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經典電影
俄羅斯經典電影:
1、《太空救援》
2015年,中國版《十二公民》在國內熱映,即便是在《復聯2》的「排擠」下,仍然票房口碑雙豐收,可見這部影片的故事和情節的設定,是多麼的「驚心動魄」。其實這部電影還有另外兩個版本,分別是1957美國原版《十二怒漢》和2007俄羅斯版《十二怒漢》。
俄羅斯版《十二怒漢》,故事內容和情節與《十二公民》大致相同,但相較於美國原版,更增加了當代的社會問題,包括種族沖突等等。這一版堪稱是三個版本中最「人性」的一版,可以說中國版《十二公民》受這版的影響比美版更大。
㈡ 急急急~~有俄羅斯影視欣賞的論文嗎
一、從傳播的「深層控制」理論透視韓國影視產業的媒介生態環境
所謂「媒介生態環境」就是指大眾傳播機構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它主要由政策環境、資源環境、技術環境和競爭環境構成。其中政策環境對媒介生態環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從傳播學的控制分析的角度講,任何大眾傳播機構做為信息的傳播者,都不能隨心所欲的傳播信息,它的傳播行為總是受到社會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規、文化范示構成的潛網的深層控制。電視劇作為一種文本信息,它的生產和傳播也必定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中以政策和法規的影響最為突出。
韓國在遭遇亞洲金融風暴襲擊後,重新認識文化產業,並將其作為21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積極進行培育。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方針。韓國文化觀光部長南宮鎮曾表示:十九世紀是軍事征服世界,二十世紀是以經濟,到二十一世紀是以文化建構新時代的時候。1999年至2001年韓國政府先後制定《文化產業發展5年計劃》、《文化產業前景21》和《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明確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發展計劃,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影視產業作為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政策的扶植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大量的資金投入,保證了韓劇的高質量製作水準。在當今電視「內容為王」的時代,韓劇憑借高品質高質量迅速打開了的海外市場。據韓國文化觀光部表示韓國電視節目出口額自1999的761.5萬美元,提高至2001的1235.6萬美元,其中2001韓劇出口達9515集, 額約達790萬美元;2002 韓劇外銷收入達到1639萬美元,出口集為12363集;2003 韓國電視台節目進出口情形為,出口比2002 增長46%,達4300萬美元,進口則約2800萬美元,在節目出口產品中, 韓劇就占 86%(亦即約3698萬美元), 因此韓劇成為韓國電視最大的輸出品。[1]出口市場以中國、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為主,一些經典劇目還出口到俄羅斯、埃及和阿拉伯半島。
相比之下,國內的電視劇市場不容樂觀。上海電視節、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合作完成的《中國電視劇市場報告(2003-2004)》中指出:目前中國每年電視劇的產量在4萬集左右,但其中只有7千集最終能在各地電視台播出,在能夠播出的電視劇中,能稱為精品的卻是少之又少,一些「垃圾劇」長期霸佔黃金時段。在中央台—省台—城市台三級市場格局下,有些地區壟斷現象嚴重,電視劇交易價格和數量下降,限價和拖欠片款成為困擾製片方的難題。而相應的政策法規卻不能及時的跟近,國產劇的生存環境得不到徹底的改善,自然也就拿不出更多的精品劇來。從國產電視劇外銷的市場現狀看,外銷比例明顯低於韓劇、日劇和港台劇,主要市場仍局限在東南亞華語地區,劇集類型主要還是古裝劇。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韓劇的成功運作,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韓國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政策。《保護電視電影法》、《文化產業促進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為韓國影視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電視劇的內容有了保障,電視劇的競爭環境得到了改善,必將帶來的是電影電視業的健康迅猛的發展。
二、從「使用與滿足」的受眾觀破解韓劇俘虜中國觀眾的奧秘。
