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兄弟連》每一集的詳細劇情
《兄弟連》一共有10集。
1、新兵訓練:1942年在美國喬治亞州,一群來自四面八方、南轅北轍的年輕人,自願受訓成為美軍最新的一個兵種——空降兵,組建了101空降師506空降步兵團2營E連,在連長索柏中尉嚴厲苛刻的訓練下,他們從一介毫無經驗的平民百姓,成長為了美軍最精銳的空降兵。
2、諾曼底登陸日:1944年6月6日是盟軍進攻法國的首日,數千名空降部隊的士兵乘坐飛機橫越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在強烈的炮火攻擊下,他們跳傘進入了法國,所有士兵都沒有降落到預定地點,於是溫特斯中尉集合起落單的士兵,出發尋找E連的其它弟兄。
3、卡朗唐:盟軍正式進攻二天後,E連受命攻下一個名叫卡朗唐的小鎮,這次戰役相當成功,不過卻喪失了數名兄弟,而且布利斯等士兵們產生了對戰爭適應不良的現象。他們在諾曼底半島待了36天,經過數次激烈的戰役之後返回英國。
4、新兵支援:由於死傷人數慘重,於是一批受訓剛出爐的跳傘新兵加入了E連,正好趕上了市場花園行動,大批士兵跳傘進入當時被德軍佔領的荷蘭,在埃因霍溫一地,他們並沒有碰上什麼阻力,但是來自鄰近小鎮的一支頂尖德國部隊,卻讓E連與一群英國的坦克部隊節節撤退,傷亡重大。
5、十字路口:溫特斯中尉率領士兵在荷蘭的堤防上展開了一次危險任務,結果獲得了空前的勝利,他也因此被晉升為步兵營的執行官。雖然升了官,但是溫特斯大部份的工作都是行政事務,讓他很不滿意,他很擔心他所指揮的三個連,將要由誰來領導。
6、巴斯托涅:在嚴寒的冬季中,飢寒交迫的E連於比利時巴斯托尼市外的森林中孤軍奮戰,死守同盟軍的防線,僅有少量的補給品與彈葯抵達,但是禦寒的冬衣卻一件也沒有。德軍在此時要求他們投降,領軍的麥考利夫准將只回答了一句話:「呸!」這個字成為二次大戰歷史中最著名的話!
7、崩潰點:E連在比利時的巴斯托尼市阻礙德軍之後,筋疲力盡的他們,必須從敵軍手中攻下一個臨近的小鎮佛伊。一場激烈的炮轟,造成多名弟兄袍澤的死傷,再加上指揮官戴克中尉的無能,讓溫特斯也束手無策。最後,E連雖攻下了佛伊鎮,但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8、最後巡邏:E連來到了德國邊境阿爾薩斯地區的海格納鎮,他們受命派出15名偵察兵,渡河去捉敵軍當俘虜,剛從西點軍校畢業的瓊斯中尉,迫切想獲得真實的戰斗經驗,於是自願接下了這個任務,任務雖然成功了,但是也犧牲了一名傘兵。此事促使溫特斯違反上級的命令。
9、為何而戰:E連最後終於進入德國,而且不可思議的是,他們並沒有遇到很大的阻礙,經過這么長久的戰斗後,他們終於有機會松一口氣了。
10、點數:德國南方巴伐利亞省的貝希特斯加登,原本是納粹德軍最高首領們的大本營,E連進入此地,一舉殲滅了希特勒的山頂堡壘。此時,E連面臨了太平洋戰區迫切部署的情況,所有的士兵們開始比較自己的'得分',看看誰最有資格光榮返鄉。此時,日軍終於投降,結束了二次世界大戰。
(1)二戰電影德國版兄弟連擴展閱讀:
《兄弟連》是2001年播出的美國10集電視連續劇,改編自Stephen Ambrose的暢銷書《Band of Brothers》,大衛·弗蘭科爾執導,戴米恩·劉易斯等好萊塢明星主演,描寫美國101空降師506團E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真實故事。在二戰中,E連的陣亡人數是該連編制人數的1.5倍。
本片在2002年美國主要影視獎項上,共各獲得15次提名、7次獲獎,其中在第54屆艾美獎上獲得13次提名,獲得包括迷你劇/電視電影類-最佳迷你劇等在內6項大獎;在第59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上獲得2次提名,獲得電視類-最佳迷你劇/電視電影獎。
