It Sizzles (1964)
由理查德.奎恩導演的本片,講述的是一個反應電影編劇及拍攝過程的故事。編劇理查德.班遜(威廉.霍爾登飾),因製片人亞歷克斯要求他在48小時內完成《偷艾菲爾鐵塔的女孩》的劇本,理查德僱用了奧黛麗.赫本飾演的一名女生當女秘書。赫本搬進理查德的寓所趕寫劇本,在這段期間他們兩人瘋狂陷入愛的漩渦,他們想像自己在電影之中的情節,把劇本角色和生活全都弄亂了,整個戲碼涵蓋西部、音樂、間諜、愛情及文藝喜劇情節。交稿時限到了,整個劇本還沒寫出來,赫本悵然離開。理查德受不了空虛單調之生活追逐出來,兩人終成眷屬。本片是以反諷刺手法描寫電影編劇及拍攝過程的百態,及作為電影人的辛苦,情節豐富,但卻沒有實際意義。本片將法國電影的故事予以重拍,但完全失去了原片的浪漫喜趣,內容亦顯得呆板無聊,所幸奧黛麗.赫本、威廉.霍爾登等幾位主角在片中的表演比較出色,吸引了不少人的興趣。
謎中迷/花都奇緣結良緣/兒戲 Charade (1963)
少婦瑞姬藍伯特(Reggie Lambert)在夫婿被人謀殺後發現自己開始也被三名男子追蹤。在友人的告知下, 才知道原來夫婿生前曾經與四個人一同參與一項非法的勾當, 竊取並獨吞了一筆巨款。當不明白贓款下落的瑞姬(赫本飾) 正苦於歹徒的騷擾時, 一個Peter Joshua 的瑞姬(赫本飾) 就在騙政治流亡者為了援助一個對抗殺害他父親的刺客在委內瑞拉的叢林里尋求金礦。 在這里他遇見了內心純真如孩童, 卻被當地居民誤以為是邪魔而打算將其縱火燒死的 Rima (赫本飾) 的故事。
作為一部一流的懸念影片,《謎中謎》的風格卻是迥異於同種類型的電影的,它大膽地在緊張懸念中融入了風趣幽默的喜劇色彩,這種情況極為少見,影評人則贊譽該片為「上乘的輕松喜劇片」,兩位主演加利.格蘭特和奧黛麗.赫本配合默契,他們的款款深情看起來就像是真實的,其他幾位主演,如沃爾特.馬修,詹姆斯.科布恩的表演也很出彩。影片非常賣座,而赫本還因此片獲得了英國電影學院頒發的最佳女主角獎。
新戀愛經 New Kind of Love, A (1963)
第凡內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清晨時分,紐約第五大街上空無一人,穿著黑色晚禮服,頸上掛著假珠寶項鏈,打扮入時的霍莉.戈萊特麗獨自佇立在蒂梵尼珠寶店前,臉頰緊貼著櫥窗,手中拎著一個牛皮紙袋,邊吃著袋裡可頌麵包、喝著熱咖啡,邊以艷羨的目光,觀望著蒂梵尼店中的一切……然而,霍莉心中真正「想"吃的,不是什麼早餐,而是晉身蒂梵尼所影射的上流社會。霍莉這位外貌清秀俏麗的年輕女子,為了金錢,也為了完成她十四歲以來的夢想---和最愛的哥哥佛雷德一起到墨西哥牧馬,她整日追逐名利,周旋在眾多英俊的富豪巨子、政界名流之間,成了紅牌交際花。為了賺取一小時五十美元的交際費,她甚至不惜到監獄與黑手黨老大「社交",直到某日樓下搬來一位言談舉止溫文儒雅的男士。他本名為保羅.瓦傑克,夢想有朝一日成為大作家,卻仰賴有錢女人的「饋贈"維生。
雙姝怨 Children's Hour, The (1961)
赫本和麥克萊恩兩人為一所私立女校的正副校長,兩人合作無閑,校內有一學生瑪麗,自幼被富孀祖母溺愛,因而說謊成癖,因為被處罰憤而胡說看到正副校長接吻。其祖母不明是非,聯合鎮上家長指責兩人有不正當關系,尤其懷疑麥克萊恩有同性戀傾向,因赫本已有未婚夫,兩人控訴遭人毀謗,但麥克萊恩之姑母畏於人言,拒絕為其作證,終將麥克萊恩逼上死路,留下赫本一人黯然神傷。
恩怨情天 Unforgiven, The (1960)