「使用與滿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 approach)把受眾成員看做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做是基於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2] 這種新型的受眾理論,雖然過分強調了受眾的主觀選擇的隨意性,有矯枉過正的一面。但它為傳播學的受眾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即「受者中心論」,挑戰了傳統的「傳者中心論」的主導地位。體現了新型受眾研究理論中「受眾本位」和「人文關懷」的人本主義思想。韓劇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產品,想要在中國市場被大量觀眾「消費使用」就必須要滿足中國觀眾的「心理需求」。對受眾的滿足程度越高,其市場消費使用量也就越大。
(一)「娛樂渴求心理」的滿足:
1975年,社會學家賴特在《大眾傳播的社會學觀點》一書中,對拉斯韋爾的「媒介三大社會功能說」做出了重要的補充,增加了一項新的功能—「提供娛樂」。電視媒介特有的「聲畫一體」的特點,使人們的聽覺和視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成為人們尋求娛樂的最主要大眾傳播媒介。電視劇作為一種依靠電視媒介傳播的大眾文化產品,其社會功能也與電視媒介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提供娛樂」。傳播學者D.麥奎爾等人通過對電視節目的調查,分析了各類節目提供「滿足」的不同特點,認為電視節目,特別是電視劇,可以提供消遣和娛樂,能夠幫助人們「逃避」日常生活的壓力和負擔,帶來情緒上的解放感。這種效用被稱為「心緒轉換效用」。
韓劇大多數走人情、愛情、友情和親情為主的情感路線。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觀眾,在電視劇演繹「擬態生活空間」中,可以尋找到一絲情感上的慰藉。韓劇還大量使用喜劇和悲劇元素,最大限度地調動觀眾的情感,使觀眾在「悲與喜」的情感波動過程中,達到「心緒轉換效果」。此外,韓劇追求一種「世俗的美」,這種美真誠的描摹世態人情的庸常與無奈,充滿人類質朴的愛、質朴的同情與關懷。「世俗之美」來源於現實的生活之中,所以易於被普通大眾所感觸和理解。例如《藍色生死戀》、《明朗少女成功記》和《天涯海角》等愛情題材劇中,頻繁使用「白馬王子和灰姑娘」這種世俗化的愛情敘事模式,滿足了觀眾最樸素的期待視野和最原始的審美慾望,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共鳴,達到「娛樂大眾」的目的。
(二)「社會文化心理」的滿足:
普列漢諾曾經說過:「任何一個民族的藝術都是由它的心理所決定的,在一定時期的藝術作品和文學趣味中都表現著社會文化心理。」社會文化心理是經過遺傳積淀下來的傳統的思維模式、生活經驗、審美心理等原始心理印跡的集合,在人們的審美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 當審美客體某中程度上滿足了審美主體的社會文化心理需求,就能成功地達成了審美活動關系。
韓劇成功打入中國市場,是一次跨文化傳播行為的勝利。跨文化傳播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它找到了兩種不同文化的契合點,實現了社會文化心理的接近。韓國和中國同處亞洲,共同擁有亞洲文化的共同情感。韓劇文本中所蘊藏的韓國社會文化,就是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為根源的東方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像《看了又看》、《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這樣的家庭倫理劇,提倡的是大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關愛、孝敬父母、夫妻恩愛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十分迎合中國觀眾的家庭倫理觀念。《天堂的階梯》、《青春》、《冬日戀歌》等愛情悲劇,演繹的是男女主人不離不棄、堅貞不渝的愛情,與中國古典文學中經典的「海枯石爛不變心」的愛情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中韓兩國社會文化心理的共通性,使中國觀眾對韓劇文本的解讀變的更容易,對韓劇思想內涵的理解更深刻。
與韓劇傳統的家庭題材劇不同,國產劇近幾年來一直以涉案為主流。《中國電視劇市場報告(2003-2004)》中指出,根據2002年對33個城市156個頻道17時至24時電視劇收視的統計數據,中央級頻道和省級衛視頻道播出的涉案劇和都市生活劇在現代劇中並列第一,而觀眾收看涉案劇的時間最多,占收視份額的17%。《重案六組》、《玉觀音》、《榮譽》、《絕對控制》、《至高利益》等涉案劇成為熒屏「霸主」。緊隨其後的都市劇,也多以婚外戀和第三者為主要題材。題材的單一化極易使觀眾產生收視上的疲勞。所以韓劇這種主打家庭倫理和堅貞愛情的電視劇,彌補了國內電視劇市場的空缺,滿足了大眾對真、善、美最基本社會道德的心理渴望,自然也就吸引了廣大觀眾的眼球。
三、從傳播的「培養分析」理論看韓國影視產業的消費者培育策略。