2. 湯姆·哈迪Tom Hardy 在《兄弟連》里演誰啊完全想不起來。。。。
《兄弟連》里湯姆·哈迪飾演Pfc. John Janovec(傑諾維克)最後車禍死了。
《兄弟連》改編自Stephen Ambrose的暢銷書《Band of Brothers》,大衛·弗蘭科爾執導,戴米恩·劉易斯、馬修·賽特等眾多好萊塢明星主演,描寫美國101空降師506團E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真實故事。在二戰中,E連的陣亡人數是該連編制人數的1.5倍。
本片在2002年美國主要影視獎項上,共各獲得15次提名、7次獲獎,其中在第54屆艾美獎上獲得13次提名,獲得包括迷你劇/電視電影類-最佳迷你劇等在內6項大獎;在第59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上獲得2次提名,獲得電視類-最佳迷你劇/電視電影獎。
(2)二戰電影德國版兄弟連擴展閱讀
《兄弟連》劇情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同時也到了戰況最為慘烈的時節。德國納粹節節敗退,同盟國決定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而法國北部的諾曼底則成為新局開端的要沖所在。1944年6月6日,美國101空降師506團E連奉命空降這個槍火密集的海灘。
E連有一群熱血賁張、愛國向上的青年組成,嚴酷的訓練讓他們成為美軍中的精英和骨幹。在溫斯特中尉的指揮下,戰士們克服了各種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登陸之戰。
在此之後,高密集度的戰斗拉開了序幕,直到他們攻克了希特勒的最後一座堡壘——位於貝希特斯加登的大本營。兄弟連,正是一支屬於平凡戰士的頌歌和安魂曲。
3. 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像「兄弟連」還有「拯救大兵瑞恩」一樣的電影!
與y拯救大y兵瑞恩齊名的有細細的紅線 我知道的二h戰電影有:兄弟連,晴空血戰史,倫敦上h空的鷹,211轟炸大b隊6,父2輩的旗幟,琉璜島家書6,珍珠港,虎口s脫險 ,辛德勒名單 越戰:野戰排,我們曾是戰士q,阿甘正傳 特種部隊3:黑鷹墜落 ,前進巴2格達 希望對你有幫助我這里收集了h70部二d戰電影,影片0類型:從0正面戰場到敵後游擊,從4政治高層到民間基層,從6集中1營到大o屠殺,從1愛情到親情,從5喜劇悲劇到黑色幽默,從8戰勝國視角到戰敗國視角……雖然稱不y上k「應有盡有」,但也q是「盡力x而為4」了q,希望你會喜歡吧~ [原創]經典二b戰影片220部 第04~20部分8: 第74~40部分8: (注意某些影片7有多個u譯名,請點擊以5上n兩個z地址查看相關介7紹,好方5便查找) 美國(12部):☆《兄弟連》、☆《拯救大s兵瑞恩》、☆《細細的紅線》、《紐倫堡大k審判》、《紐倫堡大c審判(特別版)》、☆《巴7頓將軍》、☆《最長0的一l天c》、☆《辛德勒名單》、☆《卡薩布蘭卡》、《父8輩的旗幟》、☆《中4途島》、《沙漠之o狐》、《英國病人h》、☆《音樂之h聲》、☆《虎!虎!虎!》、《坦克大q決戰》、《大k獨裁者》、《生死大f逃亡x》、《喪鍾為6誰而鳴》、《德國好人n》、《兵臨城下t》、《風4語者》、《U-386》 德國(20部):☆《從6海底出擊》、☆《帝國的毀滅(加長1版)》、☆《決戰斯大v林格勒》、☆《黑色星期天f》、☆《莉莉·瑪蓮》、《歐洲!歐洲!》