1850德州牧場扎克立家族來了一位流浪漢稱扎克立家女兒是印第安凱歐族孤兒,引起凱歐族來此要人,整個問題是因為上一代白人與印第安相互尋仇,白人抱走印第安嬰兒回家撫養,而該流浪客的兒子亦被印第安人擄走,向扎克立家族要求以女嬰交換其兒子被拒而遭殺害,使其四處追蹤迫害,最後水落石出,引起白人和印第安人的交戰。
翠谷香魂 Green Mansions (1959)
奧黛麗.赫本主演的浪漫冒險片,由她當時的丈夫梅爾.費勒導演,男主角是安東尼.珀金斯。故事發生在委內瑞拉的叢林中,埃布爾因為逃避一次政治暴動而來到委國,他聽說叢林中有一筆黃金寶藏,遂希望把它挖掘出來為暴動中被殺的父親報仇。他在那裡發現了具有特異功能可跟大自然溝通的女孩莉馬,當地的印第安人認為她是惡魔而想將她殺掉,但由養大她的祖父帶領埃布爾找到了黃金,也救了莉馬一命。故事的發展有點混亂,不過熱帶叢林的外景尚有可觀。
修女傳 Nun's Story, The (1959)
奧黛麗.赫本主演電影中比較嚴肅的一部,對修女生涯的學習過程和修女對宗教信仰的內心矛盾都有深刻的描述。女主角嘉比兒投身修道院,學習教會的戒律變成璐克修女。其後被送到醫學院學習當護士,畢業後派到非洲的比屬剛果服務。在那兒她認識了無神論的醫生福圖納提,引起了她對宗教信仰的質疑。不久璐克生病,病後被送回比利時,當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醫院旁炮聲隆隆,修女們卻不顧個人安危繼續工作。比利時淪陷後,璐克參加了敵後工作,愛心使她無法保持修道者的沉默和自製。當她聽到父親被殺害的消息時,決定請求還俗。
甜姐兒 Funny Face (1957)
美國「品質"雜志總編輯梅姬崇尚流行、美麗、知性,欲尋求一女郎以代表雜志,攝影師迪克偶然發現書店店員喬為清秀佳人,遂以巴黎之行說服喬參加模特兒的工作,喬崇拜法國「實證主義"教授福拉斯,一心渴望巴黎之行能當面受教。
迪克與喬在巴黎展開工作,兩人情愫漸生,記者發表會前,喬突然得知教授下落,一見英氣風發談吐儒雅的教授,令喬更為心儀,迪克醋意大發,爭吵中發表會慘淡落幕,喬投奔至教授處,教授竟向其強求示愛,喬心中偶像幻滅,回首與梅姬重開發表會,雖成功卻不見迪克,喬獨往小教堂黯然神傷,迪克突然趕回。兩人終成佳偶。
格調高雅,氣氛優美的歌舞片。論故事內容,這只是一般的「麻雀變鳳凰",沒有什麼新意,但這是舞王弗雷德.阿斯泰爾晚期主演的代表作之一,全片舞蹈編排令人賞心悅目,由喬治.格什溫撰寫的配樂和插曲亦悅耳動聽,使赫本的演出如魚得水,毫不費力就令人留下好印象。
這部電影,原是弗雷德·阿斯泰爾1927年在百老匯演出的一出音樂舞台劇。「每一個女人在一生之中應該都會夢想和弗雷德·阿斯泰爾共舞。"奧黛麗這樣說,而且也實現了這個美夢。弗雷德·阿斯泰爾平常對和他合作的演員的舞技要求近乎苛刻,但對赫本卻非常佩服。由於赫本出色的演技和舞技,「甜姐兒"一時成為赫本的代名詞。
黃昏之戀 Love in the Afternoon (1957)
由彼得.威爾導演,漢弗萊.博加特、奧黛麗.赫本、威廉.霍爾登合演的經典愛情喜劇,成績比1995年重拍的《新龍鳳配》可觀,主要是舊版的選角更恰當,尤其赫本的純真可愛形象無法取代。劇情描述豪宅司機的女兒莎賓娜從巴黎回到美國時已長得婷婷玉立,令花花公子的弟弟食指大動,不斷向她獻殷勤。哥哥本來一心以事業為重,但眼看小女孩將被騙,乃出手拯救莎賓娜,不料卻讓自己墜入情網。在幕前幕後揮灑自如的彼此配合下,本片自然流露出浪漫喜劇的吸引力。
戰爭與和平 War and Peace (1956)