「培養分析」(cultivation analysis)也稱「教化分析」、「涵化分析」。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傳播內容具有特定的意識形態傾向,這些傾向通常不是以說教而是以「報道事實」、「提供娛樂」的形式傳達給受眾的,它們形成人們的現實觀、社會觀於潛移默化之中。[4] 電視做為電視劇的傳播媒介,具有易得性強、受眾數量龐大、視聽兼備等特點,已經成為人們獲得信息和尋求娛樂的主要媒介渠道之一。「培養分析」理論尤其強調電視媒介在形成「共同意識」中的這種巨大作用。韓劇作為一種媒介文本,寓意識形態及價值觀於文本之中,通過電視媒介潛移默化地影響閱聽人的消費形態,培養了受眾的「消費共同意識」。
(一)商品消費意識的培養:
韓劇歷來以重視細節和場景設置著稱,電視劇中韓國人前衛的穿著打扮、精美的家居擺設和時尚的消費用品刺激著每個觀眾的消費慾望。韓劇的流行, 帶動了其他韓國商品進駐市場進而締造更多商機,無論是手機、服飾、化妝品、電玩動畫、電影,甚至整形技術,都藉由韓劇這一媒介文本,漸漸打開市場, 影響到閱聽人。所以我們就不難為何三星公司會巨資投入影視拍攝,也不難理解為何各大城市的韓國料理店、服飾店、文化城如此受到人們的青睞。
(二)旅遊消費意識的培養:
韓劇拍攝地點的選取十分講究,這不僅是追求詩化劇情的需要,更是把旅遊業與影視劇結合的一種商業策略。《藍色生死戀》的拍攝就選在風景優美的束草。劇中俊熙和恩熙騎車嬉戲的田間和他們生離死別的海邊,給每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該劇在中國大陸和港台地區熱播以後,掀起了一陣韓國旅行熱。韓國方面特意開出「去束草,覓愛情」的專線,讓遊客參觀《藍色生死戀》的拍攝地,再次重溫觀看電視劇時的感動。束草也因該劇被更多人所熟知,成為了熱門的旅遊景點。據韓國觀光公社台灣分社表示:受到席捲台灣的「韓流」的影響,2003到韓國旅遊的台灣遊客比2002 增加 50%.2003 到韓國旅遊的台灣人達18萬人次,創下10年來的新高,這是比2002的12萬人增加50%(朝鮮日報,2004),韓國觀光中有許多是針對韓劇拍攝地點而設計的。如:華克山莊即因《情定大飯店》一劇揚名海外,另如《冬季戀歌》及《All In》也分別為江原道及濟州島帶來觀光人潮,締造了近十億韓幣的觀光收益。
(三)偶像消費意識的培養:
韓劇的主演大多是俊男靚女,很多主人公成為了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明星。比如:《藍色生死戀》中的宋慧喬、宋承憲、元斌;《妙手情天》中的安在旭、金喜善、秋尚美;《天涯海角》中的柳時元、金浩真等等。這種青春偶像文化以影視劇為載體,通過大眾傳媒特有的「地位贈予」(status conferral)功能, 在廣大受眾,特別是年輕人中,迅速的擴張。偶像的魅力在於其強大的社會示範效果,他們的行為、言語、衣著都可以成為其崇拜者追捧和效仿的對象。韓劇可以說是一個「偶像製造」的大本營,在成功的製造明星以後,便會利用偶像的示範作用,大力挖掘偶像的商業潛力,開發偶像消費市場。
以《紅豆女之戀》和《明朗少女成功記》走紅的韓國女星張娜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憑借影視劇竄紅的她,迅速成為了廣告商眼中的寵兒。接拍的廣告幾乎涉及了移動通信、飲料、化妝品、服裝和金融等所有領域。2004年,她以10億韓元的酬勞,接拍了中國的波鞋廣告。同時,其演藝事業逐漸拓展到中國市場,日前她簽約鄧建國旗下的巨星影業公司,正式進軍中國大陸。2005年1月,她又在中國大陸推出了自己的中文專輯《一張》並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專輯新聞發布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在廣告、影視和音樂三個領域成功地佔據了中國的市場分額,實現了其市場開發的偶像價值。
韓劇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不僅僅停留在電視劇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通過媒介文本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逐步形成了以電視劇為龍頭帶動旅遊、文化產業的一系列「商業鏈條」。相比之下,國內電視劇的價值實現形式還處於依靠廣告這種原始單一的模式,以至於觀眾對冗長的廣告怨聲載道卻又無可奈何。國產劇在挖掘電視劇文本的影響力價值和培育產業鏈意識這二方面很有必要借鑒韓劇的成功經驗。
我國加入WTO以後,全球化的浪潮必將席捲整個文化產業市場。在與整個世界文化產業碰撞和融合的過程中,如何成為跨文化傳播的主體,如何大力有效地宣傳中國文化,如何讓中國的文化產品被世界所認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電視劇作為文化意識形態的文本載體,是整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成功對外傳播必將會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的全球化發展。韓劇在中國的成功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典型的例子,也給我們留下深深的思考。
㈢ 俄羅斯好看的電影