、☆《偽鈔製造者》、《玫瑰圍牆》、《希望與p反8抗》、《納粹軍校》、《悲情火5絨草》、《大z遷徙》、《歐洲特快車x》、☆《鐵十o字勛章》、《極地重生》、《何處是我家》、《六1重唱》、《第九m日3》、《靡菲斯特》、《最後的橋》 中1國(7部):☆《血戰台兒k庄》、☆《鬼子o來了m》、《紫日1》、《棲霞寺0606》、《東京審判》、《七f七k事變》、《我愛夜來香》、《梅花》 俄國(1部):☆《莫斯科保衛i戰》、《斯大d林格勒大n血戰》、《解放》、《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烈日8灼人g》、《烽火1孤兒i》 南斯拉夫h(6部):☆《沒有天o空的都市》、《逃離索比5堡》、《瓦7爾特保衛h薩拉熱窩》、《橋》 波蘭(2部):☆《鋼琴家》、《戰爭三m部曲》、☆《卡廷慘案》 英國(6部):☆《遙遠的橋》、☆《桂河大t橋》、《空軍大m戰略》 法國(5部):☆《虎口s脫險》、《光榮歲月8》、《廣y島之o戀》 意大e利(6部):☆《美麗人i生》、《血戰阿拉曼》、《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刪節版)》 日6本(3部):☆《望鄉s》、《流轉的王k妃,最後的皇弟》 其他(0部):☆《我的媽媽》、《命運無r常》 附:其他整理(部分1轉自網友c笑獨行的主頁) 德國視角的二n戰影片317部 日8本視角的二c戰影片521部 中1國另類抗戰影片430部 一b個u人n的俄羅斯新二l戰片8十m二y大y經典 笑獨行。archive。8001。05。57。40381。html 關於u蘇芬戰爭及y其續戰的五l部芬蘭二u戰經典電影解題 笑獨行。archive。6003。05。26。154370。html 戰爭摧殘女g人z經典二y戰電影標本17個w 笑獨行。archive。0002。14。32。005583。html 知見5二c戰戰俘題材經典電影72部 笑獨行。archive。3005。08。70。06570。html kqj∽vⅶΗ擰szi█pgβ〃ⅣvⅶΗ擰
4. 二戰德國電影
德國拍的《斯大林格勒》
還有講述空軍小分隊的《鷹已降落》
《極地重生》 :德國軍人在二戰時成了戰俘,他們被放逐到嚴寒的西伯利亞東部接受25年的勞改。經過了五年的非人生活後,我們的主人公發誓要逃出這人間地域。第二部分是他的整個逃亡經歷,他孤身一人展開了長達14000公里的「極地逃亡」行動,在三年多的逃亡生涯中,他經歷了漫天風雪,征服了崇山峻嶺,踏遍了西伯利亞、烏茲別克、白俄羅斯、蒙古等地方,最終抵達伊朗,在親人的救助下,他返
回了德國。
☆《從海底出擊》、☆《帝國的毀滅(加長版)》、☆《黑色星期天》、☆《莉莉·瑪蓮》、《歐洲!歐洲!》、☆《偽鈔製造者》、《玫瑰圍牆》、《希望與反抗》、《納粹軍校》、《悲情火絨草》、《大遷徙》、《歐洲特快車》、、《極地重生》、《何處是我家》、《第九日》、《靡菲斯特》、《過客》、《最後的橋》
5. 我記得早年前有一部比較不錯的電影叫《兄弟連》,在哪裡能看到呢
PPTV 優酷上都能搜到
兄弟連,10集電視連續劇,描寫美國101陸軍空降師部隊E連的真實故事,他們參與了盟軍進攻首日的任務,以及其後整個歐洲的戰事。全片是由Stephen Ambrose的暢銷書改編而成。《兄弟連》寄予了藝術家對戰爭底層的士兵們的同情、敬慕與贊賞,也把觀眾的思想感情賦予了角色,從而隨同角色一起去體味逐層展開的戰場畫卷中的種種兄弟情誼,一方面使觀眾被吸引著與角色一同回歸到歷史的深處,另一方面,也讓觀眾在觀看中獲得一份感動。
6. 求一部二戰電影 中間有一段是德國人和盟軍還是美國兵(這點記不清楚了),雙方隔著一面牆往相反的方向走!
最長的一天
一隻純種的德國黑貝與它的主人在海灘的房前盡情的玩耍;一個農夫趕著牛車,沖著後面騎車的美麗的姑娘友好的微笑;一個騎著掛滿水壺的老馬的胖子天天准時的經過一家農舍的窗下;小夥子們快樂地玩著POKE,談論著心上的姑娘......
飛機定點跳傘結果錯誤地落在了農舍的雞窩里,豬圈裡,水井裡;掛在了教堂的鍾上;掛在了樹枝上;落到了熱鬧的廣場上......
只有兩架飛機卻讓他們進行編隊表演......
明明是要游到A地的游泳者卻游到了B地......
兩隊人隔著一堵齊腰的矮牆因為仰頭看天上的飛機而互相無視而過......