根據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名著改編拍攝的美國版,論藝術成就雖不及蘇聯版,但燦燦巨星和好萊塢式敘事手法則更能讓本地觀眾接受這部通俗劇化的208分鍾長片。氣質高雅的奧黛麗.赫本飾演娜塔莎和文質彬彬的亨利.方達飾演皮埃爾都是不錯的選擇,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成為劇情的焦點。但其他有如八國聯軍的演員組合卻難以忠實地重現拿破崙揮軍進攻俄國時的大時代動盪故事,導演金.維多顯然大幅度簡化了原著的情節和內涵,但戰爭大場面還是拍得相當認真可觀。
龍鳳配 Sabrina (1954)
由彼得.威爾導演,漢弗萊.博加特、奧黛麗.赫本、威廉.霍爾登合演的經典愛情喜劇,成績比1995年重拍的《新龍鳳配》可觀,主要是舊版的選角更恰當,尤其赫本的純真可愛形象無法取代。劇情描述豪宅司機的女兒莎賓娜從巴黎回到美國時已長得婷婷玉立,令花花公子的弟弟食指大動,不斷向她獻殷勤。哥哥本來一心以事業為重,但眼看小女孩將被騙,乃出手拯救莎賓娜,不料卻讓自己墜入情網。在幕前幕後揮灑自如的彼此配合下,本片自然流露出浪漫喜劇的吸引力。
羅馬假日/羅馬假期/金枝玉葉 Roman Holiday (1953)
奧黛麗·赫本一名驚人的處女作,不但當選金像獎影後,並且以其清秀典雅氣質在五十年代掀起了「赫本熱」,不少女孩模仿其發型服裝。就影片的娛樂效果和藝術價值而言,本片也是叫好叫座的經典作。
劇情描述英國公主到古都羅馬訪問,對繁文褥節視為苦事,晚上偷溜到市區欣賞夜色,巧遇善心的美國記者,兩人把臂同游,暗生情愫。但英官訪問團發現公主失蹤,都捏一把冷汗。最後公主為了本身的職責而忍痛犧牲愛情,令人黯然神傷。
導演威廉·懷勒以羅馬的名勝風光生動地溶入劇情之中,英俊瀟灑的格利高里.派克亦與奧黛麗赫本十分登對,將一部浪漫愛情喜劇拍得十分溫馨悅目。
雙姝艷 Secret People, The (1952)
由彼得.威爾導演,漢弗萊.博加特、奧黛麗.赫本、威廉.霍爾登合演的經典愛情喜劇,成績比1995年重拍的《新龍鳳配》可觀,主要是舊版的選角更恰當,尤其赫本的純真可愛形象無法取代。劇情描述豪宅司機的女兒莎賓娜從巴黎回到美國時已長得婷婷玉立,令花花公子的弟弟食指大動,不斷向她獻殷勤。哥哥本來一心以事業為重,但眼看小女孩將被騙,乃出手拯救莎賓娜,不料卻讓自己墜入情網。在幕前幕後揮灑自如的彼此配合下,本片自然流露出浪漫喜劇的吸引力。
〔詳細劇情〕
薩布麗娜是長島富有的拉臘比庄園司機的女兒,從小在這里長大。雖已成年,可她缺乏社交經驗,充滿了幻想,不諳世事,對主人家的的漂亮小夥子戴維產生了戀情。父親將薩布麗娜送往巴黎學習烹飪,臨行前,她深感愛情無望,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沒想到卻被戴維的哥哥萊納斯救起。和風流倜儻的戴維不同,萊納斯是個敬業的商人。
在巴黎學習期間,薩布麗娜漸漸變得成熟,成了一位漂亮干練的獨立女性。在長島,萊納斯和父母正極力撮合戴維與一家公司老闆帕特里克.泰森的女兒的婚事,因為兩家產業合並有利可圖。不久他們宣布訂婚。薩布麗娜從巴黎返回長島,這時的她充滿自信,魅力四射,戴維幾乎沒有認出她。在舞會上,她和戴維跳了舞,戴維立刻愛上了她,邀請她到網球場會面飲酒。為了阻止戴維做出不利家族的事,大哥萊納斯提出以高價收買薩布麗娜,遭到斷然回絕。於是,萊納斯給意外受傷住院的弟弟服了鎮定劑,然後佯稱要薩布麗娜和他一起觀看產業,以斬斷他們的情緣。可未曾料到的是,這次行動卻使一向不露聲色的萊納斯墮入情網,他深深為薩布麗娜的魅力所折服,向她表白了愛情。大感意外的薩布麗娜長久的沉默著。