《他 是 龍》是一部奇幻片,由Indar Dzhenbaev執導,馬特維·雷科夫、瑪利亞·波葉扎耶娃、彼得·羅曼諾夫、列娃·安德烈瓦伊達、阿蓮娜·契訶娃、維多利亞·倫佐娃等參加演出。影片於2015年12月3日在俄羅斯上映,2016年8月1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㈣ 俄羅斯電影的俄羅斯電影簡介
俄國1908年始有電影,第一批藝術片出現於1916年,1919年列寧簽署電影國有化法令,這是蘇聯電影事業的開端。國內戰爭年代占據蘇聯銀幕中心的是新聞紀錄片,主要反映紅軍的英勇戰斗和工農群眾的業績。
國內戰爭結束後蘇聯電影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拍攝反映革命歷史和蘇聯現實的新影片。1925年,謝.米.愛森斯坦(1898~1948)導演了,歌頌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電影歷史上首次採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被稱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
㈤ 推薦優秀俄羅斯電影
《騎士的榮譽》、《舍我其誰》、《美國女兒》、《為女人祈禱》、《天神的妒意》和《來自勝利者的鮮花》,題材涉及沙皇時期的社會動盪與人性的異變,衛國戰爭年代的艱苦生活,戰爭與女性的心理輝映,當代城市市井風情的描摹。在表現的人物范圍上兒童的純真夢想、成年人的愛情和婚姻的痛苦與歡樂等。這些影片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自1995年到2004年來的不同主題和不同類型的代表性作品。
俄羅斯優秀戰爭題材電影《1942東部戰線》
俄羅斯優秀戰爭片之一的《星星(星星敢死隊》
《土耳其式開局》,《宮廷秘史》,《小偷》,《布穀鳥》,《總統和他的孫女》,《夏日遺失的二十七個吻》,《俄羅斯方舟》,《血戰阿拉曼》,《莫斯科保衛戰》 ,《爆破》, 《生死倒計時》 ,《聖人島》
㈥ 好看的俄羅斯電影(答的好再送200分)
(守日人) (守夜人) 俄羅斯火爆幻想動作大片
(死亡倒計時) 影片描寫的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特工和恐怖份子周旋的故事,由於影片是以政府投資作為後盾(700萬美元),因此,影片中許多飛機大炮都是真刀真槍(8架直升機,兩架Su-27戰機,4架Il-76飛機等等),務求動作場面真實
(人間兵器 1,2,3 )故事發生在俄羅斯的NO.630/10的秘密實驗室,科研人員負責研究研究有機細胞時,誤將維他命18注入細胞核引起DNA的突變,結果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俄羅斯總部派遣一隻小隊去調查,結果救援飛機卻一隻沒有到達
(小偷)俄羅斯電影《小偷》講述戰後的蘇聯,遺腹子桑亞和母親卡嘉旅行途中邂逅英俊瀟灑的軍官托楊,卡嘉為其翩翩風度所傾倒,隨即在途中的某個城市下車與之開始了自己期待中的新生活,沒有料到這個受到左鄰右舍歡迎的軍官,竟然是個竊賊
(土耳其式開局)應該說這是一部俄羅斯式的007加福爾摩斯電影,一部俄羅斯式的大雜燴
(斯大林格勒戰役)宏大的戰爭史詩電影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西伯利亞理發師)
㈦ 俄羅斯電影的介紹
俄羅斯電影必須先說前蘇聯電影。前蘇聯電影起步很早,幾乎和電影本身發展歷史一樣。前蘇聯電影導演愛森斯坦作品《戰艦波將金號》至今都是電影學科的教學片。 前蘇聯電影強調主旋律、宣揚正能量,但又能在正能量中深挖人性內核。不過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電影開始逐漸消失在觀眾的視線里。俄羅斯影展又讓我們欣賞到一些優秀的俄羅斯影片。俄羅斯電影發展到現在,依然繼承了前蘇聯電影的傳統。
㈧ 關於俄羅斯的電影
《西伯利亞理發師》 是俄羅斯著名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大製作,拍的很有氣勢,裡面有表現俄羅斯節日的場面,還有有很多航拍的西伯利亞原始森林的照片,而且是彩色的,
㈨ 都有什麼著名的俄羅斯電影推薦幾部吧
很多啊 而且有很多的經典
提到俄羅斯電影 就不得不提前蘇聯蒙太奇學派 代表人物 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普多夫金《母親》這是早期的默片經典 估計你很難看下去 但是你要寫關於俄羅斯電影的論文 蒙太奇學派就應該是討論重點!
不過我最喜歡的俄羅斯導演是塔可夫斯基 他的作品都很棒!
他的作品有 《鄉愁》 《伊凡的童年》 《鏡子》 《壓路機與小提琴》 《犧牲》 《Solaris》 《雕刻時光》
只能說 這些都是經典了!
還有 《西伯利亞的理發師》 《雁南飛》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都不錯
俄羅斯電影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 維爾托夫 是「電影眼睛」派的倡導者。代表作是《持攝像機的人》 記錄電影。
總的來說 俄羅斯(確切說應該是蘇聯)的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也不得不說的是,由於當時的政治體制等因素,有很多電影就帶有嚴重的政治色彩,流於說教,沒太大意義,比如一些反映革命題材的電影(著名導演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