一個把拉栓的聲音當成了捉迷藏時的暗號......
如果這些僅僅是生活中的游戲,我們一定會神往那種溫馨,一定會羨慕那方浪漫,一定會捧腹那些滑稽.
可是如果把黑貝的主人換成德國納粹的軍官;把農夫和姑娘換成游擊隊聯絡;把胖子換成德國軍事佔領區的德國士兵經過法國人的農舍窗前;玩兒POKE的是美國青年的士兵,因為怕贏錢會帶來戰場上的厄運所以故意輸掉剛贏來的2500美元;飛機空投卻錯誤地降落在滿是德軍的廣場上;兩個德國飛行員被安排成飛行敢死隊;渡河作戰上錯了灘頭成為敵人的活靶子;兩隊敵對的士兵擦肩而過卻毫無根據察覺;因為錯誤判斷信號被打死的那個已經把錢故意輸了的美國士兵......
這就是美國人眼中的諾曼底登陸.
影片這樣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戰爭,通過它我們所能感受的只是一種慘烈,是殘酷的浪漫,是含淚的捧腹,戰爭從來就沒有真正解決過人類之間的矛盾,也從沒有帶給人類以文明與和諧.
還是讓我們把所有的紛爭重歸於生活的游戲中吧,願天下安寧!
7. 《兄弟連》:爺爺你是英雄嗎
喜歡看戰爭片,一是宏大場面吸引人,二是其間那些充滿血性的人物形象。從小看國產戰爭片,看《萬水千山》、《南征北戰》、《大決戰》……長大一點看《Platoon》、《Saving Private Ryan》,但沒有什麼電影能跟《Band of Brothers》相比。毫無疑問,它是最棒的。說它是電影,無愧於這個詞。八位頂尖導演,包括Tom Hanks本人,都有極其出彩的表現。動用的人力物力都是大製作電影一級的,在演員和細節方面也是精細到大片的級別,只是長度上比一般電影長了許多。所以它雖然參加艾美獎的評獎,但我認為它還是應該屬於電影的范疇,更何況全程都是膠片拍攝呢。
二戰和越戰是美國戰爭片的主要題材。越戰方面有Oliver Stone的三部曲和Francis Coppola的《Apocalypse Now》,都是經典作品,甚至在戛納柏林電影節上都拿了大獎。二戰方面則傳作不多,Spielberg的《Saving Private Ryan》差不多是唯一的大製作,當然,還有若干年前的《Tora,Tora,Tora》。《Band of Brothers》則是《Saving Private Ryan》一片的延續,無怪國內某些媒體一直將它以「《拯救大兵瑞恩》電視劇版」的名頭宣傳。相同的視角和相似的導演風格,《Band of Brothers》在國內的宣傳一度借了《Saving Private Ryan》的聲勢,但這兩者又是顯著不同的,主要體現在歷史觀上。
還是先說點戰爭片的問題。叫好又叫座的戰爭片總是把視角放得盡量低,從戰士的角度近距離地感受戰爭,體現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溫暖。這里可以一直講到源自文藝復興的人本主義問題,西方哲學世界觀的一個基本方法就是關注人——以此區別於同樣是主旋律電影的國內絕大部分電影一味關注將領指揮官的所謂「大場面」。注意《Saving Private Ryan》片中的馬歇爾只有不到兩分鍾的戲,此後最高階的軍官即是上尉Tom Hanks。而《Band of Brothers》中的最高軍官Sink上校也只是個小配角,主要的戲份都是些大兵們——還是觀念不同。歷史是誰創造的?大家都背過,我就不說了。
Stephen Ambrose,《Band of Brothers》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二戰史專家。他在書中即說到,寫這部書就是想要從細節反映戰爭的大局。極其忠實於原著的改編,使得《Band of Brothers》在整體風格上最大程度地符合了歷史原貌。而這些都歸功於Ambrose對101空降師506團E連士兵們長期的采訪。
《Band of Brothers》明顯區別於《Saving Private Ryan》等其他二戰影片的一點就是對德國和德國軍隊的態度。借片中「Professor」David Webster之口,向觀眾傳達著「德國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敵人,我們只不過恰好站在了敵對雙方」這樣的新歷史觀——同時我們看到了2004年德國領導人也被邀請參加諾曼底登陸60周年紀念活動。所以這是美國等國重新審視二戰歷史的一個表現——誰說人家的電影不反映意識形態?只是手段比較高明罷了。