回到拉臘比,戴維重提與薩布麗娜約會的事,被拒絕了。與此同時,泰森父女要挾說,不趕走薩布麗娜就取消合並。萊納斯趕忙訂了兩張飛往巴黎的機票,想安置薩布麗娜安靜的生活在那裡。此時已愛上萊納斯的薩布麗娜欣然接受邀請,但萊納斯卻良心譴責,坦白了自己不很純潔的動機。薩布麗娜肝腸寸斷地獨自前往巴黎。得知萊納斯惡意的計劃,戴維沖動地和哥哥打了起來。結果是,戴維顧及了家族的利益與伊麗莎白訂婚,萊納斯飛往巴黎,和薩布麗娜結合在一起。
Laughter in Paradise (1951)
拉凡德山的暴徒/械劫裝甲車/橫財過眼/薰衣草山的暴徒 Lavender Hill Mob, The (1951)
這是奧黛麗·赫本的從影以來第一部影片,雖然她參加了演出,但她在該片中的角色不是主要角色。演的是一個向亞歷克·吉尼斯調情的小姑娘,全部出場不超過30秒!
在片中男主角亞歷克·吉尼斯表演一位溫和謙虛的金條運輸員,即把金條裝載在裝甲車里運送,20年來他都在重復著這項工作。然而有一天,他決定搶劫價值一百萬英鎊的黃金,他的同夥有他招募的人員以及他的老朋友(Stanley Holloway)------一個壓紙器的雕刻家和製造商。他們決定一旦金條搶劫到手就把它模藏在埃菲爾鐵塔的小模型里,然後再運往法國。但在經過海關時,由於海關人員在密切警戒著那丟失的黃金,這些業余的小偷們不由的驚慌起來,以至六個藏有黃金的埃菲爾鐵塔的小模型希里糊塗地買給了一群英國女學生……
8. 墮落花的法國電影
◎ 英文片名:Nikita
◎ 中文譯名:尼基塔/墮落花/霹靂煞
◎ 其他外語片名:La Femme Nikita
◎ 類別:驚悚/劇情
◎ 地 區:法國
◎ 語 言:法語
◎ 上映日期:1990年2月21日 法國
◎ 片 長:117分鍾
◎ 色 彩:彩色
◎ 分 級:西班牙:18 美國:R 從小就缺少父愛、年少不羈的尼基塔(安妮·帕里洛德 Anne Parillaud 飾)和朋友們因為在搶劫一間店鋪時失手殺死聞訊而來的警察,尼基塔引殺人罪被送到了女子監獄。本以為下半輩子將在獄中無聊度過,不料,一個秘密為政府服務的組織挑選上了尼基塔,尼基塔從監獄又來到了特種兵訓練基地。
數年過去,尼基塔已成為一名出色的特務。這次她被派到了義大利執行任務。為掩人耳目,她在義大利尋找了一個幌子丈夫。本為完成任務,但面對丈夫的溫柔,尼基塔真的愛上了這個男人。當她的上司化身為她的父親和她的丈夫坐在客廳里閑聊時,尼基塔完全融化在家庭的溫情中。
但是尼基塔明白,她所享受的溫情是有期限的,不久她就要去面對冰冷的槍口…… 《墮落花》由法國最具身價及知名度的導演呂克·貝松所執導,由一個特務殺手的角度,來解剖國家官僚體系背後的恐怖黑手,呈現呂克·貝松對人性的探索,曾經被好萊塢重拍成美國版的《雙面女蠍星》,為呂克·貝松的作品中較具商業色彩的影片之一。
這是一部《發條橙》和《窈窕淑女》的混合體,是一部極度暴力的黑色片。呂克·貝松顛覆傳統,超越了一般的動作驚險片,賦予影片一種時尚和迷幻的色彩,為女殺手電筒影開展了一種新類型。1993年的美國重拍版《雙面女蠍星》(Point of No Return)非常忠實原片,但缺乏原片的精髓。後來美國還改編成電視劇。香港則把它改拍成《黑貓》系列片。 1990年 Mystfest(Best Actor) 切基·卡尤
1991年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David) Best Foreign Actress (Migliore Attrice Straniero) 安娜·帕里約
1991年 法國凱撒獎(César)
Best Sound (Meilleur son) (提名) Gérard Lamps
Best Sound (Meilleur son) (提名) Pierre Befve
Best Sound (Meilleur son) (提名) Michel Barlier
Best Proction Design (Meilleurs décors) (提名) Dan Weil
Best Editing (Meilleur montage) (提名) Olivier Mauffroy
Best Cinematography (Meilleure photographie) (提名) Thierry Arbogast
1991年 凱撒獎
Best Actress (Meilleure actrice) 安娜·帕里約
Most Promising Actor (Meilleur espoir masculin) (提名) 馬克·迪萊特
Best Music Written for a Film (Meilleure musique) (提名) 艾瑞克·塞拉
Best Film (Meilleur film) (提名) 呂克·貝松
最佳導演 (提名) 呂克·貝松
1991年 義大利電影新聞記者協會銀絲帶獎
Best Director - Foreign Film (Regista del Miglior Film Straniero) 呂克·貝松
1992年 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外語片 (提名)
1992年 日本學院獎(Award of the Japanese Academy) Best Foreign Film (提名)
9. 女性導演的最佳外語電影有哪些
《著火女士肖像》是席琳·斯卡伊瑪(Celine Scaimma)執導的法國電影。如果一部電影展現出每一幀都是一幅畫的概念,那便是一幅。看到以你的名字叫我,我從沒想過我會把愛情故事看作是動人的和令人著迷的,但是這部電影已經超越了那個標准。在經歷了緩慢的開端之後,2019年被證明是過去十年來製作了一些最好的電影的一年。
這個故事發生在1770年,當時一位法國伯爵夫人的小女兒拒絕在她的家中坐像。Heloise預定與一個從未遇見過的米蘭人結婚。當時的包辦婚姻很普遍,但是她對這種安排很不滿意,也不想與任何想畫她的畫像的人合作。向海洛伊絲訂婚的那幅肖像是必不可少的……那是「封婚」。由於希洛伊斯(Heloise)的不情願,瑪麗安(Marianne)被指控為藝術家,只能從觀察的角度做肖像而無需擺姿勢。
作為一部帶有字幕的法國電影,這部電影面臨著美國冷漠和發行有限的所有常見不利因素。我很幸運能早日放映電影,但是這部電影要到2月中旬才會發行給普通觀眾。有喜歡的電影,擁有強大的女性,以及其他宏偉的愛情商店,例如「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但我從未見過像《火上的淑女畫像》那樣出色的東西。每幀都是傑作,每一行都是珍貴的。
10. 急求電影!《窈窕淑女》(赫本主演的),《兩小無猜》(法國版),《雲上的日子》
兩小無猜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